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协调员教学计划与大纲x
劳动关系协调员中级培训计划

劳动关系协调员中级培训计划正文:为了提高劳动关系协调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我们制定了劳动关系协调员中级培训计划。
该计划旨在帮助劳动关系协调员深入了解劳动关系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提供实用的技巧和工具,以应对复杂的劳动关系问题。
一、培训内容:1. 劳动法律法规知识:深入学习劳动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了解劳动关系的法律基础。
2. 劳动关系管理理论:介绍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协调员了解和掌握劳动关系的各个环节和关键问题。
3. 劳动争议处理:学习劳动争议处理的流程和技巧,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多种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并培养协调员的争议解决能力。
4. 社会保险和福利管理:了解社会保险制度和福利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5. 组织与协调能力:培养协调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包括团队建设、沟通技巧和冲突管理等。
二、培训方式: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教学、网络学习等方式,向学员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劳动关系案例,帮助学员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3. 角色扮演:组织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劳动关系协调的实际操作,提升实践能力。
4. 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三、培训目标:1. 提升劳动关系协调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够独立处理复杂的劳动关系问题。
2. 培养协调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协调企业内外的各方利益。
3. 培养协调员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和处理劳动争议。
四、培训评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我们将进行培训评估。
通过考核学员的学习成果和实际应用能力,评估培训的效果和学员的综合素质。
五、培训计划实施:根据培训计划,我们将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和活动,为劳动关系协调员提供全面的培训。
同时,我们将建立学员交流平台,促进学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
通过这个中级培训计划,我们希望劳动关系协调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和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劳动关系教学大纲

劳动关系教学大纲劳动关系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
劳动关系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对劳动关系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劳动关系概述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涉及劳动合同、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框架,以便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劳动纠纷和维护自身权益。
三、劳动法律法规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救济途径,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四、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是用人单位为了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学生需要学习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福利待遇等方面。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工作环境。
五、劳动纠纷解决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需要学习劳动纠纷的解决方法和程序。
包括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不同途径解决纠纷,并了解各种途径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这将帮助学生在面对劳动纠纷时能够合理选择解决方式,并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劳动关系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劳动关系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实际应用。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七、劳动关系实践劳动关系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一定的实践环节,例如模拟面试、劳动合同的起草、劳动争议的调解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关系的实际操作和应对策略,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总结劳动关系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对劳动关系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通过学习劳动关系的概念、法律法规、管理原理和实践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工作环境,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劳动关系协调员课程

劳动关系协调员课程
劳动关系协调员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劳动关系协调管理技能的专业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协调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以确保公司的生产和运作顺利进行。
课程内容涵盖了雇佣合同的制定、员工福利计划的管理、工资和薪酬管理、劳动争议解决以及员工培训和发展等方面。
学生将了解如何利用谈判和调解等技巧解决不同的劳动纠纷和冲突,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来提高自身的协调和管理能力。
此外,课程还将介绍相关法规和政策,例如劳动法和人权法等,以确保学生了解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法律框架。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公司的劳动关系政策和程序,以确定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和最佳实践,并提出必要的改进建议。
通过学习劳动关系协调员课程,学生将掌握管理劳动关系的关键技能,成为一名全面的劳动关系专业人士。
这将为他们在雇主、工会和政府部门等各种机构中就业提供广泛和深入的机会。
- 1 -。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示例文章篇一:《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教学大纲:探索和谐劳动关系的奥秘》嗨,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聊一聊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这个超级有趣的东西呢。
一、劳动关系是什么呀?劳动关系就像是一张大网,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连接起来啦。
想象一下,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上班,他们和公司之间就有一种关系,这就是劳动关系哦。
它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关系呢,就好比我们和好朋友之间的友谊,是有很多规矩和约定的。
比如说,爸爸妈妈每天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工作一定的时间,公司呢,就要给他们发工资。
这就像我们和小伙伴交换小玩具一样,你给我这个,我给你那个,是一种相互的东西。
那你们可能会问,要是有一方不遵守这个约定怎么办呀?嘿嘿,这时候就需要劳动关系协调员出场啦。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我叔叔在一个工厂上班,有一次,工厂突然说要延长工作时间,可是却不给叔叔他们加钱。
叔叔可生气啦,他觉得这不合理呀。
他就和工厂的老板理论起来,但是两个人谁也不让谁,就像两只斗架的公鸡一样。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劳动关系协调员在就好了。
他可以告诉叔叔,按照规定,延长工作时间是要给加班费的,也可以告诉老板,如果不给加班费,叔叔他们是有权利不接受这个安排的。
这样大家就不会吵得不可开交啦。
二、协调员要懂好多法律呢劳动关系协调员就像是一个知识宝库。
他们得知道各种各样的劳动法律。
比如说《劳动法》,这就像一本超级厉害的武功秘籍一样。
里面规定了好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东西。
像最低工资标准呀,就像是一个底线,公司不能给员工的工资低于这个线,不然就像在比赛中犯规一样,是不对的。
还有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规定,这就像是给劳动者穿上了一层保护盔甲。
要是公司没有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就好比让战士上战场却不给他们武器一样危险。
我邻居家的姐姐找了一份工作,那个公司让她在一个很破旧的房子里工作,里面电线乱拉,还有很重的味道。
姐姐觉得不安全,就想不干了。
可是公司说如果她不干,就不给她发已经工作的那几天的工资。
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该课程为潍坊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达到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关系管理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
2.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人力资源中遇到的实际劳动关系问题。
(二)能力培养目标3.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
4.能够将劳动关系管理的理论指导实践。
(三)素质教育目标1.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和应用新的管理模式。
2.具有科学人力管理观念,辨证的思考和分析劳动关系在组织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第一章劳动关系管理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劳动关系的内涵,把握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动事实关系的鉴别,了解如何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重点: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动事实关系的鉴别。
难点: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劳动关系管理理论第二节劳动关系含义与特征第三节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第四节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第五节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第六节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关系的含义与特征;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本章的基本概念有: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等。
(2)主要知识点有:、劳动关系与劳动事实关系的鉴别,了解如何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等。
3.问题与应用:如何运用劳动关系的理论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等。
(三)实践环节课堂相关专业问题的讨论与分析,课后思考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视频观看和个别发言。
第二章劳动合同管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劳动关系如何建立,劳动合同订立的条件、程序,掌握劳动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当事人应尽的义务,合同的履行与变更,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条件与程序以及特殊的劳动合同等。
重点: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与终止。
难点:掌握处理劳动合同的履行、终止事务的能力。
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计划

《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培训计划一、编制说明:本计划根据《劳动关系协调员》国家标准编制,适用于《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职业技能培训。
各培训机构根据本培训计划及学校实际情况编写具体实施的培训计划大纲。
二、培训目标:通过本级别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培训对象能够掌握劳动关系基础、劳动标准、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劳动管理、工会基本制度、劳动争议等知识,协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参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民主协商、调处用人单位内部劳动纠纷等。
三、建议培训模块课时分配:1、劳动关系协调基础2、劳动标准和劳动合同管理3、集体协商和民主管理4、劳动规章制度建设5、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处理总课时:120课时四、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模块1 劳动关系协调基础1、培训要求:通过本模块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了解/熟悉)(1)了解劳动关系协调员相关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2)使学员掌握劳动关系基础知识(3)使学员掌握劳动关系调整与保护相关知识(4)掌握劳动基准基础知识(5)掌握工时制度相关知识(6)掌握休假制度相关知识(7)掌握工资制度相关知识(8)掌握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相关知识2、培训主要内容:(1)理论教学内容1.1劳动关系协调者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1.2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作用1.3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内容1.4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发展1.5劳动关系概述1.6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1.7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1.8工时制度1.9休假制度1.10限制延长工时制度1.11工资制度1.12劳动安全卫生制度1.13劳动安全卫生的特殊规定3、培训方式建议(1)理论教学:除一般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外,还可采取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
模块2 人力资源和劳动合同管理1、培训要求:通过本模块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了解/熟悉)(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2)协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集体的权利冲突(3)协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集体的义务履行(4)掌握劳动合同订立相关知识(5)掌握劳动合同生效、履行和变更相关知识(6)对劳动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确认2、培训主要内容:(1)理论教学内容1.1人力资源规划和劳动关系基础1.2人力资源招聘1.3员工培训与开发1.4绩效管理1.5薪酬福利管理1.6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1.7劳动合同的订立1.8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1.9劳动合同的解除1.10劳动合同的终止1.11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的有关规定(2)技能实训内容2.1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2.2劳动合同的解除2.3劳动合同的终止3、培训方式建议(1)理论教学:除一般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外,还可采取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
劳动关系协调专员教案计划及大纲纲领

劳动关系协调专员教案计划及大纲纲领简介此教案旨在为劳动关系协调专员提供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旨在提升他们的劳动关系协调能力和专业技能。
教案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 了解劳动关系协调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掌握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基本知识- 研究劳动纠纷解决的技巧和方法- 熟悉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程序- 提高沟通和协商能力,以促进员工和雇主之间的良好关系教学内容1. 劳动关系协调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什么是劳动关系协调?- 劳动关系协调的重要性和作用- 协调员的角色和责任2. 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 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 劳动合同的要素和签订程序- 雇佣关系和劳动争议解决机构介绍3. 劳动纠纷解决的技巧和方法- 听取双方意见并建立信任- 分析和解读劳动合同条款- 寻找双赢解决方案的协商技巧4. 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程序- 调解和仲裁的基本流程- 调解和仲裁的原则和规范- 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5. 沟通和协商技巧- 有效沟通的要素和方法- 协商和谈判技巧的提升- 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
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研究,以提高学员的研究效果和培训成果。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员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将使用以下评估方式:-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个人或团队项目作业- 研究成绩测验- 最终综合评估时间安排本教案计划为期三个月,每周三个课时,共计36个课时。
具体时间和地点将提前安排和通知学员。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和学员研究,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 课件和讲义- 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文件- 实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材料以上为《劳动关系协调专员教案计划及大纲纲领》的简要内容介绍。
详细教学内容和资源将在课程开始前提供给学员。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教材.pptx

第一章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概述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简介
三、目前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
(一)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基础知识113页)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三)人民法院
第一章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概述
第二节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一、劳动争议协商制度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平等的基础之上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 协调,以消除矛盾,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证据的概念及种类(国家职业资格 163页)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证据,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证 明对象事实是否存在所依据的资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证据的种类: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 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
第二章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职能和办案 程序
(二)举证责任。
程序
第二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一般规定
五、案件仲裁准备
(二)申请书副本与答辩
1、送达申请书副本 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将仲裁书副本送 达被申请人。
2、答辩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10日内向仲裁委员会 提交答辩书。
(三)通知开庭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
1、举证责任含义 2、举证期限——由仲裁机构指定 3、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 (1)一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 (2)用人单位的单方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由
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3)仲裁机构指定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4、证据的审核认定 (1)对单一证据的审核认定。 (2)对案件证据的综合审查及证明力的判断。
二、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
仲裁委员会可以下设实体化的办事机构,具体承担争议调解 仲裁等日常工作
第二章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职能和办案 程序
劳动关系协调员四级课程

劳动关系协调员四级课程劳动关系协调员四级课程简介劳动关系协调员级别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劳动关系协调能力的专业人员。
该课程主要涵盖了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关系协调技巧、劳动争议处理、劳动调解与仲裁、用工合同管理等内容,旨在提高劳动关系协调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一、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是劳动关系协调员必须了解的基本知识。
该课程将介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争议的处理等内容。
二、劳动关系协调技巧劳动关系协调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谈判技巧。
该课程将介绍协调与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包括职工代表与企业管理层沟通、解决劳动纠纷的谈判技巧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有效地协调和解决劳动争议。
三、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协调员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
该课程将介绍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习如何处理劳动争议。
学员将学会如何分辨争议的性质、合理运用法律法规等技能。
四、劳动调解与仲裁劳动调解与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课程将介绍劳动调解与仲裁的基本程序和技巧,包括调解与仲裁的原理、程序、调解与仲裁的效力等内容。
学员通过学习将能够熟练处理劳动争议,并有效地进行调解和仲裁工作。
五、用工合同管理用工合同管理是劳动关系协调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该课程将介绍用工合同的主要内容与签订程序,包括合同形式、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和解除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员将能够正确处理劳动合同相关的问题,并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总结劳动关系协调员四级课程旨在提升劳动关系协调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员能够全面了解劳动法律法规,掌握劳动关系协调技巧,熟悉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调解与仲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掌握用工合同管理的重要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使劳动关系协调员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和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各种问题,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优质的劳动关系管理服务。
劳动关系调解员教案计划及大纲纲领

劳动关系调解员教案计划及大纲纲领一、课程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培养学员成为优秀的劳动关系调解员,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 理解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关系管理;- 掌握调解技巧和方法,能够有效处理劳动纠纷;- 提升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伦理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关系管理- 工作法律法规概述- 劳动合同管理- 劳动保护和福利- 劳动纠纷预防与调解2. 劳动关系调解技巧和方法- 调解基本原则和流程- 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培养- 解决冲突和协商技巧- 调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3. 职业素养和伦理道德观- 专业背景和职业道德要求- 职业素养培养和维护- 职业道德规范和处理纠纷的原则教学安排如下:- 每周上课时间:每周三晚上7点至9点- 教学形式:理论授课、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交流- 课程总时长:共8周,每周2小时,共16小时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解决劳动纠纷的能力。
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黑板测试:每两周进行一次,以测验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个人报告:学员需撰写一份关于劳动关系调解的个人报告,内容包括理论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分享等。
3. 实操考核:学员将进行一次实际的劳动关系调解演练,由教师进行评估。
四、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本教案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包括以下内容:1. 教材:《劳动法律法规导论》、《劳动关系调解理论与实务》2. 案例分析:由教师根据实际案例编写的调解案例材料3. 网络资源:相关法律法规、调解案例和行业资讯等五、教学团队和师资力量本教案的教学团队由具备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关系调解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
教师将采用互动式教学,为学员提供指导和反馈,以促进学员的研究效果。
劳动关系协调员指导方案及大纲

劳动关系协调员指导方案及大纲概述劳动关系协调员的职责是管理和促进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关系,确保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劳动法规的遵守。
本指导方案旨在提供劳动关系协调员的基本职责和工作方法,以便确保良好的劳动关系和组织内部的和谐。
职责- 维护劳动关系:协调员应积极促进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解决冲突和问题,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 确保遵守法律法规:协调员应熟悉劳动法规,并确保组织内部所有工作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 解决纠纷:协调员应处理与劳动关系相关的纠纷和投诉,寻求公正和合理的解决方案,维护员工权益和组织利益的平衡。
- 提供咨询和指导:协调员应向员工和雇主提供有关劳动关系和法律问题的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工作方法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协调员应与员工和雇主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 分析和解决问题:协调员应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客观地评估和解决各种劳动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
3. 协商和调解:协调员应善于协商和调解,帮助双方找到共同利益,并就问题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4. 建立制度和流程:协调员应参与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其有效实施。
5. 持续研究和更新知识:协调员应时刻关注劳动法规的变化和发展,持续研究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结论劳动关系协调员在组织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劳动法律知识,还需要具备卓越的沟通、解决问题和协商调解能力。
通过遵循本指导方案的原则和方法,我们将能够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关系协调员教学计划与大纲

仲恺高新区博雅特职业培训学校劳动关系协调员教学计划与大纲修订审核审批年月日《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培训计划一、编制说明:本计划根据《劳动关系协调员》国家标准编制,适用于《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职业技能培训。
各培训机构根据本培训计划及学校实际情况编写具体实施的培训计划大纲。
二、培训目标:通过本级别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培训对象能够掌握劳动关系基础、劳动标准、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劳动管理、工会基本制度、劳动争议等知识,协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参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协商、调处用人单位部劳动纠纷等。
三、建议培训模块课时分配:1、劳动关系协调基础2、劳动标准和劳动合同管理3、集体协商和管理4、劳动规章制度建设5、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处理总课时:120课时四、培训要求与培训容:模块1 劳动关系协调基础1、培训要求:通过本模块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了解/熟悉)(1)了解劳动关系协调员相关职业道德的基本容(2)使学员掌握劳动关系基础知识(3)使学员掌握劳动关系调整与保护相关知识(4)掌握劳动基准基础知识(5)掌握工时制度相关知识(6)掌握休假制度相关知识(7)掌握工资制度相关知识(8)掌握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相关知识2、培训主要容:(1)理论教学容1.1劳动关系协调者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1.2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作用1.3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容1.4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发展1.5劳动关系概述1.6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1.7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1.8工时制度1.9休假制度1.10限制延长工时制度1.11工资制度1.12劳动安全卫生制度1.13劳动安全卫生的特殊规定3、培训方式建议(1)理论教学:除一般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外,还可采取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
模块2 人力资源和劳动合同管理1、培训要求:通过本模块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了解/熟悉)(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2)协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集体的权利冲突(3)协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集体的义务履行(4)掌握劳动合同订立相关知识(5)掌握劳动合同生效、履行和变更相关知识(6)对劳动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确认2、培训主要容:(1)理论教学容1.1人力资源规划和劳动关系基础1.2人力资源招聘1.3员工培训与开发1.4绩效管理1.5薪酬福利管理1.6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1.7劳动合同的订立1.8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1.9劳动合同的解除1.10劳动合同的终止1.11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的有关规定(2)技能实训容2.1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2.2劳动合同的解除2.3劳动合同的终止3、培训方式建议(1)理论教学:除一般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外,还可采取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
劳动关系协调专家教案计划及大纲纲领

劳动关系协调专家教案计划及大纲纲领一、简介本教案旨在提供劳动关系协调专家培训课程的计划和大纲纲领。
通过该培训,学员将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在劳动关系管理领域中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培训目标本培训的目标如下:- 了解劳动关系协调专家的角色和职责;- 理解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 掌握有效解决劳动争议的技巧和策略;- 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商能力;- 提高处理劳动关系问题的决策能力。
三、培训内容1. 劳动关系协调专家的角色和职责- 理解劳动关系协调专家的工作职责;- 研究如何应对常见的劳动关系问题;- 掌握如何处理劳动纠纷的倡导和调解技巧。
2. 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 了解劳动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研究劳动合同的要素和法律保护;- 掌握劳动关系合规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3. 解决劳动争议的技巧和策略- 研究常见的劳动争议类型和原因;- 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各种调解和仲裁方法;- 提高解决争议的谈判和调解能力。
4. 沟通和协商能力的培养- 研究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培养良好的协商能力和解决冲突的策略;- 提高与各方沟通和协商的能力。
5. 处理劳动关系问题的决策能力- 研究如何分析和评估劳动关系问题;- 培养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 提高在各种情境下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
四、培训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授课和讲座介绍相关知识和理论;-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员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经验和观点。
五、评估方式学员的培训成果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参与度评估:根据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 考试评估:通过书面考试测试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 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和评估学员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以上是劳动关系协调专家教案计划及大纲纲领的概述。
希望通过这个培训,学员们将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优秀的劳动关系协调专家。
劳动关系工作计划

劳动关系工作计划第1篇:劳动关系科工作计划劳动关系科工作计划劳动关系科工作计划东西。
2、加强教学教法的研究,多组织教师集中备课,给教师创造互相讨论研究的机会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责任心,保证教学质量。
3、根据教学计划及教师授课特点,合理分配教学任务,保证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量完成的基础上,协助教研室及系上完成评估工作。
4、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学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将跆拳道多媒体及录像教学引入课堂,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另外教研室将x 年学生比赛录像制成光碟播放给学生,使学生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自己掌握技术情况。
5、坚决完成学院及系上的评估任务,通过评估将教研室所有文件、计划、教案按学院要求进行规范,不符合标准的教研室内部开始整改。
6、鼓励教师学习外语,攻读硕士,提高教研室学历层次;给教师创造外出学习本专业的机会,提高专业水平,对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裁判工作给与大力支持。
7、按学院要求严抓x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配合系上完成本专业的单独招生工作。
(二)竞赛及训练方面:1、教研室计划11月底到12月初组织西安体院跆拳道比赛。
2、教研室计划4月组织跆拳道二级、一级裁判员学习班,11月组织跆拳道三级裁判培训学习,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3、与全国大学生跆拳道协会联系,争取大学生跆拳道比赛的参赛资格,为学生创造比赛机会。
配合院跆拳道队训练,以保证他们在参加06年的一系列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三)科研方面:通过x年的努力,教研室的科研取得了进步,但与其它教研室比较相对较差,所以科研工作仍就是教研室工作的重点。
1、鼓励教师多写文章,凡是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教师,教研室将给与物质奖励。
2、组建教研室学术梯队,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对院管课题及省级以上课题争取立项。
对已立项的课题教研室给与多方面的帮助和鼓励,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
3、加强教研室教材建设,在引进跆拳道最新教材的同时,鼓励年轻教师撰写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
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培训教学计划

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培训教学计划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培训教学计划一、培训目标通过研究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对象能够掌握劳动标准实施管理、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管理、劳动规章制度建设、劳动沟通与民主管理、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处理等知识,以协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并参与用人单位内部劳动纠纷的民主协商和调解。
二、培训模块课时分配1、劳动标准实施管理2、劳动合同管理3、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管理4、劳动规章制度建设5、劳动沟通与民主管理6、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处理总课时:120课时三、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模块1:劳动标准实施管理1、培训要求:1)了解劳动标准的概念;2)了解劳动标准与劳动法的关系;3)掌握劳动标准的具体内容及法律效力;4)了解劳动保障鉴定制度的概念、意义和职能机关及其职权;5)明确劳动保障监察的程序、范围和方式;6)掌握劳动标准宣讲与咨询工作的具体方式和注意事项。
2、培训主要内容:1)理论教学内容:劳动标准的概念和分类。
劳动标准与劳动法的关系。
劳动标准内容及特点。
劳动标准的作用。
劳动标准宣讲及其注意事项。
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劳动保障监察的范围。
劳动保障监察方式。
3、培训方式:1)理论教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讨论。
2)技能实训: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每位实训教师可带10名学员。
模块2:劳动合同管理1、培训要求:1)能够进行劳动合同订立前的员工背景调查;2)能够依法及时办理订立劳动合同手续;3)能够建立、分类管理劳动合同档案和相关信息;4)能够定期收集整理劳动合同履行的有关情况;5)能够对劳动合同履行中的特殊期间进行管理并办理相关手续;6)能够办理劳动合同变更手续;7)能够办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相关手续并收集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相关的基本信息和数据;8)掌握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相关费用的计算。
2、培训主要内容:1)理论教学内容:员工背景调查。
岗位描述。
劳动合同订立程序。
劳动合同档案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协调员
教学计划与大纲
修订 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
审批 __________
年—月—日
《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培训计划
一、编制说明:
本计划根据《劳动关系协调员》国家标准编制,适用于《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职业技能培训。
各培训机构根据本培训计划及学校实际情况编写具体实施的培训计划大纲。
二、培训目标:通过本级别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培训对象能够掌握劳动关系基础、劳动标准、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劳动管理、工会基本制度、劳动争议等知识,协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参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民主协商、调处用人单位内部劳动纠纷等。
三、建议培训模块课时分配:
1、劳动关系协调基础
2、劳动标准和劳动合同管理
3、集体协商和民主管理
4、劳动规章制度建设
5、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处理
总课时:120 课时
四、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模块 1 劳动关系协调基础
1、培训要求:
通过本模块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 了解/ 熟悉)
(1)了解劳动关系协调员相关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2)使学员掌握劳动关系基础知识
(3)使学员掌握劳动关系调整与保护相关知识
(4)掌握劳动基准基础知识
(5)掌握工时制度相关知识
(6)掌握休假制度相关知识
(7)掌握工资制度相关知识
(8)掌握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相关知识
2、培训主要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 劳动关系协调者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1.2 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作用
1.3 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1.4 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发展
1.5 劳动关系概述
1.6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
1.7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
1.8 工时制度
1.9 休假制度
1.10 限制延长工时制度
1.11 工资制度
1.12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1.13 劳动安全卫生的特殊规定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除一般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外,还可采取案例分析,讨论等
方式。
模块 2 人力资源和劳动合同管理
1、培训要求:
通过本模块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 了解/ 熟悉)(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
(2)协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集体的权利冲突
(3)协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集体的义务履行
(4)掌握劳动合同订立相关知识
(5)掌握劳动合同生效、履行和变更相关知识
(6)对劳动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确认
2、培训主要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 人力资源规划和劳动关系基础
1.2 人力资源招聘 1.3 员工培训与开发 1.4 绩效管理 1.5 薪酬福利管理
1.6 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 1.7 劳动合同的订立 1.8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1.9 劳动合同的解除 1.10 劳动合同的终止
1.11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的有关规定
(2)技能实训内容
2.1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2.2 劳动合同的解除 2.3 劳动合同的终止 3、培训方式建议
(1) 理论教学:除一般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外,还可采取案例分析,讨论等 (2) 技能实训:本模块建议可开展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实训项目, 老师可以带教 10 名学员 模块 3 集体协商和民主管理
1、 培训要求: 通过本模块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 / 了解/ 熟悉)
(1) 掌握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基础知识 (2) 协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集体协商机制
(3) 我国民主管理制度的历史以及工会与民主管理的内在关系 (4) 了解和掌握民主管理的基本内涵
( 5) 掌握公有制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操作 规则并准
确地运用于实践
(6) 掌握公有制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内容及公开的渠道 和形
式,并准确地运用于实践
2、 培训主要内容 :
(1)理论教学内容
1.1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概述 1.2 集体协商机制 1.3 工会概论
方式。
一名实
1.4 中国工会的性质、地位、基本职责
1.5 我国民主管理制度的历史以及工会与民主管理的内在关系1.6 工会与民主管理的基本内涵
1.7 我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协调劳动关系上方面的作用
1.8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依据
1.9 公有制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操作规则
2.0 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厂务公开内容及公开的渠道和形式
2.1 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2.2 非公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
2.3 公有制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各自相应的职权及权限(2)技能
实训内容
2.1 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四个工作阶段
2.2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的法律法规应用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除一般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外,还可采取案例分析,讨论等
(2)技能实训:本模块建议可开展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实训项目,老师可以带教10 名学员模块 4 劳动规章制度建设
1、培训要求:通过本模块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 了解/ 熟悉)
(1)掌握企业劳动管理相关知识
(2)掌握企业规章制度制定相关知识
2、培训主要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 企业规章制度的涵义与将征
1.2 企业规章制度的目的
1.3 企业规章制度的效力
1.4 企业规章制度的内容
1.5 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与颁布
1.6 企业规章制度的实施
1.7 了解规章制度与工会的关系处理问题
1.8 企业规章制度的变更和维护
(2)技能实训内容
2.1 执行的监督与处罚
2.2 制度的实施与维护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除一般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外,还可采取案例分析,讨论等
(2)技能实训:本模块建议可开展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实训项目,一名实训老师可以带教10名学员模块 5 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处理
1、培训要求:
通过本模块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 了解/ 熟悉)
(1)掌握劳动争议调解范围
(2)掌握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知识
(3)掌握劳动争议调解程序
(4)掌握劳动争议仲裁范围
(5)掌握劳动争议诉讼范围
(6)掌握劳动争议诉讼的处理流程
(7)应对劳动争议仲裁、诉讼前的准备
工作
2、培训主要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 劳动争议概述
1.2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述
1.3 员工申诉
1.4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1.5 劳动争议调解程序
1.6 劳动争议仲裁范围及流程
1.7 劳动争议诉讼范围
1.8 劳动争议诉讼的处理流程
(2)技能实训内容
2.1 员工申诉处理
2.2 劳动争议协商
2.3 劳动争议调解
2.4 劳动争议仲裁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除一般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外,还可采取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
(2)技能实训:本模块建议可开展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实训项目,一名实训老师可以带教10 名学员方式。
一名实
五、推荐教材
1、《人力资源管理》冯立平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RF年7月
《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鉴定方案
《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的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
理
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计算机机考方式, 操作技能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 及格者可按规定分别补考。
二?理论知识考试方案(考试时间
90分钟)
台匕
考核项目表
操作技能考核采用笔试方式。
理论知识 考试和 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理论知识 或操作技能
《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