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结构三维隔震技术

合集下载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设计和结构改造手段,使建筑能够在发生地震等外部振动作用时,降低结构受力,减小地震损害,从而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抗震结构新概念。

早期的隔震技术主要是基于减震和隔震理论,通过设置减震器、隔震支座等装置,来降低地震振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结构隔震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

目前,隔震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震设计理论和减震技术的改进:通过对地震波动的分析和理解,对隔震支座、减震器等装置的设计和制造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抗震性能和可靠性。

2. 多学科交叉研究:隔震技术的研究不仅需要结构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涉及土木工程、地震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

多学科交叉研究成为隔震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3. 隔震技术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隔震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隔震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情况隔震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日本、美国、中国等地,都建造了大量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

这些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受力,降低地震破坏,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中国,隔震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北京大学陈天华教授的领衔的隔震技术团队为例,他们的隔震支座在北川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降低了建筑结构的震害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成效。

中国还建造了一系列地震隔震示范工程,如北京全国地震科技示范工程、宁夏隔震建筑示范工程等,这些示范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推动了隔震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_4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_4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发布时间:2023-04-11T06:04:11.69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5期作者:张敏[导读] 这些年来由于中国各地频频出现地震情况,对地区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健康和经济社会蓬勃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并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所以在当前的工程结构设计中优化防震减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长厦安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这些年来由于中国各地频频出现地震情况,对地区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健康和经济社会蓬勃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并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所以在当前的工程结构设计中优化防震减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不断蓬勃发展,当前的隔断水平、尖端建筑材料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已日益完善,为满足当前社会主义民族经济的蓬勃发展、保障重大建设工程住房安全性,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减震技术和防震措施需要进一步发展,已迫在眉睫。

通过进一步改善建筑的防震特性,降低建筑结构在抗震中所遭遇到的损伤程度,而且还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1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模式的应用意义我国发生的重大地震灾害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18年的汶川大地震,那些惨烈的场景至今依旧在内心中挥之不去,地震灾害不仅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同时无情的地震灾害更是夺走了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1]。

在汶川地震发生时,桑枣中学全校23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的时间内上演了极限逃生,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他们的校长“叶志平”在上任初期,就十分关注学校建筑的安全问题,他在任时期对学校的大部分建筑全部重新进行了加固。

汶川大地震来临时,学校无一人伤亡。

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人类是渺小的,但是我们要相信科技的力量,技术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是强大的。

近年来建筑设计中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设计越来越受到跟多人的关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近年来在建筑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隔震技术的背景和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背景和原理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力极大,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而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和变形则是地震灾害的关键点。

传统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严重的损坏,甚至倒塌。

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隔震技术是一种基于减震器的结构工程技术,通过在建筑结构底部设置弹簧、减震器等装置,来减小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隔震装置将建筑物与地基隔离开来,使地震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小。

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隔震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日本地震频发,大量建筑物被毁坏,造成了重大损失。

随后,日本开始研究并应用隔震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此后,国际上也开始了对隔震技术的深入研究。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地震频发区域广泛应用了隔震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研究现状隔震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地震频发区域,隔震建筑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灾害频发的环境下,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建筑规范和标准,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日本在1995年通过了《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物抗震施工规程》,对建筑抗震性能进行了具体规定。

中国也在地震规范中对隔震建筑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科学界,对隔震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隔震结构的设计优化、隔震装置的材料和性能研究、隔震结构的数值模拟和仿真等。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一种用于减小建筑物在地震中所受到的影响的技术。

它通过将建筑与地基之间增加一层或多层的隔震系统来改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地震中,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可以使建筑物减少震中产生的破坏和位移,保护人们和财产的安全。

本文将着重对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分析。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出现的隔震技术是利用钢球或橡胶球来降低地震引起的地基振动。

然而,这种技术并不可靠,无法提供足够的隔离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师们开始研究和开发更高效的隔震系统。

在隔震技术的研究方面,工程师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隔震材料的选择和性能研究、隔震系统的设计和构造、隔震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和模拟等。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来评估隔震系统的性能。

他们还进行了大量的震害调查研究,以了解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模式和机理。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目前,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办公楼、住宅建筑、桥梁、核电站等各种类型的工程。

隔震技术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抗震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隔震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新建建筑和老建筑的加固。

对于新建建筑,隔震技术可以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被融入进去。

隔震材料和隔震系统会根据地震活动的特点和建筑物的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对于老建筑,工程师们通过在建筑底部添加隔震装置来加固建筑物。

这样一来,建筑物在地震中产生的动力响应就能得到控制,从而减小结构损伤和位移。

隔震技术的应用对于地震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通过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此外,隔震技术还能够减少地震后的修复和重建工作,降低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

总之,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抗震技术,它通过增加建筑与地基之间的隔震系统来改善建筑的抗震能力。

隔震技术的研究包括材料、设计和动力学等多个方面。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地震也越来越高发,带来的经济财产和生命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

正因为这样的特点,相关的减震隔震设计也成为时下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

这样的设计有很多的相关要点,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给予关注。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隔震技术与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研究;应用1、减隔震技术概述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指通过一些隔震装置将建筑结构与地面隔开,通过隔震层的变形消耗和缓冲地震时地面的振动,以保护上部结构免于地震破坏的一种抗震手段。

根据地震工程学的研究,地震波荷载在短周期内的作用强烈,到长周期后作用将显著减弱。

大量中低建筑,自振周期都处于短周期。

通过隔震技术,可以将整体结构的自振周期延长,避开短周期强烈的地震荷载。

从隔震部位分,隔震结构可以分为基底隔震、层间隔震、高位隔震和局部隔震。

从隔震装置形式,隔震装置又可以划分为普通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滚珠隔震装置、摩擦摆隔震支座、悬挂隔震装置、摇摆隔震支座和滑动隔震支座等。

消能减震技术是将结构的一些非承重构件(如支撑、剪力墙、连接件等)设置成变形能力强的消能构件,或在结构某些部位(层间、节点处、连接缝等)装设消能装置。

这些变形耗能能力强的构件叫做消能器,通过规范约束和试验检测保证消能器具有比较高的耗能性能和大变形下承载力保证率。

在设计中,将消能器作为第一道防线,通过控制消能器及其相连的消能子结构的变形和损伤,保障消能器在结构变形中持续有效地变形耗能,从而保护主体结构的抗震安全。

消能器是消能减震技术的核心,其主要功能在于消能地震能量。

按照消能器力学性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位移相关型消能器、速度相关型消能器、复合消能器等。

依据消能器耗能原理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金属屈服型消能器、摩擦型消能器、黏滞消能器、黏弹性消能器、电涡流消能器以及电/磁流变液体、压电材料和电/磁致伸缩材料等新型材料制成的消能器。

浅析建筑结构隔震和减震措施

浅析建筑结构隔震和减震措施

浅析建筑结构隔震和减震措施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建筑整体的结构设计越来越重视抗震,其中抗震又分为隔震和减震。

有效的抗震结构设计,可以保障建筑在遇到地震的过程当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进而也就可以保障人们的安全。

目前在隔震和减震结构设计当中,有较多的方法和技术可以选择。

实际根据不同的建筑施工需求来合理选择和使用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案。

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建筑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和减震;技术应用引言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多数是由于地面的振动频率与建筑物主要结构构件的自然频率相偶合所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会考虑到抗震设计,来保证建筑结构安全。

建筑整体安全、抗震性能是设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就目前来说隔震减震是减轻地震对建筑结构造成危害的最有效的手段。

隔震减震技术正在被广泛用以提升抗震能力,减少强震作用造成的地震反应,增加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1.建筑结构的隔震技术以及减震技术1.1建筑结构的减震技术通常情况下,建筑减震可以通过巧妙利用地震能量和建筑阻尼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

如果增加建筑阻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耗地震能量,基本上减震措施的基本出发点是使建筑阻尼增加,从而达到消耗地震能量的目的,减轻甚至避免地震对于建筑主体结构的破坏。

针对一些相关的布置问题,比如设置消能部件的个数、设置消能部件的位置等,都应该进行仔细的分析以及计算。

一般情况下,消能构件都是设置在结构的2个主轴方向上,这样可以使两个方向的刚度以及阻尼增加。

也可以将消能结构放置在变形较大的结构位置上,这样可以均衡整个建筑结构的阻尼分布,更容易分散地震能量,使整个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大大提高,确保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

1.2建筑结构的隔震技术隔震措施往往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建筑的隔震设计应该抢在建筑工程正式开工前,最晚也不能拖到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再针对一些关键的部位设计隔震措施。

隔震措施设计时应该选择恰当的部位,一般都是选择建筑的关键部位以及基础部位。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浅析摘要: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是在结构设计时采用的一种减震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隔震装置(橡胶垫、隔震器、消能支撑)对建筑物进行有效地隔离和减震。

隔震减震技术的出现,有效地避免了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害,具有经济、可靠、安全、环保等优点。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运用隔震减震技术,能够有效地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保证,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将地震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我国的一些重要建筑中都会应用隔震减震技术,例如北京奥运场馆、国家大剧院等。

隔震减震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保护建筑物结构本身不受到破坏,同时也能够保证建筑物整体结构不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方案;隔震减震;技术创新引言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采用隔震减震技术来进行抗震设计有较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这项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对基础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研究力度的加大以及在建筑行业中应用范围和数量的增加,我国在隔震减震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一、隔震装置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装置是指能够阻止地震的能量进入建筑物内部的装置,一般包括隔震支座、减震支座以及橡胶隔震支座。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隔震减震技术,可以降低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害的程度。

目前,常用的隔震装置有:(1)橡胶支座;橡胶支座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隔震装置,能够有效地控制地震能量,降低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害的程度,橡胶支座分为两种,一种是水平橡胶支座,另外一种是竖向橡胶支座。

水平橡胶支座可以有效地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固定,竖向橡胶支座能够有效地防止建筑物发生变形。

在实际应用中,水平橡胶支座能够将地震能量吸收到建筑物内部,同时也能够将地震能量传递到地面上。

(2)阻尼器;阻尼器是指能够吸收或者消耗地震能量的装置,主要用于吸收或者消耗由地震造成的能量。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安装了阻尼器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使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粘滞阻尼器,主要包括粘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和振动阻尼器三种类型。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浅析摘要:为了优化城市布局,解决城市人口居住问题,很多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拔地而起,但是在高层建筑中,建筑结构的合理性是十分重要的,建筑的抗震能力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这就需要设计师,能够利用一切技术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隔震减震技术措施,来保证建筑设计的切实可行性,使建筑的整体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应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了较好实现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从隔震减震设计入手极为必要,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该在明确项目抗震方面的具体要求后,采取相匹配的隔震以及减震措施,保障后续建筑工程项目结构体系可以具备理想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效果。

当然,具体到不同建筑工程项目中,相应隔震以及减震措施的选用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如此也就必然需要引起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重视,避免因为措施选择不当或者是应用不合理,导致最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效果受损,因此相关研究极为必要。

1隔震减震技术的意义地震是最常见的一类自然灾害,地震因地壳运动引起,由强大的地震波伴随着剧烈的地壳移动而产生。

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不计其数,小规模的地震对人类的生活影响不大,然而,高强度的地震却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当发生地震自然灾害时,具有隔震减震作用的建筑物,仅仅呈现为简单的倾斜。

建筑物在地震中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为破坏力从地面产生,由于地面的剧烈移动,引起了建筑物的高速震动,换句话说,震动是由地基传递到上层的结构。

隔震减震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对建筑物、人员的损害并达到抗震效果。

2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的应用2.1隔震策略2.1.1地基隔震在发生地震时,地基是建筑物与震源发生最直接接触的部位,并且在震后会有直接的震动,所以在地基中安装隔震设施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造成的影响。

在建筑物的地基上安装隔震装置是对建筑物的基础部位进行隔震处理,一般情况下会在建筑结构的基础上铺设垫层,这样可以减少由于地震引起的震动,减少对建筑物的冲击。

组合隔震与三维隔震(振)理论及试验研究共3篇

组合隔震与三维隔震(振)理论及试验研究共3篇

组合隔震与三维隔震(振)理论及试验研究共3篇组合隔震与三维隔震(振)理论及试验研究1隔震技术一直是建筑结构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主要是为了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性和人员伤亡率。

目前隔震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种形式,其中组合隔震和三维隔震振理论是相对较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探讨这两种隔震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组合隔震。

组合隔震是指将多种隔震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适合具体结构和地质条件的隔震系统,以达到最佳减震效果。

常见的组合隔震方式有:摆隔震、液体减振器、弹簧减振器、过层隔震、陀螺隔震、交错压型隔震器等。

组合隔震技术的优点是能够通过灵活地组合多种隔震方式来适应不同的建筑结构及地质条件,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同时,组合隔震也能够降低隔震系统造价,更加经济实惠。

然而,组合隔震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是难以维护,如果不同类型的隔震方式间出现配合问题,可能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

其次,难以对系统进行统一的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三维隔震振理论。

三维隔震振理论是相对传统隔震技术而言的新兴发展方向,它利用三维结构振动的特性,将地震对建筑的影响从水平方向向三维立体方向扩展,从而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具体来说,三维隔震振理论包含空中弹簧隔震和地下隔震两种类型。

空中弹簧隔震指的是在建筑物地基下方安装弹性支座,将建筑物悬空在空中,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三维隔震。

相比于传统的水平方向隔震,空中弹簧隔震能够更好地抵御竖向地震波的影响,提高减震效果。

而地下隔震是将建筑物埋入地下,利用地下土层的固有频率过滤地震波,降低地震波在建筑中产生的共振效应,从而达到减震效果。

三维隔震振理论的优点是能够扩大隔震效果范围,更好地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振动幅度。

同时,三维隔震也可以减少建筑物振动引起的噪音和震荡对人体的伤害。

此外,三维隔震还具备灵活性高、易于维护等特点。

然而,三维隔震振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

浅析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浅析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浅析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摘要: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源于建筑物的倒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难以忘记汶川地震给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所带来的巨大的人身、财产伤害,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里氏9.0级地震,再次给我们的建筑隔震设计敲响了警钟。

因此做好工程抗震减灾工作,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目前已成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隔震技术建筑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结构物提出了比以往更严格的抗震安全性和适用性要求,而传统的结构消极抗震设计方法,越来越难于满足这些要求,同传统抗震体系相比,隔震技术更加有效、安全、适用、可靠,并且可以降低造价,在突发性的地震中不破坏、不倒塌,既保护建筑结构本身,又保护建筑物内部设备及人员安全,经济适用,将成为建筑抗震的主体。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研究背景隔震概念最早由日本和合浩藏在1881 年提出,现代意义上的基础隔震技术是由卡斯佩和日本大戚公共建筑工程公司分别独立创造出来的。

大成公司在1983 年旧金山国际抗震工程师大会上宣布了这项成果。

该公司在模拟大地震作用的振动台上,用一个7层框架结构楼房和一个墙体承重结构楼房的模型作了试验。

结果证明结构内部承受的振动力减弱了14-18 倍,可以有效地达到抗震的要求。

结构减震控制可以认为是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一次革命。

日本、美国、中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众多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一度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众多的减震技术中,隔震技术的减震效果是首屈一指的,但其应用范围也相对较窄,不太适用于超高层或高宽比较大的建筑,我国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包括: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方法;考虑土—基础—结构共同作用的隔震结构受力分析;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滑移支座的开发等。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摘要:建筑物的内部减振性能对能耗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减振减振技术,通过采用室内减振减振和吸收振动,改善建筑物的整体稳定,减少对减震的冲击。

我国的隔震施工技术与中国的传统建筑相比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在高层结构的技术上,可以采取分层隔震的方法来改善结构的地震特性。

采用适当的减振隔振技术,既可以节省工程造价,又可以改善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浅析引言要提高施工体系的科学水平,确保施工构件的正常运行,就需要从结构的设计上进行层层严格的把关,注重隔震减振的设计和优化,并尽量从工程的全局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合理推进施工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施工质量等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延长施工周期,防止发生诸如地震等恶劣的自然灾害。

1.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概括1.1.减震技术建筑物构件消能减震即是在建筑物的特定部位设计耗能装置,并通过耗能设备产生的碰撞、扭转、弹塑性滞回变形,来充分消耗并吸收在地震过程中对建筑物构件所形成的力量,减少主体构件的抗震反应,从而有效避免构件发生损伤甚至坍塌的问题,最后达到减震的目的。

1.2.隔震技术与减震建筑构造设计比较起来,建筑架构设计中的基础隔震设计方法比较多样化,选用特殊材质的地基隔震、断层间隔地震等是较为普遍的设计办法。

但选用特殊材质的地基隔震时通常会使用豁土、砂浆或沥青等建筑材料。

地基隔震也是一个效果比较好的隔震手法,体形规则的建筑也可采用这一设计方法。

而地基隔震构造则惜助于在建筑的基座及其上构造之间设计隔震层,将整座建筑分割为上部构造、中部结构和底部构造等三种组成部分。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2.1.合理选择建筑场地就建筑工程而言,在抗震工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国家都制定有相应策略,对工程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在工程规划和初步设计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段,都必须进行抗震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构进行了抗震工作,以保证工程建筑的抗震结构质量。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摘要:建筑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建筑工程数量、规模有所增扩,建筑形式也是愈加多样化,从而建筑工程加大了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难度。

建筑结构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载体,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生产生活的建筑物应能在地震中成为保护生命财产的庇护所。

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建筑形态和建筑功能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对建筑功能有更高的要求,并且建筑的高度和跨度也在不断地突破,建造建筑和超建筑变得越来越常见,这既是为了满足对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利用的需要,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也是对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应用引言我国幅员辽阔,个别地区地震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在建设建筑物过程中采取隔震减震措施至关重要,在建筑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就应当高度重视,采用最新型技术,将地震可能产生的危害降至最低。

1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建筑物结构隔震体系是通过在结构底部或层间位置设置隔震装置形成的,该体系主要包含了下部结构、隔震层以及上部结构。

隔震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隔震层将建筑结构上下两部分有效分离,避免地震作用通过结构向上传递。

利用隔震层较大的阻尼来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建筑物上部结构受到的作用力,确保建筑结构处于弹性工作性能,增加建筑物安全性能。

另外,隔震层具有较小的水平刚度,能够很好延长建筑物自身基本周期,在地震中减小其加速度反应,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

通过设置合理的隔震层,不仅可以避开地震波的主频带范围,减小地震作用传递到隔震结构上部,还能耗散大部分的地震能量,使得上部结构相对形变减弱,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并且,通过设置阻尼器,可以有效改善建筑的抗震性,使其具备更强的抗震性能,而且可以有效抵消外界的冲击力,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1做好建筑物体型设计工作建筑物的体型和结构,对于其抗震性能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指在建筑结构中采用隔震装置,将地震 1508d 作用力分离,减少或消除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隔震技术主要通过减震器、调和器和隔离基础等手段,将地震的能量转移到其他结构或降低地震能量的传递,从而减少建筑物受到的地震作用力,提高抗震能力。

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研究:隔震技术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隔震材料。

目前常用的材料有橡胶、钢制减震器、铅芯减震器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分离建筑物和地震力量,减少震害程度。

2. 结构改造:在既有建筑物中,引入隔震技术需要进行结构改造。

通过增加减震器、调和器等隔震装置,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抗震能力。

还需要对建筑物的各部分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隔震方案,确保隔震效果。

3. 建筑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为了验证隔震技术的效果和可行性,需要进行大量的建筑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

通过对大型结构进行模拟地震振动试验,收集数据并分析,评估不同隔震方案的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4. 实际应用:隔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如高层建筑、桥梁、核电站、工业厂房等。

通过隔震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隔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1. 成本问题:隔震技术的应用需要增加建筑物的投资成本。

目前,隔震技术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中小型建筑物而言,难以承担这种成本。

如何降低隔震技术的成本,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 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完善:隔震技术需要有相应的设计标准和规范来指导工程实践。

目前,相关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对于隔震技术的设计和施工缺乏统一的规范。

需要加强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和制定。

3. 维护和管理问题:隔震装置需要定期维护和管理,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抗震性能。

由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限制,一些隔震装置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了隔震技术的长期可靠性。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浅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建筑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隔震减震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抗震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隔震减震技术的深入分析和浅析,旨在提供对该技术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我们将介绍隔震减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然后,通过对国内外隔震减震建筑案例的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我们将讨论该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将通过深入的文献研究和分析,为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抗震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建筑安全性的日益关注,抗震设计成为了建筑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隔震减震技术作为目前广泛应用的抗震措施之一,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隔震减震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浅析,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研究背景和意义隔震减震技术的研究背景主要源于地震带国家的建筑安全问题。

地震是一种常见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成为必要且紧迫的任务。

隔震减震技术通过将建筑物与地面隔离或采用减震装置来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和内部设施的冲击力和变形量,从而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安全要求的提高,研究和应用隔震减震技术对于建筑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并为地震灾害防范和抢险救援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2隔震减震技术概述2.1 隔震与减震的概念及区别隔震和减震是两个与地震抗震相关的概念。

隔震是指通过在建筑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将地震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它形式,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减震则是通过在建筑的结构中设置减震装置,如阻尼器和加权质量等,通过吸收或耗散地震能量,减小地震对建筑的振动幅度和响应。

巨型框架三维隔震结构参数分析及优化

巨型框架三维隔震结构参数分析及优化

巨型框架三维隔震结构参数分析及优化关键词:巨型框架;三维隔震;参数分析;优化1. 探究背景巨型框架是指高层建筑中由钢结构或混凝土构成的框架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刚度大,施工便利等优点。

但在地震发生时,往往会发生严峻的变形和破坏。

为了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下的抗震性能,接受隔震技术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2. 探究方法2.1 建模与分析本文接受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建立了巨型框架的三维模型,并将隔震装置引入模型中进行分析。

通过对结构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参数组合下的结构受力状况、位移响应等参数。

2.2 优化算法由于结构参数较多,不同参数组合下的计算量相当巨大,本文接受遗传算法进行参数优化。

通过遗传算法,可以在参数范围内得到较优的参数组合,以达到减小隔震设备体积,降低隔震系统成本,同时保证工程实际要求的目标。

3. 结论与展望本文探究了巨型框架的三维隔震结构参数分析与优化。

通过有限元分析与遗传算法优化,得到了一组合理的结构参数组合,这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缩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和损失。

将来,还可以进一步探究结构参数的变化对隔震效果的影响,以进一步为工程实践提供支持本文主要探究了巨型框架的三维隔震结构参数分析与优化。

隔震技术能够有效地缩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和损失,但是结构参数的变化会影响隔震效果。

因此,本文接受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巨型框架的三维模型,并将隔震装置引入模型中进行分析。

通过对结构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参数组合下的结构受力状况、位移响应等参数。

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接受遗传算法进行参数优化。

隔震系统的成本和体积是决定其实际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隔震设备的体积和成本。

通过遗传算法,可以在参数范围内得到较优的参数组合,以达到优化隔震系统的目标。

最终,本文得到了一组合理的结构参数组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将来,还可以进一步探究结构参数的变化对隔震效果的影响,以进一步为工程实践提供支持。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措施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措施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措施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也很迅速,各地随处可见高楼大厦。

但是其高速发展背后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处在地震带的我国在近些年地震频繁发生,建筑结构设计的隔震措施应用就很关键。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分析建筑结构设计环节的隔震措施,希望对有关从业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隔震设计1 建筑隔震技术的原理和优点由地壳移动产生的地震是各种类型灾害最具毁灭性的一种,比如说:在2008年的时候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学校、工厂和民房等大量建筑坍塌,使得大量人员伤亡。

隔震主要是对地震隔离,是建筑结构中的新型耐震方式。

当前我国建筑基础隔震概念是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底层基础设施安全可靠的隔震柔性底层,使得建筑物主体和底部进行隔离开,支撑在隔震系统上的建筑物,在出现地震自然灾害的时候形成较大剪力变形力,使得地震对建筑物破坏力能够降低到最小,阻止地震作用向上传递,减弱结构地震反应,实现地震发生时的建筑物只是轻微变形,进而保障建筑物安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隔震技术可以说是抗震技术的优化。

高层建筑物结构隔震有着很多优点,能够提升地震发生时结构安全性。

在上部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抗震结构简单,在产生自然灾害的时候,有效抑制地震自然灾害带来振动不适感,提升房屋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物体移动对人体带来的伤害,进而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

2 隔震建筑的设计方法我国的建筑隔震设计是经过应用分部设计方法、水平向减震系数,将其隔震设计与传统的抗震设计结合在一起,使得设计人员便于掌握隔震设计方法,充分了解隔震设计的效果,对隔震技术进行大力推广。

在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就把水平阻尼系数定义为上部结构水平地震分析、抗震设计,把水平阻尼系数则是定义为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最大水平之比,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计算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所带来的减幅。

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是在原地震系数基础上,依据水平阻尼系数、调整系数进行计算,使得设计上产生缩减的情况。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一种在建筑结构中运用各种装置,以缓冲地震引起的建筑振动并保障建筑物安全的技术。

该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地震防灾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三个方面对建筑结构隔震技术进行分析。

一、技术原理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隔震层将地震引起的水平振动分离,使上部结构不与地面有直接的连接,从而减小上部结构的震动幅度,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隔震层的隔震原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如弹簧减震、脆性材料减震、液体隔震、牢固几何隔震等。

弹簧减震的原理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作用消耗地震能量,减小上部结构的振动。

脆性材料减震是通过将易于破碎的材料放置在隔震层中,地震时,脆性材料会破裂和摩擦,起到减震效果。

液体隔震的原理是将液体封入屏障内,在地震时,液压作用减缓隔震层的振动,达到减震目的。

牢固几何隔震则是利用沉床、弹簧、支撑等固定装置,控制上部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消耗地震能量,达到减震效果。

二、研究进展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在国外已有一定的历史和成果。

1971年,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马加敦机场标准化了弹簧隔震系统。

1985年,日本首次成功应用液体减震技术于东大阪体育馆和名古屋生活文化中心。

此后,随着研究深入,国外已经有了一系列应用成果,如加州罗斯肯莱斯特大学的地震工程中心、日本东京塔、台湾台北101大楼等。

国内的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但也有一些重大的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推出了油井钻机隔震技术,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2008年,我国首个隔震结构大楼——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建筑工程物流中心”建成,并取得了非常好的隔震效果。

三、应用实例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国内,应用隔震技术的典型实例有:位于四川南充的中石化建筑设施综合体、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上海银行大厦、广州V8国际商业中心、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等。

三维隔震(振)技术研究综述

三维隔震(振)技术研究综述

三维隔震(振)技术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由于三维隔震减振技术在地铁上盖建筑的需求,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投入其中进行研究,使得三维隔震技术空前发展,发明了很多新型技术和专利等来解决相应问题。

本文就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三维隔震(隔振)技术的发展历程并进行归纳总结。

给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三维隔震(隔振)的途径。

关键词:三维隔震(隔振);隔震减振;地铁上盖建筑;隔震支座引言近年来,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地铁系统的建设中,地铁上盖或沿线物业也逐步增多。

而地铁运营过程中引发的环境振动由隧道和土体向地铁上盖建筑及周边建筑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环境振动会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长期处于严重的环境振动和噪声会对人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严重危害。

日本已将环境振动和噪声列为七大公害之首。

基于对环境振动的控制要求,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减振设计从而减小环境振动带来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地铁运行所致的环境振动及二次噪声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其隔振减振控制策略主要分为三种:(1)从振源上降低振动强度,如在轨道和枕木之间安装橡胶隔振垫、设置浮置板道床等;(2)从传播途径上阻断或减弱振动,应用较多的有地铁隔声屏障;(3)地铁上盖或沿线建筑采用橡胶支座或弹簧支座进行隔震减振,如表所示。

对于我们专业能做的就是进行三维隔震减振来进行控制,从传播途径上阻断振动的传播。

因此,研究结构的三维隔震减震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基于三维隔震技术在地铁上盖建筑中的需求,本文就国内外三维隔震技术在地铁上盖建筑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学习。

2.1国内外研究概况2.1.1地铁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1863 年,伦敦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伦敦大都会地铁。

地铁运营过程中,车轮与轨道产生撞击振动,振动通过周围的土体、隧道向上传递,从基础传播至地铁上盖及沿线建筑主体,并通过建筑内部的墙体与楼板产生二次噪音污染。

国外关于轨道交通引起的振动监测,早期主要根据现场振动测量结果,给出经验计算公式。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摘要: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的应用对于防范地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应用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不断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积极的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手段,才能够有效改善建筑结构中有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能够让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浅析1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存在的问题1.1隔震减震支座会受到抗震墙的影响为了能够让建筑结构变得更加稳固,这就需要在对减震和隔震的设计上做到尽量分散,若设置在建筑周围,地震时建筑的倾覆力大大增加,同时也会对建筑物的支座拉力产生严重的影响。

根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受力较大的一面应当设置抗震减震支座,支座间的距离也不能够过大,一般在2m左右就能够满足实际的设计需求。

其次就是隔震减震支座往往也会因为拉力而产生变化,导致建筑的减震隔震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建筑物出现水平方向的形变。

1.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物走向对抗震的影响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引起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地壳运动。

因此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当地的地质结构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往往地震过程当中地震的方向会对房屋产生明显的影响。

震向指的是房屋在地震过程当中的震动方向,在建筑物建造过程当中选择建造地址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地质状况和地震发生的方向,让建筑物的走向和震向呈现出相互垂直的状态,避免建筑物和震向之间出现相互平行的情况。

如果建筑物在建造的过程当中走向和震向相对平行,那么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倒塌概率大幅度增加,而垂直的话就能够很好的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

1.3建筑结构的选择在建筑的隔震减震设计的过程中结构形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框架结构主要的特点就是剪切变形,现阶段通常选择的都是橡胶支座来进行隔震和减震。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采用重叠的橡胶支座不单单能够让框架的隔震减震作用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还能够让主框架的避震能力大大提升,从而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Q 1
Q : Q 垒 ( )
Chi n a Ne w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 P r o d u 源自 t s 建 筑 技 术
浅析建筑结构三维 隔震 技术
田 坤
( 广 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广 东 广州 5 1 0 0 0 6 )
三维隔震支座一 般分为两个部分 : 水平 方 向隔震 的橡胶支座和竖 向隔震装置 。 水平 方 向一般采用技 术成熟 的铅 芯橡胶 支座 , 而 三 维隔震 支座根 据竖 向隔震 装置 主要有 以
下五种 。
2 . 1摩擦一 弹簧 三维复合隔震支 座( M T - F G Z支座 ) 在水 平隔震方面 , 采用的是 聚四氟乙烯 板 滑移 装置 , 在滑移 的过程 中耗散地震 输入 的能量 ,设置 的水平 方 向弹簧 刚度可 以调 节, 来延 长结 构 自 振 周期 , 并且还 能提 供水 平 恢复力 , 实现震后 结构复位 的功能 。竖 向 隔震方面 , 布置竖 向弹簧 来调节 隔震支座 的 竖 向刚度 , 选择合理 的竖 向刚度来减 小结构 的竖向地震反应 。 竖 向隔震装置采用螺旋压 缩弹簧或者碟形 弹簧 , 两者各有 优点 。螺旋 压缩弹簧 是线性变形 , 刚度稳定 , 加工方 便 , 但是承载力 和阻尼较小 ; 碟形 弹簧的 刚度相 比较螺旋 弹簧较大 ,可 以提供竖 向阻尼 , 呈 现 一定 的滞 回性 能 , 但 是价 格较高 , 构造 比 较复杂 。 2 . 2竖 向隔振一 水平隔震支座 该 支座具 有水 平隔震 、竖 向隔振 的作 用, 它 由连接板 、 竖 向隔振 支座 和水平 隔震 支座构成 。 水平隔震支座可采用高阻尼橡胶 支座、 普 通橡胶 支座 、 铅 芯橡 胶支 座和 滑板 支座等技术成熟 的支座产 品 , 水 平刚度小 , 可以达到水平隔震的作用。 竖 向隔振装置可 以使用 多层 橡胶 , 其 竖直 刚度小 , 可 以达到 竖向隔振的作用 。 此种 三维 隔震 支座在实 际 工程 中已有应 用 , 对地铁引起 的振动有 良好 的效果 。 2 . 3环形弹簧三维 隔震抗倾 覆支座 下半 部分采 用环形 弹簧 来实 现竖 向隔 震, 弹簧 的外面 是特殊 设计 的 圆筒 , 圆筒 的
1概 述
用。
隔震 结构 是指在 建筑物 上部结 构 与基 础之 间设 置隔震层 , 延长整 个结构体 系的 自 振 周期 、 增 大 阻尼 、 减 小输入 上部 结构 的地 震作用 , 达到防震要求 。 地震 作用是三维 的, 较大分量 的竖 向地 震, 成 为结构倒塌 的重要 诱 因。水 平隔震通 过设 置水平隔震层 , 延 长上部结 构的周期 , 减小结构 的加速 度反应 ; 竖 向隔震 通过竖 向 隔震装 置 , 延 长上 部结构 的周期 , 使结 构 的 加速度反应减小。 2三维隔震装置
摘 要: 本 文概 述 了三 维隔震 技 术的原 理 , 对现 阶段研 发 出来 的几 种三 维 隔震 支座进 行 了详 细说 明 , 简要 介 绍 了三 维隔震技
术理 论研 究和 振动 台试 验 的进展 , 指 出有待 于解决 的一 些 问题 。 关键 词 : 三维 隔震 ; 竖 向隔震 ; 振动 台试 验 中 图分类 号 : T V 2 2 3 . 7 文献 标识码 : A
制油缸 内油体与 外接储 油箱 油体 之间 的油 2 . 4厚橡胶层三维隔震抗倾覆支 座 路。 当结构 未遭 受地震 或地震时竖向加速度 该 支座下 部分 构件是 添加 了钢 丝绳 的 反应 未超 过限定 值 时 , 电磁 阀关 闭 , 竖 向隔 叠层 厚橡胶支座 , 钢丝绳 在初始状 态下是 张 震装置 的竖向刚度很大 ; 当遭受地震 使结构 紧的 , 当支座 受拉 时 , 钢丝 绳与 叠层厚 橡胶 的竖 向加 速度反应超过 限定值时 , 电磁 阀开 支座共同承受拉力 。 叠层厚橡胶支座 的上 下 启 , 竖 向隔震装置提供 较小 的竖 向刚度 , 并 联结板各焊一个 圆筒 ,两个 圆筒套在一 起 , 且还 可以提供一定 的竖向阻尼 , 起 到竖 向隔 起到导 向作用 , 限制 叠层厚橡胶 支座 的水 平 震 的作用 。 位移 , 防止失稳 。 2 . 5 . 6带 菱形钢板 阻尼 器的三维 隔震支 2 - 5碟形 弹簧为竖 向隔震 支座 座 . 2 5 . 1 3 D 1 B 不需额外附加竖 向阻尼器 的 主要 由铅芯橡胶 隔震 支座 、 组合碟形 弹 组合式三维隔震支座 簧和菱形 钢板耗能阻尼器 3 部分组成 。 在组 由 组 合 式 碟 形 弹 簧 竖 向 隔 震 支 座 合碟形弹簧 中间设 置导 向轴 , 并且在导 向轴 ( D S B ) 和铅芯橡胶支座两部分 串联 而成 。上 顶端设置抗拉挡板 和抗拉螺 栓 , 防止上 连接 部分 为 D S B , 采用不 同尺寸的多个碟 形弹簧 板受到较大拉 力时脱离碟形 弹簧 , 菱形 钢板 柱并 联而成 , 通过不 『 可尺寸的碟形 弹簧搭 配 阻尼器 的中间通过在螺杆 连接在上 联结板 , 和组合 , 使支 座的高 度减 小 , 并且 竖向 刚度 两端支撑 在中间连接板 的支撑架上 , 组 合碟 又不会太 大 , 碟 形 弹簧 的数量较 多 , 不 需要 形 弹簧 和菱 形钢板 阻尼 器 两者组成 竖 向隔 外加阻尼器 D S B 就会有较高 的竖向阻尼 , 实 震 系统 。 在竖向隔震系统的下部安装铅芯橡 现竖 向隔震 。 下部 串联铅芯橡胶支座来实 现 胶支座 , 实现三维隔震 。 水平 隔震 。 3三维隔震 结构试验研究 2 . 5 . 2 S M A三维 隔震 支座 三 维隔震结 构 的振动 台试 验完成 的较 由叠层橡胶 支座 、 形状 记忆合金 ( S MA ) 少 。1 9 8 4 年, S t a u d a c h e r 用 天然橡胶 块作为 绞线 、 碟 形弹簧 三部分组合而成, 在叠层橡 胶 建 筑 的三 维 隔震 支座 进 行 了振 动 台试 验 。 支座安装形状记 合金绞线 , 绕过 固定在 对 1 9 9 6 年, F u j i t a 等对橡 胶支 座和螺旋 弹簧组 面钢 板 的滑轮 , 两 端 固定 于钢板 两侧 , 当叠 合构成 三维 隔震 系统 的模 型进 行 了振动 台 2 0 0 2 年, K a g c y a m a 等对钢丝加 强型空 层橡胶支座产生水平位移时, 形状记忆合金 试 验。 绞线就会产生变形 , 提{ ; } J 恢复力和阻尼力 。 气弹簧作为 三维基础 隔震 的 1 / 4 . 5 模 型进行 2 . 5 - 3碟形弹簧三维 隔震抗倾覆支 座 了振动 台试验 。2 0 0 7 年, 孟庆利等进行 了竖 由上下 两部分串联而成 : 上部分 是橡胶 向半 主动 隔震装 置与橡 胶隔震 支座 组合 实 垫, 添加 了钢丝 绳使 其具有 抗拉 能力 ; 下部 现三维隔震的模型试验 。2 0 1 0 年, 颜 学渊等 分 是碟形弹簧 ,碟形 弹簧外面是 导 向圆筒 。 对装有 碟形 弹簧 三维抗 倾覆 支座 的钢框 架 当支座收到拉力 时 , 导 向圆筒 的向 内翼缘 阻 模型进行振动 台试验 。2 0 1 2 年, 魏 陆顺等进 挡 碟形弹簧 向上运 动 , 橡 胶支座 的钢丝绳起 行 了竖 向隔震层 与水 平隔震 层分 开布 置 的 到抗拉 的功能 , 防止结构倾覆 。 模型试验 , 取得 了良好 的效果 。 2 _ 5 . 4铅芯橡胶 支座与 铅芯碟 形弹簧 串 结语 联 组成的三维隔震支座 虽 然对三 维隔震 结构 进行 了一些 列 的 下部采用铅芯橡胶 支座 , 有 适宜 的阻尼 研 究 , 但 是仍然 存在 一些 问题 : 三维 隔震装 使 得隔震装 置的造价 过 性能 与水 平刚度 ,具有 良好 的水平 隔震 效 置的构造太过 复杂 , 果 。上半部 分是 铅芯碟形 弹簧支座 , 它是 由 高, 不利 于推 广应用 ; 三 维隔震 结构 的倾 覆 是 碟形 弹簧 串并联组合 , 将挤 压铅阻尼器 导筒 问题 ,这直接影 响到人 民生命 财产安 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