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合集下载

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刘兴鹏: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THE SURFACE ECG POSITIONING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FROM THE OUTFLOW TRACT关键字:流出道室性早搏心电图定位2013-10-0914:4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流出道起源的室早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

根据起源点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前间隔,后间隔和游离壁)及其延伸部位(肺动脉瓣上)、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冠窦、右冠窦和左右冠窦交界)、心大静脉远端(DGCV)和主动脉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心室的任何部位,但心室流出道是其好发部位。

此处的室早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可达90%~95%。

体表心电图对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判断消融靶点的位置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无效消融次数,从而减少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体表心电图是由心脏三维立体除极向量的二次投影而形成,心脏三维立体除极向量首先投影至一平面,形成平面除极向量环,再次投影至某一个心电图导联,形成这一导联的心电图波形。

流出道起源的室早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

根据起源点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前间隔,后间隔和游离壁)及其延伸部位(肺动脉瓣上)、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冠窦、右冠窦和左右冠窦交界)、心大静脉远端(DGCV)和主动脉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一、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占所有流出道起源的70%左右,体表心电图上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

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胸导联一般移行在V3导联或以后。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课件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课件
septum
(3)
Septal
(28)
(n=38)
右前侧旁路
类似右侧旁路定位
RAS(36) RAL(30)
His束
LAs
右侧壁旁路
RL(42)
TA
LMS
MA
RMS(
CSO
RPL(54)
房室环的分长
pso) LPS(74)
右后侧旁路
右前间隔旁路
AL(53) L(26-
LPL(180)
右中间隔旁路
右后间隔旁路
aV
aV V1 V2
V3
V4
V5
V6
Free
Wall'
2
3
5
6
7
8
9
RAO30° TV
RV
请 占 左 室 起 源 的 大 多 数

V1
I
V1

V2

V3

V2
aVR
V4

V3
aVL
V5
V4
aVR
aVL
V5
aVF
V6
aVF
V6
RV
R N
I
V1
L LA
V2 Ⅱ
V3 Ⅲ
aVR
V4
aVL
YAMADA T, ….G.NEAL KAY.J Am Coll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适 应 症
·频发单型室性早搏和(或)非持续性室速 ·Holter早搏次数非常多和(或)短阵室速的次数较多 ·相关症状明显且多种药物治疗无效或希望获得根治者
R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VPB,约80%起源于右 室,另外20%起源于左室。而在右室起源的VPB 中, 绝大多数位于右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起源的VPB 在心电图上呈完全性左束 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II、Ⅲ、aVF)QRS波呈R 形且高大直立,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胸导联移 行一般在V3导联或以后。 ·若I导联以负向波为主,则起源点偏前壁,反之则偏 后壁。

林加锋-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林加锋-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二尖瓣环前侧壁PVCs激动顺序标测


Ⅲ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ABL
45ms→
靶点图同时可见A波与V波,A﹕V<1,且A波振幅>0.03mV,V波振幅>0.35mV
二尖瓣环前侧壁PVCs有效靶点影像特征
RAO30°
LAO45°
二尖瓣环游离壁起源PVCs/VT的ECG变化规律
LVOT左冠窦下室早有效靶点X线图像
左心室流出道左冠窦下室早有效靶点图
33ms→
心室流出道PVCs/VT的鉴别流程图
Ⅱ、Ⅲ、aVF朝上呈R型,V5~V6无s波
心室流出道起源心律失常
胸前导联移形区
≥V3
右心室流出道起源
肺动脉干 起源PVC
<50%;
V2~ V3
≤V1
主动脉瓣上 (左冠状动脉窦内)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
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科 林加锋
内容提要


PVCs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右心室流出道PVC及其邻近结构的心电图特征 左心室流出道PVC的心电图特征 瓣环部起源PVC的ECG特征


PVCs/VT的常见起源
右心室流出道 70%以上
游离壁
间隔(最常见主肺动脉干 ) (7%左右)
放电6秒PVCs消失
RFon
肺动脉干起源和右心室流出道PVCs/VT鉴别
肺动脉干起源
RⅡ+RⅢ+RaVF ≥ 7.0mV
RVOT起源
< 7.0mV
胸前导联移形
QS aVL >QS aVR
V2或V2~V3之间

【心电学】李绍龙: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心电学】李绍龙: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心电学】李绍龙: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室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三维标测系统的广泛运用,室性早搏的导管消融成功率明显提高。

术前仔分析患者室早心电图形态,将能够指导我们导管迅速、准确到位,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从而减少X线曝光及缩短手术时间。

因此,术前心电图的分析尤为重要。

临床特发性室性早搏常见的起源位置分别为: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二尖瓣或三尖瓣环、心室乳头肌、心外膜Summit(可通过GCV或AIV途径消融)以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1、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k, RVOT)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占所有流出道起源的70%左右,体表心电图上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II、III、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

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胸导联一般移行在V3导联或以后。

I导联以负向波为主时,提示起源点偏前,反之则偏后。

进一步细分可分为游离壁和间隔部起源。

游离壁部起源:aVL导联QS振幅< aVR导联。

起源点接近肺动脉瓣和偏向游离壁时移行慢,通常在V4导联或以后,并且部分患者下壁导联QRS波存在顿挫。

起源点离肺动脉瓣远和在间隔部时移行早,在V3导联之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源的室早aVL导联QS振幅≥ aVR导联,下壁导联通常没有顿挫,移行略早,通常在V3或V3、V4之间(见图1及图2)。

图1 RVOT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图2 RVOT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另外,可以通过体表心电图Ⅰ导联及Ⅱ导联QRS波的振幅来进行鉴别(见图3,图4,图5)图3 RVOT示意图图5 RVOT不同位置起源的室早QRS振幅分布(一)图6 RVOT不同位置起源的室早QRS振幅分布(二)另外,肺动脉瓣上起源室早的下壁导联R波振幅较RVOT更高,R(Ⅱ Ⅲ aVF)≥7.0mv,而RVOT起源的往往≤7.0mv。

2、左室流出道(L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k,LVOT)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点与起源于RVOT的室早相比,LVOT起源室早在胸导联移行较早,V1导联多呈rS甚至是RS型。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ppt课件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ppt课件

位于T波后0.02-0.04秒出现的低而宽的波 ,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
心律失常
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 、期前收缩等,表现为心率或心 律的异常。
电解质紊乱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可引 起心电图波形和节律的异常改变 。
01 02 03 04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或高 耸等,反映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的不同时期和部位。
课件内容概述
室性早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心电图定位诊断的原理和方 法
02
01
常见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
和定位诊断
03
复杂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分析 和定位技巧
04
05
室性早搏心电图定位诊断的 注意事项和误区
02
室性早搏基本概念与分类
Chapter
室性早搏定义及发生机制
定义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VPB)是指心室肌在窦性激动尚未 到达心室之前,提前发生一次激动,使心室提前除极的心律失常。
Chapter
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长时间连续记录
01
动态心电图可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信号,提高室性早搏的检出
率。
定位诊断依据
02
通过分析室性早搏的形态、联律间期等特征,可初步判断室性
早搏的起源部位。
评估治疗效果
03
动态心电图可用于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
果。
心脏超声检查辅助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03
心电图基础知识回顾
Chapter
心电图导联系统简介
标准12导联系统
包括3个肢体导联(I、II、III)和 9个胸导联(V1-V9),用于记录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

2、右束支性早搏
3、右室肌性早搏
4、左束支性早搏
5、左前支性早搏
6、左后支性早搏
7、左室肌性早搏
8、心室前壁早搏
9、心室后壁早搏精选版课件ppt
6
室间隔早搏
• 心电图特征:
① 早 搏 形 态 与 室 上 性 QRS-T 波 形 大 同 小 异 , QRS时间<110ms。
②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如束支阻滞、分支 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心室起搏心 律等)并发的室早波形呈“正常化”。
左室精选后版课壁件肌ppt 性早搏(左室后下部)
34
左室侧壁肌性早搏
• 早搏起自左室侧壁,远离传导系统,QRS-T宽大 畸形,酷似C型预激综合征图形。
• 心电图特征:室早类似C型预激综合征图形,但 与之不同之处在于: ①V1呈R、qR、Rs型。 ②V5、V6呈Qs、rS型。 起自左室侧上部者,Ⅱ、Ⅲ、aVF主波向上; 起自左室侧下部者,Ⅱ、Ⅲ、aVF主波向下。
在-45°- 90°精之选版间课件p。pt
26
左后分支性早搏
• 心电图诊断: ①V1呈rsR。 ②V5导联S波增宽增深, ③额面肢体导联呈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 临床意义: • 较常见,多无器质性心脏病,称为特发性室早。
此型射频消融成功率高。
精选版课件ppt
27
左后分支性早搏 精选版课件ppt
28
24
精选版课件ppt
25
左后分支性早搏
• 早搏起自左后分支处,QRS-T波形呈对侧束 支阻滞及对侧分支阻滞图形。
• 心电图特征:
①胸壁导联室早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a、V1呈rsR’型。
b、V5、V6的S波宽钝有时增深,呈Rs、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

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心律失常 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有助于完 善心电图的诊断体系,提高临 床医生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和治 疗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 动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定位诊 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THANK YOU
了解心电图特征对于准确诊断和定位 至关重要。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和定位这些心律失 常的主要工具。
定义与分类
室性早搏
提早的室性搏动,可出现在窦性 心律或心房颤动时。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三个或更多的室性早搏,导 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02
体表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定位诊断基础
心电图基础知识
01
02
03
心电图记录方法
心电图是通过在体表放置 电极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 波形图。
每个导联通过导线连接至电极,以获取心脏在不同部位的电活动信息。
心电图波形识别
P波识别
P波代表心房的电活动,正 常P波在Ⅰ、Ⅱ、aVF导联 上为正向,aVR导联上为 负向。
QRS波群识别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电活 动,正常QRS波群时限不 超过0.11秒。
T波识别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过程 ,正常T波形态两肢不对称 ,前半部斜度较平缓,而 后半部斜度较陡。
室性早搏后常出现代 偿间歇。
提前的QRS波群前无 P波,或P波与QRS 波群无关联。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方法
根据心电图导联定位
通过分析Ⅰ、Ⅱ、Ⅲ、AVR、 AVL、V1等导联的波形,判断
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
心电图特征定位
根据室性早搏的形态、时限等 特征,判断其起源部位。
动态心电图监测
通过长时间连续监测心电图, 分析室性早搏的发作规律和起 源部位。

室早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ppt课件

室早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二尖瓣瓣环室早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谢谢聆听!!!
ppt课件
32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ppt课件
1
室早的分类

特发性室早:右室流出道室早、左室流出道室 早、瓣环室早、起源于束支的室早。

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室早(心梗后室早、心肌病、 缺血性、离子通道疾病) 无器质性疾病者流出道室早最常见,右室流出 道室早约80%,左室流出道室早约10%。流出 道室早消融治疗效果好。
----1.对于有特殊表现的心电图,记住其特点,按图索骥。2.多数心电 图没有突出特点,需要学习原理,研究普遍规律。
ppt课件 2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右室流出道

ppt课件
5
左室流出道

ppt课件
6

在额面电轴上 II III AVF 探测电 流方向如图所示,当心室除极综 合向量在额面投射方向与探测电 流方向一致,QRS主波向上,反 之主波方向向下 (想象6个电极 围绕心脏, 心脏除极向量指向那 个电极那个电极R波就高)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下壁导联定上下
ppt课件
9
胸前移行定左右ppt课件Biblioteka 10胸前移行定左右

室早与室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PPT讲稿

室早与室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PPT讲稿

心室除极过程模式图
心电向量与心电向量环
QRS向量环
心电图的二次投影图象
QRS向量环在额面导联的投影
qR
avR
-Ⅰ +
avL
rSr’

QR





Rs
Rs
avF
Rs
QRS向量环在胸前导联的投影
- -

+ V5
Rs


V3
V1
rS
RS
• 早博或者室速发生时,由于局部心肌
先行激动,再将激动传至心室其它部 位,故同侧心室先除极,对侧心室除 极延迟,心室除极顺序发生改变,生 成的向量环及其投影也随之改变,可 根据心电向量的概念导出早博或者室 速发生的大概部位。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 室间隔早博 波形与窦性大同小异, QRS时
限≤0.11 s;
• 右束支早博 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 右室肌性早博 右室流出道及右室心尖部多
见。右室流出道早博类似左束支阻滞图形, 电轴正常;右室心尖部早博 Ⅰ、avL成R型, Ⅱ、Ⅲ、avF、V1-V4均为QS型,有的V5、 V6也可成QS型;
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房室束
右束支
左束支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 窦房结,兴奋心房 的同时经结间束传 导至房室结(顺序 传导在此处延迟 0.05~0.07S), 然后循希氏束→左、 右束支→普肯耶纤 维顺序传导,最后 兴奋心室。这种先 后有序的电激动的 传播,引起一系列 电位改变,形成了 心电图上的相应的 波段。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 左束支主干早博 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 左后分支早博 呈右束支加左前分支阻滞图
形;

室早及室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概要

室早及室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概要

上述的左右束支虽分布在左室壁及间隔右侧 上,但都尚未与心肌直接联系.根据多年的 研究左室壁的各分支将再分布为浦肯野纤维 进入心室壁,由于左室更早的分支,其间隔 分支便得以自心室间隔左侧首先除极并向右 上方扩散,以后左室壁分支及右束支的分支 各自的远端也通过浦肯野纤维使两侧心室同 时把经希氏束及上述左右分支传下的激动使 心室肌自内膜面向外膜面辐射性地除极。
首先可通过QRS波形特点初步判断异位激动来 源于左室还是右室,高位还是低位。其临床意 义在于来源于左室的异位起搏几乎均为器质性, 异位起搏点越低,恶性度越高。 来源于右室的室早或者室速,右室部分心肌先 行激动,故类似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来源 于左室的室早或室速则多数类似右束支阻滞图 形,但左室间隔面、主动脉窦等特殊部位起源 的室速亦可成左束支图形;高位室间隔来源的 早博由于可以同时向左右束支下传,QRS波形 与窦性QRS波形几乎差不多。 异位激动的起源点越低,QRS波形宽大畸形越 明显。如时限≥0.14 s,振幅较低,多个切迹多 为病理性;此外,间隔部起源的异位心搏QRS 往往比游离壁起源的窄。
希氏束很短,它自右向左穿过室间隔(此处与右 侧的三尖瓣叶及左侧的二尖瓣叶很近),很快的 分出宽带的左束支,而它本身向右下伸延,成为 右束支。
右束支是条很明确的希氏束分支,或可看作希氏 束分出左束支后所余纤维束的沿续,它沿室间隔 右侧向前下方向走行.右束支的开始段是在心室间 隔右侧的心内膜下,中段(肌内段)自内膜下穿入 间隔右壁的三分之一,第三段又穿出间隔肌层而 位于间隔右侧内膜下。值得提出的是,右束支末 段直到心尖与三尖瓣前乳头肌的心室部分处才开 始分支,这才开始把激动传入右室壁。
QRS环(心室除极心电向量环)的形成:
心室的除极首先是由左束支的间隔分支自间隔的 左下侧向右上的间隔肌开始的,这样自希氏束传 下的激动继室间隔除极后,穿过右侧面(约用 0.005s一0.01s) ,通过右束支传来的激动到达心 尖部(右侧间隔及小梁肌),以后激动通过左、 右束支及其分支以及遍布于两侧心室内膜下的浦 肯野纤维,迅速到达全部左、右心室的内膜面。 左右心室壁的除极方向是自内膜面辐射状地向外 膜面除极。当右室壁的绝大部分已除极后,还有 相当大的一部分左心室壁进行着除极。一般认为 ,左心室的后底部或右心室的肺动脉根部心肌是 心室壁中最后除极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
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

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
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

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
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

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

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

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

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
联QRS波移行。

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

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

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

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04
右室流出道室早
右室流出道(RVOT)室早最为常见,多为功能性早搏。

在解剖上是指位于右
室室上嵴与肺动脉瓣之间区域的心肌。

起源于该区域室早的体表QRS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有学者根据Ⅰ及aVL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QRS波移行,将右室流出道分为九区(见下图):
Ⅰ导联QRS波形态定前后,直立即呈R型时,起源点位于靠后的1、4及7区;负向即QS型时,则位于靠前的3、6、9区。

起源于2、5、8区室早其Ⅰ导联形态介入R与QS 型之间。

横向1、2、3及4、5、6和7、8、9区则是根据胸前导联移行来确定,胸前导联
移行大于V3者,多位于靠下的7、8、9区;胸前导联移行位于V2~V3导联之间者,多为1、2、3区。

起源于RVOT室早其aVL导联多为QS型。

RVOT分为间隔部和游离壁,其分区的QRS形态及移行也有很大的不同,起源于游离壁者其下壁导联QRS波多表现为“矮、宽、挫”即QRS波振幅较小、时限较宽,且QRS波峰或降支多有顿挫,胸前导联移行
多大于V4;起源于间隔者多表现为“高、窄、尖”,其QRS波振幅高大、时限较窄且R波顶峰无切迹或顿挫,胸前导联移行多小于V4。

以下壁Ⅱ导联为例(见下图):
05
肺动脉室早
因肺动脉肌袖的存在,起源于肺动脉瓣上的室早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识。

其体表心电图多表现在胸前导联移行较RVOT更早,下壁导联R波振幅更大,aVR 与aVL导联QS比值更大。

06
主动脉窦及毗邻部位的室早
主动脉窦位于右室流出道后下方,两者关系密切。

起源于主动脉左右窦的室早较为常见,后窦因毗邻房间隔及左心房,故起源于该处的室早极为罕见。

起源于主动脉右窦者,V1导联呈QS或rS型;起源于主动脉左窦者,V1导联呈M或W型,Ⅰ及aVL导联可呈rS或QS型;起源于左右窦之间者,V1导联呈QS型,其降支缓慢且有顿挫;起源于主动脉与二尖瓣连合部(AMC)者,V1导联多呈qR 型;左室顶部(左回旋支动脉与左前降支动脉及心大静脉或前室间静脉之间的心
外膜三角区域)即summit的心电图特征表现为下壁导联R型、Ⅱ导联R波升支延缓、Ⅰ导联呈QS型、V2导联R/S<1。

下图为二尖瓣环室早的体表心电图:
07
分支性室早
分支性室早相对较为少见,多数是以特发性左室分支性室速的形式存在。

此类PVC的心电图特点是QRS波时限较窄,电轴左偏或右偏,V1导联呈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阻滞图形。

08
乳头肌室早
起源于左室乳头肌的PVC,V1导联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图形;其QRS波时限较分支性室早的宽(通常为150~160ms,后者为120~140ms),而且自发时的形态多有变化,QRS波电轴与乳头肌的位置有关。

起源于右室乳头肌的PVC,其V1导联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同样QRS时限较宽,形态多有变化。

09
心外膜室早
起源于心外膜的PVC,其QRS波时限更宽,通常可大于210ms,假性delta 波大于34ms,V2导联类本位曲折大于85ms,RS时限大于121ms,下壁导联q波缺失,Ⅰ导联q波,最大峰值指数大于0.55。

这些均提示PVC起源于心外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