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1)
《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doc
《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西安高新第五小学张静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对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小组一般指以28人组成的同桌、前后座位或分小组形式的学习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入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
经我们调查发现,在数学课堂上的许多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虚假的合作虚假的探究充斥着课堂;更有许多老师发现一合作,教室的纪律就乱成一团,许多学生借合作的机会大玩特玩,老师的嗓子喊哑了,学生玩疯了,效果却一点也没有,所以我们老师提起合作就头疼,不明白为什么数学课堂非要小组合作,甚至在日常教学中取消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
其实,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这种方式不但能有效地解决数学课堂上的难点、重点,还能教会学生的东西。
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人是社会中的人。
学生不仅要通过数学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自我意识极强。
许多人不会也不愿与别人合作,更不愿看到别人比自己强。
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从同龄人身上吸取优点,学会公平,学会礼让,学会聆听,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
如何才能抓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已经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报告我校课题组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中去,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解,实验教师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总结如下:一、我校前期研究概况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复杂性和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若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是不会成功的。
因此,实验一经确定,我们便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合作学习及其相关的理论刊物,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课题的认识。
然后再从中挑送几位精干的老师组成实验组。
实验组的成员经常参加理论学习、研讨活动。
大家都形成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
2.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在校内展开实验班、对照班的实验教学,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我校实验班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前,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板块的教学组织形式已在全校推开,教师们普遍认为小组学习活动促进了生与生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教与学的目标达成。
如:两位实验老师上同一课例,进行对比实验。
课后共同切磋、研究、取长补短,提高实验质量,开展说课,评课活动。
每次听课后组织评课时,先让上课的老师说课,然后实验组老师根据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评课活动,解决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止,并把自己的心得及时写下来,撰写成论文。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研究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我们必须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
XXX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并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广泛地进行小组合作研究的研究,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自主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研究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需要进行研究,以充分发挥合作研究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研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交往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研究心理状态的提高。
研究交往理论认为,积极的课堂气氛、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互帮互学等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因此,小组合作研究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意义小组合作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小组合作研究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小组合作研究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小组合作研究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研究的看法和体验,以便更好地了解小组合作研究的实际效果。
其次,我们将进行实验,比较小组合作研究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以便更好地了解小组合作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四、预期结果我们预计,小组合作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同时,我们也预计,在实验中,小组合作研究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加有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和实施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存在着不利于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发展的问题,需要改革创新。
合作研究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已成为主流教学策略之一。
《新课标》和《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转变学生研究方式的任务,强调学生需要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独立获取知识。
因此,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
然而,目前小组合作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导致合作仅仅流于形式。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意见,而忽略其他成员的发言。
这样的讨论难以深化,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研究。
其次,教师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
有时候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或者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但教师却强行让他们加入研究小组,导致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研究的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小组合作研究的理论认识和实施方法,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效果。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让学生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合作研究。
如果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小组合作研究将会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出了“小组合作研究”的研究,旨在为儿童的健康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一个有利的数学教学环境。
我们希望通过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形成创新式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情境,促进学生创新研究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标包括让学生扎实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环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学会创新研究,养成主动研究的惯;引导学生互评与自评,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在小结中巩固与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实验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自主建构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得了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
尽管如此,在许多农村学校,合作学习还是处于半荒芜状态,亟待开发和利用。
纵观我校当前的数学课堂现状,单一式、机械式、封闭式数学教学模式仍占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乐观,数学成绩极不理想。
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当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中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
我们开展“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同时,摸索出一条切合我校实情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让学生即使有一千个厌学理由都回归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目标:(一)理论依据(1)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其中的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竞争日趋激烈、以人际交往为载体的信息交往频率显著加快,两者以令人惊讶的紧密联系相伴相随。
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可以取胜,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学会合作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一样,理应成为新世纪人的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另外,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发轫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的推广实践,其间经历百余年,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报告XXX数学组合作交流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小组合作研究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平等自由、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小组合作研究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研究。
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研究,“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研究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研究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作研究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研究,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合作交流往往导致问题解决和新发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的“合作研究”,要用新的课堂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多给学生一些提示性的线索,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研究的问题情境,把教材内容组织成一定的研究尝试层次,通过问题启发,如: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等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活动来研究知识,掌握策略,提高学生实践、探索的能力,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进行合作交流,主动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庄河昌盛街道中心小学逄洪文一、问题的提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
通过合作,可以弥补个人思维方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研究过程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动手实践等活动,研究学生的合作意识、态度、情感,强化合作行为。
三、研究成果1、增强合作意识(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分享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
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
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
这正如肖伯纳说:“如果两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仍然是一人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一人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则变成了一人两种思想。
”平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结题报告甘泉县金庄小学课题组王玲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多向交流的最佳学习方式,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满足新课标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我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验。
在几个月的实践研究中,我通过实验、研究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重点对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动课堂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交互性研究、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数十年以来,觉得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是我积极探索的课题,所以我要主动投身到这项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去,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究,走出一条富有时代气息的小学数学教学之路。
二、课题的界定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合作学习)它是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合作,积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人与人互相沟通、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优秀品质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 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小学中段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中段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可见,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合作学习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思考内容。
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我在上一节公开课的过程中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我发现只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所以合作的效果差,因此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反映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使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在共同达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开发主动精神,从而提高认识水平、运动技能技巧,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也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问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
但是,但是对于这种学习形式在当前农村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被运用的现状又如何呢?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较单一、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没有更多的关注过程。
所以我们首先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式,认真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书籍、报刊和优秀案例,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
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
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大班额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课堂的探究关键词大班额农村小学自主合作有效课堂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倡导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全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年轻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50名左右的大班额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的交往,努力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的现代社会意识。
随着实践的不断延续,研究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课堂不是单纯的合作课堂,教学中要多方面的为合作课堂做好铺垫,不然合作课堂会出现诸多问题。
问题一:分组不合理。
因为学生人数多,所组的成员,人员结构配给考虑不全面,让一些学生一言堂,一些学生不知道干什么。
问题二:合作交流的时间把握不准,时间长了,学生有时间玩其他的,时间短了,合作探究不够充分,造成课堂热闹了,但教学效果却不佳。
问题三: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年段,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如此让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无谓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还有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问题四: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演得不到位,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不到位。
有的教师以为合作课堂教学重在于合作,忽略教师的讲解指导评价作用,而把教师当成了一个旁观者,无所事事;有的教师又忙于巡视,参与小组的交流,这样又容易剥夺了学生的讨论。
针对以上各个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合作课堂教学作了以下几点开山铺路。
一、合理分组,科学管理合作学习一般遵循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活动方式,合作学习的小组对组员个性化差异要求较高,要求性别,技能水平,兴趣倾向和性格特征呈现合理的分布形态,确保组内优势互补和技能均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及研究》课题研究研究报告主持人铁岭县新台子镇中心小学张素明程丹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实验及研究》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之一,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我们新台子镇中心小学作为子课题实验校在总课题组的指引下承担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实验工作具体由张素明、程丹凤两位校级教学领导主持,同时由程丹凤具体执行,由中心校的部分班主任教师进行实验,实验的起止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
自2012年立项以来,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反复实践,到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实验探究任务,实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构建了“两导两学两练”的教学模式,为促进实验研究的深化,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进一步优化,现将实验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数学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数学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及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及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实验及研究》课题研究中不断探索出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由学会数学发展成为会学数学,会用数学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
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感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
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在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为此,我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二)、现实意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学习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基础教育的目的已不是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而是要教会一切人学会学习。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往往立足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往。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
可以避免“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现象,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能合作、合作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目标。
1、分析目前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报告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新课标要求:“小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恰好能体现课标的这一要求,他能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展示与互补的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
它不仅减轻学习压力,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关系由竞争转为有效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团队合作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能力。
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小组合作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本研究围绕小学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的1.分析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改进的思路。
2.探索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3. 为教育部门提供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政策建议,促进教育改革。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对我国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对象包括小学生、数学教师和家长。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导致责任缺失。
(2)学生交流不足,影响合作效果。
(3)教师指导不足,导致学生学习方向偏差。
(4)评价机制不完善,影响学生积极性。
2.有效合作学习策略探讨(1)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增强责任感。
(2)加强学生交流,提高合作效率。
(3)教师适时指导,确保学习方向。
(4)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积极性。
五、结论与建议1.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
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2.建议(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组织和管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研究报告主持人铁岭县新台子镇中心小学张素明程丹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之一,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我们新台子镇中心小学作为子课题实验校在总课题组的指引下承担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实验工作具体由张素明、程丹凤两位校级教学领导主持,同时由程丹凤具体执行,由中心校的部分班主任教师进行实验,实验的起止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
自2012年立项以来,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反复实践,到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实验探究任务,实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构建了“两导两学两练”的教学模式,为促进实验研究的深化,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进一步优化,现将实验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数学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数学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中不断探索出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由学会数学发展成为会学数学,会用数学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基础教育的目的已不是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而是要教会一切人学会学习。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往往立足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往。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
可以避免“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现象,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能合作、合作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目标。
1、分析目前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
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
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
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领导小组:
组长:武树民
成员:王香茹、侯庆建
2、课题小组:
组长:于振东
成员:赵广毅何敬峰张玲玲杜兆柱
颜廷荣吴伟牛娟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
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对以下内容作重点进行系列研究:
1、探索不同课型的“自主——合作”课堂学习模式。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2)“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
(3)“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4)“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2、探索“自主——合作”学习氛围的创设。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如何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2)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增强凝聚力?
(3)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4)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
(5)课外如何有机渗透“自主合作”学习?
3、探索合作竞争机制的引入。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合作竞争机制?
(2)如何操作运行?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1、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一种准实验研究,采取同质比较的方法和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
2、实验对象:
东平县州城街道中心小学
3、实验变量:
(1)自变量: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2)固变量: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水平和学习成绩。
4、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3、拟定若干研究子课题。
4、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第二阶段:(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
4、2008年上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子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结题报告,邀请有关
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
4、观摩活动。
八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
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
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
下面是实验教师赵广毅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从而可以看出:赵广毅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
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