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剖析机电一体化技术

合集下载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乌鲁木齐诚发伟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摘要:伴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发展相对落后和其他一些因素,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机电技术是由机械、计算机等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总之,要想快速提升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的制造技术,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关键词:机电工程;机电一体化;一体化技术引言在机械制造领域,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编程技术的电子作业技术,可以将机械、微电子、自动控制等技术运用到机械设计与生产中,由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利用软件编程,对整体设计进行全面的控制与优化,使机械运行达到最优,降低设计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与电子信息处理系统技术、机械制造系统技术等相关的技术,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之相关的装备,包括光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伴随着有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整合许多高新技术成果,以信息技术研发为主要任务,除了包括系统、机身框架和各种基础设施之外,对于连接部分,还需要使用实际的压力传感器来调整各个系统的重要工作参数和状态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处理成能够进行自我识别的各种内容,在对各种信息传递指令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移动部件的有效控制,使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其中,能够实现一体化智能控制的装置,主要包括可编程微控制器、自动计算器、逻辑电路等。

有效地集成了这些组件,明确了各个功能部门的各自分工和职责,提升了整体系统技术的运行管理效率,为我国制造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关联性在现代科技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集多种技术手段于一体,同时也是一种以综合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制造技术。

同时,在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软件质量和技术水平。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系别:机电工程系日期:2012年12月30日专业剖析构思专业概况;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评价;专业特色或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整改措施。

第一部分专业概况1-1 专业开办时间学院2002年4月18日成立。

2003年招生高职生,学生生源为当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职对口生。

1-2 师资力量机电一体化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1 人,其中副教授5人占专业教师的45%,高级实验师1人占专业教师的9%,讲师2人占专业教师的18%,助教2人占专业教师的18%,工程师生1人占专业教师的9%;具有硕士学位4人占专业教师的36%,有企业工作经历的8人占专业教师的72%,双师素质教师7人占专业教师的64%。

拥有校外兼课教师1人,主要承担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工作。

1-3 毕业生就业状况到2012年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有5届毕业生,毕业生总数为433名。

当年就业率在90%以上,对口就业率80%,主要初始岗位有工艺员、机电产品生产员、生产线维修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员、机电产品设计及开发技术人员等。

1-4 实验实训条件1-4-1 校内实训基地经过几年努力,学院先后投入近400万元,基本建成年机电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完善和规范了实验实训管理和运行制度。

电工电控一体化实验室2个;机械设计及折装实验室1个;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1个;机械设计陈列柜实验室1个;家电实验室1个;机械加工车间2个;CAD/CAM绘图机房2个;数控加工模拟实验机房一个1-4-2 校外实训基地航天凯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遵义长征电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遵义海立水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群建机械厂;贵州钢绳厂;深圳圣德士教育发展公司;“富士康”集团公司;深圳信泰光学仪器有限公司;重庆群光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部分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2-1 市场需求与专业定位2-1-1 市场需求1、机械制造业在本地区的发展情况❖已成为本地区支柱产业之一;❖09年缺口3000余人;2、本地区制造企业的用工要求❖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熟练。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PPT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PPT

3.身体健康,无严重疾病,身体灵活性较好;
要求 4.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5.能与他人协作和沟通。
典型任务
读图与绘图 分析图纸技术要求
选择工程材料 编制加工工艺流程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操作数控机床 产品精度检验
数控机床维护保养
分析、提炼
职业能力
归纳、转化
课程设置
识图、绘图能力 机械传动、机械零件能力 尺寸精度要求 选择加工材料能力。 机械加工常识
1、深入探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3年内与山推公司共建山 推 机电学院; 2、每年增加3名以上企业兼职教师,3年内校企共建1-2个省 级精品课程群; 3、全面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年开展技术服务5项以上, 年培养企业职工1000人次; 4、实施与济宁及周边地区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对接,年培训师 资100人,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搭建立交桥; 5、发挥兼职带头人引领作用,带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发展。
复杂工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卡。
手工编制中等复杂零件加工程序 计算机自动编制加工程序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检查程序运行
熟练操作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
检验产品尺寸和精度 排除液压系统故障 识别、检测常用电工电子元件 排除电气控制系统故障 数控机床维护保养,排除简单故障
机械制图与CAD 机械设计基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 金工实训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 计》等课程的实验
《电工技术》、《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等 课程的实验
中、高电工技能培训 模具加工、制造实训 《电机与拖动》、交流调速系统》课程实验 《金属材料》实验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实验 《公差测量》课程实验 Pre/E、CAXA等数控编程软件课程的实验、数控技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讲稿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讲稿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讲稿1.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情况(1)目前,机电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也是学院的骨干专业、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一直承担着为电力建设行业和区域经济企业培养机电技术专业骨干人才的重任。

(2) 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基本情况机电工程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树立了“人才是财富,人才是保障,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观念,坚持学校培养和引进并重的方针,合理规划梯队建设。

目前拥有12名教授,高级职称教师占38.7%;拥有10名博士,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69.5%;双师背景的教师占80%以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业务造诣精湛、教学经验丰富、实践经验扎实的中年教师为骨干,以年富力强、思想活跃、掌握现代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青年教师为支撑的教师梯队。

教师队伍中,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三批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 2 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名,市新世纪人才3名,市引进人才资助1名、市高层次人才资助2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

2.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1)形成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市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

能力至上;专业建设必须重视人才的能力培养。

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是我们办学的核心要素。

特色创新。

特色和创新是我们专业建设发展的动力。

(2)确定合理的专业定位目标①专业建设定位:依托葛洲坝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是我院的主管领导,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大量实习基地,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之一。

企业办职业教育的优势是:学校与企业有天然的亲缘关系,走“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优于其他学校;学校与行业联系紧密,为本企业服务的同时,为行业和社会服务,生存发展空间较大。

对接三峡区域。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许多都集中在三峡区域。

电力、化工、设备制造是宜昌的支柱行业。

全通公司:是国内最大,世界领先的涂镀板生产研发基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

五 教学条件
(一)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管理制度完善、经费基本有保障、运行正常。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实验实训室名称 普车车间 数控车间
钳工车间(西平房) (201)电工电子实验室 (202)电工电子实训室1 (203)电机与拖动实验室 (204)数控车床维修实训室
(五)科目课程改革
1、《机床电路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改革 2、《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改革 3、《机械制图》课程改革 4、《电工基础》课程改革 5、《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6、《数控车编程与实训》课程改革
汇报提纲
一 专业基本情况 二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三 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 四 师资队伍 五 教学条件 六 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 七 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 八 专业特色
训教材。参加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带领青年教师完成教学
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强,在课程体 任务。
养措施 系建设和教学改革中能起到显著带头作用的
“双师型”骨干教师 在现有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调整结
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不少于半
构。通过选派教师到现场顶岗实践,提高专 年的实践锻炼,承担主要技术岗位工作。主持1项院级研究课
3
张海燕
实验师
4
郭红星
讲师
5
王磊明
讲师
6
顾海洋
讲师
机床电路故障诊断与维修
触摸屏、变频器、PLC综合应用 PLC应用技术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械制造基础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
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
(三)师资队伍保障机制
序号
1 2
3
保障机制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报告

目录一、专业概况 (1)二、专业剖析 (1)1、专业设置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1)1.1 专业设置 (1)1.2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3)2、教学基本条件 (6)2.1 教学团队 (6)2.2 实践教学条件 (8)2.3 教材与图书资料状况 (9)3、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11)3.1 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11)3.2 教研教改 (11)3.3教学管理及质量控制 (13)4、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声誉 (14)4.1 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 (15)4.2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 (15)4.3 就业和新生入学情况 (18)5、专业特色 (19)5.1校企合作 (19)5.2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19)5.3注重学生学风建设 (20)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21)1.存在的问题 (21)1.1科研活动的质量和层次有待提高 (21)1.2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 (21)2.努力方向 (21)2.1加大专业建设团队整体的科研能力 (21)2.2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中进行创新方法的试验 (21)2.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2)一、专业概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校积极探索建设的高职类专业, 学制三年,开设于2012年。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12人,助教3人,硕士研究生5人,另有有4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系2012年重点建设的非师范专业之一,专业的设置是在充分调研机电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本专业应用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具体要求,经过组织专家进行专业建设指导的基础上,面向本省及周边省市各个行业急需和紧缺的机电一体化应用人才而设置的,并且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做适时调整。

该专业现有专业班级1个,学生37人,其中普高生5人,三校生32人,占总录取总人数的85%以上,三校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基础较好的优势,这为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了机械工程、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学科,旨在培养掌握机械与电气领域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将学习掌握机电系统设计、制造和维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学生将学习机电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机原理和控制、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内容。

学生还将学习机械制造和装配技术,了解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和装配过程,以及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

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还将让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包括电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来实现机械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将进行实验和实践课程,通过设计和制作机电系统的实验装置和项目,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还将学习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软件,进行机械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和模拟。

毕业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机械制造、电力系统、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维护工作。

他们也可以在自动化控制、电子仪器与设备制造、科研院所等行业从事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总结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总结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总结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带头人代美泉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工作开展一年多以来,虽然经过几轮反复修改,已初步成形,但经过专家点评之后,总觉得从一个门外汉到一个行家里手,从每一步都去模仿别人到形成自己的风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里仅从个人一年多的工作中谈一点体会。

确保工作顺利完成的几个重要方面:一、领导高度重视。

在专业剖析工作历时一年多以来,院系两级领导都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这使我们在向有关部门索取资料时得到了积极地支持帮助。

二、听取专家讲座。

在作专业剖析汇报工作时,除了听取学院邀请的专家王津教授讲座之外,系领导也特别邀请了董灵光教授为大家指点,理清了大家的思路,从根本上明确了专业剖析需要做的工作。

三、借鉴他山之石。

刚拿到专业剖析这项工作任务,只有数字概念(知道要写出一万多字的材料),至于写什么心里不清楚。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根据我院去延职院考察提供的材料,大家都去模仿写出了第一份专业剖析材料。

此后又见到了铁职院的专业剖析样本,在不断地借鉴学习中,专业剖析工作日趋完善。

四、态度决定一切。

从接到任务到任务地陆续开展,才知道专业剖析工作是评估中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保证完成教学工作之后,利用业余时间、没有任何报酬地去作专业剖析工作,有时感觉特别累,如果不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我想把这样一项工作做好很难。

五、团队成员相互协作。

接到专业剖析任务后,系里迅速组建了专业剖析团队。

在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下,本专业将自评报告与分项自评资料互相补充,完善梳理。

六、系内层层把关验收。

在参加院里专业剖析预赛和决赛的前期,所上交的资料都要经过系里领导的验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资料的质量。

在专业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缺少主审。

专业剖析需要统观全局、制定规划,作为专业负责人,一气呵成之后,有些说法拿捏不准,虽然专家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但总觉得还没有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程度,希望能成立学院专业剖析专家组全程参加系专业剖析活动,对各专业剖析自评情况进行逐个检查,分析诊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共同研究完善剖析材料。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总结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总结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总结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

其核心在于将机械设备与电子设备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设备的高效、精准、自动化控制。

这一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人力成本等。

应用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被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在能源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被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逆变器等领域;在交通运输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被用于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车辆等领域。

设计与实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需要综合考虑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需要对系统的功能、性能、成本等进行分析和设计。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机械部件、电子元件和控制算法等。

最后,需要进行系统的集成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案例分析以智能制造为例,智能制造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将智能传感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智能化的焊接机器人可以在高强度、高效率的情况下完成复杂的焊接工作。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进一步向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问题与挑战虽然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实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性价比、如何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等。

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以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规范与标准为了规范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规范和标准应该包括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涵盖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等多个领域。

它主要关注机械系统与电气系统的融合与协同工作,旨在开发和应用能够实现机械与电气功能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机械工程基础:学生将学习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力学等,以便理解机械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电气工程基础:学生将学习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机原理、电子技术等,以便理解电气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自动化技术:学生将学习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应用、控制系统设计、PLC编程等,以便实现机械与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4. 机电系统集成:学生将学习机械与电气系统的集成技术,包括接口设计、信号传递、机电耦合等,以确保机械与电气系统的协同工作和良好的兼容性。

5. 项目管理与实践:学生将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机电一体化项目的规划、执行和控制,同时通过实践项目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机械制造、自动化、电
力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发、生产、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集成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剖析报告机电工程系二〇一四年四月目录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1)二、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 (4)三、师资队伍 (15)四、教学条件 (19)五、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 (23)六、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 (30)七、专业特色 (31)八、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36)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汇报材料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始建于2004年,2004年开办五年制高职专业,连续招收十一届学生。

经过对省内机电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分析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论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于2004年起开始招收高中毕业生,开办三年制大专班。

截止到2014年4月,本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8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2人,实践指导教师3人,专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人,师生比1:18。

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个,有签约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个。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完善、人才培养水平较高,为江苏各行各业培养了数百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行业实践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截止到2014年4月,该专业在校生共132名。

学生人数情况见表1。

表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校生人数统计表(一)专业设置背景与教育理念1.专业设置背景(1)行业背景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世界,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2)产业背景目前,全国年机电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在500万人左右,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3)区域背景淮安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万多家,机械、电子信息、盐化工新材料、新医药等九大产业初具规模,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2、专业建设理念遵循学院“诚毅勤俭”的办学理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关键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终生学习的教育理念。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

第一部分:专业定位与人材培育模式1.1 专业设置与定位1.1.1 专业名称规范、科学我院于 2000 年设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004 年该专业被确立为院级要点建设专业, 2007 年 9 月被确立为院级教改试点专业,是《一般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内专业,专业名称规范、科学。

1.1.2 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巧性、适应性本专业定位正确,专业建设实时追踪市场需要变化,主动适应地方军工公司、地区经济和行业、公司发展的需要。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军工大省。

在“十一五”时期,河南省规划装备制造业重要建设项目 360 个,总投资 502 亿元。

2009 年 9 月,《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复兴规划》提出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 , 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原兴起的战略支撑家产,力求经过 10 年左右的努力 , 使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家产规模和整体竞争力大幅提高 , 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创新和服务基地 , 成为拥有国际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省。

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是宽泛的,所以,高素质高级技术型人材的需求也将愈来愈大。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在充分调研产品技术发展方向和对人材市场需求剖析的基础上设置的。

我们经过走访、网络、电话、问卷等多种门路,调研了豫西南及周边地域多家大中型公司,被调研单位都波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术型人材在公司发挥侧重要的作用。

全国范围内和人材需求检查显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材市场容量大,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为一体的新式专业,经过地区行家业公司岗位能力剖析,我们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为:具备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工作;能够设计常用电气控制系统,依据控制要求,正确采纳器件,合理部署线路,达成安装和调试工作;能运用 PLC设计一般的自动控制系统;掌握数控机床故障诊疗的基本方法,达成数控机床平常保护养护和一般故障检修;具备生产现场设施管理能力;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工作,经过培训胜任机电产品的技术支持工作。

机电专业剖析

机电专业剖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一、专业基本情况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办学历史较长,在升格成为高职之前的中专时期就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多年的办学教育造就了一支理论造诣较深、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完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是我院我系的传统优势专业之一。

本专业现有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室,PLC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制图室等;实习车间有数控与普通机加工实习车间、钳工实习车间、焊工实习车间。

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数量多,规格全,性能优良,总价值近千万元。

此外,本专业还建立了青岛海信(科隆)空调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海信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地恩地集团、青岛即墨马斯特造船厂等多处校外实习基地,从而保证了实验、实习、实训的开出率达到了90%以上。

在专业建设实践中,机电系在继承和发扬学院优良校风和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为山东地方经济服务,促进教育和经济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努力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力求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打造本校的专业品牌,在几年的时间里,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发展上都有了长足进步。

由于办学质量高、办学效益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1、形成了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为了切实贯彻“高职高专学生培养面向企业一线”的指导方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多次召开专业培养计划研讨和修订专题会,着重讨论如何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实对就业需求的体现,并结合过去的专业经营,根据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归纳出涉及机电产品、生产制造行业的岗位群,明确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真实需求。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基本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校内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全真实训的教学模式;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全过程认真践行“六个融合”,即:教师与师傅的融合、学生与徒弟的融合、教室与车间的融合、作品与产品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院与社会的融合。

机电一体化专业解读(精选5篇)

机电一体化专业解读(精选5篇)

机电一体化专业解读(精选5篇)机电一体化专业解读(篇1)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在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自动化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二是在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企业从事产品设计、营销等相关技术工作;三是根据自身特长,在机电一体化细分领域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和制造、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等相关工作;四在机械、仪器仪表、新能源等行业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解读(篇2)1.理论课程:机械识图与绘制、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智能制造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产品三维设计等。

2.实践课程:校内主要有金工实习、机械基础实训、电子技术实训、微机原理与接口实训、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等;校外实训为学生进入工厂车间或医疗器械生产厂家进行顶岗学习实践。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就业领域宽广、专业口径大、技能操作性强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专业解读(篇3)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电一体化专业还是相当吃香的,虽然每年报考的人数很多,但是就业率相当高。

目前,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再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市场对于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

可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一片大好。

但是前提条件是,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储备足够的基础知识,并注重实践以及动手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解读(篇4)一、机电一体化专业之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三.教学改革与管理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建立与实施“以适应企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耒培养学生”的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民办高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在“实”和“细”上下功夫。 “实”——学校适应企业;专业适应岗位;理论适用实际;零散 适应综合;知识技能适应现代化。 “细”——实施以岗位技能项目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情景化职业技能培训,边上课边实训的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除 了毕业证书外,获得多张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2)实践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6
一. 专业定位与目标
机电工程系 教学发展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机电工程系专 业建设与发展的要求,聘请了沪上高校和企业的 知名教授学者、工程专家作为机电工程系专业发 展委员会的成员。
7
一. 专业定位与目标
表1 教学发展指导委员会名单
8
一. 专业定位与目标 对于专业教学的建议意见
9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待签 待签
15
二. 教学基本条件
3.教材与图书资料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优质图书资料,选用优秀新版教材。 与行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和体现“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如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机械制图技术、金 属切削加工技术实训、机电一体化控制实训、机床电气控制实训、 模具制造技能实训、专业英语等。
10
二. 教学基本条件
年龄结构
37.50% 12.50%
18.75% 31.25%
29岁(含)以下 30-39岁 40-49岁 50岁以上
2012年专任教师9名
学历结构
6.25% 37.50%
56.25%
硕士及以上 大学本科 专科
2007年专任教师2名
11
二. 教学基本条件
2.实践教学条件
系内现有由学校与上海市教委共同投资约180多万元建设的机 电技术实训基地,实验室占地1620多平方米。
二. 教学基本条件
1.专业教学团队
机电工程系现有在编专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 1名,工程师1名,技师1名,助教4名,其中二名硕士(有企业经 历),1名在读硕士,5名本科。
聘任外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5-10名作为兼课或兼职教师,参 与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编写、指导就业等。
具备高水平的办学条件。对学生实行养成教育、合格教育、情 景教育和成功教育,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 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很快地胜任工作岗位要求。
通过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和机电一体化重点专业的内涵建设, 积极开展项目引领型的教学科研工作。力争使本专业在同类学校中 具有较强的实力,在行业中有较好的口碑。
专业成立以来,专业教师参与优青教科研基金3项; 学校科研 基金1项;编写了10本专业教材与讲义;有3位青年教师先后完成或 参加了企业践习活动。
机电系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每年安排1~2名教师参加国 内专业培训班;同时,加大专业内部培训,制订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每个教师填写了《机电工程系青年教师基本 情况表》。
4
一一.. 专专业业定定位位与与目目标标
数控机床 编程、加工
操作

机电自动化设备

技术改造与革新

就业

核心岗位
机电设备 与生产线 现场管理

机电设备

与生产线
安装调试
机电产品 销售及技术服务
机电一体化设备 运行操作与维护
5
一.专业定位与目标
2.专业建设目标
建立“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知识应用和技术实践为主线”的教 学模式。建设一个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干,兼顾其它专业方向, 包含基础技术、主体技术、支撑技术三个层面相互衔接的教学实训 体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融合、专业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3
一. 专业定位与目标
(2)专业定位 通过对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分析,我们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能力定位于: 1)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使用; 2)运用PLC等进行一般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能正确选用器 件,合理布置线路,完成安装调试; 3)数控机床的使用,故障诊断,日常维护和一般检修; 4)生产现场机电设备的管理; 5) 机电产品的营销及技术服务 机电一体化学毕业生面向各制造企业、公司的生产、管理、经营 第一线,可从事机电一体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护、管理,数控 加工机床设备的使用维护,各类产品加工制造和机电产品售后服务等 工作。
同时,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有6家签约实习企业, 保证了机电工程系专业实训教学需求。
立达学院申报2012年度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 目《机电一体化技术》,已获得批准,资金总额440万 。
12
二. 教学基本条件
机电技术应用教学高地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5月向上海市教委提出建设机电技术应用实训 基地的申请,2009年3月获得批准。现有专业实训室9个。建有科学的管理制 度,满足各类实践教学需要,设备利用率高。
13
二. 教学基本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
14
二. 教学基本条件
表2 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实训基地
1
上海信源制药机械3
上海尤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4
上海电器集团上海电机厂
5
上海奂鑫控股有限公司
6
上海欣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7
上海三樱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8
上海炬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有无协议
机电技术实训基地已建成9个实验(训)室:机电一体化技术 综合实训室、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PLC与单片机控制实训室、电 工电子技术实训室、液压气动技术实训室、金属切削加工实训车间、 CAD与CAM实训室(机房)、数控机床加工实训车间等。
完善了实习管理制度,加强了实训条件的内涵建设,不断开发 技能培养项目。
专业剖析: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工程系
专业剖析:机电一体化技术
一 专业定位与目标

二 教学基本条件


教学改革与管理


人才培养质量


产学合作与社会服务

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
2
一. 专业定位与目标
1.专业定位
(1)专业设置 上海已基本形成了六大产业基地,机电技术涉及了各类产品加工 制造业,应用极其广泛。传统工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改造更需要大量新 型机电技术人才,传统意义上的机电工程人才已难以适应新的需要, 所以,培养新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是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的当务之急。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9月正式设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2007-2012年连续招生共10个班,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已有2007、 2008、2009级三届共300多名毕业生走上社会,社会反响良好。 专业成立几年来,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调研和专家论证会,及时 调整本专业的市场定位、课程改革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逐步适应实 际形势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