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河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课件第4章科学本质
(1)特点 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 科学事实渗透着理论。 科学事实是比较系统的。 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
2、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2)作用 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 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 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 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科学事实属于经验,必须和理论思维一起把握 真理。
(1)科学的物质价值
物质价值又称经济价值,是指应用科学认识自然界, 或对自然物加工,使之适合人的生存的发展。对社会 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它通过科学——技术——生产这一动态的往复 过程,对经济产生影响。 (2)通过理论——认识——应用这一途径改变生产 力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经济价值。 (3)在社会和经济管理方式上,通过科学理论—— 管理模式——经济效益这一途径,不断改进旧的经营 管理方式,提高生产过程和社会过程的有序性,改变 劳动者的素质,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编 科学观 和科学方法论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 成 第五章 科学问题、科学事实和科学 假说 第六章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三节 科学价值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一 、科学的涵义及特征 二、科学的本质属性
四、科学理论
1、科学理论及其构成 2、科学理论的特征
1、科学理论及其构成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 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 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 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科学理论由三个基本的知识元素组成: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逻辑结论。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
03
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 业发展
科技创新能够孕育和催生新兴产业, 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 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01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
展的态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科学发展历程及影响
古代科学
古代科学以自然哲学为主,通过观察和思辨 探讨自然现象的本质。
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严格的实证方 法揭示自然规律。
现代科学
现代科学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强调多学 科交叉融合,解决复杂问题。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进步、社会变革和文 化创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 学的本质
https://
REPORTING
目录
• 科学本质概述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 • 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与机制 • 科学研究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 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 • 总结:深入理解科学本质,推动人类文明进
步
PART 01
科学本质概述
科技在解决资源短缺 问题中应用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资源节 约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等科 技创新,科技有助于缓解资源短 缺问题。
科技在维护全球公共 卫生安全中应用
通过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推动 疫苗研发和生产、提高医疗卫生 服务能力等科技创新,科技在维 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PART 06
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的 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平,从源头上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四篇科学技术观12章科技基本性质
科技的基本性质
29
(2)技术的科学化
这是指技术的创造性活动日益受到科学理论 的指导和作用。这表现在:
科技的基本性质
27
2、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性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体化趋势根源在于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间的统一性,即为了更 深刻地认识世界,就必须更深刻地改造世界; 反之,为了更深刻地改造世界,就必须更深刻 地认识世界。
科技的基本性质
28
科学和技术的统一性主要表现为: (1)科学的技术化
这是指在总体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包含着大量 的技术活动,如技术发明、技术开发和技术应 用的活动。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从任务看
科学主要解决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的 问题,对于经济因素、资源条件、法律因素等较 少顾及。
技术直接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 问题,它不仅与某一门学科有关,而且往往要涉 及到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还要涉及到经济的、 社会的、法律的、地域的、资源的、环境的、心 理的和生理的因素。
科技的基本性质
21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反映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统 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科学主要任务是研究自然 界的规律性,探索通往未知世界的途径;技术 的主要任务则是对自然物和自然力进行利用、 转化和控制。这就决定了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 又有相互联系。
科技的基本性质
22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技的基本性质
25
(4)从结果和评价看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人类是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编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的原理,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1.科学的涵义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一,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其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
一般而言把现代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1、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前
在18世纪中叶以前,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从总体上说, 主要表现为技术对科学的推动,其模式是“技术 科学” 在这个时期中,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与生产经验的总 结,而不是科学的应用。相反,科学的发展,则是对技术 的总结。
2、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后到20世纪初
近代自然科学成为真正的科学之后,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发 生了变化。在技术推动科学发展因而仍然表现为“技术 科学”的模式的同时,科学逐渐发挥了对技术的推动作用, 呈现出“科学 技术”的特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这种 变化,是从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始的。 蒸汽机 发电机 电动机 无线电 这一时期的科学已经开始跑到了技术的前面,它的突 破往往成为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先导。
(3)、科学与技术“一体化”,形成了现代科学技 )、科学与技术“一体化” 科学与技术 术的完整体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加强,一方面使自然科学在学科门类上发展得更为 齐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另一方面使生产技 术发展得越来越复杂,为了直接研究生产中的实际 问题,研究新产品,创造新工艺等,在原来应用科 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工程技术这一学科门类。随着 工程技术的发展,单靠自然科学理论成果直接应用 到工程技术中去就不够了,这样使得解决工程技术 内部的理论问题日益迫切,于是在自然科学与工程 技术之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中介”学科,即技术科 学。
第九章 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一、技术的本质
技术一词出自希腊文téchnē(工艺、技能)与 lgos(词、讲话)的组合,意思是对造型艺术和应 用技术进行论述。当它在17世纪首次出现时,仅指 各种应用技艺。产业革命后,技术涉及工具、机器 及使用方法和过程,其含义远比古希腊多。 狄德罗在其主编的《百科全书》中,对技术的定义 为“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 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 财富。
科学的本质属性
科学的本质,是对科学根本性质的界定,反映了科学的内部联
系和内在规律性。 科学的本质属性,是科学本质的外在表现,是科学的重要标志。
客观真理性; (科学知识最根本的属性) 可检验性; 系统性; 主体际性;
第一节 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指 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或者说要
三、科学价值
科学精神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其一,普遍主义。 其二,共有性。 其三,求真及无私利性精神。 其四,有组织的怀疑精神。
实质:事实求是、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
图解决无数的生活问题的那个时候和那个地方。最初
的解决办法纯粹是权宜之计,后来逐渐通过比较、概 括、简化、合理化、一体化并相互联系在一起,于是, 科学之网便慢慢地被编制而成了。” —— George Sarton
三、科学价值
科学的内在价值:由科学的内在属性体现出
的价值就表现为科学的内在价值。
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
爱丁顿率领一支日蚀观察队在西非的普林西比岛对日蚀进行观测
科学知识总体的性质是一种猜测和假说。
“我认为牛顿和爱因斯坦都属于科学,但两者 都不可能是真的,两者都可能是假的。”
新的划界标准“可证伪性”
历史主义学派:科学看作一种社会事业
一派以库恩为代表:承认科学划界的必要性 ?燃素说 ?光的粒子说和波动说 ?“绝对时间空间”
1831年科学界普遍用
science表示关于自然界的系 统知识,也用science来称说 自己的研究 。1833年创造出 新词“科学家”(sciencist)
用来称呼探索自然奥秘、增
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
最新自然辩证法-第4课 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教学讲义PPT
自然科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
①普遍主义( universalism,普遍性、客观 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与阶级、党派、民族、 种族、宗教信仰等无关。
②公有主义(communism,公有性):禁止保 密。
术哲学。Technology含有“学问”、“学说”之 意。
18世纪末,狄德罗在其《百科全书》中把技 术定义为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而协调动作的 方法、手段和规则的体系。——经典的关于 技术的定义。
《不列颠百科全书》把1879年10月21日定义 为现代技术的诞生日。
1877年,德国卡普的《技术哲学纲要》是第 一部系统论述技术哲学的著作。他对技术持 乐观态度,认为技术是文化、道德、知识进 步的手段。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科学的可检验性表现在: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
科学的可证实性在于,科学反映内容的具体性、严密性、 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可控条件下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 性。
科学的可证伪性在于,科学反映内容的丰富性和发展性。
面临新问题,不断地对推测性、试探性、假说性和不合 理的部分进行思考、批判、反驳、修正,在证伪中丰富 和发展科学知识。
自然辩证法-第4课 科技的 本质与科学精神
一、马恩的科学技术思想
1、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科学,科学是人 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对自然界的改造产生了技 术,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
2、恩格斯依据运动形式把自然科学分为数学、 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
3、恩格斯强调科技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4、人类社会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同发展起来
2005年5月《科学》的论文:攻克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 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
自然辩证法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本质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本质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深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是在自然辩证法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科学的认识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自然辩证法、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探讨。
首先要明确的是,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对于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辩证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的系统,各种事物都是在矛盾和斗争中不断发展演变的。
自然辩证法通过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揭示了它们发展演变的规律。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观是人们对于科学研究对象的一种认识态度和方法。
在自然辩证法指导下,科学观强调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科学家要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自然界,努力寻求真理。
科学观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有系统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来推进研究的发展。
同时,科学观也强调科学研究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和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范。
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论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观察、数据收集、理论建立、验证和应用等环节。
科学方法论强调全面系统地研究事物,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收集来获取可靠的实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
然后通过验证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模型,使之更好地解释自然界的规律。
科学本质论则是对于科学的本质和特点进行的理论探讨。
科学本质论认为,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特殊的知识形态,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能动性。
科学本质论认为,科学是一种对于客观事物进行规律性认识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
科学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普遍性,科学知识是有条件地、具体地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
总而言之,自然辩证法在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自然界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第四讲 科技方法论
综合是在分析基础上把对客观对象一定部分、 单元、环节、要素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 对象统一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是建立科学 体系的重要方法。 近代物理学的五次大综合: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提出、 电磁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相对论的建立、 量子理论的建立
综合方法
综合以分析为基础,探索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 、因素和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即结构的机理 与功能,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整体性认识。正如分析离 不开综合,综合也离不开分析。
辩证的综合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加和,它导致关于研究 对象的新的知识。因此本质上是一种在分析基础上的 创造,也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
分析和综合是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
恩格斯说:“以分析为主要研究形式的化学, 如果没有分析的对立的极,即综合,就什么 也不是了。”
分析与综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 是形成科学概念、构建和发展科学理论体系 的重要逻辑方法。
归纳原理及其问题
归纳方法的一般原理是: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 样的条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 到的A都无例外地具有性质B,那么就可以归纳出 所有的A都有性质B。 主要问题:
大量的A,什么是“大量”?其具体数值是多少? 各种各样的条件能否罗列齐全并全部实现? 在科学观察中能不能真正实现完全的无例 外?……
自然辩证法之 第四讲·科学技术方法论
西方科技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方法主要内容⏹西方科技哲学思想逻辑实证主义波普的证伪主义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库恩的历史主义⏹现代科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本章要点】在了解目前西方关于科学发展的主要哲学流派的基础上,简要介绍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两个现代科学方法。
两者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而且适用于技术研究,具有通用性和综合性。
本讲探讨数学方法的基本特征、科研功能和数学模型方法,考察系统科学方法的产生,以及几种重要的系统科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控制方法、黑箱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一、西方科学哲学思想1.逻辑实证主义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学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表明科学哲学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转变,由科学结构的逻辑模型到科学发展的历史模型的转变。
逻辑实证主义是科技哲学的一个派别,又是现代分析哲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它发源于中欧,后来逐渐扩展到英美,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思潮,维也纳学派是逻辑实征主义的主体。
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新逻辑为武器,以传统思辨哲学为对手,以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为先导,旨在力图把经验传统尤其是实证传统和逻辑传统结合起来,把哲学的任务归纳为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逻辑实证主义的先驱罗素最先提出逻辑是科学的本质.意思是把哲学同逻辑等同,把科学哲学逻辑化。
他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描述、整理经验现象,把经验材料化繁为简、系统化。
科学家的任务在于对科学的陈述进行逻辑分析,目的是检查它们在化繁为简的逻辑系统化过程中是否完全符合逻辑规则,有无因违反逻辑规则而混乱,以确保科学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及内容正确性。
维特根斯坦是罗素的学生,他前期主张逻辑原子主义,后期主张日常语言分析。
在《逻辑哲学论》一书中的基本观点和老师一致,认为全部哲学就是语言的批判。
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卡尔纳普读过罗素的一本著作,受到罗素的巨大影响。
他说:“对逻辑的研究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逻辑为哲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正像数学为物理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一样。
自然辩证法-论技术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论技术的本质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题目:论技术的本质时间:2014.12论技术的本质对于技术本质的研究,是技术哲学的一个基本而且重要的理论问题。
技术,从广义上讲,是按照某种有价值的实践目的来控制、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方法和知识等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含三个方面:与物质性、经济性相关的技术;建立并规定社会关系和组织关系的技术;在专门的科学部门,如哲学、语言、艺术创作中用到的技术,即精神技术。
狭义上的技术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技术的存在取决于人们的需要,并满足其需要;早期人类创造及使用技术是为了解决其基本需求。
而现在的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们更广泛的需求和欲望,并需要一巨大的社会结构来支撑它。
理解技术的本质[1],需要先了解技术的范畴是活动过程,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控制和掌握世界。
我认为从农民的耕种的方式的转变就能说明什么是技术的本质。
在我那里的人们都是靠自己的双手,通过辛勤劳动来种植庄稼。
很久以前,社会技术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家乡人们的种植经验都是祖祖辈辈在耕种过程中长期观察大自然,及农作物生长的条件而积累下来的。
才有了现在的我们知道在什么季节里种植什么样的作物,什么时候该对农作物进行修枝、除虫、除草等活动。
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聪慧的人们发明、创造了很多自动化、机械化的机器,这些机器帮助很多农民走向了机械化耕作作物的时代,大大减少了耕作的人力与物力。
从上面农民耕种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出,技术的本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是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
其中技术理论是在科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中介。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①客观真实性: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坚持用物质世界自身来解释物质世界,不承认超自然的、神秘的东西。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无一例外的都是以科学实践为基础,要经受科学实践的反复检验。
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知识最根本的属性。
②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可检验性要求对科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给予明确的解释,并推导出特定的可以检验的论断,还应当预言今后可能得出的实验事实。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实践既是检验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标准,又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
对科学来说,任何正确的思想,都必定有检验它的方法。
科学的真理性,正是由它所具备的可检验性加以保证的。
③系统性:科学的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是有结构体系的。
其一,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它将客观知识采用概念、判断、推理法、等思维形式准确表达出来,构成了有机的严密的逻辑系统。
其二,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的知识成果,既有经验知识,又有理论知识。
④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2.科学理论有哪些基本构成及其特征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有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科学理论是在观察与时间的基础上,运用理性的方法(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溯因与类比等方法)整理感性材料,从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科学理论是由三个基本的知识元素组成的:基本概念;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定律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
自然辩证法之科技观
4、学科的继承与创新
(1)科学继承 (2)科学创新
二、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1、技术目的 在技术上为实现社会需求而对技术发展的方向和 技术系统的功能所作的设定,规定了人们技术活 动的方向。
2、技术手段 为实现技术目的而采取的技术工艺、技术措施、 技术方法,是通向技术现实性的桥梁。
(3)教育的质量水平,规模和发展速度如何, 影响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进程。
4、哲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 1、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 (2)为社会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3)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 (4)为生产管理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手段
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及其界限
一、科学与伪科学的特征 1、科学: 2、伪科学:
二、伪科学的表现形式 1、常以最新发现、最新发明、最新创造 的面貌出现 2、到科学活动之外寻求支持 3、以表演代替严密的科学实验 4、随心所欲地套用现代最新的科学名词 5、你信则灵,心诚则灵,不信则不灵。
三、伪科学的类别
1、按制造伪科学的手段可分为: (1)魔术型 (2)假冒型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结构
一、科学的基本含义
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 2、科学是创造新知的社会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5、自然科学具有“一般社会生产力”的属性。
二、技术概念的内涵
1、技术概念的发展 2、技术的特点 (1)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技术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 (3)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4)技术的商品属性
(4)让综合就是创造的思想在企业生 根。
自然辩证法科学的本质课件
所谓知识体系,就是说科学并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系统 化、理论化的知识。是用精确的概念、定律、假说等理论 形式表现出来的逻辑系统。
(2)科学是一种研究活动
[美]小李克特(M.N.Richter):科学是一种组 织起来探求自然规律的活动。 [英]C.辛格(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科学是创造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科 学意味着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维静态的 学说。 知识本身不是科学,而是科学的产物。
2.科学的定义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种研究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5)科学是一种文化 (6)科学是一种游戏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 《辞海》: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 系。 • 俄罗斯《大百科全书》:科学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历史 地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规律 的知识体系。
• 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
(二)科学定律
1 定义: 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2 特征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简明性 3 作用 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 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三)科学假说
• 1 定义: 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
中国的超声波事件
1959年,中国某研究所发现了“超声波产生放射性”的奇 异现象.
• 病态科学的特征:
1.实验中常出现经不起进一步研究的假因果关系或惊 人的高精确度. 2.常常在没有得到科学确证的情况下,公诸于大众媒体。 3.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不能客观对待反面事例或反对 意见 4.最终因发现者不能通过实验重复原来的过程而销声匿 迹.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第一节科学的本质构成科学的并非事实本身,而是整理事实的方法。
——Karl Pearson科学“不是存在于书里、机械中、有数字的报告中,而是存在看不见的内心世界中”。
——K. Hoover & T. Donovan科学是一门自由的研究艺术——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这个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知”。
▪当代汉语的“科学”一词译自英文或法文的science。
▪在旧中国起初一直译为“格致”.▪后来受日本影响译为“科学”。
日本人用这个词表示西方分科的学问与中国不分科的儒学相对应。
▪1897年,康有为在其《日本书目志》中引进了这个词。
日本人的上述理解被20世纪初年的中国知识界所接受。
▪由于科学及其活动的多样性,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1] 也许一个严格的定义反而会使其精神实质被阉割。
▪尽管科学难以定义,但仍然可以从不同维度考量科学及其特性。
▪[1]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伍况甫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6.1、科学的涵义——它的各种形象▪马克思的认识: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是生产力。
科学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人们进一步的认识: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是一种方法。
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使认识从初级的经验形态发展到高级的理论形态,出现了作为认识认识活动成果的科学;▪与此同时,科学成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量,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高。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是由科学劳动者、科学劳动对象、科学劳动资料、科学管理等要素构成的,大规模的、有目的、社会化的生产知识的社会劳动。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人类是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编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的原理,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1.科学的涵义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一,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其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
一般而言把现代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与科技社会论素材ppt课件
• 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不是能用定义 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也许一个严格的 定义反而会使“科学”的内涵丧失许多。
• 尽管科学难以定义,我们仍然可以从不同维度考量科学及其特性。
科学的本质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能开始对症下药,然后药到病除。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已经展开了“精准扶贫”项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技术的本质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1)什么是技术?
“技术”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指技能、技 巧和能力等。 近代,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趋向于理论化,产生了技 术科学。这时,技术一词也从最初的techne变成technology, 其后缀ology有“学问”、“学说”之意,原义指工艺学, 即关于技术实践、技术制品、技术手段与技艺的科学。
•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的比例是1:2:5.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 (一)科学的发展模式 • (二)技术的发展模式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 基础科学很重要,但是投入过大,基础研究成果难以转化 为生产力,经济上不去,科学发展因为缺乏经济技术的支 持而发展受阻。如前苏联,长期把95%左右的科学家用于 基础理论研究,尽管总投入与美国相近,但二者经济差距 太大,同时苏联的科学也落后于美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科 学 造 假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005年8月3日在英国《自 然》杂志上报导,韩国首尔大 学教授黄禹锡教授带着世界第 一只克隆狗正式露面。
2005年12月23日韩克隆之父 被认定论文造假, 向国民道歉
---韩国国耻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1)技术的内涵: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 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 的总和。
积性。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
项目
科学
技术
1、目的和任务
认识客观世界回答是什么,为 变革客观世界,解决做什么,
什么
怎么做
2、活动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 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
3、形态
表现为概念、原理、学说、理 可操作的知识及知识的物化形
论的知识形态
态,
4、评价标准
一元性:真理性
④探索性和创造性——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不断探索未知和创 造新的知识是科学的根本任务和一大特征。
⑤主体际性(交流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科学知识要接受不 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讨论、交流。科学本身 没有阶级性。
⑥生产力属性——科学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需 要技术的中间环节。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3)伪科学
①什么是伪科学
打着科学的旗号,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 方法宣称为科学,甚至比科学还要科学.
日本物理学会2006年3月在爱媛大学、松山大学召开的第 六十一次物理学会年的主题为“伪科学”的研讨会:
“伪科学”不是指位于科学与潜科学之间的微妙活动,而是 指尽管其在科学上的错误(乃至无意义)已经明确无疑,却仍 然在表面上假装科学进行的活动。
比萨塔 客观事实
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2)科学定律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科 学 事 实
归纳法 经验定律
想象 直觉 灵感
理论定律
描述性 直接实践性
本质性 普遍性
科 学 定 律
科学定律的特征: 它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具有简明性特征。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又是产生知 识体系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
词源: 西方,古拉丁语Scientia,——“知识”和“学问”。 中国,“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清代,称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为“格致学”。 19世纪——日本把Science译为“科学”,意思是分门别 类加以研究的学问。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7、与 与 生 产 经 济 和 间接的、潜在的、根本性、不 直接的、现实的、确定的、近
社 会 生活
确定的、长远的
期的
的 关 与政治、法律 弱
强
系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3、科学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2)联系
①科学研究为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知识准备和 开拓新领域
②技术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提供新的经 验知识、探索手段和物化形式。
它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物 质设备)当中。
它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 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 西方现代:“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 词源: 古代西方, technology= techne+ ology
技术=技艺(手艺、技能、本领)+学问(学说) 中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严复译 《天演论》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科学的基本属性
①客观真理性——科学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②可检验性(实证性)——科学的结论必须经过科学实验的检验, 这也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基本的和显著的特征。
③系统性(理性化)——科学理论是一个由概念、定律、定理、 学说和数学推理等构成的有条理的完备的具有逻辑性的知 识体系。
(1) 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事件、
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 命题。 作用:它是形成科学概念、定律、假说、理论的基础; 是评价科学理论和假说的基本手段。
科学事实
物质燃烧后形成灰 比萨斜塔斜了10度 (陈述和判断)
科学事实的特点: 可重复性 系统性 相对独立性 观察渗透着理论
科学定律的作用: 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
成;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3) 科学假说
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多元性:合理性,有效性,可 操作性,安全性,宜人性等
5、研 究特 征
选题 方法 完成课题期限
自由探索 实验、归纳、分析、推理 较长或很长,难以严格约束
目标明确 试验、综合、想像、试错 较短、有明确规定
6、工 人员 作主 直接结果 体
社会回报
研究员、学者、教授 新思想 荣誉与奖励
工程师、农艺师、设计师等 新设备、新工艺 专利和收益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属性
①自然性和社会性——符合自然规律,满足人类需要。 ②主体性(精神)和客体性(物质)——是主体的知识、经验、
技能与工具、机器设备的客体要素统一。 ③中立性与价值性——内在价值(自然价值)和现实价值(社会价值)
的统一。 ④跃迁性和累积性——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既具有跃迁性又具有累
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构成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 1、科学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二、科学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2、技术的构成和技术体系 3、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科学知识是科学认识的成果,它是由科学事实、科学定律、 科学假说以及由逻辑推理和实验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要素 构成。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
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 和构成
主讲人: 王秦俊
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构成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 1、科学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二、科学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2、技术的构成和技术体系 3、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1、 科学的本质 (1)科学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