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海洋战略新产业

合集下载

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

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

2022年 第12期海洋开发与管理53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曹艳1,2,谢素美1,2,李宁1,陈蕾1,钟永发3(1.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广州 510300;2.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0;3.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广州 510632)收稿日期:2022-05-10;修订日期:2022-10-31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海洋科学技术局长基金项目 南海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180201);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自主设立课题项目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构筑物管理政策研究:以海上风电为例 (M E S T A -2021-C 003);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广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粤自然资合[2020]060).作者简介:曹艳,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综合管理通信作者:陈蕾,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㊁海洋规划和海洋遥感摘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培育和发展我国新时代新动能以及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㊂文章从产业发展现状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㊁培育路径及发展对策等方面对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有关部门在新阶段㊁新征程和新起点上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进而有效发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㊂关键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 124;F 062.9;P 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2)12-0053-07R e v i e wo fR e s e a r c h e s o n M a r i n e S t r a t e g i cE m e r g i n g I n d u s t r yi nC h i n a C A O Y a n 1,2,X I ES u m e i 1,2,L IN i n g 1,C H E NL e i 1,Z H O N G Y o n gf a 3(1.S o u t hC h i n aS e a I n s t i t u t e o fP l a n n i n g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 ,S O A ,G u a n g z h o u510300,C h i n a ;2.K 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u r v e y T ec h n o l o g y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MN R ,G u a n gz h o u510300,C h i n a ;3.S c h o o l o fE c o n o m i c s ,J i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z h o u51063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M a r i n e s t r a t e g i c e m e r g i n g i n d u s t r i e s r e p r e s e n t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e c h n o l o gi c a l r e v o l u t i o na n di n d u s t r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n da r et h ek e y a r e a sf o rc u l t i v a t i n g n e w k i n e t i c e n e r g y a n d g a i n i n g n e wc o m p e t i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 s i n t h e f u t u r e .T h i s p a p e r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co m b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 o fC h i n a 'sm a r i n e s t r a t e g i c e m e r g i n g i n d u s t r i e s f r o mt h e a s p e c t s o f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p r o b l e m sa n d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c u l t i v a t i o n p a t h s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a n d l o o k e d f o r w a r d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a n d r e s e a r c hd i r e c t i o no fm a r i n e s t r a t e -g i c e m e r g i n g i n d u s t r i e s ,w i t h a v i e wt o p r o v i d i n g 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r e l e v a n t d e p a r t -m e n t s t o d e v e l o p m a r i n e s t r a t e g i c e m e r g i n g i n d u s t r i e s a n d p r o m o t e t h e h i g 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 i n t h e n e ws t a g e ,n e w j o u r n e y a n dn e ws t a r t i n gp o i n t ,s o a s t o e f f e c t i v e l yp l a y t h e s u p p o r t i n g a n d g u a r a n t e e i n g r o l eo fm a r i n e s t r a t e g i c e m e r g i n g in d u s t r i e s i n54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e c o n o m i c a n d s o c i a l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M a r i n es t r a t e g i ce m e r g i n g i n d u s t r i e s,M a r i n ee c o n o m y,I n d u s t r i a l c u l t i v a t i o n,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0引言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章中提出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㊁生物技术㊁新能源㊁新材料㊁高端装备㊁新能源汽车㊁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㊁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实现跨越发展至关重要,对国民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明显㊂在当前构建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梳理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现状㊁厘清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㊁明确产业培育和发展对策尤为重要,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㊂我国提出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10余年,但产业发展规模有限,相应的研究亦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亟须根据当前发展形势加强谋划部署和培育壮大㊂本研究对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充分发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㊂1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1.1产业界定2010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海洋产业,包括新资源开发利用的配套装备和基础设施[1]㊂一些学者研究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㊁特征和发展模式等内容,进一步拓展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知[1-2]㊂近年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各类涉海规划的重点领域,并与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同步优化升级,因此界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直接关系到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问题㊂目前学术界对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筛选和界定尚未达成共识,主要原因在于评判标准存在差异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密集高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3]㊂随着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有关扶持政策的发布,深海装备制造业㊁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㊁海洋可再生能源业以及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产业成为 十二五 期间的发展方向㊂姜秉国等[4]紧跟各国涉海科技发展潮流,在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㊁海水综合利用产业㊁海洋生物产业㊁海洋新能源产业㊁海洋环境产业和深海矿产产业六大门类;苑清敏等[5]提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新技术发展为基础,以海洋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海水综合利用㊁海洋可再生能源㊁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以及海洋工程建筑等知识技术密集和物质消耗少的产业;向晓梅[2]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海洋装备制造业㊁海洋生物医药业㊁海水综合利用业㊁海洋可再生能源业㊁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还可采用数理方法进行辅助决策,如主成分分析法㊁灰色关联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㊂刘堃等[6]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原始模型,并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数据运算得出评分较高的海洋产业作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李晨等[7]在产业整体性㊁引领性㊁高科技性和相关性的准则基础上搭建指标体系,对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评价;童心等[8]选取科技发展㊁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3大类共7个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㊂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和观点,本研究认为在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战略规划和实际需求导第12期曹艳,等: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55向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高新技术发展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国民经济产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成长潜力大,具备绿色低碳属性,综合经济效益好,对整个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㊂根据自然资源部制定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 B/T20794-2021),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㊁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㊁海洋电力业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以及深海海洋矿业㊂1.2发展现状当前关于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研究多集中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㊁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以及海上风电等领域㊂有学者对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和政策环境作出初步判断,认为总体规模较小,但发展势头强劲,不同产业的政策关注程度㊁发展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存在差异[3]㊂总体来说,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经历从无到有㊁从小规模到初具规模的过程㊂2001 2008年的年平均增长幅度超过20%;2009年海洋电力业同比增长25.2%㊁海洋生物医药业同比增长12.6%㊁海水利用业同比增长18.6%,增速远远超过传统海洋产业[9];2010年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占海洋生产总值的1.6%,其中海洋电力业同比增长30.1%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同比增长18.4%㊁海洋生物医药业同比增长25%,海洋现代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㊁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㊁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产业以及深海技术产业等表现出上升趋势[10];2010 2020年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明显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集聚态势初显,发展需求和市场活力旺盛,但存在不完善和不成熟的特点㊂因此,加快创新研发,促进产㊁学㊁研一体化,形成规模优势应是我国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点[5]㊂各沿海地区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程度不一㊂广东初步部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支持海洋工程装备㊁海洋电子信息㊁海洋生物㊁海上风电㊁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六大产业,提供资金支持项目立项,重点攻关技术难题;总体来说,广东的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产业培育基础优势明显,加之海洋经济外部形势趋好,给广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带来较好机遇[11]㊂福建已形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㊁邮轮游艇㊁海洋生物医药㊁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水综合利用的综合产业格局,但受海洋资源和经济要素的约束较大[12]㊂江苏的海洋工程装备㊁海洋生物医药和海上风电等产业发展迅猛,初步形成集聚态势,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但也存在各类规划有待协同衔接㊁产业链有待完善以及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13]㊂山东青岛的海洋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聚集区初步形成,相关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14]㊂1.3特征总结基于海洋产业发展规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学者们从政治战略㊁经济带动㊁科技引领㊁环境友好和成长潜力等诸多方面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特征总结㊂总体来说,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㊁技术水平高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兼具海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具有战略性㊁政府导向性和新兴性㊂从不确定性角度来看,由于技术研发风险较大,其产㊁学㊁研过程仍具高风险性和动态变化性等特征㊂因此,体制机制的完善对于国家或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和支撑保障作用㊂作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㊂2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2.1存在的问题受科技创新研发能力㊁资源与空间开发利用进程等条件的制约,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仍处于培育状态,其健康发展受到产业基础㊁海洋技术㊁开发成本和发展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㊂学者们从政策法规㊁科技㊁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㊂2.1.1缺乏规划引领根据产业发展周期理论,当前部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成长期,部分产业处于扩张期㊂各产业的发展缺乏系统的宏观规划和政策支持,如缺乏56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总体发展规划,同时缺乏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准入扶持政策㊂因此,难以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导致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15]㊂2.1.2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为例,国内企业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关键部位的核心技术仍受制于国外制造商,关键元器件与材料的国产化率低,配套设备缺乏稳定性等问题突出,这与我国相关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以及技术与制造基础薄弱有关[1]㊂2.1.3与传统海洋产业之间的 互动 不足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常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培育起来的,对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与传统海洋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度偏低,难以充分发挥溢出效应㊁置换效应或联动效应[16]㊂而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刚起步,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改造难度大,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差异较大㊂此外,由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史较短,可满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服务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尚未建立㊂2.1.4缺乏配套和有效的投融资机制由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㊁高投入和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仅依靠政府资金投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是解决资金问题的关键[16]㊂我国的海洋科研与经费投入与发达国家相差悬殊,亟须加强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资本市场的力量,并提供机制体制保障㊂2.1.5人才储备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高技术和高风险属性,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㊂当前我国涉海类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有限,培养的海洋专业人才较难满足市场需求[16]㊂从人才结构和分布情况来看,产㊁学㊁研体系中的生产部门人才很少,而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聚集;海洋生物医药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深海矿业等领域技术高度密集且富有挑战性,高层次人才更是奇缺[15]㊂2.2影响因素学者们大多探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大部分研究视角可归类为市场引导㊁科技支撑和政府主导㊂2.2.1市场引导宁凌等[10]提出市场因素是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重点问题,目前市场发育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场准入和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也有许多不规范之处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必须重视市场需求拉动的重要作用,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有序竞争的优胜劣汰作用㊂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㊁扩大投入的主体和产业发展的主体[17]㊂2.2.2科技支撑张玉强等[11]基于产业培育理论和实践,构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模型,以产业特性为基础和出发点,调整配置科技资源,考虑通过公共平台㊁示范基地㊁孵化器和产业园等载体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保护知识产权,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童心等[18]基于P e a r s o n关联模型测度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因素,并将该模型应用到长三角地区,得出科技支撑力度是极强相关和强相关影响因素㊂可见,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而高技术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关键支撑,因此亟须高度重视海洋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产㊁学㊁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15]㊂2.2.3政府主导政府的强力干预和支持可使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生产要素和市场份额,并逐步发育和成长,最终实现产业化㊂孙国梁[17]强调地方政府的作用,认为政府应坚持市场导向㊁有限干预㊁公平公正和效率优先等原则,积极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孙加韬[1]认为应出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规划和国家标准,规划发展目标㊁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等内容,并积极融入国家总体规划㊂3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虽然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小规模发展阶段,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者们从产业培育路径㊁合作发展策略和促进措施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㊂第12期曹艳,等: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573.1产业培育路径近年来,较多学者研究认为大部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于新技术的产生而萌芽,而从传统产业演变的新兴产业较少㊂通过梳理和总结文献,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有4个基本路径㊂3.1.1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产业为例,只有提高海洋高新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快高技术产业化进程,才能快速发展[2]㊂满足市场和国家战略需求的技术企业可在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发展,但在新的需求刺激和国家战略调整的背景下,行业技术须不断更新,筛选真正适合的企业,通过要素投入和优化组合,促进资金㊁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匹配的企业融合,提高海洋高新技术的转化能力,使海洋新兴产业得以规模化发展㊂因此,在市场需求刺激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不断调整下,海洋新兴产业通过多次整合,最终形成适宜区域发展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16]㊂3.1.2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此路径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传统产业,甚至基于新知识㊁新技术和新成果进行变革,衍生培育一批新兴海洋产业,再结合国家战略㊁市场需求和要素条件等方面因素,大力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19]㊂3.1.3陆海资源对接融合的保护性统筹开发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陆海统筹发展已成为未来趋势㊂如何在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以及维护良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是当前亟须重点探讨的问题㊂在 多规合一 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海洋资源和陆地资源进一步对接融合,尤其是海岸带的岸线资源和海域资源㊂因此,滨海旅游和港口物流等海洋现代服务业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并成为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业㊁海洋生物医药业和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等也是重点关注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2]㊂3.1.4融合系统㊁机制和政策的产业培育体系从系统学角度来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体系覆盖范围较广㊂①包括培育主体㊁培育客体㊁培育工具和培育环境在内的培育系统;②基于流程特性的培育机制,其步骤包括选择重点项目㊁关键技术攻关㊁市场化和社会化;③基于政策特性的政策体系,包括元政策㊁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等复杂要素[11]㊂3.2合作发展策略作为朝阳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须通过合作才能实现规模化发展㊂当前有多种相关合作方式,学者们主要围绕区域协调合作,产㊁学㊁研合作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策略研究㊂3.2.1区域协调合作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环渤海㊁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重点沿海经济带可探索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合作共享各地区的资源和技术等要素,提高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水平[5]㊂此外,海域与陆域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可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耦合协调度高的地区可作为先行建设区,发挥优势,试点探索发展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参考;耦合协调度中等的地区可作为重点建设区,探索有关产业扶持政策,提高陆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地区可作为后发优势建设区,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行区的经验,扬长补短,提高协作水平[20]㊂3.2.2产㊁学㊁研合作张艺等[21]以海洋生物医药业为例研究其产㊁学㊁研合作网络的特征和演化历程,结果表明产㊁学㊁研合作创新是实现发展 质的突破 的必然途径㊂有学者提出在知识产生㊁开发和商业化等阶段开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㊁学㊁研合作的措施建议㊂①在知识产生阶段,鼓励涉海院校和科研机构协同企业,加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采取的模式主要是科研机构主导㊁企业为辅㊂②在知识开发阶段,通过财政政策引导涉海企业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其自建或与科研机构联合建设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可提供研发平台,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 卡脖子 技术㊂总之,在此阶段逐步转变为企业主导的合作模式㊂③在知识商业化阶段,企业加大R& D投入,将科研机构创造的前沿科学技术孵化生产,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参与产㊁学㊁研合作[22]㊂5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3.2.3国际合作关注和学习国际先进海洋科学技术,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和吸收核心技术,这是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破关键难点的重要路径,可节约研发成本以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㊂通过建立国际科技联盟,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科研机构㊁企业研发中心以及国际海洋组织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主要包括合资设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机构或平台,组成国际专家委员会开展指导和咨询服务,形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研究开发-中试开发-产业示范-辐射带动 的创新链,以及在关键领域合作制定和推广产业标准㊂具体合作可采用国际海洋产业园区合作模式和资源共同开发合作模式,其中前者可吸引国内外高技术企业入驻园区,后者可通过签署协议协调利益分配[23]㊂3.3促进措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须依靠多方面的促进措施,学者们提出的措施集中在6个方面㊂3.3.1加强战略顶层设计制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法规体系[21]㊂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处理好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㊂充分挖掘内需,畅通内循环,实现区域间错位发展,避免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㊂推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需求侧管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㊂3.3.2建设产业园区和平台设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试点示范工程,先行先试探索产业发展经验㊂搭建科研服务平台,扶持小规模企业发展㊂建设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加速产业规模化[1]㊂深化对外合作,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区[9]㊂3.3.3促进产业集聚通过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培育若干龙头企业或优势企业,打造一批名牌产品㊂以产业集群作为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 摇篮 ,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发挥体制机制的保障作用㊂3.3.4加强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建设以海洋企业为主体,产㊁学㊁研结合的海洋技术创新平台[21]㊂加强科技兴海战略的实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㊂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率[1]㊂3.3.5加大产业资金投入采取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辅之合适的金融支持措施[1]㊂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加强投融资体系建设,建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化的资本投资渠道[15]㊂发挥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的融资优势,提升政策性银行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匹配程度和支持程度[24]㊂3.3.6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明确人才引进手续,完善工作生活服务㊁人才服务网络与人才载体建设㊂重点引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的国内外优秀人才[15]㊂通过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着力培养符合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25]㊂4研究总结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备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特征,海洋经济也随之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逐步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 制高点 ㊂在政策引领下,近年来我国技术和资金等要素逐步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㊂综合我国学者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产业内涵及其特征㊁培育路径㊁影响因素㊁发展措施和合作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㊂与此同时,已有研究尚存在3个方面的不足㊂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覆盖面宽且学科范围广,现有研究不够多元化㊂大多数学者从经济学宏观视角进行研究,涉及国家发展战略需求㊁产业发展态势和科技进步等,而从微观角度研究的较少,如缺乏对具体地区和具体案例的研究㊂这可能与当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仍较小,可供研究的素材有限有关㊂②定性分析较多,而定量分析偏少㊂当前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核算体系还不完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数据较为缺乏,导致部分研究局限于指标体系构建,难以深入开展定量分析㊂③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不足㊂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产业发。

_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与应用研究——以广东为实证

_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与应用研究——以广东为实证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培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1BJY005),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我国现代海洋产业融资问题研究”(12YJA790211)。

收稿日期:2013-06-24作者简介:张玉强(1978-),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与应用研究———以广东为实证张玉强,宁凌,王桂花(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本文基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系统、流程和政策特性,构建一个融合培育系统、培育机制和培育政策的产业培育模型,并基于广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基础,在培育系统构建、培育机制优化和培育政策建议三个层面进行模型应用的实证分析,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困扰当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广东;实证中图分类号:G301文献标识码:A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Marin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ina and Its Application———An Empirical Study of Guangdong Zhang Yuqiang ,Ning Ling ,Wang Guihua(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emerging industries ,builds an industry cultivation model with cultivation system ,training mechanism and training policy.Based on the basis of Guangdong marin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t conducts a demonstration analysis on the model appl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ulti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cultivation mechanism opti-mization and train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hina's current maritim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Key words :Marin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Cultivation model ;Guangdong ;Empirical study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其科技含量大、技术水平高、环境友好性为特征,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又发挥着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战略性的功能和作用[1]。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

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向晓梅[提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成为沿海各国提高海洋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对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海洋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研究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特有的发展模式和创新路径。

[关键词]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创新路径[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11)05-0035-06一、问题的提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

21世纪以来,人类重新把目光聚焦到海洋,全球进入到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争夺异常激烈。

海洋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竞争发展的前沿阵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也已成为强国复兴的重大战略。

海洋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必然选择。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海洋经济研究主要是以政府研究为主,这主要是由海洋经济的复杂性、开放性以及海洋统计数据的不完备性(涉及到众多部门和行业)所造成的。

由于国情的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与方式有所不同。

国外对于海洋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比较广泛,除定性论述外,他们更偏重于制度法规的建立与完善以及长远规划的制定。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海洋公约》对海域的重新划分,海洋事业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企业的关注,国内学者对于海洋新兴产业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较大的进展。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六大路径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六大路径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六大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作支撑,而发展海洋经济需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

作为海洋科技和海洋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既代表着海洋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海洋产业发展的方向。

它将从根本上推动海洋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尽快形成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海洋科学技术实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 郝艳萍仲雯雯定义在21世纪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主要是指能够体现我国海洋战略意图,以海洋高新技术为首要特征,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能够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方向,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和海洋经济方式转变的海洋新兴产业。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涉及我国海洋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它既要对当前海洋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要引领未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范围包括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海洋重大装备业和深海产业。

路径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对于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以及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我们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大力推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优先推进海洋科技集成创新◆支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增强海洋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二五”时期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必然要求。

实现海洋科技的自主创新要优先推进海洋科技的集成创新,增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技术集成能力。

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作者:于会娟韩立民来源:《经济》2024年第08期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代表海洋经济发展方向,也是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我国以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水淡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发展历程较短、部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在海洋经济中的占比仍较低,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步伐较为缓慢,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未得到充分显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旨在通过融合发展和集群建设高效整合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约束,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级。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产业空间集聚,产业融合集群突破了要素资源简单堆砌的范畴,强调不同产业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以及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

建议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加快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培育壮大为重点,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进一步增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引领力。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践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门陆续公布了国家级战略性新興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等系列集群名单。

各省(区、市)亦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密集而活跃的场所。

“十四五”以来,沿海省(区、市)以链条化、集群化、园区化为方向,优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引导具有密切经济技术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在特定地理空间上集聚,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集群竞争优势初步显现。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
不 同 ,研 究 的侧 重点 与方 式有 所 不 同 。国外对 于 海洋 经济 发 展 问题 的研 究 比较 广泛 ,除定性 论 述
外 ,他们 更偏 重 于制 度法 规 的建 立 与 完 善 以及 长 远 规 划 的制 定 。 近年 来 ,随着 《 合 国海 洋 公 联
3 5
约》 对 海域 的重 新划 分 ,海洋 事业 得 到 了我 国各 级 政 府 、企 业 的关 注 ,国 内学 者对 于海 洋 新兴
夺异 常激 烈 。海 洋 已成为 全球 新一 轮 竞争 发展 的前沿 阵地 ,大力 发展 战略 性海 洋新 兴产 业也 已成
为强 国复 兴 的重 大战 略 。海洋 是我 国战略性 新 兴 产业 的重 要领 域 ,科学 开 发利 用海 洋 资源 ,是解
决人 口增 长 、资 源短 缺 和环境 恶化 等 问题 的必 然 选择 。“ 二五 ” 时期 是 我 国实现 经 济发 展 方 式 十 转变 以及 产业 结 构调 整 的关键 时期 ,大力 培育 和 发展 战 略性海 洋新 兴 产业 ,对 于加 快转 变经 济 发
识经济 时代 下发展 海 洋 高新 技 术 产业 最 迫 切 的问题 ,并 提 出 了相 应 的 对 策 。郑 贵斌 ( 0 2年 ) 20
的 《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制约 因素与对策选择》 一文 ,以山东省的发展为例 ,系统分析海 洋新兴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最后在思想认识 、产业重点 、政策措施 、保障条件等方
面作 出符合实 际 的发展海 洋新 兴产 业 的战略 和策 略选择 。总 体而 言 ,当前 国 内外 对海洋 高技 术和 新 兴产业 发展 的研究 重点 主要 放在 关于科 技 兴海 、海 洋 高技 术 以及 可 持续 发 展 的理 论 和 运用 上 , 对 海洋新兴 产业 发展 特征 、发 展模 式和路 径 的研究 还 比较少 ,也相 对 简单 。 本文试 图通 过深 入分 析海洋 产业 不 同于其 他产业 的发 展规 律和 特征 ,结合 战 略性新 兴产业 的 发展特 性 和影 响 因素 ,研究 战 略性海 洋新 兴产业 的发 展特 点 ,并 以此 为基 础 ,提 出战略 性海洋 新 兴产业 的特 有 的发展模 式 和创新 路径 。

关于促进海洋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海洋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海洋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推动海洋产业发展
一、坚持优先发展海洋经济
1、按照新发展理念,加强海洋经济发展。

根据人类文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方针,全面发展海洋经济,把海洋发展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推动高质量
发展。

2、坚持创新引领,加强海洋产业发展。

要把深入贯彻创新引领发展
战略作为培育海洋产业的重要举措,积极引进先进的海洋技术和科学研究
成果,形成大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校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3、实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战略。

推进海洋现代化发展,拓展海洋产
业投资和技术体系,加快海洋矿业、海洋金融、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新科技、海洋新技术和海洋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
海洋经济,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新产业核心企业发展。

4、建立健全海洋产业发展支撑机制。

将海洋产业发展作为国家经济
发展的方向,政策支持强化,财政投入增加,成立海洋经济发展机构,加
快县域海洋经济发展,建立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制度性保障体系。

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洋的国家,海洋资源也是中国宝贵的资源之一。

近年来,中国海洋产业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海洋产业的几个主要领域中国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能源、海洋环保、海洋旅游、船舶制造、油气开发等领域。

其中,海洋渔业是中国海洋产业的主要领域之一,既是我国经济主要支柱之一,也是改善农民生活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海洋能源领域主要包括海洋风电、海洋光伏、潮汐能等。

海洋环保领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垃圾治理等。

海洋旅游领域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自然风光优美,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旅游。

总之,海洋产业领域广阔,前景十分广阔。

二、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海洋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得到了空前发展。

截至2019年,中国共有37个海洋港口,其中30个拥有1万吨以上的货运码头。

截至2018年底,全国海洋渔业总产值已达到了2664.2亿元,是农业总产值的两倍。

海洋旅游的年产值达到了1.1万亿元,船舶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位。

同时,中国还在北极破冰船建造等领域有所建树。

海洋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三、中国海洋产业的存在问题与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中国海洋渔业资源正在遭受过度开发的问题,导致了渔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次,在海洋开发中,我们缺乏核心技术和高品质装备制造能力,这使得我们无法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和对外市场的话语权。

再次,虽然海洋产业的发展加速了全国的经济发展,但海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存在较大问题,其中包括海洋污染问题和海洋生态破坏问题。

最后,海洋经济发展与保护能力不平衡。

四、建议面对海洋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监控与修复,完善海洋生态安全体系。

《海洋经济视角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海洋经济视角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海洋经济视角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海洋经济逐渐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广阔性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如何制定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海洋产业的现状分析1. 海洋资源的潜力和优势海洋资源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之一,涵盖了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矿产等多个方面,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

2. 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当前,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包括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能源、海洋船舶等产业的不断壮大,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必要性1. 宏观经济平衡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拉动相应产业的升级发展,更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2. 资源有效利用通过科学规划,可有效利用海洋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价值,推动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四、发展策略与措施1. 制定海洋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全面、系统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确保谋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2.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力量,推动技术创新在海洋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含量。

3. 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海洋经济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互惠共赢。

五、未来展望未来,海洋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并将对全球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有信心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务实的举措,推动海洋经济产业迈向更加繁荣、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以上是针对海洋经济视角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简要分析和展望,希望能为相关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海洋强国战略的思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海洋强国战略的思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海洋强国
战略的思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海洋强国战略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以下是一些思考:
1. 发展海洋经济: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和资源,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中国可以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产业的优势,推动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 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创新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

中国可以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引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科技的发展,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双赢。

3.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可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 推进海洋文化建设: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中国可以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弘扬海洋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5. 保障海洋安全:海洋安全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中国可以加强海洋权益的维护和管理,推进海洋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确保海洋安全和稳定。

总之,海洋强国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需要在政策、技术、文化、环境、安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推进,以实现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环境和海洋安全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江苏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江苏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杨凤华【摘要】Since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some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Ji-angsu Province,such as offshore wind power,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rine biomedicine,etc.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preliminary R&D capability have occurred in these industries. And these industries are also facing some problems, such as poor planning coordination, lack of competitiveness, and in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From now on, holding tightly th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 of‘Marine Power Construction’,Jiangsu Province should implement first-mover strategy to moti-vate leaping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by strengthening planning guide, innovating developmentalpattern,rein forcing policy support,etc.%“十一五”以来,江苏的海洋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研发能力持续增强,但也存在着规划衔接不畅、竞争力较弱、产业链不完备等问题。

海洋产业的战略规划与发展趋势

海洋产业的战略规划与发展趋势

海洋产业的战略规划与发展趋势一、海洋产业的概述海洋是指人类所在的地球球面表面以上的70.8%的水域,是一个空间广阔、资源丰富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海洋产业是以海洋资源为基础,以航运、渔业、海洋工程、海洋能源等为主要领域的一种综合性新兴产业。

海洋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文化和科技进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海洋产业的战略规划海洋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战略规划涵盖了海洋经济、国家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推进海洋事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海洋产业需要坚持从海洋、面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思路,根据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科学制定战略规划。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定位首先要明确海洋产业的定位,以坚持发展道路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指导,将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总体规划,制定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和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和优化调整海洋产业结构。

同时,注重提升海洋文化产业的软实力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科技创新的连接,促进解决当前和未来海洋产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

2. 战略布局海洋产业战略布局应该注重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我国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挥航运、渔业、海洋工程、海洋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支撑作用,增强海洋产业数量上的把控,优化海洋产业的布局结构。

加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海上安全、环保和防灾减灾等企业的发展。

同时,提升养殖业现代化水平,推进现代海洋农业的发展。

3. 资源保护与管理在海洋产业战略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资源保护与管理。

加强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完善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机制,重点加强海洋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海洋保护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注重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保障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三、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1. 加快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海洋产业的重要趋势。

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为海洋产业提供更多创新动力。

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概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洋已经成为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旨在加快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目标:1.创建世界一流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体系,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新兴产业集群。

2.加强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3.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培育海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4.打造海洋生态文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展战略:1.加强海洋产业研发创新,培育和吸引一批有实力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提升海洋装备制造和服务水平,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3.加强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海洋新能源、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等的开发和利用,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促进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推动海洋产业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

5.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和海洋产业园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服务,吸引各类投资、人才和项目进入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领域。

政策支持:1.制定有利于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包括减免税收、优惠贷款和奖励补贴等政策。

2.加强海洋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和研发机构,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3.加强海洋人才培养,设立海洋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具备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4.完善海洋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在土地、用电、用水和环保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

推进措施:1.加强海洋新兴产业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海洋产业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

2.开展海洋科技展览和交流活动,促进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3.加强与其他省市和国际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合作项目。

4.建立健全海洋新兴产业的监管机制,强化对海洋产业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而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

一、加强海洋技术研究和创新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技术研究和创新。

现代化的海洋技术是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

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研究,才能提升我国的海洋科技水平,进而推动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是海洋强国建设的核心产业之一。

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改造升级传统装备和设施,推动海洋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开发海洋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海洋经济内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海洋资源探测和勘探开发海洋资源的探测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资源探测和勘探开发。

通过建立海洋资源调查、评估和管理机制,加快海洋资源勘探和利用的步伐。

加强油气、矿产、渔业等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同时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和能力建设,使得海洋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和可持续,更能符合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

四、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

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制度,推进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建设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等,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需要加大对海洋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强海洋产业发展,加强海洋资源探测和勘探开发,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国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力。

海洋产业业务发展趋势

海洋产业业务发展趋势

海洋产业业务发展趋势海洋产业业务发展趋势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庞大的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的71%。

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而海洋产业则是以海洋为基础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资源匮乏的挑战,海洋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海洋产业业务发展的趋势,涉及海洋能源、海洋运输、海洋观光、海洋渔业、海洋矿产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

一、海洋能源1.1 海洋风电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海洋风电被认为是未来发展最有潜力的清洁能源。

海洋风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其特点是风能资源丰富,发电效率高。

未来海洋风电发展的趋势是: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容量和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加强海洋风电终端接入和输电技术,提高系统可靠性;开发浮式、悬挂式和潜水式风力发电技术,扩大配套设备和服务市场。

1.2 潮汐能、波浪能和温差能潮汐能、波浪能和温差能等海洋能源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能源。

这些能源具有稳定性强、可再生性高等优点,但目前技术还不成熟,经济性欠佳。

未来的趋势是加大对这些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控体系,推动其商业化发展。

二、海洋运输2.1 航运业务航运业务是海洋产业的核心领域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和国际贸易的增加,航运需求持续增长。

未来的趋势是:提高航运业务的智能化水平,包括自动驾驶船只、智能终端设备等;开发更环保和节能的航运技术,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加强航运安全管理,提高船舶和货物安全保障能力。

2.2 港口物流港口物流是实现国际贸易和海洋运输的重要环节,其发展也受到全球贸易和物流业的影响。

未来的趋势是:打造智能港口,提高货物操作效率;加强港口合作,优化物流供应链;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如仓储、配送、加工等;加强港口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和碳排放。

三、海洋观光3.1 海上旅游海上旅游是海洋观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资源包括海滨风光、海上运动、海上文化等。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海洋新兴产业需要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下面本文库就为大家带来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摘要: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型产业,重大技术突破是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在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的路径,最后就加快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型产业,它是以重大海洋技术突破为战略使命,推进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实现海洋技术新跨越、构筑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引言自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

如果按照创新强度而言,技术创新可以分为渐进性技术创新与突破性技术创新。

对于突破性技术创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积极探索,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如:Christensen(1997)认为突破性创新是一种能通过破坏现有技术能力来影响商业环境、创造新的商业市场的创新;Tushman和Anderson(1986)认为突破性技术创新是竞争力破坏的创新,相反则是竞争力提升的创新;Henderson和Clark(1990)认为突破性技术创新是能满足"全新的产品概念、对产品核心部件之间连接进行重大改造"这两个条件的技术创新。

有些学者强调突破性技术创新是非线性的技术变革,能够重置行业规则,如:张可、高庆昆(20xx)认为突破性技术创新是脱离原有的技术轨道而进行的非连续性的、非线性的技术变革,能激发颠覆性革命,在形成技术跨越的同时甚至能够重置行业规则和标准;裴旭东等(20xx)也认为突破性创新能使企业的产品、工艺或服务产生非线性变革,不仅能创造新的竞争规则,而且还能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也有些学者强调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颠覆性,能够开辟新的市场和潜在的应用。

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引言海洋是我国的国土一部分,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阔的海洋领土。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提高我国的海洋综合实力,我国制定了海洋发展战略。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包括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环境保护和国际海洋合作等方面。

海洋经济发展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是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能源、渔业资源、海底矿产等。

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开发海洋能源海洋能源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风能、潮汐能和海洋温差能等资源。

我国通过建设海上风电场、利用潮汐能发电和开发海洋温差发电等方式,积极推动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

发展渔业渔业是我国海洋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

我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包括海洋鱼类、虾蟹类等。

我国通过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和加强渔业管理等措施,提高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

挖掘海底矿产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包括油气、金属矿产等。

我国通过加强海底矿产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积极推动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我国的海洋经济实力。

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创新是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我国通过加强海洋科技研究和创新,提高海洋科技水平,推动海洋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加强海洋观测技术研究海洋观测技术是海洋科技创新的基础。

我国通过建设海洋观测站网、发展遥感技术和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等,实现对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全面观测和监测,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数据支持。

推动海洋生物技术创新海洋生物技术是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

我国通过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推动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工程技术是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我国通过加强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动海洋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提高我国在深海开发、海洋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从三个维度构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从三个维度构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中国发展观察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从我国国情出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决策,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至今已有十年时间。

回顾十年发展历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到优,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和竞争优势强、配套环境好、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和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等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显著成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很有必要。

必须尽快厘清思路,明确“十四五”时期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从打造产业体系角度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梁八柱”何谓“四梁八柱”?在建筑学上是指支撑性的结构,在经济学意义上通常指具有支撑作用的产业体系。

李克强总理对此曾有一段生动的阐述:“中国产业类型多样,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业不兴那业兴。

中国经济的支撑并非独木一根,而是从三个维度构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盛朝迅‘四梁八柱’,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韧性”。

同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需要从产业体系视角构建支撑自身发展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具有长远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形成接续有力、相互支撑、融合互动的产业梯队。

一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

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正加速重构全球经济新版图。

2024年全球海洋产业开启新时代

2024年全球海洋产业开启新时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 护的认识和重视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 对海洋环境问题
未来全球海洋产业 的展望
海洋资源开发: 深海采矿、海洋
能源等
海洋环境保护: 减少污染、保护
生物多样性等
海洋科技发展: 海洋探测、海洋
工程等
海洋旅游开发: 海岛旅游、邮轮
旅游等
国际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条 约的制定和实施
国际海洋安全与合作条约的 签署和实施
中国:加 强海洋科 技创新, 推动海洋 经济高质 量发展
美国:加 强海洋资 源保护, 推动海洋 可持续发 展
欧盟:加 强海洋环 境保护, 推动海洋 经济绿色 转型
日本:加 强海洋科 技创新, 推动海洋 经济转型 升级
韩国:加 强海洋资 源开发, 推动海洋 经济快速 发展
海洋文化传播: 海洋教育、海洋
文化等
海洋安全保障: 海洋安全、海洋
执法等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深海采矿、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等 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海洋污染治理、海洋生态修复等 海洋运输技术:智能船舶、无人船、绿色船舶等 海洋能源开发技术:潮汐能、波浪能、海洋热能等 海洋通信技术:水下通信、卫星通信等 海洋安全技术:海洋监测、海洋救援等
海洋资源 开发:石 油、天然 气、矿产 等资源开 发
海洋渔业: 捕捞、养 殖、加工 等渔业活 动
海洋运输: 集装箱运 输、散货 运输、邮 轮等运输 方式
海洋旅游: 海岛旅游、 邮轮旅游、 潜水等旅 游项目
海洋科技: 海洋探测、 海洋工程、 海洋生物 技术等科 技领域
海洋环保: 海洋污染 治理、海 洋生态保 护等环保 措施
基因编辑技术:对海洋生物进行基因编辑,提高其抗病性和生长速度 生物制药:利用海洋生物提取药物,如抗肿瘤、抗病毒等 生物能源:利用海洋生物生产生物燃料,如藻类生物柴油 海洋生物材料:利用海洋生物制造环保材料,如珊瑚礁生物水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日报/2010年/1月/4日/第020版
科技视野
展望2010
撑起海洋战略新产业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
海洋科技和高新技术发展,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极端重要,可以说,没有海洋科技就没有战略新产业
新的一年,海洋科技亮点不少。

“十二五”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这是海洋科技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是科技计划衔接的平台,将对后5年的涉海科技领域的发展起导向作用。

2010年也是我国在近海实施的最大规模海洋调查项目的关键之年,这个实施了近6年的海洋调查,将进入成果集成时期。

引人关注的是,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初见规模,将加速海洋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和升级换代。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海洋科技和高新技术发展,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极端重要,可以说,没有海洋科技就没有战略新产业。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伴随海洋科技的进步而取得发展。

目前我们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界定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海洋产业,新资源开发利用的配套装备和基础设施。

主要有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海洋装备业、深海产业等。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0%以上。

实际上,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首要特征就是海洋高新技术,海洋科技是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助推器。

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各国争相抢占的科技制高点。

战略新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科技的强大支撑力。

世界海洋经济已跨入了以高新技术引领的新时代。

另一方面,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又为海洋科技的发展提供发展的动力和空间,广阔的市场前景要求海洋科技充分发掘和利用好海洋战略资源,产业的壮大又为海洋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可靠的保障。

海洋科技的发展与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是息息相关。

从2010年开始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以科技含量大、技术水平高、环境友好为特征,发展适逢机遇,将逐步成为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存在的人才储备、科技水平、生产规模等问题都将靠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和实施科技兴海来破题求解。

由此,新的一年里我们会更多关注影响海洋科技的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等机制体制问题。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