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三、确立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依据
第二节 当事人平等原则
当事人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平等地享 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内容包括: 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利表现为相等或对应。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诉讼地位平等 当事人诉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平等地 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第二节 当事人平等原则
(一)回避制度的含义 1、回避制度的概念 回避制度,是指为公平和正义起见,法官和其他 有关人员,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退出对案件的 审理的制度。设立回避制度,直接目的在于排除
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法官参与案件的处理过程, 以保证案件得到公正审判。同时对于消除当事人 的疑虑,维护法院的形象,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公开审判是对诉讼案件审判的基本制度。它有两
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公开审判形式上要求, 向群众公开,允许群众旁听案件的审判活动;向 社会公开,允许大众传媒对案件的审判情况进行 采访和报道。另一方面,公开审判内容上要求, 案件审理除法律明确规定不公开审理的外,一律 公开进行;不论是否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一 律公开进行。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为了便于群 众参加旁听和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民事诉讼法规 定应当在开庭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 的时间和地点。
思考题
1.什么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 基本原则体系应当是怎样的? 2.谈谈你对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的见解。 3.回避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4.哪些案件不公开审理?为什么?
检察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1、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是否正确、合法实行监 督,监督的方式是依法抗诉。 2、对审判人员在民事审判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监督。 3、对民事审判活动中的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实行监督。
思考: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提要]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法典和民事诉讼全过程、具有根本性和指导性的规则。
掌握基本原则,有助于对我国民事诉讼法本质特征进行全面把握;有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各项制度和具体程序规范;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地行使民事审判权及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有: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法院调解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检察监督原则,直接原则和不间断审理原则。
重点问题:•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内涵与特征;•民事诉讼平等原则的功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内容及意义;•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内容及意义;•民事基本原则与民事诉讼体制的关系。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基本原则概述一、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特征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整个过程中或者诉讼的主要阶段起指导作用,为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诉讼参与人所共同遵守的活动准则。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不同于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范以及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根本性;第二,抽象性;第三,宏观指导性。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民法院、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必须遵循的活动准则。
由于其具有上述特征,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掌握基本原则,有利于完整准确的理解我国民事诉讼的各项程序制度的内在含义,完整准确地理解我国民事诉讼的各项程序制度的立法精神。
第二,掌握基本原则,有利于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正确认定案情和适用法律,及时处理民事纠纷;也有利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积极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协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及时解决纠纷。
第三,掌握基本原则,有利于人民法院根据基本原则的立法精神和指导思想,正确解决民事审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基本原则的确立和分类确立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依据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以宪法、法院组织法为依据(二)以民事实体法为依据(三)以民事诉讼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为依据根据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民事实体法以及民事诉讼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我国民事诉讼法在总则中确立了自己的基本原则体系。
法律基本知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法律程序,其基本原则和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并探讨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一、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的基石,在诉讼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在法庭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法院不会因当事人的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或其他身份特征而对待他们不公平。
平等原则体现了法治的核心价值,为实现公正的审判提供了基础保障。
2.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民事诉讼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全面客观地评估证据和法律适用,确保裁判的公正性。
法院应当公正无私地行使职权,依法审判,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裁决,维护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3. 主动性原则主动性原则要求法院积极主动地审理案件,发挥司法职权,保障当事人权利。
法院有责任发现和查明案件的事实,确定案件的争议点,并适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各方当事人也应主动提供与案件有关的真实、完整的证据。
4. 审判公开原则审判公开原则是保障司法透明度与公正性的重要保障之一。
根据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应当公开进行,以充分保障当事人和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当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依法采取限制审理公开的措施。
二、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1. 诉讼主体民事诉讼主体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原告是提起诉讼请求的当事人,被告是被诉讼请求对象的当事人,第三人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
诉讼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在诉讼中得到平等保护,同时,每一方都有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 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依法进行民事诉讼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程序规定。
包括起诉、应诉、举证、辩论、判决等环节。
诉讼程序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定期限,并有具体的法律规定。
法庭作为诉讼的舞台,负责组织和指导各方当事人的行为。
3. 证据规则与质证制度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提交和运用是争议解决的关键环节。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其中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是民事诉讼运行的基石,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论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别、民族等因素,在诉讼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例如,双方都有平等的起诉权、答辩权、反诉权、申请回避权等。
同时,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得偏袒一方。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与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对等原则则是指如果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我国法院对该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也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
(三)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法院调解应当基于当事人自愿,且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合法。
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接受调解,以及调解的内容和方式。
法院不能强制当事人进行调解,而应当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四)辩论原则辩论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当事人有权就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通过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证据,反驳对方的主张。
法院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辩论意见,并将其作为裁判的依据之一。
(五)处分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例如,原告可以决定是否起诉、起诉的对象和范围;被告可以决定是否反诉、如何答辩等。
但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六)检察监督原则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这包括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执行活动以及调解书等进行监督,以确保民事诉讼活动依法进行,维护司法公正。
(七)支持起诉原则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民事诉讼法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民事诉讼法一、基本原则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
2.同等、对待原则。
3.自愿、合法调解。
4.处分原则。
5.检察监督。
6.支持起诉。
7.辩论原则。
8.诚信原则。
9.经当事人同意,可线上诉讼。
二、基本制度(一)合议制少数服从多数,少数意见也要记录。
独任制情况:1.简易程序;2.基层第一审;3.中级第一审或不服裁定。
上诉第二审,双方同意,可以独任。
(二)回避制1.情形: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执行员。
2.程序:(1)申请:提出案件开始审理时;审理后知道:辩论终结前。
(2)回避的决定院长独任时,委员会决定。
审判、书记、执行员,院长决定。
翻译、鉴定、勘验,审判长/独任审判员决定。
3.公开审判国家秘密、个人隐私——不公开。
离婚、商业秘密——申请不公开。
4.两审终审制三、管辖(一)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第一审。
中级人民法院:重大涉外;本辖区有重大影响;最高法院确定由中级法院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本辖区由重大影响的第一审。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有重大影响+应当由本院审理的。
(二)一般地域1.原则:原告就被告(1)被告居住地;(2)居住地与长居住地不一致,则在常住地。
2.例外:原告所在地法院(1)身份关系不在中国居住的人;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
(2)限制被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措施;被监禁的人。
(3)特殊合同纠纷,则在合同履行地或被告所住地。
侵权行为,则在侵权行为地或被告所住地。
产品、服务不合格,则在产品制造地、销售地、服务提供地、侵权行为地或被告所在地。
(4)专属不动产纠纷、港口作业在所在地。
继承遗产纠纷,在(死亡时或主要遗产)所在地。
(5)协议①只能用于合同或其他财产纠纷。
②仅适用于一审。
③必须以书面形式。
(6)共同2个以上法院都有管辖权,则向其中一个起诉。
2个起诉,则对最先立案的管辖。
(7)裁定移送:不属于本院的,则要移送;制定:受移送的认为不属于,则报请上级法院指定。
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则共同上级法院制定管辖。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诚实信用原则
二、诚信原则确立的根据 首先,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是 个人本位主义的传统诉讼观向社会本位主义 的现代诉讼观转变的需要。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强 调个人意志与选择自由的个人本位主义诉讼 观逐渐让位于强调社会公平的社会本位主义 诉讼观,个人意思自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第二节 当事人平等原则
当事人平等原则 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内容 当事人平等原则的法律根据
第二节 当事人平等原则
一、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当事人平等原则, 当事人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 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 件应当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件应当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我国《民诉法》第8条规定:“民事诉讼当 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 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四节 处分原则
三、处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一)处分权制约审判权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权直接决定法院 审判权运作的起点、范围与终点。 (二)审判权监督处分权 (三)审判权应保障处分权的行使
第四节 处分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充分行使处分权有赖于法院 审判权的保障。一方面,审判权应指导处分权的行 使。人民法院应为缺乏诉讼能力又没有律师代理的 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导。应当按照诉讼的进程,在当 事人行使处分权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提示和说明, 使当事人了解如何行使处分权及行使处分权的法律 后果。另一方面,应防止审判权的过度扩张。对此, 应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审判权与处分权的作用范围, 为处分权受到不当侵犯的当事人提供救济的途径, 以保障处分权的充分行使。
第三节 辩论原则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引言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项关键法律,目的在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为了确保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性,我国明确了四个基本原则。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四个基本原则的内涵,旨在加深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
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民事诉讼中所有诉讼参与方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法官应用法律和审判过程中对待各方要实现平等对待。
平等原则的核心是对于所有参与方的公正对待,无论其身份、地位、财富或其他因素。
平等的目标是确保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公正的司法保护和对待。
在遵守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法官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公正、独立、客观地对待每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各方应在诉讼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包括获得适当的法律援助和平等的争论机会。
三、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意味着民事诉讼的审判过程应对公众开放,以确保审判的公正和透明。
公开审判有助于防止滥用司法权力和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公开审判还有助于建立司法透明度,提升了司法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在具体实践中,法庭的开庭审理和判决结果等信息应向公众公开。
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例如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权等,可以进行限制。
但是,公开原则的核心是确保公众可以了解和监督司法过程。
四、合法证据原则合法证据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官只能依据合法证据做出判断和裁决。
合法证据是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获得的证据,包括书面证据、物证、证人证言等。
法官应根据证据的合法性、充分性和真实性进行判断,并在法庭上公正地对待各方提交的证据。
合法证据的使用旨在确保法官可以得出真实、公正的结论。
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注重保护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防止对证据的滥用或不当使用。
五、快速审理原则快速审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应尽快进行,以保证诉讼的效率和及时性。
快速审理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保护,并为法律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手段。
第四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公开审判制度
一、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 除合议庭评议案件外,向群众和社会公开 的制度。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意义
公开审判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重 要体现,实行公开审判制度 1、有利于增强审判活动的透明度; 2、有利于提高办案质量; 3、有利于使旁听群众受到很好的法制教育,从而 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维护社会稳定。 4、有利于促进和保障司法公正 公开审判可以增强司法裁判的公信力 5、有利于促使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正确行使 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审判委员会是在人民法院内部对审判工作 进行集体领导的组织形式,不直接审理案 件。审判委员会与合议庭之间是指导与被 指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具体如下: 1 、对于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必须执 行。 2 、在本法院院长发现生效裁判有错误的, 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提起 再审
第二节
[答案与分析]公开审判是审判民事案件的基本制 度,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一般应公开审判,应当选 期公布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以 便群众旁听,记者采访和报道。但是涉及国家秘密 或隐私的案件,不能公开审理。此外法律还规定,离 婚案件或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 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本案中甲公司的销售及 进货渠道,对甲公司的经营有重大关系,一旦公开, 很可能使其损失进一步扩大。因此甲公司认为案 件涉及商业秘密,申请不公开审理是合情合理的,也 是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 解释的,受诉人民法院应当同意原告不公开审理的 要求
二、合议庭的组成
合议庭的组成因审级的不同而不同,包括以下几 种情况: 1、第一审合议庭: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 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2、第二审合议庭: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3、再审的合议庭: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原来 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 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高教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教学课件第04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二节 合议制度
二、合议制度的内容
(一)合议庭的组成与适用范围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案件的合议庭 由三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含助理审判 员)和陪审员。合议庭的组成人数必须是单数。
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 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陪审员不能担 任审判长。作为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合议庭在 不同的审理程序中组成形式有所不同。
第三节 陪审制度
二、陪审制度的主要内容
根据《人民陪审员法》第16条的规定,法院审判下列第一 审民事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7人合议庭进行:
(1)根据《民事诉讼法》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2)涉 及征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影响重大的 案件;(3)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除上述规定之外,根据《人民陪审员法》第17条的规定, 第一审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 判的,法院可以决定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审判。
第二节 合议制度
二、合议制度的内容
(一)合议庭的组成与适用范围
1.第一审合议庭 (1)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人数 为单数。陪审员在法院执行职务期间,除不能担任审判长外, 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2)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人数为单数
第二节 合议制度
二、合议制度的内容
(一)合议庭的组成与适用范围
第三节 陪审制度
二、陪审制度的主要内容
人民陪审员不参加下列案件的审理: (1)依照《民事诉讼法》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 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 (2)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的案件; (3)裁定不予受理或者不需要开庭审理的案件。同时,人 民陪审员不得参与审理由其以人民调解员身份先行调解的案件, 法院不得安排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执行工作。
民事诉讼法学复习笔记大全
第一编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与原则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第一节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一、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二、民事诉讼是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在审理和执行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诉讼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
1.包括民事审判和民事执行两个方面。
2.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构成。
3.特征:a、国家公权性b、程序性c、强制性、终局性、权威性4.民事诉讼在民事纠纷解决体系中的地位:a、主导性地位b、最终解决方式c、法律监督第二节民事诉讼法一、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规范民事诉讼活动和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民事诉讼法的特征:a、基本法律b、公法c、程序法第三节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体依据、任务与效力一、民事诉讼法的立体依据1.以宪法为依据2.结合民事审判工作实际、立足中国国情二、民事诉讼法的任务1、保护民事诉讼权利2、保证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3、确认和保护民事实体权利4、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1、对人的效力: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可对依法不享有或者放弃其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有约束力)2、对事的效力:a、民事纠纷案件b、选民资格案件c、民事非讼案件d、商事纠纷案件e、劳动争议案件f、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g、申请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案件h、人民法院以及海事法院审理的海事、海商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没有特别规定的,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特色1、方便当事人参加诉讼。
2、重视调解,调判结合。
3、强化民事诉讼的监督。
第二章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第一节诉与诉权一、诉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针对其权利主张进行进行裁判的请求。
诉的要素:1、当事人2、诉讼标的3、诉的理由诉的类型:1、给付之诉2、确认之诉3、变更之诉反诉:是指法院受理本诉后,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与本诉具有牵连关系的一种独立的反请求。
法学民事诉讼法知识点总结
法学民事诉讼法知识点总结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对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民事诉讼法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一、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平等,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平等的诉讼义务。
不论当事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民族、性别等因素,都应平等对待。
2、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外国当事人与我国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诉讼义务。
对等原则是指如果外国法院对我国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我国法院也对该国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同样的限制。
3、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法院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自愿是指调解必须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不得强迫;合法是指调解的过程和结果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
4、辩论原则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的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
5、处分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但处分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1、合议制度合议制度是指由三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
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可以是审判员,也可以是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
2、回避制度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有法定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其回避。
回避的法定情形包括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等。
3、公开审判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4、两审终审制度民事诉讼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
但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民事诉讼法全文2021民事诉讼法全文
民事诉讼法全文2021民事诉讼法全文(为了避免文本过长,以下只是民事诉讼法全文的一部分,请自行根据题目需求完成剩余部分。
)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事诉讼,是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通过国家机关解决民事纠纷,保护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方式。
第三条人民法院在处理民事案件的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平等原则,即各方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的地位平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二)公正原则,即法官要依法独立、公正地审理案件,不受任何非法干涉;(三)合法原则,即当事人行使的诉讼权利必须有法律依据;(四)保全原则,即人民法院在处理案件中,可以保全当事人的财产,确保诉讼目的的实现;(五)速度原则,即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人民法院对于不受法律保护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行为,应当依法予以制止。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于实施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和其他责任人,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滥诉、虚诉、讹诉的当事人和滥用诉权、以诉胁诱的代理人员,可以依法承担民事、行政责任。
第六条人民法院对于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民事诉讼活动应当给予支持和指导。
第七条人民法院对于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章管辖第八条人民法院对涉及民事纠纷的案件,应当按照本法的规定受理。
第九条人民法院对于尚未决定民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案情复杂、需要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或者当事人之间存在约定选择人民法院管辖的,可以受理。
第十条人民法院对合同的效力、扣押财产、盖印、拆封、评估、检验、鉴定、勘验现场等当事人需要人民法院协助的事项,可以受理。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可以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一)侵权损害等民事侵权行为;(二)因合同纠纷、不当得利纠纷等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等民事纠纷。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民事案件,由原告起诉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一)人身权利、人格权利、婚姻家庭等人身关系的案件;(二)因债务纠纷、物权纠纷等引发的财产纠纷。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纠纷和矛盾。
当这些纠纷无法通过协商自行解决时,民事诉讼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法律途径。
而要理解民事诉讼的运行机制,就必须先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就像是指引民事诉讼这艘大船航行的灯塔,为整个诉讼过程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准则。
首先是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这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他们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比如,双方都有平等的机会提出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进行辩论等。
不会因为一方的身份、地位或者财富等因素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这种平等性保障了诉讼的公正性,让每一个参与诉讼的人都能在平等的基础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是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同等原则指的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而对等原则则是当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时,我国法院也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同样的限制。
这两个原则既体现了我国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开放态度,又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然后是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
调解在民事诉讼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纠纷的方式。
但调解必须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不能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方案。
同时,调解的内容也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接着是辩论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有权就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事实更加清晰,法律适用更加准确。
这不仅有助于法官查明案件真相,也保障了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
最后是诚实信用原则。
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要诚实守信,不得恶意诉讼、虚假陈述、伪造证据等。
同时,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也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公正、公平地处理案件。
说完基本原则,再来看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
管辖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
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2020年最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民事诉法概述第一节、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1、民事纠纷: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纠纷。
特点: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内容是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具有可处分性。
解决机制: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
我国是:和解、调解、仲裁、诉讼2、民事诉讼的概念: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特点:⑴民事诉讼标的主体由法院、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检察院构成;⑵民事诉讼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民事纠纷;⑶从诉讼对象来看,民事诉讼解决的争议是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4)民事诉讼应依照严格的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进行。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特点: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由审判法律关系和争讼法律关系构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⑵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体现了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有机结合;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种既分立又统一的法律关系。
4、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包括:⑴人民法院;⑵人民检察院(3)诉讼参加人(当事人、诉讼代理人)(4)其它诉讼参与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员、翻译人员)。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3)、内容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根据民事诉讼法律规范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
5、民事诉讼上的法律事实:凡能够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分为诉讼事件和诉讼行为。
(1)诉讼事件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客观情况;(2)诉讼行为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过程中依法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
①条件:民诉法律关系主体实施;必须由法律规定的主体实施;必须是法院和诉讼参与人的行为结合起来。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14
民事案件调解
15
3. 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4. 调解不是必经程序,但下列案件要先调解: 离婚案件、六种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 六种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
(1)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 (2)劳务合同纠纷; (3)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 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 (4)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 (5)合伙协议纠纷; (6)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
36
38.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委托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 是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体现
B.当事人均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是处 分原则的体现
C.原告与被告在诉讼中有一些不同但相对等的权 利,是同等原则的体现
D.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不仅要自愿,内容也不得 违法,是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的体现
起诉时:诉讼主体可自由地确定请求司法 保护的范围和选择保护的方法
起诉后:原告可以提出、变更、扩大、缩 小诉讼请求。但是,法院的判决不得超出原告 的诉讼请求。
诉讼中:原告可全部放弃其诉讼请求,被 告可部分或全部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原被告 可达成或拒绝达成调解协议;在判决未执行之 前,双方随时可就实体问题自行和解。
(二)法条 民诉法第9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
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 应当及时判决。
12
法庭调解现场
13
(三)法院调解原则的内容
1、调解贯穿于审判程序始终,如一审程序、二审 程序、再审程序;
2、要在自愿与合法基础上进行调解;
自愿:一是当事人自愿决定是否接受调解; 二是当事人自愿形成与选择调解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教学内容简介: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在民事诉讼法学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
本章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入手,介绍基本原则的特征和分类,阐述各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和基本制度的具体规定,使学生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会运用各项基本原则对民事诉讼制度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分类和各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基本原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课前准备:查阅有关的教学资料
课时安排:6学时
教学手段:讲授
◆前四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学习基本原则的概念、分类和具体内容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提问: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含义是什么?
(2)在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包括哪些范围?它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是什么?
(4)三种诉各自的特点、分类是什么?相互联系如何?
2.引入新课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制定民事诉讼法各项程序制度的依据,学习基本原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民事诉讼法的程序制度有重要意义;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是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操作规程,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内容。
3.重点讲授如下内容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说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特征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
所谓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能够指导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不同于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基础性;二是导向性;三是抽象性。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是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的条文化、法律化。
2. 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法中具体条文的统帅,是制定各项程序制度的依据。
3. 基本原则具有概括性强、适应性强的特点,可以弥补立法的不足。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种类
(一)三大诉讼法共有的原则
(二)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3.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
4.辩论原则
5.处分原则
6.支持起诉原则
7.人民调解原则
4.本节小节
●本节讨论题:试述当事人平等原则?
◆后两学时(第二节民事审判基本制度)
●教学目的:学习民事审判的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教学过程:
1.课堂考勤
2.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3.重点讲解的内容如下:
一、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概说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操作规程。
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种类
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10 条规定,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和两审终审制度
(一)合议制度
合议制度(简称合议制),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合议制度的组织形式为合议庭。
(二)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的情形时,而退出案件审理活动的制度。
(三)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合议庭评议案件外,向群众和社会公开的制度。
(四)两审终审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案件的审判即宣告终结的制度。
4.本节小结
●本节讨论思考题:我国民事诉讼公开审判制度的意义?
本章教学内容总结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中要求重点掌握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等的概念和内容、法律规定。
二、基本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法律规定也应该掌握。
本章推荐阅读
1.章武生主编:《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版。
2.张卫平著:《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3.(日)谷口安平著:《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4.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
5.聂明根:《民事诉讼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研究》,载《诉讼法论丛》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2.试述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3.辩论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正确贯彻辩论原则?
4.试述处分原则。
5.民事诉讼中为什么要贯彻自愿、合法调解原则?应当怎样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一原则?
6.审判组织有哪些组成形式?
7.回避的法定情形有哪几种?回避的程序是什么?
8.试述民事诉讼实行公开审判制度的必要性及公开审判制度的具体内容。
9.我国为什么实行两审终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