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合集下载

企业战略管理知识要点

企业战略管理知识要点

企业战略管理知识要点第一章概述1、战略的概念(明茨博格)战略是一种计划多数人将战略看做一种计划,即它是一种有意识、有预计的行动程序,一种处理某种局势的方针。

------普遍的战略是一种模式战略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进行竞争而进行的重要决策、采取的途径和行动以及为实现目标对企业主要资源进行分配的一种模式。

----动机战略是一种定位明茨博格指出,战略可以包括产品及过程、顾客及市场、企业社会责任与自我利益等任何经营活动及行为。

------市场竞争的需要战略是一种观念这种定义强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董事会成员的整体个性对形成组织特性的影响,以及组织特性差别对企业的存在目的、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发展远景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载体2、战略管理的概念①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战略目标,②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③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实用文档管理过程。

3、战略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4、战略选择及评价战略选择及评价过程就是战略决策过程,即对战略进行探索、制定以及选择的过程。

第二章企业外部环境分析5、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宏观环境分析企业微观环境分析企业主要竞争对手分析(1)企业宏观环境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政治法律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局稳定状况、政府政策、政府管制、政治力量和立法等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购买力(消费者收支、储蓄、信贷)社会文化因素:价值观、生活方式、人口状况、文化传统、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科技环境因素:①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作用实用文档重大,能为企业带新的发展机会和生存空间。

②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大缩短了产品寿命周期。

③同时,新技术的产生导致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刺激选择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等领域的发展。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摘要】文章探讨了知识密集型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的机理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进而根据的特定背景研究了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能力形成知识管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核心所在,一场学习竞赛的胜利者将可能赢得所有的博弈,选择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对竞争对手形成了一种负的外部性,增加了自己先占于竞争对手的机会(泰勒尔,1997)。

这类企业更注重于知识的获取,对充分实现其掌握优势知识资源的价值的欲望也更强烈。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寻求知识并获取优势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动机,但目前相关主要集中于企业国际化的交易成本及企业的有效运作方面。

尽管资源基础论及KBV在战略管理中已经成一个比较流行的分析工具,被普遍用来解释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成长及企业战略联盟问题,然而很少被用来分析企业特定的战略问题。

特别是在目前的文献中,从知识能力形成角度对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没有深入研究。

一、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机理及路径研究知识密集型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的异质性,而学习是企业竞争优势唯一的持久性来源(Willias,1992)。

跨国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中,面临各种额外的知识及信息,经营者不可能等到掌握所有的国际化知识以后才开始进行国际化,也不可能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市场盲目冒险而投入大量资本。

由于这些跨国公司是海外市场的“新来者”,缺乏足够的东道国知识,缺乏在国外经营的经验,在国外经营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阻碍,增加了国外运营的成本,可能使国际化扩展发生延迟,导致企业海外经营效率低下。

因而,知识在国际化扩展中就尤其重要,而作为知识来源的途径,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March(1991)提出组织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即组织学习包含两个方面:“寻求”与“利用”。

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动因及政策启示

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动因及政策启示

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动因及政策启示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研发国际化的趋势和驱动因素再次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

本文结合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从微观主体角度探讨了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讨论了企业研发投资国际化对东道国和母国带来的影响,最后结合中国从经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背景,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研发国际化驱动因素创新体系公共政策引言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仍然存在,多数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对于本土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孕育突破期,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一些新的战略性新产业成为扭转发展困局和迈向新的增长的重要支撑。

世界产业体系和劳动分工体系将迎来新的巨大变化。

企业研发国际化是这两大历史进程交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从事研发创新的最重要的微观单元,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的研究与创新。

全球研发投资的动向,从根本上说由跨国企业的国际化投资行为决定。

研究与创新发生在哪里,哪里就会充满增长的活力。

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孕育突破的新形势,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和驱动力是什么,其背后蕴涵着怎样的政策需求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结合Pietro et al.(2011)的最新研究,对这些问题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构如下:首先从微观主体角度探讨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其次分析背后的驱动因素,然后讨论企业研发投资国际化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和思考。

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一)企业研发投资与资源全球化配置研发国际化指一个公司的研发业务在不同国家分布,与研发有关的知识、技术、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资本(投资和贸易)等资源在国家间流动,其实质是以知识和技能的跨越边境的转移和利用。

因此,研发国际化是国际经济格局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国际化的进一步演化。

一般来说,跨国企业以供应、生产和配送为价值链不断地开展着生产活动的全球性布局。

知识点】总体战略的三种主要类型

知识点】总体战略的三种主要类型

第三章战略选择考情分析与2016年对比,删除“企业国际化进程及其战略途径”的内容。

本章是重点章节之一,其中:战略的类型是重中之重,考试中涉及。

2017年考试分值预计占到15-20分左右。

总体战略(公司层战略)也称公司层战略,是最高层次的战略,常涉及整个企业财务结构和组织结构的问题。

【知识点】总体战略的三种主要类型·发展战略·一体化战略、密集型战略和多元化战略·稳定战略·收缩战略(1)纵向一体化优:节约交易成本,控制稀缺资源,保证关键投入质量或获得新客户。

缺:增加内部管理成本。

两大主要风险:i.不熟悉新业务的风险。

ii.投资数额较大且资产专用性强,退出成本较高。

前向一体化·现有销售商的成本较高或可靠性较差·所在产业的增长潜力较大·有钱、有人·销售环节利润率较高后向一体化·现有供应商成本较高或可靠性较差·供应商数量较少、需求众多·所在产业增长潜力较大·有钱、有人·供应环节利润率较高·控制原材料成本,确保价格稳定(2)横向一体化指收购、兼并或联合竞争企业。

减少竞争、规模经济、增强实力。

适用条件:·所在产业竞争激烈·所在产业的规模经济显著·局部地区获得垄断地位【知识点】发展战略-密集型战略【知识点】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知识点】稳定战略-维持战略【知识点】收缩战略—撤退战略2.收缩战略的三种方式3.收缩战略的困难【知识点】并购的三大动机(1)避开进入壁垒,迅速进入,争取市场机会,规避风险。

·新建一般要比并购慢得多;·政府的有关法令也会影响到新建的速度。

(2)获得协同效应。

·包括“聚集效应”、资源统一调配、“作用力”的耦合反馈等。

(3)克服企业负外部性,减少竞争,增强对市场的控制力。

·负的外部性就是“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

企业的基本战略类型

企业的基本战略类型

企业的基本战略类型
企业的基本战略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成本领先战略: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等方式,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

2. 差异化战略:企业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打造品牌形象、提高客户体验等方式,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从而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3. 集中化战略:企业选择特定的市场细分领域,集中资源和精力,提供专业化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在该领域内获得竞争优势。

4. 多元化战略:企业通过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收购其他企业等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5. 国际化战略:企业通过进入国际市场、开展跨国经营等方式,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些基本战略类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企业在选择战略类型时,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特点与战略类型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特点与战略类型
路漫漫其悠远
原因: 1)利用技术优势→→竞争优势 利用不同国家市场的差别,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2)利用商标的价值 国内→→国外→→世界品牌→→产品扩展, 相辅相成! 如:Haier、Lenovo、 TCL、KONKA的国际化经营;格兰仕等 的品牌延展 3)利用规模经济优势 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效益↗ 4)利用低成本资源 寻找劳动力成本低廉区域或资源廉价区域,降低成本→→加强 竞争力→→效益↗
2004年底,收购美国IBM全球PC业务。
路漫漫其悠远
6.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因素分析
国际贸易体制 政治---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 地理、社会、人文环境
路漫漫其悠远
国际贸易体制
关税 定义:一国政府对进出该国的产品所征收的 税金 种类:单列税制、双列税制 作用:增加国家收入;保护本国企业 反倾销税:是对商品倾销国货物征收的一种 进口附加税,目的在于保护本国产业和国内 市场,抵制外国进口商品的竞争
路漫漫其悠远
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的内涵及层次 从广义上讲,“走出去”战略是指产品、服务、技术、劳动力、管
理及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开展竞争与合作的战略取向。 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到国外投资,设立生产经营机
构,向境外延伸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合 理配置资源的发展战略。
路漫漫其悠远
政治---法律环境(续)
贸易或投资条约和协定 条约和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确定彼
此之间的经济关系而缔结的书面协议。如关税的征 收、海关手续、船舶航行、双方企业在对方国家所 享受的待遇或保护、特种所有权(专利权、商标权 等)的处理和商品转口等。 法律环境指的是与国际化经营有关的法律,如涉及 海外子公司设立的公司法、劳工立法、商标法、专 利法、所得税法,与竞争有关的法规,与进口有关 的法规,投资保护法规等。此外,还包括国际法律 规范形式的国际公约,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和协 议。

人力资源对知识密集型出口企业的战略价值

人力资源对知识密集型出口企业的战略价值

人力资源对知识密集型出口企业的战略价值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知识密集型出口企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这类企业高度依赖知识、技术和创新,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对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价值。

一、知识密集型出口企业的特点知识密集型出口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

首先,其产品或服务往往蕴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例如,软件开发、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独特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创新能力。

其次,这类企业的创新速度快,需要不断投入研发以保持领先地位。

新知识、新技术的快速涌现要求企业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响应能力。

再者,知识密集型出口企业通常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需求变化迅速,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性能和创新性有很高的要求。

二、人力资源在知识密集型出口企业中的角色(一)创新的源泉在知识密集型出口企业中,人力资源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

员工的专业知识、创造力和经验是产生新想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基础。

高素质的研发团队能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二)知识的载体员工不仅拥有专业知识,还通过实践和交流积累了宝贵的隐性知识。

这些知识难以通过书面形式传递,却在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资深工程师在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时所运用的经验和技巧,就是一种隐性知识。

(三)团队协作的核心知识密集型出口企业的项目通常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团队协作才能完成。

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调,能够促进不同专业背景的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成果的质量。

三、人力资源对知识密集型出口企业的战略价值体现(一)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企业能够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知 识 密集 型 企 业 竞 争 优 势 来 源 于 知 识 的 异 质 性 ,而 学 习是 其 发展 中 国家 不 同 , 由于 中 国 知识 密 集 型企 业 通 过 内 向 国际 化
企业竞争优势唯一的持久性来源( ia,9 2 。跨国企业在进 获 得 了 一定 的技 术 能 力 ,可 以到 其他 发 展 中 国家 甚 至 发达 国家 W l s19 ) l i
企业战略联盟问题 , 而很少被 用 分析 企业特定 的战略 问题。 家 “ 然 知识利用” 面, 方 因为这些国家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 但对于
特 别 是在 目前 的 文 献 中 ,从 知 识 能 力 形 成 角 度 时 中 国 知 识 密 集 中 国这 样 的 发展 中国 家 ,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知 识 能 力 较 弱 , 且 不 知 而 型 企业 国 际 化 战 略 动机 没 有 深 入 研 究 。
维普资讯
【 摘要 】 文章探讨 了知识 密集型 企业 国际化知识 能力形成 知 识 存 量 , 利 于 已有 知 识 得 到 更 加 充 分 的 利 用 , “ 识 利 用 ” 有 对 知
的机 理 及 路 径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分 析 了知 识 密集 型企 业 国 际化 战 取 得 的 成 果 进 行 保 护 ;知 识 利 用 ” 则 是 对现 有知 识进 行利 用的 “ 略 动机 ,进 而根 据 中 国 的特 定背 景 研 究 了 中 国知 识 密集 型企 业 深 化 与 巩 固 , 同时 又 是 对 可 利 用 知 识 的 积 累 。 国际化 战 略 动 机 。 最后 提 出 了对 中 国 的启 示 。

完 整 , 知识 能 力积 累路 径 上 有 较 大 的 不 同 。 国知 识 密 集 型企 在 中 业 国 际 化 知 识 能 力 发 展 的 路 径 更 多地 取 决 于 “ 识 寻 求 ” 但 与 知 ,

密集型战略

密集型战略

密集型战略含义密集型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原有业务范围内,充分利用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潜力来求得成长的战略。

是将企业的营销目标集中到某一特定细分市场,这一特定的细分市场可以是特定的顾客群,可以是特定的地区,也可以是特定用途的产品等。

由于企业目标更加聚焦,可以集中精力追求降低成本和差异化,使自己竞争优势更强。

就是在原来的业务领域里,加强对原有的产品与市场的开发与渗透来寻求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一种发展战略。

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加强对原有市场的开发或对原有产品的开发。

密集型战略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又被统称为加强型战略,因为它们要求加强努力的程度,以提高企业在现有业务的竞争地位。

它们都有各自的适用性和实施措施。

应该指出,上述三种竞争类型,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同时采用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这三种竞争类型不论在管理上,还是行动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而且适宜采取某种类型的条件也不同。

但是,企业对竞争对手的竞争类型只要能准确掌握,并把握它的发展变化方向,就不会使自己处于措手不及的窘迫境地。

产品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是指考虑在现有市场上通过改良现有产品或开发新产品来扩大销售量的战略。

例如,原来只生产化妆品,现在增加生产洗涤用品。

产品开发战略是建立在市场观念和社会观念的基础上,企业向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以满足顾客需要,增加销售的一种战略。

这种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激发顾客的新的需求,以高质量的新品种引导消费潮流。

并保护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资源。

企业以现有顾客为其新产品的销售市场,应特别注意了解他们对现有绿色食品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需要去开发新的绿色食品,增加产品性能或者开发不同质量、不同规格的绿色食品系列产品,充分满足他们的需要,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产品开发战略是由企业现有市场和其他企业已经开发的而本企业正准备投入生产的新产品组合而生产的战略,即对企业现有市场投放新产品或利用新技术增加产品的种类,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加销售额的企业发展战略。

第05讲_战略知识点梳理回顾(3)

第05讲_战略知识点梳理回顾(3)

模块二战略知识点梳理回顾专题三战略选择考情分析和能力要求■定位:本专题为重点专题,包括企业的总体战略、业务单位战略、职能战略和国际化考点1 掌握发展战略各种细分战略类型的特征和优缺点等■一体化战略(特征、优缺点、适用条件)1.纵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2.横向一体化■密集型战略(特征、实施原因、适用条件)1.两个坐标:新旧产品+新旧市场2.四种战略:市场渗透、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多元化(相关/非相关)考点2 熟悉收缩战略各种细分战略类型的特征■实施原因1.主动原因:大企业/小企业2.被动原因:外部+内部■细分类型:紧缩与集中战略、转向战略、放弃战略■战略困难:判断困难+退出障碍考点3 掌握并购的主要类型、并购动机和失败原因■主要类型:双方所处产业、并购方态度、并购方身份、收购资金来源■并购动机1.避开进入壁垒,迅速进入,争取市场机会,规避各种风险2.获得协同效应3.克服企业负外部性,减少竞争,增强对市场的控制力■失败原因:(1)决策不当;(2)并购后不能很好地进行企业整合;(3)支付过高的并购费用;(4)跨国并购面临政治风险考点4 熟悉内部发展的缺点及条件、战略联盟的动因及类型■内部发展1.动因及缺点2.应用条件:结构性障碍未建立、行为性障碍易制约、代价小于收益■战略联盟1.动因2.主要类型:股权式联盟(合资、相互持股)和契约式联盟(功能性协议)3.对比:投资灵活性、经营灵活性、经营自主权、利益分配、组织稳定性、合作深入性考点5 掌握基本竞争战略各种细分战略类型的特征■划分标准:战略目标+战略优势■成本领先战略(利用低成本优势有效应对五种竞争力)1.实施条件:市场情况(外部因素)+资源和能力(内部因素)2.风险:技术变化、新进入者模仿、市场需求转变■差异化战略(利用差异化优势有效应对五种竞争力)1.实施条件:市场情况(外部因素)+资源和能力(内部因素)2.风险:差异化成本过高、竞争使差异缩小或转向、市场需求转变■集中化战略考点6 熟悉市场营销战略、生产运营战略和财务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产品上市定价)1.渗透定价法:低价策略,缩短导入期2.撇脂定价法:高价策略,获取较高早期利润■生产运营战略1.产能计划类型:领先策略、滞后策略、匹配策略2.产能与需求的平衡方法:资源订单式、订单生产式、库存生产式■财务战略增值型现金短缺、增值型现金剩余、减损型现金剩余、减损型现金短缺考点7 掌握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和市场进入模式■国际化经营动因:寻求市场、效率、资源、现成资产■国际市场进入模式1.出口2.对外股权投资:对外证券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独资、合资)3.非股权形式:包括合约制造、服务外包、订单农业、特许经营、许可经营、管理合约及其他类型的合约关系考点8 熟悉国际化经营各种细分战略类型的特征■两个坐标:全球协作程度、本土独立性和适应能力■四种战略(特征、适用条件、缺点)1.国际战略(双低)2.多国本土化战略3.全球化战略4.跨国战略(双高)可考题型■根据目标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识别战略类型■根据企业并购行为分析动因、类型和风险■历年真题均以战略类型识别作为考查角度,应关注和熟悉其他命题角度,如提供战略选择咨询或评价管理层制定的战略规划的适当性等■出于对知识点覆盖度的考虑,可能对基本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进行穿插性考查■国际化经营是全球化和我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下的实务热点,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建议单独形成体系进行理解把握。

一、如何理解企业增长战略的三种基本类型?

一、如何理解企业增长战略的三种基本类型?

⼀、如何理解企业增长战略的三种基本类型?⼀、如何理解企业增长战略的三种基本类型?根据营销学理论原理,企业增长战略主要有三类:密集型增长战略、⼀体化增长战略和多⾓化增长战略。

1.密集型增长战略:密集型增长战略是指企业在原有业务范围内充分利⽤产品和市场⽅⾯的潜⼒以求企业成长,即在原来的业务领域⾥加强对原有产品和市场的开发与渗透来寻求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种战略,其重点在于加强对原有产品和市场的开发。

密集型增长战略可以细分为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和多元化战略。

图解密集型增长战略1)市场渗透:⽤原有的产品在原有的市场中寻求扩张的战略,即增加原有产品在原有市场的销售密度。

该战略有三种实现途径:⿎励现有消费者多买,吸引原来购买竞争对⼿产品的顾客购买,说服原有市场中⽬前还未购买的顾客购买。

2)市场开发:⽤原来的产品开发新的市场,该战略包括三种实现途径:实⾏地域多样化,寻找新的顾客群,开发新⽤途。

3)产品开发:在原有市场上增加新开发出来的产品,其实现途径有:对原有产品的改进与改良,开发与原有产品互补的产品,开发与原有产品有⼀定关联度的新品牌或新品种种类。

2.⼀体化增长战略:企业发展与⾃⾝经营相关联的业务以提⾼盈利能⼒和增进效益的发展战略。

可分为前向⼀体化、后向⼀体化和横向⼀体化。

1)前向⼀体化:通过获得分销商、零售商或其他前向环节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其控制以谋求发展的战略。

2)后向⼀体化:通过获得供应商所有权或增强对其控制以谋求发展的战略。

3)横向⼀体化:通过获得竞争企业所有权或加强对其控制以谋求企业发展的战略。

3.多⾓化增长战略:企业将经营范围扩⼤到本业务以外的领域,实⾏多种经营。

可分为同⼼多⾓化、横向多⾓化、混合式多⾓化。

1)同⼼多⾓化:企业⾯对新市场、新顾客,以原有技术、特长或经验为基础增加新业务,利于企业利⽤原有技术、资源、渠道,并降低经营风险。

2)横向多⾓化:针对现有顾客增加⼀些与现有产品不相关或不完全相关的产品,挖掘市场购买能⼒。

国际化战略分析

国际化战略分析

国际化战略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化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本文将对国际化战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扩展到了全球范围。

针对这一变化,企业需要制定国际化战略来适应和抢占国际市场。

二、国际化战略的定义与意义国际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军国际竞争舞台,实现全球化经营的策略。

它的意义在于扩大市场份额、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获取更多资源等。

三、国际化战略的分类1. 出口战略: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产品和服务,开展国际贸易和合作。

2. 直接投资战略:企业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等形式,直接进军国际市场。

3. 特许经营战略:企业通过授予他国企业使用自有品牌、技术等资源,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推广。

4. 联盟合作战略:企业通过与国外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共享资源和风险,拓展国际市场。

四、国际化战略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a. 扩大市场份额:国际化战略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在客户群体,从而提升企业销售额。

b. 利用资源优势:通过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优化生产和采购成本。

c. 获得技术与创新:国际化战略促使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从中获取新技术和创新理念,提升企业竞争力。

2. 挑战:a. 市场风险:国际市场的政策、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会给企业带来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b. 资源调配难题:国际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企业需要合理调配资源,确保战略的顺利执行。

c. 管理能力挑战:国际化战略要求企业具备跨国管理和运营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一项重要任务。

五、国际化战略的案例分析以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为例,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阿里巴巴通过跨境电商、投资外国企业、开展跨境支付等方式,迅速进军全球市场,并建立了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六、总结与展望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带来市场和资源的拓展,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摘要]企业可以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特许经营或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和并购等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

我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通常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转移过剩产能和规避汇率风险等,并在企业家精神的推动作用下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进行的。

目前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国际化步伐。

[关键词]企业经营;国际化;动因;竞争优势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学术界对于“国际化”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

就现有的理论文献来看,对于“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认为国际化是一种在外国市场的投资模式,可以用理性的外部化、所有权和区位优势的经济分析来解释(williamson 1975,dunning 1988)。

2.国际化是一个持续的演进过程(melin 1992),公司随着知识和市场投入的增加而提高国际参与度(jollanson&vahlne 1977)。

3.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逐渐认识到国际交易对于公司未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执行贸易(beamisll 1990)。

除了这几种观点外,多数学者用国际化来描述一个企业或集团的外向型经营活动。

国外对于“国际化动因”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有传统的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维农的跨国企业产品周期理论、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邓宁(dunning)的经济发展五阶段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切合比较优势理论和贸易投资相互关系理论。

最新的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主要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规模效应和资源限制等角度来分析。

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角度来看,认为管理者的教育经历、接受能力、是否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经历都是推动企业国际化的原因(mcdougall&oviatt 1991)。

从规模效应来分析,认为企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达到更低的成本和价格,在更低价格时达到更高的质量,以及面对国内市场不景气时,企业会进行国际化(coviello & mcauley 1999)。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能力形成要素决定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能力形成要素决定

Shm tr13) 《 济 发 展 理 论 》 cu pe(94 在 经 中首 次 提 出 了 创 新 的 概 念 : ” 创 新 就 是 要 建 立 一 种 新 的 生 产 函数 , 何 要 素 的 改 变 都 会 导 致 生 产 任 要 素 与 生 产 条 件 的 重 新 组 合 而 形 成 推 动 经 济 发 展 的 动 力 。创 新 活 ”
1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国 际化 与 传 统 企 业 不 同 的特 征 .
( ) 识 更 新 速 度 快 。传 统 的 生 产 函 数 注 重 的 是 劳 动 力 、 1知 资
力 、 层 管 理 团 队 国 际 化 经 验 ( 识 ) 区 位 选 择 、 度 支持 是 影 响 中 国 高 知 、 制 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国 际化 能 力 形 成 的 四 个 要 素 。 【 键 词 】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国 际 化 能 力 形 成 要 素 决 定 关 知
二 、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国 际 化 知 识 能 力 形 成 影 响 要 素 分 析 知
密集型企 业 国际化能 力的影 响要 素 ; 后 , 于 中国制度 背景 分析 了中 最 基 国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国 际 化 能 力 形 成 的 要 素 决 定 , 出跨 国 知 识 吸 收 能 得
维普资讯

中 国 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国 际 化 能 力形 学 院 7 0 0 ) 西 1 0 0
【 摘 要 】 先 分 析 了 企 业 国 际 化 能 力 形 成 影 响 要 素 ; 次 分 析 了知 识 首 其
高 的 国 际 化 知 识 为 企 业 提 供 了在 国 外 市 场 进 行 竞 争 的 优 势 。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一 般 具 有 较 强 的 学 习能 力 , 以 从 企 业 所 处 的 网 络 中 可 吸 取 知 识 增 加 竞 争 力 , 分 开发 满 足 市场 需 要 的新 产 品及 服 务 , 充 迅 速 占 领 市 场 , 得 巨大 的经 济 效 益 , 而 在 短 时 间 内 由小 企 业 发 展 获 进 成 为 组织 和 管 理 日趋 完 善 的 大 企 业 。 ( ) 国 际化 程 度 。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是 伴 随 新 技 术 的 发 展 而 3高 出 现 的 , 国 际化 并 不 一 定 遵 循 渐 进 式 路 线 , 0 纪 中 期 出 现 的 其 2世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特点与动因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特点与动因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开展现状特点与动因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开展现状特点与动因摘要: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开展,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不仅在缓解就业压力、技术创新方面、带动国内经济蓬勃开展方面等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与信息产业的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开展,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

本文就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开展现状、特点与动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国际化的开展现状;特点;动因;国际化经营;中国中小企业一、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开展现状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开展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我国企业开始尝试进入国际市场。

随着中国参加WTO,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逐渐被政府有关部门提上了议事日程。

到2001 年“走出去〞战略被正式写入国家“十五〞方案纲要,再到2021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以及2021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竞争力的显著增强,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开展水平日益提升,整体实力逐步增强,同时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至2021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量超过4200万多家,占全国企业总数九成以上,它们创造中国近60%的经济总量,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效劳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概况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已占到全部商品出口额的68%,出口总额增长49%。

通过上面近几年中小企业数量,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缓解了大量就业问题。

二、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特点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起步较一些兴旺国家的中小企业较晚。

企业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企业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企业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首先,市场动机是推动企业国际化的一大动力。

国际化可以帮助企业进入新的市场,获取更多的客户和销售机会。

对于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常常是创新的产品和技术,通过国际化,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带入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增加收入。

此外,国际化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通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散投资,企业能够减少单一市场的风险,实现全球化的市场覆盖。

其次,资源动机也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动力。

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通常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人才、技术和资金等。

通过国际化,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进一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吸引和培养本地的科研人才,从而获得更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

此外,国际化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通过在海外市场上市或开展跨国合作,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融资机会,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

最后,学习动机也是企业国际化的一大动力。

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不仅可以将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带到国外市场,还可以从国外市场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竞争,企业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消费习惯和行业趋势,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竞争优势。

此外,企业国际化还可以帮助企业拓宽视野,了解到不同文化和制度背景下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全球化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总结起来,企业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动机主要包括市场、资源和学习三个方面。

通过国际化,企业可以进入新的市场,获取更多的销售机会;利用自身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从国外市场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

【实用文档】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类型

【实用文档】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类型

第三章战略选择第四节国际化经营战略一、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一)国际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1.垄断优势理论海默首次提出垄断优势理论,后得到其导师金德尔伯格的支持并加以完善,成为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

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

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具备支配市场的力量,它们生产同样的产品,同样地获得生产要素,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特别利益,而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企业则有可能在国内获得垄断优势。

在此基础上,海默认为当企业处在东道国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足以抵销跨国竞争和国外经营所面对的种种不利而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

企业凭借其拥有的垄断优势排斥东道国企业的竞争,维持垄断高价,导致不完全竞争和寡占的市场格局,这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2.区位理论索思阿德提出区位理论,用以研究国内资源的区域配置问题。

后来,艾萨德等用此理论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

企业拥有的优势并不能单独地说明为什么对外直接投资优于出口。

企业拥有某些特殊优势,可以不对外直接投资,而只是在本国生产,然后通过出口到第三国市场。

因此,又必须引进有关东道国的区位因素。

以便充分说明为什么一个企业会不辞辛劳,并承担风险到国外去从事制造经营活动,许多区位因素则适合解释这种情况:(1)劳动成本。

国际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可能导致实际工资成本的差别。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当技术已经标准化的时候,人们就可能把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投入的来源地。

那些纵向一体化的企业把某些装配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就属于这类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企业实行世界范围的制造和装配政策,其目标就是要使总生产成本最小。

(2)市场购销因素。

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市场增长、发展阶段以及当地竞争程度等特征,会对直接投资的决策产生影响。

尤其是在东道国有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市场规模等因素明显与利用生产和销售的规模经济有关。

第5章 企业成长战略讲解

第5章 企业成长战略讲解
(2)前向一体化战略
是指企业与用户企业之间联合,为 促进和控制产品的需求与销售而采取的 一种战略形式。
(二)横向一体化成长战略
横向一体化成长战略也称为水平一 体化成长战略,是指处于相同行业、生 产同类产品或工艺相近的企业实现联合。 其实质是资本在同一产业或部门内的集 中,目的是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 巩固市场地位。
产品开发具有以下3条实现途径 : (1)开发新的产品特征;( 2)形 成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差别;( 3)开发 新产品。
第二节 一体化成长战略
一、一体化成长战略概述 二、一体化成长战略的优劣势分 析
一、一体化成长战略概述
企业一体化成长战略又称企业整合 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 技术、市场上的优势,根据物质流动的 方向,使企业不断地向经营业务的深度 和广度发展的一种战略。

(二)密集型成长战略的适用条件
一般说来,密集型成长战略的采用 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
( 1 )企业必须能将资源集中于某 一种业务、某一项技术、某一类市场;
( 2 )企业在生产技术、市场知名 度、对用户要求的敏感性及对市场的了 解上都强于进行多元化生产的竞争对手;
( 3 )企业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方 式,以最高的效益和最经济的价格提供 高质量的产品,因为采取密集型成长战 略意味着企业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
(一)纵向一体化成长战略
纵向一体化成长战略也称为垂直一 体化成长战略,是指生产或经营过程相 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企业之间实现一体 化。
该战略实现的方式主要有 3种:企 业内部壮大、与其他企业实现契约式联 合(联营)、并购其他企业。
(1)后向一体化战略
是指企业与供应企业之间的联合, 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所需的全部 或部分原材料的供应,加强对所需原材 料的控制而采取的一种战略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摘要】文章探讨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的机理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进而依照中国的特定背景研究了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启发。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能力形成知识治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核心所在,一场学习竞赛的胜利者将可能赢得所有的博弈,选择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对竞争对手形成了一种负的外部性,增加了自己先占于竞争对手的机会(泰勒尔,1997)。

这类企业更注重于知识的猎取,对充分实现其把握优势知识资源的价值的欲望也更强烈。

关于进展中国企业,如何寻求知识并猎取优势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动机,但目前相关文献要紧集中于企业国际化的交易成本及企业的有效运作方面。

尽管资源基础论及KBV在战略治理中差不多成一个比较流行的分析工具,被普遍用来说明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成长及企业战略联盟问题,然而专门少被用来分析企业特定的战略问题。

专门是在目前的文献中,从知识能力形成角度对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没有深入研究。

一、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机理及路径研究知识密集型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的异质性,而学习是企业竞争优势唯独的持久性来源(Willias,1992)。

跨国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中,面临各种额外的知识及信息,经营者不可能等到把握所有的国际化知识以后才开始进行国际化,也不可能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市场盲目冒险而投入大量资本。

由于这些跨国公司是海外市场的“新来者”,缺乏足够的东道国知识,缺乏在国外经营的体会,在国外经营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阻碍,增加了国外运营的成本,可能使国际化扩展发生延迟,导致企业海外经营效率低下。

因而,知识在国际化扩展中就专门重要,而作为知识来源的途径,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March(1991)提出组织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即组织学习包含两个方面:“寻求”与“利用”。

“寻求”一词与搜索、变化、风险承担、体会、实验、灵活性、发明及创新等相关,是对新战略资源和竞争力的猎取;“利用”与提炼、选择、生产、效率、选择、实施及执行有关,是对已有资源和竞争力的使用。

依照March(1991)提出的组织学习理论的两个方面,主流理论关于国际化的观点使用了“利用”而不是“寻求”的观点(Hedlund and Ridderstrale,1997),目标是效率最大化。

由于忽视了资产的寻求,这些传统理论没有成功说明跨国公司是如何通过国际扩张进行创新的。

而实证说明,资产寻求型FDI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如Kouemmerle(1996)发觉,制药和电子部门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海外研发基地的增加要紧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而不是利用现有的知识。

“知识寻求”的本质属于创新范畴,它的重要功能是增加整个知识系统的知识存量,有利于已有知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对“知识利用”取得的成果进行爱护;“知识利用”则是对现有知识进行利用的深化与巩固,同时又是对可利用知识的积存。

企业跨国知识能力的积存有两个过程:一是从缄默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即是以创新为主,将新技术、新知识能力商业化并获得利润及租金的过程;另一种是从显性知识转变为缄默知识,即猎取物化技术以及能够传播及表达的技术及知识,并通过消化、吸取与原先的缄默知识相结合的过程。

这与企业内在的“利用”与“寻求”相对应,只只是是这两个过程是跨国界进行的,通过国际化扩张进入国外市场使企业提供了“利用”利益及“寻求”利益(Dunning,1993)。

从那个意义上,“知识寻求”与“知识利用”是阻碍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的两个有机结合的因素。

由于经济进展水平的不同,发达国家与进展中国家国际化模式存在较大的不同。

主流理论要紧针对发达国家,强调发达国家“知识利用”方面,因为这些国家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但关于中国如此的进展中国家,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能力较弱,而且不完整,在知识能力积存路径上有较大的不同。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进展的路径更多地取决于“知识寻求”,但与其进展中国家不同,由于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内向国际化获得了一定的技术能力,能够到其他进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进行投资,进行“知识利用”。

即通过“知识利用”与“知识寻求”而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企业国际化能力形成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事实上是跨过国界追求能力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以知识的连续寻求、积存和依照知识存量进行利用、反馈,进行调整为核心的动态的、****过程。

具体来看,企业国际化进展与企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见图1)。

企业能力既能够是企业国际化发生的条件,也是企业国际化的诱因;企业能力既是企业国际化的推力,又是企业国际化的拉力。

而作为组织学习的两个方面,“知识利用”与“知识寻求”与企业竞争能力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知识利用”推动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的形成及提高,企业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企业进行“知识利用”。

从更深层次来看,从KBV理论关于跨国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说明能够看出,KBV理论在说明企业国际化经营时也隐含着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

因此,与市场逻辑不同,组织逻辑暗示具有市场不具备的能力:一方面是利用知识的能力,另外一方面是猎取知识的能力。

而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是“知识寻求”、“知识利用”跨过国界的过程,这说明了企业具有“知识寻求”、“知识利用”国际化战略动机。

这一观点比现有理论更表达了因果的统一,既补充了知识转移情形下只考虑交易成本的缺陷,又支持了企业组织惯例及文化差异的观点,符合KBV分析企业的组织逻辑。

三、转轨经济下的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1、知识能力不完整性决定了具备较强“知识寻求”国际化战略动机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知识能力及治理体会相对发达国家较弱;在转轨经济下,中国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是不完整的。

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需要通过向发达国家企业学习来获得先进的知识及技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寻求”要紧包含三个方面:寻求东道国市场知识、寻求国际化经营治理知识、寻求技术。

2、转轨经济特点决定了具有强的“知识利用”国际化战略动机第一,在打算经济下,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吸取和创新及自主开发,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部分企业具备了剩余能力,企业需要将这些剩余能力进行扩张,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同时,由于中国处于转轨经济中,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成本较高,通过内部化进行交易成本较低。

在这两个条件下,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动机就相对较强。

第二,企业普遍缺乏一些发挥知识优势的非知识性资源。

除知识性资源外,转轨经济中的中国企业普遍缺乏一些资源,如财务资源等。

为了使企业更快提高竞争能力,企业在寻求知识性资源的同时,也要寻求这些非知识性资源,将这些资源与本身具备的知识优势结合一起,更好地进行“知识利用”。

第三,投资约束机制“软化”使国有企业具备“知识利用”国际化动机。

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差不多上是一种层层托付的代理关系,由于托付层次过多,企业的经营者没有最大化所有者权益的鼓舞。

当企业的经营者对其投资决策行为不负任何责任或者只承担专门小一部分责任时,企业的投资约束软化了。

在转轨过程中,由于人们还不太适应通过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来加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约束,民营企业家以“拍脑袋”进行决策的方式仍旧常见,也显现投资约束软化的特点。

而投资约束软化的一个最常见后果是产业的“过度进入”行为(郭昕炜、徐康宁,2001),这就必定造成行业竞争程度加剧。

猛烈竞争导致的微薄利润使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寻求国际化进展,以增加新的利润来源。

第四,知识密集型企业快速国际化的特点使得其有可能与传统企业不一样,能够跨过一些时期,甚至不通过国内进展的时期就直截了当进入国外市场,有可能表现出强烈的“知识利用”国际化动机。

“知识利用”国际化本质上是猎取互补性资源的战略,以补偿其本身资源能力的不足。

由于中国专门的制度背景及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的不完整性,“知识利用”与“知识寻求”的转化存在两个矛盾,阻碍了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

第一,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进展时刻还不长,实力还不雄厚,大多数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既要应用于扩大规模,占据市场,又要为企业实现可连续进展而不断进行“知识寻求”,因此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利用”及“知识寻求”矛盾就显得更突出。

第二,由于二者在成本与收益的时刻和空间分布上不一致,“知识寻求”利于长期,“知识利用”利于短期,导致冲突。

自适应过程会在无意识中偏向“知识利用”。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境外企业进展资金的不足一方面使企业在海外扩大再生产受到****,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对尽快收回投资回报有着更加强烈的动机与愿望,投资短期行为明显,使部分企业显现短视行为,只重视企业短期进展,不重视企业长期成长;只重视利润的猎取,不重视知识的猎取,整体上不利于企业国际化的长期进展。

四、结论进行一个有效的组织学习过程必须建立在“知识寻求”与“知识利用”相统一的基础之上,而这表达了企业的国际化目标——价值最大化。

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能够猎取多个地区的当地知识或技术并加以开发利用,这关于中国如此的进展中国家尤显重要,表达了企业国际化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个有远见,想长期连续进展的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必须依照不同时期的战略需求,寻求“知识利用”与“知识寻求”相对性统一,力争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兼顾平稳。

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程度深入,进展中国家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能力在短短十年时刻左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相对发达国家,不管从技术上依旧经营治理体会上,都需要进行额外的组织学习及进行知识制造,组织学习阻碍着企业国际化知识的猎取及国际化知识的制造产生。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的全然动机为寻求知识动态优势,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不断地生产知识、创新技术,尽可能地从最大空间以最快速度猎取知识。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种知识动态优势的保持必须通过国际化从国际创新网络中不断地通过学习、吸取知识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要适当加大对“知识寻求”力度,采取多种方式从国际创新网络中猎取知识,这是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