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合集下载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乌鲁木齐诚发伟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摘要:伴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发展相对落后和其他一些因素,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机电技术是由机械、计算机等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总之,要想快速提升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的制造技术,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关键词:机电工程;机电一体化;一体化技术引言在机械制造领域,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编程技术的电子作业技术,可以将机械、微电子、自动控制等技术运用到机械设计与生产中,由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利用软件编程,对整体设计进行全面的控制与优化,使机械运行达到最优,降低设计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与电子信息处理系统技术、机械制造系统技术等相关的技术,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之相关的装备,包括光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伴随着有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整合许多高新技术成果,以信息技术研发为主要任务,除了包括系统、机身框架和各种基础设施之外,对于连接部分,还需要使用实际的压力传感器来调整各个系统的重要工作参数和状态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处理成能够进行自我识别的各种内容,在对各种信息传递指令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移动部件的有效控制,使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其中,能够实现一体化智能控制的装置,主要包括可编程微控制器、自动计算器、逻辑电路等。

有效地集成了这些组件,明确了各个功能部门的各自分工和职责,提升了整体系统技术的运行管理效率,为我国制造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关联性在现代科技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集多种技术手段于一体,同时也是一种以综合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制造技术。

同时,在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软件质量和技术水平。

对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和认识

对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和认识

对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和认识
机电一体化是把机械工程技术与电子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
技术,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降低其成本,可以满足客户更高的要求,还可以更好地提高效率。

机电一体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机械和电子。

机械方面,一般指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机械设备,例如机床、安装等;电子方面,一般指电子元件、半导体、PCB板等,它们可以实现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控制等功能。

机电一体化不仅要求机电2个领域间有着协作与配合,而且要求信息
共享与整合。

因此,在机电一体化设计过程中,要有充分的计算机服务,
以实现信息流动、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的功能。

同时还要解决软硬件的兼
容性问题,让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具有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另外,机电一体化还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厂自动化设备、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军工、医疗保健等。

这些应用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和现代化
的设计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可靠,并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技术,它可以使设备的使用
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和节约能源。

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表明,该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未来将更加注重人的综合素质,例如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机电一体化行业的发展需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讲稿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讲稿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讲稿1.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情况(1)目前,机电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也是学院的骨干专业、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一直承担着为电力建设行业和区域经济企业培养机电技术专业骨干人才的重任。

(2) 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基本情况机电工程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树立了“人才是财富,人才是保障,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观念,坚持学校培养和引进并重的方针,合理规划梯队建设。

目前拥有12名教授,高级职称教师占38.7%;拥有10名博士,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69.5%;双师背景的教师占80%以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业务造诣精湛、教学经验丰富、实践经验扎实的中年教师为骨干,以年富力强、思想活跃、掌握现代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青年教师为支撑的教师梯队。

教师队伍中,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三批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 2 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名,市新世纪人才3名,市引进人才资助1名、市高层次人才资助2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

2.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1)形成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市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

能力至上;专业建设必须重视人才的能力培养。

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是我们办学的核心要素。

特色创新。

特色和创新是我们专业建设发展的动力。

(2)确定合理的专业定位目标①专业建设定位:依托葛洲坝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是我院的主管领导,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大量实习基地,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之一。

企业办职业教育的优势是:学校与企业有天然的亲缘关系,走“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优于其他学校;学校与行业联系紧密,为本企业服务的同时,为行业和社会服务,生存发展空间较大。

对接三峡区域。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许多都集中在三峡区域。

电力、化工、设备制造是宜昌的支柱行业。

全通公司:是国内最大,世界领先的涂镀板生产研发基地。

2023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2023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2023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一、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融合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知识的交叉学科,其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工业现代化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动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教育培训情况,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并撰写了此份报告。

二、专业概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程应用、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与教育等工作的能力。

该专业学生除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知识外,还要学习相关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和智能化技术,培养跨学科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专业课程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机械设计基础、电路原理、控制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自动化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

还涉及到相关的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就业前景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泛。

他们可从事机电设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开发等领域的设计、生产、检验、销售、服务或研发工作。

也可从事相关的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

五、发展趋势未来,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化、柔性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跨界融合和创新能力将成为该领域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该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也将会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六、教育培训我们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育培训已经越来越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培养。

不少高校纷纷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新的实验设备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结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相信,通过对该专业的不断调研和探讨,将会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机械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评测报告

机械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评测报告

机械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剖析自评报告(一)扬州市职业大学二OO五年十二月第一部分专业自评报告目录一.专业基本情况 (4)二.专业评建情况 (4)1、高度重视、严密组织 (4)2、评建结合、注重实效 (5)三.专业改革与建设取得的成果 (5)1、专业教育教案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5)2、建立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实践教案体系 (6)3.教案基本条件建设 (8)4、产学研结合 (15)5.加强教案管理,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18)6.专业特色 (21)四.自评结果 (22)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5)(一)专业基本情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原名机电一体化专业)于1999年批准设置,2000年9月招收第一届学生,至今已有2届毕业生197人,到2005年6月底共有在校生378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5人,具备高级职称人数比例为31.6%;讲师(含工程师)10人;50岁以上2人,平均年龄39岁;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硕士学位或在读7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数占67%。

校级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

具有“双师”职称的教师1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8.4%。

整体结构较为合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在的机械工程系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中有各类实验实训分室19个,总面积7400多平方M,教案仪器设备总值653万元。

可开设本专业教案计划规定的所有机械类实验实训工程。

电类实验实训在学校的电工电子实验室进行,该实验室于2004年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的基础课教案实验室评估。

本专业有校外实训基地8个,都签有保证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可供学生进行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教案与实践。

2005年5月本专业被确立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以转变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争取用3年的时间,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办成特色鲜明、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高职示范性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报告

目录一、专业概况 (1)二、专业剖析 (1)1、专业设置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1)1.1 专业设置 (1)1.2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3)2、教学基本条件 (6)2.1 教学团队 (6)2.2 实践教学条件 (8)2.3 教材与图书资料状况 (9)3、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11)3.1 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11)3.2 教研教改 (11)3.3教学管理及质量控制 (13)4、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声誉 (14)4.1 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 (15)4.2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 (15)4.3 就业和新生入学情况 (18)5、专业特色 (19)5.1校企合作 (19)5.2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19)5.3注重学生学风建设 (20)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21)1.存在的问题 (21)1.1科研活动的质量和层次有待提高 (21)1.2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 (21)2.努力方向 (21)2.1加大专业建设团队整体的科研能力 (21)2.2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中进行创新方法的试验 (21)2.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2)一、专业概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校积极探索建设的高职类专业, 学制三年,开设于2012年。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12人,助教3人,硕士研究生5人,另有有4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系2012年重点建设的非师范专业之一,专业的设置是在充分调研机电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本专业应用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具体要求,经过组织专家进行专业建设指导的基础上,面向本省及周边省市各个行业急需和紧缺的机电一体化应用人才而设置的,并且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做适时调整。

该专业现有专业班级1个,学生37人,其中普高生5人,三校生32人,占总录取总人数的85%以上,三校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基础较好的优势,这为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专业专业剖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专业剖析

七、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特色
通过三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有 机械制图及CAD能力、普通机床使用能力、数控操作能力、 简单机械零件设计能力、焊工工作能力、钳工工作能力、简单零 件综合加工能力;还应具备计算机应用的通用能力;参加国家劳 动部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必 需在车工中级,焊工中级,钳工中级,数控车工中级,电工中级 五个中至少取得一个才能毕业。 本专业的专业特色: 教学方法独特,采用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模式,遵循感性引 导理性的职业教学特点,技术扎实,核心技能突出。
四、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双师素质 年龄结构合理 学历结构合理 培养方式:岗位练兵 联合培养
五、课程建设
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结构设计体现了以核心技能为支撑的教 学课程体系,体现以应用为目的,并与资格证书结合。 1、制定了本专业的核心技能为:车工,钳工,焊工。 2、注重实践教学,提出专项训练计划。 3、通过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通过对教学计划的反复研讨修订,课程大纲的研讨修订, 建立健全了课程的教学文件。 4、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提出专业核心课程提前训练,专业基础理 论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并行原则。并鼓励教师有针对性自编教材。 车工 第一学期
八、未来专业建设与改革措施
1、加大工学结合的力度。 2、坚持走感性引导理性之路。 3 3、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4、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研室
一、市场调研
1、机械制造业在本地区的发展情况 已成为本地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08 08年缺口6000余人 6000 2、本地区制造企业的用工要求 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熟练
二、专业建设指Biblioteka 思想在本专业的建设中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走感性引导理 性之路,创出新的人才培养路子。具体如下: 1、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2、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 3、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4、以职业基本技能为基础,突出体现感性引导理性的职业教学 特点。

机电一体化调研报告(共5篇)

机电一体化调研报告(共5篇)

机电一体化调研报告(共5篇)第1篇:机电一体化调研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制造业进入一个发展停滞、缺乏活力的萧条期,几乎被人们视作夕阳产业。

90年代以后,计算机、电子等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制造业注入了生机。

如今,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适用性,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此背景下,各职校纷纷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

与此同时“高薪急聘数控操作人才”之类的广告数见不鲜,社会对高质量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

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充分考虑与中职的衔接,坚决避免重复。

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

职业教育必须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课程改革,重新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工作,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2011年月日——月日,我们来到接受调研单位:**、**,参加调研人员:**、**、**。

三、调研情况汇总:本次调研按自治区级精品专业建设要求,我们走访了多家企业和市劳动力市场,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1、企业和劳动力市场认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涵盖的就业岗位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好安排,因此有较好的需求。

但企业规模、设备技术水平不同,对毕业生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或合资企业,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人才密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单机、单工种操作;而在小企业,由于设备、加工手段相对落后,大学生少,技术力量缺乏,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受欢迎,他们既懂机、又懂电、经过不长时间的实践锻炼,就能胜任技术员的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机电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学科领域,正在不断得到发展和应用。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调研采用的方法包括网络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和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

二、调研结果分析1. 就业前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等行业。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类企事业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市场潜力巨大。

2. 人才需求:调查显示,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在调查的企业中,有超过80%的企业面临着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其中半数以上的企业有较高的用人需求。

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企业普遍认为他们的综合能力强,有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强,容易适应各类工作环境。

3.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机械制造行业正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机电一体化作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基础技术之一,将在未来得到广泛的应用。

同时,机电一体化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例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将与机电一体化产生更深层次的合作和融合。

三、结论和建议1.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较强。

2.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多样化,既可以从事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等行业,也可以从事自动化控制和仪器仪表等领域。

3.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企业对他们的综合能力非常认可。

4.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较好,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将成为趋势。

针对上述调研结果,我们对相关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结合项目,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力。

51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材料——专业自评报告

51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材料——专业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业剖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评报告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二○一二年五月目录一、专业基本情况 (1)二、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3)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3)四、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31)五、实践教学环境 (40)六、教学运行环境 (50)七、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评价 (55)八、专业特色与创新 (58)九、专业建设成效 (58)十、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58)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评报告一、专业基本情况(一)专业发展背景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位列全国500强的现代化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主办。

2008年,学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的验收,成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实施“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已形成“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于2001年,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自成立以来,本专业一直把“如何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如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教育、合作发展”作为发展主线,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对口、电气控制、数控技术三个专业方向,不断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发展现状1.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坚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反复研究和论证,逐步建立起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本专业特有的“双主体式U型曲线”校企合作管理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推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专业师资力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99名,其中,专任教师41名,企业兼职教师58名,在数量上满足专业发展与教学的需要。

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10人,其中教授3人;专任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4%;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占到了76%,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是一支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特征、专兼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查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查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就业前景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在读学生参与。

问卷中包括了专业意向、就业前景以及课程设置等问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1.专业意向在受访学生中,有70%的学生选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因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感兴趣,他们认为这门专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还有20%的学生选择该专业是因为家人或老师的建议,认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

另外,有10%的学生选择该专业是因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作的薪水较高。

2.就业前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认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就业前景较好,他们认为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另外,15%的学生表示他们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一般,感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竞争压力较大。

只有5%的学生认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就业前景较差,他们认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竞争激烈,就业机会有限。

3.专业课程设置大部分学生(60%)对专业课程设置较为满意,他们认为专业课程内容涵盖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

还有30%的学生表示希望专业课程能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外,有1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希望能够增加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选修课程。

四、结果讨论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看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潜力和就业前景。

学生们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充满了兴趣,能够学到自己感兴趣并且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

而且,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还会不断增加,这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存在一定的担忧,认为竞争压力较大。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总结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总结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总结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带头人代美泉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工作开展一年多以来,虽然经过几轮反复修改,已初步成形,但经过专家点评之后,总觉得从一个门外汉到一个行家里手,从每一步都去模仿别人到形成自己的风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里仅从个人一年多的工作中谈一点体会。

确保工作顺利完成的几个重要方面:一、领导高度重视。

在专业剖析工作历时一年多以来,院系两级领导都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这使我们在向有关部门索取资料时得到了积极地支持帮助。

二、听取专家讲座。

在作专业剖析汇报工作时,除了听取学院邀请的专家王津教授讲座之外,系领导也特别邀请了董灵光教授为大家指点,理清了大家的思路,从根本上明确了专业剖析需要做的工作。

三、借鉴他山之石。

刚拿到专业剖析这项工作任务,只有数字概念(知道要写出一万多字的材料),至于写什么心里不清楚。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根据我院去延职院考察提供的材料,大家都去模仿写出了第一份专业剖析材料。

此后又见到了铁职院的专业剖析样本,在不断地借鉴学习中,专业剖析工作日趋完善。

四、态度决定一切。

从接到任务到任务地陆续开展,才知道专业剖析工作是评估中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保证完成教学工作之后,利用业余时间、没有任何报酬地去作专业剖析工作,有时感觉特别累,如果不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我想把这样一项工作做好很难。

五、团队成员相互协作。

接到专业剖析任务后,系里迅速组建了专业剖析团队。

在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下,本专业将自评报告与分项自评资料互相补充,完善梳理。

六、系内层层把关验收。

在参加院里专业剖析预赛和决赛的前期,所上交的资料都要经过系里领导的验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资料的质量。

在专业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缺少主审。

专业剖析需要统观全局、制定规划,作为专业负责人,一气呵成之后,有些说法拿捏不准,虽然专家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但总觉得还没有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程度,希望能成立学院专业剖析专家组全程参加系专业剖析活动,对各专业剖析自评情况进行逐个检查,分析诊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共同研究完善剖析材料。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剖析报告机电工程系二〇一四年四月目录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1)二、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 (4)三、师资队伍 (15)四、教学条件 (19)五、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 (23)六、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 (30)七、专业特色 (31)八、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36)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汇报材料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始建于2004年,2004年开办五年制高职专业,连续招收十一届学生。

经过对省内机电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分析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论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于2004年起开始招收高中毕业生,开办三年制大专班。

截止到2014年4月,本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8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2人,实践指导教师3人,专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人,师生比1:18。

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个,有签约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个。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完善、人才培养水平较高,为江苏各行各业培养了数百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行业实践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截止到2014年4月,该专业在校生共132名。

学生人数情况见表1。

表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校生人数统计表(一)专业设置背景与教育理念1.专业设置背景(1)行业背景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世界,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2)产业背景目前,全国年机电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在500万人左右,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3)区域背景淮安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万多家,机械、电子信息、盐化工新材料、新医药等九大产业初具规模,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2、专业建设理念遵循学院“诚毅勤俭”的办学理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关键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终生学习的教育理念。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

第一部分:专业定位与人材培育模式1.1 专业设置与定位1.1.1 专业名称规范、科学我院于 2000 年设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004 年该专业被确立为院级要点建设专业, 2007 年 9 月被确立为院级教改试点专业,是《一般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内专业,专业名称规范、科学。

1.1.2 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巧性、适应性本专业定位正确,专业建设实时追踪市场需要变化,主动适应地方军工公司、地区经济和行业、公司发展的需要。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军工大省。

在“十一五”时期,河南省规划装备制造业重要建设项目 360 个,总投资 502 亿元。

2009 年 9 月,《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复兴规划》提出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 , 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原兴起的战略支撑家产,力求经过 10 年左右的努力 , 使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家产规模和整体竞争力大幅提高 , 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创新和服务基地 , 成为拥有国际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省。

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是宽泛的,所以,高素质高级技术型人材的需求也将愈来愈大。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在充分调研产品技术发展方向和对人材市场需求剖析的基础上设置的。

我们经过走访、网络、电话、问卷等多种门路,调研了豫西南及周边地域多家大中型公司,被调研单位都波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术型人材在公司发挥侧重要的作用。

全国范围内和人材需求检查显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材市场容量大,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为一体的新式专业,经过地区行家业公司岗位能力剖析,我们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为:具备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工作;能够设计常用电气控制系统,依据控制要求,正确采纳器件,合理部署线路,达成安装和调试工作;能运用 PLC设计一般的自动控制系统;掌握数控机床故障诊疗的基本方法,达成数控机床平常保护养护和一般故障检修;具备生产现场设施管理能力;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工作,经过培训胜任机电产品的技术支持工作。

机电专业剖析

机电专业剖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一、专业基本情况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办学历史较长,在升格成为高职之前的中专时期就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多年的办学教育造就了一支理论造诣较深、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完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是我院我系的传统优势专业之一。

本专业现有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室,PLC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制图室等;实习车间有数控与普通机加工实习车间、钳工实习车间、焊工实习车间。

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数量多,规格全,性能优良,总价值近千万元。

此外,本专业还建立了青岛海信(科隆)空调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海信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地恩地集团、青岛即墨马斯特造船厂等多处校外实习基地,从而保证了实验、实习、实训的开出率达到了90%以上。

在专业建设实践中,机电系在继承和发扬学院优良校风和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为山东地方经济服务,促进教育和经济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努力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力求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打造本校的专业品牌,在几年的时间里,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发展上都有了长足进步。

由于办学质量高、办学效益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1、形成了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为了切实贯彻“高职高专学生培养面向企业一线”的指导方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多次召开专业培养计划研讨和修订专题会,着重讨论如何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实对就业需求的体现,并结合过去的专业经营,根据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归纳出涉及机电产品、生产制造行业的岗位群,明确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真实需求。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基本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校内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全真实训的教学模式;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全过程认真践行“六个融合”,即:教师与师傅的融合、学生与徒弟的融合、教室与车间的融合、作品与产品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院与社会的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剖析报告
系别:机电工程系
日期:2012年12月30日
专业剖析构思
专业概况;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评价;专业特色或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整改措施。

第一部分专业概况
1-1 专业开办时间
学院2002年4月18日成立。

2003年招生高职生,学生生源为当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职对口生。

1-2 师资力量
机电一体化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1 人,其中副教授5人占专业教师的45%,高级实验师1人占专业教师的9%,讲师2人占专业教师的18%,助教2人占专业教师的18%,工程师生1人占专业教师的9%;具有硕士学位4人占专业教师的36%,有企业工作经历的8人占专业教师的72%,双师素质教师7人占专业教师的64%。

拥有校外兼课教师1人,主要承担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工作。

1-3 毕业生就业状况
到2012年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有5届毕业生,毕业生总数为433名。

当年就业率在90%以上,对口就业率80%,主要初始岗位有工艺员、机电产品生产员、生产线维修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员、机电产品设计及开发技术人员等。

1-4 实验实训条件
1-4-1 校内实训基地
经过几年努力,学院先后投入近400万元,基本建成年机电一体化校内
实训基地,完善和规范了实验实训管理和运行制度。

电工电控一体化实验室2个;机械设计及折装实验室1个;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1个;机械设计陈列柜实验室1个;家电实验室1个;机械加工车间2个;CAD/CAM绘图机房2个;数控加工模拟实验机房一个1-4-2 校外实训基地
航天凯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遵义长征电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遵义海立水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群建机械厂;贵州钢绳厂;深圳圣德士教育发展公司;“富士康”集团公司;深圳信泰光学仪器有限公司;重庆群光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部分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2-1 市场需求与专业定位
2-1-1 市场需求
1、机械制造业在本地区的发展情况
❖已成为本地区支柱产业之一;
❖09年缺口3000余人;
2、本地区制造企业的用工要求
❖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熟练。

2-1-2 专业定位
❖机械制造行业从业人员;
❖一般生产企业设备使用和维护人员。

2-2 专业建设规划
紧贴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新发展,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培养良好的职
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施一流,培养人才辈出”的精品专业,专业核心竞争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3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计算机操作、机械制造、数控编程与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基础理论及技术,具备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管理、操作、营销与售后服务的能力,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第三部分教学基本条件
3-1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双师素质;年龄结构合理,学历结构合理。

培养方式:岗位练兵,联合培养。

3-2实践教学条件
有稳定的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教学实训、专业实训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

3-3教材及图书资料
系每学期都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经过三年的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并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使目前专业教材选用更趋合理。

经统计,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使用教材100%以上是近三年出版的教育部推荐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

学院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相关报刊杂志等,现有的图书资料能满足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要。

第四部分教学改革与管理
4-1 课程体系设计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规律,体现专业技能培养三年不断线的原则。

整个教学活动总学时为3000学时左右,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要≥50%。

4-1-1 理论教学体系
本着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原则,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系统性,繁琐的论证推导;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追求科研、设计、开发的“后劲”,而是注重满足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后劲”。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如下图
4-1-2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构建了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
4-2科目课程教学改革
本专业以“突出能力、强化素质、注重实践、强调实用、形式多样、引进开放”为课程建设的基本方针,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充分发挥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直接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并通过教学改革,重点突破,分层实施,把课程改革贯穿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4-2-1课程整合
4-2-2 精品课程建设
《机械设计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两门课程于2010年立项为院级精品课程,并在2011年验收合格。

其中《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在2012年又通过了省级精品课程的验收。

4-3 课程教学设计
4-3-1 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场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4-3-2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作品+部分理论考核(机械工程制图与CAD绘图等);
过程考核+结果考核(数控编程及加工技术等);
技能+口试+作品(维修电工技能培训,电焊工技能培训等)。

第五部分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评价
❖(1)学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
❖(2)学生综合素质高;
❖(3)就业形势好,社会声誉高;
❖(4)社会服务能力强。

第六部分专业特色或创新
6-1 专业建设模式有特色
❖成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6-2 课程设置有特色
❖本专业在专业教学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能用”、“实用”为原则,切实突出职业教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6-3 课程体系建设有特色
❖课程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让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

6-4 实训基地建设有特色
❖本专业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初步具备了教学、培训、生产、研发四大功能。

6-5 “四双”教学改革有特色
❖双标准:组织教师制定了课程理论教学标准与实验实训标准;
❖双师资:建设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专业技能资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基地:既有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又有专业特色突出,专业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
❖双证书:本专业毕业生离校时,要求获得毕业证书和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第七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整改措施
7-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主要对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髓理解不够。

(2)专业实训场所不足
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校外实训基地还要进一步扩大。

(3)校企合作有待深入
校企合作没有充分的开展,订单式培养比例偏少。

(4)教师的科研、教研能力不强
教师承接科研项目的机会少,急需开辟科研项目来源,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

7-2 今后的整改思路和措施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实习场所和实践基地建设
(3)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教研及科研工作的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