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1-3人口容量学案设计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综合思维:能够综合考量资源承载力、科技发展水平、社会消费模式等因素,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数据解读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问题、制定人口策略的能力。
4.区域认知:增强学生对不同区域人口容量差异性的认识,理解人口容量具有地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资源环境对人口容量的制约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动态地分析人口容量问题,理解人口容量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系统。
三、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地图册•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资料展示人口容量相关案例)•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如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各国资源分布等)•小组讨论任务卡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口容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法:选取国内外典型人口容量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数据解读法:利用统计数据,直观展示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情境下的人口容量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资源枯竭与人口增长冲突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过多可能带来的问题。
•问题引导:提问“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人口容量是如何确定的?”激发学生探索人口容量的兴趣。
2. 新课教学•概念解析:明确人口容量的定义,即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分析•资源环境:讲解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和环境质量(如空气质量、水质)对人口容量的制约作用。
•科技发展水平:分析科技进步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生存空间,从而增加人口容量。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
a)布置练习题: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练习题。
b)学生完成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相互检查答案。
c)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5.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一份知识框架图或思维导图,涵盖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2.作业完成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过程:
a)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讨论如何确定人口合理容量。
b)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c)汇报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独立完成、相互检查、教师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d)案例分析:呈现具有代表性的人口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e)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c)介绍计算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如生态足迹法、承载力法等,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技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3.重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念,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6.强化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7.开展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人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案例和实际数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口问题,为我国及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讲解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如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介绍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指标在实际中的应用。
4.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 人口容量 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在实际中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它是一个警戒值。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人口的数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科学家们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关系:最小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结合课本与以下图片,分组探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首学生结合课本与图片进行分组探讨,研究。
本概念,后续的引导内容也就比较容易开展了。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总结,让学生理解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
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过渡]哪一种资源最终影响环境的人口容量呢?给出木桶效应图片,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并最后总结归纳: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你好你好你好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答案:1、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设问:结合课本与图片思考问题通过设问与思考让学生理解“短板效应”: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举我国南水北调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其中西线调水来解决西北缺水,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答案:说明淡水资源增加了,环境人口容量增大了。
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小吗?资料:日本国土狭窄、资源贫乏,但日本立足于本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洋运输,克服本国矿产资源贫乏和市场有限等弱点,经济非常发达,环境人口容量很大。
1.3人口容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人口容量进行预测和评估。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优化人口容量管理,提出具体建议。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7.课后作业:布置与人口容量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口容量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能够分析人口容量与资源、环境、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2.掌握人口容量预测和评估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关注现实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人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提问引导: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人口容量?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实施: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人口容量的定义:讲解人口容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人口容量的内涵。
教学实施:结合教材,运用实例解释人口容量,使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实施: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实施: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享,促进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
教学实施:结合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容量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3.教师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2.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与实际人口数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3.多元教学,提高效果:
a.利用地图、数据和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b.采用案例分析、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图、数据和图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国内外人口合理容量的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人口忧患意识,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系,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共1课时)
5.教师推荐阅读一篇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学术论文或新闻报道,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撰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确保所提交的作业内容充实、观点正确。
5.课堂小结,巩固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方式,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巩固所学内容。
6.作业设计,拓展思维: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如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人口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此类作业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不断提高自身地理素养。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人口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分析自己所在城市或家乡的人口合理容量,并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角度进行论述。要求不少于500字,以论文形式提交。
2.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小论文: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存在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不良习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a.当前我国人口管理政策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及改进建议。
b.针对本地区的人口问题,提出一项具体措施,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
4.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要求:独立完成,书写工整,按时提交。
5.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关于人口容量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等。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创意新颖。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容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小组合作,进行人口容量调查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
(1)通过讲解人口容量对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引导他们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口容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对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解决人口问题作出贡献。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6.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人口政策、人口问题等方面的资讯,提高学生的时事关注度。
1.3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播放我国人口政策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人口控制方面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3.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调查当地的人口增长状况、采访居民对人口政策的看法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让学生探讨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讨论如何衡量环境人口容量,以及如何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4.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总结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和统计数据,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践效果。
4.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5.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当地的人口增长状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2.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如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
3.能够运用地理数据和实例,说明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4.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学会计算环境人口容量。
5.掌握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相关术语,如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人口合理容量等。
4.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如政府官员、environmentalist、农民等,探讨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案
【新课程标准】1、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具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1.3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①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②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③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
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过渡)何如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本部分建议采取由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阐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意见的程序进行(过渡)据科学家计算,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已有近13亿的情况下,已经表现出了人口负担过重的现象,资源表现出紧缺状态,到底中国有多少人才最合适呢?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引言)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1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小组学生姓名教师评价【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2-14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预习案并记熟基础知识。
2.结合课本独立规范完成探究案,疑难问题用红色笔做好标记,准备课上质疑讨论。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学习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预习案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1)概念: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即环境所能容纳的_______(最大、最小)人口数。
(2)影响因素:、水平以及人口的水平等。
其中,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3)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第13页图1.12)乐观者:未来世界的人口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中间者: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应在左右。
读图思考读第12页图1.11,回答下列问题:1、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桶板、短桶板)。
即“木桶效应”。
假设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由数量(最少、最多)的资源数量决定。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的提高。
资源数量越,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
二、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人口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通过情景实验,指出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并点明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
从当前人口增长现状出发,说明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并提出相关措施。
二、教学目标区域认知:学会分析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综合思维: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地理实践力:根据区域的资源状况,判断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
人地协调观:结合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树立良好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人类在世界上各地要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必须采取相应措施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小组讨论活动探究教师讲授五、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关注人口数量的多少及其增长的速度,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思考,让其产生疑问:地球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数量越来越多,并引发了人们的一系列思考,那么今天老师将带着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一起来寻找答案。
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人类的生产和发展必定离不开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在地球上是以某个区域为载体,依托区域而存在,然而这个区域有大小、方位之区别,不同的区域,由于组成它的地理要素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影响了某个区域人口数量的规模和大小,进一步影响人类在某个区域里面发展的方向。
师:为了研究某个区域里面能容纳人口数量的多少,科学家们提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这个概念。
师:某个区域,由于人类和环境不断的产生一系列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组成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进一步影响着人口的数量,那某个区域环境承载力和人口的数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小组实验环节:每个小组分发一块纸板,若干块小石头,让组上同学将纸板支在书上,然后不断的向纸板上面加石块,并直到纸板断陷,小组成员记录此刻加石块的数量,将纸板恢复,再次继续加石块,直到纸板再次下陷,小组成员记录此刻加石块的数量,得出对比,第一次纸板承载的石块数量比第二次多。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2)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和技巧,结合GIS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
(3)报告不少于800字,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数据准确。
3.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1)人口合理容量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利用GIS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分析人口容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关注,增强人口资源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4.案例分析,提升能力: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人口容量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总结反思,情感升华: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环保、节能等行为,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课后作业,巩固拓展: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拓展。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理解其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关系,能运用相关指标进行简单测算。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使学生掌握人口容量预测的方法,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
2.学生在数据分析、GIS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差异,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 人口容量 学案
课题:1.3 人口容量【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重点难点】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
【知识梳理】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也叫(一个区域持续供养的最多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负相关)3、人口过快增长引发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4、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低,农村人口占比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女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贫困人口较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5、农民工迁移的原因城乡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6、“农民工回流”的原因有哪些?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区域经济的差异;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就业机会增多;注重儿童教育与老人赡养问题;大城市消费水平高7、针对“用工荒”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8、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作用①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②将外部信息与当地资源整合,利于拓展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
③带动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沟通能力。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人口相关知识,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分布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哪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知
1.介绍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解释其定义及计算方法。
2.讲解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3.提醒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的实际案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人口合理容量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现状及政策分析”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不少于800字。
2.设计一份关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的调查问卷,通过实地调查或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对国家、社会、家庭的重要性。
1.3人口容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人口容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
教材主要内容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联系与区别、人口压力过大的负面影响、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教材内容完整,逻辑清晰;教材倡导的“敬畏人口合理容量”和“国际合作”是地理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的重要体现。
二、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与人口有关的基本知识,生活中也已触过与人口相关的问题,对人口问题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通过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训练,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材料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口”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对新概念、新理论进行归纳上,学生的能力还比较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仍局限于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学会区分两者的区别;掌握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因素,通过调查某国家或地区的情况,根据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初步判断和估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容量是否合理;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紧紧围绕合理人口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建立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和区别。
五、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问题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目前我国及世界人口总量分别多少吗?世界上的人口是不是越多越好?”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吸引注意力(二)创设问题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出相关材料,提出问题1: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地球能不能承受无限的人口增长之重?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材料,并各派代表解答问题。
1.3人口容量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小组内部分工明确,如数据收集、分析、报告撰写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3.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估算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2.设计问题链,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从人口增长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逐步分析人口容量问题。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5.反思与评价,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理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针对该城市的人口容量问题,提出合理的人口调控策略。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形成共识,并准备汇报。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梳理人口容量相关知识,强调关键点。
1.3人口容量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必修其次册教案第一章人口1.3 人口容量知能素养对标【必备学问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地理事实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爱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其大小受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开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公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人类的生存和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
人口越多,对资源的需求量越大,而每个区域的资源量都是有限的,只能满意肯定数量的人口需求。
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1)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开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觉新的资源,从而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2)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开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
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猎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意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给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核心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爱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必备学问二:人口合理容量】地理事实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1)国际社会①国际社会要提倡各国政府,尤其是开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掌握在合理的规模之内;②建立公正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公平权利。
(2)各国、各地区①敬重人地协调开展的客观规律;②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开展,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核心概念人口合理容量:指依据合理的生活方式,既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阻碍将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相宜的人口数量。
其次局部:本节典例设计—落实学科素养【本节内容分析】本节落实的课标内容是“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1.3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终结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小组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变化,评价其人口观念、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情感态度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培养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如何运用GIS技术分析人口数据。
4.教学支持: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地图、统计年鉴等,方便学生查阅资料。
-加强与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联系,组织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建立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3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人口增长的基本概念,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了解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使学生了解人口容量和人口承载力的概念,掌握估算人口容量的方法,如生态学方法和经济方法。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总结人口增长、人口容量、人口政策等知识点。
2.分享学习收获,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提醒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
【导】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掌握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因素。
2.结合实例,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建立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学】阅读教材16-20页,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曾对我国各地土地资源的生产承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计算出既有技术条件下各地的土地生产潜能人口密度,结果如下表。
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潜力区具体地区年生物量/
万吨可承载人口量
/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
/平方千米)
北温带大兴安岭北部4800 480 38
中温带东北平原105100 23000 229
南温带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部、苏皖
北部、辽南
87900 22000 279 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88600 22000 395
中亚热带江南丘陵、南岭、武夷山区、四
川盆地、湘西-黔东
229700 57000 427
南亚热带台湾中北部、福建东南部、两广
中南部及滇南
91900 22900 460
热带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
西双版纳、藏东南
22400 5600 486
干旱及半干旱区内蒙古、宁夏、吉林西部、河西
走廊、新疆
85600 8500 32
青藏区青海、西藏10000 1000 4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1年发表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材料二:19页活动“讨论我国人口多少才合适”
1.根据材料一,哪些地区可承载人口量多?哪些地区可承载人口量少?为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一表中可承载人口量是一定的吗?可承载人口量将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
3.由此总结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各自与承载力有何关系?
4.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结合中国国情,理解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有哪些。
【议】【展】【评】
【固】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大部分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据此回答1~2题。
1.最适于用来解释俄克拉何马州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
A.国家政策的改变B.交通通达性提高C.环境人口容量变化 D.经济区域专业化发展
2.依据材料分析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人口的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界线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3.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 D.新疆地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课后练习】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2:
1.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
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 B.10000 C.6000 D.4500
2.影响我国不同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
部分),完成3-4题。
气候区合理人口容量(亿) 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9.30 10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
季风气候
7.35 30
3.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4.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
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6.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D.环境承载力强调生存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它表示的是一个警戒值
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完成7-8题。
7.图中显示()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
B.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高值区
C.人口主要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
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
8.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9-10题。
9.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10.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
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
中,你最赞成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 P′为环境承载力
③ 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 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
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读表回答13-14题。
13.表中信息反映的人口容量的
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14.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特
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能提
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地区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人
口(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
度(人/平方千米)
东北地区105 110 23 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88 600 22 000 395
台湾岛、海南岛22 400 5 600 486
西北地区85 600 8 500 32
青海、西藏10 000 1 0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