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写景技巧及作用答题方略

合集下载

古代诗词鉴赏做题技巧

古代诗词鉴赏做题技巧

芳树无人花自落,眷山一路鸟空啼。
03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2005年全国卷I)
04
春行即兴 李 华
01
宜阳城下草萎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02
示例: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反问:加强语气。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01
参考答案:
02
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人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01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02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诗的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放笔婉约、简练生动等。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11
示例:
参考答案: 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写景题诗歌答题方法

写景题诗歌答题方法

[月 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3)有人认为诗中表现出一种孤苦之情,有人 认为是一种喜爱之情,你赞同哪种说法?试做 分析
答:赞同第二种说法,月光满庭院,风吹竹子 似乎是下雪般的声音,村庄静卧、仙鹤报时, 呈现出空灵、宁谧、安闲的氛围,表现出作者 内心的明净和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提问方式:
• • • • • 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 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这首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这首诗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
• 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 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 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 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 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 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 自然景物的小诗 。 • 作品通过描绘绮丽的蜀地风光和娴雅 的草堂环境,表现了作者远离尘世喧 嚣的闲适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 。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 ② 轩:长廊。楹:柱子。 ③赊:远。
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典范,请具体分析其 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明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 。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确 视角由远而近,描写动静相宜。 写浩荡的江水是远景,描写树木花朵是近景。如 果说颔联是写静景,那么颈联就是写动景了:鱼儿 在细雨中欢欣地畅游,燕子在微风里倾斜地掠过, 传神的描绘出了微风园春光图, 传达出诗人闲适宁静,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

诗歌写景表达技巧

诗歌写景表达技巧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 使人一目了然;也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 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 间。
“虚”与“实”,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 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实景是诗人描写 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 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 思。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 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 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 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 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 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 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 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 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 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 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例: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 叶落山路”。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 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 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 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 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 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 愁怨。
(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 典故 象征 铺陈 白描。

你知道古诗中有哪些著名的写景技巧吗

你知道古诗中有哪些著名的写景技巧吗

你知道古诗中有哪些著名的写景技巧吗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中的写景之妙,常常令人陶醉。

那些诗人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精妙的技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而美丽的自然画卷。

那么,古诗中究竟有哪些著名的写景技巧呢?其一,“动静结合”是古诗中常见且巧妙的写景手法。

诗人常常将静态的景物与动态的元素相融合,使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静静地洒在松林之间,这是静态之美;而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潺潺流淌,则是动态之景。

一动一静,相互映衬,让整个山林显得更加清幽宁静,仿佛能听到那清脆的泉水声在耳边回响。

再看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里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泥土融化,燕子欢快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是动态的忙碌;而暖和的沙子上,鸳鸯安然地睡卧着,展现出静态的温馨。

动静之间,春天的生机与和谐尽在眼前。

其二,“远近交替”的写景技巧也被诗人运用得炉火纯青。

通过远近不同的视角切换,能够让读者更全面地领略景色的广阔与层次。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先描绘了远处的白日依傍着山峦缓缓落下,再将视线延伸到远方,滔滔黄河奔流入海。

从近及远,视野开阔,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壮丽。

又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先是沿着蜿蜒的石径望向远处的寒山,接着目光又聚焦在白云缭绕之处的人家,远近交替,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引领着读者走进那迷人的秋景之中。

其三,“色彩描绘”是古诗中营造生动画面的重要手段。

诗人巧妙地运用各种色彩词汇,赋予景物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氛围。

白居易的《忆江南》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鲜艳的红色花朵与碧绿的江水相互映衬,色彩鲜明而浓烈,展现出江南春天的艳丽与生机勃勃。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色的云团压向城池,金色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黑与金的对比,营造出紧张而激烈的战争氛围。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min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min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 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与 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 下结合、高低结合。
01
看万山红 遍,
02
层林尽染
03
漫江碧透
04
百舸争流
05
鹰击长空
06
鱼翔浅底
07
万类霜天 竞自由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 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万枝,嫩于 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 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 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 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202X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







202X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 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 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 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 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 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 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 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 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苍茫而 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 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 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 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 夜之间把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 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 ,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 情。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表现手法,它可以借助自然界或人文环境的形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选择、布局、渲染等方式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的特殊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效果和美感的方法,它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多种形式。

古诗词中,修辞手法是写景的常用手段之一,它可以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使景物与诗人的情感产生联系,从而达到借景抒情或寄寓寓意的目的。

例如:比喻: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从而突出后者的某种特征或品质。

比喻可以使景物更加具体化或抽象化,也可以使景物更加美化或丑化,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里用银河落九天来比喻庐山瀑布,既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高度和壮观程度,又赋予了瀑布一种神奇和超凡的气质,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向往。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里用火和蓝色来比喻江花和江水的颜色,既突出了江南风光的鲜艳和明亮,又暗示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爱和怀念。

拟人:拟人是指把无生命或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或行为,从而使之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拟人可以使景物更加活泼有趣,也可以使景物与诗人产生共鸣或对话,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里用花溅泪和鸟惊心来拟人化花和鸟,既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象,又折射出诗人对国家的忧伤和对亲友的思念。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古诗词写景技巧及作用答题方略

古诗词写景技巧及作用答题方略

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写景句的作用
答题要注意层次,步骤。
每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有时不仅是一种作用,而是多种作用交织在一起,所以在鉴赏诗歌或是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诗歌本身去鉴赏分析,总结积累。
内容+作用(结构+情感)
写景句的作用题型示例
送人到松江 俞桂 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作用:描绘了窗前槐树绿叶பைடு நூலகம்茂、室外榴花红艳似火耀人双目的初夏美景 ,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别时的无限凄楚和伤感.
答案:
(2013山东卷)
山寺夜起 江湜【 shí】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添加副标题
谢谢指导,再见!
2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3
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啼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
4
借景抒情
5
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
6
烘托了的思乡之离愁别恨(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做铺垫)
7
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答题步骤】
明确写景特色(远近、高低、俯仰、视听、动静、虚实、色彩对比等)
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结合诗句,具体作答)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内容) ②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结构上的作用)

例谈古诗中写景的技巧

例谈古诗中写景的技巧

例谈古诗中写景的技巧在我们所学的古诗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写景佳句。

细细品味这些千古佳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写景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方法技巧,同样可以应用于我们的作文之中。

一、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特点。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有这么几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意思是说:八月洞庭湖积水上涨,与湖岸齐平,辽阔如镜,蓝天映照湖中,天水一色,混为一体。

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声如万鼓齐鸣,震撼着岳阳城。

这样的景致,就是诗人细致观察的结果。

它把诗人见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的情景形象地写了出来。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博大浩瀚,一眼望去,水连天,天连水,大有吞吐太空的气势。

以蓝天含于湖内,突出湖面宽阔无垠。

用波撼岳阳城,说明湖水连连而致,水势波涛汹涌。

二、大处着眼,描写壮阔场面。

唐代大诗人李白《渡荆门送别》诗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的名句。

它的意思是:出三峡以后,随着平原的出现,山岭逐渐消失,长江就奔流在辽阔的原野上了。

这两句诗没有写某一处的景象,而是从大处着眼,写出了一派壮阔的气象,那连绵不断的巴山,至荆州始断;那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面逐渐放宽放大。

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开阔而丰美的诗意空间。

三、小处落笔,精绘动人细节。

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水面辽阔如海,在黑夜将尽未尽、天光还未全明之时,一轮红日从江心冉冉升起,说明江上日出早。

江南春来,新年未到,已有一丝春意,从景物上来说是江春,从时间上来说却是旧年。

生活中的寻常事,一经锤炼,极富韵味。

诗人从小处落笔,精绘细节,一个“生”字,一个“入”字,全用动态描写,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境界壮阔、奇丽,而时光流逝的感觉,客子异乡的情思,也全在景象之中透露出来。

四、赤橙黄绿,描绘缤纷世界。

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古诗景物描写类答题方法

古诗景物描写类答题方法

• 写景句的作用
1描写了什么内容 2情感上有什么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营造氛
围,烘托心境)
3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等)。 4点明手法以及明确手法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 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 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 照长城。 从写法上看,“高高秋月照 长城”与前三句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5 分)
明确“意境类”解题思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 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如孤寂冷 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 自然等。) ③把握意象,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

送人到松江 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4分)
• 《雨后池上》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
①雨后池面平静如同轻轻拂拭的明镜倒 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忽然一阵 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抖落 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 万点声。 ②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幽美活泼、清 新自然的风景图。 ③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雨后静观自然的 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对眼前景物的 喜爱。
学习目标
1 掌握诗歌景物描写方法的基础知识。 2 了解诗歌景物描写类题型确组织表述 答案,规范答题。
• 温故而知新
• • • •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视听结合、以动衬静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实结合 夸张 比喻
诗是浪漫的,它源自想象,又激发想象。 因了诗的存在,人类的天空熠熠生辉。
诗 歌 鉴 命 题景赏 角物 度描 与写 答类 题 思 路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

(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 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 写景物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 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就从听觉 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例: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本诗由视觉到听觉,有静到动,以动衬静,融情于景。 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 子的声音似是下雪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 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 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 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 (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 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 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赏析。(6分)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 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 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 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 诗。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 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 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 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晋书· 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 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曰:‘人生贵得适志,何 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 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 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 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 要分析。(5分)

诗文中写景方法与技巧剖析

诗文中写景方法与技巧剖析

七、意象组合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 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 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 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 行辛苦。
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四、衬托 正衬(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反衬(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花鸟美景却更让诗人伤心,这里 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 “沉舟”、“病树”这些景物表现新生事 物必将代替旧事物,对未来充满信心,有 着积极向上精神。 以哀景写乐情
诗文中写景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三、六结合 形声色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 结合,正侧结合、远近高低结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形声色结合
诗文中写景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三、六结合 形声色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 结合,正侧结合、远近高低结合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花下成千成面的蜜蜂嗡嗡地闹 着…… 虚写、侧面描写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 虚实结合
诗文中写景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三、六结合 形声色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 结合,正侧结合、远近高低结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 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 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 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 诗人运用白描写法,简洁明了,层次分明, 写景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 夜归人”的画境。

诗歌景物描写赏析技巧

诗歌景物描写赏析技巧

诗歌景物描写赏析技巧诗歌景物描写赏析技巧1“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语道出了景物在古诗词中举重若轻的地位。

古诗词中写景的妙词佳句如点点繁星,始终闪烁在读者心头,让人回味无穷。

理解赏析这些写景的妙句,有助于学生把握作品内容,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景物描写的考查角度不尽相同,也各有侧重,中考古诗词景物描写常见题型:一、景物描写类描绘画面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真题回顾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陕西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过山农家【唐】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方法攻略一、明确答题思路1.找出古诗词中的景物;2.借助想象和联想,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画面。

二、注意要点1.要正确理解诗词,抓准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中的图景画面;2.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画面的意境。

3.用生动的词语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等);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如欢快愉悦、忧愁伤感、恬淡闲适、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等)。

二、意境鉴赏类这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在古诗词中含有作者情感的景物也称为意象,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高中语文古诗写景: 诗歌写景角度

高中语文古诗写景: 诗歌写景角度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复习目标:1.了解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诗歌景物描写方法题的答题规范。

3.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思想情感。

课前预习(一)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

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各种描写手法①侧面描写———衬托对比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

②正面描写———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景物描写类诗歌命题角度答题思路

景物描写类诗歌命题角度答题思路

二、答题步骤: 1、概括形象的身份、特征(外貌、精神品质、心境) ; 2、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3、指出形象的典型意义或作者的感情。
景物描写类诗歌 命题角度与答题思路
诗 歌 形 象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咏物诗中的物象) 景物形象 (它是诗人的感情载体。 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一种意境。 )
意象:寄寓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例:月、柳) 意境:由意象组合起来的让人产生想像 的境界。
示例二: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样的情感?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什么诗人怎
(步骤一)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
风的呼啸中又咆哮着远去。我挂起红楼四周的帘子, 横躺在楼上看着千山外急急而来的雨。 (步骤二)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阔气势。 (步骤三)表达了诗人内心豪情和开阔的胸襟。(或答安 逸闲适也可)
高考链接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09海南宁夏卷)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 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 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 述(4分)
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答题步骤指出景物特色看描景的角度看写景的方法色彩的渲染等结合诗句分析特色分析作用和情感表达技巧的作用营造氛围情感总结回顾1词的上阕写景请就作者写景角度的变化作简要分析
复习:
一、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读作者、读注释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读诗句:2、直接描写: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 语言、神态、心理等。 3、间接描写:A、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 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B、分 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内涵,理解 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景物分析题型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之景物分析题型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之景物分析景物分析题型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题型,它主要从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角度,景物描写的作用等方面考查,不同的问法其相应的答题方向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考生在面对具体问法时作出准确的答题方向,下面就该题型不同的考查角度作相应的解题分析。

一、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1、潼关:在今省潼关县境,位于、、三省要冲;2、太华:华山。

在今省华阴县。

3、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永济县东南。

问:这首诗勾勒了一副秋日旅行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问题解析:景物描写特点的提问往往有(1)给出对应景物描写的句子,要求赏析其表现手法;(2)分析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技巧)(3)是怎样描写目标景物的等提问变体,综合以上一问三变体,答题的方向是一致的。

答题步骤:首先要回答出题人给出的问题,即给出准确的景物描写特点,然后找出对应的诗句加以阐述理由(翻译),一般而言,有多少特点可以体现出来就答多少,原则是主要特点不漏过,次要特点不放过。

本题答案解析:1、远近结合(由远及近)诗人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作响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场景,再描绘四周远景:华山的残云—中条的疏雨—远山的树色—激荡的河水声;2、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这里的红叶沙沙作响、河水激荡是动景,显示出一派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反衬出了环境的空幽,宁静。

!!!注意: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和分析描写的景物特点答题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侧重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而后者侧重赏析对应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本身的特点!例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相应问题。

菊【唐】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1、《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五篇范文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五篇范文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五篇范文第一篇: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教学目标:通过对写景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更好地去完成诗歌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此方法具体去解答诗歌鉴赏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本节课由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导入本节课。

二.考纲解读能力层级为E级,对于古代诗歌来说,该知识点主要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其中表达技巧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而以广义考查盛行。

所谓的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方法行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所谓狭义的表达技巧,主要指具体的表现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表达技巧中景物的描写手法。

三.高考导航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可给1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古诗歌写景的方法与角度

古诗歌写景的方法与角度
答案: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 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 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 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 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 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 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 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 说新月“学”扇。
例: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 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 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 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 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 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3、从动静的角度写景: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 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 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 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 “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 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 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王维的《山居秋 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 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 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 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 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 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 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具艺术 感染力。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2015天津)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 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 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答:①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②春风吹雨,残红满地, 从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 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 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结构上: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以景结情 内在关系 以乐景写乐情
正衬 } 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反衬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 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 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2015江苏)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写景句的作用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2、渲染气氛,为主题服务。奠定诗歌感情基调。
3、交代时间,时令,天气状况,地点等内容。 4、先言他物,引起下文。(起兴)
写景句的作用
每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有时不仅 是一种作用,而是多种作用交织在一起,所以在鉴赏 诗歌或是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诗歌本身 去鉴赏分析,总结积累。 答题要注意层次,步骤。 内容作用+ 结构作用+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要注意层次,步骤。
内容+作用(结构+情感)
写景句的作用题型示例
送人到松江 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 的景象(内容) ②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结构上的作用)
景 物 描 写 的 作 用
2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
3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 营造氛围,烘托心境。
5 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
6 先言他物,领起下文。(比兴) 7 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写景句的作用
每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有时不仅是一种作用,而是多种作用交织 在一起,所以在鉴赏诗歌或是在平时的做 题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诗歌本身去鉴赏分 析,总结积累。
答案:
【步骤一】全联视听结合,生动描写了
诗人的所见所闻。 【步骤二】“梢影细从 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 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 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 相伴的动态美。 【步骤三】这一联精妙 的描写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 活的闲适。
作业 《优化方案》199页《村行》、 200页《秋思》
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答题步骤】 ①明确写景特色(远近、高低、俯仰、视 听、动静、虚实、色彩对比等) ②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结合诗句, 具体作答) ③分析作用(营造氛围、借景抒情、以景 衬情)(要具体回答,不要只写术语) 【温馨提示】提问写景特色一般只考虑描 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不考虑抒情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染。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 色彩对比映衬、渲染、列锦
欲倒东南倾。
直接描写、侧面烘托
知识梳理及思维导引(二)
内容+情景关系+结构
1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
典例导航
高考链接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 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 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提问: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 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答案:
(1)写景特色:色彩搭配,明暗对比.窗前槐树 绿叶繁茂,榴花在室外竞放,红艳似火,色泽鲜艳, 耀人双眼, “绿”与“红”相映衬、“暗”与 “明”相对照,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 构筑了浓艳明丽之景. (写景技巧+景物特点) (2)作用:描绘了窗前槐树绿叶繁茂、室外榴 花红艳似火耀人双目的初夏美景 ,渲染环境气 氛,烘托人物形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别 时的无限凄楚和伤感.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读懂诗意
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刚刚开
辟的小径,立刻栽上许多篁竹。当轩静 坐,竹梢的影子,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 落在轩中,篆烟飞起,竹叶的音响,宛 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暑天乘凉倦卧, 看星星从修竹的倩影上穿过;冬天闲坐 吟诗,赏素雪压摧竹枝的清景。我想, 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 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 更有幽致,我一定不要移动墙下的一株 梅树。
古诗词写景技巧答题方略谈
精美课件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写景特色及作用类题型的命题角
度 2. 掌握诗歌鉴赏写景特色及作用类题型的解 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学会准确组织表述答案, 规范答题。
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命题角度
(1)这首词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 物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 巧? (3)请分析这首诗的 写景特色及作用。
南乡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 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①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啼等意象,勾 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 ②借景抒情 ③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 ④烘托了的思乡之离愁别恨(为下文表达 作体现了烟的洁
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
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 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 时千变万化的姿态。
(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閒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2013山东卷) 山寺夜起 江湜【 shí 】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
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案:

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流动
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
知识梳理及思维导引(一)
时间角度
顺序:空间角度(上下、高低、俯仰、远近等) 写 景 技 巧 内容:所见、所闻、所感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方法:正侧、虚实、动静、点面、 白描、工笔、细节、色彩对比映衬等
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
请指出以下诗句的写景技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视听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结合 夸张 比喻 比兴、衬托 色彩对比映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