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如图,手机和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 变为40db,说明音叉()
A.发出的声音响度变大B.发出的声音响度变小
C.1s 内振动的次数变少D.振动1 次所用的时间变短
2.(3分)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B. C.D.
3.(3分)通过红外线照射,可使物体温度升高,利用此特点,人们制成了()A.验钞机B.遥控器C.电烤炉D.超声波诊断仪
4.(3分)搬运工把90~100kg 的石板(相同材质)搬运上山,如图所示,一位身高1.7m 的搬石工背着石板正在休息,则()
A.质量越大的石板,密度越大B.质量越大的石板,体积越大
C.图中的石板高1m D.图中的石板高3m
5.(3分)关于一块1t 的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转换:1t=1t×1000=1000kg
B.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
C.冰熔化成水,密度不变
D.冰熔化成水,体积不变
6.(3分)以下是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站的G11 次高铁运行时刻表,则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的()
A.里程是1023km B.里程是617km
C.准点运行时间是11h 46min D.准点运行时间是2h 14min
7.(3分)小李在地铁候车,拍下人在玻璃板中的像,据此,小昶提出:“人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他这一提法属于()
A.猜想B.评估C.提出问题D.论证
8.(3分)如图所示,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正对烛焰。
观察到:烛焰晃动,这个现象主要说明了()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C.声音传递信息D.声音传递能量
9.(3分)老师讲课时,窗外传来工地的噪声。
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老师使用扩音器进行授课B.全班同学塞上耳塞
C.教室安装噪声检测仪D.关上教室的门窗
10.(3分)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此时人看到烛焰放大的像。
正确的示意图是()
A.B.C.
D.
11.(3分)要想利用焦距为f 的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可以把小灯泡放在主光轴上的()
A.M、Q 点B.O 点C.M、N 两点D.N、P 两点
12.(3分)一条鱼(用“•”表示)在一个大型水族箱的A 处,水族箱下的小明看到鱼的像A′(用“•”表示),光路正确的是()
A.B.C.
D.
13.(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6cm 处,光屏上可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为()A.18cm B.15cm C.10cm D.5cm
14.(3分)符姐姐利用凸透镜模拟人的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设计模拟某种眼病的实验,其步骤如图。
则()
A.模拟的是远视眼病
B.蜡烛移至远处时,成像在Y 区域某位置
C.矫正:凸透镜向X 区域移至适当位置
D.矫正:将一凹透镜放在Y 区域适当位置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5.(2分)人、狗、海豚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如图1 所示。
(1)能发出超声波的生物是。
(2)狗的听觉比人灵敏得多。
根据如图所示数据分析,原因可能是。
16.(4分)百米跑步的情景如图所示。
若以教学楼为参照物,则树木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判断的依据是。
若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则树木是的。
以上对树木是否运动的判断,结论不同,这是因为。
17.(2分)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量杯和液体总质量m总与液体体积V 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1)量杯质量为g。
(2)液体的密度为g/cm3。
18.(2分)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
19.(2分)同一凸透镜放在志敏面前不同距离,小张观察到志敏不同的像(如图1、2 所示).其中,图中透镜离志敏较远,此图中,志敏与他的像是在透镜的(选填:“同侧”或“异侧”)。
20.(2分)质量为100g 的某液体,其”V﹣t”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得:
(1)温度从1℃升到7℃的过程中,液体体积的变化情况是。
(2)该液体在4℃时的密度最。
21.(4分)小明在观察“光的反射”实验时,作图记录实验现象,但没标出光传播的方向(如图所示,ON 是法线)。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入射光与反射光的方向。
(画出其中一种情况)
(2)入射角是°;反射角是°。
22.(2分)如图所示。
晚上,在路灯的照耀下,地面上留下了小芳的影子。
并标示出地面上人影的范围(要保留作图的依据)。
23.(4分)在黑板上,用一束光沿AO 入射心形玻璃砖,经过玻璃砖后再沿O′B 射到空气中。
小明在黑板上,记录下光路如图所示。
(1)画出光在玻璃砖中的径迹。
(2)小明用同样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了: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实验操作是:。
能观察到的现象:。
三.解析题
24.明月当空,小婷在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2s 后她听到烟花绽放的爆炸声。
(声速取
340m/s,光速取3×108m/s)
(1)明月和烟花,属于光源的是。
(2)请解释:人为什么首先看到烟花绽放,然后才听到烟花绽放的爆炸声。
(3)估算烟花绽放处到小婷的距离。
25.如图所示,一段1000 米的临江路进行道路整饰工程。
在这段路的一侧,平铺了规格为“0.12m×0.25m×1m”的花岗岩。
(价格为6000 元/m3,密度为 2.8×103kg/m3)
(1)一块花岗岩的体积、质量各是多少?
(2)整饰临江路的这一侧,所用花岗岩的成本是元。
(3)夕阳下,老王和老伴在这段人行路上,拉着手散步,走完这段路,所花时间哪些是可能的?
A.200s B.500s C.1500s D.2000s。
四.实验探究题
26.如图1、2、3 所示。
用三种器材测量合金块不同的物理量。
(1)从图所示的器材可知:合金块体积是cm3。
(2)合金块质量是g。
(3)合金块的长度是cm。
27.把一个边长0.08m的正方体滑块由斜面顶端静止释放,滑块下滑到底端(如图1所示)。
此过程,用停表测量其运动的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
(1)滑块运动的路程为
A.0.8m B.0.88m C.0.96m
(2)停表的最小分度值是s.所测量的时间为s.这段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m/s。
28.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将一块薄玻璃板垂直摆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如图1 所示).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物),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
(1)为了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操作1:用笔在白纸上记录物、像的位置。
操作2:。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操作1:准备一根和 A 大小相同的蜡烛B;
操作2:把 B 放在 A 的像的位置。
①操作 1 的目的是:。
②操作 2 的目的是:。
(3)人是怎么看到像的?小彭认为:这是像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如图2所示)。
①用一张足够大且不透光的黑布,竖直放置在(选:“X”或“Y”)区域,人还能看到像,证明小彭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请在图3中,作出人看到像(M 点)的完整光路。
(保留作图痕迹)
29.小明观察到,家里的耗油比酱油要稠。
对此他猜想:“耗油的密度较大,酱油的密度较小”。
请你结合以下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是否成立。
(1)实验所用的原理(公式):。
(2)实验器材:如图所示(没有砝码)
(3)实验步骤:
步骤一:,使图中的天平水平平衡。
余下步骤:。
(4)若观察到,则猜想成立。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八年级(上)期末物
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如图,手机和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 变为40db,说明音叉()
A.发出的声音响度变大B.发出的声音响度变小
C.1s 内振动的次数变少D.振动1 次所用的时间变短
【解答】解: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变为40dB,表明响度变小了,则振幅变小。
故选:B。
2.(3分)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B. C.D.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B、两图的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B错误;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错误;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3.(3分)通过红外线照射,可使物体温度升高,利用此特点,人们制成了()A.验钞机B.遥控器C.电烤炉D.超声波诊断仪
【解答】解: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通过红外线的照射,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电烤炉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工作的;超声波诊断仪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的原理工作的。
故选:C。
4.(3分)搬运工把90~100kg 的石板(相同材质)搬运上山,如图所示,一位身高1.7m 的搬石工背着石板正在休息,则()
A.质量越大的石板,密度越大B.质量越大的石板,体积越大
C.图中的石板高1m D.图中的石板高3m
【解答】解:A、相同材质的黑板,密度是定值,不随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故A错误;
B、相同材质的黑板,密度是定值,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但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改变,所以质量越大时,体积越大,故B正确;
CD、图中人高1.7m,石板高度比人高度小,约为1.2m,故CD错误。
故选:B。
5.(3分)关于一块1t 的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转换:1t=1t×1000=1000kg
B.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
C.冰熔化成水,密度不变
D.冰熔化成水,体积不变
【解答】解:A、“1t×1000”≠1000kg.换算过程错误。
故A错误;
B、冰熔化成水,状态改变,物质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
故B正确;
C、冰熔化成水,状态改变,密度改变。
故C错误;
D、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密度改变,由公式V=知,体积改变。
故D错误。
故选:B。
6.(3分)以下是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站的G11 次高铁运行时刻表,则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的()
A.里程是1023km B.里程是617km
C.准点运行时间是11h 46min D.准点运行时间是2h 14min
【解答】解:
AB、由高铁运行时刻表可得,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的路程(里程):s=1023km ﹣406km=617km;故A错误,B正确;
CD、由高铁运行时刻表可知,列车从济南西的开车时间为09:34,到达南京南的时间为11:46,
则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的准点运行时间是:11:46﹣09:34=2h12min,故CD
错误。
故选:B。
7.(3分)小李在地铁候车,拍下人在玻璃板中的像,据此,小昶提出:“人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他这一提法属于()
A.猜想B.评估C.提出问题D.论证
【解答】解:小李在地铁候车,拍下人在玻璃板中的像,由图可知,此时像的大小是不同的;小昶提出:“人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他这一提法属于提出问题。
故选:C。
8.(3分)如图所示,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正对烛焰。
观察到:烛焰晃动,这个现象主要说明了()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C.声音传递信息D.声音传递能量
【解答】解:
烛焰在摇晃说明它获得了能量,因为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放的高音喇叭前,由于扬声器的纸盆振动,带动空气振动,表明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故选:D。
9.(3分)老师讲课时,窗外传来工地的噪声。
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老师使用扩音器进行授课B.全班同学塞上耳塞
C.教室安装噪声检测仪D.关上教室的门窗
【解答】解:A、老师使用扩音器进行授课,老师声音不能太大也不容易盖过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棉团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但同时也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了。
故B不符合题意。
C、教室安装噪声检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3分)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此时人看到烛焰放大的像。
正确的示意图是()
A.B.C.
D.
【解答】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物像同侧且像距大于物距,即像离凸透镜远些;观察虚像的方法是:取下光屏,眼睛在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才能看到物体的虚像。
故C的方法正确。
故选:C。
11.(3分)要想利用焦距为f 的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可以把小灯泡放在主光轴上的()
A.M、Q 点B.O 点C.M、N 两点D.N、P 两点
【解答】解: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在另一侧也可以得到一束平行光,所以可以把小灯泡放在主光轴上的N点或P点。
故选:D。
12.(3分)一条鱼(用“•”表示)在一个大型水族箱的A 处,水族箱下的小明看到鱼的像A′(用“•”表示),光路正确的是()
A.B.C.
D.
【解答】解:人能看到水中的鱼A是因为鱼反射的光由水进入空气再射入人的眼睛,BD两图中光由人眼射向鱼,故BD不正确;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沿直线看到的是鱼A的像A',故A正确,C不正确。
故选:A。
13.(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6cm 处,光屏上可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为()
A.18cm B.15cm C.10cm D.5cm
【解答】解: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断定物体是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6cm,即可得到不等式36cm>2f,解得f<18cm,在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A不可能。
故选:A。
14.(3分)符姐姐利用凸透镜模拟人的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设计模拟某种眼病的实验,其步骤如图。
则()
A.模拟的是远视眼病
B.蜡烛移至远处时,成像在Y 区域某位置
C.矫正:凸透镜向X 区域移至适当位置
D.矫正:将一凹透镜放在Y 区域适当位置
【解答】解:A、由图可知,近处蜡烛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将蜡烛移到远处,视网膜位置出现模糊的光斑,这说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属于近视眼,故A错误;
B、蜡烛移至远处时,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视网膜向左移动可成清晰的像,即成像在Y 区域某位置,故B正确;
C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
即将凹透镜向X 区域移至适当位置,故C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5.(2分)人、狗、海豚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如图1 所示。
(1)能发出超声波的生物是海豚。
(2)狗的听觉比人灵敏得多。
根据如图所示数据分析,原因可能是狗的听觉频率比人大得多。
【解答】解:(1)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由图知,海豚的发声频率是7000﹣120000Hz,所以海豚可以发出超声波;
(2)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Hz~50000Hz,狗的听觉比人灵敏得多,可能是狗的听觉频率比人大得多。
故答案为:(1)海豚;(2)狗的听觉频率比人大得多。
16.(4分)百米跑步的情景如图所示。
若以教学楼为参照物,则树木是静止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判断的依据是树木与教学楼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
若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则树木是运动的。
以上对树木是否运动的判断,结论不同,这是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
【解答】解:以教学楼为参照物,树木与教学楼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
以运动员为参照物,树木与运动员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以上对树木是否运动的判断,结论不同,这是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
故答案为:静止;树木与教学楼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
17.(2分)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量杯和液体总质量m总与液体体积V 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1)量杯质量为60g。
(2)液体的密度为 1.1g/cm3。
【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是60g,则量杯质=60g;
量为m
杯
(2)当液体体积为V=40cm3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为104g,则液体质量m=104g ﹣60g=44g,
则液体的密度:
ρ液===1.1g/cm3。
故答案为:(1)60;(2)1.1。
18.(2分)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
【解答】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如图所示:
19.(2分)同一凸透镜放在志敏面前不同距离,小张观察到志敏不同的像(如
图1、2 所示).其中,图2中透镜离志敏较远,此图中,志敏与他的像是在透镜的异侧(选填:“同侧”或“异侧”)。
【解答】解:由图可知,图1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u<f,物像同侧;图2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2f>u>f,物与像在透镜的两侧(异侧)。
故答案为:2;异侧。
20.(2分)质量为100g 的某液体,其”V﹣t”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得:
(1)温度从1℃升到7℃的过程中,液体体积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小后变大。
(2)该液体在4℃时的密度最大。
【解答】解:(1)利用密度公式ρ=可知,一定质量的液体,体积变小时,密度变大;反之,变小。
(2)由图象可知,液体的温度从1℃升到7℃的过程中,液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液体的体积先变小后变大,4℃时体积最小,所以液体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液体在4℃时的密度最大。
故答案为:(1)先变小后变大;(2)大。
21.(4分)小明在观察“光的反射”实验时,作图记录实验现象,但没标出光传播的方向(如图所示,ON 是法线)。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入射光与反射光的方向。
(画出其中一种情况)
(2)入射角是60°;反射角是60°。
【解答】解:(1)由图可知,ON为法线,∠AON=60°,
则∠BON=90°﹣30°=60°,
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O可以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入射角是60°;反射角是60°。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60;60。
22.(2分)如图所示。
晚上,在路灯的照耀下,地面上留下了小芳的影子。
并标示出地面上人影的范围(要保留作图的依据)。
【解答】解:影子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人,在人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形成的。
人的影子的做法:连接点光源与人头顶的直线并延长到地面,人的脚到交点的距离即为影长,如图所示:
23.(4分)在黑板上,用一束光沿AO 入射心形玻璃砖,经过玻璃砖后再沿O′B 射到空气中。
小明在黑板上,记录下光路如图所示。
(1)画出光在玻璃砖中的径迹。
(2)小明用同样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了: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实验操作是:用激光笔沿折射光线BO′的方向入射玻璃砖。
能观察到的现象:观察到光路与原来的光路重合。
【解答】解:(1)做出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然后光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光路如图所示:
(2)要探究在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可利用激光笔沿折射光线BO′的方向入射玻璃砖,观察到光路与原来的光路重合。
故答案为:(1)见上图;(2)用激光笔沿折射光线BO′的方向入射玻璃砖;观察到光路与原来的光路重合。
三.解析题
24.明月当空,小婷在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2s 后她听到烟花绽放的爆炸声。
(声速取
340m/s,光速取3×108m/s)
(1)明月和烟花,属于光源的是烟花。
(2)请解释:人为什么首先看到烟花绽放,然后才听到烟花绽放的爆炸声。
(3)估算烟花绽放处到小婷的距离。
【解答】解;(1)烟花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明月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2)烟花和爆炸声在空中同时产生,总是先看见烟花后听到爆炸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3)根据公式v=可知,放烟花的地方与他的距离s=vt=340m/s×2s=680m;
故答案为:(1)烟花;(2)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烟花绽放处到小婷的距离为680m。
25.如图所示,一段1000 米的临江路进行道路整饰工程。
在这段路的一侧,平铺了规格为“0.12m×0.25m×1m”的花岗岩。
(价格为6000 元/m3,密度为 2.8×103kg/m3)
(1)一块花岗岩的体积、质量各是多少?
(2)整饰临江路的这一侧,所用花岗岩的成本是 1.8×105元。
(3)夕阳下,老王和老伴在这段人行路上,拉着手散步,走完这段路,所花时间哪些是可能的?
A.200s B.500s C.1500s D.2000s。
【解答】解:
(1)一块花岗岩的体积:
V=0.12m×0.25m×1m=0.03m3,
由ρ=可得一块花岗岩的质量:
m=ρV=2.8×103kg/m3×0.03m3=84kg;
(2)整饰临江路的这一侧,所用花岗岩的数量:
n==1000块,
总体积:
V总=1000V=1000×0.03m3=30m3,
成本为:6000 元/m3×30m3=1.8×105元;
(3)老年人散步速度在1min60步到90步,每一步约0.5m,1min走30m~45m,速度约为0.5m/s~0.75m/s,
由v=可得散步时间:
t1===2000s,t2==≈1333s,
可见所用时间1333s~2000s,故选CD。
故答案为:
(1)一块花岗岩的体积、质量各是0.03m3、84kg;
(2)1.8×105;
(3)CD。
四.实验探究题
26.如图1、2、3 所示。
用三种器材测量合金块不同的物理量。
(1)从图所示的器材可知:合金块体积是20cm3。
(2)合金块质量是58.4g。
(3)合金块的长度是 1.34cm。
【解答】解:由图知,
(1)液体的体积为20cm3,液体和合金总体积为40cm3,则合金的体积为V=40cm3﹣20cm3=20cm3;
(2)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测合金质量为m=50g+5g+3.4g=58.4g;
(3)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在2.3cm和2.4cm之间偏向 2.3cm一侧,估读为 2.34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34cm﹣
1.00cm=1.34cm。
故答案为:
(1)20;(2)58.4;(3)1.34。
27.把一个边长0.08m的正方体滑块由斜面顶端静止释放,滑块下滑到底端(如图1所示)。
此过程,用停表测量其运动的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
(1)滑块运动的路程为B
A.0.8m B.0.88m C.0.96m
(2)停表的最小分度值是0.1s.所测量的时间为8s.这段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0.11m/s。
【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滑块运动的路程为s=0.8m+0.08m=0.88m;(2)由图2所示秒表可知,停表的最小分度值是0.1s,秒表分针示数为0min,秒针示数为8s,则所测时间t=8s;
这段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
v===0.11m/s。
故答案为:(1)B;(2)0.1;8;0.11。
28.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将一块薄玻璃板垂直摆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如图1 所示).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物),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
(1)为了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操作1:用笔在白纸上记录物、像的位置。
操作2:用刻度尺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操作1:准备一根和 A 大小相同的蜡烛B;
操作2:把 B 放在 A 的像的位置。
①操作 1 的目的是: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②操作 2 的目的是:比较B与像的大小关系。
(3)人是怎么看到像的?小彭认为:这是像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如图2所示)。
①用一张足够大且不透光的黑布,竖直放置在Y(选:“X”或“Y”)区域,人还能看到像,证明小彭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请在图3中,作出人看到像(M 点)的完整光路。
(保留作图痕迹)
【解答】解;(1)了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操作1:用笔在白纸上记录物、像的位置;操作2:用刻度尺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然后进行比较。
(2)①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②把 B 放在 A 的像的位置,然后比较B与像的大小关系;
(3)①用一张足够大且不透光的黑布,竖直放置在Y区域,人还能看到像,这说明光不是由像发出的,即小彭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蜡烛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的眼睛逆着光线看,看到的是蜡烛的虚像,如图:。
故答案为:(1)用刻度尺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2)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比较B与像的大小关系;(3)Y;如图。
29.小明观察到,家里的耗油比酱油要稠。
对此他猜想:“耗油的密度较大,酱油的密度较小”。
请你结合以下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是否成立。
(1)实验所用的原理(公式):ρ=。
(2)实验器材:如图所示(没有砝码)
(3)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图中的天平水平平衡。
余下步骤:将耗油和酱油分别盛满两个相同的瓶子,旋紧瓶盖,分别轻轻入在天平的两盘中;。
(4)若观察到天平盛耗油瓶子的一侧下沉,则猜想成立。
【解答】解:(1)实验所用的原理(公式):ρ=;
(3)步骤一: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图中的天平水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