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中考考点集合

合集下载

白杨礼赞复习提纲

白杨礼赞复习提纲

《白杨礼赞》复习提纲一、作者及作品:1.填空:《白杨礼赞》选自《矛盾全集,体裁是散文,作者是茅盾,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子夜》,短篇小说的代表有《春蚕》和《林家铺子》本文以白杨树为线索。

2.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白杨树的“不平凡”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象的不平凡内在气质的不平凡阅读第2、3两段,完成下列问题3. 作者笔下的壮美的黄土高原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特点:“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4.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从从黄土高原写起?答: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挺立的形象。

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揭示了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为全文作铺垫。

阅读第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5. 白杨树的总体形象特征是什么? 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力争上游”6.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的? 各有什么特点?外部形象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叶:片片向上(进取)皮:光滑淡青色(质朴)7 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倔强挺立”“不折不挠“8. 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

9. 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0.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一是以树喻人,把楠木与白杨树对比,即将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北方的抗日农民相对比,突出白杨树的普通而不平凡的特点。

二是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们,划清自己与顽固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11.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白杨礼赞》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白杨礼赞》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
《白杨礼赞》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学常识
✧作者档案
作者茅盾生卒年
1896—198
1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籍贯浙江桐乡评价作家、社会活动家作品风格
茅盾在小说中喜欢采用能够体现时代性的网状结构形式,
在散文中善于运用托物言情寄意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雷雨前》《黄昏》《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重点字词
✧生难字
毯.(tǎn)子主宰.(zǎi)
倦怠.(dài) 潜.(qián)滋暗长虬.(qiú)枝婆娑.(suō)
开kěn(垦) 坦荡如dǐ(砥)锤.(chuí)炼秀qí(颀) 刹.(chà)那恹.(yān)恹欲睡
倔强
..(jué jiàng) 旁逸.(yì)斜出
无边无yín(垠)
1/ 3。

初中语文课文《白杨礼赞》知识点

初中语文课文《白杨礼赞》知识点

初中语文课文《白杨礼赞》知识点
初中语文课文《白杨礼赞》知识点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

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课文《白杨礼赞》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字
大毡(zhān)子开垦(kěn)外壳(ké)
锤(chuí)炼主宰(zǎi)倦怠(dài)
潜(qián)滋暗长旁逸(yì)斜出
泛(fàn)出婆娑(pósuō)坦荡如砥(di)
恹恹(yān)欲睡晕(yùn)圈倔(jué)强(jiàng)
虬(qíu)枝秀颀(qí)垠(yín)
二词语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主宰]支配。

[垠]地域的界限。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的不知不觉的生长。

滋,繁殖。

[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原有“超过”的意思。

[晕圈]模模糊糊圆形的片。

[参天]耸入高空。

[伟岸]魁伟,高直。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颀]高。

《白杨礼赞》复习资料

《白杨礼赞》复习资料

《xx礼赞》复习资料一、有关基础1.介绍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作家、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2.文学常识:散文: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

特点:取材广泛,形式自由,不一定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语言不受韵律的约束;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均可,也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根据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

3.检查字词:婆娑:①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②枝叶纷披的样子。

伟岸:①(身材)xx。

②xx卓异。

傲然:①高傲地。

②有时用褒义,形容坚强不屈的样子。

xx:仿佛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文学素养很深人,出于灵感偶然得到妙语佳作。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比喻人非常直率·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恹恹欲睡: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

二、有关文章1.xx的特点。

明确:挺拔、力争上游、不平凡、坚强不屈、不折不挠、朴质。

2.找一找,文中哪些语段表现出了白杨树的这些特点。

明确:5段:笔直、一律向上、片片向上、倔强挺立、努力向上、对抗着西北风。

3.试梳理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起笔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壮美景象和作者的感受,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5-6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形,揭示其内在气质,突出白杨树的正直、倔强、不折不挠的特点,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7-8段: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段:斥责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

4.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明确: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同时又用“单调”与第3段中白杨树“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两树的不平凡;此外,作者在此处用“单调”这个字眼,看似是贬低环境,实则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做准备,这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因此不能删掉。

《白杨礼赞》中考考点集合

《白杨礼赞》中考考点集合

白杨礼赞》中考考点集合训练题一、语言实践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无边无垠()长(4)刹()那间圈()树枝(7)屈曲()如砥()身材颀()长2.解释加粗的词在文中的含义(1)婆娑的姿态(2)树中的好女子(3)树中的伟丈夫3.用课文原句填空(1)白杨树象征了(2)潜()滋暗(3)婆娑()5)晕()(6)树干(8)坦荡(9)虬()枝(10),尤其象征了o(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4.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白杨树生存环境的不平凡表现在2)白杨树自身的不平凡表现在3)白杨树内在的不平凡表现在二、阅读实践(一)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 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5.加粗词“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旷、辽阔、平坦)。

6.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7.画线的两句话中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8.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二)白杨袁鹰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初二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参考

初二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参考

初二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参考初二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参考《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初二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1、白杨礼赞表达方法表达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结合的表达方法,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抒情,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如:“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直接了当的抒发情感。

中间几段通过描写抒情和议论结合的手法,分别从三个方面分说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通过礼赞白杨树,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抗战军民的赞扬。

2、《白杨礼赞》的1.4.6.7段有什么不同《白杨礼赞》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

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礼赞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

第一自然段开篇点题,直抒胸臆。

第四自然段起过渡作用,由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过渡到对白杨树外形的赞美。

第六自然段也是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第七自然段写出了白杨树的内在美,四个“难道”反问排比句层层深入点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白杨礼赞》的赏析要从环境方面分析赏析:“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本文第二段,作者从容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象,先以比喻勾出西北高原的特有景色,黄土高原是一条“大毡子”。

然后分写“黄”与“绿”。

不仅讴歌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并且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深表赞叹。

接着,又用彩笔浓抹出西北高原的特色——“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就自然令人产生“雄壮”或“伟大”的感觉,但同时也会感到有一点“单调”。

8114、《白杨礼赞》必记要点

8114、《白杨礼赞》必记要点

8114、《白杨礼赞》必记要点文体知识补充:一、什么是象征手法?象征:是把要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作方法。

写法上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

二、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与比喻的区别:【答案】1、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2、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

3、象征与比喻的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三、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主要有: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基础训练:1、文学常识填空。

(10分)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

浙江桐乡乌镇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有处女作《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家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剧本《清明前后》等。

2、给下列字注音:(12分)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倦怠.( dài )恹.(yān)恹晕.(yùn )圈参.(cān )天潜.( qián )滋暗长不折不挠.(náo )婆娑.(suō)虬.(qiú)枝秀颀.(qí)大毡.子( zhān )1/ 5。

《白杨礼赞》字词知识点与中考阅读常见题型问答及课外类文阅读(含答案)

《白杨礼赞》字词知识点与中考阅读常见题型问答及课外类文阅读(含答案)

第14课《白杨礼赞》知识点与课外类文阅读一、文学常识1.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本文的体裁是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二、重点字词(1)注音加点字注音虬.(qiú)枝婆娑.(suō)秀颀.(qí)倔强.(jiàng)虬.枝(qiú)主宰.(zǎi)晕.圈(yùn)毯.子(tǎn)倦怠.(dài)不折不挠.(náo)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坦荡如砥.(d ǐ)(2)解释下列词语和加点字的意思。

[主宰]:支配;统治;掌握。

[倦怠]:疲乏困倦[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

[婆娑]:盘旋(多指舞蹈)。

[泛出]:透出。

[鄙视]:轻视;看不起。

[秀颀.]:美而高。

颀,高。

这里也有笔直的意味。

[锤炼]:文中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的得到的(妙语佳句)。

语出陆游的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没有地域的界限,同“无边无际”。

垠,范围。

[恹恹..欲睡]:形容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样子。

恹恹,精神困倦的样子。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砥,磨刀石。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逃,逃跑。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滋,生长。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三、阅读理解(一)本文所涉及的中考主要考点范围:1.题目含义和作用;2.段落与全文内容概括;3.段落作用,尤其是开头和结尾段的作用;4.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的区别与作用;5.有关表现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如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铺垫等;6.文章的线索与组材方法;7.从修辞、描写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赏析句子。

《白杨礼赞》复习资料

《白杨礼赞》复习资料

《白杨礼赞》复习资料一、课文阅读理解1.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开门见山,点出文章题旨,指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长的环境?)答:①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挺立、不平凡的形象。

②暗写西北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做铺垫。

3.第二段中“扑”“奔驰”在用词上有和表达效果?答:“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将静态的黄土高原描写成“扑”入视野,是作者的实感,形象而准确地表现了汽车速度快,黄图高原的辽阔、一望无际。

二、阅读4——9段,回答下列问题。

1.4、6段中说白杨树是“极普通”,又说它是“不平凡”的树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因为“极普通”是指白杨树在西北高原极常见、极易生长;“不平凡”是指白杨树在外形美和内在气质、精神、品质是不平凡。

看似矛盾的表达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4、5、6段都是赞美白杨树,为什么开始用“那”,后面用“这”,有何表达效果?答:①“那”是指白杨树还在远处,距离由远到近,引出对它的描写。

②“这”是指距离近了,白杨树的形象已经完整地呈现在作者眼前,抒发主管的赞美之前,所以用“这”。

3.“白杨树是不平凡的”在选文中反复出现,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答:因为“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反复出现强调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而使文章中“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合,深化文章主旨。

4.给第五段划分层次:总分。

(说明:①本段第一句是总写,是本段中心句;后四句的是分写。

因此第一句与后四句的关系:总分。

②本段后四句是写白杨树的外形、内在气质,它们的结构关系:并列关系)5.第五段表现了白杨树怎样的特点?答:力争上游、团结一致、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特点。

6.如果把“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改为“这是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好不好?为什么?(去调关联词“虽……却”)答:不好。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第1课《白杨礼赞》一、文学常识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文学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

代表做:“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短篇《春蚕》、《林家铺子》。

二、字词主宰(zǎi)锤(chuí)炼恹恹(yān)虬(qiú)枝晕(yùn)圈秀颀(qí)婆娑(pósuō)倦怠(dài)倔强(juéjiànɡ)驰骋(chěnɡ)宛(wǎn)然礼赞:表示尊敬和赞美。

无边无垠(yín):没有边界,形容极为辽阔广大。

诸如此类:许多像这一类的。

诸:众多。

参(cān)天耸立:(树木等)高耸地直立着。

不折不挠(náo):指在困难面前不屈服。

折:折断。

挠:弯曲。

三、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了质朴、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四、写作特点1、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2、有扬有抑、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五、重点问题1、文章借物咏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作者先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它生活在辽阔坦荡的黄土高原之上。

再写白杨树的外部形态不平凡,笔直的干、枝,叶子片片向上,皮朴实无华。

最后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不平凡,正直,不折不挠。

2、文章赞美白杨树“不平凡”,却又多次说它“极普通”,说法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不矛盾。

说白杨树普通,是因为它生长在西北高原,生长环境和外形都是极普通的。

但它的内在气质正直、倔强、不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不平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以形、景的普通,突出其神的不平凡。

15《白杨礼赞》知识清单

15《白杨礼赞》知识清单

15《白杨礼赞》知识清单2词语解释【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比喻人非常直率,做事不犹豫。

也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3作者介绍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的笔名。

作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小说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小说《子夜》、《林家铺子》等。

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4何为“礼赞”?——表示崇敬与赞美白杨礼赞:对白杨树的崇敬与赞美5划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并说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线索:围绕白杨树的“不平凡”而写。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主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一次见到白杨树,对白杨树由衷的赞美。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再次赞美白杨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白杨树的原因,点明全文的主旨。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再次点题,首尾照应。

)6作者用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那→这,实在→决不是,赞美→高声赞美观察:从远到近感情:由浅入深赞美、崇敬之情7找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①生长环境:黄土高原②外在形象:力争上游③内在气质(内在精神)8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这些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自然景象:黄绿错综(色彩),坦荡如砥(平坦),无边无垠(辽阔)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作用:恶劣的环境与白杨的顽强生命力作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精神。

★作者礼赞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先写了高原景象?①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

15 白杨礼赞【考点精讲版】

15 白杨礼赞【考点精讲版】

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 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景象 一望无际,“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高原上有黄色的 土和绿色的麦浪,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用烘托、映衬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
好处 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的 出场铺垫、蓄势。
文体知识
客观存在的事物,如
某种志向、情感、意愿。
“小草”“老牛”等。 托物言志散文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或者表达作者的思考。因此,这类散文往往会细致描绘某一
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
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志向,
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托物言志的特征:1.寄托性,“托物”是手段;2.联想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 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梅州中考)第4自然段与第6自然段能否对调?请结合句中相 关词语简要分析。
不能。“那”是远观,而“这”是近看,说明第4段到第6段是 由远到近的顺序;“决不是”比“实在是”语气(感情)更强烈, 说明情感是逐渐递进的。

1.抓住事物特征分析。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认真分析
题 技
所描写的事物,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这是分析象征意义的前提。

2.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一般都有一定
的目的和用意。因而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文中所描绘的具体情
境,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
3.由相似点展开联想。找准象征物的具体形象与被象征者的
刚健的民族精神

《白杨礼赞》中考复习

《白杨礼赞》中考复习
崇敬和赞颂 的感情。
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 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扑”与“奔”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 景,形象而准确。
• 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 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 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 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的种种事实, 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 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 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 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 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 齐读课文8、9小节。
• 思考为什么要写到“楠木”?
• 楠木的“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 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两种 树的品格不同,所代表的人不同,两相对比, 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质, 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 (四)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 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 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 盾吗?说说理由。
• 6.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 • (1)象征: • 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
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 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 例如: • 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
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 (2)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
法?
• 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 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 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 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 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 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 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九年级语文1.白杨礼赞知识要点

九年级语文1.白杨礼赞知识要点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5.加粗词“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平坦(空旷、辽阔、平坦)。
6.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伟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两者就是这样统一的。
(二)白 杨
袁 鹰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8.写作手法:象征
一、象征的概念:
(1)、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如苍松~坚强;火炬~光明)
(2)、用来象征某种特殊的意义的具体事物。
(如白色是纯洁的~;火炬是光明的~)
10.楠木的象征意义:国民党反动派。
11.佳句欣赏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快。“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入”视野,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
4.白杨树的生存环境(景美)
生长环境不平凡:雄伟壮阔的黄土高原,宛如并肩的远山的连峰。

必考资料参考《白杨礼赞》综合资源一

必考资料参考《白杨礼赞》综合资源一

《白杨礼赞》综合资源一●课文说明课文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第一段破题,直抒胸臆。

“礼赞”,崇敬而赞美;“不平凡”,是礼赞的原因。

起始峭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

第二段描写高原景象,述说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粗线条勾画,着眼于色彩,“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天地,也为白杨树画出了背景。

“扑”与“奔驰”相呼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准确而形象;“绿波”“麦浪”“黄与绿主宰着”,与“黄绿错综”相呼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与“大毡子”相呼应,“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与高原相照应。

在写景的同时又注意写感觉,先突出“雄壮”“伟大”这两种感觉,而后写“另一种的味儿”──“单调”。

在这里,情与景融合在一起,体现抒情散文的特点。

其间感觉有转折,即由亢奋转向倦怠、冷漠、低沉、单调,造成了文章的波澜。

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

这一段写高原的目的是:1.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

2.暗写华北抗日战场,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第三段写作者初见白杨树的感觉。

“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外在景观,给作者惊醒的感觉,“刹那间”“猛抬眼”“惊奇地叫了一声”等语表达了这种惊醒的感觉。

这一段异峰突起,由低潮转入高潮,突出“我”的情绪转变,为下文白杨树出现起渲染作用。

用问答句提醒读者注意。

第四段是过渡段,既是对上文“惊奇地叫了一声”的补叙,又是下文赞美白杨树的前奏。

此处是二赞“不平凡”。

(可以提示学生:“不平凡”与“极普通”有怎样的联系?)第五段描写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

【知识学习】九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知识点汇总

【知识学习】九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知识点汇

1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相关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3写作思路
描绘形象——精神品质——象征意义——抒发情感
4写作线索
本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主线。

5主要内容
本文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要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知识点汇总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 2 岁丧母,4 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母抚养 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被称为“20 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 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 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在 1950 年他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 罗素曾经直接参与救弱扶困,但往往失败,这就使他更加痛苦。他曾受迫害,年轻时因 反战而锒铛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 当天,还为阿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终其一生,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 反抗专制,追求和平。可以说,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意识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 者,他的内心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 三、理解词义 1.俯瞰:俯视。 2.遏制:制止,控制。 3.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4.濒临:紧接,靠近。 四、问题归纳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飓风”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感情对作 者的影响之大,作者所追求的原动力就是这三种感情。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 情在追求过程中给作者所带来的不安和痛苦。面对追寻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人只能为自己的 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然而,因为这三种感情,作者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2.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希望了解人的心灵,知道星辰为什么发光,还有毕达哥拉斯的思想。第一个方面的知识, 是有关人的;第二个方面,实际上就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 方面的知识。 3.罗素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同情人类苦难包括同情饥饿中的孩子,同情被压迫被折磨的人,同情无助的老人,同情 孤寂、贫穷和痛苦的世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 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也就是说,他不只是自己不懈追求美好生活,他也希 望别人过上美好生活,所以他同情那些处在苦难中的人们。这就是他的不同寻常之处、伟大 之处。 4.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最后的抒情,表达出了作者对自己人生所追求的三 种感情的坚守和执着,抒发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进 一步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 五、课文主题 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表现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 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的情怀。 《白杨礼赞》写于 1941 年,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 1938 年底到_ 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 年 3 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

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的《白杨礼赞》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描写
白杨树生长的历程,讴歌了它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这
篇文章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白杨树的伟大,更能够领悟到人
类应该具有的坚韧不拔的品质。

第一节:白杨的成长历程
文章开头,作者描绘了白杨树的成长历程,它从一颗小小的种
子开始生长,经过了严寒酷暑的磨砺,最终成为了一颗高大、挺拔、生命力极强的白杨树。

这样的成长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白杨
的坚韧不拔的品质,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成长得更加坚强。

第二节:白杨的精神内涵
白杨树的精神内涵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它的不屈不挠、
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人所钦佩。

白杨树顶着风雪依然挺拔,不倒退,不退缩。

这样的精神在人类的成长道路中也同样重要,只有坚持
不懈,才能够走到成功的彼岸。

第三节:白杨的意义
白杨树不仅仅是一颗树,更能够代表一种精神。

它所具有的坚韧不拔的品质,不仅应该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中得到追求,更应该在我们社会进步的道路中得到重视。

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须有像白杨树一样的精神,才能够激发出我们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总而言之,八年级上册的《白杨礼赞》是一篇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白杨树的美丽与生命力,更伴随着白杨树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深刻表达了人类应该有的精神品质。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中,如同白杨树一样,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才能够走向成功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中考考点集合训练题一、语言实践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无边无垠()(2)潜()滋暗长(3)婆娑()(4)刹()那间(5)晕()圈(6)树干()树枝(7)屈曲()(8)坦荡如砥()(9)虬()枝(10)身材颀()长2.解释加粗的词在文中的含义。

(1)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2)树中的好女子___________________(3)树中的伟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3.用课文原句填空。

(1)白杨树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白杨树生存环境的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树自身的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杨树内在的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实践(一)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5.加粗词“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

6.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7.画线的两句话中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8.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二)白杨袁鹰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秀拔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把爸爸的思路引了过来,他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

“这不是伞,这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换上了严肃的神色。

他想了一会儿,就告诉儿子和小女儿:这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儿生根,发芽,长出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下放到那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下放到那儿去的。

他们只晓得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晓得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9.油画色彩浓重,水墨画色彩淡浅。

如果以油画、水墨画来比拟《白杨》和《白杨礼赞》,那么,《白杨》是___________________,《白杨礼赞》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白杨》和《白杨礼赞》一样,也有象征意义,它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实践11.《白杨礼赞》、《白杨》风格不同,意境不同,可见一题可以多做。

请你也试以一种树木为题,写写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1.答案(略)2.(1)指树枝盘旋。

(2)貌美。

(3)雄伟,高大。

3.(1)北方的农民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4.(1)白杨树赖以生存的不平凡的典型环境是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鲜艳的西北高原(2)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干、枝、叶都“一律向上”,“绝无旁枝”,“紧紧靠拢”,“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3)它力求上进,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5.平坦6.(1)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7.第二段画线句的破折号表示解释,第三段画线句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8.伟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伟大寓于平凡之中。

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

两者就是这样统一的。

9.水墨画油画10.在新疆扎根生长,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和后继者11.略。

《白杨礼赞》段落理解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婆”或“旁速科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林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做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1. 本文段选自------写的(白杨礼赞),该文是一篇托物言 ____的散文(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散文)。

2.“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的“好”的解释,恰当的是哪一项?()A.美 B.婆婆 C.旁逸斜出3.本文段的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颠倒?()A.不能,四句是递进关系 B.能,四句是并列关系C.不能,四句是因果关系 D.不能,第一句总括后三句,后三句是因果关系4本文段层次划分最恰当的是哪一项?()A.B.C.D.5.对本文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A.先扬后抑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B.先抑后扬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C.扬抑结合作铺垫,然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D.先场后抑作铺垫,最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答案: 1茅盾志2A 3A 4B 5B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本段描述的顺序(结构方式)是2.用“”划出本段的中心句。

3.最能表达这段文字的意思的词语是:()A.笔直B.绝无旁枝C.倔强挺立D.力争上游4.本段从白杨树的、、、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最后一句已开始向描绘白杨树的美过渡了。

答案:1.总——分——总2.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3.D4.干、枝、叶、皮形态(外形)精神(内在)白杨礼赞》段落理解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人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那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文段中第一句与后四句的关系是____ __ 。

(2分)2、文段后四句是写白杨树的______ ,它们的结构关系是________ 。

(2分)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 _。

(2分)4、如果把“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改为“这是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3分) 5、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 。

(1分)白杨礼赞阅读答案1、总分2、外形、并列3、第一句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4、不好。

因为原句中的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却……”在句子中起强调作用,强调白杨树的倔强挺立,这样着重表现白杨树的精神,如果改了就去掉了关联词达不到强调的效果。

5、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