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新探.doc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初中生,学好历史这门学科无论是对于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如今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在课改中教师对历史教学研究不足在目前的教学观念中,往往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往往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而学生则在下面认真的听,拼命地记,学生完全沦落为知识的容器。
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学生完全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主观能动性几乎得不到什么发挥,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了。
与这种教学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持有这种教学观念的教师往往以年轻的教师居多,这些年轻的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上课的时候更加注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感受。
这种想法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在上课的时候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由于学生本身知识面窄小、零散,而所学的知识分散,历史时间跨度大,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会出现教学内容偏离轨道、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等。
2、缺乏专业的历史教师一直以来,历史课都是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副科”,历史课也往往被安排成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这是历史老师以及其他老师心知肚明的一个问题。
所以,很多学校也不重视历史专业老师的配备,很多历史老师,全是半路出家。
我校历史教师搭配就反映出这个现象,全校几个历史教师没有的一个是历史专业的,都是因为本校历史教师紧缺,接下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自己对一些历史知识都弄不明白,于是上课就只有照本宣科了,下课就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历史课堂不存在任何的趣味,这样的课学生肯定是不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新探
初中历史教学新探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新探在当今社会,历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历史教学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启示。
二、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历史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兴趣、需求,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3.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教学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服务于现实生活。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1.情境教学。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其历史素养。
2.案例教学。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其合作精神。
4.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增强学生对历史真实的感知。
四、教学内容:注重学科交叉1.历史与文化的融合。
在历史教学中,融入相关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历史与学科的交叉。
注重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地理、政治、经济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历史与生活的结合。
关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应用于生活。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素养。
2.终结性评价。
通过期末考试、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doc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摘要:本文围绕国内外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致力于文史结合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力求寻找更好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希望改变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使初中历史教学焕发新的生机,能够达到新的高度,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让历史教学跨越学科界限,真正做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效率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
但是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概况,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尽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
1、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我们经常引用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0无疑是有理论基础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意志倾向胜,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布鲁纳曾指出人的心理生活中存在两种本质不同的思维模式,即例证思维和叙事性思维,前者是哲学、逻辑学、数学等科学的思维方式,而后者则是关于人类条件、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思维方式,是依赖于情境的经验。
在七八年级学生眼中,数学比历史难学得多,因为他们的思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叙事性思维,而故事恰恰顺应了这种思维,这也是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根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能在学习中感到趣味性,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愉快的情绪会使人产生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问题的解决方式。
对七八年级的初中生来说,学习需要和兴趣越强,学习内容就会越吸引他们,同样学习内容越是符合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就越是吸引他们深入学习和探索。
因此,将历史故事引入课堂,非常必要和有用,也适合初中七八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它使得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引起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扩展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
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人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中国处在那个大洲?”这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每年由于教学需要,在教初三毕业班时我都提出过这一问题。
然而令人惊诧的是,知道此答案的人在二三百名学生中只能找到几个人。
如果只遇到一个这样的现象可能怪笔者太大题小作了,但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在平时遇到的这种尴尬场面远非一次、两次,这不能不让人发出疑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呼唤了好几年的素质教育到底怎么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曾提出这著名论点,并说,“生活的变化决定了教育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教育无时不变;教育必须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必须不断的前进。
”改革的大潮在汹涌前进,农村的生活在不断变化发展。
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的义务教育却裹足不前,令人异常担忧。
多年的基层教育工作经验,使我对农村学校的学生和素质教育状况有了一定的理解。
下面就此谈谈这方面的情况,以求抛砖引玉,让我们共同找出一个能解决农村中学教育问题的途径。
一、农村中学学生素质状况及原因分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有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并更进一步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由此一场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活动在全国全面展开。
然而几年过去了,农村素质教育情况进行的到底如何呢?事实并不容我们乐观。
⒈素质教育不“素质” 由于片面强调升学率的状况仍未改变,这使得社会中许多人在评价一所农村中学好坏时,主要的依据就是该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怎样,每年能考取多少人,其中重点又有几个。
其他的东西似乎都可以不谈,在成绩面前似乎都变得可有可无了。
围绕这一主题,家长们送孩子刚入学时就眼巴巴的希望有一天子女能成龙成凤。
当然,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可能指望中国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爱因斯坦,有相当一部分文化课成绩不行的人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也都无能。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而在这一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借鉴新理念,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历史教学需要强调多元文化的价值历史学科在新课程中被重新定位为中学的必修学科之一,这表明历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重视。
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更多地强调多元文化的价值,通过课堂教学来带领学生去了解、尊重、接纳不同的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品质。
二、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历史教学在这一点上也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融入育人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与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历史教学需要注重跨学科性的整合新课程强调跨学科性的整合,历史学科也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与资源来实现知识的有机融合。
例如,可以以语文、地理等学科的内容为载体,来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
同时,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注重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的介绍、突出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法来提高历史学科的生活性与实用性,增强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四、历史教学需要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新课程要求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从教学方法入手,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
历史学科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方法需要设计出来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性的原则性。
通过课堂互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在学生阅读材料和探究历史的时候发掘出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进行师生对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智慧应对。
中学历史教学新探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新探人们常说,方法是打开问题之锁的钥匙,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精妙之处在于授人以渔。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应厚今薄古,对教材的具体处理应厚积薄发。
怎么办?笔者认为首先应平心静气来看看历史教材的编排原则。
通常人们在编写历史教材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对越久远的历史事实的处理都是慎之又慎,不足信或口传而无考古学成果支撑的史实只记其大略,而对可信的有文字记载且有考古学成果作佐证的就详加记载,尤其离我们最近的史实,由于有大量现有资料作为佐证就记得更为详尽而具体。
因此,我们不难推出一个结论,即教材编写者只能根据厚今薄古的原则来编写排列教材内容了。
教材如是编写,自然也影响了教者对教材的重难点的取舍,平时也制约了命题者的价值取向,于是也就有了“考点”一说。
充分认识到这点,处理教材的人和学习教材的人也就有了一个“范围”的概念了。
作为教者,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一群对历史毫无系统认识了解的学生由于多是留守少年,父母亲情的缺失导致学习目的不甚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简单,课外阅读量甚少,更缺乏吃苦求学的精神。
一共洋洋百万余字,内容涵盖数千年的教科书,由于新旧教材交替带来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教材无任何配套练习资料,即使是教者“三更灯火五更鸡”熬出的有益于学生知识和能力并进的东西,也往往因为与评价者口吻不合而夭折,因而仅凭一周两节课的学习以求取得较好的效果则甚为作难。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笔者从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三十年,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方法上小有收获,现将一些心得浅谈一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初识教材内容时,我采用要点法,即在师生下,将教材的某一课下辖的某一目的要点抓出来,并提出理由,让同学们讨论,第二目的或第三目的要点则通过分组自己去探究,提出标点的方案,一篇课文的要点标出来了,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实在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初中历史教学浅析
初中历史教学浅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如何有效指导历史教学活动,使历史教学有效发挥价值,以促进学生学习,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以下是我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浅析。
首先,要注重历史教学的科学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历史教学更具实效性,发挥其价值。
其次,要注重历史教学的活动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灵活的组织措施,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如模拟讨论、演练以及案例研究等,以及活动形式的实践活动。
这样,学生才能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参与,激发热情,发挥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此外,要注重历史教学的体系性。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历史教学,把教学内容按照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进行组织,使教学内容能够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有机的、完整的贯彻,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素质的能力。
最后,要注重历史教学的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发掘学生的价值观,以实际的例子来联系历史,以生动的图片来说明历史,以实践型的小组活动来实现历史的综合性学习。
总之,中学历史教育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处理,要注重历史教学的科学性、活动性、体系性以及实践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只有通过加强历史教育教学指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自学能力,最为基本是培养其学习的感觉,从根本上学习整个历史课程规范化的重要方式。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应该以教材本身为主要的教学出发点,抛出相关的教学问题,集中解决,将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并且能够按照一定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呈现。从新课程的角度出发,利用导学案,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时反馈相关的学习疑难问题,由教师集中时间及思路进行有效的解答。在设置相应的导学案的问题时,应该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从基础进行分析,结合现在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相应的整合,并按照一定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整理。
导学案的问题设置内容及范围要广泛,不仅仅要设置与本课程课本内容相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设置成与课本知识及内容不同的问题,提升整个问题结构思维,保证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环节中能够以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发现问题能力为主要的教学思路,开展相应的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官方的史料内容,也可以选择非官方的史料,选取主流的资料的同时一些野史也可以采纳。这样使得史料的内容获取的渠道和相关内容更加有效性,如果选择史料的内容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到整个史料内容的变化性,从而引起整个史料过程的可持续变化性。对于史料过多会影响整个史料过程的可持续变化,对学生也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史料的难易程度也是影响史料在历史教学中作用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过于简单、或者史料的选择内容过于单一,那么就会影响到整个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进而实现整个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方式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历史史料教学法中,重要的一步便是史料内容的有效选择。
现阶段,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教学方法的选择途径也更多,为了实现整个学科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基础出发,认真总结及反思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时反馈相关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技术修正。
探究·发现·超越——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
生 的主体 能力 , 塑造学生 的主体人格 , 当今教 育者应具 是 备的教育观念 。如何使学生成为发 现者 、 探索者和创新者 呢? 下面笔者将 自己在初 中历史教学 中的几点想法 和做法
提出来 , 供各位同仁交流 。
一
二、 巧设疑问 。 启迪智慧 陶行知先生说 :发明千千万 , “ 起点是一问 。” 善教者 , 必善问。教师只有设计出构思新颖 的探 究性 问题 , 才能在 教学过程 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探 究, 培养其探索 的勇气和创新的精 神。 1问旧启新 。“ . 旧材 料 , 新角度 ” 可使学生从新 的视 角 去探究 旧材料中蕴含 的新 因素 。对 同一个历史现象 、 历史
这 一 事 件 , 般 从 刘 备 求 贤 爱 才 这 个 角度 去 认 识 , 旦 教 一 一
1创设 情境 , . 感受历史。在学生预习之前 , 教师先用形 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或 丰富的史料再现 , 创设 出妙趣横生 的 教学场景 , 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 中去观察 、 分析和发现。 如在学习“ 日战争胜利 ” 抗 一课时 , 先播放录像资料再现历 史场景 , 不仅能调动学生 的求知愿望 , 而且补充了 1 4 9 4年 到 14 9 5年世界反法西斯 国家节节胜利的背景知识 ,这样 学生就很 自然地将 中国的抗 日战争融入 到世界反法 西斯 战争 中去 , 于学生宏观地探求历史知识起 到了高屋建瓴 对
题进行阐述 , 在评价新观点时 , 鼓励学生主体介入 , 充分发 表对历史的独到见解 。如对美 国西进运动 的评价 、 对赵翼 的“ 唐女祸论” 的驳斥等 问题 。 教师 可先指导学生用历史唯
3相互交流, . 取长补短 。个人质疑是合作学 习的前提 , 学生把预习中的疑难点提 出来小组内讨论 , 并将未解决 的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
学生在经过 “ 读讲 议” 几个过程 , 获
得 了新知识 、 新概念 , 了巩固这些 知 为
识,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 ,包 括 (
课外练习题 )要求学生及时完成 的, , 一
般 以选 择 题 、 空 题 和 简答 题 为 宜 。 通 填
想不到 的方法 。打破这种平静状 态 , 使
学生 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
三 、 论 —— 激 活 学 生 思 维 的 讨 议 论 法
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 因此
教 师 应 想方 设 法 , 这 种抑 制 状 态转 化 将 为 兴奋 状 态 。 在 教 学 中经 常 采取 创 设 我
向兴奋状态转化。 这种意想 不到 的学 习 方法 ,能 打破 学生学 习的心理 平静状 态, 使学 习心理活跃起来 , 在教师 的 并
圈
J I AOX Y N I UE A JU
初 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
■宋会娜
【 摘 要 】 四段 ” “ 学习策略 , 应用于课 堂教 学, 能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 中消除学生的疲 劳和厌烦心理 , 学生的 调动
学习积极性 , 达到较好的教 学效果 ; 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 法的变化 , 学生的心理 由抑制状 态向兴奋状态转化 。 冲意想不到的 使 这:
以 概括 几 种 不 同 看 法 , 指 导 学 生 阅 然后
总之 , 媒体教学与 “ 四段 ” 习法相 学 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 , 能在有意注意和 无 意注意 的转 换 中消 除学生 的疲 劳和 厌烦 心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达
情景设 疑导学法 , 即选择一定 的媒体组 合, 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 的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这种 人 面 对现 代 化 的开 放社 会 的 种种 复 杂变 化 将 公元 12 年一 天 ,地动 仪朝 西 的龙嘴 吐 出铜球 , 3 界上 公 认 的最 早 的地 动 仪 。学 生在 这 一 学 习过 程 生一 起分 析具 有 典型 性 、示范性 、 开放 性 的例题 , 让 学生 从 多个 层 面 寻找 问题 的答 案 。为 学 生 的课 四段 学习 策略 。它不 但给 学 生带 来 了学 习的乐趣 , 中对 地 动仪 的认识 不 但 深刻 ,而且 完 成 了从 兴 奋 后练 习扫 除障 碍 ,并希 望通 过 “ ” 练 ,发现 并及 时 而 且教 师尝 到 了课 的甜头 。 状 态 向理性 的升 华 。同 时形成 了学习持 久 的动 力 。 解决 问题 ,从 而 达到 当 堂掌 握 , 当堂 巩 固和 当 堂 阅读 一 一 设情 景与 设疑 创 三 、议 论… 一 激活 学生 思维 的 理解知 识 的 目的 ,并且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 能力 。
而忽 视 了 学生 的 主观 能动 性 ,课 堂结 构 的千 篇 一 打破 这种 平静 状态 ,使 学 生的 学习心 理 活跃起 来 。 习 积极 性 , 有利 于 培养 和 提 高各 种 能力 。因此 ,
浅论初中历史教学.doc
浅论初中历史教学浅论初中历史教学目前,在农村中学,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和传统考试因素的影响,历史课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厌学,学习效率非常低下。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根据近几年我校实施学案教学的根本情况和亲身体会,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理想途径。
尊重生命,表达以人为本,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勇于抛弃旧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接轨。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理念讲究传授学科知识的单纯性,过分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教”的.作用,完全无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
结果是教师惯于“一言堂”,学生惯于洗耳恭听一言不发;教师只求讲深讲透,学生忙于强记强背、被动承受,全然没有思考与反复认识的过程和余地。
教师不辞辛劳地讲完一节课后,疲惫有加,许多学生对一些重要的知识仍不甚了解。
可见它严重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开展和能力的培养。
而学案教学那么与之相反,它注重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各种信息中,锻炼和提高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说学案教学的理念先进,生命力强,应在教学中大力推广。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学习活动实施的方向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制定的学习目标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和可操作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与之相对应。
详细要求是:1、数量不应太多,以3―4个题为宜;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3、标出本课的重难点及易混、易错的地方;4、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描述,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这样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才有可能迅速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最正确的教学效果呢?这不但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构造的优化。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新探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新探【摘要】只要我们老师花点心思,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把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渗透在我们平常的历史教学活动中。
必定会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团结合作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逐步完善孩子们的性格缺陷。
并能从历史课堂的学习中体验和感受到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增强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
真正做到“在团结中成长,在成长中团结”。
【关键词】初中历史提高能力发挥能力积极性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位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呢?1 引导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深浅适度,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巧设疑问,以达到激发学生自己思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历史课堂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给学生的“渔”,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教师不仅仅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教师要从历史认识的逻辑出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初步了解历史的方法,形成基本的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从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可以巧设疑难,激活思路,因为思维活动通常都是由疑问而产生的。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比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蒋介石曾疯狂追杀共产党人,共产党为什么不乘机消灭蒋介石?”学生对这样的提问都非常感兴趣,由此,他们就会进行积极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新探(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新探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新探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过去,更能启发他们对未来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的更新1.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历史教学活动。
2.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历史教学不仅是记忆过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元解读,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跨学科的整合:历史与其他学科如文学、艺术、地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历史观。
教学方法的创新1.情境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学习的历史感。
2.多媒体教学法:运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项目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历史项目,如制作历史地图、编写历史剧本等,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的拓展1.注重历史背景的介绍: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教师应详细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历史脉络。
2.关注历史人物的故事: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参与者,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使历史变得生动有趣。
3.引入历史争议和多元观点:对于存在争议的历史事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的改革1.过程性评价的重视: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
2.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教师应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如学习计划的设计、学习资源的搜集等。
3.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
初中历史教学新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初中历史新课堂教学探析
初中历史新课堂教学探析摘要:对新时期的初中历史课堂来说,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从学科特点出发,结合教育教学特点,浅谈一些认识。
关键词:原则态度思辨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对个体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培养,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怀,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内容。
中学历史教育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它既包括对教材的阐释要正视历史人物,也包括要尊重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来教学。
马克思在论及历史学时曾多次强调:“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总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
”因此,关注历史人物的教学,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只有对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鲜活再现,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如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和他那“慷慨赴死易,从容守义难”的人生实践,强烈地震撼了后人;又如华盛顿在美国顺利走向民主道路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一样深深地吸引了后人。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有尚待养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伟大人物的生平和品格,为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当然,我们也要正确处理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中的关系。
一方面人民群众为个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是历史的主人;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又是一个虚化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历史教学应突破这一难点,要能认识到历史的必然性正是通过无数的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以人为本的教学还应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和个性需求。
由于传统文化中学科带头人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消极因素的影响,由于教师素质的个性差异,还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等等,常常会使我们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对学生的一分尊重,一份关怀。
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新探-
“
关键词:诱发兴趣;触发兴趣;激发兴趣;深化兴趣;调动兴趣
摘要: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尴尬的局面。
在愈演愈烈的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大背景下,中学历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被人当作“副”科,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往往只有在高中甚至直到高三才能唤起学生的重视,这在当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令人费解的。
而初中历史更是可怜,某些地区把它排除在中考科目之外,成为“门外汉”,因而往往被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
“学好学坏都无所谓”。
我们认真反思初中历史目前“可怜”的处境的原因,认为没有学习兴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
”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
因此,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是走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契机。
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
如
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
“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
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
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
二、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一课中法战争时,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学生回
答:“老将冯子材带领军民取得胜利。
”我再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导致法国茹费理政府的倒台”后。
我用沉重的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同学们一片愕然,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
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
”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四、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
我在授课时,就曾组织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
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
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
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尴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