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面孔识别讲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自我面孔觉察的优势半球。
二、 面孔加工系统的多成分性
神经心理学研究显示,面孔加工损伤甚至能够特异到面孔知觉
的某些方面,提示可能存在可分离的神经系统,它们分别负责识别
面孔身份、辨别面部表情与凝视的方向。
Young等发现,影响面孔身份和面部表情识别的面孔加工损伤 可以进一步分离。 Adolphs等则发现,杏仁核双侧损伤严重影响对恐惧的识别,提 示可能存在一些情绪特异性的损伤。
Haxby等人(2000)的人类面孔知觉的分布式神经系统模型
Haxby等的模型包括核心和外围2个系统。 在核心系统中,面孔可变方面的表征更多地是由位于
颞上沟的面孔反应区负责,而不变方面的表征更多地是 由位于梭状回的面孔反应区负责。
外围系统中,对眼睛凝视方向的知觉引发了与空间
注意相联系的顶区的激活;唇读引发了与言语声音听觉 加工相联系的脑区的激活;对面部表情的知觉引发了与
例如,McNeil和Warrington的病人,不能识别人的 面孔,但能识别汽车或动物的面孔。 视觉复杂度并不能说明病人的表现。例如,病人WJ 对人的面孔严重失认,但能识别其它视觉复杂度高且易 混淆的刺激(如羊的面孔)。
据报道,病人不能辨别正立面孔,但辨别眼镜的能
力与正常人一样,提示人类在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时利
与正常人不同,面孔失认病人表现出倒置效应反转。
即面孔失认病人在倒置面孔上的作业成绩更好。 这可能是因为识别倒置面孔和识别正立面孔的脑区 不同。
正常情况下,面孔采用整体编码,物体采用部分编
码。而倒置面孔的编码同一般物体的编码相似,都是非
整体的。倒置的面孔由一般的物体知觉系统来加工,因
而避免了面孔特异性的加工过程。这种观点得到了一些 证据的支持。
2 、 根据这一模型,名字产生成分只有通过适当的个人 身份结点才能被加工,如果不在同时获得一个人的其 他信息(如职业等),我们就不能把一个名字和一幅 面孔匹配起来。Young等设计了1008个事件,但当对 要识别的那个人一无所知时,被试就不能把名字和面 孔匹配起来。 研究者发现共有190个场合,被试能够记忆起那个 人相当多的信息,但不包括名字。
加工情绪相联系的边缘系统的激活。
四、小结:将来研究的方向
尽管很多证据表明,存在面孔特异性的脑区(即 FFA),但这个结论并未得到普遍认可。 例如,Gauthier等发现,鸟和汽车方面的专家也利 用右侧的FFA来识别鸟和汽车,提示FFA可能并不具有
面孔特异性的性质。
Kanwisher等提出,FFA参与面孔的觉察而不是识别。 总的来看,将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更精确地确定 FFA的作用。
此外,尽管Keenan等的工作确定了自我面孔识别的优
势半球,但有关自我面孔识别的神经基础仍了解得远远不 够。例如,自我面孔识别是通过大脑的自我网络,还是仅仅 通过面孔网络来完成。
Kanwisher和Moscovitch建议采用不同技术、不同人
些患者,那么这一双分离现象可推断熟悉面孔和不熟悉面孔所涉
及的过程是不同的。
Malone等测试了一个患者,其识别著名政治人物 的能力相对保持完整(17幅中14幅判断正确),但几 乎不能匹配不熟悉面孔。第二个患者匹配不熟悉面孔 的能力正常,但识别著名政治人物的能力受到严重损 害(22幅中只有5幅判断正确)。
(1)流行的观点及其证据 流行的假设认为,面孔识别是整体的、结构的,而 物体识别是部分的。 面孔的结构信息,即面孔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对
面孔的视觉表征很重要。
相比之下,物体识别基于物体组成部分的认知。
将面孔倒置,能削弱面孔识别所需的对特征之间空
间结构的知觉。 行为实验已经发现:正常人对倒置面孔的识别不仅 差于对正立面孔的识别,也差于对倒置房屋和字词的识 别。这就是著名的面孔识别的倒置效应(inversion effect)。
例如:物体失认病人CK,虽然能正常识别正立面
孔,但倒置面孔的识别受损,这提示倒置的面孔可能由
物体加工机制负责。
(2)自我面孔识别
引人瞩目的是Keenan等提出的右半球是自我面孔加工优势半 球的观点。 他们把被试自己和被试熟人的面孔分别与著名人物的面孔进 行合成,得到“自我-著名”和“熟悉-著名”2种面孔。被试的任务 是识 别面孔。结果发现,同要求用右手按键相比,当要求用左手按键 时,被试更倾向于把“自我-著名”面孔识别为自己的面孔。这一发 现 提示右半球是自我面孔加工的优势半球。
物体失认症病人中最著名的当数C.K.。Moscovitcht 等人设 计了十九个实验,详尽地研究了现实生活中C.K.的物体失认困难。 例如,当C. K. 要了一杯咖啡但是又没有碰过它之后,研究 者问他是否还想要它,C. K. 回答说是,但是又不能肯定桌子上 哪一个杯子里盛的是咖啡。尽管C. K. 患有严重的物体失认症,
此模型优缺点:
优点:
1、对关于面孔的各种信息以及信息的关联方式给出了统 一的解释。
2、对熟悉和不熟悉面孔的加工进行了区分。
缺点:
1、对不熟悉面孔加工的解释与熟悉面孔相比,显得很不细致。 2、对认知系统的定义很模糊。 3、一些证据不支持“名字只有通过贮存于个人身份结点中的相关自 传性信息才能被加工”这一观点。遗忘症患者能够对88%的著名 面孔和名字进行匹配,但却不能回忆起任何自传性信息。 4、Malone的双分离实验结果对此理论很重要,但结果很难重复。
(4)来自电生理方面的研究证据:
面孔神经元对面孔有着强烈的反应而对非面孔物体
表现出微弱的反应或不反应。
在猴脑的整个颞下回皮层中都有面孔神经元,它们 按照一定的功能划分聚集在颞上沟附近。面孔神经元对 面孔的位置、大小和朝向具有固定的反应。
2、面孔和一般物体加工方式的区别
面孔识别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对面孔的识别是 基于局部的成分特征还是整体结构。换句话说,我们识 别一副面孔时,是集中在面孔的个别部分上还是整个面 孔上?
其中一幅面孔中的眼睛和嘴均是上下颠倒的。当 面孔倒置时,我们很难察觉出有什么不一样。然而,当 面孔图片正立过来时,我们不难发现包含了被颠倒的眼
睛和嘴的面孔原来丑陋无比。
关于倒置效应,一种观点认为,倒置破坏了面孔特
征间的空间关系,即面孔的整体结构。 另一种观点认为,正立的面孔作为一个整体来知 觉,而倒置的面孔分解为各个特征来知觉。
用不同的脑区。
关于存在面孔和一般物体识别2个独立功能模块的最 有力的证据,来自脑损伤病人功能的双分离。 例如:当面对一副由许多物体所组成的面孔时,面 孔失认病人虽然可以一一辨认出各个物体,却不知整个 刺激实际上是一副面孔,而单纯物体失认病人虽然能看
出整个刺激是一副面孔,但不能识别构成该面孔的各个
物体。
面孔识别与物体识别拥有不同的神经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面孔失认(prosopagnosia) :
通常由双侧 ( 少数为右侧 ) 腹侧颞枕皮层损伤引起。
病人识别面孔特别困难。识别熟悉面孔主要靠一些非面孔线 索,如嗓音、衣服、发型等。有时连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家庭成 员甚至自己的镜像都不能识别。但对物体的识别却毫无困难或只有 很少的困难。 这种失认具有极端的特异性(即只是在识别人的面孔方面有障 碍)。
但他对面孔的识别能力是完全正常的。在实验中,向他呈现140
个名人的面孔,他表现得像正常被试一样良好,甚至能指出名人 的年龄范围。
(2)来自事件相关电位(ERPs)方面的研究证据
事件相关电位(ERPs)研究发现,面孔刺激可特异地 诱发出潜伏期150-200ms的正电位或负电位,而物体引 发的反应具有相似的头颅分布但波幅较小且出现较晚。
(3)来自神经影像学方面的证据
PET和fMRI等进行的研究结果,为面孔特异性的神经机制提供 了更为直观的证据。 研究发现,面孔和物体识别所激活的脑区不同。同识别一般物 体相比,识别面孔时,大脑梭状回的激活度更高。研究者将该区域 称作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 简称FFA),认为它专门负 责面孔识别。
Puce等人进一步发现,在左半球的上边,相对于闭着的嘴的面
孔,张开嘴的面孔诱发更大的N170。
三、 面孔识别模型
1、 面孔知觉的认知模型
Bruce和Young(1986)的面孔识别的信息加工模型
结构编码:这可产生关于面孔的各种表征或描述。 表情分析:可从面孔特征推测人的情绪状态。 面部语言分析:对说话者嘴唇运动的观察可帮助语言知觉。 指引性视觉加工:特定面孔信息可被选择性地加工。
第二章
知觉
面孔识别
主要内容:
一、面孔加工系统的特异性
二、 面孔加工系统的多成分性 三、 面孔识别模型
四、小结:将来研究的方向
面孔识别与物体识别都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 重要功能,但两者之间是否有着相同的脑机制 呢?是否采用两个分离的认知系统呢?
近年来,研究者采用单细胞记录、ERPs、PET、
fMRI、皮层微刺激以及脑损伤病人行为研究多种认知神 经科学技术,对面孔加工是否由特异性的神经机制所完
面孔识别单元:这些单元包含已知面孔的结构性信息。
个人身份结点:这些结点可提供关于个体的信息(如职业、兴趣 等)。
名字产生:一个人的名字是被单独贮存的。
认知系统:这一系统包含附加信息(如男女演员倾向于有更吸引人 的长相等);这一系统也影响其他成分受到注意的情 况。
对熟悉面孔的识别主要依赖于结构性编码、面孔识别
3、根据这一模型,另一类问题应该很常见,如果某一适 当的面孔识别单元被激活而其个人身份结点没有,那 么被试应该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而又想不起与那个人y 有关的任何的相关信息。在Young等(1985)的研究 中,总共有233例这样的事件。
4、识别熟悉面孔时,从面孔识别单元获得的熟悉性信息、 从个人身份结点获得的个人信息(如职业等)和从名 字产生成分获得的个人名字信息按先后顺序依次得到
加工。那么,关于面孔熟悉性的判断应该比那些基于
个人身份结点的判断更快一些。正如所预期的那样, Young等发现(1986b)判断一幅面孔是否熟悉要快于 判断一幅面孔是否属于一位政治家。
5、从此模型还可看出,基于个人身份结点的判断应该快 于那些基于名字产生的判断。 Young等发现(1986a)被试判断一幅面孔是否属 于一位政治家要明显快于给出一个人的名字。
Keenan等对5名癫痫病人进行了研究。向病人颈动脉内注射异
戊巴比妥的和田试验期间,向病人呈现由著名人物面孔和病人自己 面孔所合成的面孔图片,并要求病人记住图片。待病人从麻醉状 态中恢复过来之后,向病人同时呈现病人自己的面孔与著名人物的 面孔,要求病人选出先前呈现过的面孔。结果发现,左半球麻醉之 后,全部5名病人,选出的都是自己的面孔;右半球麻醉之后,5 名病人中有4名病人,选出的均是著名人物的面孔。这说明右半球
2、 人类面孔知觉的分布式神经系统模型
该模型强调了面孔不变方面表征与可变方面表征之间的区别。
不变方面是指那些用以识别个体身份,把某一个体同其他个体 区分开来的成分。可变方面是指眼睛凝视、表情和嘴唇运动这样的 一些成分。 前面有关面孔身份识别和表情识别之间可以分离的证据,事实 上支持对上述2种表征所作的区分。
成、面孔加工系统是否包含多重的特异性的成分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面孔加工系统的特异性 1、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在神经机制上的分离 2、面孔和一般物体加工方式的区别
1、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在神经机制上的分离
(1)来自脑损伤病人行为研究的证据:
来自脑损伤病人所表现出的特异性的面孔失 认。
脑损伤能够选择性地损害面孔识别,表明
单元、个人身份结点和名字产生等4个成分。 对不熟悉面孔的识别主要涉及结构性编码、表情分
析、面部语言分析和指引性视觉加工。
支持此模型的实验证据:
1、Bruce和Young假定熟悉面孔和不熟悉面孔是以不同的方式被 加工的。假定找到一些患者,其熟悉面孔识别能力完整,但不熟
悉面孔识别能力严重受损,并且找到表现正好相反的模式的另一
Calder等研究了3名先天性面瘫病人。结果发现,这些病人在识
别面部表情上几乎没有任何缺陷,说明面部表情识别与面部表情产 生之间可以分离。
Bentin等发现,尽管刺激呈现250~500ms后出现的晚期ERP对面
孔熟悉性敏感,但N170不受面孔熟悉性的影响,说明N170反映了面
孔视觉分析相当早的阶段,而不是识别过程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