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画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研究报1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问题, 因此需要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

而画图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普陀小学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进行实践研究。

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对画图策略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实验法则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 并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估。

三、实践研究结果1.学生对画图策略的认识和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画图策略, 也会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尝试使用画图。

但是, 他们对不同类型的画图方法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2.画图策略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 我们发现运用画图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组中, 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学生的研究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四、结论与建议本研究表明, 画图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因此, 我们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画图策略, 引导学生多使用画图来解决数学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 我们也建议教育部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画图策略的教学方法,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提高学生利用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类型的图形来具体化、直观化问题, 进而找到解题途径。

3.通过学生自主建构, 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1. 画图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 画图策略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4. 画图策略的评价和反思。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全面深入地探究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研究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习小学数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当地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实践。

一、为什么要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非常显著。

首先,画图是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画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加一些有趣的元素,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怎样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问题在选择问题时,应该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并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以便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完成题目。

2、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在引导学生画图解决问题前,应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问题的形式和数据,了解问题所在,掌握问题的要点和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画图。

3、选择合适的画图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形,如圆形、矩形、三角形等。

要将不同类型的图形与问题相结合,合理选择画图手段。

4、让学生尝试多种画图方式在画图问题时,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画图方式,以发掘问题中不同的规律和变化。

三、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实践下面将通过两个小学数学问题的实例,详细介绍画图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实践。

例1:在一个矩形花坛内,花和草的总面积是264平方米,其中花占总面积的$\\dfrac{1}{3}$,画图求草的面积。

解题思路:我们将花的面积设为$x$,矩形花坛的长和宽分别为$l$和$w$。

最新运用画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总结

最新运用画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总结

运用画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总结本课题采用对比研究法,在对五年级五个班进行问卷测试[附调查问卷1份],现对实验班503、504和平行班501、505之间的比较。

[评析]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班在对解决问题喜爱程度上大大高于非实验班。

通过第二题的比较分析发现在碰到自己不会解的解决问题选用画图法的实验班明显高于非实验班。

在对学生进行第3题看线段图编应用题的测试中发现:实验班503班按线段图义编对的有29人,5人没有编对,另外14人理解为看图提出问题,其中有2人没有提对问题,提成“白橡皮和黑橡皮一共有多少块?”实验班504班按线段图义编对的有27人,5人没有编对,另外15人理解为看图提出问题,其中有1人没有提对问题,提成“白橡皮和黑橡皮一共有多少块?”非实验班501班按线段图义编对的有7人,2人没有编对,另外38人理解为看图提出问题,其中有20人没有提对问题,提成“白橡皮和黑橡皮一共有多少块?”“黑橡皮比白橡皮多多少块?”甚至还有学生提成“黑橡皮占白橡皮的几分之几?”非实验班505班按线段图义编对的有18人,2人没有编对,另外30人理解为看图提出问题,其中有12人没有提对问题,提成出的错误问题和非实验班501班雷同。

通过这一题的比较发现实验班的学生识图、读图能力高于其他班。

在对第4题列式解决问题的测试中发现:实验班503班用画图法来解题的有30人,其中23人线段图画的很规范。

做对次题的学生有40人。

实验班504班用画图法来解题的有31人,其中19人线段图画的很规范。

做对次题的学生有39人。

非实验班501班用画图法来解题的有3人,其中2画对,但不规范。

做对次题的学生有24人。

非实验班505班用画图法来解题的有2人,其中1画对,但不规范。

做对次题的学生有34人。

通过这一题的比较发现实验班的学生碰到解决问题有意识用画图来解决的人明显要多,从这到题目显示实验班比非实验班的学生解体题能力要强。

六、反思与展望通过平行班之间的比较发现实验班的学生无论从对解决问题的喜爱程度上还是读图能力,画图能力及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上都高于非实验班。

借助画图促进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研究

借助画图促进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研究

借助画图促进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研究摘要:通过画图解决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帮助小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但是小学生缺乏画图解题的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学老师加以引导和锻炼。

本文即是从提高画图解题的意识、能力和加强画图解题实践三个角度出发,对借助画图促进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画图;小学数学;数学问题;有效解决;实践研究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数学知识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逐渐成为教学发展的方向。

正所谓“学以致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其首先的应用就是解决数学问题。

但是,小学数学题目千奇百怪,外加上小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小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条件转化成为直观的数学图形,以帮助小学生梳理数学问题,进而保证学生们的数学解题效果。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借助画图促进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现综述如下。

一、提高小学生借助图形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正所谓“思是行之始”,如果小学生缺乏画图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那么其就不会产生画图解决数学问题的想法,自然也就不会将画图解决数学问题纳入到自身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当中。

所以,教学老师在开展借助画图促进小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时,首先应当注重学生画图意识的提升。

对此,教学老师就要经常性地通过画图来讲解数学题目,无形之中提升小学生的画图意识。

例如,在教学“在长方形中有三个大小相等的圆依次排列,相互紧邻。

已知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8cm,圆的直径是多少?”一题时,教学老师就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解答这道数学题目。

其实这道数学题目是画有图形的,但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画图意识,教学老师可以故意将书中给出的图形隐去,而是将这个题目书写在黑板上,以此进行讲解。

教学老师可以在一边向学生介绍题目的过程中,随即画出对应图形,这就是对小学生画图思维的一种引导。

运用画图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法的研究

运用画图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法的研究

运用画图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法的研究摘要:数学当中的许多知识都比较抽象,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将画图教学运用到小学课堂中可以将部分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从而启发学生的直观思维。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整合画图策略教学,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拓展一个新的思路。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运用画图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运用画图法;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言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计算是基础,操作和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其中需要大量用到画图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运用画图策略,望文生义:就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画出相应的图形。

整个过程中,学生将文字整合形成图画,将图画中的逻辑转化成思维,将学生的“外化”感受“内化”发展成逻辑思维能力。

一、运用画图培养小学数学解题能力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运用画图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画图意识。

但是从目前的小学生的画图意识现状来看,很多学生虽然理解能力较强,但是解决数学题的时候缺乏画图意识,不爱用画图解决问题。

比如在小学六年级计算半圆周长时,如果仅仅凭借文字表述对于缺乏空间观念的学生是十分易错的,这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借助画图解决问题,让学生绘制出半圆图,然后标注出具体的条件关系,通过直观的图形解决半圆周长计算,学生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这也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一个方面。

其次,就是有一些学生的想象力不足,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自己的理解和认知画出相关的图形时,这些想象力不足的同学往往不知该从何画起,或者画的图形与实际题意不符,很多学生画的图不能突出重点,最终导致所画的图形起不到任何帮助。

因此,想要运用画图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首先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要能够提高学生借助画图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做出很好的示范,带领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注重使用画图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画图的意识和习惯。

“画图法”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画图法”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画图法”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性研究作者:王丽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1年第10期摘要:“画图法”是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它是以各种图形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处理的一种辅助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中的数量关系以及题意,以此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可见,“画图法”的作用以及意義越来越显著,本文则对“画图法”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实施过程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法;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数学是一门理性且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水平要求较高。

而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的方式为主,基于这一特点,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理解抽象度较高的数学知识时,常常出现思维障碍。

对此,为突破这一思维障碍,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画图法”这一科学的方法,它既能够为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思维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还能够将数字、文字之间的关系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进而提升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性。

一、用“图形”说话,理清数量关系数学知识常常以数字、符号、文字作为载体呈现出来,带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困难,此外,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再加上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较为薄弱,但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便使得抽象的数学语言变得更为直观、更加形象,进而使数学关系显得更为清晰。

以“分数的意义”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喜欢的图形画法“画一画”单位“1”,并让学生将图形分为若干部分,选取其中的几份,来说一说分数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方式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使每个学生展开动手操作活动,以此展示成果。

例如:有的学生画出一个正方形,再将正方形平均分为四等份,描述其中的一份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必须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教师灵活运用画图策略,让学生在画图中研究,让学生在画图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画图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画图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究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画图策略对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3)画图策略对小学生数学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的影响。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资料法用于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后续的实验教学和问卷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学生对画图策略的认知和使用情况,以及画图策略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的影响。

实验教学法则是本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探究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参考;2)探究画图策略对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为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供理论依据;3)探究画图策略对小学生数学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小学生数学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提供理论依据;4)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不适应材“解决问题”教学的编排特点,导致解决问题的教学被削弱或简单化处理。

有些老师甚至把解决问题的教学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完全隔离开来,不敢跨越雷池。

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 - 教育文库

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 - 教育文库

小课题研究方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嘿,亲爱的同行们,今天咱们要聊的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

这可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好课题,咱们就顺着这个思路,一起探讨探讨吧。

咱们得明确一下,小学第一学段的孩子们,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比较直观,抽象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发展。

所以,在这个阶段,利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既能培养孩子们的直观思维,又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

一、研究背景哎,说起来,现在的教育环境,真是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国家的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恰恰可以通过画图策略来实现。

你看,那些数学题,让孩子们自己画一画,就能更直观地理解问题,找到解题思路。

二、研究目的咱们这个课题,目的就是想通过实践探索,验证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有效性,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提升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研究内容1.画图策略的教学方法研究这个部分,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将画图策略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比如,在教学分数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画一画图形,直观地表示出分数的含义。

这样,孩子们就能更容易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2.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研究这个部分,我们要关注的是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比如,孩子们遇到一个应用题,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先画图表示,再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出解题思路。

3.画图策略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这个部分,我们要分析的是画图策略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比如,通过画图策略,孩子们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是否有所提升。

四、研究方法1.实验法咱们可以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一个班级采用画图策略进行教学,另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然后,对比两个班级的学习成绩,看看画图策略是否真的有效。

2.调查法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画图策略的看法,以及画图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运用画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

运用画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

运用画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辅成小学张雅明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改革,把我国小学数学历来以“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传统格局打破了。

《课程标准》把“应用题”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而呈现。

作为一个一线老师在研读新教材中我发现解决问题(应用题)确实存在许多优点:比如从选材上讲更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可探索性,改掉老教材选材的陈旧、没有现实意义、脱离生活等弊病,赋予应用题新的生命。

从题材呈现方式上讲突破了老教材单一的文字叙述,采用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多样化形式,更受孩子们喜欢。

另外新教材应用题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答案的不唯一性更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但任何改革都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该看到它也存在缺点:如把它融合于各领域中有机呈现,虽随处可见,但缺乏系统性,一线教师很难把握在什么时候灌输哪类应用题,另外在每类教学中又有各自的教学重点,教师往往会厚此薄彼,很难把握应用题练习的力度。

新教材没有把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教学,对于解题的一些方法、策略教师没有很好或不知道如何系统的渗透和灌输。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不少学生(中差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读题能力差,往往不能准确的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对来自生活的各种信息不能准确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不够多样、准确,思路不够开阔,等等。

数学是解决问题的科学,即数学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问题,具体解题时选择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能否解决该问题或比较简单地解决该问题,老教材中解决应用题的三大法宝:画线段图理解题意,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和最后的验证,对一大部分特别是后进生是非常有帮助的。

特别是画图对理清题意和数量关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课例研究报告.doc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课例研究报告.doc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课例研究报告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课例研究报告一、绪论:(一)课例的确定( ( 研究内容 ) 。

解决问题是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数学教育的行动口号,它给国内外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解决问题教学也因此受到更多的重视,解决问题一般认为,它是指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获得问题的最终解决,从而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知道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地选用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在确定《问题解决》的研究主题后,积极选择本组小主题,经过讨论我们发现,在以往的教学中,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很多难题都是通过画图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才能很好地理解解决的。

画图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决实际问题。

可是很多学生没画图的意识,更有很多同学不会画图。

我们觉得可能是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这方面的教学,没有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确定了《借助画图理解题意》这个小主题。

根据现有老师所教的年级,我们选择了中段和低段两节课,由于怕牵扯进度问题我们决定选择人教版上没有的,可又是常出现的,通过画图很好解决的《相遇问题》,低段选择了《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围绕这一研究主题,我们提出了具体的研究问题: 1.两堂课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思想)分别是什么? 2.两堂课一个在低段,一个在中段,不同学段所画的图是否有不同?侧重点是否有区别? 3.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带着这样一些具体的研究问题,我们展开了研究。

(二)研究过程。

1.定计划。

2.定时间表。

3.分工。

4.活动主题。

通过《借助画图理解题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基于这样一个主题,我们选择了《相遇问题》《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这两节课开展了课例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的能力。

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

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教师小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研究起始时间:2017年2月——2018年2月
一、课题研究的情境性分析
1.情境描述(来自对习题教学的困惑)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会碰到文字叙述抽象、数量关系复杂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比较困难。

如:《课堂作业本》
的第5题(见下图)
学生在做这道题时,答题情况如下
表:
答题情况正确错误
人数15 26
百分率36.6% 63.4%
从表中数据中看出,大部分学生对相差关系中的“反叙”理解有困难,做题时凭着感觉走。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真实想法,我就对做对和做错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访谈,以便改进日常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

◆对出错学生的访谈(男女生各3人)。

师:你们看懂了图中所呈现的信息了吗?
生:我们看懂了。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比40个少12个,所以用减法计算。

生2:看到“比什么少”,我知道就用减法计算。

师:你们在草稿本上画图了吗?
生1:这么简单,根本不用画图。

生2:画图太麻烦了。

生3:我不会画图。

访谈发现,学生受了“求比一个数少几”的负迁移的影响,认为题目中有“比…少”的关键词,就一定认为用减法计算。

看来学生对信息中隐含的信息理解不够全面和到位,更不会想到用直观的方法进行思考,因此,就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注:本方案使用宋体5号字, 1.5倍行距,A4纸三页。

运用画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

运用画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

运用画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辅成小学张雅明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改革,把我国小学数学历来以“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传统格局打破了。

《课程标准》把“应用题”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而呈现。

作为一个一线老师在研读新教材中我发现解决问题(应用题)确实存在许多优点:比如从选材上讲更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可探索性,改掉老教材选材的陈旧、没有现实意义、脱离生活等弊病,赋予应用题新的生命。

从题材呈现方式上讲突破了老教材单一的文字叙述,采用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多样化形式,更受孩子们喜欢。

另外新教材应用题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答案的不唯一性更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但任何改革都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该看到它也存在缺点:如把它融合于各领域中有机呈现,虽随处可见,但缺乏系统性,一线教师很难把握在什么时候灌输哪类应用题,另外在每类教学中又有各自的教学重点,教师往往会厚此薄彼,很难把握应用题练习的力度。

新教材没有把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教学,对于解题的一些方法、策略教师没有很好或不知道如何系统的渗透和灌输。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不少学生(中差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读题能力差,往往不能准确的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对来自生活的各种信息不能准确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不够多样、准确,思路不够开阔,等等。

数学是解决问题的科学,即数学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问题,具体解题时选择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能否解决该问题或比较简单地解决该问题,老教材中解决应用题的三大法宝:画线段图理解题意,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和最后的验证,对一大部分特别是后进生是非常有帮助的。

特别是画图对理清题意和数量关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完整版)《小学数学高年级有效渗透“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策略》开题报告刘夏娟

(完整版)《小学数学高年级有效渗透“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策略》开题报告刘夏娟

《小学数学高年级有效渗透“画图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策略》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当学生面对着一个比较综合、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迅速地找到突破口,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呢?俗话说妙计可以打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数学解题策略有许多种,其中画图是一种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为小学生学习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不高,而画图比较直观。

通过画图可以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所以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策略,十分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是我最常向学生推荐的一种解题策略.二、课题的界定:“有效渗透”: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方式,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有效运用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可量化,要求教师有优化与效益的观念。

“画图策略":是指解题者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画图的方式,画出与题意相关的图形或图案,借以帮助解题者观察、推理、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手段。

数学是门抽象的学科,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有些数学问题抽象度较高,因此画出图形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画图的方式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进而找出解题的途径。

可见教师解题时可以通过画图说明,也建议学生运用画图方法于个人解题活动中。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一个有形象问题的学科,如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趣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知道画图策略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题意,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审题活动,有助于快速理解题意、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因此借助形象思维教学(画图策略)是渗透知识的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

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从内容的编排、教学目标的定位及教学的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关于解决问题中的策略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将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并入了“解决问题"中,也使得现实当中大家忌讳谈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好像提到应用题的教学就是过去的机械、呆板等弊端,于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教师不敢把解题的“策略”传授给学生,似乎这样就是灌输式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思维。

《利用画图提高五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利用画图提高五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利用画图提高五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中“解决问题”列为数学教学中的四大目标之一,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须达到的“解决问题”目标,作了具体规定:“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课改以来,我们的应用题教学出现了不少的偏差。

而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导致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

面对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随着年级的增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认为,这跟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都有关系,在低年级的教材中,解决问题的呈现形式是直观而有趣的图表,小学生一看,通俗易懂、非常喜欢,乐于解决。

到了中高年级纯文字的应用题,很多学生看不懂,一碰到解决问题就烦,加上一部分学生认知水平的落后,解决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会越来越困难。

导致对这一类问题失去了兴趣。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他们对一些抽象的文字,符号的理解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的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画图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常用的画图的方法有:直观图、示意图、线段图、树图、集合图等。

这些方法中,线段图能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总之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

二、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探索出利用画图提高五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方法,使学生能辨别哪些问题适合用图来解决,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1、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情景需要画图。

(1)题意不清借助简图帮助读懂题意。

利用画图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研究

利用画图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研究

探索篇•教学研究利用画图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研究成启颖(武山县马力学区沟门小学,甘肃天水)就目前阶段来看,怎样对小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众多小学数学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

数学知识极具抽象性且需要学生对计算公式熟练掌握,这对缺乏耐心的小学生来说较为困难。

现阶段来看,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利用画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但这种方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利用画图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利用画图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现状1.小学生普遍缺乏画图意识要想利用画图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就得让学生有一定的画图意识。

然而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基本都缺乏画图意识。

比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如果只是单纯依靠语言表述来进行问题解决,基本上很容易出错。

而且对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讲更是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先把梯形的形状画出来,然后在图上标注出已知条件,再利用梯形面积公式S=(上底+下底)×高÷2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1]。

2.部分学生想象力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时存在部分学生想象力不足的现象。

比如,在教师要求根据题目来画图时,学生不知如何去画,或者画出来的图难以突出重点,导致画图的方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要想真正落实以画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就需要寻求更好的方式来解决以上问题。

二、利用画图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爱上画图,才能真正让小学生学会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组织关于解题的实践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而对其解题能力进行培养。

1.引导学生画图来对题目内容进行梳理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及理解能力相对较低,他们基本难以在短时间内梳理清题目中的逻辑意思。

运用图示语言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运用图示语言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运用图示语言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执笔:苏州外国语学校蔡杰一、课题的提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011版数学新课标中指出:“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二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最重要的载体。

苏教版新课标实验课本中重新设置教学内容,改变了教材编写的思路,没有专门的应用题单元的教学,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计算教学中教学,把应用题作为计算的实际应用,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

但没有专门而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教学,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之以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如何在现行教材现状下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就是我思考的起点。

解决问题的关键主要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找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

而通过图示语言来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对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有很大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因为删减了“应用题”的教学,所以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每次教材都安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策略”的单元。

主要意图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本课题在研究运用图示语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切入点是结合苏教版教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进行的,做到与课堂教学例题教学相结合,研究的内容是苏教版课本中四到六年级教材中各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例题和习题。

既是对解决问题单元教法的探索,同时也对学生学法的研究。

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着力提高学生建模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1、图示语言图示语言作为一种直观的语言符号,有它的双重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画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辅成小学张雅明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改革,把我国小学数学历来以“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传统格局打破了。

《课程标准》把“应用题”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而呈现。

作为一个一线老师在研读新教材中我发现解决问题(应用题)确实存在许多优点:比如从选材上讲更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可探索性,改掉老教材选材的陈旧、没有现实意义、脱离生活等弊病,赋予应用题新的生命。

从题材呈现方式上讲突破了老教材单一的文字叙述,采用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多样化形式,更受孩子们喜欢。

另外新教材应用题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答案的不唯一性更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但任何改革都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该看到它也存在缺点:如把它融合于各领域中有机呈现,虽随处可见,但缺乏系统性,一线教师很难把握在什么时候灌输哪类应用题,另外在每类教学中又有各自的教学重点,教师往往会厚此薄彼,很难把握应用题练习的力度。

新教材没有把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教学,对于解题的一些方法、策略教师没有很好或不知道如何系统的渗透和灌输。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不少学生(中差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读题能力差,往往不能准确的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对来自生活的各种信息不能准确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不够多样、准确,思路不够开阔,等等。

数学是解决问题的科学,即数学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问题,具体解题时选择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能否解决该问题或比较简单地解决该问题,老教材中解决应用题的三大法宝:画线段图理解题意,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和最后的验证,对一大部分特别是后进生是非常有帮助的。

特别是画图对理清题意和数量关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从事多年老教材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在新教材解决问题中渗透画图法,有利于提高孩子解决问题能力。

二、研究综述。

“问题解决”是美国数学教育界80年代以来的主要口号。

在国内:作为“解决问题”的前生“应用题”教学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取得很多成果。

作为新课程中的“解决问题”也有不少专家,一线老师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有从“数形结合”入手研究的:瑞安市塘下镇鲍一小学的陆昌波老师研究的“数形结合是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方洞中学的张伟老师研究的“如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应用题教学的难点”有从“年段”入手研究的: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心小学的万小玲老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北京某校课题组研究的“培养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是借助图形,把纯文字的解决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在纷繁的数量之间,去除非本质属性,抓住数量之间的本质联系。

指导学生如何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恰当地借助直观图形,让数量基于图形“显山露水”。

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图形是过程状态,并不是最终结果。

解决问题借助形,但不是依赖形。

要让“形”(图形)变为“象”(表象),让眼前的形变为脑中的形,从而从内在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概念界定。

“数”、“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对象,新课程中就把数学分成了两大块,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形体”。

本课题就是借助画图,通过“数”、“形”这两大块内容的有效结合、互助, 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操作措施。

第一步:借助情景图实物图,感悟“问题”的魅力。

对很多孩子来说,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难点。

尤其是到了高年级,随着各种已知条件越来越复杂,更是让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很多同学到了谈“题”色变的地步。

所以,怎样让孩子从对解决问题的“厌学”到“乐学”,从对问题的“恨”转变到“爱”,让所有孩子感受到解决问题原来并不可怕,还很可爱,让他们体会到问题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我的做法是“借助图形,感受魅力”。

爱“美”是人的天性,新教材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是以现实生活情境的形式呈现的,很多练习中的解决问题也是用情景图呈现的,这里一幅幅漂亮精美的情景图,实物图,都给孩子视觉上带来“美”的享受,吸引孩子的眼球,这为我开展本课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用这些精美的情景图去换取孩子对解决问题的喜爱,这是我实施本课题走的第一步。

精美的情景图,实物图虽能给孩子视觉上带来享受,但情景图中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没有十分清晰地告诉学生,因此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前,学生需要经历一个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

面对丰富多彩的情景,多元化的信息,我们的孩子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抓就抓很多,面对学生找的信息,如果教师不加理睬,往往会伤孩子的心,也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对孩子找到的数学信息都得给予肯定,并且把一些教师认为有用的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觉得自己找到的信息得到肯定,有了用武之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欣赏情景图——找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不讲)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略讲)学生有能了解决的问题(详讲)本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教学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数一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案例一】1星期天,老师到兰生里去买文具,看到了很多很多文具。

(课件出示情景图)你们从这里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张老师总共带了80元钱,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1):80元能买几瓶修正液?(2):80元能买几只文具盒?(3):80元能买几只计算器?……3、哪个问题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80元能买几瓶修正液?)怎么解决?80÷5=16请一个同学板演并说说解题过程。

4、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二)探究新知1、80元能买几只文具盒?80÷2080÷20等于几?把你怎么想的过程写在0号本上。

板书各种想法,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A、今天我们来研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

2、94÷20A、如果张老师带94元那能买几只文具盒?为什么还是只能买4个?你能用计算说明吗?B、请一个学生板演。

并说说商4表示什么?余数14又表示什么?C、再添几元钱又能买一个文具盒。

3、140÷20如果张老师带140元能买几个文具盒?怎么算的?生板演,为什么7写在个位上。

与写在十位上的错题对比讲。

……情景图是我们新教材中的一大亮点,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好,利用好,就能为我们所用,成为孩子解决问题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不断的吸引我们的孩子,告诉他们这里图是美的,问题也是美的,让孩子在美丽的图画中快乐的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步:用画图法,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1、借助线段图实物图帮助读懂题意纯文字的问题语言表述上比较严简,看上去枯燥乏味,缺乏魅力,再加上直观的图形看多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被削弱了,使很多孩子读不懂题意,缺乏解题的自信,更有孩子不愿读题,懒的读题。

这时就需要借助于图形,让图形来架起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桥梁。

用画图法,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借助线段图或实物图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还原问题的本来面目,使孩子读懂题意理解题意。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用线段图就能很好的让孩子理解“相向而行”“相遇”这些词语,并通过让孩子猜猜他们会在哪里相遇,让他们自己到图上标出相遇点,即能培养孩子的估计能,又激活了孩子解题的兴趣,使孩子乐于参与到解题中来。

还有学生在学了长方形周长之后常会碰到这样一道题目“一块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菜地,一条长边靠院墙,其余三边围上竹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初次碰到这道题目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常常对“靠院墙”“三边围上竹篱笆”不理解,以至于无法解题。

这时我经常会在黑板上画一个实物图(草图见下图)帮助孩子理解题意。

读懂题意,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只有读懂题意,学生才有信心解题。

所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孩子理解题意是本课题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是孩子打开解决问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2、借助画图,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有限,线段图不仅能帮助孩子读懂题意,理解题意,还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明朗,更形象、直观,可见线段图还有帮助孩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像小学低年级的很多解决问题可以用画实物图来解决:有10个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左边数起小红排第5个,从右边数起小红排第几?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画出实物图帮助理解解决问题。

(⊙⊙⊙⊙◎⊙⊙⊙⊙⊙)还有像“比()多()”、“比()少()”的低段解决问题的难点,难在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判断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

但通过画线段图,就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断。

在教学中我也常常通过画线段图帮孩子理清思路,分析数量关系。

比如在教学“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求这个数”时我出示: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

舞蹈队有多少人?凭直觉大部分学生会列出:84×3+15,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列出84÷3+15那也是对倍数关系掌握的较好的一类学生,只有极个别外面学奥数的学生会列出(84-15)÷3的算式。

于是我在黑板上画线段图:舞蹈队合唱队帮助孩子把倍数关系转化成份数关系:把舞蹈队看作一份,合唱队有这样的3份多15人,在线段图的帮助下,学生一下子领悟到先要去掉多出的15人,求出舞蹈队的3份,再求一份。

第三步:学会画线段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孩子看线段图培养识图能力新课程中有大量的情景图和实物图,特别是低年级的教材中更是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图为主。

以北师大版教材与老教材相比,从时间上看线段图出现比老教材晚,到了四上教学路程问题时才在练习中出现实物图与线段相结合的图形,四下方程问题的教学中才正式出现常规线段图。

从数量上讲新教材比老教材出现线段图的频率少的多。

所以虽说我的课题面对五年级学生,但学生接触线段图的机会还是很少,许多学生存在不会看线段图问题。

我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孩子识图能力:在教学中有意识用线段图教学,提高线段图在孩子面前出现的频率,让线段图深入孩子的脑海。

[附案例1]引导孩子看图。

当线段图在孩子面前出现的频率到了一定程度,让孩子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信息,是怎样看出来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读懂的?慢慢的学生知道了:在相差关系中短线表示小数,长线表示大数,两线比较多出部分是相差数。

还知道实线表示存在,虚线表示不存在等等。

看图编题,看图列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