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2015

合集下载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王建 设 朱启 镕
过 【 关键 词 】 肝 炎病 毒 , 乙型 ; 疾 病 传播 ,垂 较 研 究 发 现 联 合 免 疫 的 保 护 效 果 优 于 单 失败 因宫 内感 染 引起 。 去 认 为产 时 感染
直 ; 预 防
I e r ton o h r s i s o f he atts B nt r up i f t e t an m s i n o p ii v r r i us f om ot er t bi s m h o ba e .WANG i ns , J a he
用 疫 苗 ,保 护率 可 达 8% 以 上 。 0
是 母 婴 传 播 的 主 要 途 径 , 宫 内感 染 所 占 而
曾有 担 心 主 被 动 联 合 免 疫 短 期保 护 比例 较 低 。 年 发现 宫 内感 染 的 比例 并不 近
效 果 虽 好 , 但 会 影 响 主 动 免 疫 的 长 期 效 象 以往 想 象 的那 么 低 。 产胎 儿肝 脏 或血 引 果 , 影 响 长 期 保 护 率 。 而 大 量 长 期 随 访 资 液 的 HB 感 染 标 志 检 出 率 可 达 4 %。我 V 0
Z HU Qio g rn . [ y wo d ] Ke r s He a ii B v r s Di e s p t s iu ; t sae
料 已证 明这 种 担心 是多 余 的 。有 文献表 明 院 自 l 7 9 8年 开 始 对 HB Ag 阳性 母 亲 的 s 联 合 免疫 组保 护性 抗体 持 续 时间较 单用 疫 婴 儿 进 行 随 访 , 以 出 生 时 外 周 静 脉 血
苗 组 相 同 或 稍 长 , 说 明 联 合 使 用 HB g 不 HB Ag 阳性 并持 续 阳性 6个月 以上 为宫 I s

乙肝母婴阻断

乙肝母婴阻断
HBsAg(-),HBsAb(+)且<100mU/ml,成功但应答反应较弱,需2-3岁时加强
接种1剂;
HBsAg(-),HBsAb(-)或HBsAb<10mU/ml,未感染、无应答,需再次全程接
种后复查;
HBsAg(+),HBsAb(-),预防失败,6个月后复查HBsAg仍(+),可确定失败,
2次HBIG(出生12小时 内及间隔3-4周后)及 尽快进行第1针疫苗, 1-2个月后0-1-6方案 (即4针疫苗)
后续监测
在生后7~9个月时检 测血清HBsAg和HBsAb 水平,均阴性则再次 接种3剂疫苗,间隔2 个月
HBsAg(+)
重组酵母疫苗10ug (或重组CHO疫苗20ug)
HBsAg(-)
HBsAg(+)
重组酵母疫苗10ug (或重组CHO疫苗20ug)
12小时内HBIG 100在生后7~9个月时检 200IU联合0-1-6方案 测血清HBsAg和HBsAb (12小时内、生后15 水平 天HBIG联合1-2-7方案) 无需后续检测血清 HBsAg,但推荐检测 HBsAb水平
HBsAg(-)
+ +/+
HBcAb
+/+ -
临床意义
HBV感染,传染性强 HBV感染,有传染性 HBV感染,有传染性 HBV感染,有传染性,可能变异 HBV感染潜伏期,有传染性 HBV感染已恢复,有保护性抗体 HBV感染已恢复,有保护性抗体 HBV感染已恢复,有保护性抗体或接种疫苗 HBV感染已恢复,无保护性抗体 HBV感染已恢复,无保护性抗体 HBV非感染者,易感人群
乐玮琳 2015.5
目的
解读化验单,分辨感染或胎传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临床分析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临床分析
H e g阳性不仅是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 的危险因素 , BA 也是新生儿 乙肝病毒 慢性感染 的主要危险因素。刘一 萍等 报道 , 孕妇既
往携 带 H s g且 分娩 时 H e g阳性 与 宫 内感 染 的关 系具 有 统 BA BA 计学 意义 。 H I 一 种 IG 型 的抗 体 , 盘 中具 有 F 受 体 的滋 养 细 BG是 g 胎 c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对计数资料进行率 的 x 检验 。
自孕 2 0周起能将母 体内 IG型的抗 体转运 给胎儿 。H I g BG 实验组 15例孕妇共分娩 15名新 生儿 , 中新生儿 出生 胞 , 8 8 其 降低母 体 外周 血 中 乙肝 病毒 浓 时外周血 HBA ( 并 H V N s g +) B D A(+) 1 , 者 0例 另有 2例 H — 直接 中和母体 游离 病毒 颗粒 , B
3 8例孕妇在 知情 同意的情况下 , 3 随机分 为两组。
组为 试 验组 15人 , 8 分别 在 孕 3 2周 、 6周 、 O周 时 给 予 绒毛毛细血管 内皮 细胞感 染 , 3 4 导致 胎儿 受感 染。 因 H e g是 BA 血中 乙肝病毒 复制活跃 、 病毒 浓度 高、 染性 强 的标 志。孕妇 传


20 08年 l 第 3卷 O月
第 5期
6 5 8
[ 文章编号]17 -7 8 2 0 ) 50 8 -2 6 37 6 ( 08 0 -6 50
乙 肝 免 疫 球 蛋 白 阻 断 乙 型 肝 炎 母 婴 传 播 的 临 床 分 析
黄 章 ( 西防城 港 市第一人 民 医院感染 内科 ,30 1 广 582 )
开 始 在新 生 儿 中推广 乙肝 疫 苗 免 疫 注 射 以来 , 型 肝 炎 在 我 国 乙

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

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

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母婴乙肝阻断是指通过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和预防性干预措施,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对于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孕妇乙肝筛查和管理。

1. 孕妇乙肝筛查。

所有孕妇在孕期首次产检时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筛查。

对于HBsAg阳性的孕妇,应进一步进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确认病毒携带者的状态。

2. 孕妇乙肝管理。

对于已确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病毒载量和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同时,孕妇应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联合接种,以提高新生儿的 passively acquired immunity。

二、新生儿乙肝预防接种。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第一剂,并在接种完第一剂疫苗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接种完第一剂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接种后续的疫苗剂量,以建立起有效的主动免疫。

三、母婴乙肝阻断效果评估。

1. 孕妇和新生儿监测。

对于孕妇和新生儿进行乙肝病毒的定期监测,以了解孕妇和新生儿的感染状态和病毒载量情况。

对于有乙肝病毒感染迹象的孕妇和新生儿,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2. 效果评估。

定期对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乙肝病毒感染率、母婴传播率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阻断措施,以提高阻断效果。

四、母婴乙肝阻断宣教和宣传。

加强对孕妇和新生儿乙肝阻断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宣传,提高孕妇和家庭对乙肝阻断的重视和参与度。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对母婴乙肝阻断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阻断合力。

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对于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和母婴传播率具有重要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阻断论文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阻断论文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阻断【中图分类号】r 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501- 011 母婴传播在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性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1.25亿,慢性乙肝患者2000多万,30%~50%的感染者是通过[1]母婴传播感染的。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出的孩子如果不采取免疫阻断,将有60%以上会感染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的时间是发展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重要相关因素。

宫内感染者几乎10%发展为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期感染为90%,<2岁使感染为70~80%,3~5岁时为35%~45%,6~14岁时为25%,免疫力低下的成人为3%~5%,这些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25%以上将死于与之相关的肝脏疾病如重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虽然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起到极大的控制作用,但仍有10%左右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未得到阻断,由此估计每年将增加10万左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生儿,同时由母婴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一人群多数将终身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这又将造成新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因此对母婴传播的阻断是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的重要环节。

2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途径2.1 宫内传播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感染了母亲的乙型肝炎病毒。

应用分子杂交法在引产胎儿肝、脾、肾、胎盘等组织中均检出hbv-dna,证明宫内感染的存在。

近年研究证明,hbv宫内感染率为9.1%~36.7%。

多数学者认为hbv宫内传播有二条途径:血源性和细胞源性途径。

血源性途径是指当发生先兆早产、胎盘早剥、羊膜腔穿刺、羊膜腔感染等情况时,引起胎盘微血管破裂,胎盘屏障被破坏,致使母血进入胎儿使其感染。

细胞源性途径是根据胎盘组织各层细胞的hbv感染率由母面向胎儿面逐渐降低,同时进入胎儿循环最后一层细胞的hbv感染与宫内感染有非常显著联系,认为在胎盘内可能存在自母面向胎儿“细胞转移”的过程。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版)解读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版)解读
我区主要是根据市方案并结合我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
二 与2011年工作方案比较
方案框架对比
2011年
工作策略
2015年
工作目标
加强政府领导,落实部门责任 开展社会动员,促进广泛参与 充分整合资源,提高干预效果 扩大覆盖范围,促进常规服务 坚持因地制宜,加强能力建设
工作任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孕产妇检测与咨询服务 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保健服务 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服务
2011年
2015年
HIV抗体检测
HIV抗体检测
试验方法
初筛试验 确证试验
结果判读
阴性 阳性
试验方法
筛查试验 补充试验
结果判读
无反应 有反应
孕产妇梅毒检测
未明确推荐筛查检测首选 方法
孕产妇梅毒检测
提出有条件地区推荐应用梅 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进 行筛查
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技术
2011年
2015年
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用药方案
三 核心要点
(一)工作目标
总目标
为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 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最大程度减少疾病母婴传播,降低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儿童健康影响,提高妇女儿童 健康水平。
具体目标
检测率达95%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0%以上,提高孕早 期检测比例。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艾滋病毒用药率达92%以上,所生 婴儿抗艾滋病毒用药率达93%以上。
根据HIV感染孕产妇CD4+T淋 无论HIV感染孕产妇CD4+T淋
巴细胞计数,给予其:
巴细胞计数,药物方案:
预防性抗病毒药物方案 治疗性抗病毒药物方案
齐多夫定(AZT)+拉米夫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及小儿乙型肝炎治疗的进展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及小儿乙型肝炎治疗的进展

为现有 的阻断措施 所无 能为力 , 这种 乙肝病毒 的多态性 及免疫 逃避株 的可能存在 而导致 免疫 失败。另有 研究表 明有些 宫 内 感染 的“ 高危婴儿 ” 与其 白细 胞介素 Ⅱ(L一2 分泌能 力低 下 、 I ) I型细胞 因子分泌 不足 、L一2膜受体 表达 不足有 关。此外这 I 类婴儿在 T细 胞水 平存在 一定程 度 的免 疫耐 受而且特 异性杀 伤 性 T淋巴细 胞的功能影 响了这类婴 儿对免 疫阻断的反应。 从 19 年起 国外 开 始“ 98 乙肝 病毒 治疗性 疫 苗 的研究 , 即
组提 出的产前阻 断措施 : 凡肝 肾功能正 常的孕 妇 .玎 g阳性 } A 无症状携带者在孕期 7 月(8周 ) 每 4周肌注“ 个 2 起 乙肝免疫 球 蛋 白” H I 2 0 ( BG)0 国际单 位 , e抗原 ” 阳性或 H V D A阳 如 也 B N
性者肌注 40国 际单 位 到临产 至少 肌注 3次 , 种“ 0 这 产前 阻
断” 与产后 的 主被动联台免疫 ” 相结台可使新生儿宫 内乙肝 病 毒感染率减少 8~9 而 使 高危 新 生儿 的免 疫 阻 断效 果 ( %, 即
“ } 阳转率 ”达 到 9 %以上 。 抗 ms ) o
对免疫阻断失败 的高危新 生儿 , 有研 究表 明 , 其所感 染 与
的 H V发生“ 区” B s 基因变异现象有 关 , 这种变异株 的生存 能力
用乙肝病毒某 些基 因片段表 达的多 肽加 上不 同的佐剂 配制 的
人期慢性 乙型 肝炎 , 内传播可能与胎盘屏障破裂时通过 胎盘 胎
的母血漏人胎儿 血 中有 关。这 类受宫 内感染 的高危婴 儿 是免
疫阻 断措施 失败的主要人群。

女性乙肝患者怀孕阶段怎么阻断病毒传播

女性乙肝患者怀孕阶段怎么阻断病毒传播

女性乙肝患者怀孕阶段怎么阻断病毒传播?【摘要】女性在怀孕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看看自己是否适合怀孕。

那么,女性乙肝患者怀孕阶段怎么阻断病毒传播?【关键词】乙肝, 乙肝病毒传播, 北京261医院, cik细胞免疫专家指出,对于急性乙肝患者,一定要在医院治疗,治疗调养数月的时间,等肝功能检查指标恢复正常,体力恢复就可以怀孕。

对于慢性乙肝患者,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病情程度。

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长期检查肝功能正常,B超检查没有显示肝硬化,就可以考虑怀孕;如果是乙肝炎症处于活动阶段,肝功能异常,体力不好,这时候要尽量避免怀孕,因为这时候怀孕具有很大风险性,会加重肝炎症状,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安全。

女性乙肝患者怀孕阶段怎么阻断病毒传播?乙肝病毒传播绝大多数发生在胎儿期和围生期,母婴围生期传播,又称垂直传播,有宫内传播、产程中传播、分娩后感染三种。

所以专家建议,乙肝患者在孕前、孕期、分娩、产后均需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最重要的是产后立即给新生儿采取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方法。

一、乙肝患者怀孕前: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咨询肝病专家,听从专家建议。

二、乙肝患者怀孕期间:1、定期检查;2、健康的生活方式;3、适量运动。

比如:孕产妇需提高自身的健康防治知识。

孕期应增加营养,避免过度疲劳,还要加强身体锻炼,运动一定要适度,应避免腹部碰撞造成的挤压和震荡。

重视定期的产检和肝脏检查,检查频率:每隔4周检查1次,怀孕28——35周期间,每隔2周检查一次,35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

三、乙肝患者分娩期:1、孕妇能量补充及时,尽量减少体力损耗;2、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轻症患者指征选择分娩方式,重症患者保守治疗一到两天后,采用剖宫术进行分娩。

需要方式产道损伤,减少新生儿产伤、窒息及羊水吸入,减少母婴传播。

四、乙肝患者产后护理:产后需让新生儿迅速脱离污染环境。

导致母婴传播的因素包括婴儿暴露于宫颈分泌物及产妇的血液中,因此,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用流动温水清洗,使其尽快脱离污染环境,减少受感染机会。

怎样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

怎样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

求医问药◇避免肥胖肝病患者通过加强营养来修复肝损害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摄入的营养过多或对摄入的食物种类缺乏控制则不利于身体的康复。

这是因为,摄入的脂肪过多不仅容易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硬化,也可导致脂肪肝;人体内的糖主要来自于各种主食,适量地摄入含糖食物可以起到保护肝脏和供应能量的作用,但如果摄入的糖过量则容易使糖转变为中性脂肪,这也是导致脂肪肝的常见原因;蛋白质的代谢几乎都是在肝脏中进行的,摄入过多的蛋白质类食物必然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对于严重的肝病患者来说,有时摄入半斤牛奶或一杯豆浆或一条鱼都可能诱发肝性脑病(肝昏迷)。

总而言之,“不喝酒,少用药,免感染,勿过劳,莫太肥”,应该成为每一位肝病患者必须遵循的护肝守则。

目前,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有2000~3000万乙肝病人。

由于至今还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根治乙肝,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乙肝病毒的防范,特别是要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然而人们怎样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呢?这首先要弄清乙肝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然后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血液传播:研究证实,被确诊为“大三阳”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体内每毫升血液中含有1000万至几亿个成熟的乙肝病毒颗粒。

被其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口腔器材、内镜以及血液和血制品等若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就可以引起乙肝病毒的传播。

虽然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这种传播的可能性已经有所降低,但这种情况在农村可能会长期存在,对此广大农民和农村医疗工作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

2.体液传播: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均可含有乙肝病毒。

性行为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世界卫生组织已把乙肝定为性传播疾病。

因此,人们应该谨守性道德,尤其是易感人群(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者)在过性生活时应主动采取安全措施,如使用避孕套等。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观察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观察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

方法:51例hbsag、hbeag两项目性或hbsag单阳性的乙肝孕妇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时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新生儿于出生后立即、满月时分别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0u,于出生后立即,1个月龄,6个月龄不部位注射乙肝疫苗10μg/次。

对照组于出生后立即,1个月龄,6个月龄不部位注射乙肝疫苗5μg/次。

追踪观察至12个月龄时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指标。

结果:观察组28例儿童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1例,表面抗体阳性25例,无表面抗原阳性病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2例,hbv宫内传染率7.14%,hbv母婴传播阻断率92.86%;保护性抗体产生率89.29%。

对照组23例儿童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8例,表面抗体阳性4例,表面抗原阳性3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4例,hbv宫内传染率30.44%,hbv母婴传播阻断率69.56%;保护性抗体产生率17.39%。

经统计学方法分析,母婴阻断x2=4.71,p<0.05,保护效果x2=26.61,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结论: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明显降低乙肝宫内感染的发生和有效阻断乙肝的母婴垂直传播。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母婴传播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亦高达10%~15%。

慢性hbv携带者超过1.2亿,曾有报道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主要途径[1]。

因此,加强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是预防乙肝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尽可能地减少高危儿童受hbv的母婴传播,采用产前及产后联合阻断措施,对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及表面抗原阳性追踪观察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

可怜 吗 ?她 已经 治疗半 年了 , 这个病 患 也很 无奈 , 不希望 自己的孩子被 别 人 更
当“ 物” 怪 看待 。 现在好了 , 有了乙肝病毒
只要 进行 剖腹产就 没事 儿 ” 临床研究证 明 : 由于乙肝
孕 前 、 中 、 后都 应 接 孕 产 受 治疗
对 于感染 乙肝 病毒 的孕妇 来说 , 孕
母婴传播 的阻断方法 ,乙肝患 者也能生 身体 , 生一个健康宝宝。
阳曲县 的张女士 也打 电话 向记 者诉
出健康 宝宝了。真希 望 自己尽快调 养好 病毒在孕妇体 内的复制速度 和数 量要比 想象 的快得 多 、 多得 多 , 放弃 孕前治疗而 单靠孕期 阻断 有时也难 以阻挡病 毒对胎 儿 的侵袭 ; 并且不管 “ 大三 阳” 还是 “ 小三 阳” ,只要乙肝病毒 D NA检测呈阳性就 有专家认 为经产道分娩时产 妇的血液会 向胎 儿渗漏 ,因此进行剖腹产可 以降低 乙肝母 婴传播 的可能 , 冯主任表示 , 但 剖 腹 产 虽能 减 少分 娩 过程 中母 婴 接触 时
或是肝硬化 , 癌变比例明显较高。
应先寻 求专 业医生 的指 导 ,在孕 前 、 孕 或 是 B超检 查 ,都会显示 出慢性肝损害 中 、 后三个时期接受治疗 可以有效地 产
3 RRJ 6 K
经常锻炼 以提 高自身免疫力 ,不与他 人
混 用 卫 生用 品 。
传播 的阻断方法 想有更多 的了解 ,乙肝 母婴阻断技 术在 孕前 、 中、 孕 孕后 分别有 哪 些措施。
间, 降低传播风险 , 但却无法避免 母婴传
播 的可能 。 母 婴 传 播 是 乙 型肝 炎 最 重 要 的传 播 途径之 一 , 因为婴儿机 体 免疫器 官发 育不 完善 , 疫机 制尚不 健 全 , 免 无法 识 别和 清除 体 内的乙肝病 毒 , 过母 婴或 通 父 婴 传播 的 乙肝 病 毒极 易与 自身肝 细 胞发 生基 因整合 , 一旦 多处发 生基 因整 能会在家 族 内部 垂直 传播 几代人 。 另外 ,婴儿感染 乙肝 后大多数并不 立即发病 ,而是成为无症状 的乙肝病毒

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常通过母婴传播导致婴儿感染。

乙肝母婴传播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严重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来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首先,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孕妇群体上。

孕妇如果携带乙肝病毒,会导致在出生时感染新生儿的风险。

因此,提高孕妇对乙肝的认知和防护意识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向孕妇提供乙肝知识的健康宣教材料,组织专家讲座、讨论会等形式来传授有关乙肝的知识。

这些活动可以与孕妇的产前检查和产前教育相结合,使孕妇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风险,检测和预防方法。

其次,建立预防垂直传播机制,对新生儿进行积极干预。

在分娩过程中,一旦母亲携带乙肝病毒的话,新生儿就有可能被感染。

因此,在分娩前,需要对孕妇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对于乙肝阳性的孕妇,应该积极推荐进行乙肝疫苗的注射,以减少乙肝病毒传播的风险。

在分娩后,对于乙肝阳性的婴儿,需要立即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以增强其免疫力,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路径。

此外,家庭和社区教育也是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

家庭教育以提高家长对乙肝的认知和防护意识为主要目标,家长应当了解乙肝传播的途径和风险,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

例如,保证家庭卫生环境的清洁、避免与感染性物品的接触以及不共用针具等。

另外,社区教育应该面向更广大的人群,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健康教育讲座等途径,提高社区居民对乙肝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健康教育的宣传方式和手段也需要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宣传册、海报等静态材料,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广泛传播乙肝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短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将乙肝知识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去。

此外,定期开展乙肝健康教育宣传周、乙肝防控日等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提高乙肝预防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区组织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策略(一)加强政府领导,落实部门责任。

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科学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形成政府领导的长效工作机制。

同时加大财政经费支持,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安排资金,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各地应当建立以卫生部门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各司其职,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二)开展社会动员,促进广泛参与。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妇儿工委、广电、教育、人口计生、民政、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广泛开展社会动员。

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宣教、家庭参与等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关注疫情相对严重或偏远贫困地区人群、流动人口及青少年。

为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支持,减少歧视,营造良好的综合防治氛围。

(三)整合服务资源,提高干预效果。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

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标准,建立适宜的检测、咨询、干预、随访等服务流程,健全防治物品及时供应和合理应用制度,提高干预效果。

(四)扩大覆盖范围,促进常规开展。

各地应当不断扩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覆盖面,在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服务领域,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早发现、早干预、早随访,使更多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家庭受益。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策略解读PPT课件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策略解读PPT课件

2019/11/17
5
2014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对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 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 14岁和15~29岁人群HBsAg检出率 分别为0.32%、0.94%和4.38%。
2019/11/17
6
1991年10月我国卫生部肝炎预防领导小组 决定,自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 2002年7月1日起,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 免疫,儿童开始免费接种。新生儿作为出生 后第一计划免疫针,这是我国预防、消灭乙 肝的一重大举措。2007年国家实施扩大免疫 规划后,全国范围适龄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的 乙肝疫苗和注射器全部由中央财政提供。
2019/11/17
22
4. 再活动期:约5%~15%非活动期 患者可出现一次或数次肝炎发作, 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 HBV DNA中到高水平复制(> 20 000 IU/ml),ALT持续或反复异常, 成为HBeAg阴性CHB。也可再次出 现HBeAg阳转。
2019/11/17
20
2.免疫清除期:血清HBV D N A 载 量 >2 000 IU/ml,ALT 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中度或 严重炎症坏死,肝纤维化可快速进 展,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 衰竭。
2019/11/17
21
3. 低(非)复制期:血清HBeAg阴 性、抗-HBe阳性,HBV DNA水平 低或检测不到(< 2 000 IU/ml), ALT正常,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 轻度炎症。在发展为明显肝病之前 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此期患者, 发生肝硬化和HCC的风险明显减少。
2019/11/17
12
宫内垂直传播: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 而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方式引起的感染约占 10%~15%,母婴阻断失败主要发生在宫内 感染。

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

乙肝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本文将介绍乙肝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分娩时,或者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哺乳婴儿时,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产道分泌物或乳汁传给新生儿。

如果母亲是怀孕时感染乙肝病毒,婴儿就有很大的风险被感染。

因此,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可以通过接受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全程阻止。

2. 血液与体液传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如精液、阴道分泌物和唾液等传播。

共享针头、注射器等注射工具是一种常见的乙肝病毒传播方式。

此外,性接触、纹身、穿刺、接触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或被暴露于乙肝病毒的血液等也能导致乙肝传播。

为了预防乙肝传播,我们应该遵守个人卫生习惯,不共享注射器和其他涉及血液的器械,并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

3. 直接接触传播乙肝病毒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当人们接触到乙肝病毒的血液或体液时,比如开放性伤口、破损的皮肤、黏膜、眼睛等,乙肝病毒就有可能进入人体。

这种传播途径在医疗工作、急救、美容和美甲等行业中潜在的风险较高。

为了预防乙肝的直接接触传播,我们应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并将伤口及时处理。

4. 户外活动传播尽管不常见,但乙肝病毒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户外活动传播。

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因为环境卫生条件差,饮用含有乙肝病毒的未经消毒的水源或食用未经煮沸的食物,就有可能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因此,在户外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和用水安全,并选择可靠的水源和食物。

5. 医疗操作传播医疗操作传播是指在医疗环境中通过不恰当的医疗操作引起乙肝传播的情况。

这可能包括手术、注射、血液透析等医疗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或不规范操作,导致乙肝病毒进入受感染者的体内。

为了预防医疗操作传播,医务人员应该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并严格执行消毒和无菌操作。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指南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指南

• 3.孕晚期应用HBIG无预防母婴传播的作用:有学 者提出,HBV感染孕妇在孕晚期应用HBIG可预防胎 儿的宫内感染,但相关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对 照组新生儿免疫预防后的保护率仅55%~85%, 明显低于公认的保护率,提示对照组没有正规预 防;(2)诊断标准不正确,夸大了宫内感染率;(3) 部分研究自身前后的结果存在矛盾。另外,孕妇 使用HBIG后,新生儿体内并无抗一HBs[1]。;大 猩猩实验和HBV感染者肝移植后预防再感染的研究 提示,孕晚期每4周注射200~400 U的HBIG不可能 降低HBV病毒量”[5];我国也有报道指出该方案 并不能减少母婴传播[6-7]。因此,对HBV感染孕 妇在孕晚期不必应用HBIG。
• HBe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仍 有5%-15%发生慢性HBV感染[7-9]。虽然, 有报道在妊娠中、晚期用拉米夫定或替比 夫定治疗可减少母婴传播[10-12]。但这些 研究有的病例数很少[10],有的对照组新 生儿可能没有正规预防[11],也有经治疗 后仍发生母婴传播的情况[10-11.13]。因 此,目前尚不能将孕妇HBeAg阳性进行常规 抗病毒治疗手段以作为减少母婴传播的适 应证
• HBV母婴传播,即HBsAg阳性孕产妇将HBV传给 子代,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而垂 直传播(分娩前的宫内感染)感染率<3%[1], 多见于HBeAg阳性孕妇。
• 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即HBsAg、乙型 肝炎表面抗体(抗HBs)、HBeAg、乙型肝炎e 抗体(抗-HBe)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 ),可判断有无感染或有无免疫力,其临 床诊断的意义见表1。
• 采取上述正规预防措施后,对HBsAg阳性 而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98 %~100%,,对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 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85%~95%[7-9]。如 果不使用HBIG,仅应用疫苗预防,总体保 护率仅为55%~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选择性的抗病毒预防治疗势在必行?Interruption of 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time to include selective antiviral prophylaxis?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在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以及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区域广泛流行。

在抗HBV疫苗普及使用之前,围产期或儿童期是病毒进入人体的主要时期。

生命早期发生的HBV感染,会显著增加其演变成为慢性病的可能性。

反复的母婴垂直传播或儿童期水平传播,会使得病毒感染模式不断加强。

HBV疫苗的使用,可以减少HBV的围产期母婴垂直传播或水平传播。

并且在某些国家,对于HbsAg阳性母亲产下的婴儿,可联合应用HBV免疫球蛋白。

HBV疫苗可以防止80%~95%的病例传播,并且已经降低了儿童期HBV感染的发病率。

胎儿在宫内感染HBV并不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尤其在先兆早产引起宫内胎盘渗漏发生时,宫内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经胎盘传播也可能发生,但概率小于疫苗预防失败导致的感染。

尽管应用了HBV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仍然会存在HBV传播的风险。

该风险与母亲血中病毒复制指标密切相关;有研究资料表明,如果母亲血中HBV DNA浓度超过108拷贝/ml(或2×107 U/ml),尽管应用了HBV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病毒由母亲传播给婴儿的可能性会达到10%甚至更高。

虽然更进一步的资料不多,但仍表明HBV的母婴传播也许并不会仅因为使用了疫苗而阻断,但是如果联合使用了核苷或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则有可能预防HBV的传播。

这种方案与抗病毒治疗在预防HIV母婴传播中发挥的作用类似。

有学者对拉米夫定(胞嘧啶核苷类似物)和替比夫定(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在减少HBV母婴传播方面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一项安慰剂对照的随机试验显示,母亲应用拉米夫定可以降低HBV向婴儿传播的概率[9]。

拉米夫定的给药期为妊娠32周至产后4周。

在积极治疗组,HBV DNA的平均浓度由基线的7 log10拷贝/ml降低了2 log10 拷贝/ml。

包括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在内,所有的婴儿都接受了HBV 疫苗和HBV免疫球蛋白。

当所有的孩子长到1岁时,拉米夫定治疗组的孩子中HbsAg阳性率为18%,而安慰剂组的孩子中阳性率为39%。

值得注意的是,该时间点存在失访,失访率在安慰剂组为31%,拉米夫定组为13%。

Han等[10]进行过有关替比夫定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研究对象为190例HBeAg阳性、妊娠晚期HBV DNA浓度超过1×6 log10 拷贝/ml的女性,这些受试者被分入替比夫定组和安慰剂组,替比夫定的使用剂量为600 mg/d。

婴儿在出生后的24 h内,同时应用了HBV 免疫球蛋白200 U和HBV疫苗20 μg。

出生后第4周及第24周追加使用HBV疫苗20 μg。

替比夫定的应用起始于孕20~32周,至少持续至产后4周。

替比夫定治疗组母亲的HBV DNA浓度从治疗前的8.19 log10 拷贝/ml降至2.35 log10 拷贝/ml,相应的安慰剂组从7.96 log10 拷贝/ml降至7.8 log10 拷贝/ml。

分娩时替比夫定治疗组的母亲有30%血清中HBV DNA检测为阴性,而安慰剂组仍能检测到。

基于意向性治疗分析,在婴儿出生28周时,治疗组中2.1%的婴儿为HbsAg阳性,安慰剂组中的比例为13%。

产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情况在两组中相似。

没有证据支持暴露于替比夫定会导致婴儿先天畸形率增高。

医生应如何评价妊娠期间的HBV治疗?核苷及核苷类似物对母亲和胎儿产生的效果都值得关注。

妊娠期间降低HBV DNA浓度的治疗需要多方面权衡,既要考虑治疗可能处于非活动状态的高病毒血症的母亲会带来的风险,也要考虑防止母婴传播的获益。

治疗应以不能对妊娠产生不利的影响为原则,同时不能增加先天畸形风险以及对婴儿造成毒性反应。

依据肝病的严重程度,许多孕妇不需要立刻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于大部分HBV低水平复制的母亲而言,给予婴儿疫苗可以防止病毒传播。

在妊娠期和产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风险会有轻度的增加,但是死亡很少见。

对于HBV DNA浓度高(>2×107 U/ml)的母亲,仅在孕晚期给予抗病毒治疗并在产后1~3个月内中断治疗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仅仅是抑制母体的病毒复制并且尽可能减小病毒传播的风险。

新生儿应联合使用HBV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产后短暂的治疗中断被认为是安全的,但是密切的监测十分必要,因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仍然有可能发生。

符合核苷及核苷类似物使用指征的母亲,产后可以继续抗病毒治疗。

对于接受上述药物治疗的孕妇,应权衡整个孕期持续用药的副作用和停药的风险(以及诱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妊娠期抗反转录病毒注册(Antiretroviral Pregnancy Register)记录了关于妊娠期使用核苷及核苷类似物治疗HBV安全性的详细数据。

建立这个注册机构的目的是确定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致畸性。

数据来自12652例出生前暴露于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活产婴儿,其中大多数为母亲感染HIV接受了三联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有文献回顾提示,对于在孕早期或之后的任何时间接受了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母亲的活产新生儿,先天缺陷的发生率与参与国家的一般人群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时,没有资料显示某种治疗方案更易致畸。

关于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治疗,已对大量孕早期暴露的婴儿进行了监测,具有足够的统计学效能检出总体先天缺陷风险高出普遍人群至少2倍。

同样,对孕早期暴露于拉米夫定婴儿的监测,也足以检出1.5倍的风险升高。

然而,截至目前尚没有存在这类关联的报道。

干扰素α在妊娠期是禁用的。

然而,该注册资料并没有提供有关先天畸形具体特征的充分资料。

美国FDA基于动物实验的结果,建立了一套关于药物致畸性的分级系统。

恩曲他滨、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被归为B级药物;这意味着,动物研究并没有显示这三种药物对胎儿的不利影响,但在人类孕妇中的试验资料不足。

阿德福韦、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被归为C级药物,即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对胎儿有严重的副作用,但是在人群中并未进行类似的观察。

FDA的分级系统并没有考虑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存在于母乳中所带来的风险。

对于核苷及核苷类似物抗HBV的作用,大部分妊娠期用药的资料是有关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的。

关于阿德福韦及恩替卡韦的资料很少。

单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会使病毒耐药率增高,而单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的耐药率较低。

后两种药物因为不易引起耐药而在各种国家和国际性指南中被广泛推荐使用。

不过,目前还没有关于妊娠期使用恩替卡韦安全性的可靠数据。

核苷及核苷类似物在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也应关注。

母乳中能够检测到HBsAg。

由于没有资料显示在母乳喂养的婴儿与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之间HBV感染率的差别,美国儿科学会推荐HBsAg阳性的母亲仍然可以母乳喂养。

关于婴儿在哺乳期暴露于核苷及核苷类似物的影响还知之甚少。

一项在哺乳期恒河猴中进行的药动学研究中,替诺福韦在乳汁中被检出,但峰值浓度只有2~3 μmol/L,大致等于血清浓度的2%~4% 。

有关拉米夫定的数据表明,婴儿从乳汁中每日摄入剂量的中位值相当于婴儿每日推荐剂量的2%。

近期来自科特迪瓦的资料显示,乳汁中替诺福韦的中位最高浓度是14.1 μg/L,中位最低浓度是6.8 μg/L。

以体重3 kg的母乳喂养新生儿为例,其通过乳汁摄入的替诺福韦剂量为4.2 μg/d,仅相当于替诺福韦用于预防新生儿HIV传播推荐剂量的0.03%。

关于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正式的推荐指南[19],但有些相关的结论可能是合理的。

首先,降低病毒载量可以减小外周血HBV DNA高浓度母亲传播给孩子的概率。

在高病毒血症但病情进展缓慢的时期,部分孕妇会希望能够将抗病毒治疗推迟到产后进行,并且依靠主动和被动免疫来防止疾病的传播。

采用这种治疗方案有必要在孕晚期检测HBsAg及HBV DNA的浓度,并且应就产后预防失败的风险向孕妇充分说明。

其次,在孕晚期采取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止围产期的病毒传播。

治疗应该在产后早期停止,即产后4~12周内,此时妊娠期的免疫干扰将不太可能引起潜在的乙肝恶化。

第三,孕晚期什么水平的病毒血症应该考虑治疗?资料表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在至少10%的孩子中失败。

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BV DNA浓度界值为1×108拷贝/ml(2×107 U/ml)。

第四,在更多深入的临床研究完成之前,只有曾进行过妊娠期评价的核苷及核苷类似物可以使用,即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替比夫定。

大量的注册资料支持,使用替诺福韦可以强效抑制HBV。

然而,还没有临床试验评估替诺福韦预防围产期传播的作用。

如果要使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可能需要进行基因型分析,以评价短期治疗的耐药性。

第五,需要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是HBV阳性母亲在整个妊娠期接受治疗的主要原因。

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孕妇和已在治疗的孕妇,继续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前提是现有注册资料支持这些药物的使用。

后续资料或对比性试验可能会支持应用恩替卡韦。

然而,如果已经应用了这种药物,则需要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或者换用替诺福韦。

最后,妊娠期意外事件以及胎儿发育缺陷(包括骨骼生长),应该被重视并监测。

没有证据表明母乳喂养应该被禁止。

所有HBV阳性的女性,尤其是那些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的,应该在妊娠期和产后密切监测疾病的恶化。

乙型肝炎的治疗是疾病控制的组成部分;疫苗接种使慢性肝炎发病率降低。

要完全阻断母婴传播,以及加速发病率的下降,选择性抗病毒预防治疗可能也是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