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况资料共30页
武汉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概况专题培训课件
Ⅰ级阶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及部分河湖相冲洪积及 冲湖积物构成。上部为粘性土、淤泥质土,下部为交互层、砂及砂砾 (卵)石层,具典型的二元结构;深度50m左右为基岩;地表层一般 分布有填土或耕土。
Ⅰ级阶地地层组成条件详见表1所示。
岩)桩的持力层
表1 武汉市Ⅰ级阶地堆积平原地区的地层构成条件及评价表
工程地质性质
(2)二级阶地上更新统地层结构与工程地质特征 二级阶地由上更新统地层青山组和凤凰山组构成; 青山组地层以风积成因为主,分布于武昌沙湖港~沙湖~青山东湖
港一线; 凤凰山组地层属典型的河流相沉积,分布于汉口张公堤以北的东西
汉水在武汉市区汇人长江,具有明显的丘陵~平原地形特点, 按地面高程、切割深度和地形形态将地形划分为平坦状平原、高 岗~垅岗~波状平原和丘陵三种基本类型,相应的地貌可划分为三 种成因类型和六个形态成因亚类型如下[2]:
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概况
Ⅰ构造剥蚀丘陵:主要分布于武昌及汉阳部分地区。岩性主要 由志留系砂页岩、泥盆系石英砂岩、二叠系硅质岩等组成。高 程多大于100m,相对高差40~60m。 Ⅱ1剥蚀堆积高岗状平原:主要分布于施岗、阳逻一带。由第四 系下更新统砂、砂砾石等组成,呈半固结状,基底由白垩~下 第三系泥质粉砂岩等组成,局部见有零星露头。高程65m左右, 相对高差20~30 m,呈近南北向的冲沟发育。 Ⅱ2剥蚀堆积垅岗状平原:主要分布于长江、汉水以南的汉阳、 武昌及滠口、阳逻一带。由第四系中更新统粘土、粉质粘土、 粘土夹砾(卵)石组成。高程35~45m,相对高差5~15m,树枝 状坳沟发育较好,在低洼部位形成较多的湖泊。
的天然地基 土质软弱
1.0~2.0
武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概况
图1 武汉市地貌略图
工程地质性质
? 二、工程地质性质 [2]
? 1、第四系地层工程地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征
武汉地区80%以上地表覆盖着第四系沉积层,绝大多数的工业与 民用建筑坐落于其上。因此,武汉地区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第 四系地层工程地质特征。
武汉地区第四系地层有全新统走马岭组,上更新统凤凰山组与青 山组,中更新统王家湾组和下更新统半边山组。这些地层由于其年代 不同,成因有别,分布范围不同,所处的地貌单元及所具有的工程地 质特征也各不相同。现将其地层结构与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湖地区。 现以常青花园地层(代表凤凰山组) 和徐东路小区地层(代表青山
组)为例分别将两组地层结构及其特征列于表2和表3,由下二表可知, 凤凰山组地层工程地质条件比青山组地层好 。
工程地质性质
地层名称
顶面
地层
埋深(m) 厚度(m)
颜色
(1) 填土 (2)
(3)
(4)
杂填土 素填土
粘性土
淤泥质土, 淤泥或软 粘性土
粉土或粉 砂夹粉质 粘土(互层)
0~5 2~4
3~5
9~13
0~5
杂
0~3
杂
0~6
黄褐
6~20
灰
3~5
灰
(5) 砂土
(6)
粉细砂 中粗砂
12~18 25~30
30~35
武汉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教 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科集团 总经理
武汉丰达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长
冯晓腊 博士
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概况
武汉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厂区西部分布连续,埋深浅,起伏小,厚度大,东部不连续, 仅见于垄岗,埋深大,起伏大,厚度薄;西部碎石含量高,东 部含量少,强度高,压缩性低,对基坑边坡稳定、防水、锚固 有利
工程地质性质
地层名称
顶面
地层
埋深(m) 厚度(m)
颜色
(1) 填土 (2)
(3)
(4)
杂填土
素填土
粘性土
淤泥质土, 淤泥或软
粘性土 粉土或粉 砂夹粉质 粘土(互层)
0~5 2~4
3~5
9~13
0~5
Hale Waihona Puke 杂0~3杂
0~6
黄褐
6~20
灰
3~5
灰
(5) 砂土
(6)
粉细砂 中粗砂
12~18 25~30
30~35
其上部分为黄褐色粘土,含大量铁锰质结核,中部为褐红色网纹状 粘土,为冲洪积,呈硬塑~坚硬状态,地基承载力较高。下部为粘土含 角砾,局部为红泥砾或砾卵石层,为冲积和残坡积,地基承载力亦较高。 现以沌口经济开发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总装配厂地层为例列于表4。
工程地质性质
中更新统 地层与名称
(1) 粉质粘土
岩性特征及工程评价
8.3~12.9 4
3.0~6.0 4.4~9.1 7.7~16.0 11.1~25.1
由粘性土混多量碎石、碎砖组成,底部一般有厚约0.4m 的塘泥,质松软,结构松散,对基坑边坡稳定、防水及 锚固不利
含少量氧化铁、铁锰质结构及少量高岭土,中压缩性, 可作为多层建筑天然地基,对基坑边坡稳定、防水及锚 固有利
武汉市地貌及第四系地质讲解
6、河漫滩及河床:河漫滩指人工江堤迎水面 一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 地。河床指长江及汉江常年有水流的地段。 7、冲沟及Ⅰ级阶地植物发育特点:冲沟必然 是两边地势高、中间低;上游高、下游低。 并可以此判断冲沟的上游、下游方向及地 下水流向。冲沟底部老粘性土( Q3al )含水 量较高、承载力较低,垅岗高处老粘性土 ( Q3al )含水量较低、承载力较高。冲沟及 Ⅰ级阶地常有芦苇等水草生长。见图2。
10、第四系土层中地下水分布:上层滞水、潜 水、孔隙承压水。上层滞水分布于表层人工填 土之中;潜水分布于Ⅰ级阶地表层粉土及粉细 砂层之中(如:汉口二桥附近Ⅰ级阶地、阳逻 Ⅰ级阶地);孔隙承压水分布于Ⅰ级阶地的粉 细砂及粉质粘土互层、砂层及卵之中,也分 布于Ⅱ级阶地的砂层之中。Ⅰ级阶地孔隙承压 水变化幅度一般在3~4m;靠近江边,孔隙承 压水变化幅度一般在6~9m。
表层人工填土淤泥可塑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细砂及粉质粘土互层中密粉砂中密粉砂中的粉质粘土夹层1a密实粉细砂密实粉细砂中的粉质粘土夹层2a中密或密实卵石
武汉市地貌及第四系地质讲解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质量安全管理部 2016-1-25
1、地形与地貌: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总称。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各种面貌,是不同的地质 条件造就的,是各种内外力作用后的结果。 2、武汉市地貌形态分为三大类型:剥蚀残丘、 剥蚀堆积垅岗、堆积平原。 3、剥蚀残丘指武汉市地形或地势明显偏高的一 些残丘,如:东湖的磨山、珞珈山、洪山、 龟山、蛇山等,顶部标高60~150m,岩层主 要为泥盆系五通组(D3w )石英砂岩,少量 为二叠系孤峰组( P1g)硅质岩,岩层走向为 NWW或EW、NW向,倾向NNE或N、NE。市 区外有其它时代的岩层成“山”。
8、Ⅰ级阶地地层编号方法:表层人工填土 (①1、①2)、淤泥(②)、可塑粘土 (③)、淤泥质粉质粘土(④)、粉细砂 及粉质粘土互层(⑤)、中密粉砂(⑥1)、 中密粉砂中的粉质粘土夹层(⑥1a)、密实 粉细砂(⑥2)、密实粉细砂中的粉质粘土 夹层(⑥2a)、中密或密实卵石(⑦)。 9、武钢 Ⅲ 级阶地地层:武钢 Ⅲ 级阶地老粘 性土分布与其他地方Ⅲ 级阶地没有什么差 别,但冲沟相地层发育齐全,共分上、中、 下三个亚层( Q4-3al 、 Q4-2al 、 Q4-1al )。 Q4-2al为黑色或黑灰色,硬塑或可塑粘性土, 为标志层。鄂州、黄石、马鞍山、铜陵、 南京梅山等地的冲沟相仅仅发育有上部亚 层( Q4-3al )。详见列表。
武汉地层
一、地层(一)地层区划武汉市地层按其特征分为南、北两区,与湖北省所跨的秦岭—大别、扬子二个Ⅰ级地层区相吻合,界限以襄(樊)—广(济)深断裂为界(武汉市内该断裂大体从黄陂横店—武湖—涨渡湖一带隐伏通过)。
北部属秦岭—大别地层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纪大别山群和红安群变质岩系,少量的古生代地层和中—新生代白垩—第三纪地层、第四纪地层,缺失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地层;南部为扬子地层区,出露地层有古生代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地层,中新生代白垩—第三纪地层及大范围的第四纪地层。
本市区内扬子地层区实为下扬子地层区。
(图1-1至图1-3)图1-1 武汉市地质图图1-2 武汉市地质构造图图1-3 武汉市地层分区图(二)主要地层单位1.前震旦纪地层武汉市前震旦纪地层不发育,仅于黄陂区北部和新洲区东部小范围分布,均系经变质作用改造而成的变质岩系。
划分为两个群组单位,即:晚太古代—早元古代大别山(岩)群和中元古代红安(岩)群。
均分布于武汉市内的秦岭—大别山地层区。
大别山(岩)群(Ar3Pt1D)。
本群在武汉市内仅于新洲区东团麻断裂以东不足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出露。
全群为混合岩化中高级变质杂岩内的变质表壳岩系,由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或片岩)、富钴片岩、磁铁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石英岩、浅粒岩、石墨片岩、大理岩等组成。
市内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与黑云二长(或斜长)变粒岩组成(Ar3Pt1Db)。
据同位素测定,年龄为2050Ma~2820Ma。
武汉市内出露的大别山(岩)群岩石属“片麻岩变粒岩岩组”。
红安(岩)群(Pt2H)。
大面积出露于黄陂区与李集联线的北东地区,出露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
为不整合覆于大别山(岩)群之上的中浅变质岩系,由片麻岩、片岩及少许千枚岩、大理岩、石英岩、磷锰矿层和钇矿层所组成。
总厚度大于3千米。
(岩)群内自下而上划分为黄麦岭(岩)组、天台山(岩)组、七角山(岩)组、塔耳岗(岩)组。
武汉地质条件与城市地质问题概述
武 汉地 处江 汉平 原东 部 , 地 势为 东 高西低 , 南 高 北
入到地下 , 污染水 源和土壤 J 。地质环境对有害废弃
物 有一 定 的容 纳 能力 , 但不 能超 过其 容 量 。遗 憾 的是 , 目前武 汉 市在 这 一 方 面 的 工作 开展 得 不 多 , 这显 然 不 能 适应 目前武 汉市 城 市建设 和发展 的需 要 。 本 文从 工程 地 质 、 水文地质 、 环境地质多个角度 ,
业 废 气排 放 总量 5 6 3 2 . 4 2亿 m , 废 水排 放 量 8 . 5 4亿 吨, 一 般 工业 固体 废 物产 生量 1 3 8 1 . 5 5万 吨 。在高 层
建 筑拔 地 而起 、 城 市街 道 变得 越来 越 干净整 洁 的 同时 , 城 市环 境 被 污染 了 , 一 些 有 害 物 会 随着 雨 水 慢 慢 地 渗
2 . 1 工 程地 质特 点
掘进 等基 础 建设 , 要 求 建设 者对 武 汉 市 的地 质 条 件 有 全 面 的掌握 和准 确 的评 估 , 城 市 扩建 和建 设 选 址 必 须 选 择 地 质条 件较 好 地 段 , 避 开 岩 溶 暗河 强 发 育 等 不 利
地段 。另外 , 据2 0 1 3年武汉市环境统计公报 , 武汉工
质条件的特 点, 综合分析 了潜在 的城 市地质 问题 , 为城 市规划、 建设 、 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关 键词 : 武汉 ; 地质 ; 环 境 地 质
1 前
言
市规 划 和建设 提供 依 据 。
武 汉 三镇 是一 个 山水城 市 , 地处 华 中腹 地 , 位 于长 江 与汉 江交 汇 处 , 在江 汉平 原 以东 , 南北 扼京 广 线 之 咽
浅析武汉市环境地质问题
二、武汉市工程地质概况
武汉城区地处江汉平原与鄂东南丘陵、山地
的交接地带,具有明显的丘陵~平原地形的 特点,分为堆积平原、剥蚀堆积平原及剥蚀 丘陵三种基本类型,地面高程介于18~150 米之间。境内最高峰为武昌顶冠峰,高程 197.7m;最低陆地高程约为18.0m;长江、 汉江河床地势最低,河底标高分别为-16.8m 和-7.70m。(地貌图)
浅析武汉市环境地质问题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官善友 彭汉发
提纲
武汉地区区域地质概况
武汉市工程地质概况
武汉地区水资源概况
武汉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相关防治措施
结语
一、武汉市区域地质概况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
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 31°22′。 武汉市总体规划分为市域、城镇地区和主城三个层 次,市域规划范围即武汉市行政区域,面积8467平 方公里;城镇地区规划包括主城、外围7个重点镇及 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面积2256平方公里;主城 规划范围以三环以内地区为主,面积约850平方公 里。武汉市城市规划区以规划的外环公路为基本界 线,结合自然地形、行政区划,东面到陶家大湖至 葛店一线,南面到罗汉山至赤矶山一线,西面到永 安至李集一线,北面到天河至滠口一线,面积约 2252平方公里。
返回
四、武汉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武汉市属鄂东南岩溶地面塌陷易发区,近几十年发生过11起
岩溶地面塌陷灾害。有记载最早于1931年6月13日(农历), 武昌丁公庙发生岩溶地面塌陷,陷坑大量涌水,造成长江大 堤溃口,形成倒口湖;汉阳中南轧钢厂堆料厂,1977年9月 20晚突发地面塌陷,其中1号坑直径在4小时内扩展到14米, 塌陷可见深度8米;3号坑直径15米,坑边1500吨烟煤、600 吨钢坯不见踪迹。1983年7月14白沙洲码头附近的阮家巷发 生地面塌陷,陷坑长24米、宽13米,可见陷深6米,周围民 房基础及墙底产生裂缝。1988年5月10日武昌陆家街发生地 面塌陷、涌水,陷坑直径23米,深约10米,累计陷下民房10 间,一株15米高的杨树下陷后不见踪迹。另在武昌青菱乡毛 坦村、市司法学校、青菱乡烽火村,江夏区马鞍山井田、范 湖乡金水村、乌龙泉京广线先后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造成 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很大。
武汉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2020/3/31
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概况
Ⅰ构造剥蚀丘陵:主要分布于武昌及汉阳部分地区。岩性主要 由志留系砂页岩、泥盆系石英砂岩、二叠系硅质岩等组成。高 程多大于100m,相对高差40~60m。 Ⅱ1剥蚀堆积高岗状平原:主要分布于施岗、阳逻一带。由第四 系下更新统砂、砂砾石等组成,呈半固结状,基底由白垩~下 第三系泥质粉砂岩等组成,局部见有零星露头。高程65m左右 ,相对高差20~30 m,呈近南北向的冲沟发育。 Ⅱ2剥蚀堆积垅岗状平原:主要分布于长江、汉水以南的汉阳、 武昌及滠口、阳逻一带。由第四系中更新统粘土、粉质粘土、 粘土夹砾(卵)石组成。高程35~45m,相对高差5~15m,树枝 状坳沟发育较好,在低洼部位形成较多的湖泊。
含云母片,夹少量粉土,中压缩性,饱和为孔隙承压水 含水层,基坑降水一般应将该层钻穿,并在该层取水
12.5~27.2
含云母片,夹少量粉土,局部粉细砂与粉质粘土互层, 底部一般有0.2~0.4m的卵石,中压缩性
表3 徐东路小区高层住宅地层结构特征及评价
2020/3/31
工程地质性质
(3)中、下更新统地层及工程地质特征 下更新统地层半边山组仅分布于施岗、阳逻等地,面积较小,为冲
滠口,向西至舵落口以西地区; 武昌地区一级阶地以蛇山为界,北面分布于汉阳门~沙湖~青山
镇小洲一线西北侧地区,蛇山以南分布于大桥~紫阳湖~张黄村一线 以南地区;
汉阳地区一级阶地分布于龟山~公公咀~四新一分场以南地区和 沿汉江水边窄条形分布。
武汉市水保介绍
一、自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现状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1ˊ~115°05ˊ,北纬29°58ˊ~31°22ˊ。
东西最大宽度为134km,南北最大长度为155km。
武汉市现有农用土地(包括农耕地、林地和草地)35.52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42%,非农用土地(包括未利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为28.67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33.9%,另有水域面积20.48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24.1%。
武汉市地质结构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几乎控制全市地质构造轮廓。
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
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
长江、汉水汇合于武汉市境中央。
长江在武汉市境内的流程为145km,汉水在武汉市境内的流程为62km。
武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21mm,南多北少,雨量等值线呈纬向分布。
降水在年度内分布不均匀,大暴雨多半发生在6~7月,少数年份发生在8月,6月份是全年降雨量的高峰时期。
武汉市土壤成土母质多样,土壤种类繁多。
资料显示,武汉市共有8个土类、17个亚类、56个土属、323个土种。
土壤类型包括:红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草甸土、沼泽土,其中以水稻土面积最大,占45.5%,其次是黄棕壤,占24.8%,潮土占17.0%,红壤占11.2%其他有石灰土、紫色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共占1.5%。
武汉市林地面积共有12.93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3%,林地主要分布在黄陂区的低山丘陵区,江夏区和新洲区的丘岗上也有分布。
武汉市草地面积很小,仅0.85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集中分布在黄陂区的低山丘陵区。
武汉市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以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对土壤及其母质进行剥蚀、搬运和沉积为主。
武汉市地貌及第四系地质讲解
4、剥蚀堆积垅岗:指武汉市的 Ⅲ 级阶地。 地面标高25~42m。地层主要为中、上更 新统冲洪积(Q2al+pl 、Q31al )粘性土(老粘 性土),具有弱膨胀性,但武钢的老粘性 土不具有膨胀性。Ⅲ 级阶地上还发育有冲 沟,冲沟内堆积物为全新统冲积(Q4al ) 层。冲沟的地表形态如一条趴在地上的 “桑蚕”,冲沟上部水塘多为人工修筑, 用于下游农田灌溉。下游水塘多为天然形 成,淤泥或软塑土层分布较厚,水塘内养 鱼或种植莲藕。见图1。
11、Ⅰ级阶地的粉细砂及粉质粘土互层渗透 系数一般取经验值:K=1.0~2.5m/d。砂层 孔隙承压水渗透系数一般在K=10~18m/d, 从上至下逐步增大。 12、粉细砂及粉质粘土互层,在进行水文地 质评价及突涌计算时应该作为含水层考虑。 在进行抽水试验,计算下部粉细砂渗透系 数时,却应作为隔水层考虑,具有双重性。
武汉市地貌及第四系地质讲解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质量安全管理部 2016-1-25
1、地形与地貌: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总称。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各种面貌,是不同的地质 条件造就的,是各种内外力作用后的结果。 2、武汉市地貌形态分为三大类型:剥蚀残丘、 剥蚀堆积垅岗、堆积平原。 3、剥蚀残丘指武汉市地形或地势明显偏高的一 些残丘,如:东湖的磨山、珞珈山、洪山、 龟山、蛇山等,顶部标高60~150m,岩层主 要为泥盆系五通组(D3w )石英砂岩,少量 为二叠系孤峰组( P1g)硅质岩,岩层走向为 NWW或EW、NW向,倾向NNE或N、NE。市 区外有其它时代的岩层成“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河漫滩及河床:河漫滩指人工江堤迎水面 一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 地。河床指长江及汉江常年有水流的地段。 7、冲沟及Ⅰ级阶地植物发育特点:冲沟必然 是两边地势高、中间低;上游高、下游低。 并可以此判断冲沟的上游、下游方向及地 下水流向。冲沟底部老粘性土( Q3al )含水 量较高、承载力较低,垅岗高处老粘性土 ( Q3al )含水量较低、承载力较高。冲沟及 Ⅰ级阶地常有芦苇等水草生长。见图2。
湖北省武汉市地质及地震概述
泥盆纪(D):上泥盆统(D3)五通群 石炭纪(C):下石炭统(G)高骊山组与和州组 中石炭统(C2)黄龙群 上石炭统(C3)船山群 二叠纪(P):下二叠统(P1)栖霞组与孤峰组 静 上二叠统(P2)龙潭组与大隆组 中生代 三叠纪(T):下三叠统(T1)大冶群 侏罗纪(J):下侏罗统(J1)武昌群 白垩纪(K) 新生代 第三纪(R):东湖群 第四纪(Q):下更新统(Q1)雨花台砂砾层
组
磨
白云纳长石英片岩、含绿帘白云纳长石英片岩夹浅粒岩、白云石英 黄陂县境内伏马山、甘露山、祈
盘 片岩及纳长阳起片岩。
嗣顶一带。厚度 1 792~2 194 米。
元
红 寨 以绿帘白云纳长石英片岩、白云纳长石英片岩为主。其中部较多绿帘
组 泥片岩、绿泥阳起片岩、阳起绿帘石岩。绿色片岩自西向东渐减。
古
芸
白云纳长石英片岩、含白云纳.长石英片岩、含绿帘白云纳长石英片 黄陂县境内:刘家山、双峰尖、
6km
北翼产状:NE<22º~41º。
7
太阳山向斜
长约 22km 宽 核部为红安群磨盘寨组上段,两翼为红安群七角山组下段。南翼产状:NE<23 º;北翼
岩。底部为半石墨片岩、大理岩、石英岩和磷锰矿层。青山口一带下部为
细 白云岩,上部由纳长石英片岩夹纳长阳起岩白云母片岩。
太
大 飞 下部含角闪二长条带状混合岩,西部混合岩化程度加深为二长眼球状 分布在新洲县黄林一带,厚度
古
别 虎 混合岩磷铁石英岩。上部斜长角闪岩,含角闪黑云盘长眼球状混合岩、黑大于 1 031 米。
及土地堂等地。厚度 20 米。
武汉地质条件与城市地质问题概述
武汉地质条件与城市地质问题概述杨育文;敖晨霞;熊增强【摘要】城市地质数据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建设文明城市的需要. 依据大量第一手数据,本文介绍了武汉地质条件的特点,综合分析了潜在的城市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参考依据.%Urban geology is the basi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is also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on of civilized city .According to a large number of first-hand dat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uhan geology and puts forward to some of potential geological problems for the reference to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期刊名称】《城市勘测》【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7页(P147-153)【关键词】武汉;地质;环境地质【作者】杨育文;敖晨霞;熊增强【作者单位】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22;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22;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5武汉三镇是一个山水城市,地处华中腹地,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在江汉平原以东,南北扼京广线之咽喉,东西锁长江之要塞,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来看,武汉市国土面积仅次于北京、天津,是香港的8倍。
据2011年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武汉市常住人口近千万,是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期。
武汉站地质情况
新建武汉站高架桥及站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你们不需全部都参考,选取我讲过的、你们认为重要的)一、工程概况武广客运专线的起点站,选址于武汉市青山地区杨春湖东侧容家下咀附近。
车站与外围交通联系主要依靠武青三干道、武青四干道、中北路延长线、站前大道、站西大道、武汉市三环线。
其中三环线是武汉市外围高速路,连接周边各县市及高速公路;武青三、四干道和中北路延长线连接武汉市内环路,交通便捷。
工程等级:一级;建筑类别:3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一级;场地等级:二级;地基等级: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车站规模按客车到发线20条(含兼作到发线的4条正线,其中高速车场设到发线15条、普速车场设到发线4条)、站台11座规划建设。
总用地30.6922hm2,车站建筑总建筑面积370860m2,其中地上366816m2,地下4044m2。
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高度57.1m。
车站建筑工程由客运站房(包括并入站房内的各类生产用房,包括车站通信机房、暖通空调设备用房、车站变配电用房)、站台雨棚、南北站台端范围内的铁路车场高架桥及站台、室外高架人行平台、站前高架公路桥、地面架空层人行广场和停车场及铁路用地范围内的旅客广场组成。
车站内10座平行等距的高架桥群,高架桥平面范围内上部站房工程基础置于高架桥上。
二、完成的勘察工作量根据任务要求,于2006年4月10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XY-1工程钻机40台及其它勘察设备进入施工现场。
于2006年6月5日完成外业勘察工作。
三、工程地质概况(一)地形地貌武汉站主要位于长江一、二级阶地区,高程一般为19~25m,武汉站站房西侧附近局部为高阶地,标高为30m。
地势平坦开阔,道路纵横,鱼塘湖泊星罗棋布,经过的主要湖泊有阳春湖、东湖等,地表多为房屋、鱼塘、藕塘、菜地等,跨越多条公路。
(二)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特征1根据勘察揭示,场区的地层上部为第四系覆盖层,以冲洪积成因的硬塑黏土为主,局部地段上部分布有软~流塑状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