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土源性寄生虫最新版本

合集下载

汇总最新汇总整理最全常见寄生虫图谱.ppt

汇总最新汇总整理最全常见寄生虫图谱.ppt

62
日本血吸虫
精选
63
日本血吸虫卵
精选
64
曼氏血吸虫
精选
65
曼氏血吸虫卵
精选
66
曼氏血吸虫尾蚴
精选
67
扁形动物门:多节绦虫纲
精选
68
阔节裂头绦虫幼虫及节片
精选
69
阔节裂头绦虫卵
精选
70
牛带绦虫妊娠节
精选
71
猪带绦虫幼虫和妊娠节
精选
72
猪带绦虫虫卵
精选
73
缩小膜壳绦虫及妊娠节
精选
14
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片断
精选
15
外周血中的恶性疟原虫滋养体(吉 氏染色)
精选
16
外周血中的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吉氏 染色)
精选
17
病危患者中的恶性疟原虫(吉氏染 色)
精选
18
脑型恶性疟原虫
精选
19
外周血中的三日疟原虫滋养体(吉 氏染色)
精选
20
外周血中的三日疟原虫裂殖体及配 子体(吉氏染色)
杜氏利氏曼原虫无鞭毛体
精选
28
线虫纲
精选
29
雌、雄蛔虫

精选
30
蛔虫卵
精选
31
肺部蛔虫幼虫
精选
32
雌、雄蠕形肠蛲虫
精选
33
雌、雄蠕形肠蛲虫卵
精选
34
雌、雄毛首鞭形线虫
精选
35
雌、雄毛首鞭形线虫卵
精选
36
雌、雄十二指肠钩虫
精选
37
雌、雄美洲钩虫
精选
38
雌美洲钩虫前部

土源性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土源性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感染治疗,内科治疗无 效时手术治疗;肠梗阻时,应胃肠减压;
肠穿孔时应手术治疗。贫血时给予富有铁质、蛋白质和维 生素的饮食,或补充铁剂,重度贫血应输血。
传染源控制
Ⅰ类地区:对3周岁以上居民每年服药1次(人群感染率在50% 以上的地区,第1年服药2次),连续3年,每次驱虫覆盖率不 低于60%。 Ⅱ类地区:对重点人群每年服药1次,连续3年,每次驱虫覆 盖率不低于80%。以钩虫感染为主的地区,重点人群为职业 暴露人群;其他地区重点人群为3—14周岁儿童。 Ⅲ类地区: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居民自愿查病驱虫。各级医 疗卫生机构应结合常规粪便检查项目开展寄生虫虫卵检查, 对查出的感染者给予药物驱虫。
谢 谢!
• 复方阿苯达唑:
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2片顿服;2—6岁儿童, 1.5片顿服
钩虫病
三苯双脒:成人400mg顿服,14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阿苯达唑: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400mg顿服,12岁以下 儿童剂量减半 噻嘧啶: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1.2—1.5 g顿服,12岁以下 儿童按10 mg/kg体重服用。 复方阿苯达唑: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 2片顿服;2—6岁 儿童,1.5片顿服
• • • •
种类 流行情况 诊断 治疗
蛔虫病
临床表现: – 幼虫期: 发热、咳嗽、哮喘、血痰 – 成虫期: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 等表现 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 膜炎等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 放射
虫卵检查
直接涂片法
查一张涂片的检出率为80%左右,查3 张涂片可达95%
虫卵、虫体检查
• 虫卵检查: 擦拭法:棉拭子擦拭肛门周围,在滴有50%甘油溶液的载玻片上混 匀后进行镜检
漂浮法:用棉拭子置于生理盐水中,挤干,擦拭肛门周围,然后将 棉试子放入有饱和盐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使虫卵洗入盐水内,再 漂浮集卵进行镜检 透明胶纸粘拭法:早晨排便前用透明胶纸粘拭肛门周围皮肤,在显 微镜低倍镜下检查,连续3次,阳性率可达79.4%。该法简单,适合 普查时应用。 • 虫体检查 入睡后1~3小时检视肛门,查虫体,连续观察3~5天

土源性、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方案

土源性、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方案

土源性、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方案一、背景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等)和食源性寄生虫是影响我省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4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AA 省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为7.06%,食源性寄生虫(肝吸虫)平均感染率为0.61%,部分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或肝吸虫感染率高达20%以上,表明我省人群土源性线虫及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流行水平,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及时掌握我省土源性线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流行趋势,制定土源性线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有必要在全省范围内有计划、连续、系统地开展土源性线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

根据《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的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订《2015-2020年AA省土源性线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的(一)了解土源性线虫、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评估寄生虫病服务需求。

(二)发现异常情况,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三)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四)为地方卫生城市(城镇)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三、监测病例定义本方案的监测病例是指在人群中开展土源性线虫或食源性寄生虫病原学检查时,发现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等虫卵或虫体者即为土源性线虫病病例;发现食源性寄生虫虫卵或虫体者即为食源性寄生虫病病例。

四、监测内容(一)监测点监测1.确定原则(1)根据全省人群土源性线虫、肝吸虫病感染率分类布点;(2)监测点所在县(市、区)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能够主动配合并承担一定的监测任务。

2.监测点分布南昌市1个国家土源性线虫监测点,赣州市1个省级食源性寄生虫监测点,其他均为省级土源性线虫监测点(见附表1)。

3.监测点的确定程序(1)在附表1的固定监测县(市、区)中,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年每片区随机抽取一个乡(镇)的一个行政村,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位,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调查对象应包括各年龄段、各种职业、不同性别的人群,其中12岁以下儿童不超过调查人口1/3),不足200人以临近的自然村(村民小组)合并,每个县(市、区)监测点总检查人数不少于1000人。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

诊断方法
粪便检查:通过粪便检查可以检测到土源性寄生虫卵或幼虫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到土源性寄生虫抗体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土源性寄生虫对组织 的损害 其他检查方法:如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源性寄生虫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定期检测:对易感人群和高危地区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者。 药物治疗:使用特效药物进行治疗,遵循医嘱,按疗程服用。 环境治理:改善卫生环境,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地,切断传播途径。
蛔虫
简介: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土源性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肠道内。 感染途径:通过摄入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 症状: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 防治:注意个人卫生,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定期进行驱虫治疗。
鞭虫
简介:鞭虫是一种常见的土源性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肠道内。 感染途径: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在肠道内寄生并造成感染。 症状: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贫血等。 防治: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肺部感染:发热、 咳嗽、咳痰等症状, 肺部影,导致头痛 癫痫:寄生虫刺激脑神经,引发癫痫发作 肢体瘫痪:寄生虫压迫神经,导致肢体瘫痪 意识障碍:寄生虫感染严重时,导致患者意识不清
皮肤症状
皮肤瘙痒
皮疹
红肿
溃疡
土源性寄生虫 的诊断与防治
预防保健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粪便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寄生虫 注意饮食:避免饮用生水、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和蔬菜,以减少感染机会 保持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勤洗手、勤洗衣、勤打扫卫生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土源性寄生虫 对人体的危害

土源性线虫病PPT课件

土源性线虫病PPT课件

虫卵 1、无色透明2、不对称椭圆3、壳较厚,内有幼虫
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致病 肛周骚痒 异位损害(阴道、盆腹腔等) 诊断 1(晨便前)肛拭(最佳)查虫卵或成虫 2 粪检虫卵或成虫 流行与防治 1、肛-手-口直接感染 2、间接接触或 吸入感染 3、逆行感染
(肠道)
(人体内发育60~75天)
成 虫
(小肠)
(小肠-胃-咽-气管-肺-心-肝-血管-肠壁)
幼 虫
(组织移行)
蛔虫在肠腔内寄生状态
蛔虫卵在外界的播散过程
蛔虫含蚴卵(感染期虫卵)
蛔虫幼虫在肺泡内穿行
蛔 虫 幼 虫 在 肺 组 织 内
蛔虫的形态与生活史
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条件 下发育3周为感染期虫卵 经口感染 幼虫经肠外移行(肺内蜕皮2次)后定居小 肠发育成熟
蛔虫
全国共调查356 629人,感染人数为45 376 人,平均感染率为12.724% 各地平均感染率以贵州最高,为42.405%, 其次是湖南,为30.815%,最低是新疆,为 0.667% 河南调查15 244,感染人数655,平均感染 率4.297 %
鞭虫
全国共调查了356 629人,感染人数为16 513人,平均感染率为4.630% 各地平均感染率以海南最高(为31.348%), 其次是广西(为11.375%)以及贵州(为 10.766%),在内蒙古、辽宁、吉林中没有 发现鞭虫的感染 河南调查15 244人,感染人数147,平均感 染率为0.964
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和钩虫)
全国共调查356 629人,土源性线虫感染人 数为69 745人,平均感染率为19.557% 各地平均感染率以海南最高,为56.222%, 其次是贵州,为47.324%,最低是新疆 0.785% 河南调查15 244人,感染人数1 234,平均 感染率8.095 %

土源性寄生虫

土源性寄生虫

土源性寄生虫病
土源性寄生虫:
人体排出感染性病原体(卵、幼虫、包囊等),病原体在外界自然环境中发育至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体,无需中间宿主的一类寄生虫
分类:
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肝毛细线虫、粪类圆线虫等
土源性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人毛滴虫等
概念及种类
遍及全球,主要在温热带地区广泛性流行土壤中发育,经口或经肤感染,粪便污染关系大土源性传播一人多虫感染混合性感染生物学特性
机会性致病 原虫
两次全国流调比较
1988-1992年2001-2004年调查人群2848点,147万687点,35万总感染率59%19.34%
钩虫17 %,1.94亿 6.08 %, 3930万鞭虫18 %,2.12亿 4.56 %, 2909万蛔虫46 %,5.31亿12.57 %, 8593万蛲虫23 % 10.28 %
阿米巴0.95 %,1069万
贾第虫 2.52 %,2850万
特点地方性:与当地气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相关
季节性:夏秋季多见
社会因素:与经济、卫生发展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营养障碍:消化食糜、肠液、血液
•幼虫移行症
•机械性损伤
•炎症反应
•肉芽肿
诊断与防治
防控特点群体性(大人群感染,普查普治)
长期性(重复感染)多样性(治疗方法)
诊断: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广谱性(药物)
钩虫引起的贫血
蛔虫性肠梗阻。

6.食物源性寄生虫

6.食物源性寄生虫

2. 体温多于数日后降至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数周。
2.神经系统表现
(1)头痛: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头痛发作多属间歇性。
(2)颈项强直感: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症状、体征分离。
(3)感觉异常:多数患者可有不同部位(躯干或四肢)的感觉异常, 可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或肢体麻痹。
(4)部分患者可有抽搐、癫痫、精神失常、嗜睡等症状;少数患者可昏迷,
-borne
我国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种类
一、植物源性寄生虫病:
1.荸荠、菱、茭白——布氏姜片虫病:肠损伤 2.水草等——片形吸虫病(巨片形吸虫病、肝片吸虫病): 损伤性肝炎(易死亡)、幼虫移行症 (长菲第吸虫病)
二、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
蝲蛄、溪蟹(中华绒螯蟹?)——卫氏并殖吸虫病:肺、脑 斯氏狸殖吸虫病:皮肤、 内脏幼虫移行症 (日本杯尾吸虫病、新繁睾吸虫病)
(三)生殖 1.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 3.世代交替
四、生活史
二分裂、多分裂 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1.人际传播型
完成生活史只需一个宿主
(1)只有滋养体期 (2)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期 2.循环传播型 3.虫媒传播型 完成生活史需一个以上脊椎动物。 完成生活史需经吸血昆虫体内有性或
无性繁殖。
致病特点 增殖作用:破坏细胞, 播散作用 毒性作用 机会性致病 医学原虫的分类
转续宿主还包 括蟾蜍、蛙类、 蜗牛.鱼、虾等。

生活史简图
中间宿主福寿螺(大平螺) 其它螺包括玛瑙螺、短梨巴蜗牛、圆田螺、方形环棱螺等。
临床表现
主要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潜伏期 3-36天,平均半个月左右,起病急。
1. 发热
早期多有发热;热度不等,多为37.2~39℃,呈持续性或间歇性;

土源性线虫和食源性寄生虫检测方法

土源性线虫和食源性寄生虫检测方法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定期进行体检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 卫生意识。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普 及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土源性 线虫和食源性寄生虫的认知和预 防意识。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 生食等原体传播。
粪便无害化处理
推广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 防止粪便污染环境,降低 土源性线虫的传播风险。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食品生产过程监管
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食品 质量安全。
食品卫生标准制定与执行
制定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食品符合标准要 求。
土源性线虫
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感染人数众多,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食源性寄生虫
也广泛分布在全球,但由于食物加工和烹饪方式的改进,感染率有所下降。
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
土源性线虫
可能导致肠道感染、营养不良、贫血 等症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食源性寄生虫
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炎、肝 胆疾病等,严重时可致死。
免疫学检测技术
利用抗体检测寄生虫抗原,具 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 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根据检测目的
如普查、监测、诊断等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检 测方法。
根据样品来源
粪便、血液、组织等不同来源的样品,选择不同 的检测方法。
根据实验室条件
根据实验室的设备、技术、人员等条件,选择适 合的检测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通过扩增特定的DNA片段,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寄生虫的 DNA。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

2、成虫致病
肠蛔虫病 间歇性脐周疼痛或上腹部绞痛是肠蛔虫病的特点, 其他症状和体征还有腹胀、腹部触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 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重度感染的蛔虫病患者可伴有 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甚至发育障碍。 蛔虫性中毒症 一般表现为头痛、失眠、精神烦躁、磨牙等神 经系统症状;也可出现低热、荨麻疹、哮喘、皮肤瘙痒、结膜
含蚴蛔虫卵 再经1周 幼虫第一 次蜕皮
食物 幼虫 手 钻入肠壁随 (在小肠腔 误食 水 血流经肝、 孵出) 右心到达肺
污染
感染性 蛔虫卵
成虫一般形态 颜色:活虫呈粉红或淡黄色, 死虫为灰白或黄白色 形状:成虫长圆柱形,似蚯蚓.头尾两端逐 渐变细,尾部钝圆锥形。体表有细环纹,两 侧有明显的白色侧线。
充血斑点(丘疹),红肿、水疱
脓疱 好发部位 结痂 脱皮自愈 (“粪毒” 、“着土痒”) 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
钩蚴性皮炎
呼吸道症状
咳嗽、痰中带血 畏寒、发热 重感 剧烈干咳、哮喘 暴发性钩虫性哮喘
(三)临床表现 蛔虫病的致病包括蛔虫幼虫体内移行和成虫 小肠寄生引起的宿主免疫反应、机械性损伤 和夺取宿主营养作用。 临床表现可按病程相应地分为幼虫致病和成 虫致病。
1、幼虫致病 蛔虫幼虫在肺内移行,病人可出现畏寒、发 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 及荨麻疹等过敏性肺炎症状。 如短期吞入大量感染性虫卵,如生食被感染 性蛔虫卵所污染的甘薯、胡萝卜、腌菜、甘 蔗等食物,则可引起蛔虫性哮喘症,主要症 状为气喘、干咳和喉部异物感。
炎等过敏症状。重者可引起蛔虫中毒性脑病,起病急,绝大多
数于阵发性腹痛开始,24小时内进入抽搐状态,甚至因中毒休 克而死亡。

并发症 主要有以下10种。 胆道蛔虫病:系肠内蛔虫进入胆管所致。 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性阑尾炎 蛔虫病肠穿孔 肝蛔虫病:肝蛔虫病为蛔虫钻入肝脏所致。 胰腺蛔虫病 气管和支气管蛔虫病 肺动脉及心脏蛔虫病 蛔虫性肉芽肿 其他异位蛔虫病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课件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课件
作提供人才保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资源障
80%
人力保障
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 高监测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 平。
100%
物力保障
提供必要的监测设备和物资,确 保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80%
财力保障
落实监测经费,保障监测工作的 持续性和稳定性。
技术支持与培训
技术支持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监测技术与 方法,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 和准确性。
展望未来
持续改进防治策略
根据疫情变化和防治效果,持 续优化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线虫病防治项目, 分享中国经验,共同应对全球 线虫病挑战。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加大对线虫病防治研究的投入,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防治工 作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专业、高效的线虫病 防治人才队伍,为未来防治工
监测方案的调整与改进
调整监测点布局
根据评估结果,对监测点 布局进行优化,提高监测 的代表性和覆盖率。
改进监测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 监测方法进行改进,提高 数据质量和监测效率。
完善方案执行机制
建立健全方案执行机制, 确保监测方案的顺利实施 和有效执行。
06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建议
防治策略
流行现状与趋势
流行现状
土源性线虫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 差、饮食习惯等原因,发病率较高。
趋势
随着全球卫生条件的改善和食品安全 管理的加强,土源性线虫病的发病率 呈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监测和预防 工作,以降低感染风险。
02
监测方案的目的与意义

《土源性线虫病》课件

《土源性线虫病》课件
对症治疗。
预防性治疗
健康教育
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对土 源性线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改善环境卫生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居住 和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减少 感染机会。
个人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 生水、不吃生食等,避免与土 壤直接接触。
集体防护
对于集体生活和工作场所,应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灭虫处理
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深入探讨土源性线虫 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培训与交流
提供援助
举办国际培训班和研讨会,加强专业人员 的交流与合作。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防控土源性线 虫病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帮助其提高防控 能力。
05 土源性线虫病的科研进展
科研现状
土源性线虫病在全球 范围内的分布和流行 情况
了感染土源性线虫病的风险。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病例报告
实验室检测
通过收集土源性线虫病患者的个人信 息、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信息,分 析其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
通过采集土壤、水源、粪便等样本进 行实验室检测,确定线虫的种类和数 量,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社区调查
通过对土源性线虫病高发区的社区进 行调查,了解该地区的卫生状况、环 境条件、居民行为习惯等信息,分析 该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传播。
04 土源性线虫病的预防与控 制
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普及土源性线虫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提高 公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个人防护
教育公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携带 线虫的土壤、水源等。
环境改善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减少适宜的生存环境, 降低线虫病的传播风险。
定期监测
对易感人群和地区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 并采取措施控制线虫病的传播。

土源性蠕虫名词解释

土源性蠕虫名词解释

土源性蠕虫名词解释
土源性蠕虫是一类寄生在人体肠道或其他器官中的寄生虫。

它们通过摄取寄宿宿主的食物和给宿主体内产生的毒素来生存和繁殖。

土源性蠕虫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病症,例如腹痛、腹泻、排便困难等。

这类蠕虫多分为两大类:线虫和扁虫。

线虫主要包括蛔虫、钩虫和鞭虫等。

蛔虫是最常见的一种土源性蠕虫,主要寄生在人体小肠中。

当感染蛔虫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钩虫则主要通过人体皮肤接触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红斑、瘙痒、皮肤炎症等症状。

鞭虫则寄生在人体大肠中,常引起腹泻、腹痛和贫血等症状。

扁虫则主要包括绦虫和吸虫等。

绦虫是一种带状的蠕虫,寄生在人体肠道中,常常通过食用未熟或未加工的食物感染。

绦虫感染可能导致腹痛、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症状。

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脏、胆囊或肺部等器官中,常通过食用受感染水源或食物感染。

吸虫感染一般引起发热、肝脏和胆囊炎症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控制土源性蠕虫感染,人们应该加强个人卫生,特别是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

食物要彻底煮熟,避免食用生肉和未清洁好的蔬菜水果。

饮水要选择煮沸水或采用过滤、消毒等方法进行处理。

此外,还要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土源性蠕虫感染。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
注意事项
在使用驱虫药物治疗时,需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副作用情况,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05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管 理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手部卫生
01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
特别是在接触土壤、生肉、未熟食品后。
传播途径
土源性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和经呼吸道感染 。其中,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人类通过食用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 饮水而感染。
对人类健康影响
营养不良
土源性寄生虫感染会导致宿主营养不 良,因为它们会消耗宿主体内的营养 物质,影响宿主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 能。
组织病变
传播疾病
分类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可将其分为土源性寄生虫、 水源性寄生虫、食源性寄生虫等。其中,土源性寄生虫是一 类生活在土壤中的寄生虫,人类通过接触土壤或食用被土壤 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生活史及传播途径
生活史
土源性寄生虫的生活史通常包括虫卵、幼虫、成虫等阶段。它们在土壤中完成 部分或全部生活史,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播给人类。
,但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预防措施的执行力度也有待加
强。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加强综合防治
未来土源性寄生虫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综合防治, 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提高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饮 食卫生管理等。
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将有更多新技术和新 方法应用于土源性寄生虫的防治,如基因编辑技 术、新型药物等。
土源性寄生虫还是许多疾病的传播媒 介,如钩虫病、蛔虫病等。这些疾病 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甚至危 及生命。

土源性线虫病

土源性线虫病

04
土源性线虫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提高公众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宣传册、讲 座等,向公众普及土源性线虫病的基 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 公众的认知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培训和指导
对医务人员、教师、社区工作者等提 供培训和指导,使他们能够向公众提 供正确的预防和控制土源性线虫病的 建议和方法。
03
土源性线虫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土源性线虫病的主要治疗 方法之一,主要使用抗蠕虫药物来杀 死或驱除肠道内的线虫。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 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常用的抗蠕虫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甲 苯咪唑、噻苯咪唑等,这些药物可以 抑制线虫的繁殖或杀死线虫。
土源性线虫病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通过皮肤接触
当人体与含有线虫的土壤 直接接触时,线虫会侵入 皮肤并引起感染。
摄入污染食物或水
当人体摄入被线虫污染的 食物或水时,线虫会进入 消化道并在肠道内繁殖, 引起感染。
接触被污染的物品
当人体接触被线虫污染的 物品,如玩具、工具等时, 也可能感染土源性线虫病。
虫的传播。
消毒灭虫
定期对家庭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灭虫,消灭可能传播疾病的害虫。
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土壤和水源
注意水源安全
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特别是可能受到污染的土壤和水源。
避免接触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可能感染的土壤和水源,特别是在未经处理的野 外环境中。
注意旅游安全
在旅游过程中,特别是在未经开发的地区,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 环境卫生,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土壤和水源。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 用和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 皮疹等,需要及时处理。

寄生虫生活史整理

寄生虫生活史整理

寄生虫生活史整理表格一、似蚓蛔线虫(蛔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寄生部位:寄生在人体小肠的肠腔。

产卵量:一条雌虫每天产卵约24万个。

幼虫移行:幼虫在人体内需移行(经肝、肺)才能发育为成虫。

营养来源:肠腔的半消化物。

寿命: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为1年左右。

二、毛首鞭形线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严重感染时也可寄生于阑尾、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段。

产卵量:一条雌虫每天产卵5000-20000个。

幼虫移行:与蛔虫不同,无需经肝、肺移行。

营养来源:成虫以宿主血液和组织液为食。

寿命:成虫寿命一般为3-5年,长者可达8年以上。

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借口囊的板齿和钩齿咬附在肠粘膜上。

产卵量:十二指肠钩虫日平均产卵为1万-3万个,美洲钩虫为0.5万-1万个。

幼虫移行:幼虫进入人体要经过移行(经肺等处)才能发育为成虫。

移行过程为循环系统到呼吸系统,再到消化系统。

营养来源:以宿主的血液、组织液和肠粘膜为食。

寿命:一般成虫在人体内可存活3年左右,个别报道十二指肠钩虫7年左右,美洲钩虫15年左右。

四、蠕形住肠线虫(蛲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或经空气吸入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重度感染时也可达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黏膜等处寄生。

产卵量:发育成熟的雌虫子宫内含虫卵5000-17000个,必须到达肛周才产卵。

幼虫移行: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幼虫后,沿小肠下行蜕皮2次至结肠蜕皮1次发育为成虫。

营养来源:以肠内容物、血液或组织液为食。

寿命:雌虫寿命2-4周,一般不超过2个月,最长101天。

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特征及分布

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特征及分布

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措施土源性线虫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如等。

蛲虫卵不需在土壤中发育,但其生活史和蛔虫、鞭虫、钩虫一样是直接型的,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相同或相近,故一般把蛲虫也归为土源性线虫。

一、流行特征及分布(一)蛔虫病蛔虫病的流行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人类的行为有关。

蛔虫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人是蛔虫的唯一宿主,人体感染是因经口食入感染期蛔虫卵所致。

受精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外界环境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氧分压和阳光中的紫外线才能发育。

蛔虫感染从土壤到人的传播水平主要取决于人类的行为。

如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儿童随地大便,使大量蛔虫卵污染土壤、环境、蔬菜、瓜果;不良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等。

(二)鞭虫病鞭虫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估计目前全世界鞭虫感染人数有8.7亿。

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台湾省和香港、澳门两地区都有鞭虫感染者存在。

鞭虫感染者是鞭虫病的唯一传染源。

人因经口吞入感染期鞭虫卵而感染,鞭虫感染常与蛔虫感染并存,鞭虫病的流行因素和蛔虫病一样,与自然因素和人类的行为有关。

(三)钩虫病在我国除黑龙江、青海两省外,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都查到过钩虫感染者。

钩虫病患者及带虫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后,在外界发育需要适合的环境,因此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对钩虫病流行有很大影响,钩虫感染与人类有生产方式和卫生习惯等行为有密切有关。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均以人粪尿为肥料,而且多以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施肥,这是污染土壤的主要形式,男女老幼都是易感者。

钩虫感染人体的途径虽可能有多种,但在我国农村,主要是由于农民习惯于徒手赤足下地劳动,接触污染土壤的机会多而受到感染。

(四)蛲虫病蛲虫感染率有非常显著的家庭聚焦性。

蛲虫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蛲虫传播有4种方式:1、自身感染。

雌蛲虫一般在夜间移行至肛门外产卵,因局部刺激而用手搔痒时虫卵即粘附在手指及甲垢中,当患者以污染的手指拿食物或患儿吮吸手指时,可造成自身反复感染。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PPT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PPT
总结词
钩虫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土源性寄生虫病,其诊疗过程包括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钩虫感染通常通过接触污染土壤或水源传播,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诊断方法包括粪便检 查和血液检查。治疗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同时应采取预防措施,如避免接触污染土壤和饮用生水等 。
病例三:鞭虫感染的诊疗过程
03
土源性寄生虫对人体的 影响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腹泻
土源性寄生虫感染后,常 见的症状之一是腹泻,可 能伴有腹痛和恶心。
食欲不振
感染寄生虫后,患者可能 出现食欲不振,导致营养 不良和体重下降。
肠梗阻
某些土源性寄生虫感染可 能导致肠道堵塞,引发肠 梗阻,严重时需要手术治 疗。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免疫抑制
总结词
蛔虫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土源性寄生虫病,其诊疗过程包括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
详细描述
蛔虫感染通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 诊断方法包括粪便检查和血液检查。治疗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同时 应采取预防措施,如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蔬菜和水果等。
病例二:钩虫感染的诊疗过程
药物治疗与疫苗接种
药物治疗
在感染土源性寄生虫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 抗寄生虫药物。
疫苗接种
针对某些土源性寄生虫病,已有疫苗可供接种预防,如预防钩虫 病的疫苗。
预防性药物
对于某些高风险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以降低感染风险。
05
土源性寄生虫病例分享 与讨论
病例一:蛔虫感染的诊疗过程
02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介绍
钩虫

钩虫是一种常见的土源性寄生 虫,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土壤 或水源感染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蛔虫病
(一)生活史 1、蛔虫生活史包括2个阶段 受精蛔虫卵在土壤中发育 虫体在人体内发育
精品课件
蛔虫生活史图解
成虫 (在小肠内)
未交配雌虫 经数周
雌雄交配 未受精蛔虫卵
童虫 (在小肠内 第四次蜕皮)
穿肺泡经气 管、咽、食 管、胃,移 行到小肠
幼虫 (在肺泡内 蜕皮2次)
幼虫 钻入肠壁随 (在小肠腔 误食 血流经肝、 孵出) 右心到达肺
2.生活史
日/条
产卵 感染途径
3.致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钩蚴性皮炎
钩蚴迁延移行
贫血程度 轻
婴儿钩虫病
4.治疗
十二指肠钩虫 略
美洲
1~3万/日/条 经皮肤, 经口
0.5~1万/ 经皮肤
多见 有
严重
多见
精品课件
对药物敏感
少见 无 较
少见 对药物不敏感
(三)临床表现
钩虫感染 无临床表现,粪检有虫卵 钩虫病 有临床表现,粪检有虫卵
精品课件
成虫
➢ 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 营养来源
血液、淋巴液、肠粘膜、脱落的上皮细胞
➢ 寄生数量 几条至数千条不等,甚至达上万条
重度流行区,一般200~300条
➢ 交配产卵 产卵量:与虫种、虫龄、虫数、宿主状况有关
十二
1~3万/天/条
美洲
0.5~1万/天/条
➢ 寿命 3年左右
精品课件
(二)流行病学 1、分 布 呈世界性 国内:主要流行区为淮河、黄河以南 虫种: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
精品课件
并发症 主要有以下10种。 ➢ 胆道蛔虫病:系肠内蛔虫进入胆管所致。 ➢ 蛔虫性肠梗阻 ➢ 蛔虫性阑尾炎 ➢ 蛔虫病肠穿孔 ➢ 肝蛔虫病:肝蛔虫病为蛔虫钻入肝脏所致。 ➢ 胰腺蛔虫病 ➢ 气管和支气管蛔虫病 ➢ 肺动脉及心脏蛔虫病 ➢ 蛔虫性肉芽肿 ➢ 其他异位蛔虫病
精品课件
(四)病原诊断
精品课件
1、幼虫致病 蛔虫幼虫在肺内移行,病人可出现畏寒、发
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 及荨麻疹等过敏性肺炎症状。 如短期吞入大量感染性虫卵,如生食被感染 性蛔虫卵所污染的甘薯、胡萝卜、腌菜、甘 蔗等食物,则可引起蛔虫性哮喘症,主要症 状为气喘、干咳和喉部异物感。
精品课件
2、成虫致病
精品课件
钩蚴性皮炎
呼吸道症状
第三次 蜕皮
随血流经右心 至肺,穿破肺
微血管入肺泡 幼虫
幼虫
(到达小肠)经气管、咽、 (在人体内)
食道、胃到小肠
精品课件
经皮肤 (或口) 入人体
第一期杆状蚴 (在土壤中, 以细菌和有机
物为食)
48h内 (第一次蜕皮)
第二期杆状蚴 (土壤中)
5~6d后口腔封 闭,停止摄食 (第二次蜕皮)
丝状蚴 (感染期幼虫)
精品课件
受精蛔虫卵 (小肠)
随粪便排出
在适宜条件的 土壤中发育, 约经2周
含蚴蛔虫卵
再经1周 幼虫第一 次蜕皮
食物 手 水
污染 感染性 蛔虫卵
成虫一般形态 ➢ 颜色:活虫呈粉红或淡黄色,
死虫为灰白或黄白色 ➢ 形状:成虫长圆柱形,似蚯蚓.头尾两端逐
渐变细,尾部钝圆锥形。体表有细环纹,两 侧有明显的白色侧线。
大便,蛔虫卵污染环境、物品、食 物等,人因生食含有感染性虫卵的 不洁蔬菜、瓜果和水而受到感染。 也可通过污染的手,经口受到感染 。
精品课件
(三)临床表现 蛔虫病的致病包括蛔虫幼虫体内移行和成虫
小肠寄生引起的宿主免疫反应、机械性损伤 和夺取宿主营养作用。 临床表现可按病程相应地分为幼虫致病和成 虫致病。
45-75×35-50
88-94×39-44
精品课件
二、钩虫病
(一)钩虫生活史 幼虫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阶段 虫体在人体内的发育阶段。
精品课件
钩虫生活史图解
随粪便排出,在适宜条
雌雄交配
件的土壤中发育
成虫
钩虫卵
(小肠内)
(小肠内) 约24h孵出幼虫
在3~4周内 第四次蜕皮
形成口囊的幼虫 (在小肠内)
精品课件
十二指钩虫 口囊有2对钩齿
精品课件
美洲钩虫 口囊有1对板齿
用内窥镜看到的咬附在 小肠黏膜上的钩虫成虫
钩虫成虫咬附在 肠黏膜上
精品课件
钩虫成虫口腔咬着 肠黏膜的病理切片
1、幼虫致病 钩蚴性皮炎
丝状蚴入侵皮肤所致 表现 针刺、烧灼感,奇痒
充血斑点(丘疹),红肿、水疱 脓疱 结痂 脱皮自愈 (“粪毒” 、“着土痒”) 好发部位 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
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 多为混合感染地区(四川占70%) 感染率:南方 > 北方,农村 > 城市
精品课件
2、传染源 钩虫病患者、带虫者
3、传播途径 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人粪 种植作物(光手赤脚劳动) 卫生条件差的矿井 接触疫土
精品课件
种植蔬菜
插秧
精品课件
两种钩虫的主要不同点
钩虫
1.形态 (成、幼)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病
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辜小南
精品课件
什么叫土源性寄生虫? 是指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进入人体之前 的发育阶段是在外界环境中进行(严格讲是 指在土壤内发育)的寄生虫。主要土源性线 虫是蛔虫、钩虫、鞭虫,因为蛲虫属直接型 生活史的寄生虫,在流行病学亦可称为土源 性线虫。
精品课件
肠蛔虫病 间歇性脐周疼痛或上腹部绞痛是肠蛔虫病的特点, 其他症状和体征还有腹胀、腹部触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 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重度感染的蛔虫病患者可伴有 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甚至发育障碍。
蛔虫性中毒症 一般表现为头痛、失眠、精神烦躁、磨牙等神 经系统症状;也可出现低热、荨麻疹、哮喘、皮肤瘙痒、结膜 炎等过敏症状。重者可引起蛔虫中毒性脑病,起病急,绝大多 数于阵发性腹痛开始,24小时内进入抽搐状态,甚至因中毒休 克而死亡。
(土壤中)
二种钩虫 ➢ 两种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 生活史的过程包括:虫卵及幼虫在体外的发
育和幼虫进入人体后的在人体的移行。 感染期 ➢ 丝状蚴经皮肤或口主动入侵。
精品课件
钩蚴的迁延移行 ➢ 人体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后,部分幼虫
在进入小肠之前,钩蚴先长时间(可达250 多天)潜留在组织中,发育暂停或迟缓。 ➢ 当受某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为成 虫。
精品课件
蛔虫成虫
精品课件
(二)流行病学 1、蛔虫病分布 蛔虫病分布遍及全国,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
虫病。 人群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在生活水平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较差的
人群中,蛔虫感染率更高。
精品课件
2、传染源 蛔虫感染者是本病唯一传染源。
3、传播途径 由于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儿童随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