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中药方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中药的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处方经验,使得中药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中药处方,供读者参考。
1.诸事汤【组成】生地、黄柏、牡丹皮、木通、车前子、茯苓、山药、煨大枣。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适用症】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小便黄赤、烦热、口渴、或尿道灼痛等症状。
2.四妙丸【组成】僵蚕、蜜炙生姜、大枣、红枣、茯苓、甘草、白术。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适用症】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症状。
3.八正合剂【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柴胡、枳壳、黄芩、生姜。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解郁。
【适用症】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头痛、目赤、口苦、烦躁不安等症状。
4.四季气调汤【组成】生姜、红枣、山药、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养阴、调和四季之气。
【适用症】用于气虚引起的四肢乏力、气短懒言、面色少华等症状。
5.八珍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益肺。
【适用症】用于气血虚损引起的心悸失眠、乏力、面色无华等症状。
6.攻毒散【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金银花、板蓝根、黄芩、大青叶。
【功效】清热解毒、降火消肿。
【适用症】用于风热外袭、热毒内伤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疖肿痛等症状。
7.十全大补汤【组成】人参、黄芪、云苓、裙带、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山药、薏苡仁。
【功效】益气养阴、补虚填精。
【适用症】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乏力懒言、气短、脱发等症状。
8.消渴汤【组成】黄芪、黄连、黄柏、石决明、瞿麦、夜交藤、车前子、白茅根。
【功效】清热利湿、祛病浊。
【适用症】用于糖尿病引起的多饮多尿、口渴、便溏等症状。
9.逍遥散【组成】天麻、石菖蒲、山药、香附、仁参。
【功效】宁心安神、开窍醒脑。
【适用症】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
10.四逆散【组成】细辛、附子、干姜、独活、川芎、白芍、柴胡。
临床常见病中药处方指南(精华)
临床常见病中药处方指南(精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组方牛蒡子12 金银花18 连翘12 桔梗12 玄参12 射干10蝉蜕9 生地12 丹皮9 天冬10 枸杞子15 紫花地丁12加减⑴高热加减:汗多加生石膏24知母12,汗少加薄荷6,羌活12⑵便秘加大黄12(后下)⑶痰热加天竺黄12 浙贝15⑷痰多者加法夏12 全瓜萎12⑸感风寒,加麻黄8 附子6 细辛9支气管哮喘(哮喘)①冷哮炙麻黄10 白芥子9 干姜9 苏子12 法夏12 杏仁10 陈皮15 补骨脂15 紫苏9 款冬花10 射干8 桔梗12 黄芪18 淮山18 五味子9②热哮鱼腥草30 蒲公英15 黄芩12 冬瓜仁12 地龙12 杏仁12 桑白皮15炙麻黄10 薄荷8(后下)石菖蒲10 五味子9 金银花15加减⑴风寒重加细辛6⑵高热烦渴,痰多色黄加生石膏30(先煎)青天葵15 薄荷8⑶阳气暴脱,加高丽参12(另炖)⑷食少纳闷,加麦芽15 鸡内金12 白术15急性支气管炎①风寒咳嗽(基本方)紫苏10 杏仁10 桔梗12前胡12 陈皮15 枳壳9 紫菀12 云苓15 麻黄8 百部12②风热咳嗽(基本方)桑叶12 菊花15 薄荷8(后下)杏仁10 桔梗10 连翘12 芦根15 牛蒡子12 板蓝根12 沙参15③温燥咳嗽(干咳)(基本方)桑叶10 沙参12 雪梨皮12杏仁9 瓜蒌仁15 玄参12 马勃8 麦冬10 玉竹15 丹皮8 知母10 慢性支气管炎①急性发作期(类似于急性支气管炎方)②缓解期荆芥10 百部10 杏仁9 浙贝10 款冬花8陈皮12 炙甘草5 紫菀12 鱼腥草18 桔梗12 橘红6加减⑴风热咳嗽:加桑叶12 菊花18 金银花15⑵风寒咳嗽:加防风10 紫苏12⑶肺热咳嗽:加桑白皮12 黄芩9 枇杷叶10⑷痰浊阻肺:加苏子15 莱菔子12⑸肺气虚:加黄芪25 党参15⑹脾胃虚弱者:加白术10 党参20⑺肾气虚:加补骨脂12 山萸肉12 淮山15 肺炎(肺热、胸痛)金银花15 连翘15 鱼腥草15 瓜蒌皮15 芦根20牛蒡子12 桔梗10 黄芩10 穿心莲10加减:⑴热盛者:加生石膏30 青天葵12⑵咳甚加杏仁10⑶痰稠加天竺黄12 川贝5⑷咳血加白茅根15 侧柏叶15⑸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按说明书用量)⑹便秘者加大黄8 枳实12⑺阴虚加麦冬15 生地20 玄参12⑻气虚加太子参15 党参20⑼胸痛加三七末3克(冲服)郁金12⑽自汗加乌梅12 浮小麦18⑾口干有痰者加天花粉18⑿低热明显者加白薇15 青蒿9⒀元气大衰者加高丽参10克另炖熟附子12 黄芪25 五味子9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柴胡12 延胡索10 川楝子15 蒲公英24 白花蛇舌草18 沙参15 川连8 三七末3(冲服)丹参10 浙贝10 黄芪20 党参18 台乌12 香附10加减⑴吞酸严重加瓦楞子30 鱼古15⑵有黑便加蒲黄12 侧柏叶15⑶有恶心症状加陈皮12 竹茹12⑷胃热盛加黄芩10 丹皮10⑸胃阴虚者加麦冬12 石斛9⑹湿重者加云苓15 泽泻12 慢性胃炎(痞满、胃脘痛)香附10 百合25 台乌12 砂仁8 没药9 白术15 党参15 蒲公英20 半枝莲10 麦冬10 淮山15 延胡索12 白花蛇舌草12[加减]:加减⑴吞酸明显加鱼古15 瓦楞子30⑵食滞纳呆加莱菔子12 布楂叶12⑶便秘者加川朴15 槟榔15⑷四肢寒冷加肉桂3 熟附子10⑸湿热重加防己15 关木通5⑹口干口渴甚加天花粉15 知母10⑺出现黑便者加侧柏叶15 蒲黄8 阿胶12(烊化急性胃炎(胃脘痛)大黄8 黄芩12 党参24 白术15 黄芪20 云苓15 陈皮10 沙参18 茜草根15 天花粉12 紫苏10 广藿香12(后下) 薏苡仁20加减⑴腹胀者加神曲10 麦芽10 鸡内金12 减大黄为4⑵便血严重加蒲黄12 仙鹤草12⑶呕吐频繁者加法夏10 竹茹12⑷里虚加熟附子8 山萸肉10 去大黄⑸胃酸过多加瓦楞子30 鱼古15 萎缩性胃炎沙参10 麦冬12 丹参12 川芎8 石斛9 砂仁10 川朴花8 白术15 淮山15 黄芪18 党参15 台乌10 莱菔子12 延胡索10 佛手8 胃下垂黄芪30 党参20 白花蛇舌草20 川楝子9 白芍 10 炙甘草5 升麻9玉竹18 枸杞子12 川芎10 牛膝12 香附10加减⑴吞酸加瓦楞子25 鱼古15⑵胃纳差、喜温者加高良姜10 白豆蔻10⑶胃热重者加川连8 野菊花10 急性肠炎( 泄泻、霍乱)广藿香12 葛根12 白头翁15 苍术15 金银花12 神曲12 法厦10 白术12 云苓15 白豆蔻10 川朴8 慢性腹泻(泄泻)广藿香12 白豆蔻8 云苓15 川朴8 白芍12白术12 陈皮9 党参12 乌梅10 淮山15加减⑴水饮留肠者,加防己15 车前子9⑵久泻肠结瘀阻,加川芎10 当归9⑶肾虚泄泻,加破败纸15 补骨脂12 山萸肉10 功能性便秘麻子仁20 川朴12 白芍12 肉苁蓉15 首乌20 柴胡9加减⑴燥热便秘,加大黄10 生地20⑵气滞型便秘,加木香12(后下) 沉香9(后下) 去麻子仁⑶气虚型便秘,加党参15 黄芪18 陈皮10 去麻子仁⑷血虚型便秘,加当归15 桃仁12⑸肾虚型便秘加牛膝12 熟地20 去麻子仁⑹阴虚便秘加生地30 丹皮12 泽泻12 去麻子仁和首乌慢性胆囊炎龙胆草15 山栀子15 柴胡12 延胡索15 白芍12 广木香9 大青叶9 金钱草15 鸡内金10 郁金15 薏苡仁20 云苓15 蒲公英10加减⑴腹胀者加大腹皮10 苏梗10⑵胃纳差加焦谷芽10 山楂12 神曲10⑶热盛而便秘者,加大黄10(后下)全瓜萎12⑷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2 法夏10⑸夜尿频、腰痛,五更泄泻者,加熟附子8 干姜8 吴茱萸10 去延胡索、蒲公英肠粘连木香12 香附12 郁金9 枳壳9 白花蛇舌草15 大黄15(后下)白芍18 川朴9 川连6 丹参18 大枣20 白术15 延胡索6 川芎9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法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秦皮12 白芍15 黄芩10 苍术12 吴茱萸8 台乌15 五味子9 党参15加减⑴腹痛甚,加郁金15 延胡索15⑵大便稀溏,加厚朴12 薏苡仁20 白豆蔻10⑶脘胀纳呆,加布渣叶15 鸡内金15⑷身热、烦渴,加金银花15 败酱草20⑸若出血量多,血为鲜红者则加地榆15 槐花15 侧柏叶12⑹泄泻日久,直肠脱出者加黄芪30 升麻9 柴胡10 急性胆囊炎龙胆草12 山栀子12 茵陈20 金钱草25 柴胡12 大青叶10 白芍15加减⑴便秘加川朴15 大黄10(后下)⑵有胆结石者加海金砂15 鸡内金12 金钱草加重为35克⑶胁肋剧痛,加川楝子10 延胡索9⑷黄疽明显,加田基黄30 溪黄草25⑸火热伤阴者,加生地15 玄参15 天花粉12⑹高热者加石膏30 青天葵15 尿路感染(“淋证”)方一关木通5 车前草15 滑石15 大黄8 白花蛇舌草20 云苓15 淮山15 白术12 黄柏12 黄芪20 菟丝子12加减1.小便涩痛,加广藿香6 海金沙20 石苇252.出觋血尿,加小蓟25 白茅根303.白细胞增多者,加蒲公英30 鹿衔草10 穿心莲104.尿蛋白较多者,加石苇30 玉米须20 萆解255.尿中含有红细胞,加地榆24 马鞭草30 蚕豆花306.腰痛甚,加巴戟10 杜仲107.阴虚火旺者加地骨皮15 玄参15 蒲公英30方二野菊花15 汉防己12 淮山15 云苓15 泽泻12 防风9 桔梗10白茅根18 黄柏10 麻黄8 桑白皮10加减1.尿蛋白流失过多,加玉米须30 薏米30 蝉蜕62.腰痛者加杜仲15 徐长卿153.血尿过多,加大蓟15 小蓟15 贯仲184.小便不利者,加桑白皮15 薏米30 玉米须255.水肿喘急者,加法夏12 葶苈子15 全瓜蒌156.兼外感风寒者,加紫苏10 荆芥12 蝉蜕10方三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感病邪日久伤及脏腑,从而导致水液运化、气化失调所致;亦会因劳累、房事耗伤脾肾而发病。
中医药方大全
中医药方大全中医药方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药方大全中包含了丰富的中草药配方,这些药方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被证实对各种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药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四物汤。
四物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配方,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四味药组成。
它具有活血调经、滋阴补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制剂方法为将四味药材一同煎煮,服用后能够有效缓解妇女的痛经症状。
2.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一种用于治疗肝郁脾虚型疾病的中草药配方,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等药物组成。
它具有疏肝解郁、和胃理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情绪不佳、胁肋胀痛、纳呆等症状。
小柴胡汤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改善情绪、调节肠胃功能有一定的疗效。
3. 葛根汤。
葛根汤是一种用于治疗太阳病的中草药配方,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等药物组成。
它具有解表散寒、宣肺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咳嗽痰多等症状。
葛根汤在临床上有着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太阳病的症状。
4. 四逆汤。
四逆汤是一种用于治疗阳虚寒凝型疾病的中草药配方,由干姜、附子、人参、甘草等药物组成。
它具有温阳散寒、补气固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虚寒凝所致的肢体冰冷、畏寒肢冷等症状。
四逆汤在临床上有着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阳虚寒凝的症状。
以上介绍的中医药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医药方大全中还包含了许多其他的中草药配方,每一种药方都有其独特的治疗功效。
在使用中医药方时,应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希望大家能够对中医药方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保健和治疗疾病。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1. 安宫牛黄丸2. 白虎汤3. 白通汤4. 保和丸5. 保和颗粒6. 补中益气汤7. 菜花败毒散8. 草珊瑚合剂9. 穿心莲合剂10. 大承气汤11. 大黄甘遂丸12. 大青龙汤13. 大柴胡汤14. 大黄附子汤15. 大黄清胆汤16. 当归四逆汤17. 当归散18. 当归养血汤19. 当归芍药散20. 当归射干酵母片21. 当归煎膏22. 地黄丸23. 地骨皮散24. 地榆消炎片25. 丁香抗病毒合剂26. 丁香抗菌合剂27. 丁香合剂28. 冬凌草寄生合剂29. 断血流胶囊30. 高力灵胶囊31. 高力灵颗粒32. 广安妇科丸33. 广藿香合剂34. 海蛇抗癌合剂35. 海蛇化癌汤36. 海蛇半夏散37. 海蛇半夏散片38. 海蛇消炎口服液39. 海蛇消炎贴膏40. 海蛇抑菌合剂41. 海蛇沉香宝石丸42. 海蛇补益宝石丸43. 海蛇定阳合剂44. 海蛇炎康片45. 海蛇止血合剂46. 海蛇止咳糖浆47. 海蛇止痛膏48. 海蛇止痛颗粒49. 海蛇止痛药丸50. 海蛇治疗白斑胶囊51. 海蛇助眠合剂52. 海蛇祛风湿合剂53. 海蛇抗病毒合剂54. 海蛇抗感冒合剂55. 海蛇抗流感合剂56. 海蛇抗疟合剂57. 海蛇抗病毒胶囊58. 海蛇抗菌颗粒59. 海蛇抗结核合剂60. 海蛇抗肺炎合剂61. 海蛇抗霍乱合剂62. 海蛇抗白喉合剂63. 海蛇抗麻疹合剂64. 海蛇抗风寒合剂65. 海蛇抗温热合剂66. 海蛇抗病毒颗粒67. 海蛇抗病毒口服液68. 海蛇抗病毒片69. 海蛇抗病毒贴膏70. 海蛇抗病毒药丸71. 海蛇抗病毒软胶囊72. 海蛇抗病毒注射液73. 海蛇抗菌口服液74. 海蛇抗菌片75. 海蛇抗菌贴膏76. 海蛇抗菌药丸77. 海蛇抗菌软胶囊78. 海蛇抗菌注射液79. 海蛇抑菌口服液80. 海蛇抑菌片81. 海蛇抑菌贴膏82. 海蛇抑菌药丸83. 海蛇抑菌软胶囊84. 海蛇抑菌注射液85. 海蛇散疼片86. 海蛇消肿合剂87. 海蛇止痒合剂88. 海蛇祛湿合剂89. 海蛇清火合剂90. 海蛇活血合剂91. 海蛇润燥合剂92. 海蛇保肝合剂93. 海蛇滋阴合剂94. 海蛇养血合剂95. 海蛇安神合剂96. 海蛇开窍合剂97. 海蛇养心合剂98. 海蛇益气合剂99. 海蛇健脾合剂100. 海蛇降压合剂这些方剂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但请注意,在使用任何中药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中药综合常见病辩证论治表
开胃健脾丸
涩肠泻散
脾肾阳虚
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温肾健脾
固涩止泻
四神丸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
四神丸
固本益肠丸
八、便秘★★★★
分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热结肠胃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口苦;舌红苔黄腻或燥裂,脉滑数或弦数;
温胃舒胶囊
黄芪健胃膏
小建中颗粒
七、泄泻★★★★
分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食伤肠胃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喛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消食导滞
保和丸神曲、山楂、茯苓、半夏、莱菔子、陈皮、连翘
保和丸
加味保和丸
湿热内蕴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逍遥丸
阴血亏虚
不寐,健忘,心悸怔松,虚烦不安,甚则盗汗,梦遗等;舌偏淡,苔薄少,脉细或细数;
滋阴养血
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丸
养血安神丸
心脾两虚
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健脾养心
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炒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清热利湿
排石通淋
石韦散石韦、滑石、车前子、冬葵子、瞿麦
排石颗粒
石淋通片
复方金钱草颗粒
劳淋
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病程缠绵,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46种常见病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
46种常见病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汇集1:慢性乳腺增:大黄,芒硝,乳香,没药各3克,消炎痛6片。
湿帖痛点。
2:治早泄:取吴茱萸,五倍子各等份研末,用陈醋调糊,睡前贴脐部,7一l4天即有明显疗效。
3:发烧退热方:急治标、缓治本、先退热、后治病:三棱针点刺大椎穴、药方:柴胡、黄芪、薄荷、葛根、生石膏,等份蜂蜜调和备用。
每次取适量的药物加到湿贴上,湿贴。
20分钟退热,持续24小时不复发。
4: 口腔溃疡:黄连3g 大黄3g 芒硝 3g吴芋3g 胆南星3g,醋调湿贴双涌泉。
甲硝唑针剂嗽口.5:脚后跟疼的病人,一贴见效:红花,川芎各4克,冰片少许,消炎痛12片,六味地黄丸二十柆,湿帖。
6:尿床:五味子,五陪子,菟丝子,益智仁,炙麻黄各3克,贴神阙穴。
7:化脓感染伤口:开始用干贴先把伤口内的脓拔干净,下来用苯妥英钠加干贴,再用去腐生肌散+干贴。
8: 卵巢囊肿:大黄,芒硝,川芎,乳香,没药各3克,三七,消炎痛各8片。
贴神阙或关元穴。
9:慢性咽炎:用药六神丸,黄连,冰片,地米,清开灵贴两贴明显见效。
天突穴。
10: 骨折后遗症:芒硝.牛膝.续断,生川乌各3克+创愈散.湿帖患处。
11:骨质增生:抗骨增生片5片,根痛平5片,尼美舒利或消炎痛酌情添加。
12: 卵巢囊肿就用基础方:消炎痛6片,当归,川芎,大黄,芒硝,乳没各3g,贴神阙或关元穴,缓释液调和或加香油13:小儿感冒腹泻:中药粉茯苓,白术,肉桂,黄芩各1克+B12,复合B,鞣酸蛋白粉,缓释液不够加香油14胃胀不想吃饭:消胀片,西沙比利B12 ,B1,COB,颠茄片6片,香附3克,丁香2克调和湿贴或用正气口服液湿贴。
15:疖子,痈用药:青黛2克,大黄,川穹,芒硝各3克,冰片两贴见效.16: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腿麻:布洛芬,舒筋活血片,消炎痛,川芎,丹参,小茴香个3克加消肿止痛液湿帖。
17剖宫产后:肉桂、吴茱萸、当归、干姜、艾叶、元胡、沉香、香附、小苘香.各2克贴肚脐。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中药的组合使用,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制成的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用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具有益气养阴、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湿热下注、腹胀便溏等症状的治疗。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脾虚胃弱、气虚脱陷等症状的治疗,具有益气健脾、升阳固表的作用。
3.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滋阴补肾、益精生髓的作用。
4.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用当归、桂枝、生姜、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侵袭、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5.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丸是用人参、黄精、当归、白术、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
6.温胆汤温胆汤是用胆组合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胆囊寒凝、胆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胆通腑、化石消肿的作用。
7.逍遥散逍遥散是用中药组合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心神失常、躁狂等症状的治疗,具有安神定志、清热解毒的作用。
8.赤芍当归汤赤芍当归汤是用赤芍、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血瘀络阻、经血不畅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9.四逆汤四逆汤是用人参、干姜、大枣、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困脏腑、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阳散寒、调理气机的作用。
10.茵陈蒿合剂茵陈蒿合剂是用茵陈、蒿子秆、凌霄花、五味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湿气内盛、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便的作用。
11.前胡败酱散前胡败酱散是用前胡、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风寒郁闭、头痛感冒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舒散风寒、解表止痛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基本处方”一览表;中医看病不求人!
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基本处方”一览表;中医看病不求人!
1.(糖尿病)基本处方:丹参、黄芪、麦冬、山药、葛根。
2.(肾结石)基本处方:石苇、萹蓄、鸡内金、王不留行、广金钱草。
3.(阳痿)基本处方:杜仲、龟甲、山茱萸、菟丝子,淫羊藿。
4.(慢性胃炎、胃溃疡)基本处方:三七、白及、连翘、沉香、蒲公英,疼痛甚者加延胡索。
5.(胃胀胃动力不足)基本处方:丹参、枳壳、沉香、厚朴木香。
6.(胃下垂、胃无力)基本处方:人参、白术、升麻、枳壳黄芪。
6.(反流性食道炎)基本处方:柴胡、厚朴、白芍、甘草、延胡索、夏枯草。
7、(呃逆.膈肌痉挛)处方:甘草、白芍,沉香、厚朴,丁香。
8.(小儿厌食)基本处方:灵芝、人参、麦冬、莪术、槟榔、鸡内金。
9(慢性肠炎)基本处方:黄连、益智仁、补骨脂,石榴皮,白术。
10.(胃炎胃痉挛)基本处方:枳壳、香附、乌药、紫苏、白芍。
11.(脂肪肝)基本处方:三七、山楂、泽泻、决明子,陈皮。
12.(慢性肝炎)基本处方:五味子、三七、灵芝、虎杖苦参。
13.(肝硬化)基本处方:三七、灵芝、白术、虎杖、穿山甲。
14.(降酶特效方)基本处方:丹参、羚羊角、五味子,叶下珠,垂盆草。
15.(急性胆囊炎)基本处方:甘草、柴胡、枳壳、大黄、延胡索、白芍、广金钱草。
1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基本处方:甘草、柴胡、郁金、延胡索、金钱草、白芍。
17.(便秘专科方)基本处方:当归、羌活、大黄、桃仁、火麻仁各1袋。
中医常见病对症处方大全
中医常见病对症处方大全中医常见病对症处方大全糖尿病康复之路?2018-10-1810:50中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药物的君臣辅佐,最大化的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副作用,并形成很大经典处方,与中国人的体质对应。
下面我们就分享一些中药经典处方,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党参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中药方剂治疗西医常见病全解——非常难得!
桑菊饮加 减
咳嗽,痰黄而稠,口干咽 痛,发热微恶风寒,头痛,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若痰涎较盛,色白涎较多 者,宜选小青龙汤,(麻 黄6-10克、桂枝6-10克、 白芍10克、干姜3-6克、细 辛3-6克、五味子6-10克、 半夏10克、甘草6-10克) 治之。
如发热较高,咳喘证剧 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 味,(麻黄6-10克、杏仁 6-10克、生石膏15-30克、 生甘草6-10克、鱼腥草1530克、半夏6-10克、前胡 10克桔梗6-10克、黄芩610克)治之。
滑,脉细软。
若脾阳不振,形寒怕冷, 溲清便溏,加桂枝10克、 干姜6-10克,以温脾化饮 。
支气管哮 喘(缓)
肾虚
平素气短息促,气逆而喘,
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心
金匮肾气 悸,头眩耳鸣,腰酸腿软,
补肾摄纳
丸或七味 都气丸加
劳累后易发作,或畏寒肢 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质
减 胖嫩,舌苔淡白,脉沉细,
或颧红,烦热,汗出而黏,
薄黄,脉弦数。
热甚者,去生姜,加知母 10-15克、黄连6-10克;胸 胁痛剧,加郁金10克、元 胡10克、丝瓜络6-10克; 咳逆气急,加桑白皮10克 、白芥子10-15克;若热盛 有汗,咳喘气粗,去柴 胡,合麻杏石甘汤,以宣 肺泻热。
胸膜炎
饮停胸胁
泻肺逐饮
椒目瓜蒌 汤加减
咳嗽气促,甚则气逆不得 卧,胸胁胀闷,病侧肋间胀 满,舌苔白滑,脉弦滑。
汗出,舌红少苔,脉细。
若口干低热较重,酌加沙 参10克、生地15克、地骨 皮10克;咳嗽气促,痰黏 难咯,加杏仁10克、瓜蒌 皮10克、桑白皮15克。
急性支气 管炎
风寒束肺
祛风散寒 宣肺化痰
三拗汤合 止嗽散加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4.59g)(原书未著用量)【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
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功用】益气补血。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是中医医生在诊断疾病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的草药组合。
下面将介绍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100种常用方剂。
1. 养心安神方剂:包括柴胡疏肝散、益气安神丸等方剂,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2. 清热解毒方剂:包括银翘散、白虎汤等方剂,适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3. 祛风湿方剂:包括桂枝汤、四逆散等方剂,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症状。
4. 补肾壮阳方剂:包括肾气丸、狗鞭丸等方剂,适用于肾阳虚、阳痿、早泄等症状。
5. 活血化瘀方剂:包括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方剂,适用于瘀血引起的疼痛、瘀血症等症状。
6. 理气消食方剂:包括痞满逆证丸、保和丸等方剂,适用于胃气不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7. 疏肝理气方剂:包括丹参饮、柴胡疏肝饮等方剂,适用于肝气郁结、胸闷、症状等。
8. 止咳化痰方剂:包括桑杏石甘汤、平喘痰汤等方剂,适用于咳嗽、痰多、痰黄等症状。
9. 温阳驱寒方剂:包括参苓白术散、独活寄生汤等方剂,适用于寒痹、寒疝等症状。
10. 补血养气方剂:包括四物汤、黄芪汤等方剂,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症状。
11. 消肿散结方剂:包括白花蛇舌草汤、瓜蒌煎等方剂,适用于淋巴结肿大、症状等。
12. 清热燥湿方剂:包括龙胆泻肝汤、藿香正气水等方剂,适用于湿热症状、腹泻等。
13. 利水通淋方剂:包括茯苓六味丸、五苓散等方剂,适用于水肿、尿频、尿痛等症状。
14. 利湿止痛方剂:包括消痛灵、胃痛灵等方剂,适用于腹痛、痛经、痔疮等症状。
15. 清热凉血方剂:包括凉血煎、清热解毒片等方剂,适用于热毒病症、热病等症状。
16. 健脾益气方剂:包括六君子汤、理中丸等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17. 清肺化痰方剂:包括麦门冬汤、止咳糖浆等方剂,适用于肺热痰嗽、痰多等症状。
18. 养血安神方剂:包括归脾丸、安神补脑液等方剂,适用于血虚、失眠、健忘等症状。
常见病验方选编
常见病验方选编常见病验方选编引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用药安全等优点。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病的验方,以供临床参考。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等。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麻黄汤麻黄汤是治疗感冒最常用的方剂之一,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组成。
此方剂能够祛风解表,宣肺散寒,适用于感冒初起时出现发热、头身骨节酸疼等症。
2. 桑菊饮桑菊饮是由桑叶和菊花组成的方剂,能够清肺解毒,凉血降火。
适用于感冒后期或者因风寒引起的咳嗽、喉痛等症状。
二、咳嗽咳嗽是由于呼吸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分为干咳和湿咳。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杏仁膏杏仁膏是由杏仁、百合、麦冬等组成,能够润肺止咳,适用于干性咳嗽。
2. 橘红丸橘红丸是由桔梗、半夏、生姜等组成,能够化痰止咳,适用于湿性咳嗽。
三、便秘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困难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习惯不良、缺乏运动等。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是由芒硝、大黄等组成,能够通大肠气道,适用于便秘程度较重者。
2. 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是由甘草、枳壳等组成,能够滋润肠道,适用于便秘程度较轻者。
四、失眠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睡眠质量不佳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精神紧张、环境噪音等。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安神定志丸安神定志丸是由黄连、茯苓等组成,能够镇静安神,适用于精神紧张引起的失眠。
2. 夜光丸夜光丸是由夜光果、枸杞子等组成,能够滋补肝肾,调节睡眠,适用于因体虚引起的失眠。
五、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期间或前后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和疾病因素。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是由当归、生姜和羊肉组成,能够温经散寒,适用于寒性痛经。
2. 逍遥散逍遥散是由白芍、茯苓、陈皮等组成,能够调和气血,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
中药偏方验方治疗常见病-精选文档
中药偏方验方治疗常见病1 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肩周炎是肩周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
以中老年人特别以老年女性多发此病。
下面是一种用中药治疗的简易疗法:川乌100g、草乌100g、白芷100g、樟脑90g,共研成细末后装瓶备用。
使用时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取药粉50g,用食醋和蜂蜜调成糊状,外敷于肩部疼痛点,药厚约0.5cm左右,外用纱布固定,并以热水袋外敷30min,每日1次,连用15d。
2 韭菜治疗跌打肿痛在一些缺医少药、离医院远的地方跌打、肿痛可用韭菜250g、生姜100g、葱白50g共捣烂加酒炒热后敷患处有较好效果。
3 中药治疗小儿腹泻地锦草30g、苍术、砂仁各3g、青木香9g、甘草6g、红枣6g。
水煎浓缩成120ml、加红糖30g制成糖浆型合剂。
服法:3岁以下小儿每次5ml、4~7岁每次服10ml,每日3次。
4 中药治疗白癜疯白癜疯是皮肤病中的顽症,多发于面部、颈、手等部位、影响人的美观。
用蛇床子、石硫磺、苦参、密陀僧、白芷各25g、轻粉8g共研末以醋调擦患处,每日3次,1个月见效。
5 白芷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疱疹部位有明显灼痛。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成人较多见。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蛇串疮”、“缠腰火丹”。
运用单味中药白芷治疗有独特的效果。
根据患者带状疱疹面积大小,取白芷适量,研成细末。
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以药盖患处为度。
一般1~2d止痛,5~7d痊愈。
若同服龙胆泻肝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疗效更佳。
6 中药治疗失眠二方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病,多数患者用抗焦虑药、镇静药来帮助睡眠,但这些药物长期服用一是患者产生抗药性,二是对人体会造成一定损害,而且对药物会产生依赖性。
以下介绍用中药治疗失眠二方。
①甘草5g、小麦30g、大枣5枚,共放入砂锅内加水两碗煎20~30min,睡前温服。
余下的药渣,再加水煎,待小麦开花时,拣出甘草,食麦、枣,喝汤。
超微中药常见病效方
超微中药美容养生方祛黄褐斑处方:当归、柴胡、川芎、白芍、红花、益母草各1袋(斑色深,加三七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祛雀斑处方:三七、赤芍、地黄、蝉蜕、牛蒡子各1袋。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青春痘处方:黄芪、赤芍、僵蚕、三七、夏枯草各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贫血处方:当归、白芍、阿胶、黄芪、党参各1袋用法:每次每样半袋,每日两次,饭前10分钟服。
神经性失眠方处方:灵芝、酸枣仁、远志、当归各1袋用法:每次每样半袋,每日两次,饭前10分钟服。
近视方处方:黄芪、枸杞子、菊花、丹参、决明子各1袋用法:每次每样半袋,每日两次,饭前10分钟服。
脱发处方:地黄(七天后改为熟地黄)、牡丹皮、蝉蜕、制何首乌、当归、阿胶、赤芍(七天后改为白芍)、甘草各1袋。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少年白头处方:制何首乌2袋,桑椹、当归、杜仲、黑芝麻、墨旱莲、侧柏叶各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甲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处方:党参、大枣各2袋,牡蛎1袋、枸杞、杜仲、甘草各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超微中药预防甲流方一、漱饮方处方:金银花、大青叶、薄荷、甘草各一袋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5天适应人群: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注意事项: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服用方法:全部倒入带盖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搅拌后密闭15-20分钟,取药汁服用。
二、老年预防方处方:太子参、紫苏叶、黄芩、牛蒡子各1袋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天适应人群:适用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的人群注意事项:1,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2、体质强壮者不宜服用服用方法:全部倒入带盖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搅拌后密闭15-20分钟,取药汁服用。
三、孕妇预防方处方:白术、黄芩、紫苏叶、金银花各1袋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天适应人群:孕妇注意事项: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服用方法:全部倒入带盖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搅拌后密闭15-20分钟,取药汁服用。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并对其功效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温胆汤:温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胆虚寒症状,如胆囊寒痛、胆汁淤滞等。
该方剂由黄连、半夏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胆祛寒、理气开郁的功效。
2.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是治疗寒湿痹证的经典方剂,由茵陈、蒿子、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寒湿、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痛、腰腿冷痛等症状。
3. 四逆散:四逆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冷等。
该方剂由附子、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驱寒止痛的功效。
4.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不足的经典方剂,由黄耆、白术、党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导致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5.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健脾益气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6. 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阳气不足的方剂,由附子、干姜、人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阳气不足导致的畏寒、乏力等症状。
7.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8. 四妙丸:四妙丸是中医常用的消炎止痛方剂,由黄连、黄芩、苦参、半夏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痈肿等症状。
9. 温经汤:温经汤是中医治疗寒凝症状的方剂,由艾叶、独活、川芎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凝引起的痛经、闭经等症状。
10. 走湿散:走湿散是中医常用的祛湿方剂,由荆芥、石膏、白附子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湿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湿邪困阻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
中药配方大全
中药配方大全中药配方是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药理论的具体应用,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重要手段。
中药配方大全汇集了丰富的中药配方,包括了治疗各种疾病的方剂,对于中医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感冒类。
1. 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咳嗽气喘。
2. 桂枝汤。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疏通经络。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发热,身痛畏寒。
3. 葛根汤。
组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
功效,解表散寒,解热解毒,利咽化痰。
适应症,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
二、消化类。
1. 保和丸。
组成,砂仁、茯苓、泽泻、厚朴。
功效,健脾和胃,化湿和中,调理气机。
适应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2. 三黄片。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痢止渴。
适应症,湿热痢疾,热痢腹泻,口渴咽干。
3. 苦参汤。
组成,苦参、黄芩、黄连、知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适应症,热毒血痢,血热便秘,小便淋沥。
三、祛痰止咳类。
1. 杏苏散。
组成,杏仁、苏叶、桔梗。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化痰止咳。
适应症,痰饮咳嗽,气喘咳嗽,咳痰吐血。
2. 百合固金汤。
组成,百合、桔梗、金银花、连翘。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解毒利咽。
适应症,肺热痰盛,痰多咳嗽,咽喉肿痛。
3. 天麻钩藤散。
组成,天麻、钩藤、桔梗、半夏。
功效,祛风化痰,平喘止咳,镇惊安神。
适应症,风痰咳嗽,气喘眩晕,癫痫抽搐。
以上所列举的中药配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中药配方大全中还包含了更多丰富多样的配方,涵盖了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
希望这些中药配方能够为中医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配方时能够遵医嘱,合理用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常见病中药方剂总结归纳
常见病中药方剂总结归纳中药方剂是中医治疗常见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草药的组合应用,可以调理身体、防治疾病。
本文将对常见病中的中药方剂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些方剂。
一、感冒1. 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效:发汗解表,宣肺祛寒,适用于感冒初起,有寒热,头痛,恶寒等症状。
2. 葛根汤组成:葛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效:发汗解表,宣肺祛热,适用于感冒初起,有发热,微恶寒,咳嗽等症状。
二、咳嗽1. 川贝炖雪梨组成:川贝母、雪梨、冰糖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适用于咳嗽有痰,痰黏稠,咳声低重的情况。
2. 杏仁膏组成:杏仁、冰糖、蜂蜜功效:润肺止咳,化痰宽胸,适用于咳嗽有痰,痰黏稠,口干咽燥的状况。
三、消化不良1. 保和丸组成:神曲、莲心、陈皮、白芍、白术等功效:健脾和胃,宽中理气,适用于饮食不节,胃纳差,腹胀嗳气等情况。
2. 吴茱萸丸组成:吴茱萸、枳壳、厚朴、半夏等功效:理气健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胃部不适,腹胀恶心等症状。
四、失眠1. 安神补心丸组成:黄泥香、当归、枸杞子、酸枣仁、甘草等功效:镇静安神,促进入眠,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的情况。
2. 青龙健脑丸组成:龙骨、牡蛎、玉竹、夏枯草等功效:益智养神,宁心安神,适用于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五、月经不调1. 调经活血颗粒组成:川芎、益母草、当归、桃仁等功效: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情况。
2. 归脾丸组成:当归、白芍、川芎、茯苓、党参等功效:调经养血,益气养脾,适用于月经不调,经量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
六、便秘1. 大承气汤组成:枳实、厚朴、大黄、芒硝等功效:泄热通便,适用于大便燥结,干燥无形,腹胀等情况。
2. 顺气丸组成:枳实、郁金、白芍、厚朴等功效:理气通便,适用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不爽的情况。
以上便是常见病中药方剂的部分总结归纳,这些方剂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如果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相关症状,可以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来缓解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中药方你自己组合以下的药就好了,打粉早晚一小勺,开水冲的喝了,病好些就减量了。
补气血,人参10,鹿茸8,黄芪15,当归20胃不好,木香8,神曲8,山楂10,柴胡15气血不通,三七15,川穹10,麻黄10补肾,何首乌15,黄精15,山茱萸20筋骨不通,水蛭25,附子10,细辛5,川乌30袪湿,黄柏15,防风10(以上是基础方,必需有的,下面可选择了,有重复的可去了)便秘,火麻仁3,大黄5小便不利脸脚肿,车前草10,泽泻8头痛,天麻15,延胡索10睡不好,酸枣仁10,合欢10,远志10高血压,枸杞15,菊花10,杜仲15,钩藤10糖尿病,桑叶15,翻白草30,西洋参10(平时可用两位泡水喝)气管炎,板蓝根10,麻黄15,川贝母20,金银花15,西洋参10中风,僵蚕15,血蝎20咽炎,西洋参10,白术20,防风15,薏仁20妇科病,益母草20,皮肤病,苦参15,苍术10,黄柏15,防风10,前列腺,车前草10,泽泻8,金银花10,眼睛耳朵不好,菊花15,枸杞20,决明子20,茯苓10还有阴虚的就是怕热,吃六味地黄丸,阳虚的就是怕冷的,吃金匮肾气丸了,是中成药。
我的宗旨是维生素也必需吃了,我们人是维生素组成的,所以,维生素是基本的保证,吃便宜的维生素是最好的,不要贵的只要对的,我这几天也检查了我的身体,都是好的,我吃了维生素几十年了,不得癌症和怪病,母亲也是,我们的实践是最好的说明了。
吃维生素C-1片,复合B-2片,B2-2片,B6-1片,每天2-3次,A-1片,或AD-1片,E-1片,每一、两天一次,如吃饭不好,可加甘草锌1片,两天一次,三五天的加一片钾,不可常服(老人)肌苷片(中老年人2片1次)21金维他(1片两天1次)心肌梗塞的治疗的偏方一、生蒲黄、丹参、薤白、瓜蒌各15克,桂枝、半夏、桃仁、红花、五灵脂各9克,三七、琥珀各3克。
水煎服,1日2次,饭后服。
男士阴阳双补秘方, 续断27G,黄芪20G,何首乌15G,制首乌16G,红花14G,茺蔚子10G,蒲黄7G,白术12G,桂心10G,白蔹9G,柏子仁9G研成粉,把蜂蜜煮成红色,把药粉倒入,搅匀。
凉后团成小药丸,一次可服用4-6丸,连服两个疗程,停服观察,可隔月再服用!无副作用!冠心病,心肌梗塞后心绞痛。
治疗:因患者服用硝酸甘油等药后头胀痛明显,不愿再服西药,故以中医为主治疗。
用乌头赤石脂丸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逐阴散寒,温通心阳,益气活血通脉:乌头(先煎)5g,炮附子(先煎)6g,川椒3g,干姜6g,赤石脂10g,栝蒌12g,薤白10g,田七片6g,丹参12g,炙甘草6g。
水煎服;另加西洋参10g(炖服)。
日1剂。
并用九龙丹1粒口服,日2次。
服药3剂,心窝口疼痛明显减轻,背部疼痛已较轻微;冷汗减少,四肢厥冷亦减轻。
前方有效,效不更方。
守前方,炮附子加至10g。
续进服4剂后,患者心痛已轻微,偶觉胸前闷胀不适;手已转温,皮肤未见湿冷,脚仍凉;呼吸转缓,动则稍促。
唇舌紫暗减轻,苔白,脉仍结。
前方田七片加至9g,再服3剂后,心痛等证已缓解,时有心悸,舌淡,苔白,脉结。
嘱停服九龙丹,中药改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合炙甘草汤加减:栝蒌12g,薤白10g,田七片6g,丹参12g,炙甘草12g,太子参15g,大枣15g,麦冬12g,熟地12g,阿胶10g(烊化),法半夏10g,生姜6g。
水煎服,日1剂。
服4剂,头晕、心悸等好转。
复查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减轻,心脏供血改善。
中药转以炙甘草汤调理善后。
慢支肺气肿并感染。
治疗:以中医药为主治疗。
停用抗菌素及地戈辛等药,静脉滴注参附针、鱼腥草针。
中医治则:温通胸阳,化痰降浊,止咳平喘。
方用:薏苡附子散合小青龙汤加减:薏苡仁30g,熟附子(先煎)10g,炙麻黄9g,白芍15g,法夏12g,细辛3g,干姜6g,茯苓20g,白术12g,北杏仁15g,桂枝6g,炙甘草6g。
3剂,水煎服。
患者经上药处治后,胸痛、咳嗽、气短等症明显好转。
痰量亦减少。
次诊停用参附针、鱼腥草针。
守上方,服6剂,胸痛始平,咳喘等症大减,夜间已可平卧;纳食增加,手足转温。
后续以本方加减调治2周余,咳喘等症基本缓解,唇舌已无紫暗,苔白不腻,脉略沉。
复查血分析正常;X线示:双肺纹理粗,炎症大部分消散吸收。
混合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高血病Ⅲ期(极高危)。
治疗:维持原降糖降压基本治疗,逐步减去美迪康、雅施达等西药。
中医以温补脾肾,养血益阴,佐活血祛湿为则。
方用真武汤合二仙汤加减:熟附子(先煎)12g, 白术12g, 云苓15g,白芍20g,仙茅12 g,仙灵脾12g,熟地15g,川芎12g,当归10g,知母12g,黄柏12 g,炙甘草6g。
服上方4剂后,患者心悸、头晕减轻,汗多尿多减少;肢厥转缓,但肢端触之仍冷;口仍干,大便虽通仍偏干,厚苔略化。
效方不更,故守前方加田七10,熟地增至20g。
续服4剂,上述诸证明显好转,厚苔渐化,弦脉亦转缓。
先后用上方加减调治,共服12剂。
患者心悸、头晕已平,面色始转红润,四肢渐温,尿稍多,色清,大便转常;舌淡红偏暗,脉略沉微涩。
近期空腹血糖波动在6.5~8.8mmol/L; 血压波动在21~23/12~13kpa。
随以健脾益气,养血活血为主调理善后。
血虚型不孕方熟地15g 山药10g 当归10g 白芍10g 枸杞子10g 甘草5g 山芋肉10g 丹皮10g 紫河车25g 龟板15g 鳖甲10g 牛膝10g 杜仲10g 海螵蛸10g 菟丝子10虫草1g 西洋参10g肝炎.肝硬化.家传密方:五味子100克.芦荟100克.黄连30克上药研末装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主治:慢性肝炎.肝硬化.我父用此方治人无数,在当地很有名.我有幸用此方5例病人,3例恢复正常,2例好转.一般3个月可显効,半年内多可恢复.医理难明,疗效可靠!颈椎增生(祖传滴验方),【组成】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12克,菟丝子12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枸杞子12克,干地黄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鸡血藤30克,葛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使用了3代了,其效果如神!敬请验证!1.小儿特应性皮炎,皮疹以屈側为甚,有渗液,瘙痒:炒莱菔子10 防风6 白术6 炒麦芽10 炒谷芽10 太子参10 板蓝根10 蝉蜕3 荆芥6 辛夷5 陈皮6 湘曲6 黄芩3 款冬花5 黄芪10 银花10茯苓5 甘草32.面部痤疮,丘疹,丘脓疱疹,油多:山楂15 炒莱菔10 炒麦芽10 炒谷芽10 鱼腥草10 赤芍10 浙贝母10 蒲公英10 玄参10 天花粉10 天葵子103.面部脂溢性皮炎,油腻,有鳞屑,微瘙痒:山楂15 炒莱菔10 湘曲10 连翘10 天葵子10 知母10 银花10款冬花10 辛夷花5 生槐10 生石膏15 炙枇叶10 桑白皮104.面部痤疮,皮疹以结节,囊肿,触之硬:山楂15 炒莱菔10白芥子10 莪术10 紫苏子10当归10 赤芍10 天花粉10 浙贝母10 玄参10 鱼腥草10 苍术10 连翘1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疹已消退,以神经痛为主:太子参15 川楝子10 延胡索10 乳香10没药10 郁金10 炒莱菔10 山楂15 木香6 湘曲10 鸡血藤10 甘草56.白癜风处方,增色汤:百部10 白果6 百合6 黑蚂蚁10 玄参10 黑豆10 黑芝麻10 黑木耳10 制首乌15 女贞子10 旱莲草10 白芷10 自然铜10 覆盆子10 补骨脂10 车前子10 灵芝10 熟地黄107.疥疮外洗方:黄柏25 苦参30 白癣皮15 地肤子15 花椒15 明矾15 苍耳子15 千里光30 蛇床子15 百部208.基本外洗方,多适用于手足癣,汗疱疹,脂溢性皮炎等:丁香6 细辛6 侧柏叶15 皂角刺15 皂荚15 千里光15 透骨草15 9.夏季皮炎,以红斑,丘疹为主,天气炎热痒剧:藿香10 佩兰10荆芥10 防风10 生地黄15 栀子10 黄连3 黄芩10 生石膏15板蓝根15银花10 滑石10甘草510.脂溢性脱发及斑秃,以心肾不交证为主及无家族遗传病史效果最佳:黄连3 莲子心3 栀子10 车前子10 覆盆子10 枸杞子10 女贞子10 菟丝子10 桑椹子制首乌15 蒲公英10 黄芪15 羌活10 天麻10 木瓜10 防风10 11.带状疱疹初期以红斑在其上有丘疹,丘疱疹,呈簇集状:龙胆草3 栀子10 黄芩10 泽泻10 柴胡10 车前草板蓝根15 大青叶10 10 乳香10没药陈皮6 青皮10当归10 生地黄10 川芎10 甘草512.慢性湿疹,皮肤粗燥,抓痕,血痂,色素沉着:银花10 赤芍10 川芎10 全虫3 苡米15 黄柏10 地丁10 夏枯草10 黄连3 黄芩10乌梢蛇10 栀子10 防风10 萆薢10 山楂15 甘草5 13.神经性皮炎,皮肤干燥,多角性扁平丘疹,肥厚:荆芥10 防风10 制首乌15 白芍10 白蒺藜10 黄芪15 当归10 川芎10 乌梢蛇10 僵蚕10太子参15 山楂15 甘草514.硬皮病,皮肤触之坚硬,寒冷加重,有雷诺现象:莪术10 桃仁10 红花6 太子参15 桂枝5 威灵仙10 鸡血藤10 秦艽10 鹿角霜10 白术10黄芪15 白芥子10 熟地10 丹参10 炒莱菔10 陈皮10 灵芝10 豨笕草1015.寻常型银屑病,皮疹以红斑,浸润明显,斑疹,斑块,其上覆银白色鳞屑:生地黄15 何首乌10 板蓝根15 大青叶10 鬼箭羽10 莪术10 栀子10 丹皮10 白茅根15紫草10 玄参10 山楂15 银花10 丹参10 蒲公英1016.玫瑰痤疮,鼻尖部红斑,丘疹,肥厚:生石膏15 知母10 生槐花10 黄芩10 山楂15 夏枯草10 款冬花10辛夷花10 炙枇叶10丹皮10 当归尾10 川芎10 怀牛膝10 生地黄10 丹参1017.面部扁平疣;板蓝根15 生地黄15 赤芍10 紫草10 木贼草10 马齿苋10柴胡10 牡蛎10丹皮10 土茯苓15 夏枯草10 苡米15 败酱草10 石决明15 川芎10 鱼腥草10 鸡内金10 珍珠母1518.皮肤瘙痒症,伴2型糖尿病:生地黄10 赤芍10 川芎10 玄参10 沙参10 炒谷芽10 炒麦芽10 荆芥10 防风10 刺蒺藜10黄芪15 银花10 丹皮10 威灵仙10 玉竹10 19.玫瑰糠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疹,与皮纹长轴走向一致,其上覆糠状鳞屑,伴咽喉痛:玫瑰花10 凌霄花5 生槐花10 当归10 川芎10 蝉蜕3 紫草10 板蓝根15 赤芍10 防风10丹皮10 白茅根15 薄荷6 牛子6 生石膏1520急性及亚急性湿疹,痒剧,皮疹多对称,有渗液,丘疹等:荆芥10 防风10 蝉蜕5 生石膏15 生地黄15 苦参10 苍术10 白癣皮10 徐长卿10 滑石10 车前草10 黄连3 黄柏10 黄芩10 栀子10 白茅根15 丹皮10 甘草521 皮肤痒疹患者,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躯干.四肢可见丘疹抓痕血痂,痒剧沙参10 石斛10 麦芽10 谷芽10 神曲10 僵蚕10 地龙10百部10 百合10 太子参15 丹皮10 玄参10 茯苓10 黄芪15 防风10 紫草10 制首乌10 莱菔子10 山楂10 熟地1022 多发性肌炎患者,肌酶高,四肢关节疼痛,寒湿天加重忍冬藤10 丝瓜络10 秦艽10 薏苡仁15 红藤10 桑寄生10 羌活10 独活10 威灵仙10 豨茾草10 当归10 熟地10 防风10 杜仲10 桂枝523 寻常型银屑病痒以血瘀证为主要表现桃仁10 红花5 丹参15 鸡血藤10鬼箭羽5 生地15 当归10 川芎10 牛膝10 白茅根15 黄芪15 紫草10 板蓝根15 太子参15.一张神奇的“生子方”刘蔼韵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当归20、赤芍15、川芎20、生地15、苏罗子10、路路通8、制香附8、蒲公英10、炙山甲3、沉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