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第8版)第十章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3)

合集下载

静脉脑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处理PPT课件

静脉脑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处理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静脉脑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处理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一、静脉性脑血管病概述
(一)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 是静脉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类型;静脉窦血栓的病死率高达5%~15% 治疗:病因+全身抗凝治疗(首选肝素及华法令) 介入治疗方法 ➢经导管动脉溶栓术 ➢经导管接触性静脉溶栓术 ➢经导管机械碎栓或取栓术 ➢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
的再狭窄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一)造影剂相关并发症 1. 造影剂过敏 (1)速发过敏反应:是指应用造影剂后1h内发生的不良反应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1)速发过敏反应 发病机制:主要为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表现为脸红、瘙痒、皮疹,严重者出现心律失常、心跳骤停、休克、支气管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经微导管接触性静脉溶栓术,将微导管放置于上矢状窦(图A侧位,图B正位) (白箭头所示均为微导管,红箭头所示为微导管头端Mark)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2. 经导管动脉溶栓术 指采用导管介入技术,沿颈动脉顺行将导管送入颅内动脉,后经导管注射溶栓药的溶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适应证:同时满足以下三条者 ➢慢性静脉窦血栓、经过正规药物治疗>6个月,而症状无改善 ➢影像学检查发现有静脉窦局部狭窄 ➢经逆行静脉造影发现狭窄远近端压力差>10~12mmHg者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十章+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1)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十章+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1)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
二、正常脑血管造影
前循环
正位
侧位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
二、正常脑血管造影
后循环
正位
侧位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
二、正常脑血管造影
颅内静脉系统
正位
侧位
第二节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用药
作者 : 张桂莲、张茹 单位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用药
一、术前评估
3. 病变的性质、形态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可预测颅内动脉狭窄球囊成形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颅内动脉狭窄常用的DSA分型方法—Mori分型 A型:指狭窄长度<5mm,狭窄同心和中等程度的偏心 B型:指狭窄长度<10mm,狭窄极度偏心,中等成角 C型:指狭窄长度>10mm,极度成角(>90°) 动脉瘤依据瘤体的形状、瘤颈与瘤体的比值、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其周围结构的关 系,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及方案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用药
一、术前评估
3. 肾脏功能评估 若eGFR为30~59ml/(min·1.73m2)者,术前需停服二甲双胍48h,术后48h根据重 新评估的肾功能决定是否恢复应用 当eGFR<30ml/(min·1.73m2),避免使用二甲双胍及碘造影剂
同一患者的DSA(A)可见左椎动脉颅内段狭窄; 狭窄处HRMRI T1序列(B)T2序列(C)均可见管壁高信号斑块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用药
一、术前评估
2. 狭窄程度的测量 (1)颅内血管病变 参照WASID计算法:狭窄率(%)=(1-狭窄最重处血管直径/狭窄近端正常血管直径)×100%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MRI见矢状窦血栓(红箭头所示)
MRI见右侧横窦血栓(红箭头所示)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DSA示矢状窦右侧横窦乙状窦血栓
DSA示矢状窦右侧横窦乙状窦血栓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取栓支架取栓术(输送微导管)
经导管机械碎栓或取栓术后右侧横窦乙状窦再通, 术后次日CSF压力120mmH2O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经微导管接触性静脉溶栓术,将微导管放置于上矢状窦(图A侧位,图B正位) (白箭头所示均为微导管,红箭头所示为微导管头端Mark)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2. 经导管动脉溶栓术 指采用导管介入技术,沿颈动脉顺行将导管送入颅内动脉,后经导管注射溶栓药的溶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一)溶栓治疗术 1. 经导管接触性静脉溶栓术 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将微导管经颈静脉送入到颅内静脉窦血栓内,经微导管团注单剂量
溶栓药,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达到溶栓目的 适应证: 1)无溶栓药物禁忌证 2)病程<1 周且不伴静脉窦狭窄的静脉窦血栓患者 溶栓药物: 包括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术前双侧眼底照相见 双侧视乳头水肿
术前DSA示右侧横窦狭窄(正位) 术前DSA示右侧横窦狭窄(侧位)
(红箭头所示)
(红箭头所示为狭窄段)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三、静脉窦狭窄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设备及器材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设备及器材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颅内动脉狭窄与介入治疗
(一)颅内动脉狭窄
1. 颅内动脉狭窄(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I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Moyamoya病、中枢神经系 统血管炎、动脉夹层等原因导致的颅内动脉管腔变细变窄,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 2. 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一、颈动脉狭窄与介入治疗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S)
【适应证】 1. 症状性患者:6个月内有过病变血管责任供血区非 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TIA,血管造影证实病变颈动脉 狭窄超过50%;或无创性血管成像证实病变颈动脉狭 窄超过70%。 2. 无症状性患者:虽然没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血管 造影证实病变颈内动脉狭窄超过60%;或无创性血管 成像证实病变颈动脉狭窄超过70%。
计算公式为:狭窄程度(%)=(1-a/b)×100%(如右图所示) a=最窄处管径 b=狭窄病变远端正常颅外段椎动脉管径
VAST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程度测量方法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四、锁骨下动脉狭窄与介入治疗
(一)锁骨下动脉狭窄 1. 锁骨下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是指由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等 原因导致的锁骨下动脉管腔变细变窄,同样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最为常见 2. 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危险因素等 (2)手术治疗:包括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3)介入治疗:主要指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
神经病学(第8版)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
1.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在病变部位脑动脉和脑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致 使动脉与静脉直接相通,形成动静脉之间的短路,导致一系列脑血流动力学的紊乱。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胚胎期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障碍有关。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 2. 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治疗方式的选择应结合病变大小、部位及结构综合考虑,单一治疗方法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时,常联合应 用两种或三种治疗手段 (1)显微手术切除;(2)介入治疗;(3)放射治疗;(4)联合治疗 目前介入栓塞治疗可分为手术前栓塞术、放射性治疗前栓塞术、根治性栓塞术和姑息性栓塞术,常用的 液体栓塞材料包括ONYX胶和NBCA胶等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可编辑全文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可编辑全文
预防和治疗 ➢ 术前充分评估,3~5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需急诊介入,则应给负荷量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300mg 和氯吡格雷300mg) ➢ 穿刺成功后术中全程全身肝素化(肝素70U/kg,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除外) ➢ 规范手术操作,导管需冲洗并持续加压滴注;严防导管内空气存在;血管入路高度迂曲或管内存 在不稳定斑块者,导管应在导丝引导下缓慢推进 ➢ 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可依病变状况选择近端或远端脑保护装置 ➢ 对富含穿支的颅内动脉狭窄,尽量选用小球囊预扩张,防止“雪犁效应”效应发生 ➢ 术后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3个月 ➢ 一旦发现短暂性或持续性新发神经系统体征,应尽快评估治疗血管和其他血管 ➢ 对急性血栓形成者,除了使用抗栓药,必要时可行急诊溶栓或取栓等多模式治疗
右椎动脉V1术后15h, 滞留的造影剂消失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4. 其他罕见并发症 ➢ 碘源性涎腺炎:以腮腺、下颌腺肿大为主 ➢ 血管源性水肿:头面部、口唇肿胀为主 ➢ 其他
应用碘佛醇后5h出现双侧颌下腺肿大(A), 11h后恢复正常(B)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3. 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 预防和治疗:主要是补液、对症处理,对无禁忌证者可适当应用类固醇激素
右椎动脉V1狭窄术前
右椎动脉V1狭窄支架术后
右椎动脉V1术后即刻 后颅窝造影剂滞留
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图A腿部,图B腕部 ),应用碘佛醇后第3天 出现的药物性皮炎(充血及水泡)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神经病学(第8版)第十章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2)

神经病学(第8版)第十章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2)

1. 血管鞘:包含一个单向阀和注射端的导 管,是介入诊疗中器材导入撤出、抽取血样、 压力监测和药物注射等操作的路径(如右图 所示)。通过血管鞘可以快速交换介入器材, 而不造成血管穿刺点的损伤。
动脉鞘组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1mm=3F。一般情况下,导管外径在5F~9F之间,长
度范围在65~125cm之间。
微导管(内径0.014英寸;长度150cm)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设备及器材
二、介入器材
造影导管
多功能导管(直径5F; 长度125cm) 猪尾巴导管(直径5F; 长度100cm) 眼镜蛇C1导管(直径 5F;长度100cm)
计算公式为:狭窄程度(%)=(1-a/b)×100%(如右图所示) a=最窄处管径 b=狭窄病变远端正常颈内动脉管径 NASCET 颈动脉狭窄程度测量方法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颈动脉狭窄相关知识拓展
直头导管(直径5F; 长度100cm)
眼镜蛇C2导管(直径 5F;长度100cm)
MANI导管(直径5F; 长度100cm)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设备及器材
二、介入器材
造影导管
眼镜蛇C3导管(直径 5F;长度100cm)
安全性优于支架治疗,因此欧美和国内指南并不推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首选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发病机制: ①血脑屏障的破坏 ②与前循环比,椎基底动脉的交感神经支配相对不完整,脑血管自动调节保护能 力差 ③脑血管痉挛 ④机体的特异质反应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3. 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 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抽搐 对周围人及空间失去定向力,记忆障碍,视力或视野部分或完全损害 各种形式的肢体瘫痪、失语、失用 发热、头痛、颈部抵抗等无菌性脑膜炎表现
发病机制:主要为T细胞介导的IV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皮肤瘙痒、各种皮疹,斑丘疹约占50% 严重者可表现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或血管炎 多具自限性 , 约75%在3d内痊愈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痉挛、抽搐、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预防和治疗 对高危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组胺类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首选肾上腺素注射,可于股外侧肌注射,0.3~0.5mg/次,
必要时重复或静脉注射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2)迟发过敏反应:是指应用造影剂后1h~7d内发生的不良反应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3. 血管迷走反射
病因和发病机制 球囊扩张或支架释放后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术中大血管明显受牵拉 拔除血管鞘时及拔鞘后加压过度等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
临床表现 最常见于颈内动脉开口支架置入术,多发于术中及术后48h内,可持续数分钟、数天至2周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低血压及心率减慢 严重者可一过性心脏骤停,出现意识不清、抽搐等阿斯综合症表现

神经病学(第8版)第九章-脑血管疾病(4)

神经病学(第8版)第九章-脑血管疾病(4)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其他动脉性疾病
二、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2. 颈内动脉盗血综合征(carotid steal syndrome) 3. 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vertebrobasilar steal syndrome)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其他动脉性疾病
三、脑淀粉样血管病
(一)临床表现
1. 脑出血 以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脑叶出血最为多见 2. 痴呆 30%的CAA患者晚期表现为痴呆 3. TIA和脑梗死 CAA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TIA和脑梗死。脑梗死多见于枕叶、颞叶、顶 叶与额叶
神经病学(第8版)
其他动脉性疾病
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四)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免疫和感染病原学方面的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因 2. CT或MRI 出现脑出血、脑梗死、SAH等相应的CT、MRI影像学表现。烟雾病患者的
MRI可见多数异常血管流空影;CTA或MRA可能发现烟雾病特征性的血管狭窄和颅底异 常血管网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其他动脉性疾病
二、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二)诊断 1. 血压、脉搏检查 2. 超声检查 3. 血管造影
(三)治疗 治疗根据病变部位及病因而定。若缺血症状严重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血管内膜剥
离、血管内支架或血管重建术等。不宜使用扩血管和降血压药物

神经病学(第8版)第九章 脑血管疾病(1)

神经病学(第8版)第九章 脑血管疾病(1)
完整TIA诊断:临床诊断TIA+区分不同发病机制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 脑梗死 2. 癫痫的部分性发作 3. 梅尼埃病(Mé niere disease)
4. 心脏疾病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三、临床表现
(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表现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面部、口周麻木,单独出现或伴有对侧肢体瘫痪、感觉
障碍,呈现典型或不典型的脑干缺血综合征
1. 跌倒发作(drop attack)
的证据。
传统的TIA定义,只要临床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不遗留神经系统体征,而不管是否 存在责任病灶。近来研究证实,如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超过1小时,绝大部分神经影像学 检查均可发现对应的脑部小梗死灶。凡神经影像学检查有神经功能缺损对应的明确病灶者 不宜称为TIA。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表现为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系脑干下部网状结构缺血所致
2.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
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正常, 一般
症状持续数小时,然后完全好转,不遗留记忆损害。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部分发病可能是大脑后动
第三节 脑出血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神经病学》第8版精品课件—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病学》第8版精品课件—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三)临床表现
不同部位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1.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 2. 海绵窦血栓形成(cavernous sinus thrombosis) 3. 侧窦血栓形成(lateral sinus thrombosis) 4. 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Galen vein thrombosis)
《神经病学》第8版精品课件—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主讲人:XXX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组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统称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与动脉血栓形成相比, CVT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约为每年(1.5~2.5)/100万,占所有卒中的1%。多见于老年 人和产褥期妇女。其临床症状因病因、病变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病史、高颅压症状,以及CT、MRI、MRV等影像特征。DSA颅内 静脉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本病需要与良性颅内压增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肿瘤 以及脑出血等相鉴别。
(六)治疗
1. 病因治疗 是CVT的根本治疗之一 2. 抗血栓治疗 (1)抗凝治疗:可选用低分子肝素,远期治疗可选用口服抗凝药华法林 (2)溶栓治疗:但尚无证据表明其治疗优于抗凝治疗 (3)介入治疗:血管介入静脉内导管机械性溶栓治疗和血管成形术等 3. 对症治疗 (1)降颅压治疗:急性高颅压在药物无效时考虑相应的手术治疗 (2)有癫痫发作时可进行抗癫痫治疗
(四)辅助检查
2. MRI 不同时间血管表现不同。可存在静脉梗死及梗死出血表现。MRI正常不能排除CVT 3. 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 为临床诊断的主要 手段

精神病学-第十章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

精神病学-第十章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
一、术前评估
(一)基础状况 1. 一般状况评估:下列情况不宜或暂时不宜手术 ➢ 年龄过大,恶性肿瘤晚期或其他恶病质、期望寿命小于2年 ➢ 责任血管已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mRS≥3),或影像显示责任血管供血区为大面积
脑梗死者 ➢ 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 未控制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体内明显活动性炎症者
可提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斑块内成分(如脂质化程度、有无出血等)及斑块炎症的定性、定
量信息;并与其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鉴别
A
B
C
同一患者的DSA(A)可见左椎动脉颅内段狭窄; 狭窄处HRMRI T1序列(B)T2序列(C)均可见管壁高信号斑块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用药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用药
一、术前评估
基于颅内CTA原始图的侧支分级(Tan评分系统)
侧支代偿级别 0分 1分 2分 3分
脑CTA原始图表现 闭塞血管流域缺乏侧支代偿 闭塞血管流域侧支分布0~≤50% 闭塞血管流域侧支分布达50%~<100% 闭塞血管流域侧支分布达100%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用药
一、术前评估
(二)病变血管的评估 1. 评估方法 (1)超声检查 简便、经济,但结果客观性较差。包括 1)颈动脉彩色超声:主要提供斑块性质、狭窄程度及有无盗血 2)经颅多普勒(TCD):可提供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频谱、侧支代偿,监测有无 微栓子脱落
有无狭窄等 A
B
缺点:对血流缓慢或血流复杂部位、钙化明显,易夸大狭窄程度,且心脏起搏器患者禁忌
同一患者,MRA(图A)提示右侧M1末端狭窄,DSA(图B)未见明 显异常,提示MRA可能夸大病变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2. 经导管动脉溶栓术 指采用导管介入技术,沿颈动脉顺行将导管送入颅内动脉,后经导管注射溶栓药的溶 栓方式 适应证:适于脑部深静脉、脑皮层静脉血栓及静脉窦溶栓不能接触到的颅内静脉窦血
栓患者;需建立在静脉部分开通的基础上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一)溶栓治疗术
1. 经导管接触性静脉溶栓术 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将微导管经颈静脉送入到颅内静脉窦血栓内,经微导管团注单剂量 溶栓药,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达到溶栓目的 适应证: 1)无溶栓药物禁忌证 2)病程<1 周且不伴静脉窦狭窄的静脉窦血栓患者 溶栓药物: 包括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一、静脉性脑血管病概述
(二)静脉窦狭窄 近来的研究发现,静脉窦狭窄造成颅内高压是特发性颅内高压综合征(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IH)的重要原因之一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取栓支架取栓术(输送微导管)
经导管机械碎栓或取栓术后右侧横窦乙状窦再通, 术后次日CSF压力120mmH2O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神经病学(第8Βιβλιοθήκη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二)经导管机械碎栓或取栓术 是通过神经介入技术,采用微导丝、微导管、微球囊、可回收支架等辅助材料对静脉
窦血栓进行血管内碎解或取出体外,以实现血管再通的方法。
适应证:对抗凝治疗开始后症状持续加重或经溶栓治疗出现新发症状性出血或入院时 有意识障碍或严重颅内出血的急性及亚急性CVST患者。
随着MRV及静脉窦内逆行造影及测压技术的发展,静脉窦狭窄的诊断及其在IIH的作用受
到关注 研究发现,大于90%的IIH患者合并静脉窦狭窄 介入治疗:静脉窦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MRI见右侧横窦血栓(红箭头所示)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DSA示矢状窦右侧横窦乙状窦血栓
DSA示矢状窦右侧横窦乙状窦血栓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适应证:同时满足以下三条者
慢性静脉窦血栓、经过正规药物治疗>6个月,而症状无改善 影像学检查发现有静脉窦局部狭窄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经微导管接触性静脉溶栓术,将微导管放置于上矢状窦(图A侧位,图B正位) (白箭头所示均为微导管,红箭头所示为微导管头端Mark)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目录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第十章
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第六节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作者 : 张桂莲、张茹 单位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取栓支架上附着的血栓
取栓术中取出的血栓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取栓术后5天复查右侧横窦乙 状窦再通(右侧颈内动脉造影)
取栓术后5天复查右侧横窦乙状 窦再通(左侧颈内动脉造影)
经逆行静脉造影发现狭窄远近端压力差>10~12mmHg者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三、静脉窦狭窄的介入治疗
(一)静脉窦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适应证:对静脉窦狭窄,经静脉造影发现狭窄远近端压力差>12mmHg者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一、静脉性脑血管病概述
(一)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 是静脉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类型;静脉窦血栓的病死率高达5%~15% 治疗:病因+全身抗凝治疗(首选肝素及华法令) 介入治疗方法 经导管动脉溶栓术 经导管接触性静脉溶栓术 经导管机械碎栓或取栓术 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
下面介绍一例静脉窦狭窄的介入治疗过程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三、静脉窦狭窄的介入治疗
52岁女性,以头痛半年、进行性视力下降2月入院,既往体检。查体:双侧视力分别为0.1 及0.2。术前脑脊液压力为370mmH2O,眼底照相见双侧视乳头水肿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下面介绍一例静脉窦血栓实施支架取栓术的病例 56岁男,以头痛、恶心1周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脑MR如下图,腰穿脑脊液压力400mmH2O
MRI见矢状窦血栓(红箭头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