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制度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内控典型案例和优秀做法

内控典型案例和优秀做法

内控典型案例和优秀做法介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运作符合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经营和保护企业利益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和总结优秀做法,深入探讨内控的重要性和有效实施方法。

案例分析案例1:财务失控导致巨额亏损1.公司A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内控问题,导致造假、挪用资金等行为频发。

2.公司A的财务人员将资金从公司账户转移到个人账户,并将账目进行虚增、虚减,掩盖损失和挪用的痕迹。

3.公司A的高层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存在漫不经心的态度,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案例2:库存管理不善造成严重损失1.公司B在库存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导致库存数量和价值无法准确把握。

2.公司B的仓库管理人员存在不正当行为,例如未及时更新库存记录、私自出售库存等。

3.公司B的高层对库存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明确规定库存盘点的频次和标准。

优秀做法总结做法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1.公司应制定一套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等方面。

2.内部控制制度应明确责任分工、审批流程、监督机制等,确保各个环节的规范运作。

3.公司应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与企业运营风险的匹配程度。

做法2: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1.公司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各个业务部门的运营进行监督和检查。

2.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公司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审计,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公司高层应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对各个部门的运营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做法3: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1.公司应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加强员工对内控的认识和理解。

2.培训内容应包括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常见违规行为的识别和防范等。

3.公司应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强调道德和廉洁经营,提升员工的内控意识和自觉性。

结论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防范风险、保护公司利益。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和总结优秀做法,我们发现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是实施内控的关键步骤。

内控合规法律案件分析(3篇)

内控合规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控合规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内控合规法律案件的发生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引发严重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内控合规法律案件为例,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案件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违规披露信息等违法行为,被证监会调查。

经调查发现,A公司在2014年至2017年间,通过虚构业务、隐瞒关联交易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

同时,A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重大遗漏,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重要信息。

三、案件分析(一)案件性质本案涉及内控合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财务造假:A公司通过虚构业务、隐瞒关联交易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2. 违规披露信息:A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重大遗漏,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重要信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3. 内部控制缺陷:A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未能有效防范和发现违法行为,导致违规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二)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A公司被证监会处以罚款,相关责任人被处以警告和罚款。

2. 刑事责任:A公司涉嫌犯罪,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3. 民事责任:投资者可依法向A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三)案件启示1. 强化内控合规意识: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员工内控合规教育,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

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企业应严格遵守信息披露规定,及时、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避免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3. 强化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内控合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惩。

四、结论内控合规法律案件的发生,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引发严重的法律后果。

企业应从本案中汲取教训,加强内控合规建设,提高合规意识,防范法律风险。

内控热点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内控热点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内控热点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内控,即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其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内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近年来内控领域的热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内控体系的构建、执行以及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案例概述案例一: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案例二:某跨国公司内部舞弊案案例三:某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失控案三、案例分析(一)案例一分析1. 背景介绍某上市公司在201X年被曝出财务造假,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收入和利润等手段,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2. 内控缺失分析(1)监督机制不健全: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管理层可以轻易操纵财务数据。

(2)审计独立性不足:审计机构未能独立客观地进行审计,未能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3)信息披露不透明: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

(二)案例二分析1. 背景介绍某跨国公司在201X年发现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舞弊,涉案金额达到数千万元。

2. 内控缺失分析(1)风险识别不足:公司未能有效识别和评估内部舞弊的风险。

(2)内部控制流程不严密:公司内部控制流程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舞弊行为。

(3)员工道德风险:部分员工缺乏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不正当行为。

(三)案例三分析1. 背景介绍某金融机构在201X年因风险管理失控,导致巨额亏损,引发市场和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

2. 内控缺失分析(1)风险评估不准确:金融机构未能准确评估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2)风险控制措施不力: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缺陷,未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3)风险监控机制不完善:公司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四、内控体系改进建议(一)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委员会等,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事件根源:内控制度的漏洞,中信泰富对风险没有合理估计,对权力没有有效监督,在信息披露上又严重违规,结果导致内部控制系统漏洞百出.控制环境分析:1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董事会职能虚化.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未经过恰当的审批,而且其潜在的风险也未得到正确的评估.2重大决策缺乏科学性,民主性.3内控失败后补救措施有限.风险评估分析:追求杠杆交易的高利润,忽视风险.中信泰富在签订澳元期权合约之前,对澳元外汇走势没有做科学评估,盲目进行交易.泰富进行外汇交易不只是为了对冲风险,而是为了谋取暴利.控制活动分析:授权有问题或是涉及欺诈.董事会对公司的重大决策缺乏责任和监管.于财务董事未遵守公司政策,公司本已设立的双重审批制度也未能组织事件发生,说明中信泰富已有的内部控制环节形同虚设,对高管人员的约束的制度和力度欠缺.信息和沟通分析:1内部信息不流畅.2对外部信息不敏感,风险控制策略很有问题,管理层对投资市场信息的敏感程度明显不足.3不能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披露相关信息.4会计信息未得到充分体现.监控分析:自身内部监督却没有合理有效地设计和落实,透明度不足.教训与启示: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对于任何一个公司都是极为重要的.1.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1必须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健全公司治理结构.2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体现,也是向投资者,公众和政府等传达管理层管治,经营理念的重要渠道.3加强信息与沟通在内控中的地位,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与披露的平台.4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将风险控制升华为企业文化5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行“控制自我评估”,加强自我监督.2.从政府监管部门的角度看1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国企和国有控股企业风险控制的监管.2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3形成问责文化,加大对问题企业的管理层的处理力度.新老巨人内部控制对比根源: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是老“巨人”衰落的根本原因,而内部控制的保驾护航则是新“巨人”崛起的决定因素.老“巨人”的衰落:战略与经营目标确定:全面冒进的多元化战略方向失误,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原有产业和已有项目.风险控制与监督:缺乏必要的财务危机意识和预警机制,老“巨人”的债务结构始终处在一种不合理的状态.同时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也不同程度地失控,坐支货款、资金流失严重.集团公司内各种违规违纪、挪用贪污事件层出不穷.信息与沟通:没弄清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仅依靠广告宣传,但产品效果不佳.缺乏沟通的个性和危机处理能力,老“巨人”始终没有跟媒体、社会进行过认真、知心的对话,老“巨人”在公众和媒体心目中的形象轰然倒塌.新“巨人”崛起:战略与经营目标确定:新“巨人”业务的发展强调安全,第一个项目做成功后,再考虑做第二个项目,一点点往前推进.风险控制与监督:新“巨人”最在乎的事情,就是公司的现金流和时刻保持财务健康.锻造队伍执行力的第一步,就是从管理好现金流量开始的.倡导“有奖必有罚,奖罚必配套”的企业文化.信息与沟通:专注地研究消费者、琢磨消费者的需求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打破陈规,自己琢磨规则、创造规则,特别是盯准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是史玉柱坚持的营销理论.启示与反思:1在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中,必须秉承“制度先行,内控优先”的理念,依靠内部控制的保驾护航.2量入为出,专注主业.3成功的企业需要有危机意识,随时防备可能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而始终保持充沛的现金流,是控制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键.4确立需求导向,充分关注目标消费者,仔细琢磨并认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打破陈规.法兴业银行事件分析1.交易员使用多种手段逃过监管,伪造银行记录,使用伪造账户,涉嫌计算机系统欺诈.2.超出职权范围进行交易的现象在科维尔的部门相当普遍.3.监管不严,缺乏相应的财务危机意识.“只要我能盈利,我的上司就会对我的交易手段和交易金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4.内部控制体系脆弱,银行和整个安全系统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启示:从次贷危机到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事实表明即使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西方经济体,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如何进行风险管理也依然是一个重要课题,其制度要达到完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航油事件分析根源:积弊已久的国企公司治理问题,即内部控制问题.控制环境分析:1股权结构中,集团公司一股独大,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三者合一,决策和执行合一,最终发展成由经营者一人独裁统治.2法治观念淡薄,没有对外披露期货交易将会导致重大损失这一重大信息.3管理者素质方面,陈久霖有很多弱点,最明显的就是赌性重,其次是盲目自大.4企业文化方面,国企外部监管不力、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尤其是董事会虚置、国企管理人过分集权.风险评估分析:1集团公司竟没有阻止其违规行为,也不对风险进行评估,由部门领导、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组成的三层“内部控制监督结构”形同虚设.2控股股东没有对境外上市子公司行为进行实质性控制,既没有督促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建立富有实际效力的治理结构,也没有做好日常的内部监管.控制活动分析:1“事实先于规则”,成为中国航油新加坡在期货交易上的客观写照.2中航油的董事会形同虚设.信息与沟通分析:中航油新加坡通过做假账欺骗上级.监督分析:1中航油新加坡董事兼中航油集团资产与财务管理部负责人李永吉身为董事,没有审阅过公司年报.2由于监事会成员绝大多数缺乏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内部审计平时形同虚设,这种监管等于没有.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做的事;二是场外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我国内控环境发育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国企经营管理的理念并不成熟.2、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协调、不完善.3、外部监督的乏力使企业缺少健全完善内部控制的压力.4、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所有者缺位.5、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6、监管乏力,国企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执行不力.启示和建议:一管理层更应关注企业存在的整体风险,而非一些细节控制二管理者也应该成为内控的对象三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四对策1. 政府在实施政府监管过程中必须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2.区别不同类型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系统3.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环境①采用授权控制方式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②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中的核心地位③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④要增强企业风险意识,设置风险管理评估机制.。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G公司为例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G公司为例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G公司为例引言: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机制,用于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和保护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它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

本文通过以G公司为例,对其内部控制进行案例分析,以探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现存问题以及改进建议,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G公司内部控制概述G公司是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消费品。

为了规范经营行为,保护企业资产,G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

G公司内部控制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内控目标设立、内控措施制定、内控执行和内部监督。

二、现存问题分析1.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不完善G公司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G公司没有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机制,导致某些风险无法及时识别和管理。

其次,G公司的风险评估缺乏深度,只是简单地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没有进行量化分析,难以准确估计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

2. 内控目标设立不具体G公司的内控目标制定不够具体,存在模糊性。

对于每个内部控制目标,没有设定明确的指标和标准,缺乏可操作性。

这导致了内控执行的难度,使内控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量化和评估。

3. 内控措施制定不完备G公司在内控措施制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完备的问题。

首先,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不熟悉,缺乏培训和引导,导致内控措施的执行效果有限。

其次,G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时未考虑到新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系统的改进,导致内部控制措施与实际操作存在脱节。

4. 内控执行和内部监督不到位G公司的内控执行和内部监督存在一定的不到位问题。

内控执行方面,一些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敷衍了事,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不理想。

内部监督方面,G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力和资源相对不足,无法对全面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三、改进建议1. 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G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和风险评估体系,在业务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

内控案例分析范文

内控案例分析范文

内控案例分析范文1.案例背景鲁特公司是一家在中国运营的制造业公司。

近期,公司发现在生产环节存在严重的内控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下降以及盗窃行为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需要进行内控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案例分析2.1内控缺失问题首先,鲁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

生产流程混乱,工人们没有明确的工作指导,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和产品质量下降。

同时,由于没有有效的人员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一些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盗窃行为,对公司造成了财务损失。

其次,公司的信息系统安全性薄弱。

公司的计算机系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存在安全隐患。

这为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留下了可乘之机,进一步加大了公司的风险。

另外,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和监控措施。

对于员工的行为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计,容易导致违规行为的出现。

2.2解决方案针对鲁特公司的内控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首先,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标准的操作流程和工作指导文件。

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明确员工的职责和权限,在流程中设置审核和审批环节,保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其次,加强人员管理和监督机制。

建立员工档案,对员工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和资质审核,确保员工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或调整。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意识和能力。

另外,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定期更新和维护计算机系统,及时修补系统漏洞。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立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保护公司的信息资产。

最后,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和监控措施。

对员工行为进行监督和审计,发现并及时处理异常行为。

设置监控摄像头和安保措施,提高监控效果,预防员工盗窃行为的发生。

3.结论鲁特公司的内控问题给公司的运营和财务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人员管理和监督、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性以及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和监控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欣康祺医药被济南市公安局立案侦查,欣康祺医药等 5 家企业欠新华制药子企业 货款6,073.1万元也很有可能就此打了水漂
分析欣康祺医药相关资料发觉,欣康祺医药长久以来一直把医药业做成金融业,其主要盈利 模式是从上游赊购拿货再以低 3%~5%价格现销给下游,同时将赚取现金投入期货市场以获取 收益,这种赢利方式含有很大风险性,也是其最终资金链断裂根本原因。
14/17
3
思索与提议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15/17
三、思索与提议
在企业建立自上而 下稳健企业文化, 尽可能防止因为对 风险疏忽所造成损 失,提升企业控制 风险能力。要未雨 绸缪,重视事先风 险分析。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全过程应收 账款管理应该包 含事前管理、事 中管理和事后管 理。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10/17
二、内部控制缺点分析
欣康祺医药一直是新华 制药大客户, 年为新华 制药第一大客户
截至 年6 月 30 日,新华制 药应收票据中,欣康祺是金 额较大前五名往来客户,包 括金额 300 万元,到期日为 10月21日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新华制药对欣康祺医药及 为其担保淄博华邦医药销 售有限企业应收账款占总 应收账款百分比高达 15.88%。
新华制药 年对欣康祺营 业收入为 1.1039 亿元, 占新华制药全部营业收 入4.22%
11/17
二、内部控制缺点分析
济南市公安局于 12 月 30 日对欣康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涉案 金额高达 10 亿元。
自 年 8 月以来,欣康祺总经理徐新国等人以该企业名义,以与银行合作开立银 行承兑汇票需要确保金为由,以2.5%~4%月息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近 10 亿元。

内控制度缺陷案例分析模板

内控制度缺陷案例分析模板

标题:内控制度缺陷案例分析——以XX公司为例一、案例背景XX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家专注于制造业的企业。

在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XX公司在内控制度方面出现了一些缺陷,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以XX公司为例,分析其内控制度缺陷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内控制度缺陷类型及案例分析(一)设计缺陷设计缺陷主要体现在内控制度的制定过程中。

以XX公司为例,其内控制度在制定时,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权责不明、决策混乱的问题。

例如,在采购环节,采购部门与验收部门未进行有效分离,导致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舞弊行为。

(二)运行缺陷运行缺陷主要指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XX公司为例,由于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导致公司内部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如审计委员会无法有效发挥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不符合规定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重大缺陷重大缺陷是指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的一项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

以XX公司为例,其重大缺陷主要体现在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或制度系统失效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

三、改进措施针对上述内控制度缺陷,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完善内控制度设计1. 全面梳理公司业务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

2. 加强内部审计,确保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内控制度运行监管1. 强化内部监督,确保内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完善审计委员会职能,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三)强化重大缺陷防范1. 加强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2. 建立健全重要业务制度,确保业务运行符合规定。

四、结论总之,内控制度缺陷对公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企业应充分认识其严重性。

内控制度案例分析报告

内控制度案例分析报告

内控制度案例分析报告一、公司简介公司是一家以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中型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

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激烈,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业务运营的可持续性发展,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内控制度。

二、内控制度案例分析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公司的财务健康和业务可持续性发展。

1.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包括财务报表编制和审计的流程和要求。

公司每月都进行内部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和合规性。

这有效地防止了财务舞弊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2.采购管理控制制度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采购管理控制制度,统一规范公司各项采购活动。

采购部门在执行采购计划时,必须遵守公司的采购流程和审批程序,并且要根据相关政策和法规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

这样可以避免采购不合格的原材料或设备,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库存管理控制制度公司实施了严格的库存管理控制制度,包括库存清点、库存盘点和库存差异核对等环节。

公司每月都对库存进行盘点并制作库存报告,及时了解库存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库存偷盗和损耗,并且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因库存问题导致的生产和服务中断。

4.内部审计制度公司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并聘请专业的内审人员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

内审团队根据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对各个部门及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这可以帮助公司不断优化内部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三、案例影响分析通过对公司内控制度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到公司建立和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内控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财务和业务风险,提高了公司的生产运营效率和质量水平。

首先,公司的财务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财务舞弊和违规行为的发生,保护了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其次,采购管理控制制度确保了合格材料的采购和供应,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库存管理控制制度可以防止库存异常和损耗,确保生产和服务的连续性。

最后,内部审计制度帮助公司实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优化内部流程和管理方式。

内控案例分析

内控案例分析

内控案例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内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企业规范经营行为,保护企业利益,预防风险。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内控案例,看看内控在实际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某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存在着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由于财务人员的疏忽,导致公司账目混乱,资金流向不明。

这就需要公司加强内控,建立起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

首先,公司应当明确资金的使用权限,规定好每一笔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审批流程,确保资金的使用符合公司规定,避免出现滥用资金的情况。

其次,公司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感,确保账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最后,公司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另外,还有一个案例是关于员工违规行为的内控问题。

某公司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违规操作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经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需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监督。

首先,公司应当建立起严格的制度和规章,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行为规范,让员工清楚自己的行为应当遵守的规定,从而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其次,公司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增强员工的自律和责任感。

最后,公司还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监督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确保公司的正常经营秩序。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内控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内控,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各种经营风险,保护企业的利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当重视内控建设,不断完善内控机制,提高内控水平,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内控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内控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内控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背景本次内控案例分析报告选取的是一家名为“华盛科技”的公司。

华盛科技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员工人数达到500人。

然而,近年来公司在内控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经营效率下降,成本上升,甚至出现了一些财务舞弊行为。

二、内控问题概述1. 缺乏有效的内控体系:华盛科技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未能及时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导致内部管理混乱。

2. 职责不清:公司内部职责划分不明确,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 财务监管不严:财务部门未能对公司的资金流动进行有效监管,存在资金挪用和财务报表不实的问题。

4. 审计机制不健全:公司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工作未能覆盖到所有业务领域,审计结果也未能得到充分运用。

三、案例分析1. 内控体系缺失的影响:内控体系的缺失使得公司在风险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增加了经营风险。

2. 职责不清的后果:职责不清导致员工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范围,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影响团队协作。

3. 财务监管不严的危害:财务监管不严使得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增加了财务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

4. 审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审计机制不健全使得公司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问题,导致问题积累,最终可能引发严重的经营危机。

四、改进措施建议1. 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华盛科技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明确内控目标、原则和方法,确保内控工作的有效性。

2. 明确职责划分:公司应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和责任体系,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财务监管:财务部门应加强对公司资金流动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4. 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公司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公司业务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 加强内控培训: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内控培训,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和能力,确保内控措施的有效执行。

内控案例分析范文

内控案例分析范文

内控案例分析范文1.案例背景ABC上市公司是一家制造业公司,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并拥有大量的员工和供应商。

然而,在过去几年里,该公司频繁出现财务丑闻和运营问题,导致公司利润下降,声誉受损,投资者流失信心。

为了改善公司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公司决定进行一次全面的内控系统。

2.问题分析a.财务安全问题:公司财务部门存在资金被挪用、财务报表造假等问题,导致公司难以对外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从而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利益。

b.供应链管理问题:公司供应链管理不规范,供应商信息不完善,导致采购过程存在风险,供应链延误,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等问题。

c.员工管理问题:公司员工管理存在管理混乱、激励机制不完善、内部协作不畅等问题,导致员工士气低下,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存在内部员工进行欺诈行为的可能。

3.改进方案a.财务安全方案: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采用先进的财务系统,确保财务数据的及时、准确和真实性。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财务报表进行检查和复核,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b.供应链管理方案:加强对供应商的合作和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审核机制,确保供应商的合规性和信誉度。

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性和合法性。

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控,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和监控体系,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c.员工管理方案: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确保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合理和公平。

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渠道,促进内部员工的合作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实施效果分析通过上述改进方案的实施,公司在内部管理和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财务安全方面,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得到恢复。

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对供应商的管理更加严格,采购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康得新内控案例分析报告

康得新内控案例分析报告

康得新内控案例分析报告一、康得新公司背景介绍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 8 月,是一家材料高科技企业,在深圳中小板上市。

公司致力于打造先进高分子材料平台,主要产品包括预涂膜、光学膜等。

然而,这样一家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却因内部控制失效等问题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二、康得新内控失效的主要表现(一)财务造假康得新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等手段,进行了大规模的财务造假。

例如,伪造客户订单、合同及相关凭证,以营造出业务繁荣的假象。

这种造假行为严重违背了会计准则和诚信原则,也反映出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的严重缺失。

(二)资金被挪用公司控股股东康得集团非经营性占用康得新资金,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

这表明公司在资金管理和关联交易方面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漏洞,未能有效防范控股股东对公司资金的违规占用。

(三)信息披露违规康得新未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重大信息,如财务造假情况、资金被占用等,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

这反映出公司内部信息传递和披露机制的混乱和失效。

三、康得新内控失效的原因分析(一)治理结构缺陷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控股股东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

董事会和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使得管理层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

(二)内部审计薄弱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权限,无法对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计。

(三)企业文化扭曲公司过于追求业绩增长和短期利益,忽视了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形成了不良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外部监管不足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康得新的违规行为。

四、康得新内控失效的影响(一)对公司自身的影响康得新因财务造假和内控失效,被深交所强制退市,公司声誉扫地,经营陷入困境,员工面临失业风险。

(二)对投资者的影响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三)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康得新事件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也给整个证券市场带来了负面的示范效应。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 “华联时代”:只要感觉好,现在就投 资
2、 “万通时代”:“遥远”的管理,失控 的局面
在吉林省股份制改革中充当“领跑”角色的 “王子”成了名副其实的“乞丐
当时吉林省看到全国各地都在搞企业上市, 而本省一家上市企业也没有,心情十分急迫, 仓促之际选中了“东北华联”。由于“东北 华联”不具备上市公司要“有3年以上的股 份制经营历史”的要求,在有关部门的运作 下,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浑江百货大楼嫁接改 造。可只嫁接来了“3年以上的股份制营历 史”,并没有嫁接来规范的股份制经营机制。 名义上,“东北华联”是吉林省股份改革试 点单位,“新三会”全都健全,可实际上还 是国有企业那一套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也 就是说,企业在上市后,一步登天,可是在 天上才发现没膀,不会飞翔。
1998年2月,长春高斯达公司正式成为“东北华 联”的第一大股东。1年后,已经戴上ST帽子的“ 东北华联”被更名为“ST高斯达”,“东北华联” 四个字在股市上“消失”了。
1.本案例中“东北华联”对对外投资业务未进行
预算控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对外投资计划。 盲目扩张,在科、工、贸全方位发展,短短1年
(2)了解对外投资当地的税法、金融外汇政策、会计政策等, 判断其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3)预测或审核项目开发人员预计的项目现金流量。对股东需 提供的股本、免息借款和计息借款以及项目本身的融资、成 本控制和预期回报做出合理预测并提出安排建议。
(4)计算或复核项目开发人员计算的项目分析指标,估计项目 可能发生的最大财务风险及公司的财务承受能力,并据此发 表意见。对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应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和现值指数法。
时间,“东北华联”便由一个商业大厦摇身变 成拥有55个全资子公司,6个控股和参股企业, 资产5.6亿元的集商业、实业、房地产于一体的

内控制度评审审计案例

内控制度评审审计案例

内控制度评审旳审计案例[案例1]审计背景对某企业物流管理旳内控制度评审, 着重对其原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管理进行审计调查, 并予以审计评价。

在调查旳初期, 我们先到现场实地察看。

在车间现场看到铝线东一大卷、西——大卷, 有旳铝线甚至放在车间安全道上。

铝线是很昂贵旳金属物资, 如此寄存, 引起了我们旳重视。

审计措施在审计调查中, 我们采用了“点面线”措施, 获得了较理想旳效果。

所谓“点面线”措施, 就是在审计调查中, 听到或看到某一管理现实状况之后, 通过横向旳全面理解、纵向旳连线分析, 最终确定其控制环节与否完整、控制点与否有效。

审计实行1. 在各部门审计调查理解到旳状况:(1)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旳同志一再阐明、态度坚决地表达, 铝线这一业务是属于委托加工, 即是企业在外采购回铝锭、对外委托加工成铝线, 尔后再发售。

查看该企业旳铝锭、铝线协议, 是委托加工协议, 但抽查财务部门旳会计资料, 发现该企业采购回旳是铝线(非铝锭), 销售出去旳是铝线, 不存在委托加工。

在财务部门同步还发现: 采购、销售铝线旳有些单据中, 业务员签字是同—个人;有旳结算单据上要素不全、有旳手续不完备: 例如采购入库旳《送货单》无重量、有旳单据无质检部门盖章;有旳销售单据无订货方签字;同一种销售业务, 作为财务凭证旳附件一一《发货结算清单》有旳是“财务科传票附件”联, 有旳是“发货单位记帐”联。

(2)物资管理部门: 在现场看到铝线寄存地是制品生产车间, 不是物资管理部门旳仓库。

铝线采购回来后, 在制品车间内, 业务员将铝线实物交由物资管理部门人员清点卷数时, 同步传递《送货单》(单据上没有重量记载)。

当铝线销售时, 业务员开具《发货结算清单》(有计量部门旳计重), 其中一联交物管部门;物管部门凭《发货结算清单》在铝线旳实物帐上同步登记出库、入库量。

抽查物管部门旳实物帐: 只有数量, 没有单价、金额: 数量旳记载有时是吨位, 有时是卷数。

银行内控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银行内控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银行内控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案例分析一:银行柜员操作风险的内控管理背景描述:某银行总行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决定将全行柜员的操作风险进行内控管理。

柜员操作风险包括操作错误或操作不当导致的(1)资金减损,(2)客户投诉,(3)违规行为等。

解决方案:银行总行制定了以下内控管理措施来降低柜员操作风险: 1. 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柜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减少操作错误的可能性。

2.内部审计:由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柜员操作进行抽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强化岗位责任:明确柜员的操作责任和权限,规范操作流程,减少操作不当的发生。

4. 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操作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结果和效益:通过银行总行的内控管理措施,柜员操作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使得资金减损和客户投诉率显著降低,柜员的操作合规性和规范性得到了加强。

案例分析二: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背景描述:某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较大,在贷款审批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控制,以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解决方案:银行采取了以下内控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 1. 严格的审批流程:设立贷审委员会,由多人审核决策,确保审批过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 详细的贷款审查和评估: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还款能力和贷款用途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评估,降低信贷风险。

3. 风险分散和多元化:将贷款风险通过多种渠道和产品进行分散和多元化,降低贷款集中风险。

4. 定期的贷款追踪和评估: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定期追踪和评估,确保借款人按时还款,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以上的内控措施,银行有效地控制了信贷风险,降低了坏账率,提高了贷款业务的盈利能力。

案例分析三:银行电子支付业务的安全管理背景描述:随着电子支付业务的迅速发展,银行需要进行安全管理,以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解决方案:银行采取了以下内控措施来进行电子支付业务的安全管理: 1. 密码和身份验证:要求客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配合身份验证措施,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可以进行电子支付。

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一)某公司出纳贪污公司款项案。

a事务所在对g公司进行审计时,在对货币资金项目审计中执行如下的审计程序,到达现场前将询证函交予给出纳李某,由其到银行函证后带回,在现场审计时交给审计助理。

同时提供银行对账单。

对于未达账项,该公司系由出纳李某编制未达账项调整表。

审计人员对于重要的未达账项进行检查。

几年之中a事务所一直在这样进行审计,该公司出纳也一直由李某担任,并配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

后一次偶然事件中,李某临时调任,由其妻子接任出纳,在与银行对账时发现差额较大。

在检查对账单时发现,该对账单系伪造的。

进一步调查中,该公司发现,李某竟然贪污公款100多万元,用来开公司。

几年来李某一直通过伪造银行公章在询证函上加盖确认章,对于银行对账单也同样进行伪造。

且李某贪污一直隐瞒家人,其妻子父母也均不知晓。

结果:a事务所被辞聘,公司向李某追回贪污款60余万元,由于李某的父亲是该公司的老员工老技术骨干,李某的妻子也在该公司工作,因此公司仅决定向李某一家追回剩余的贪污款项,并未向李某提起诉讼。

但银行由于李某伪造银行公章,对李某提起诉讼,李某因此锒铛入狱。

思考:问题何在?风险何在?1.传统思维,会认为a所的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不当,未严格进行函证的控制。

2.新准则下,问题应当如何考虑?1)未合理进行风险评估。

李某同时担任出纳及未达账项调整的工作,属于不相容岗位。

导致风险加大。

李某连续担任出纳多年,没有及时轮岗,增加了舞弊的机会。

李某调任,而由其妻子接任,从本质角度来讲,依然不能属于合理的轮岗。

2)未能根据评估的风险来进行相应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没有对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而可能导致的舞弊进行特殊考虑,设计并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

3)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不当,未严格进行函证的控制。

进一步:g公司对李某的“网开一面”行为,给今后舞弊留下的后患。

因此,对于后任事务所而言,在审计中对于舞弊仍要给予特别的考虑和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制度缘何失效——一起舞弊案例引发的思考一、案件的基本情况2003年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审计处在进行公司2002年报审计中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现象:公司2001年、2002年的民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563万元、5323万元,呈上升趋势;财务反映的废旧物资销售的数量分别是863吨、510吨,废旧物资销售的收入分别是78万元、45万元,呈下降趋势。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边角料等废旧物资应该与生产规模同比例增长或下降,为什么财务数据反映的却是不合理的趋势呢?带着疑问,审计处对公司物资处的废旧物资的回收、销售、收款等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

查出异常情况的背后是一起舞弊案件。

经审计,发现物资处处长、综合室主任、仓库主任、废旧回收站站长、计划员等4人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擅自决定出售、截留废旧物资数量81.5吨,款额91200元,截至审计时,已经将私自出售和截留的销售收入私分50605.80元(涉及63人,每人500元至2000元不等),同时擅自决定降价销售废旧物资,造成损失1.4万元。

其舞弊的手法如下:1、擅自出售废旧物资并全部截留货款。

主要是与租赁公司厂房的湖南个体经营者串通,擅自将废旧物资销售给没有此项业务来往、也没有签订合同的湖南个体经营者,并要求其将销售货款不交财务而直接交物资处;私自销售的废旧物资出门时,借湖南个体经营者的名义,由湖南个体经营者以自己在锻工房加工的少许产品掩盖,或以其加工的产品或废料需要出门为由,堂而皇之地将盗卖的废旧物资办理出门手续。

2、私自截留出售废旧物资款。

主要是通过与签有合同业务的柳州个体经营者截留收入,物资处处长要求柳州个体经营者在销售废旧物资过程中,一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款交财务,另一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款截留下来,交到物资处作小金库(即通俗说的开阴阳收据)。

私自截留出售废旧物资出门时,以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办理出门手续,即以少量的废旧物资申报并取得出门单,然后以超过出门单标明的废旧物资实际数量的舞弊手法出门。

3、收买门卫。

为了能将违规销售的废旧物资顺利办理出门,物资处处长指使综合室主任,给以门卫送钱物等好处,致使门卫在违规废旧物资办理出门时放弃职守,大开方便之门。

4、擅自决定降价。

物资处处长明知道废旧物资销售及其销价变动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核并履行合同手续,但其却擅自决定将废旧物资销售价格降价,造成损失1.4万元。

由于舞弊性质恶劣,这起案件的主要责任人物资处处长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和行政免去物资处处长职务的处理,其他人员也受到相应的处理。

二、舞弊案件暴露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这起舞弊案件涉及的金额并不算很大,但它暴露出来的内部管理问题却是严重的。

经审计,物资处废旧物资的回收、分类、登记、过磅、合同、出售、收款、门卫检查等业务流程环节均出现了失控或有章不循的情况:1、超越内部组织分工责任原则处置业务。

根据公司内部职责权限,废旧物资的出售业务需要计划处(如签合同)、财务处(如价格变动审批)等部门和主管领导的审批,但是2002年下半年大部分废旧物资的出售违反了组织分工控制原则,不通过计划处、财务处等业务部门,擅自决定和处理。

在物资处内部也出现了这样的越位行为,本来公司为了规范废旧物资的出售,在物资处内专门设立了废旧物资回收站,负责废旧物资回收和销售,但很多废旧物资业务没有经过废旧物资回收站,由物资处处长指定没有此项业务权限的综合室主任直接处理。

2、违反职务分离原则授予或办理业务。

按照职务分离原则,某项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职务,应与执行该业务的职务分离,但在废旧物资出售业务处理中,出现了批准人(物资处处长)亲自与客户处理降价、交款等业务。

又如物资计量有过磅员专司其职,却出现综合室主任参与废旧物资过磅等现象。

3、不遵守业务流程控制。

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完成都需要经过一定的业务流程环节。

废旧物资销售业务的环节包括:业务批准→物资过磅→填单(包括磅码单和结算单)→交款→办出门单→门卫验单放行(包括复验或抽检)。

但是案件中废旧物资销售却违反了业务流程,门卫复检先通知物资处人员后复检,致使参与废旧物资销售舞弊的人知道复检则按过磅如实填报,不复检则以少量的废旧物资申报并取得出门单,然后以超过出门单标明废旧物资实际数量出门的现象。

又如废旧物资应先交款,才能办理出门单,门卫并据此验单决定是否放行,但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没有交款,也没有办出门单也放行的现象。

湖南个体经营者就是采用先做生意后交款的方式,将废旧物资拉出门卖了之后隔几天才将款交到物资处。

4、不遵守业务单据控制管理原则。

一是《磅码单》和《产品、材料转移结算单》随意置放,无专人管理;二是《产品、材料转移结算单》有两种,其中一种没有编号,无法知道使用了多少,什么时间使用,谁领用。

由于单据管理不当,审计核查废旧物资销售业务时,竟出现了有废旧物资销售业务却没有《磅码单》和《产品、材料转移结算单》相对应的现象,无法核对销售业务的真实情况。

5、废旧物资业务管理混乱。

废旧物资的回收、登记、过磅、销售,没有做到点点相连,环环扣紧,有的无记录,无单据,没有形成连续性、完整性、有效性。

回收和出售的数字统计与实际出入较大。

由于物资处废旧物资销售业务记录不完整,财务数据与物资处废旧物资销售业务记录无法核对,物资处的废旧物资回收记录,与各生产单位也无法核对,因为各生产单位没有记录。

6、规章制度没有起到作用。

公司专门制定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同时涉及的相关制度还有《出入生产区管理制度》、《现金有价证券管理办法》、《资产管理总则》等,但在这起舞弊案件中,相应的制度没有起到作用。

这么多的违规废旧物资(有据可查的有81.5吨),从过磅、填单、合同、收款、门卫检查等要经过多个业务环节和多个部门,但这些违规的物资却都能顺利出门。

三、由舞弊案件引发的思考1、集体舞弊很容易发现吗?对于舞弊行为,在理论界有这样的观点很流行:在舞弊审计中,两个人以上的集体合谋舞弊行为难度要高于一个人的个体舞弊行为,容易因信息源的扩大而暴露,因此,集体舞弊很容易被发现。

笔者认为,这个观点的前半部分应该没有异议,即集体舞弊行为的难度高于个体的舞弊行为,但因此说集体合谋舞弊行为参加的人数多就容易发现,则值得讨论。

在此案例中,主要起因是物资处主要领导的一个错误决定,参与的另外3个人没有按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予以抵制,同时由于舞弊者在门卫等重要部门、岗位给予好处,致使舞弊行为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审计处在年报审计中使用分析性复核时正好选中舞弊者行为的相关数据,则短时间内难以发现。

而集体合谋舞弊行为难以发现的案例,则很多。

如上市公司银广厦、东方电子、东方锅炉等,这些管理舞弊案例,涉案金额大、作案时间跨度长、参与的都是高层管理人员,且手段高深。

如银广厦,为了使造假的财务报表能够互相吻合,通过倒推的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并依据这些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的结果,安排每个月的进料和出货单,以及每个月、每季的财务数据。

由于是集体合谋,加之在整个业务循环流程上弄虚作假,所提供的整套信息全是虚假的。

上述公司舞弊案的暴露,均不是审计人员发现的。

应该说查找舞弊,特别是集体舞弊行为,还是审计界的难题。

2、每个舞弊者的舞弊行为都有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吗?应该说都有。

舞弊的三角理论认为舞弊产生三个因素是:动机、机会和忠诚(借口),当三个因素可能性都增加时,舞弊的发生将确信无疑。

此起案件的当事人物资处处长解释他这样做的原因,在压力方面是因为他原来是劳动人事处处长,刚调到物资处履新职,来后很多职工认为他是外行、业务能力不强,他感到压力很大,因此想通过别的渠道弄点钱给职工,让职工在干部评议时投他的票;在机会方面他正好管理物资,有条件;忠诚(借口)方面,之所以心安理得,他认为,卖的东西大都是边角料等废旧物资,钱也是发给物资处的职工,职工收入多了,积极性也就上去,会以工作成绩回报单位。

每起舞弊行为面前,舞弊者都采取自欺欺人的说法,使自身行为合理化。

3、业务管理存在一些缺陷不要紧吗?内部控制制度如果存在“蚁穴”,不及时修补完善,很容易酿成大错。

此起舞弊案件,手段并不高明,其之所以得逞,一个重要原因是票据管理有漏洞。

作为销售业务结算用的《产品、材料转移结算单》等重要单据,竟然没有编号、领用也没有专人管理,完全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的凭证和记录预先编号保持记录的链条性、完整性原则。

管理制度有瑕疵,违规虽然不一定每一次都造成损失,但制度上的“空档”,很容易被心存私念的人利用,如果让其钻空子得逞一次,则一发不可收拾,将带来更大的损失。

4、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就能抑制舞弊的发生吗?不一定。

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始的,企业的一切决策都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

但是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并严格检查执行情况,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

如果缺乏有效的执行,则形同虚设。

此起舞弊案件,废旧物资业务处理涉及的回收、分类、登记、过磅、合同、出售、收款、门卫检查等流程环节均出现了失控。

内部控制之所以失控,不是没有规章制度,而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

5、是“制度比人重要”还是“人比制度重要”?在内部控制方面,对人的要求,只注重业务素质,不注重道德素养行不行?这是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争论不休的话题。

一个企业缺乏制度约束,把企业的各种潜在风险的控制完全寄托于人的道德品质,肯定是不行的。

因为制度再完善,如果没有合格的人来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早晚是要出问题的。

此起案件,在一个制度较为完善的国有企业里,正是由于人的道德即忠诚出现了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防火墙”被内部人员合谋推倒了。

我们目睹了太多这样的案例,典型的如巴林银行事件,仅仅一名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出现了问题并违规操作,就断送了一个历史悠久、信誉卓著的企业。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如果规范管理、违章必究、控制到位,舞弊案件是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的,可惜的是有些经营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总是等到舞弊案件发生并造成损失后才寻找补救措施。

管理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这起舞弊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近年来,江苏省农行业务发展的同时,在业务操作、制度执行上仍有疏漏之处,并最终导致了黄在新等七起违规违法违纪典型案件,这些案件发生的背景都是由于平时的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内部管理散散所致。

如以他行存单抵库,明知违规,仍然操作,最后导致个人贪污达近百万元;办理住房按揭贷款存在贷前调查不实,审查流于形式、严重失职,盲目审批,贷后管理粗放、导致贷后管理形同虚设,最终造成几千万贷款形成风险,划分为次级贷款。

办理个人存单质押贷款时,信贷员未亲自到相关金融机构办理存单止付手续,仅此一个环节的疏忽,造成银行被骗贷款几百万;又如,由于柜员密码、操作卡未按规定保管、使用,库房钥匙未严格执行双人双线平行交接,导致别有用心人员盗取 3级、9级主管卡,自行授权、自行操作,取款达上百万外逃;利用可乘之机盗取库款外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