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第02章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光纤通信(第二版)课件PPT(刘增基著)
第1章 概 论
为了克服气候对激光通信的影响,人们自然想到把激光束 限制在特定的空间内传输, 因而提出了透镜波导和反射镜波导的 光波传输系统。透镜波导是在金属管内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 透镜,每个透镜把经传输的光束会聚到下一个透镜而实现的。 反射镜波导和透镜波导相似,是用与光束传输方向成45°角的 两个平行反射镜代替透镜而构成的。这两种波导,从理论上讲 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首先,现 场施工中校准和安装十分复杂;其次,为了防止地面活动对波
由于没有找到稳定可靠和低损耗的传输介质,对光通信的 研究曾一度走入了低谷。
第1章 概 论
1.1.2 现代光纤通信 1966 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C.K.Kao)和霍克哈姆
(C.A.Hockham)发表了关于传输介质新概念的论文,指出了利用 光纤(Optical Fiber)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奠定了 现代光通信——光纤通信的基础。当时石英纤维的损耗高达 1000 dB/km以上,高锟等人指出:这样大的损耗不是石英纤维 本身固有的特性,而是由于材料中的杂质,例如过渡金属(Fe、 Cu等)离子的吸收产生的。材料本身固有的损耗基本上由瑞利 (Rayleigh)散射决定,它随波长的四次方而下降,其损耗很小。 因此有可能通过原材料的提纯制造出适合于长距离通信使用的 低损耗光纤。如果把材料中金属离子含量的比重降低到10-6以 下,就可以使光纤损耗减小到10 dB/km。再通过改进制造工艺 的热处理提高材料的均匀性,可以进一步把损耗减小到几 dB/km。这个思想和预测受到世界各国极大的重视。
十一五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光 纤 通 信(第二版)
刘增基 周洋溢 胡辽林 编著
任光亮 周绮丽
西 安 电 子西科 技 大 学 出 版 社
光纤通信原理-(全套)课件
1.2 光纤通信的主要特性
1.2.1 光纤通信的优点
1. 光纤的容量大
光纤通信是以光纤为传输媒介,光波为载 波的通信系统,其载波—光波具有很高的 频率(约1014Hz),因此光纤具有很大的通信 容量。
2. 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目前,实用的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光 纤多为石英光纤,此类光纤在1.55μm波长 区的损耗可低到0.18dB/km,比已知的其他 通信线路的损耗都低得多,因此,由其组 成的光纤通信系统的中继距离也较其它介 质构成的系统长得多。
光纤通信原理
1
第一章 概 述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现状 1.2 光纤通信的主要特性 1.3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现状
1.1.1 早期的光通信
到了1880年,贝尔发明了第一个光电 话,这一大胆的尝试,可以说是现代光通 信的开端。
在这里,将弧光灯的恒定光束投射在 话筒的音膜上,随声音的振动而得到强弱 变化的反射光束,这个过程就是调制。
式中:R、T都是复数,包括大小及相
位。其模值分别表示反射波、传递波与入
射波幅度的大小之比;2Ф1、2Ф2是R和T的
相角,分别表示在介质分界面上反射波、 传递波比入射波超前的相位。
3. 平面波的全反射
全反射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当光 波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 于临界角时才能产生全反射,即全反射必
1. 子午射线在阶跃型光纤中的传播
阶跃型光纤是由半径为a、折射率为常 数n 1的纤芯和折射率为常数n2的包层组 成,并且n1>n2,如图2.6所示。
图2.6 光线在阶跃型光纤中的传播
2. 子午射线在渐变型光纤中的传播
渐变型光纤与阶跃型光纤的区别在于 其纤芯的折射率不是常数,而是随半径的 增加而递减直到等于包层的折射率。
《光纤通信》PPT课件 (2)
– 目前光纤通信实用的波长即短波长段的 0.85μm、长波长波段的1.31μm和1.55μm ,通常称其为是目前光纤通信的三个实用窗
13
衰减(dB/km)
6 5 4 3
第一窗口 2
1
C 波段
1525~1565nm
第二窗口
0。4
第三窗口
0。2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57 1.62
2
5.1
探索时期的光通信
• 原始形式的光通信:中国古代用“烽火台”报警,欧洲人
用旗语传送信息。
• 1880年,美国人贝尔(Bell)发明了用光波作载波传送话音
的“光电话”。贝尔光电话是现代光通信的雏型。
• 1960年,美国人梅曼(Maiman)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
器, 给光通信带来了新的希望。激光器的发明和应用, 使 沉睡了80年的光通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79 年是0.20 dB/km,1984年是0.157 dB/km,1986 年 是0.154 dB/km, 接近了光纤最低损耗的理论极限。6
光纤通信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1966~1976年),这是从基础研 究到商业应用的开发时期。
• 第二阶段(1976~1986年),这是以提高传 输速率和增加传输距离为研究目标和大力推广应 用的大发展时期。
10 G 100 G 1 T 10 T 100 T 1000 T
频 率/Hz
(注) M: 106 G: 109
T:
1 012
图 各种传输线路的损耗特性
9
5.1.2 光纤通信的特点
• 容许频带很宽,传输容量很大 • 损耗很小, 中继距离很长且误码率很小 • 重量轻、 体积小 • 抗电磁干扰性能好 • 泄漏小, • 节约金属材料, 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
13
衰减(dB/km)
6 5 4 3
第一窗口 2
1
C 波段
1525~1565nm
第二窗口
0。4
第三窗口
0。2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57 1.62
2
5.1
探索时期的光通信
• 原始形式的光通信:中国古代用“烽火台”报警,欧洲人
用旗语传送信息。
• 1880年,美国人贝尔(Bell)发明了用光波作载波传送话音
的“光电话”。贝尔光电话是现代光通信的雏型。
• 1960年,美国人梅曼(Maiman)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
器, 给光通信带来了新的希望。激光器的发明和应用, 使 沉睡了80年的光通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79 年是0.20 dB/km,1984年是0.157 dB/km,1986 年 是0.154 dB/km, 接近了光纤最低损耗的理论极限。6
光纤通信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1966~1976年),这是从基础研 究到商业应用的开发时期。
• 第二阶段(1976~1986年),这是以提高传 输速率和增加传输距离为研究目标和大力推广应 用的大发展时期。
10 G 100 G 1 T 10 T 100 T 1000 T
频 率/Hz
(注) M: 106 G: 109
T:
1 012
图 各种传输线路的损耗特性
9
5.1.2 光纤通信的特点
• 容许频带很宽,传输容量很大 • 损耗很小, 中继距离很长且误码率很小 • 重量轻、 体积小 • 抗电磁干扰性能好 • 泄漏小, • 节约金属材料, 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
第2章光纤通信
归一化频率:V
a2
(12
2 2
)
u 2 w 2 ak0n1
2
归一化频率 包含了光在光纤传输的三个主要参数: 材料参 数---折射率、折射率差;几何参数—芯径;传输光的波长。
导模传输条件:
z
1 cos(
/ 2 q1 ) 1 sin q1
1
n2 n1
• 折射率大的媒介称为光密媒介,反之称为光疏媒介
• 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输速度不同
10 2019年12月19日2时27分
介质的折射率
光在真空中的传输速度C,同光在介质中的传输速度v 的比值:
n c; v
真空中波长,媒质中波长与光频之间的关系为:
c f
; m
v; f
m
n
真空与介质中的传播常数:
第2章 光纤
• 2.1 概述 • 2.2 光线在光纤中的传输 • 2.3 光纤的波动理论 • 2.4 光纤的损耗特性 • 2.5 光纤的色散特性及带宽 • 2.6 无源光器件
1 2019年12月19日2时27分
2.1 概述
1.光纤的一般结构
光纤(Optical Fiber,OF)就是用来导光的透明 介质纤维,一根实用化的光纤是由多层透明介质构 成的,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折射率较高的纤芯、
)a
]1 /
2
r ; r
a a
n1 1.47 n(r)
1.465
a = infinite------阶跃型光纤
8 4 2 1
多模光纤的折射率 分布,决定光纤带 宽和连接损耗,单 模光纤的折射率分 布,决定工作波长 的选择。
光纤通信基础知识ppt课件
应用场景
光检测器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光传 感、激光雷达等领域,特别是在高速、 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光检测器 的作用尤为关键。
光放大器
光放大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关键器件之一,主要分 为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和拉曼光纤放大器(RA)
两类。
输入 标题
作用
光放大器的作用是对光信号进行放大,补偿光纤传输 过程中的光信号损耗,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 和稳定性。
光检测器
分类
光检测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另一重 要器件,主要分为光电二极管(PIN) 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两类。
性能参数
光检测器的性能参数包括响应度、带 宽、噪声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光 纤通信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作用
光检测器的作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 信号,从而实现光信号的接收和检测。
模拟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
03
在音频广播、视频传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
01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确保系统的传输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02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包括光源、光检测器、光纤、中继器和放大器等器件的选择和配置。
03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优化
通过采用先进的调制技术、编码技术等手段,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和容
性能参数
光源的性能参数包括波长、光谱宽度、输出功率、阈值电 流等,这些参数对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 影响。
作用
光源的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为光纤通信系统提供光 信号。
应用场景
光源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光传感、光谱分析等领域,特 别是在长距离、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光源的作用尤 为重要。
光纤通信发展历程
光检测器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光传 感、激光雷达等领域,特别是在高速、 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光检测器 的作用尤为关键。
光放大器
光放大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关键器件之一,主要分 为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和拉曼光纤放大器(RA)
两类。
输入 标题
作用
光放大器的作用是对光信号进行放大,补偿光纤传输 过程中的光信号损耗,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 和稳定性。
光检测器
分类
光检测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另一重 要器件,主要分为光电二极管(PIN) 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两类。
性能参数
光检测器的性能参数包括响应度、带 宽、噪声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光 纤通信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作用
光检测器的作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 信号,从而实现光信号的接收和检测。
模拟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
03
在音频广播、视频传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
01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确保系统的传输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02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包括光源、光检测器、光纤、中继器和放大器等器件的选择和配置。
03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优化
通过采用先进的调制技术、编码技术等手段,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和容
性能参数
光源的性能参数包括波长、光谱宽度、输出功率、阈值电 流等,这些参数对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 影响。
作用
光源的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为光纤通信系统提供光 信号。
应用场景
光源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光传感、光谱分析等领域,特 别是在长距离、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光源的作用尤 为重要。
光纤通信发展历程
新工科光纤通信课件C2-光纤传输原理
θa LD/LED
θa
θc ac
包层 纤芯
临界入射角 c arcsin(n2 / n1)
临界传播角 c arcsin 1 (n2 / n1)2
可接收角度满足 n0 sina n1 sin c
sina n12 n22
【例2-1】 已 知 硅 光 纤 n1=1.468 , n2 =1.444 ; 塑 料 光 纤
光纤有几个衰减比较小的透光窗口(windows)。 在850nm波长附近,损耗约为2dB/km; 在1310nm波长附近,损耗为0.5dB/km; 在1550nm波长附近,损耗可降至0.2dB/km 我们把这几个波长叫做光纤的透光窗口。
光纤的衰减定义为输出光功率与输入光功率的比值, 常使用dB做单位,衰减表示为
新工科
光纤通信
Optics-fiber communication
第2章 光纤传输理论与特性
2009年10月7日,高锟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的获奖理 由是:“For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s concer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 in fib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J
' m
(u)
uJm (u)
Km (w) ][ n12 wK (w) u
m
Jm (u) n22 Jm (w) w
Km (w)] K (w)
2m2
k02
1 (u2
1 w2
)2
这是一个超越方程,又称特征方程。
此方程看上去有点复杂,包括很多参数m、a、、 n1、n2和,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u与w通过 其定义式与 相联系;
光纤通信原理及基础知识ppt课件
光纤的通信原理及基础知识
编辑版pppt
0
光纤的通信原理及基础知识
第一章 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光纤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第三章 光纤的基本参数 第四章 光纤的制造方法
编辑版pppt
1
第一章 光纤、光缆的基本知识
§1.1 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信号 处理
发送端
光波导
信号 处理
接收端
编辑版pppt
2
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1.0
1,600 km
100 km
6km
0.5
6,400 km
400 km
25km
0.2
40,000 km 2,500 km 156km
• 当比特率大于10Gb/s, 偏振模色散必须考虑.
• 降低光纤偏振模色散值:
– 改进光纤的几何形状
• 导致裸纤的旋转
编辑版pppt
31
光纤的基本参数
偏振模色散 光纤的光学及传输特性参数之一------
8
1 非色散位移光纤 2 色散位移光纤 3 色散平坦光纤 4 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1
4
2
4
3
0 12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nm
-4
色散D(ps/(nm•km))
-8
波长(nm)
编辑版pppt
28
光纤的基本参数
偏振模色散 光纤的光学及传输特性参数之一------
定义:
基模包含两个正交的矢量,这两个偏振矢量在传播过 程中会产生时延,从而引入偏振模色散
928km
1550nm (G.655)
4528km
1310nm (G.652)
编辑版pppt
0
光纤的通信原理及基础知识
第一章 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光纤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第三章 光纤的基本参数 第四章 光纤的制造方法
编辑版pppt
1
第一章 光纤、光缆的基本知识
§1.1 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信号 处理
发送端
光波导
信号 处理
接收端
编辑版pppt
2
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1.0
1,600 km
100 km
6km
0.5
6,400 km
400 km
25km
0.2
40,000 km 2,500 km 156km
• 当比特率大于10Gb/s, 偏振模色散必须考虑.
• 降低光纤偏振模色散值:
– 改进光纤的几何形状
• 导致裸纤的旋转
编辑版pppt
31
光纤的基本参数
偏振模色散 光纤的光学及传输特性参数之一------
8
1 非色散位移光纤 2 色散位移光纤 3 色散平坦光纤 4 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1
4
2
4
3
0 12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nm
-4
色散D(ps/(nm•km))
-8
波长(nm)
编辑版pppt
28
光纤的基本参数
偏振模色散 光纤的光学及传输特性参数之一------
定义:
基模包含两个正交的矢量,这两个偏振矢量在传播过 程中会产生时延,从而引入偏振模色散
928km
1550nm (G.655)
4528km
1310nm (G.652)
光纤通信第二章PPT课件
c v3 v2 v v1
(2.9)
因而有
c v3 v2 v v1
(2.10)
-
10
第2章光纤的传输特性
2. 垂直极化波(TM)与水平极化波(TE)
介质平板波导中可以存在两类传输模式:垂直极化波(又称横磁 波,缩写作TM波)与水平极化波(又称横电波,缩写作TE波)
E
k
H
横磁波(TM波)
-
2
第2章光纤的传输特性
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之间的界
面A如图所示,界面上部介质1的
折 射 率 为 n1 , 下 部 介 质 2 的 折 射
率为n2一根光线以入射角 i 从介质
1入射到该界面上,光线的能量将
部分反射回介质1,部分透射到介
质2。根据折射定律,反射角
折射角 t将满足
r
和
介质1
A
介质2
r i
的传播由波矢的 x 分量 k x 决定,即在 x 方向电磁波在两个界面上来回反
射(电磁波在上下界面上全反射),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稳定的驻波,即 稳定的横向振荡。此条件为
kx 2d 22 23 2m , m =1,2,…
(2.11a)
因为 kx k0n cosi ,其中 n 为波导介质的折射率,所以(2.11a)式成为
-
6
第2章光纤的传输特性
设介质平板波导在y方向无限大, n1、 n2、 n3和k1、k2、 k3分
别是介质平板(1区),基底(2区) 和敷层(3区)中的折射率和 波数,其相应的波矢为 k1 、k和2 k。3 一般有n1> n2> n3,则根据
折射定律,在1,2区界面和1,3区界面上存在全内反射临界角 c12和 c13
光纤通信(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Optical FiberPPT课件
tan
2
2E0x E0y cos
E02x E02y
2020/7/24
The Sch.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HUT
14
CONTENT
2020/7/24
The Sch.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HUT
15
CONTENT
When E0x E0 y E0 , 2 2m (m 0, 1, 2 )
CONTENT
Chapter2 Optical Fiber
2020/7/24
The Sch.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HUT
1
OUTLINE
CONTENT
The nature of light The fabrication of optical fibers The structure of an optical fiber The propagation principle of light along a fiber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 of fiber
CONTENT
In 1815, Fresnel gived the correct explanation of diffraction. In 1864, Maxwell theorized that light waves must be electromagnetic in nature. The observation of polarization effects indicated that light wave are transverse. It is no different from a radio wave except that the wavelength is much shorter.
光纤通信课件第二章
由于G.653光纤的色散零点在1 550nm附近,DWDM系统在零色散
波长处工作易引起四波混频效应。为了避免该效应,将色散零点的位
置从1 550nm附近移开一定波长数,使色散零点不在1 550nm附近的
DWDM工作波长范围内。这种光纤就是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DSF)。
18
2.1.2 光纤的分类
光纤通信
而掺杂剂(如B2O3)的作用则是适当降低包层对光的折射率
(n2),使之略低于纤芯的折射率,即n1>n2,它使得光信号封闭
在纤芯中传输。
5
2.1 光纤的结构和类型
光纤通信
(3)涂覆层:光纤的最外层为涂覆层,包括一次涂覆层,缓冲 层和二次涂覆层。
一次涂覆层一般使用丙烯酸酯、有机硅或硅橡胶材料; 缓冲层一般为性能良好的填充油膏; 二次涂覆层一般多用聚丙烯或尼龙等高聚物。 涂覆的作用是保护光纤不受水汽侵蚀和机械擦伤,同时又增加 了光纤的机械强度与可弯曲性,起着延长光纤寿命的作用。涂覆 后的光纤其外径约1.5mm。通常所说的光纤为此种光纤。
图2-3所示为两种典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情况。 一种称为阶跃折射率光纤;另一种称为渐变折射率光纤,如 图2-3 (a)、(b)所示。
图2-3 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8
2.1 光纤的结构和类型
光纤通信
光在阶跃折射率光纤和渐变折射率光纤的传播轨迹分别 如图2-5和图2-6所示。
图2-5 光在阶跃折射率多模光纤中的传播
19
2.2 光纤的导光原理
光纤通信
1.折射和折射率
光线在不同的介质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描述介质的这一特征的 参数就是折射率,或称折射指数。折射率可由下式确定:
1μm),光纤传输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几十种乃至几百种传输模式, 这样的光纤称为多模光纤。如图2-5和图2-6所示。
《光纤通信原理》PPT课件
31
3-1-2 散射损耗
光线通过均匀透明介质时,从侧面是难 以看到光线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如空 气中漂浮的大量灰尘,我们便可以从侧 面清晰地看到光束的轨迹。这是由于介 质中的不均匀性使光线四面八方散开的 结果,这种现象称之为散射。散射损耗 是以光能的形式把能量辐射出光纤之外 的一种损耗。散射损耗可分为线性散射 损耗和非线性散射损耗。
红外吸收损耗对于波长大于2微米的光 波表现得特别强烈,形成红外吸收带。
29
杂质吸收损耗
杂质吸收损耗可以随杂质浓度的降低 而减小,直至清除。因此得到一个很宽 的低损耗波长窗口,有利于波分复用 (WDM)。
30
原子缺陷吸收损耗
原子缺陷吸收损耗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 制造工艺,不同的掺杂材料及含量使之 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记的程度。
2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现状
1-1-1 早期的光通信 几千年前,中国就有火光通信:烽火
台,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光通信,因为它 具有光通信的基本要素:光源、接受器、 信息加在光波上和光通道。
1880年,贝尔发明了光电话,它是现 代光通信的开端,但由于找不到实用的 传输手段而夭折。
3
1-1-2 光纤通信
3、弯曲特性 弯曲特性主要取决于纤芯与包层的相对折
射率差△ 以及光缆的材料和结构。实用光纤的 最小弯曲半径一般为50~70毫米,光缆的最小 弯曲半径一般为500~700毫米,等于或大于光 纤最小弯曲半径的10倍。在以上条件下,光辐 射引起的光纤附加损耗可以忽略,若小于最小 弯曲半径,附加损耗则急剧增加。
1950年曾出现过导光用的玻璃纤维, 但损耗高达1000db/Km,这天文数字的 损耗量,使有人认为光纤传输无实际意 义。
1960年,英籍华人高锟指出:如能将 光纤中过渡金属离子减少到最低限度, 有可能使光纤的损耗减少到1 db/Km,信 息容量可能超过100MHz。
3-1-2 散射损耗
光线通过均匀透明介质时,从侧面是难 以看到光线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如空 气中漂浮的大量灰尘,我们便可以从侧 面清晰地看到光束的轨迹。这是由于介 质中的不均匀性使光线四面八方散开的 结果,这种现象称之为散射。散射损耗 是以光能的形式把能量辐射出光纤之外 的一种损耗。散射损耗可分为线性散射 损耗和非线性散射损耗。
红外吸收损耗对于波长大于2微米的光 波表现得特别强烈,形成红外吸收带。
29
杂质吸收损耗
杂质吸收损耗可以随杂质浓度的降低 而减小,直至清除。因此得到一个很宽 的低损耗波长窗口,有利于波分复用 (WDM)。
30
原子缺陷吸收损耗
原子缺陷吸收损耗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 制造工艺,不同的掺杂材料及含量使之 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记的程度。
2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现状
1-1-1 早期的光通信 几千年前,中国就有火光通信:烽火
台,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光通信,因为它 具有光通信的基本要素:光源、接受器、 信息加在光波上和光通道。
1880年,贝尔发明了光电话,它是现 代光通信的开端,但由于找不到实用的 传输手段而夭折。
3
1-1-2 光纤通信
3、弯曲特性 弯曲特性主要取决于纤芯与包层的相对折
射率差△ 以及光缆的材料和结构。实用光纤的 最小弯曲半径一般为50~70毫米,光缆的最小 弯曲半径一般为500~700毫米,等于或大于光 纤最小弯曲半径的10倍。在以上条件下,光辐 射引起的光纤附加损耗可以忽略,若小于最小 弯曲半径,附加损耗则急剧增加。
1950年曾出现过导光用的玻璃纤维, 但损耗高达1000db/Km,这天文数字的 损耗量,使有人认为光纤传输无实际意 义。
1960年,英籍华人高锟指出:如能将 光纤中过渡金属离子减少到最低限度, 有可能使光纤的损耗减少到1 db/Km,信 息容量可能超过100M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子午射线在阶跃型光纤中的传播
阶跃型光纤是由半径为a、折射率为常 数n1的纤芯和折射率为常数n2的包层组 成,并且n1>n2,如图2.6所示。
图2.6 光线在阶跃型光纤中的传播
2. 子午射线在渐变型光纤中的传播
渐变型光纤与阶跃型光纤的区别在于 其纤芯的折射率不是常数,而是随半径的 增加而递减直到等于包层的折射率。
2.1.1
光纤(Optical Fiber,OF)就是用来导 光的透明介质纤维,一根实用化的光纤是 由多层透明介质构成的,一般可以分为三 部分:折射率较高的纤芯、折射率较低的 包层和外面的涂覆层,如图2.1所示。
图2.1 光纤结构示意图
2.1.2
光纤的分类方法很多,既可以按照光纤截 面折射率分布来分类,又可以按照光纤中 传输模式数的多少、光纤使用的材料或传 输的工作波长来分类。
角,即:θ1′=θ1。
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 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位于法线的两侧,且满足:
n1sinθ1=n2sinθ2
2.2.2
一束光线从光纤的入射端面耦合进光 纤时,光纤中光线的传播分两种情形:一 种情形是光线始终在一个包含光纤中心轴 线的平面内传播,并且一个传播周期与光 纤轴线相交两次,这种光线称为子午射线, 那个包含光纤轴线的固定平面称为子午面; 另一种情形是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不在一个 固定的平面内,并且不与光纤的轴线相交, 这种光线称为斜射线。
在一定的工作波上,当有多个模式在 光纤中传输时,则这种光纤称为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是只能传输一种模式的光纤, 单模光纤只能传输基模(最低阶模),不存 在模间时延差,具有比多模光纤大得多的 带宽,这对于高码速传输是非常重要的。
3.
按光纤的工作波长可以将光纤分为短 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和超长波长光纤。
4. 按ITU-T
2.4 光 缆
2.4.1
1. 光缆的构造
光缆的构造一般分为缆芯和护层两大 部分。
(1)
在光缆的构造中,缆芯是主体,其结 构是否合理,与光纤的安全运行关系很大。 一般来说,缆芯结构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光纤在缆芯内处于最佳位置和状态,保证 光纤传输性能稳定,在光缆受到一定的拉 力、侧压力等外力时,光纤不应承受外力 影响;其次缆芯内的金属线对也应得到妥 善安排,并保证其电气性能;另外缆芯截 面应尽可能小,以降低成本和敷设空间。
2
1.
顾明思义,多模光纤就是允许多个模 式在其中传输的光纤,或者说在多模光纤 中允许存在多个分离的传导模。
2.
只能传输一种模式的光纤称为单模光 纤。单模光纤只能传输基模(最低阶模), 它不存在模间时延差,因此它具有比多模 光纤大得多的带宽,这对于高码速传输是 非常重要的。单模光纤的带宽一般都在几 十GHz·km以上。
问:为什么多模光纤传播带宽小?
Hale Waihona Puke 2.2 光纤的射线理论分析
2.2.1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其 传播速度为
v=c/n
式中:c=2.997×105km/s,是光在真 空中的传播速度;n是介质的折射率(空气 的折射率为1.00027,近似为1;玻璃的折 射率为1.45左右)。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 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处于法线的两侧,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
按照ITU-T关于光纤类型的建议,可 以将光纤分为G.651光纤(渐变型多模光纤)、 G.652光纤(常规单模光纤)、G.653光纤(色 散位移光纤)、G.654光纤(截止波长光纤)和 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光纤。
按套塑(二次涂覆层)可以将光纤分为 松套光纤和紧套光纤。
现在实用的石英光纤通常有以下三种: 阶跃型多模光纤、渐变型多模光纤和阶跃 型单模光纤。
第二章 光纤和光缆
光纤作为光纤通信系统的物理传输媒 介,有着巨大的优越性。
本章首先介绍光纤的结构与类型,然 后用射线光学理论和波动光学理论重点分 析光在阶跃型光纤中的传输情况,最后简 要介绍光缆的构造、典型结构与光缆的型 号。
2.1 光纤的结构与类型 2.2 光纤的射线理论分析
2.4 光 缆
2.1 光纤的结构与类型
2.2.4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是由光纤中传输 的模式数决定的,判断一根光纤是不是单 模传输,除了光纤自身的结构参数外,还 与光纤中传输的光波长有关。
为了描述光纤中传输的模式数目,在
此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参数,即光纤
的归一化频率,一般用V表示,其表达式
如下:
V k0nma
2
2 0
nma
2
C
nma
图2.9 光纤中光波相位的变化情况
相位一致条件就是说:如果图中所示 的这个模式在A、B处相位相等,则经过一 段传播距离后,在A′、B′处也应该相位相 等或相差2π的整数倍。
光纤的相位一致条件也可以从另外一
个角度出发得到。根据物理学的知识可知: 波在无限空间中传播时,形成行波;而在 有限空间传播时,形成驻波。
一旦确定了光波导和光波长,那么n1、 n2、纤芯直径2a以及真空中光的传播常数 k0也就确定了,而且式(2-17)中的最大N值 也就确定了。
对于渐变型多模光纤,同样,其导模 不仅要满足全反射条件,还要满足相位一 致条件。
在渐变型多模光纤中,低阶模由于靠 近光纤轴线,其传播路程短,但靠近轴线 处的折射率大,该处光线传播速度慢;高 阶模远离轴线,它的传播路程长,但离轴 线越远折射率越小,该处光线的传播速度 越快。
3.
子午射线的传播过程始终在一个子午 面内,因此可以在二维的平面内来分析, 很直观。
2.2.3
1.
模式是波动理论的概念。在波动理论 中,一种电磁场的分布称之为一个模式。 在射线理论中,通常认为一个传播方向的 光线对应一种模式,有时也称之为射线模 式。
2.
光纤中光波相位的变化情况如图2.9所 示,在这里以阶跃型光纤为例来讨论光纤 的相位一致条件,不作复杂的数学推导, 只提及波动光学中的基本观点和结论。
1. 按光纤截面上折射率分布分类
按照截面上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可以将 光纤分为阶跃型光纤(Step-Index Fiber, SIF)和渐变型光纤(Graded-Index Fiber, GIF),其折射率分布如图2.2所示。
图2.2 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2.
按光纤中传输的模式数量,可以将光 纤分为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MMF) 和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S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