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八章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2023完整版)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
(2023完整版)
简介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的防治指导,以帮助医疗从业者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脑卒中。
预防措施
- 合理控制血压: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并进行控制,血压控制目
标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 戒烟限酒:持续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此
应戒烟限酒。
- 控制血脂:要控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
酯的水平,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 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识别脑卒中症状
脑卒中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或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急诊处理
- 急诊定位:通过临床评估和影像学等方法确定脑卒中发生的
位置和类型。
- 快速溶栓治疗: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尽快给予
溶栓治疗,以恢复脑血供。
- 并发症预防:在急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出血和脑水肿等。
康复治疗
-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发生后,应及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物
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 脑卒中复发预防:针对高危人群,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脑卒
中的复发。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的防治指南,包括
预防措施、脑卒中症状的识别、急诊处理和康复治疗等。
希望通过
这些指南,能够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并有效防治脑卒中的发生。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2019版163页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目录: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1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1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2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第三章卒中单元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 脑梗死3 脑出血4 蛛网膜下腔出血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第一节颅内动脉瘤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1 颅内压增高2 血压的调控3 肺炎及肺水肿4 血糖改变5 吞咽困难6 上消化道出血7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8 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9 心脏损害10 急性肾功能衰竭11 水电解质紊乱12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13 脑卒中继发癫痫14 压疮15 体温异常第十章脑血管病的护理1 急诊常规护理2 昏迷的护理3 瘫痪的护理4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5 压疮的护理第十一章脑血管病的康复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概述)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1)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目录: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1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1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2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第三章卒中单元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 脑梗死3 脑出血4 蛛网膜下腔出血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第一节颅内动脉瘤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1 颅内压增高2 血压的调控3 肺炎及肺水肿4 血糖改变5 吞咽困难6 上消化道出血7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8 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9 心脏损害10 急性肾功能衰竭11 水电解质紊乱12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13 脑卒中继发癫痫14 压疮15 体温异常第十章脑血管病的护理1 急诊常规护理2 昏迷的护理3 瘫痪的护理4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5 压疮的护理第十一章脑血管病的康复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概述)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 脑卒中是急症概念应当引起各方面
的重视,有关的医生、护士、放射科、 检验室和药房工作人员应该快速行动, 一方面进行诊断安排和评价,一方面 抢救生命和做好溶任及其他治疗准备。
+ 一、急诊处理原则:
+ (一)尽快完成急诊CT,诊断明确后病 情允许著尽快分送卒中单元、神经内 科、外科或介入病房。
+ 基本的生命支持是脑卒中患者急诊处 理关键的第一步。
+ l、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 多数情况不需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但 大面积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或脑
卒中引起的严重延髓功能障碍及继发 于急性脑卒中的癫痫友作,需要考虑 气合插管以保障通气。
+ 2、颅内出血、脑干或小脑梗死常有呕 吐或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吸出哎吐 物,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 3、必要时输血。
+ (六)低血糖和高血糖
+ 显著增高的血糖预示着急性脑卒中结 局不良。高血糖可能是隐匿型糖尿病 的表现或继发性应激反应。对血糖增 高超过儿11.1mmol/L(200mg/dl)者, 可给胰岛素(详见第七章)。低血糖可 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瘫痪而 误诊为脑卒中,可给以补充血糖治疗。
+ (五)上消化道出血
+ 大量脑出血的患者常因下丘脑受累致 急性胃粘膜病变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预示病情严重,其呕吐物可影响呼吸 道的通畅而引起窒息。
+ 主要表现为呕吐咖啡色液体,或柏油 样大便,严重时出现血压和血红蛋白 下降。
+ 建议:
+ 1、侧卧位以便呕吐物流出,吸出呕吐 物防止窒息。
+ 2、止血:静脉注射或滴注洛赛克40mg: 也可静脉滴注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8
四、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剂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只有在诊断为 房颤(特别是非瓣膜病变性房颤)诱发心源性栓塞的 患者才适宜应用抗凝剂。
建 议: (1)已明确系非瓣膜病变性房颤诱发的心源性栓塞 患者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剂量为2~4mg/d, INR值应控制在2.0~3.0之间。如果没有监测INR的条 件,则不能使用华法令,只能选用阿司匹林等治疗。 (2)卒中急性期不宜抗凝,一般可在卒中发生2周后 开始抗凝治疗。
八、肥胖 国内对10个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肥胖者缺血 性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近年有几项大型研究 显示,腹部肥胖比体重指数(BMI)增高或均匀性肥 胖与卒中的关系更为密切。 建 议: (1)劝说超重者和肥胖者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降低卒中发病的危险。 (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成年 人的BMI(kg/m2)应控制在
二、心脏病 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 2倍以上。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性为3%~5%,大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
建 议: (1)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2)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3)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华 法令抗凝治疗,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INR),范围 控制在2.0~3.0;对年龄>75岁者,INR应在1.6~2.5之间 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 聚集药物。(见表9)。 (4)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 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二、卒中后的血压管理 患者血压水平高于160/100mmHg可使卒 中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
建 议: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2)积极控制高血压,在患者可耐受的情 况下,最好能将血压降至 (3)降压治疗应于卒中急性期过后患者病 情稳定时(一般为卒中后4周)开始。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脑梗死)
(一)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的调控(参见第九章) (二)抗脑水肿、降颅高压(参见第九章) (三)改善脑血循环 脑梗死是缺血所敌,恢复或改善缺血组织的灌注成为治疗的重心,应贯彻于全过程,以保持良好的脑灌注压。
1、溶栓治疗 梗死组织周边存在半暗带是现代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基础。即使是脑梗死早期,病变的中心部位坏死已经是不可逆的,但是及时恢复血流和改善组织代谢就可以抢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组织,避免组织形成坏死。大多数脑梗死是血栓拴塞引起颅内动脉闭塞,因此,血管再通复流是最合理的治疗,溶栓是公认的最有效治疗。常用溶栓药物及方案如下: 1)溶栓治疗的指征: (1) 确诊的缺血性卒中,神经系统缺失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 (2) 开始治疗应该在症状出现3—6小时之内。 (3)体检没有发现活动出血或者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二、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来选择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通常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重点是急性期的分型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不宜脱水,主要是改善循环;大、中梗死还应积极抗脑水肿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在3~6小时的时间窗内有适应证者可溶栓治疗。
24小时颅内出血伴有临床症状加重患者,在r—proUX治疗组中为10%,对照组为2%(P=o.06)。两组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别。 有研究显示先给予小剂量静脉溶栓,再给动脉溶栓,可以加快给药的时间窗,增加血管再通率,也比较安全。 动脉内溶栓使用的药物有rtPA、尿激酶、链激酶和r-proUK。国外使用较多的是rtPA,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是尿激酶。 总之,动脉溶栓效果尚未得到公认。但是,确实是溶栓的另一条途径。目前主要应用于缺血性卒中发作6小时内、有大血管闭塞,尤其是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1. 脑血管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脑血管病是指脑动脉和(或)脑静脉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因脑血管病致残或死亡。
在中国,脑血管病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约有200万人因此丧失生命。
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约有3亿人。
2.2 糖尿病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肥胖率的上升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高胰岛素水平与动脉硬化、高凝状态等相关机制可能导致了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3 高胆固醇高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
2.4 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是增加脑血管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3. 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干预措施3.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
包括健康饮食,减少高盐、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健康食物摄入。
此外,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也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
3.2 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应进行定期筛查,并进行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3.3 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而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性脑卒中。
3.4 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脑动脉畸形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手段。
常见的手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和支架植入术。
4. 脑血管疾病康复与护理对于已经患有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康复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引—2005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一2005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 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
国内完成的7城市和21省农村神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死亡率和时点患病率分别为219/10万、116/10万和719/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85/10万、142/10万和394/10万。
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
脑血管病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
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
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要在100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所不同的是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心血管疾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正在快速递增,且多数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这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高发的最主要原因。
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简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长春市,130021) 饶明俐一、编写背景及原则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成立(2002.7.7)。
2、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脑血管病学组,组织多学科专家编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2年第四季度开始)。
3、编写原则:以循证医学结果为依据,借鉴国内外近期公布的脑血管病及相关疾病防治指南的内容;以认真、科学、求实的态度,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并尽可能与国际接轨的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在广泛征求相关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而成。
二、内容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
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
目前,全国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二节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一、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国内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
一项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随访4年后,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58%。
建议:(1)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居民预防脑卒中的意识,主动关心自己的血压;建议≥35岁者每年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至少每2—3个月测量1次),以调整服药剂量。
(2)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3)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社区,定期筛查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和随诊。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作者:饶明俐关键词:《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脑血管病、脑卒中、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卒中单元编者按: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饶明俐教授等代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指南共分十章,即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卒中单元、脑卒中的识别、急诊诊断及处理、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并发症的处理、脑血管病的护理、脑血管病的康复等。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 世纪90 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 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
国内完成的7 城市和21 省农村神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死亡率和时点患病率分别为219/10 万、116/10 万和719/10 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85/10 万、142/10 万和394/10 万。
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 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 万。
脑血管病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作者:饶明俐关键词:《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脑血管病、脑卒中、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卒中单元编者按: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饶明俐教授等代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指南共分十章,即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卒中单元、脑卒中的识别、急诊诊断及处理、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并发症的处理、脑血管病的护理、脑血管病的康复等。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 世纪90 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 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
国内完成的7 城市和21 省农村神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死亡率和时点患病率分别为219/10 万、116/10 万和719/10 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85/10 万、142/10 万和394/10 万。
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 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 万。
脑血管病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的指南(部分)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糖尿病高发的欧美国家,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
1999年国通过对“首钢”923例糖尿病患者1∶1配对研究,分析调查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现糖尿病使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2.6倍,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比对照组增加3.6倍。
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程度有关,因此,应重视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
美国TIA 防治指南建议:空腹血糖应<7mmol/L(126mg/dl),必要时可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
建议:(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致(表3、表4)。
(2)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见表5。
(3)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胆固醇水平。
七、颈动脉狭窄国外一些研究发现,65岁以人群中有7%~10%的男性和5%~7%的女性颈动脉狭窄大于50%。
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膜切除试验的医生回顾分析了他们的研究数据,在狭窄程度为60%~99%的人群中卒中年发病率为3.2%(经5年以上观察)。
同侧卒中年发病危险在狭窄60%~74%的患者中为3.0%,狭窄程度在75%~94% 的患者中上升为3.7%,而狭窄95%~99%的患者中则降为2.9%,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中仅为1.9%。
关于评价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膜切除术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有一项Meta 分析包括了5个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虽然手术可以减轻同侧脑卒中的发病率,但手术的绝对数量很小,同时采用科治疗的对照组发生卒中的危险本身就很低,所以目前多采用科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ACAS 是一项随机试验,研究了无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膜切除术的效果。
中国脑血管病指南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 世纪90 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 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
国内完成的7 城市和21 省农村神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死亡率和时点患病率分别为219/10 万、116/10 万和719/10 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85/10 万、142/10 万和394/10 万。
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 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 万。
脑血管病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
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
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要在100 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 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所不同的是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心血管疾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正在快速递增,且多数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这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高发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