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探究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探究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探究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共110例,使用双盲方法对患者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过不同治疗,观察组DN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中医针灸和康复理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患者选用。

标签:中医针灸;康复理疗;脑出血;临床效果;DNS评分为了提高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我院对部分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和康复理疗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共110例,使用双盲方法对患者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5例和20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45岁,平均(66.56±5.76)岁;观察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3例和22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49岁,平均(66.33±5.75)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本次研究在获得患者和家属同意之后开展,符合医院的伦理要求。

1.2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感染、营养细胞、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脱水以及降低颅内压等。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和康复理疗,具体如下:(1)中医针灸。

针灸专业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针灸专业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针灸专业开题报告范文模板1. 范文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网络技术在训练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化,特殊是Internet与校内网的接轨,为中学校训练供应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学校训练开拓了宽阔的前景。

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学校信息技术训练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学校'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训练的跨越式进展。

”“‘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备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学校校能够上网,使中学校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学校的训练教学质量。

”“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进展,给中学校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讨论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讨论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因而,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究与实践讨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讨论背景(一)国内外的讨论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讨论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训练讨论》、《中国电化训练》、《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训练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讨论次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讨论。

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讨论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讨论和探究。

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制造学习的设计以及老师指点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讨论。

2、网络教学的评价讨论才刚刚起步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

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研究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研究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出血后遗症治疗中开展中医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治疗方案的效果。

方法:分析病例选择于2018.9~2019.9时段在我院就诊78例的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抽签方法对病例进行分组分析,39例选择中医针灸治疗方案的病例纳入对照组,39例选择中医针灸与康复理疗方案的病例纳入实验组,对2种治疗方案的开展效果进行比对和分析。

结果:相比对于对照组治疗方案,实验组治疗方案增加康复理疗获得的疗效更佳,主要表现:在治疗前2组病例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比对差异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均提升明显,比对差异P<0.05。

结论:脑出血后遗症治疗中开展中医针灸与康复理疗结合治疗效果可达到理想状态,建议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后遗症;中医针灸;康复理疗;效果脑出血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一旦患病较为严重,常发于中老年人群体中,由于大脑中聚集很多神经功能,血肿形成的压迫很可能会影响相应的功能,造成后遗症发生,以偏瘫为主,不但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中医针灸对脑出血后遗症治疗可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时康复理疗也不容忽视,促进其肢体功能得以恢复,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

本次研究对中医针灸与康复理疗结合治疗的开展意义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和结果进行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病例选择于2018.9~2019.9时段在我院就诊78例的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抽签方法对病例进行分组分析,39例选择中医针灸治疗方案的病例纳入对照组,本组病例性别比例为男:女=22:17,平均年龄为(62.08±3.50)岁(45~80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干、脑叶的病例数分别为20例、7例、12例;39例选择中医针灸与康复理疗方案的病例纳入实验组,本组病例性别比例为男:女=23:16,平均年龄为(63.15±2.48)岁(47~82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干、脑叶的病例数分别为21例、8例、11例,统计学处理2组病例的基本信息,差异不大(P>0.05),大大提升本次研究可比性。

针灸调理髓海、疏通经络方法治疗脑膜瘤术后并发眩晕、一侧肢体不利1例

针灸调理髓海、疏通经络方法治疗脑膜瘤术后并发眩晕、一侧肢体不利1例
野 无 缺 损 ,未 引 出眼 震 。双 侧 额 纹 和 鼻 唇 沟对 称 , 口角 不 偏 , 伸 舌 居 中 。悬 雍 垂 居 中 ,双 侧 软 腭 抬 举 对 称 ,双侧 咽 反射 略减 弱 。颈 软 无 抵 抗 , ri’及 B z si 正 常 。 上 肢 近 端 肌 KengS md i k’ n S 左
障碍、听觉 障碍 、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 。此病 虽经手术治疗后
可 明 显 改 善 其 症 状 , 后 期 肿瘤 占位 解 除 后 出 现 的 一 系 列 功 能 但 障 碍 仍 严 重 影 响 患 者 的生 活 质 量 。笔 者采 用 针 灸调 理髓 海 、疏 通经脉方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 b ta t Me o s Us ga u u c r c n io igma O , r d e h r i to r ra n n a e f h nn i A sr c] t d : i c p n t e o dt n n l W de g e h n u i T t mei a meh d o et go e s t e d n f t i c o me igo ma
【 要 】 方法:利用针 灸调理髓海 、疏通经脉方法治疗脑膜瘤术后并发眩晕 、 摘 一侧肢体 不利 1 患者 ,经治疗 6 例 周后 ,观 察疗效 。结果 :患者并发症状基本 消除 。结论 :该疗 法是治 疗脑膜瘤 术后 并发 眩晕、一侧肢体 不利的有 效方法。 ’
【 关键词 】 脑膜瘤术后;眩 晕;肢体不利 ;针 灸疗 法
te o yin t gl b e c p n tr o dt nn r w, rd e h h d o i yt u u cue n io ig b s a e ha c i mar de g e o t

针灸开题报告

针灸开题报告

针灸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针灸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实践应用。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重新认识和针灸在海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针灸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针灸治疗疾病的科学原理,为针灸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等。

首先,我们将对针灸的起源、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进行系统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其次,我们将进行临床试验,对针灸治疗某些常见疾病的疗效进行评估,并探究针灸作用机制。

最后,我们还将进行动物实验,通过观察针灸对动物模型生理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针灸的作用机制。

三、预期目标与可能创新本研究预期目标包括:阐明针灸治疗疾病的科学原理,为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揭示针灸作用机制,为针灸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理论支持;推动针灸研究的深入发展,提高针灸在国际医学界的地位。

可能的创新点在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深入探究针灸的作用机制;拓展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为更多疾病提供针灸治疗方案。

四、研究计划与时间表本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文献综述阶段(X个月)、临床试验阶段(X个月)、动物实验阶段(X个月)和总结与论文撰写阶段(X个月)。

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时间安排如下:1. 文献综述阶段:收集和整理针灸相关资料,梳理针灸的起源、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

预计用X个月完成。

2. 临床试验阶段:进行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疗效评估,探究针灸作用机制。

预计用X个月完成。

3. 动物实验阶段:通过观察针灸对动物模型生理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针灸的作用机制。

预计用X个月完成。

4. 总结与论文撰写阶段:汇总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预计用X个月完成。

五、预期成果与价值本研究预期将阐明针灸治疗疾病的科学原理,揭示针灸作用机制,为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针灸论文的开题报告

中医针灸论文的开题报告

中医针灸论文的开题报告中医针灸论文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中医针灸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针灸疗法以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和研究。

然而,尽管针灸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其作用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

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中医针灸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究其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深入探讨中医针灸的作用机制,包括针刺的生理效应、针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针刺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等方面。

通过对中医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针灸的推广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对中医针灸的理论基础、历史发展和临床应用进行梳理和总结。

其次,通过实验研究,探究针刺对人体生理系统的影响,如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

实验方法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生理指标的变化,评估针刺对人体的影响。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1. 中医针灸的理论基础:介绍中医针灸的起源、理论体系和基本原理,包括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

2. 中医针灸的历史发展:回顾中医针灸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介绍针灸名家和经典著作,以及其对世界针灸的影响。

3. 中医针灸的临床应用:综述中医针灸在各个疾病领域的应用,包括疼痛管理、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4. 针刺的生理效应:通过实验研究,探究针刺对人体的生理效应,包括局部效应和整体效应。

5. 针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针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包括针刺对神经递质的调节、神经元活动的改变等。

6. 针刺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研究针刺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包括免疫细胞的活性变化、免疫因子的释放等。

7. 中医针灸的前景和挑战:展望中医针灸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为9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且有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中医针灸;康复理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脑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致死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精神负担。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脑出血发病率持续上升。

中医治疗脑出血具有特殊优势,本文主要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脑部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22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2±3.4)岁;观察组:23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6.9±3.3)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脑细胞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具体方法为:(1)针灸治疗:于手足阳明经上,下肢取环跳、绝骨、阳陵泉以及解溪等穴位,上肢取合谷、曲池以及后溪等,结合患者病情进行穴位加减,若患者有语言障碍则增加哑门穴、通里穴以及廉泉穴等,患侧采用补法,健侧采用泻法施以针灸;(2)康复理疗:对患者头颈部、腰背部、下肢等相应穴位进行推拿,然后使用中药热敷包以温经通络、活血祛瘀。

针灸推拿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针灸推拿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针灸推拿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委老师:我计划完成一篇关于针灸推拿学的毕业论文,现将开题报告呈上,请您审阅。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普遍面临着诸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健康问题。

传统的中医针灸推拿疗法因其温和、有效而备受关注。

然而,对针灸推拿学的系统研究还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针灸推拿学,探讨其临床应用及其对健康的贡献,从而填补相关领域的知识空白。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全面分析和评估针灸推拿学在健康领域的应用情况,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并探讨其中的机理与效果。

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针灸推拿学的概念和历史发展:介绍针灸推拿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传承和演变过程等。

2. 针灸推拿学的理论体系:系统介绍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经络学说、穴位理论、针刺技术和推拿手法等,阐明其与中医学理论的关系。

3. 针灸推拿学的临床应用:梳理针灸推拿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包括针灸治疗、推拿手法、针灸联合推拿等不同治疗方法的特点与适应症。

4. 针灸推拿学的机理与效果:探讨针灸推拿学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包括神经系统的调节、血液循环的改善、炎症的缓解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5. 针灸推拿学的综合评价: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针灸推拿学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进度安排本论文将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首先,对于针灸推拿学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

其次,选取一定数量的病例,通过针灸推拿学的实践应用,观察和记录其治疗效果,结合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通过数据和文献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预计本论文研究结果将对针灸推拿学的应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具体结果包括:1. 对针灸推拿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和阐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眼针及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岩骨斜坡脑膜瘤术后1例报告

眼针及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岩骨斜坡脑膜瘤术后1例报告

中弼用贸%总2019年,第34卷,第5期•病例报告•眼针及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岩骨斜坡脑H 莫瘤术后1例报告杨森2王鹏琴2鞠庆波:斜坡脑膜瘤是临床少见的颅内肿瘤,因为位置深,毗邻重要解剖结构,其手术难度大,手术死亡率高,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题UT 。

其术后多伴有多种并发症叫常见的有三叉神经、面神经及后组脑神经造成吞咽功能障碍、面瘫等,也因累 及小脑伴有平衡障碍一眼针运动疗法是我院的特色疗法,是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手段,笔者应用眼针疗法及综合康复训练对1例斜坡脑膜瘤术后遗留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 一般资料患者谷XX,女,53岁,以“行走不稳8个月.饮水呛咳3个月,视物重影伴吐字不清21d ”于2017年7月10日收入我院'患者8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行走不稳,于辽宁省人民医院行头 CT 及MRI 提示左岩斜区占位。

3个月前出现吞咽闲难及饮水呛咳,夜间睡眠时流口水,偶有恶心呕吐,于北京天坛医院 行头MRI 示'左岩斜区占位,梗阻性脑积水”:1个月前行全 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内皮型脑膜瘤、21d 行左耳前颍下入路病变切除术,采取部分切除,术后遗留有行走不稳.看距离较 近和较远的物体时重影.构音不清,偶有饮水呛咳,左侧周围性面瘫,左面部痛温觉明显减退,左耳听力较差。

入我院时查体见构音欠清.左耳听力差,双眼视物重影,左眼睑下垂,双眼 球水平眼震,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左鼻唇沟稍浅.左额纹浅,左面部痛温觉减退.伸舌左偏右侧肌力5级,双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稍笨拙.右 侧Babinski 征阳性。

舌暗红,苔白腻.脉弦:中医诊断:脑卒中-中经络(肝肾阴虚证)。

西医诊断:脑膜瘤切除术后:2治疗方法初次康复评定:存在平衡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还包括轻度构音障碍、左侧面部感觉障碍、左侧周围性面瘫、左耳听力障碍、双眼视物重影改良Barthel指数65分;Berg 平衡量表31分;洼田饮水试验3级入院后治疗。

针灸疗法康复护理实训报告

针灸疗法康复护理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康复护理已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康复护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我参加了针灸疗法康复护理的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与反思。

二、实训背景本次实训是在我国某知名中医院康复科进行的,实训时间为一个月。

实训期间,我跟随经验丰富的康复护理师学习针灸疗法的操作技巧、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参与实际病例的护理工作。

三、实训内容1. 针灸疗法基础知识(1)针灸的基本原理: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常用穴位:头部、四肢、躯干等部位的穴位。

(3)针灸操作技巧:针刺、灸法、拔罐等。

2. 康复护理基本知识(1)康复护理原则:整体观念、个体化、功能恢复、康复与治疗相结合。

(2)康复护理方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3. 实际病例护理(1)病例选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如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2)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包括针灸疗法、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

(3)护理实施:在康复护理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和康复护理。

4. 实训总结与反思(1)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针灸疗法和康复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2)反思: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操作技巧、病情观察、沟通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改进。

四、实训成果1. 理论水平提高通过学习针灸疗法和康复护理的基本知识,我对相关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2. 操作技能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跟随康复护理师学习了针灸操作技巧,并亲自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临床实践能力增强通过参与实际病例的护理工作,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方案,并实施护理措施,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针刺促进脑膜瘤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

针刺促进脑膜瘤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

针刺促进脑膜瘤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
徐斌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1998(005)003
【总页数】1页(P47)
【作者】徐斌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5
【相关文献】
1.小针刀促进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 [J], 曾焘;高大伟;吴宇峰;黄伟彦
2.产后康复治疗仪配合中药足浴促进160例剖宫产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 [J], 陈燕; 莫崇柳; 夏荣芳; 覃丽金
3.中医综合护理干预促进剖宫产术后康复临床观察 [J], 刘玉珍
4.产后康复治疗仪配合中药足浴促进160例剖宫产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 [J], 陈燕;莫崇柳;夏荣芳;覃丽金
5.补肾活血健脾法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临床观察 [J], 王志明;宋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在脑出血中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理疗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理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理疗治疗能改善患者神经缺损能力,提高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 脑出血;中医针灸;康复理疗;临床效果脑出血主要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出现破裂而导致的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眼部症状、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头晕头痛等[1。

该疾病具有发病较快,死亡率较高的特点,因此,在患者恢复期采取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临床疗效的关键。

本研究在脑出血患者中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理疗,并探讨其临床效果。

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

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41±4.25)岁。

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9.63±3.57)岁。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予脱水降颅压、调控血压血糖、营养脑细胞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和康复理疗,内容如下:(1)中医针灸。

用任三针、督三针的方法为患者调任通督,任三针需配合艾灸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予针刺配穴;电针由足针、手针治疗,其他部分由毫针针刺治疗;在毫针针刺治疗后连接电针仪,电针仪频率为2/15Hz、强度为20mA、参数为疏密波、电刺激为30min,1次/d、连续治疗6d、休息1d、共治疗3个月。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开题报告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开题报告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开题报告摘要:一、引言1.脑膜瘤术后康复的重要性2.针灸与康复训练的结合治疗意义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原理1.针灸的作用机制2.康复训练的方法及目的三、研究方法1.病例收集与分组2.针灸与康复训练方案设计3.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四、疗效分析1.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2.针灸与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对比3.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五、讨论1.针灸与康复训练的协同作用2.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治疗方案的优化及推广意义六、结论1.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疗效显著2.有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功能的恢复3.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正文:一、引言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然而,手术后患者往往面临神经功能缺失、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术后康复治疗成为了临床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术后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结合康复训练,可望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原理1.针灸的作用机制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脑膜瘤术后康复治疗中,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2.康复训练的方法及目的康复训练是指针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失进行的系统、科学的训练。

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促进神经再生、减少肌肉萎缩、恢复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三、研究方法1.病例收集与分组收集脑膜瘤术后患者病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针灸康复组和单纯康复组。

2.针灸与康复训练方案设计针灸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

康复训练组患者仅进行康复训练。

针灸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

3.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观察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包括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开题报告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开题报告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开题报告摘要:一、引言1.脑膜瘤术后康复的重要性2.针灸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原理1.针灸的作用机制2.康复训练的作用机制3.针灸与康复训练的协同作用三、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1.针灸的具体操作步骤2.康复训练的具体实施步骤3.针灸与康复训练的联合应用四、病例分析1.病例选择2.治疗过程及效果评估五、结论1.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的优势2.治疗效果的局限性与展望正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膜瘤手术的成功率逐渐提高。

然而,术后的康复问题却仍然困扰着许多患者。

脑膜瘤术后康复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质量,而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探讨一种有效可行的脑膜瘤术后康复治疗方法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的一种新方法。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治疗各类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灸治疗脑膜瘤术后的康复具有以下优势:首先,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

其次,针灸能够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最后,针灸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预防术后并发症。

康复训练作为脑膜瘤术后康复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康复训练能够针对脑膜瘤术后的不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针灸与康复训练的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能够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为康复训练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

而康复训练则能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治疗。

两者相互协同,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病例分析方面,我们选取了符合标准的脑膜瘤术后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配合,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

不仅疼痛程度得到缓解,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开题报告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开题报告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一、概述脑膜瘤是一种生长在脑膜上的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脑膜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何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成为了治疗脑膜瘤术后的关键问题。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术后患者的症状,配合康复训练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的可行性和疗效。

二、术后康复训练的意义脑膜瘤手术虽然可以切除肿瘤,但术后患者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平衡能力、视力和语言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合理的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单一的康复训练往往效果有限,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来提高疗效。

三、针灸治疗在脑膜瘤术后的作用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脑膜瘤术后的康复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灸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加快康复过程。

其中,头部针灸和耳针疗法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头部针灸可以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改善睡眠质量;耳针疗法则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减轻术后患者的情绪波动,提高生活质量。

四、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膜瘤术后患者的症状。

一项针对脑膜瘤手术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组的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康复训练。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也表明,针灸能够显著提高脑膜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五、结合个人观点作为一名中医师,我个人认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具有很大的潜力。

中医注重治未病,通过调理全身的阴阳平衡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自愈能力。

在脑膜瘤手术后,患者往往情绪低落,面对恶化的症状会产生绝望感,而针灸的心理疗法作用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我认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开题报告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
一、研究背景
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多起源于鞍上脑膜下结缔组织,主要由成熟型脑膜细胞组成,良性程度较高。

但是即便是良性的脑膜瘤,术后康复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脑膜瘤位于颅内,手术切除后常可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

而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效果也不尽人意。

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的可行性和疗效。

二、研究意义
脑膜瘤的治疗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存期。

针对脑膜瘤术后的康复治疗,早期的介入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而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常被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中。

本研究对于改善脑膜瘤术后的康复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以脑膜瘤术后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另一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生存质量、康复效果、生存期等方面的差异,来探讨针灸在脑膜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至两组。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专业评估工具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康复效果、生存期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对比。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四、预期结果和讨论
根据以往的临床研究和中医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我们预计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加速康复效果、延长生存期。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脑膜瘤术后的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五、文章总结
在本文中,我们针对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讨论。

通过详细分析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并对预期结果进行了展望。

我们的目标是为脑膜瘤术后的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六、个人观点
作为研究者,笔者坚信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康复的作用。

我对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有着积极的期待和信心。

(文字数:1158字)一、研究现状
脑膜瘤是一种颅内肿瘤,手术治疗后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康复训练。

目前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康复训练等,然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被认为可以辅助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针灸治疗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刺激,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

二、针灸在脑膜瘤术后康复中的作用
1.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脑膜瘤手术后,患者常常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促进神经传导,加速康复过程。

2. 减轻并发症症状
脑膜瘤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减轻这些并发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
手术治疗后,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4. 加速康复过程
针灸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和康复过程。

通过对
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和自愈能力,加速康复过程。

三、临床研究的设计和方法
为了探讨针灸在脑膜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我们将设计一
项随机对照试验。

我们将招募一定数量的脑膜瘤术后康复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另一组
接受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将对两组患者的生
存质量、康复效果、生存期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对比。

针灸治疗将由专业的中医针灸师进行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情
况选择合适的针灸穴位和治疗方案。

我们还将采用专业评估工具对患
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收集患
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预期结果和讨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验证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的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总结针灸在脑膜瘤术后康复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我们预计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加速康复效果、延长生存期,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五、结论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膜瘤术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加速康复效果、延长生存期。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脑膜瘤术后的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六、展望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针灸在脑膜瘤术后康复中的作用和机制将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探讨针灸的具体治疗机制,拓展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针灸将为脑膜瘤术后的患者带来更多的康复希望和福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