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

合集下载

《室性早搏的诊治》PPT课件

《室性早搏的诊治》PPT课件

病因
频发室性早搏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 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 药物中毒、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
诊治
对于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首先要去 除诱因,如纠正电解质紊乱、停用致 心律失常药物等。对于症状明显的患 者,可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Ⅰ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钠通道阻滞剂)和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钾通道阻滞 剂)。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 的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术或植入心 脏起搏器。
加强专业培训 完善诊疗流程 加强患者教育 推动科研创新
提高心血管内科医生对室性早搏 的认识和诊断能力,加强心电图 和动态心电图等技术的培训。
加强对室性早搏患者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 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和生活质 量提高。
THANKS
感谢观看
跨学科合作
室性早搏的诊治涉及心血管内科、 心脏外科、影像医学等多个学科, 未来跨学科合作将有助于提高诊
治水平和患者预后。
提高诊治水平的建议
建立室性早搏的规范化诊疗流程, 包括诊断、评估、治疗、随访等 环节,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 的诊治。
鼓励开展室性早搏的基础和临床 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推动室性早搏诊治领域的科研创 新和发展。
诊治
对于多形性室性早搏的治疗,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给予抗心 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 虑射频消融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
频发室性早搏
定义
频发室性早搏是指室性早搏发作频繁, 每分钟超过5次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 测室性早搏总数超过总心搏数的10%。
预防措施建议
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 限酒、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

室性早搏医学ppt课件

室性早搏医学ppt课件

病情监测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脉搏和 心率的方法,以便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
家属沟通技巧和心理支持
家属沟通技巧
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沟通,解释 室性早搏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消
除家属疑虑。
心理支持
室性早搏患者可能因担心病情而产 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应给予 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共同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日常管理和康 复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疗效与安全性
多项研究表明,ICD可有效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ICD 的植入手术已相对成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
01
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等,有助于减少室性早搏
的发作。
02
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时的选择
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非药物治疗手段,
发病机制
室性早搏的发病机制包括折返激动、触发活动以及异位 起搏点的兴奋性增高等。其中,折返激动是指一次冲动 下传后,又可顺着另一环形通路折回原处,并再次激动 而提前发生传导;触发活动则是由一个动作电位触发而 产生另一个动作电位;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增高则是指 心室内的某些心肌细胞在某种因素下兴奋性异常增高, 从而自发产生电除极活动。
02
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与解读
Chapter
心电图基本波形识别
01
02
03
P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通常圆润,时限不超 过0.12秒。
QRS波群
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正常形态与时限因导联而 异,但多不超过0.12秒。
T波
代表心室复极的电位变化, 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 一致,形态多较圆钝。

室性早搏医学课件

室性早搏医学课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 生可能会开具抗心律失常 药物,以减少早搏的发生 和减轻症状。对于严重病 例,可能需要使用更强效 的药物或进行电复律治疗 。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 神压力等诱发因素。
合并其他心律失常的室性早搏
定义
合并其他心律失常的室性早搏是指室 性早搏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同时存 在的情况。
生活方式干预
改善生活方式,如保持规 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减少刺激性饮食等,有助 于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
04
特殊类型室性早搏处理策 略
多形性室性早搏
定义
评估风险
心电图监测
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多形性室性早搏是指室 性早搏的形态在心电图 上呈现多样性,即同一 种室性早搏在不同时间 或不同导联上表现出不 同的形态。
心力衰竭
长期频繁的室性早搏会使心脏负担 加重,容易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 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血栓栓塞
室性早搏患者心脏内血流动力学异 常,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 导致脑栓塞、肺栓塞Hale Waihona Puke 严重并发症 。预防措施建议
生活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戒 烟限酒,减少刺激性饮料的摄入;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
饮食调整
低盐低脂饮食,多摄入富含钾、镁 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海带、紫菜
、菠菜、芹菜等。
运动锻炼
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 、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 脏供血。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 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室性早搏及其 并发症。
并发症处理方案
01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抗心律失 常药物、抗凝药物等进行治疗 ,以控制室性早搏及其并发症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15
(2)AMI发生室早的机制
早期:损伤电流有关 数小时后:以舒张期自动去极化(自律性增高)为主。 数天、数周后:主要是折返机制
(3)AMI患者病死率与分级的关系
①一级报告AMI后室早>10次/小时者猝死率是无室早者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16
②Anderson、Bpis报道:24小时心电图无成对和/或 无成串室早者病死率为4%和4.3%;有1—10次成对和 /或成串室早病死率达9.9%和9.5%;>10次/小时病死 率分别为22.2%和14.8%
11
1、对Lown分级的评价与争论
认为分级越高,预后越差,猝死机会越多,也有很 多研究认为不足之处:
(1)将室早的频率指标(0—2级)和复杂指标 (3—5级)混在一起进行分级,如以室早的最高级 别为其结果时,又容易低估频率对预后的影响。
(2)对30次/小时的频率。Mukharji对AMI后猝死 危险因素2年随访结果室早≥10次/小时是AMI患者 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46
(二)器质性室早的基本条件 亦称病理性室早或具有临 床意义的室早。
室早多见于器质性因素所致。
1、同时存在心脏病的临床依据,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等。 2、伴有基础心电图异常,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 肥厚或其它严重的器质性心律失常等。 3、室早呈“病理性”改变 如梗死性室早(室早呈qR、 QR或Qr型,ST段弓背样抬高,T波对称倒置或直立);肌 性室性早搏,QRS畸形增宽≥0.16s。 4、伴发长QT综合征时的室早
8、器质性早搏具有病理基础,它可发生室速、室颤,故 应认为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恶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室性早搏(PPT)

室性早搏(PPT)
响。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查心脏结构和 功能,提供更详细的心脏信息。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以排 除其他可能导致室性早搏的疾病。
04 室性早搏治疗方 法及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药物
01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
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室性早搏(PPT)
目录
• 引言 • 室性早搏基本概念 • 室性早搏检查方法 • 室性早搏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介绍室性早搏的基本概念、流行 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医务人员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和诊疗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有症 状者可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表现。
诊断依据
室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表现。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 波群,其前无P波,代偿间歇完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更好地评估室性早搏的负荷和 昼夜分布情况。此外,心脏超声、心肌酶学检查等有助于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状态,为
动态心电图监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连续记录24小时内心脏电活动,捕捉 偶发或夜间发生的室性早搏。
事件记录器
远程心电监测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远程实时监 测患者心脏电活动,及时发现并处理 室性早搏。
患者携带便携式设备,自动记录心脏 电活动异常事件,供医生分析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伊伐布雷定在治疗室性早搏中的临床效果

伊伐布雷定在治疗室性早搏中的临床效果

伊伐布雷定在治疗室性早搏中的临床效果室性早搏,又称室性期前收缩,是指心脏室壁肌肉在心脏正常跳动节奏之外提前收缩的一种心律失常。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心跳加快、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疾病。

多年来,临床上一直在探索有效治疗室性早搏的方法。

伊伐布雷定作为一种新型的心血管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心脏起搏细胞内的钠通道,降低心脏起搏频率,从而达到减缓心率、改善心律失常的目的。

近年来,伊伐布雷定在治疗室性早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伊伐布雷定具有较快的起效时间。

患者在服用伊伐布雷定后,药物可迅速被吸收,一般在30分钟内即可发挥作用。

这使得伊伐布雷定在治疗室性早搏时,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再次,伊伐布雷定具有较低的副作用。

相较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伊伐布雷定的副作用较小,患者耐受性好。

临床应用表明,伊伐布雷定引起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头痛、恶心、乏力等,且大多数副作用均可自行缓解。

伊伐布雷定对于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然而,伊伐布雷定在治疗室性早搏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对于伴有严重心脏传导系统疾病、低血压、休克等患者,伊伐布雷定的使用需谨慎。

伊伐布雷定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时,可能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伊伐布雷定治疗室性早搏时,需注意患者个体差异,遵循医生建议,合理调整剂量。

伊伐布雷定在治疗室性早搏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其疗效确切、起效快、副作用低,为室性早搏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在应用伊伐布雷定时,还需注意患者个体差异,合理调整剂量,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还需进一步研究伊伐布雷定在治疗室性早搏方面的应用价值,以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室性早搏,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它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跳加速、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

因此,对于室性早搏的治疗,既要考虑到症状的缓解,也要考虑到心脏功能的保护。

室性早搏需要治疗吗?

室性早搏需要治疗吗?

室性早搏需要治疗吗?室性早搏,也称为室性早搏,是儿童心律失常的一种。

大约 40%的健康儿童在动态心电图具有室性早搏,并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正常新生儿的发生率为15%,健康青少年的发生率为33%。

那么室性早搏需要治疗吗?这次,我将带大家在下文中进行了解一、室性早搏患病率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与研究人群,检测方法以及观察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根据相关研究得知,没有明确心脏病的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在30-60秒内发生室性早搏的发生率约为1%。

在使用24小时动态监测发现,表面上健康的人中,多达80%患有室性早搏。

在正常人和患有潜在心脏病的人中,室性早搏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但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患病率估算存在不准确性,因为检测早搏性心室搏动的能力取决于观察时间的长短。

个体的监视时间越长(检测到室性早搏的可能性就越高。

二、发生的机制(1)折返折返机制在室性早搏中较为多见。

折返性室性早搏具有传导延迟以及单向阻滞, MI愈合的患者或有心肌纤维化证据的患者比较多见。

(2)自律性增强自律神经异常有较大的几率是因电解质异常或急性缺血引起的,而儿茶酚胺可加剧自律神经异常。

此种情况可造成舒张期跨膜电压降低,引起过早除极。

(3)触发活动心室肌早期以及晚期后除极,以及浦肯野细胞多出现室性早搏,在较多的情况下会产生此种类型的电活动,其中包含了低钾血症,缺血,梗死以及心肌病等。

三、引起室性早搏常见疾病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伴有左心室肥大;急性心肌梗塞;、心脏衰竭;以及肥厚型心肌病和特发性室性早搏;2、其他疾病其他疾病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肺动脉高压等,上述疾病均能够导致室性早搏。

四、室性早搏的相关症状大部分的室性早搏患者通常没有症状,有些患者可能出现无法忍受的心悸、头晕。

室性早搏很少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情况。

五、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室性早搏不需要治疗。

如果没有潜在的心脏病,并且室性早搏有明显的诱因(例如情绪激动,疲劳或休息不佳),或者室性早搏的次数少于几千次,并且无明显的症状,没有必要服药治疗。

室性早搏疾病影响及诱发疾病

室性早搏疾病影响及诱发疾病

室性早搏诱发影响及诱发疾病一、什么是室性早搏?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搏动,称为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等。

室性早搏可对心脏、脑、肾脏、胃肠道等器官的血供发生障碍,但其程度较心动过速为轻。

室性早搏引起心排血量降低的因素是室性早搏发生于心室快速充盈期之前,心搏出量下降,室性早搏引起心室先后除极与收缩,使双侧心室本能保持的同步收缩变成非同性,心排血量下降。

1. 对冠状循环影响。

偶发室性早搏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下降12%,频发室性早搏可降低25%,对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可诱发心绞痛或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2. 对脑循环影响。

频发室性早搏可使脑血量下降12%—25%,有脑血管硬化的患者,可因脑血流量减少而出现头晕等症状。

3、对肾循环影响。

频发室性早搏可使肾血流量下降10%左右。

心电图可以判断室性早搏是良性还是恶性,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判断,遇到困难者,利用动态心电图协作诊断。

二、需要关注的恶性室性早搏恶性(器质性、病理性)室性早搏是指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复杂、高级别或RonT现象、具有危险性的室性早搏,有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1. 高级别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分级法,用于评价室性早搏的预后及确定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以后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Lown室性早搏分级法。

2.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性室性早搏。

冠状动脉闭塞即刻发生的室性早搏,称为冠状动脉闭塞性室性早搏。

临床上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很高,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例子多见。

冠状动脉闭塞性室性早搏的发生机制与心肌细胞缺血、代谢异常、触发活动、折返、损伤电流、心室颤动阈值降低、自主神经活动异常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1)急性损伤型ST段抬高时室性早搏阻塞某一支冠状动脉可立即引起缺血性ST-T改变。

室性早搏的治疗

室性早搏的治疗

室性早搏的治疗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指的是在窦性激动到达之前,心室中的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导致心室除极。

它在正常人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都很常见,从胎儿到老年人都可能发生,但在10岁以下儿童中较为罕见。

随着年龄增长,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室性早搏的病因有多种,其中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心肌的快、慢纤维的兴奋性失去均衡,不应期和传导速度会发生改变,引发折返性室性早搏。

此外,过量的烟、酒、茶、咖啡等的摄入,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长期失眠、进食过饱、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等因素也与室性早搏的发生有关。

左心室内假腱索也是室性早搏的一种原因。

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情况下,有室性早搏的患者中,56%~75%的人被检测出有左心室内假腱索。

假腱索所致的室性早搏是良性的,如果发作不频繁,则不需要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也是室性早搏的常见原因,例如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

各种病因的心肌炎、心肌病等,心力衰竭,无论是急性弥漫性心肌病变,还是局灶性病变,都可能因缺血、缺氧、炎症损害等导致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影响心肌纤维不应期或传导速度,引起室性早搏。

在心肌炎患者中,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为34.3%~81.3%,而室上性早搏为8%~28.1%。

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3%~100%,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发生率为58%~87%。

尤其是当EF<0.40时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器质性心脏病早期的患者可能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室性早搏,因此在病因鉴别时需要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地认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室性早搏均为器质性的。

3.急性心肌梗死:室性早搏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恢复期及晚期心律失常并发症中最常见的。

尤其是在起病最初数小时发生的概率最高。

在监护期中,室性早搏的检出率为63.2%。

室性早搏的分级

室性早搏的分级

室性早搏的分级室性早搏(Ventritular premature beats)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多见。

心脏病患者和正常人均可发生。

有人统计约60%的成年男性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有室性早搏出现。

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高血压心脏病。

药物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也可引起室性早搏。

其他如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在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中导管的机械性刺激,也可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

室性早搏的分级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1971年国外学者Lown首先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对室性早搏进行了分级,即著名的Lown氏分级:0级,无早搏;Ⅰ级,偶发室性早搏,每小时少于30次,或每分钟少于6次;Ⅱ级,频发室性早搏,每小时大于30次,或每分钟大于6次;Ⅲ级,多源、多形性室性早搏;ⅣA级,成对的室性早搏,反复出现;ⅣB级.成串的室性早搏(3个或3个以上室性早搏)反复出现;Ⅴ级,RonT现象。

由于大多数学者对RonR现象特有的危险性持有异议,并认为RonP比RonT危险性意义更大,所以1975年Lown对室性早期进行了修正,将分级中的第Ⅴ级删除。

近年有人按照修正后的Lown氏分级法,把室性早搏分成3类:①简单型室性早搏(<Lown3级);②复杂型室性早搏(>Lown3级);③短阵室速。

一船认为:①类恶程度较低,而②③类恶性程度较高,特别是③级可致猝死发生。

室性早搏QRS形态与病情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①QRS时限越宽,室性早搏的危险性越大;②QRS电压越低,危险性越大;③QRS 波群曲线有切迹,不光滑,亦表示危险程度大;④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危险程度大;⑤成对出现的多源、多形性、RonT等亦提示危险程度高。

PPT室性早搏

PPT室性早搏

临床意义
有助于发现偶发或隐匿性 室性早搏,评估治疗效果 和预后。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超声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
通过超声波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 ,辅助判断室性早搏对心脏的影
响。
心脏核磁共振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成像,提供 更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实验室检查
如心肌酶谱、电解质等,了解心 脏功能和代谢状态,辅助诊断室
性早搏的原因。
针对室性早搏患者可能出现的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及时进行 心理干预和辅导,帮助患者保持
积极乐观的心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 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心脏康复
运动等。
鼓励患者加入室性早搏患者互助 小组或参加相关健康讲座,与病 友交流经验,共同学习和提高自
我管理能力。
发病原因
室性早搏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自主神 经功能失调等。此外,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室性早搏的发生有关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 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 重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心排出量下降,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诊疗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室性早搏的智能化诊疗将 成为可能,包括自动检测、风险预测和治疗建议等方面。
精准医疗的广泛应用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降低,未来有望实现针对室性 早搏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综合管理模式的推广
未来室性早搏的管理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和综合管理模式的推广,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特点

室性早搏定位

室性早搏定位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

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

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1)、室间隔早搏(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4)、左束支性早搏(5)、左前分支性早搏(6)、左后分支性阻搏(7)、左室肌性早搏(8)、心室前壁早搏(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I、aVL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 RBBB下部下下上类似 LBBB右束支上上下上呈 L BBB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 RBBB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前壁下下室后壁上上侧壁上下室间隔与窦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一、室间隔早搏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电图特征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T波形、振幅及时间均正常,而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QRS时间小于110ms。

2、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如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等),并发的室性早搏波形反呈“正常化”。

室性早搏治疗方法

室性早搏治疗方法

室性早搏治疗方法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危险。

因此,了解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室性早搏时,首先需要明确病因,然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室性早搏的常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和心肌收缩力来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次数和减轻症状。

2. 射频消融术。

对于反复发作的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导管在心脏内进行消融,破坏异常的传导途径或激动灶,从而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3.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对于合并严重心脏传导阻滞或心脏停跳的室性早搏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搏动频率和节律来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4. 心脏射频消融联合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对于一些难治性室性早搏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心脏射频消融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在治疗室性早搏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心理疗法,患者可以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总结。

在治疗室性早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于难治性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有效的选择。

此外,心理疗法也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室性早搏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有所帮助。

室性早搏的实验原理

室性早搏的实验原理

室性早搏的实验原理
室性早搏的实验原理可以简单描述如下: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的室部(心室)在心脏正常节律之外产生一个额外的搏动。

而进行室性早搏的实验主要是通过心电图(ECG)来观察和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会将导电粘贴电极或传感器附着到被试者的身体上,以便测量心脏的电活动。

一般会采集胸前导联(V1至V6)和四肢导联(Ⅰ、Ⅱ和Ⅲ)的心电数据。

当被试者的心脏出现室性早搏时,心电图上会出现异常的搏动特征。

在室性早搏发生时,心脏的一个室壁起搏点提前产生冲动,导致心室提前收缩,形成额外的搏动,即室性早搏。

心电图上可以观察到室性早搏时的电活动变化,如QRS波形异常、T波形态改变等。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室性早搏的起源、传导路径、心电图特征等,从而推测其可能的生理或病理机制。

实验数据还可以与其他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研究或评估室性早搏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总之,室性早搏的实验原理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心电图数据,观察和记录室性早搏在心脏电活动中的特征和变化,从而探索和研究室性早搏的机制和影响。

室性早搏治疗策略

室性早搏治疗策略

室性早搏治疗策略渠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 635200一、室性早搏概述(一)如何定义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又常常出现在无器质性心脏病个体中。

医学上又将室性早搏称之为室性期前收缩。

它出现心悸、胸闷、乏力时会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二)室性早搏形成的原因室性早搏不仅会发生在各种心脏病患者中还容易发生在正常人内。

根据正常健康人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有一半以上的人可以检测到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不管是频发还是偶发,复杂还是简单的类型都在正常人中存在。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室性早搏的几率不断增加。

室性早搏原因常见原因是心脏外因素,如:发热,手术、麻醉、贫血、药物、缺氧、电解质紊乱、中毒、甲亢、焦虑紧张、睡眠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心肌受到物理、化学、电、机械刺激而形成室性早搏。

人在药物中毒后产生快速心律失常之前会发生室性早搏。

心脏原因室性早搏常发生在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

(三)室性早搏所表现出的症状一部分室性早搏患者在发生室性早搏时期没有直接的症状,而是伴随着其他疾病就诊时突然或者意外发现的。

不同患者的室性早搏频率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甚至会与医护人员不正确的护理和患者自身的精神紧张有关。

一般室性早搏的症状包含心率不适,在发作频繁或呈二联律时,可导致患者心排血量减少。

一旦患者的左室功能减退,室性早搏发生频率就会明显增加,长时间发作可引起心绞痛、血压降低、心功能减退急性加重现象,甚至并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一过性黑朦昏厥。

二、分析室性早搏的几种治疗策略针对室性早搏的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患者的症状,有效预防猝死现象的发生。

治疗需要判断出预后的不同性,进行科学的危险分层,然后具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1、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针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频发室性早搏,它主要的治疗是原发疾病及室性早搏诱发因素治疗,其次才是针对早博本身治疗,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副作用,很多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并没有得到循证医学有利证据,同时也没有明确指南推荐,临床使用受到很大局限。

室性早搏的定义

室性早搏的定义

室性早搏的定义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室壁部分的心肌细胞在正常的心脏节律下提前激动发放电冲动,引起心室收缩的一种心律失常。

它通常是由心脏的非典型起搏点引起的,这些起搏点在心脏脉络系统中分布广泛。

室性早搏可以在心脏正常的节律下发生,也可以在房性早搏或其他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发生。

室性早搏通常表现为心脏跳动的突然加速和不规则性。

虽然室性早搏本身通常是无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发心脏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当室性早搏的频率非常高或伴随有其他心脏问题时,需要及时治疗。

“_跳动”的青春:谈谈青少年室性早搏

“_跳动”的青春:谈谈青少年室性早搏

当我们的心跳不再像钟摆一样稳定,而是突然有了额外的跳动,我们可能会感到惊慌不安。

这种额外的心跳可能发生了一种心律失常,被称为早搏。

异常跳动如起源于心房,叫作房性早搏;如起源于心室,叫作室性早搏。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许多人第一次注意到心脏跳动异常的时期。

但其实不必过分担心,早搏在许多人身上是常见且无害的。

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室性早搏的相关知识,以帮助青少年和家长了解并管理它。

1.什么是室性早搏?正常的心跳是由心脏的窦房结启动并控制,当额外的心室电冲动提前触发并带动了一次心跳,即发生了室性早搏,又被称为室性期前收缩,俗称“间歇”。

室性早搏提前于正常心跳发生,这一跳脱离了窦房结对心脏的控制,之后会有一段长的停顿等待窦房结的再次统领,这段停顿称代偿间歇。

如果感觉心脏漏跳,那很可能是发生了室性早搏。

实际上,漏跳并不意味着停止跳动,而是室性早搏比正常的窦性搏动提前到来,紧随其后的代偿间歇会使下一次正常的心跳搏动更有力。

室性早搏的分类:室性早搏可单独或重复发生,连续二个室性早搏被称为双胞胎(成对室早);连续三个被称为三胞胎;三次及以上的连续室性早搏发作被归类为预后糟糕的室性心动过速。

当室性早搏与正常的心率交替出现,被称为二联律;如每三次心跳含一个室性早搏被称为三联律。

2.青少年发生室性早搏会有哪些症状?室性早搏的症状变异度很大,大多青少年和文/蔡宜婷 贾莉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儿童发生时无明显不适感,仅体检时发现。

当室性早搏发生时,由于早跳的发生和之后的停顿、以及恢复后更有力的下一次跳动,会产生漏跳感、强有力的心跳所致的心悸,甚至瞬间急跳。

此外,室性早搏提前带动一次心室收缩,缩短了心室在舒张期血充盈时间。

这可能导致心腔内储备血量不足,进而影响心脏在收缩期的血液排出量。

这种血液排出量的下降可能会影响到心脏、脑部甚至肌肉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如胸闷胸痛和头晕乏力等。

室性早搏有无症状及症状的轻重程度并不取决于早搏的数量,不同的个体对室性早搏的感知和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室性早搏的分类及治疗

室性早搏的分类及治疗

室性早搏的分类及治疗室性早搏也叫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一般按室性早搏的发作频率可将其分为5个级别,即1级室早至5级室早。

1级室早是指偶发室早,即患者每分钟出现室早的次数在2次以内(含2次),或每小时出现室早的次数在30次以内(含30次);2级室早是指频发室早,即患者每分钟出现室早的次数在2次以上,或每小时出现室早的次数在30次以上;3级室早是指多源性室早,即患者在同一导联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室早:4级室早又可分为4a级室早(两个室早连发)和4b级室早(室早连续发作3次或3次以上,又叫室性心动过速):5级室早是指过早出现的R波落在T波上(R-ON-T)的室早。

3级以上的室早统称为复杂性室早。

临床研究表明,引起室早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不论是由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病变所导致的室早,其数量与级别都有较大的波动和交叉,并非完全一致或始终如一。

一般来说,级别越高的室早,对诊断患者的此类病情越有意义,尤其是在过去完全依靠常规心电图来诊断心律失常的年代更是如此。

随着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室早的检出率大大地提高了。

其实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室早,只是无需治疗而已。

目前,临床上多从预后和治疗的角度将室早进一步分为良性室早、有预后意义的室早和恶性室早三种类型:1.良性室早:该型室早不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多数该症患者无明显的不适症状。

有些该症患者只是在精神紧张或恐惧时才会出现室早,一般不需要用药治疗,预后也比较好。

但有明显症状的该症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用药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该型室早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心得安、阿替洛尔等,此外还有慢心律(美西律)、莫雷西嗪、心律平(普洛帕酮)及一些中药制剂。

由于良性室早的发生与患者植物神经系统的张力失衡有关,所以该型室早患者在平时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戒烟酒,不饮用浓茶和咖啡。

2.有预后意义的室早:该型室早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属西医现代病名,属心电图诊断。

中医自古无此诊断,但症状包含在“心悸”,“心动悸”,“胸痹”,“厥心痛”,“心痛”,“心胀”,“心痹”,“心瘅”中。

中医认为室性早搏是原有心脏病患者,心气血阴阳不足,、水饮、痰湿、瘀血等病邪内停心脉,导致心失所养;或药毒,手术损伤而发。

或本无心脏病者,但有情志内伤,心神被扰;或有外感邪毒高热,余毒内陷心肌不去;或有饮食内困,烟、酒、茶毒内攻心神等而发。

西药以Ⅱ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较好,但久服易致心动过缓,且室早难以消除;而介入治疗为有创治疗,价格昂贵,适宜特殊的病人,就仅室早而来,一般人都不愿意做。

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疗效好,室早容易消除。

一、中医辨证论治
1.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症见心悸气短 ,头晕乏力 ,自汗 ,动则易心律失常 ,苔薄白 ,舌质淡红 ,脉细弱结代。

若见形寒肢冷 ,面色白光白 ,或有水肿 ,动则气短气急 ,舌淡 ,脉沉细 ,殿为心阳不振之证候 ,治疗以四君子汤加黄芪 ,补益心气 ;如兼有神疲乏力 ,不耐疲劳 ,怠惰嗜睡 ,头晕等症 ,据李东垣的经验,是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元气不能上输于心,可用补中益气汤;如有心阳不振之证候,则与真武汤合用,补心助阳;若兼见脾肾阳虚者 ,真武汤可与理中汤合用。

2.心阴亏耗 ,气阴两亏 :症见心悸易惊 ,心烦失眠 ,口于微热 ,五心烦热 ,盗汗 ,舌红少津 ,脉细数结代。

若兼见气虚证候 ,舌偏红 ,但苔薄少而不干者,属气阴两亏,治宜滋养阴血、宁心定悸,可用天王补心丹;兼有严重失眠心烦者 ,为有火旺之证候 ,可合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若兼有肝肾阴亏的证候,如头晕、耳鸣、烦热、腰酸、遗精等,可合用知柏八味丸或大补阴丸、一贯煎等 ;气阴两虚者 ,可用生脉散、炙甘草汤。

3.心虚胆怯 :症见心悸 ,善惊易恐 ,遇惊则心悸 ,坐卧不安 ,少寐多梦 ,食少 ,恶闻声响 ,苔薄 ,脉细带数或虚弦、结代。

治宜养心安神、镇惊定志 ,可用平补填心丹。

如夹痰者 ,其苔腻 ,可用十味温胆汤。

4.痰饮内停 ,心脉瘀阻 :症见心悸 ,短气 ,胸脘痞闷 ,痰多 ,食少 ,眩晕 ,恶心 ,渴不欲饮 ,苔白腻 ,有饮邪则苔滑腻 ,脉弦滑结代。

如见胸痛时作 ,胸闷心悸 ,唇甲青紫 ,舌质暗或瘀斑 ,脉涩结代 ,为有瘀阻之证候 ,治宜理气化痰 ,可用温胆汤或导痰汤 ;若兼便秘者可加芒硝或生川军 ;兼见失眠 ,烦躁 ,口干苦 ,舌红苔黄腻者 (或干腻 )为痰火内扰 ,可用黄连温胆汤 ;兼有饮邪者 ,可合苓桂术甘汤 ,或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 ;心脉瘀阻者可用血府逐瘀汤。

临床上痰瘀常常互兼,两法当应兼用。

心脉瘀阻一证,也常与上述各证型相兼 ,治当权衡。

5.肝郁气滞 ,阴阳失调 :症见情志不畅 ,胸胁苦满 ,月经失调 ,经行腹痛 ,经前乳房结块、胀痛 ,烦躁 ,月经前后心悸加重 ,苔薄 ,舌淡红脉弦。

若见面部时有烘热 ,汗出 ,怕冷 ,手足欠温 ,心烦 ,易作口舌溃疡等 ,为阴阳失调之象,于更年期更为易见,治疗用逍遥散,疏肝理气、调经宁心;也可与甘麦大枣汤合用。

阴阳失调者 ,可用二仙汤合生脉散加生熟地。

二.西医治疗
给予营养心肌,增强心肌代谢,改善冠脉血液循环,控制早搏等对症处理,选用镁极化液(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钾注射液10ml,25%硫酸镁10ml,正规胰岛素8U)静脉缓滴并注意观察血压变化。

复方丹参注射液14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胺碘酮0.2g,1天3次,辅酶Q10片20mg,1天3次口服,6天1疗程。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
1.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5g,红参8g,麦冬12g,生地15g,桂枝8g,阿胶15g,麻仁20g,薤白10g,丹参30g,炒枣仁30g,茯苓15g,生姜6g,大枣10枚。

根据中医辨证:阴虚选加仙灵脾10g,熟附子6g;兼气滞选加香附12g,枳实10g;兼瘀血加桃仁12g,红花12g;兼痰湿加瓜蒌10g,半夏10g;伴心动过缓选加麻黄8g,细辛3g;伴心动过速或失眠、惊悸者选加龙骨15g,牡蛎15g,远志15g。

水煎,日1剂,分3次服,6天为1疗程。

本症属于祖国医学心悸脉结代等范畴,多因七情所伤,饮食失节,过劳、寒冷、瘀血、痰水、水饮内停、气滞等,以致心、脾、肾等脏器虚损。

主要以心气、心血、心阳、肾阴、肾阳不足为根本。

心气亏虚推动无力,脉律不能正常运行而结代。

所以治疗本症以益心气、补心血、温心阳、安心神、滋肾阴、补肾阳为主,方中以炙甘草为君补中州、红参、麦冬益气养阴复脉;丹参活血化瘀,大剂量有抗血小板集聚和镇静作用;苦参清热燥湿,有抗快速心律失常的作用、薤白辛温通阳散结,对胸闷、胸痛、憋气效佳、茯苓宁心安神并可抗苦参败胃、桂枝壮心阳,畅血行,改善血循环、生地、麻仁、阿胶养阴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相伍,具有益气养阴补血复脉,通行心阳之效,使气足血畅,脉行正常,心悸自愈。

2.养心室早安汤:桂枝15g,炙甘草10g,黄芪20g,生地20g,党参20g,麦冬15g,五味10g,山茱萸15g,桑寄生15g,葛根15g,枸杞20g,香附10g。

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加杜仲,地龙,泽泻,牛膝。

有冠心病者加川芎,丹参,赤芍,姜黄,瓜蒌。

有心肌病者加银花,红参,茯苓。

有心肌炎者加洋参,银花,连翘,黄芩。

瓣膜,冠脉术后发者加杜仲,续断,太子参。

小儿发者剂量减半,加山楂,内金,苍术,蝉蜕。


日一剂,水煎,分二三次口服。

连服1-3个月。

或配合中成药:心宝丸金水宝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复方丹参滴丸步长脑心通生脉注射液等任选一二种应用。

四、预防
1.有胸闷,心悸不适的病人来诊,应尽量做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免漏诊,也好进一步定位定性诊断。

2.有室早的病人应注意休息,勿过劳,勿加夜班,勿剧烈运动。

可散步,打太极拳,做八段锦。

3.室早病人宜保持心情舒畅,勿忧勿躁。

4.室早病人饮食宜清淡,戒烟酒、浓茶、咖啡。

5.预防感冒,感冒发烧要早治。

对原发病要及时治疗。

心脏在正常有规律的跳动过程中,突然出现的提前跳动,在医学上称为“过早搏动”,简称为“早搏”。

发作时病人感到心悸或心前区有被挤压一下的感觉,或者有悬空的感觉,严重时伴有头晕、胸闷、心慌不适、坐立不安、肢体乏力。

早搏患者如在医院进行过适当治疗,回家后在饮食起居等方面应注意调养,以巩固疗效,防止或减少早搏的发生。

休息晚上宜早睡,不宜熬夜,保证每天30~60分钟午睡。

对有失眠者,应咨询医生服镇静剂、安神剂,以保证得到充分的休息,否则可造成中枢神经功能的紊乱,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而诱发早搏。

如在心跳快时早搏较多,应该绝对卧床休息。

如在心跳慢时早搏较多,可尝试做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自理活动。

另外,勿看紧张或有刺激性的电影或电视,以防早搏。

饮食宜清爽,并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不喝浓茶或咖啡。

情绪应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和忧伤。

强身为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进行体育锻炼,但不可过劳。

要避免风寒侵袭,积极预防感冒。

中医治疗早搏有很好的疗效。

应用益气养血、重镇安神的方法,用定搏汤加减,其组成为:枣仁30g,石菖蒲15g,龙眼肉20g,珍珠母30g,当归15g,丹参30g,党参30g,五味子15g,黄芪20g,云苓15g,可配安神丸、珠珀散口服。

评价答案
好:4
不好:0
原创:1
非原创:0
天地紫氣/ty
2008-04-02 12:27
我有更好的回答
收藏转载到QQ空间转播到腾讯微博
相关知识
••偶发室性早搏3回答2008-10-05
••谁能告诉我偶发室性早搏是什么啊?1回答2010-08-08
••室性早搏啥意思?2回答2009-10-11
••室性早搏怎么治4回答2010-10-23
••室性早搏有什么危害3回答2010-09-26
更多温心阳的中药相关知识>>
•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
•治疗月子病的中药
•清热解毒的中药处方
•治疗阳痿早泻的中药
•调节内分泌的中药
•治疗胃癌的中药•治疗脱发的中药•美容养颜的中药其他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