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https://img.taocdn.com/s3/m/c68cbaf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2.png)
第五项修炼彼德·圣吉教授在讨论了大量企业兴衰史和亲身参加了大量企业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企业要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迈向学习型组织,就必需具备如下五项修炼的技能。
1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一个建立愿景和实现愿景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修炼。
它构成了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愿景是相对详细的将来所期望景象,是人们信任却不能立即实现的将来。
具有高度自我超越的人, 愿景不仅为其描绘了将来一个美妙的蓝图、一个漂亮的梦,而且为其供应了一种将来的呼唤和驱使人奋进的动力,促使人内心渴望努力去实现这个愿景。
当一个愿景被实现, 人们就会再设定一个更高的新的愿景,从而使自我超越成为一个不断重新聚焦、不断循环、不断自我增加的过程。
自我超越修炼能否胜利,最为关键的策略的一点就是能否正确和有效地保持制造性张力。
制造性张力就是激励人不断学习和进取的动力,是自我超越的核心原理,它整合了这项修炼的全部要素。
由于它主要来源于实现愿景的精神动能,所以又称精神制造性张力。
发挥制造性张力的关键,一是要忠于自己的愿景;二是要忠于真相, 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现状和失败, 为此就需要克服掉心情张力和结构性冲突。
心情张力是制造性张力的反作用力,它利用人们的惰性和对困难的畏惧,将人从愿景中拉回现状, 从而使愿景受到侵蚀。
结构性冲突是对自我力量缺乏信念,深信自己无力实现愿景。
自我超越修炼的最高境界是实现潜意识的自我超越修炼。
自我超越修炼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而非有意识地刻意为之。
当然,这更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和修炼过程。
2.其次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改善心智模式是一种把镜子转向自己,发掘并客观地检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维规律, 借以改善自身思维方法的修炼。
心智模式作为一种深植于人们心中不易被觉察与检视的思维方法, 影响着人们对事物和社会的观看、熟悉及其相应的行为。
改善心智模式的关键是实践开放、分权和实质贡献的核心价值。
一个组织中不提倡或不能正确有效实践这三项核心价值,则组织中就不行能有心智模式的改善,就不行能有真诚关心、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环境。
第五项修炼.艺术与实践
![第五项修炼.艺术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88d52fb941ea76e58fa047d.png)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美】彼得.圣吉五项修炼是指五条线路(理论和方法),用来开发三种核心学习能力:激发热望(aspiration),开展反思性交流(reflective conversation),理解复杂事物(complexity),我们把这些能力成为“团队核心学习力”。
第一部分我们的行动如何创造现实,我们如何才能改变现实第一章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用一只手撬动世界学习型组织的各项修炼·系统系考三维的看待事物,功能是能让各系统模式全部清晰可见,帮助我们认识如何有效的改变这些模式。
·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不断澄清和加深我们的个人愿景的修炼,是持续集中我们的能量、增强我们的毅力,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修炼。
因而,它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基石——或者说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心智模式80年代壳牌公司的集团规划协调人德赫斯说过,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并实现持续增长,必须依赖“组织机构的学习,即团队管理成员看待本公司、竞争对手和市场的集体心智模式的转变过程。
因此,我认为规划就是学习,而公司规划就是指组织机构的学习。
”心智模式的修炼要从省视自己开始——学习如何把我们的内心、有关世界的图像披露出来,让他们“浮出水面”,并严格仔细的加以审查。
这项修炼还包括“富于学习性”的交流沟通:把对对方好奇的探索与对自己想法的宣扬相结合,在有效的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也开放自己的思想,已接受他人的影响。
·共同愿景企业使命凝聚成一句:治!·团队学习“深度汇谈”是团队成员“悬挂”(即暂时忘掉)假设和成见而进入真正的“共同思考”的过程。
思想在一组人群中自由流动和沟通,它使集体得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洞悉和领悟。
从事一项修炼就意味着一个终身学习者,这个过程永无止境,你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来掌握和精通它。
一个公司不可能是“卓越的”,因为它不可能达到一种永恒的卓越境界;它总是处在学习修炼的实践过程中,要么变得更好,要么变得更差。
《第五项修炼》讲义与解读
![《第五项修炼》讲义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2770c0bddccda38376bafba.png)
What:
修——意味修身,修行,自律,长期感悟; 炼——意味着“习”,学以至用,反复训练。
How:
一、自己积极的感悟,反复的训练; 二、建立企业内的学习型组织氛围。
五项修炼的内容
五、系统思考
一、自我超越
五项 修炼
二、改善心智模式
四、团队学习 三、建立共同愿景
第五项修炼:
系统思考
五项修炼的最终目的:构建学习型组织
二、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
再做一个小测验: 一位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个老头下棋,正下到难解难分之际,跑过来一个小孩着急地对公安
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问:“这孩子是您什麽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 子”。
请问:那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呢?
部的思考方式,及由其所产生的行动; 它造成了目前切割而破碎的世界,使 人们丧失了群己的一体感,局限了人 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真谛是什么?
通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 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与 它的关系,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
“吸收知识、获得信息”是学习的理解误区。
一、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黄金法则: PMA-积极心态。
你知道自己想要 什么样命运吗?
你改变不了风向,你可以调整风帆;你改变不了外面的温度,你 可以增减衣服;你改变不了下雨,你可以撑起雨伞;你没有漂亮的容貌, 你可以展现灿烂的微笑;大山不会向你走来,你可以向它走去。当你改 变了内在世界,你会发现,外部世界也会彻底改变。
课程大纲:
A、第五项修炼的介绍; B、第五项修炼的初次感触和体验; C、五项修炼的内容; D、系统思考的理解与应用。
《第五项修炼》经典解析
![《第五项修炼》经典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8fa631ee06eff9aef8074a.png)
《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 《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是21世纪的管理圣经。
作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学习型组织之父,十大管理大师之一。
首次出版:1990年。
全书名:《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
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之列、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世界企业学会(World Business Academy)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近百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
内容简介彼得·圣吉这次重新修订畅销经典《第五项修炼》,背后是15年来把原书理念付诸实践的经验和案例。
圣吉明确指出,从长远来看,你的组织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
15年前,许多《第五项修炼》的核心理念都曾显得很激进。
但这些理念的许多应用方法,后来已经被融入到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也被整合到人们的管理实践中;新版书中的领导力案例故事揭示了这些经历。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
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这本工商管理经典著作的增订扩充新版,包含了100多页新增内容,这些新内容是基于对几十家公司的实践者的访谈,这包括: BP、联合利华、英特尔、福特、惠普和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还包括其他类型的组织,如:波士顿社区组织罗卡、牛津乐施会和世界银行。
新增内容里有一篇特别的新序言,描述了圣吉自原版书出版以来在学习型组织研究方面的成果,还增加了关于“推动力”(开始起步)、“战略与策略”、“领导的新工作”、“系统的公民”和“未来的前沿”等新章节。
内容体系第01章重圆破镜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发展自身,而不是除掉什么。
《第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
![《第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0b3cf5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d.png)
《第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彼得·圣吉在研究中发现,要使企业茁壮成长,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即将企业变成一种学习型的组织,并使得组织内的人员全心投入学习,提升能力在本职岗位上获得成功。
因此,《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不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研读,只要是从事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和创造财富的人都应该了解和深入研读。
《第五项修炼》的五项修炼概括地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愿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对客观现实正确的判断。
通过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激发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投入工作、实现创造和超越。
此项修炼兼容并蓄了东方和西方的精神传统,修炼时需要培养耐心、集中精力,对于学习如同对待自己的生命一般全身心地投入进学习型组织。
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对事物作出价值评价,沉积在自我心灵深处的印象等;我们通常不易察觉。
心智模式影响自我表现出来的行为;通常在刹那间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这就是心智模式在发挥着作用。
改善心智模式我们把自己工作组织看成学习的场所,把自己工作组织看作是转向自己的镜子,这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潜在能力,使这些能力浮在表面,并严加审视。
它还包活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的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
组织都在设法以共同的愿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作为个人要建立善于将领导的理念融入到自己心里,在组织中为实现共同的愿望而努力,通过努力学习,产生追求卓越的想法,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
第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https://img.taocdn.com/s3/m/718a17f9f705cc1755270964.png)
我阅读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知道彼得•圣吉所创立的是学习型团队,他希望建立的组织模式能够更适合人们的工作。
在一个团队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大的学习型群体,使人们在团体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不断的前进。
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
从真正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有五项主要的内容: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全局思考。
1.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
能够运用自我超越的人,可以不断实现他们心里的愿望,我觉得自我超越就是一种精神力量。
当人们希望达到某些愿望的时候,首先要有“我想达到”的愿望,这种愿望越强烈,愿望能够实现的机会就越大。
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
也正是因为自我超越的愿望强烈,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动力强劲。
2.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
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
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
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3.建立共同理想。
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
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
就好像我们国家的乒乓球事业,由于乒乓球属于国球,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很喜欢这项运动,同时,国家也大力支持这项运动,人人都希望把这项运动办好,这种凝聚力超越了个人的想法,成为了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所以中国的乒乓事业才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6b4728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f.png)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最近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感触颇深呐!书里提到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初看感觉挺深奥,可细细琢磨,又觉得和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就拿“自我超越”这项来说吧。
这可不是喊喊口号,定个高大上的目标就完事儿的。
它是要咱真正从内心深处渴望变得更好,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我想起了自己学骑自行车的事儿。
那时候我都上初中了,周围小伙伴儿们早就骑着车满世界跑,可我愣是不会。
看着他们风一样自由的身影,我心里那个羡慕嫉妒恨呐!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
刚开始,我一上车就东倒西歪,摔得那叫一个惨。
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我妈都心疼得不行,劝我别学了。
可我那股子倔劲儿上来了,谁说都不好使。
我每天放学后,就推着那辆沉甸甸的自行车到学校后面的空地上练。
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
有好几次,我摔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心里想着:“算了吧,何苦为难自己呢?”但另一个声音又在心底响起:“就这么放弃了?那多丢脸!”慢慢地,我能在车上歪歪扭扭地骑上一段距离了。
那种感觉,就像黑暗中突然透进了一丝光亮,让我看到了希望。
我更加刻苦地练习,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和用力方式。
终于有一天,我可以骑着车在空地上转上好几圈,不再摔跤了!那一刻,我心里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我感受到了自我超越带来的巨大成就感。
这看似小小的一件事,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我超越”的真正含义。
它不是要你一下子变成超人,而是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中,不断坚持,不断改进,一点点地超越过去的自己。
再说说“改善心智模式”。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别人要是跟我意见不一样,我就急得跳脚,非要争个输赢。
可经历了一些事儿后,我发现自己的想法未必就是真理。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策划一个活动。
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了一切,觉得肯定万无一失。
结果活动当天,出现了好多问题,搞得大家手忙脚乱。
朋友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建议,一开始我还不服气,觉得他是在挑刺儿。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精选5篇)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866f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a.png)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精选5篇)《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和一些管理学学者、卓越的企业家共同努力数年,着成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总结推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管理方式,因而被称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
其宗旨是:将组织变成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面对任何复杂的外界变化,能灵活伸展,能随机而变。
其核心观点是学习:组织的个人和企业一起学习,组织在个人通过学习完成不断自我超越的基础上,进行团队学习,从而使组织变成学习型组织。
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让人读后深受感触。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
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心智模式”是根植于心中,影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判断,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
把镜子转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
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如果组织中没有全体成员深度分享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那这个组织就不能得到伟大的成功。
领导力即要给予组织机构以激励和启迪,有能力分享我们所追求的未来图景,伟大的组织都无一例外的用共同的身份和命运归属感把人们成功地凝聚在一起。
这是因为共同愿景会激发真正的信念、行动意愿和投入参与,而不仅仅是服从。
彼得·圣吉五 项修炼
![彼得·圣吉五 项修炼](https://img.taocdn.com/s3/m/a3076779168884868762d61a.png)
五项修炼著名的管理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所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即汇聚五项修炼或技能: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望;第四项修炼是团体学习;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
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1990年完成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提出了“五项修炼”:(一)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自我超越是指能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
自我超越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却又超乎此项目标;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却又超乎精神层面。
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的现实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并在此创造的基础上,将自己融入整个世界。
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员工的创造力是组织生命力的不竭之源,自我超越的精要在于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力。
通过建立个人“愿景”(vi sion)、保持创造力、诚实地面对真相和运用潜意识,便可实现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五项修炼的基础。
(二)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心智模式是指存在与个人和群体中的描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观点、方法和进行决策的依据和准则。
它不仅决定着人们如何认知周遭世界,而且影响人们如何采取行动。
不良的心智模式会妨碍组织学习,而健全的心智模式则会帮助组织学习。
心智模式不易察觉,也就难以检视,因此它不一定总能反映事情的真相。
另外,心智模式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形成的,它具有一不定期的稳定性。
而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这导致了心智模式与事实常常不一致。
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发掘人们内心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即时修正,使其能反映事物的真相。
改善心智模式的结果是,使企业组织形成一个不断被检视、能反映客观现实的集体的心智模式。
(三)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共同愿景是指组织成员与组织拥有共同的目标。
共同愿景为组织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
第五项修炼简介
![第五项修炼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89d7531b90d6c85ec3ac689.png)
《第五项修炼》作者简介彼得•圣吉博士(Dr.Peter M. Senge),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高级教授讲师,国际组织学习学会(SoL)和索奥中国(SoL China)的创始主席。
除《第五项修炼》之外,他还与人合著了《第五项修炼实践篇》(1994)、《变革之舞》(1999)、《学习型学校》(Schools that Learn, 2000)、《体悟当下》(Presence, 2004),以及最近出版的《必要的革命》(The Necessary Revolution, 2008)等著作。
圣吉被誉为最富创新精神的世界级管理学和领导学思想大师之一。
他早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工程专业,并获得麻省理工社会系统模型硕士和管理学博士,现家居美国马萨诸塞州。
内容简介彼得•圣吉这次重新修订畅销经典《第五项修炼》,背后是15年来把原书理念付诸实践的经验和案例。
圣吉明确指出,从长远来看,你的组织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
15年前,许多《第五项修炼》的核心理念都曾显得很激进。
但这些理念的许多应用方法,后来已经被融入到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也被整合到人们的管理实践中;新版书中的领导力案例故事揭示了这些经历。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
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这本工商管理经典著作的增订扩充新版,包含了100多页新增内容,这些新内容是基于对几十家公司的实践者的访谈,这包括:BP、联合利华、英特尔、福特、惠普和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还包括其他类型的组织,如:波士顿社区组织罗卡、牛津乐施会和世界银行。
新增内容里有一篇特别的新序言,描述了圣吉自原版书出版以来在学习型组织研究方面的成果,还增加了关于“推动力”(开始起步)、“战略与策略”、“领导的新工作”、“系统的公民”和“未来的前沿”等新章节。
第五项修炼_终极版
![第五项修炼_终极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fb5907daef5ef7ba0d3c99.png)
建立学习型组织基础
把人
建
组 的 型立
织 成 文深
看 长 化度
成
会
生
谈
命
的
系
反
统
思
建立深度会谈的反思型文化
通过交流的变革
BP公司的执行副总裁维维安·考克斯组织了一系列研习营, 把人聚到一起交流,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可能性,带来业务 的改进。
反思型开放
让人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行为鼓励个人的负责态度,
——学习型组织的基石
共 同 愿 景
自 我 超 越
向 上 张 力
系统思考
团 队 学 习
改善
心智
基
模式
础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
• 1)今天的问题来自于昨天的“解决方法” • 2)你越使劲儿推,系统的反弹力越大 • 3)情况变糟之前会先变好 • 4)选择容易的办法往往无功而返 • 5)疗法可能比疾病更糟糕 • 6)快就是慢
• 7)因和果在时空中并不紧密相连 • 8)微小的变革可能产生很大的成果——但最有效的杠杆
常常最不易被发现 • 9)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但不是马上
? • 10)把一张100元人民币撕成两半得到什么
——两张100? NO!两张废纸! • 11)不去责怪
系统思考修炼——心灵的转换
A、重新看世界 B、观察因果循环 C、系统思考三要素:正负反馈和延迟
我们一起共同工作的能力,与客户一起工作的能力, 都导致更好的投资决策,进而导致更成功的业绩,,进而 更多的影响到可持续发展。
以身作则的引领变革,开发探寻能力和真正的愿望。
建设适应性组织
现在高度便捷的通信联系,带来了更大的 波动性和非线性效应:变化会突然出现, 而不像过去那样可以预料。
第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https://img.taocdn.com/s3/m/b58df3e9eff9aef8951e06ac.png)
第五项修炼第五项修炼*实践篇《第五项修炼*实践篇》是美国作家彼得*圣吉等著,由张兴等译,东方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为2006年12月。
作者彼得圣吉,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并于1970年在斯坦福大学获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佛睿恩特教授,研究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搭配的管理理念;197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圣吉留在斯隆,继续致力于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从而发展出“学习型组织”理论。
彼得?圣吉被《经营战略》杂志誉为“20世纪对商业战略影响最大的24个伟人之一”,现在彼得?圣吉被誉为继彼得?杜拉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被称为“‘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
1990年,作者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艺术和时间的第五项修炼;19994年,彼得圣吉和其他四位作者又合作推出了《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以此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学习型组织发展之路,并提供了落实五项修炼的实例和各种工具。
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不单单是因为它与老师推荐的作品《第五项修炼》书名相似,它吸引我更多的是什么是第五项修炼,那前四项修炼又是什么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带着这些疑问开启了我的阅读旅程。
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它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艺术和实践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的理念和应用基模,并回顾了其他四项核心修炼:自我修炼、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
在这五项修炼中,自我超越是整个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它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团队的学习都依赖个人的努力,团队的学习既是团队的活动内容,同时也是检视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的载体和手段。
检视心智模式和建立共同愿景,从时间上看,前者针对于已形成的“组织记忆”,是组织从记忆中学习的体现,后者则是对未来生动的描述,对组织的成长起牵动作用。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它提供了一个健全的大脑,一种完善的思维方式,个人学习、团队学习、检视心智模式、建立愿景都是因为系统思考的存在联系到一起,共同达到组织的目标。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90d735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a.png)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他认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压抑了人们主动学习的天性,使得组织失去了自主进化的能力。
而一个组织能够拥有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有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主进化能力。
在书中,彼得·圣吉指出,学习型组织是持续开发创造未来能力的组织。
对于这样的组织而言,仅仅维持生存是远远不够的,“适应性学习”必须与“生成性学习”相结合,才能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
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在于从局部回归到整体,要在组织内培养一种全局观和系统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组织都存在着学习障碍,这些障碍使得组织无法有效地学习和创新。
其中,最常见的学习障碍包括“我就是我的职位”“敌人在外部”“掌控幻觉”“执着于事件”“煮蛙寓言”“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和“管理团队的神话”等。
这些学习障碍使得组织无法从内部找到关键的杠杆作用点,来有效解决横跨“内部”与“外部”界限的系统性问题。
为了打破这些学习障碍,彼得·圣吉提出了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这五项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它们可以帮助组织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培养出具有全局观和系统观的人才,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自我超越是指个人要有不断超越自己的能力的愿望,有热情和动力学习。
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是图像、画像或形象。
共同愿景是整个组织中的人们内心的图景,它让组织有一种共同性,贯穿整个组织,从而在其各式各样的活动中保持一种连贯性和一致性。
团队学习是让团队的每个人都能够亮出自己的心智模式,彼此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从而让这个团队快速地学习和进步。
系统思考是培养系统思考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准备,它的观点和工具都是团队学习实践的中心内容。
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自我超越是基础,心智模式是桥梁,共同愿景是核心,团队学习是途径,系统思考是方法。
第五项修炼心智模式
![第五项修炼心智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3404046852458fb770b5698.png)
什么是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是根深蒂固于心中, 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 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 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 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 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 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在团 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 作,就需要我们在打开自己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 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 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 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二、辨认跳跃式推断
跳跃式推断是指我们直接从观察转移到概括性的论断,未 经检验。 问自己对周遭的事物基本上抱持什么样的看法或信念(企 业应如何经营,或对于一般或特定人的看法)。 首先质问自己某项概括性的看法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 什么? 然后问自己:我是否愿意再想想看,这个看法是否不够精 确或有误导作用? 诚实地回答这项问题很重要,如果答案是不愿意,再继续 下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我所说的
我:汇报怎么样? 比尔:嗯,我不知道。现在说 还太早。而且,我们正在实 现一项新的突破。 我:那你觉得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觉得你提的问题很重要 。 比尔:我拿不准。我们还是等 等,看下一步发生什么。 我:也许你是对的。但我认为 我们得做些什么,而不能只 是等待。
一、左手栏
左手栏:必须学会首先把镜子转向自己,写下内心通常不 会说出来的话。 左手栏就是一项可藉以“看见”内隐的智能模式,使其在 某种状态下予以显现、运作的一种技巧。它一般通过对过 去实践的仔细回顾,将当时对问题所发表的看法、观点加 以整理,把自己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表达的真实想法写下来 并予以对比,通过自己内心深处的对话,最终达到寻找原 因、提高自我的反思目的。
知识管理 第五项修炼
![知识管理 第五项修炼](https://img.taocdn.com/s3/m/d2e5577cf46527d3240ce016.png)
• 游戏的启示 • 这个简单的游戏告诉我们: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却往往有 奇迹出现。你告诉自己:“杯子已经满了,再加水就会溢出 来。”而事实上,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面可以高出杯缘 一定的高度。 • 有句话是如此表述的:“你认为不行,那就不行。”人们容 易陷于自我设置的障碍里,比如以下两种情况: • (1)力有余而心不足 • 有的人在尚有余力的情况下,就认为自己不行了。 • 如“在两千米长跑中,我觉得自己也就跑个800米左右,所以 我跑着跑着也就停下来了。” • (2)不敢接受新事物 • 有的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就不敢接近。 • 如:“我不会游泳”,“我不会跳舞”。 • 自我设限是妨碍事业成功的致命伤自我设限影响潜能的发挥。 一个人总是想着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敢尝试新事物, 那么,他永远不可能有所提高。
不良心智——归罪于外
寓言: 疑人偷斧 一乡下人,一把劈柴的斧头不见了,他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 于是,这个乡下人开始十分注意邻居的儿子举动,总觉得他走路的姿 势、面部的表情、说话的声调,越看越像偷斧头的人。后来他又上山 砍柴,发现了被自己粗心遗忘了的那把斧子。这个乡下人砍柴回来后, 又反复打量邻居的儿子,发觉这个小伙子不像偷斧头的人了。 这个乡下人心智模式是归罪于外,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们是否曾 经对人或事过于主观地进行判定或猜忌呢? 是否犯了错,经常下意识地将责任推卸给别人,寻找更多的客观 原因或借口,而不是首先从自己身上找主观原因呢?
《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21世纪的管理圣经。 作者:彼得· 圣吉(Peter M. Senge): 学习型组织之父,十大管理大师之一。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即汇聚五项修炼或技能: 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 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 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望; 第四项修炼是团体学习; 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
第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https://img.taocdn.com/s3/m/f800c3126c175f0e7cd13795.png)
看到了什么?
再看一遍
要学会换位思考
改智心智模式与沟通
3、有效沟通: 能够有效 表达自己的想 法,100%责 任在自己
沟通是什么呢?沟通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知识交流、 信息交流。
沟通的一般技巧: -----用对方熟悉的词语 -----准确向对方发出信息,并使对方确认 -----有效沟通比快速沟通更重要 -----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 -----用心来沟通 沟通的重要原则: 有效表达,换位思考、真诚无价
彼得· 圣吉的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要求要整体地、动态
地、本质地思考问题。 防止分割思考,要整体思考 防止静止思考,要动态思考 防止表面思考,要本质思考
青蛙现象
五项修练
课程回顾
五项修炼都包含? 通过视频如何超越? 心智模式及如何改善心智模式?(认知自 我、换位思考、有效沟通、3O理论、善待 他人、3Q理论) 愿景的三层次及要点:组织、团队、个人 ; 团队学习的目的、关键、障碍; 系统思考?(青蛙现象、三防三要)
图中有几个三角型
怎样改善心智模式? 1、学会把镜子转向自己
自我批 评 自我解 决问题 自我检 视
自我发 现问题
自我反 思
怎样改善心智模式?
2、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的另一种说法叫 “设身处地”。我国古代理学家朱 熹对“设身处地”有精辟的论述: “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以心 也” 。意思是说,设想自己是他 人,并处干他人的位置上,来体会 他人的心情。
如何自我超越?
B、不要自我设限, 要向极限挑战;
C、要从“工具性”工作 观转变为“创造性”的 工作观;
如何自我超越?
无论多不幸,都有人比你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 )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Improving Mental Models )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Building Shared Vision )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Team Learning )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Systems Thinking )
五项修炼的整合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实际上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朝向学习型组织迈进的五项技术。
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是紧密相关、缺一不可的。
这五项修炼是: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 )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的过程。
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精通“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于艺术一样,全心投入、锲而不舍,并不断追求超越自我。
有了这种精神动力,个人的学习就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项目,而是一个永无尽头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而组织学习根植于个人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也会不断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Improving Mental Models )
“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是把镜子转向自己,发掘自己内心世界深处的秘密,并客观地审视,借以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更利于自己深入地学习。
壳牌石油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地度过七、八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巨大冲击,并成长为全球首强,主要得益于学习如何显现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并加以改善。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Building Shared Vision )
2500年前,孙子在《孙子兵法·计篇》中就讲到“五事七计”首要的因素就是“道”。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
”故“上下同欲者胜”。
千百年来,组织中的人们一直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上下同欲”枣即建立共同的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愿景)。
惟有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共同目标,大家才会发自内心地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从而使组织欣欣向荣。
否则,一个缺乏共同愿景的组织必定人心涣散,相互掣肘,难成大器。
共同的愿景常以一位伟大的领袖为中心,或激发自一件共同的危机。
但是,很多组织缺乏将个人愿景整合为共同愿景的修炼。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Team Learning )
团队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法,现在正风靡一时。
团队中的成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仅使团队整体的绩效大幅提升,而且使团队中的成员成长得更快。
但正如第三章所讲,团队学习存在局限性,以至于在实践中出现了团队中每个人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62的窘境(参见第三章第四节“管理团队的迷思”)。
团队学习的修炼就是要处理这种困境。
团队学习的修炼从“对话”( dialogue ) 开始。
所谓“对话”,指的是团队中的所有成员敞开心扉,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进入真正统一思考的方法或过程。
另外,“对话”也可以找出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
团队学习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非个人。
除非团队能学习,否则组织就无法学习。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Systems Thinking )
企业与人类社会都是一种“系统”,是由一系列微妙的、彼此息息相关的因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因素通过各不相同的模式或渠道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立杆见影、一一对应的,而常常是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
身处系统中的一小部分,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关注系统中的某一片段(或局部),而无法真正把握整体。
系统思考的修炼就在于扩大人们的(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视野,让人们“见树又见林”。
五项修炼的整合
上述五项修炼中,“系统思考”的修炼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成一体的理论与实务,防止组织在真正实践时,将各项修炼列为互不相干的名目或一时流行的风尚。
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
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但是,“系统思考”也需要其他四项修炼来配合,以发挥它的潜力。
“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队的长期承诺;“改善心智模式”使人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团队学习”是发挥团体力量,全面提升团队整体力量的技术;而“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缺少了它,人们将陷入简单的“压力—反应”式的结构困境。
因此,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孤立或分割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