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e8cc4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d.png)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克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
(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克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克隆技术的科学原理及其应用。
2. 学生对文章中复杂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3.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创新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掌握克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克隆案例,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课堂讲解:结合文章内容,详细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导学:介绍克隆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克隆的发展历程,整理笔记,进行课堂分享。
3. 课堂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克隆案例,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关于克隆的资料,了解克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克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60877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9.png)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如“克隆”、“基因”等。
(2)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3)培养学生对科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认识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性质,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的理解。
2. 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克隆技术的相关科学原理的理解。
2. 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掌握基本概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理解深度。
3.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培养实践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实例,讲解克隆技术的相关原理和应用。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
2.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3.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探讨克隆技术的应用及其伦理问题。
4.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实际应用。
5. 第四课时:总结与拓展,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问题的意识。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以确保教学效果的优化。
2023最新-奇妙的克隆教案(5篇)
![2023最新-奇妙的克隆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e7476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7.png)
奇妙的克隆教案(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5篇《奇妙的克隆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筛选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
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一、导语设计《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
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
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
(板书:奇妙的克隆)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两栖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繁衍相安无事3.克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5.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计时阅读,然后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02cc0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5.png)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克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提高学生对科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奇妙的克隆》的主要内容概述。
克隆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克隆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结构。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难点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学生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情景模拟:模拟相关场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和理解课文内容。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线讨论平台:提供一个在线平台,方便学生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克隆技术的背景和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问题。
案例分析:分析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阅读课文:15分钟课堂讨论:10分钟案例分析:15分钟总结与反思: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793d7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d.png)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0篇《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四个小标题的内容。
2、速读课文,筛选信息,思考问题。
(1)、速读第一节,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克隆”,并辨析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速读第二、三节,填写“克隆技术的进程”表格,并理清作者说明的顺序及原因。
3、搜索阅读课文,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并加以点评。
4、研读第四节,思考:标题“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与“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是否矛盾?为什么?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猴毛变猴”,每当他与妖魔们作战一旦手头吃紧,就立刻从身上拔下一撮儿猴毛,吹一口气变成一大群小猴参加战斗。
这当然是神话,但今天的科学却可以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
(屏显:课题)什么是克隆?它何以如此奇妙?今天我们将跟随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的笔,一同走入奇妙的克隆世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生物学术语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生物体,由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发展而成。
囊胚(náng pēi ):胚胎的初期。
两栖(qī):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
脊椎(jǐ zhuī):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骨。
哺乳动物(bǔ rǔ):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婴儿。
乳腺细胞(rǔ xìan):人和哺乳动物乳房内分泌乳汁的细胞。
促性腺素:用于诱发排卵的激素类物质。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本文约3000字,5分钟读完。
这篇科普文章涉及一些生物学相关术语,请结合老师提供的补充注释默读全文。
(屏显)(生边结合补充注释边默读课文,5分钟)师:以上是这篇科普文章涉及到的生物学术语,大家注意:专业语与通用语并陈是科普文章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
(屏显)通用语专业语一分为二胚胎相安无事囊胚永无止境两栖切实可行脊椎濒临绝种促性腺素悲喜交集胰蛋白酶师:读过课文之后,同学们有哪些问题或疑点?生:为什么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生:课文最后一节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课文最后一节最后一段引用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为什么要严肃地考虑?含义指什么?师:好,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三、四节,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疑点学习课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686a7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b.png)
《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克隆技术的特点和作用。
2.分析课文语言特色,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语言特色,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克隆技术的背景和发展。
(2)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小组合作(1)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2)教师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7.课堂作业(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的短文。
(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克隆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2.学生在分析课文语言特色和说明方法时,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3.小组合作环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4.课堂作业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5.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保证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1.《奇妙的克隆》2.课文结构:(1)克隆技术的概念(2)克隆技术的特点(3)克隆技术的应用(4)克隆技术的未来展望3.课文语言特色:(1)说明文的写作方法(2)生动形象的语言(3)科学性的表述4.课文知识点:(1)克隆技术的原理(2)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3)克隆技术的利与弊六、优秀教案《奇妙的克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三篇
![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dd2dbcc1c708a1294a4423.png)
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三篇《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知晓“克隆”的相关知识。
2、学会快速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说明方法和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学习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克隆”的有关知识。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各采众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
他神通广大,有一绝招,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和它一样的猴子来妖魔作战。
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独特的设想。
他想像的依据是什么呢?(克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际遗传学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了解课文每一部分所写内容,把相关内容画出来。
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全文分四部分:(四个小标题)第一部分:什么是克隆;第二部分:怎样克隆;第三部分:克隆的意义;第四部分:克隆的作用。
请同学们说说你找到这些信息的依据是什么?第一和第四个信息是小标题直接告知的,第二个信息是要根据课文内容来提炼,第三个信息是要根据总结段落,即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来提炼。
(板书: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方法:1、根据小标题筛选;2、根据文章的总结段落来筛选;3、根据文段内容筛选。
)三、研读探究1、克隆是什么(1)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文中直接告诉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找到后,大声念出。
①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英文名“Clone”(克隆)。
②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③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07f1d8453610661fd9f419.png)
所以 , 在本课阅读学习中 , 拟采纳多媒体信息技术参加教课。
课前设置预习题 , 部署学生经过运用词典、词典和网络图书资料自学生字新词 , 认识作者有关状况和文中出现的一些科学术语。
课中组织学生自学、分组合作谈论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参加教课, 活跃氛围 , 激发兴趣 , 打破重难点。
课后部署想象作文 ,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停研究自然神秘的激情。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累积词语 , 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 ; 理解繁衍、平安无事的词义 , 并学会运用。
2认识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1 整体感知文意 , 依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挑选信息, 归纳内容重点 ,逐渐提升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 理清本文的说明次序 , 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利处。
3 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研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学习科学家们谨慎、务实、持之以恒的态度和精神, 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 全面对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心的一致。
●教课重点1认识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向。
2理清本文的说明次序 , 掌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课难点理清克隆鲫鱼出生前后的说明次序 , 理解这样安排的原由。
●教课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 , 教师设计思虑题指导学生自读。
经过学生独立思虑、小组谈论 , 多媒体课件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 , 给喜爱研究的同学一个空间 , 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课前准备教课课件、投影仪、多媒体电脑部署预习题●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激趣导入 , 认识作者我国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想必大家必定是喜爱看吧 , 此中孙悟空一遇紧急状况会从身上拔根猴毛吹口气就会变出很多小猴来帮忙的情节 , 大家必定特别熟习。
在《西游记》中那是神话描绘 , 是对敢于抗争封建统治、敢于和险恶权力作斗争的英豪形象的假想 , 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日 , 这类本事已经为我们人类所掌握 , 已经让神话变为现实 , 那就是奇妙的克隆技术。
《奇妙的克隆》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b2463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d.png)
《奇妙的克隆》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克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b.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说明文写作能力。
c.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词语。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内容。
b.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克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b.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克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b.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说明文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a.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b.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克隆羊“多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内容。
4.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
2.学习课文说明方法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写作。
3.课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说明方法,进行片段写作。
4.小组交流学生分组交流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借鉴。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的应用。
2.探讨克隆技术的应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克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4.课堂分享5.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的说明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克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说明文写作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d3ba1fa8956bec0975e38d.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三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探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一、导入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展示查找的资料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问题,供小组讨论。
问题: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明确: 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f889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b.png)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精选1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精选17篇)导语:孙悟空在紧要关头总能逢凶化吉,同学们也想不想有这种本领呢?这是什么本领呢?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下,我们能实现这个梦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梦想来学习一篇新课《奇妙的克隆》(在克隆的图片上出示课题)。
2023最新-八年级人教版语文《奇妙的克隆》课文及教案7篇
![2023最新-八年级人教版语文《奇妙的克隆》课文及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9fa79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6.png)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奇妙的克隆》课文及教案7篇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7篇八年级人教版语文《奇妙的克隆》课文及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奇妙的克隆篇一课题《奇妙的克隆》(第一课时)课型精读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探究教学后记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课前学习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二、课文学习(一)1、导入: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2.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牛牛范文§ 习: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问题,供小组讨论。
问题: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明确: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71668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9.png)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单元模块中预习本课内容,训练学生阅读较长说明文的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文体特色。
学会快速过滤筛选有效信息。
2、在阅读中体味文中科学家锲而不舍、严谨求实、追求高远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3、辩证看待事物,理性分析现象。
热爱科学、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1、跨知识的阅读与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文章内容本身所传达的具体知识,而要跳升到语文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从而体会说明文语言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在文章理性客观的描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领悟科学精神的:不畏失败,勇攀高峰,锲而不舍,严谨求实。
3、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建议:1、读:多读课文,走进文中的科学世界,对于感的知识或话题要积极的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查:这篇文章是遗传学泰斗谈家桢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其中涉及许多在克隆研究中的案例和事实,大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查阅这方面的信息,扩充你的知识域面。
对于本文的作者,更应该有深刻的了解。
建议同学们多从课外搜集资料,为我所用。
3、写:学习语文,不能离开语言表达,除了与你的学习同伴探知讨论、各抒己见之外,一定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整理成文字,这样会促进你的写作水平提高,也可使你的思想闪光得到永久保存。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各采众长。
一、情境导入:克隆羊多利(激发兴趣,引发思考)二、步入课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克隆”一词也经常被用到,只不过我们平时所说的克隆含义更加灵活、更加广泛。
你能举一些生活中可以叫做克隆的例子吗?(畅所欲言,将科学术语通俗化,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学生活动:生活中的“克隆”(二)整体感知我们这篇文章是科学家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那就了文章的内容应该是准确严谨。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da958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b.png)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克隆技术的定义、原理、发展历程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回答:
a.克隆技术为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
b.克隆技术可能带来哪些伦理道德问题?
c.针对克隆技术题,了解他们对克隆技术的看法,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利弊的小论文,不少于800字。
5.观看一部与克隆技术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如《多利羊的故事》、《克隆人的诞生》等,从艺术作品中了解克隆技术对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奇妙的克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克隆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对生物科技前沿领域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通过学习克隆技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敬畏之心,激发他们对生物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学习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可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此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奇妙的克隆》教案(3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1e1b7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5.png)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奇妙的克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
2. 克隆技术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克隆技术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2. 克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挑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克隆相关资料、图片3. 教师备课笔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克隆技术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克隆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克隆技术有什么了解?有哪些疑问?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克隆技术被称为“奇妙”?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克隆技术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有哪些?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克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克隆动物、克隆植物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克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克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化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拓展延伸1. 教师展示克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克隆器官、克隆食品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克隆技术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dc417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a.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人教版第一章:克隆的基本概念与历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隆的基本概念,掌握克隆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感受科技的进步。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克隆的概念、分类和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2. 难点: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克隆的基本概念。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克隆技术的利与弊。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克隆动物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的神奇之处。
2. 讲解克隆的基本概念:介绍克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3. 分析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
4. 探讨克隆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克隆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克隆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思考克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第二章:克隆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掌握克隆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2. 难点:克隆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克隆技术的操作过程。
2. 通过分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克隆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克隆技术发展历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克隆技术的原理:介绍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3. 演示克隆实验: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克隆操作过程。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克隆实验的规律。
5. 探讨克隆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精选14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cacd7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5.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精选14篇《奇妙的克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1、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2、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
教师:准备有关资料和事例,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过程中。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展开竞赛,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
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
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资料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3、感知课文,展开竞赛按课文四个版块,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
(第一部分一个小组,第二、三部分一个小组,第四部分一个小组)⑴全班齐读第一部分,请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另外同学发掘问题。
问: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问: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ead56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e.png)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奇妙的克隆》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克隆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文章语言生动,事例丰富,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本篇文章共有五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围绕着克隆技术的某个方面进行介绍。
教学时,我将以段落为单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克隆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克隆技术作为一个专业领域,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掌握课文内容。
此外,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学习还停留在记忆和理解层面,对于分析和运用层面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克隆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克隆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收集关于克隆技术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2.制作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准备问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克隆技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
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克隆技术?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06a30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2.png)
《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目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才能目的:引导学生挑选信息,概括要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才能。
情感目的:体会学习科学家们的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设计说明:三维目的互相浸透,融为一本〕教学重点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辨证地对待“克隆”技术的开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启发点拨法〔老师适时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教室环境:“克隆羊多利诞生”的视频直观形象,多幅克隆图片的展示拓宽学生知识面图文并茂的视频朗读,调动学生多种咸官。
教学流程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投影授课老师照片①介绍自己,出字谜。
同学们可能看出来了,照片上的就是我,给大家出的字谜“有一个字,站着,躺着,颠倒过来,都还是这个字”,猜出来,这就是老师的姓,〔田〕②图片变化,引到克隆,田老师儿子希望妈妈能像孙悟空一样,多变几个来,好送他上学,陪他游戏。
同学们有过类似的想学吗?这种想法能实现吗?〔克隆〕二、深情导入,浅释克隆说到“克隆”这个词,老师也是上学时听老师讲过:说是从人身上取一个细胞,放到保温瓶里一培植,就能变成和这个人一模一样的克隆人,他能帮你做很多很多事,克隆真的像我的老师说的那么简单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研读课文,感知内容〔过渡〕《奇妙的克隆》一文用四个小标题组织材料,其中第一个标题就告诉我们克隆的含义。
让我们拿起课本,听生物学家谈家桢告诉我们“克隆是什么”一、多媒体播放朗读“克隆是什么”,让学生美美的听1、投影出示“通过听读,我了角解到________”句式,引导学生挑选归纳第一局部内容。
例:“通过听读,我理解到但凡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局部的扩大来繁衍后代,就是无性生殖。
2024年八年级人教版语文《奇妙的克隆》课文及教案
![2024年八年级人教版语文《奇妙的克隆》课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878c5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8.png)
2024年八年级人教版语文《奇妙的克隆》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过程及其应用。
1.2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提高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1.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说明方法进行表达。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内容的理解。
1.2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1.3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2.1克隆技术原理的理解。
2.2说明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克隆技术的背景和发展。
(2)学生分享自己对克隆技术的了解。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克隆技术的利与弊。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假如你是一名克隆科学家,请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的说明文。
(2)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和课文内容,进行写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2.收集关于克隆技术的资料,制作一份PPT,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本教案力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学习《奇妙的克隆》一文,学生对克隆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科技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理解教师提问:“同学们,克隆是什么?课文中有哪些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克隆的概念?”(2)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教师引导:“请大家找出文中使用说明方法的部分,比如作者是如何解释克隆技术的?”学生找出后,教师进一步解释:“作者用了对比、举例等说明方法,让我们能更直观地理解克隆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八年级《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
1、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2、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
教师:
准备有关资料和事例,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过程中。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展开竞赛,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
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
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资料
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
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3、感知课文,展开竞赛
按课文四个版块,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
(第一部分一个小组,第二、三部分一个小组,第四部分一个小组)
⑴全班齐读第一部分,请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另外同学发掘问题。
问: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
都是生物*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生物*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
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问: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
教师补充提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
作者介绍克隆是什么时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
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
⑵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请二组同学准备,其他同学发掘问题。
)问: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
1979年克隆鲫鱼、1960、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问: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据)
问: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
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
问: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如果其他学生觉得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并加以引导。
文中按生物顺序来安排的,是由低级到高级。
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
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繁殖。
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
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学生找出后,教师追问: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锲而不舍、求真创新)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学生自由发言)
⑶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读,最后一组同学做好准备。
)
问: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
问: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子。
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
)
问: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学生自由发言)
问: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略)
对竞赛优胜小组以肯定后,教师小结: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
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
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请整理好收集到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我看克隆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总结前课内容,展开辩论。
二、教学步骤
1、投影幻灯片,复习课文内容。
《奇妙的克隆》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实验对象
研究成果
时间
说明方法
克隆——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克隆含义——克隆实验和发展(按生物进化,由底到高)——克隆造福人类
鱼类
鲫鱼
1979
下定义
作诠释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鲤鲫鱼
两栖类
爪蟾蜍
1962
黑斑蛙
1978
哺乳类
鼠
多利羊
1996
2、组织学生,展开辩论。
投影幻灯片,指出辩论要求:
⑴语言清晰、流畅,有条理性,声音洪亮。
⑵观点明确,论据充足。
⑶在驳斥对方观点时应该有“理”,更应该有“礼”。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结。
3、布置作业
⑴把文中好的词、句抄在资料册里,增加知识的积累。
⑵回家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介绍它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