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皇家园林的文化内涵

皇家园林又称“苑囿”、“宫苑”,一般是指由帝王主导营造,供帝王家族居住、游乐之用的园林。皇家园林规模之宏大,技艺之精湛,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堪称首位。

如果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算起,到19世纪末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园为颐和园,皇家园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几乎每个朝代都建园林。著名的有秦汉时期的上林苑,唐朝的华清池,北宋的寿山艮岳,而清朝是皇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在康熙、乾隆时期。当时,从海淀到香山,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等90多座皇家园林,连绵20余里,蔚为壮观。

目前,古代皇家园林中保存较好、艺术价值较高的主要有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避暑山庄与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并称全国四大名园,并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从地域分布来看,皇家园林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尤以北京最为集中。

皇家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一般文化取向以外,还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的独特之处,其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皇家园林占地面积广大

一般来说,皇家园林的规模都非常宏大,是私家园林望尘莫及的。周文王的“灵囿”是我国最早的帝王园林,方圆70里,“灵囿”里遍布花草树木,鸟兽充斥其间,并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游乐狩猎,实际上就是一处规模巨大的狩猎园;秦汉的上林苑广300余里;唐长安城北面的“禁苑”,南北33里,东西27里;北宋徽宗时的东京艮岳,是在人造山系万岁山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山周十余里”,北则俯瞰,有“长波远岸,弥十余里”的景龙江。元代大都西御苑太液池,“广可五六里,加飞桥于海中,起瀛洲之殿,绕以石城”,明代在此基础上,扩建成南海、北海、中海。清代所建圆明园占地5200余亩,颐和园占地4350亩,承德避暑山庄占地8400余亩。作为名垂千古的一代英王,康熙帝在追求山庄“博大”的心理美感方面不遗余力,营造避暑山庄时,圈进了5.64平方公里的山林沼泽。山庄周围宫墙长20里,有丽正、德汇、碧峰等五个门出入。山庄之内四个制高点上设了“南山积雪”、“北枕双峰”、“锤峰落照”、“四面云山”四个亭子,利用山高的优势,把目力所及都纳入到山庄的视野中,可以看到山庄外几十里甚至一二百里的美丽景色。圆明园面积5200余亩,被称为“万园之园”。古代帝王尚大的审美情结在清朝时期达到高潮。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恐怕也只有帝王才有能力将一个“大”字在园林的营造中发挥到极致。而且,这里的“大”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体量概念,它变成一种符号,象征着帝王的权势与威严。

(二)皇家园林布局宫苑合一

皇家园林一般采用宫苑合一的布局方式,宫即宫殿区,苑即苑景区,这样的布局既可以满足帝王的生活游憩需求,也适合处理政务、接见外国使节,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清朝的康熙、乾隆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可以说,承德避暑山庄实际上成了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

苑景区包括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三个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为帝王后妃营造了优美的生活游憩环境。总体来看,避暑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

(三)皇家园林建筑雄伟,富丽堂皇

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皇家园林营建时,极力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尤其是和江南的私家园林相比,皇家园林中的建筑物体量高大雄伟、威严壮观,建筑风格主要以雍容华贵、金碧辉煌为主,充分体现了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

例如颐和园的万寿山前山景区,这里是颐和园中建筑的荟萃之地。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远远望去,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而且这一组建筑全部采取宫殿形式,琉璃瓦顶,油漆彩画,金碧辉煌,不仅成为颐和园全园的标志和风景中心,也表现了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和君临天下的皇家气派。

(四)皇家园林皇权寓意浓厚

在古代中国,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建筑,基本上都要利用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皇家园林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营建也不例外。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权的扩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在当时所修建的皇家园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且皇权的象征寓意,比以往范围更广泛,内容更庞杂。

圆明园后湖区环湖建了九个小岛,这是全国疆域九州的象征;东面的福海象征东海,雍正皇帝让工匠在福海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通过模仿仙境的作法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尤其在烟雨迷蒙或雾气弥漫的时候,更有仙山神岛虚无缥缈、超凡出世之感。这种“一池三山”的造园风格开始于秦始皇汉武帝时期,此后成为皇家园林造景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对皇家园林的布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西北角上有全园最高的土山“紫碧山房”,这象征着昆仑山,整个园林布局象征着全国的版图,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寓意。

避暑山庄同样用这种布局来象征中国的版图。从布局上看,避暑山庄的东南部是湖区,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湖上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平原区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的景象;在山庄的西北部是山峦区,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在避暑山庄之外还分布着被称为外八庙的寺庙群,如众星捧月,环绕着山庄,象征着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避暑山庄的这种规划设计突出表达了封建统治者“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宏大气魄。

(五)皇家园林模拟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北方园林模仿江南,早在明代中叶就已开始了。康熙年间,江南造园技艺开始大规模地引入皇家园林,而对江南造园技艺更完全、更广泛的吸收,则是乾隆时期。乾隆在位六十余年,六下江南,只要是他所中意的园林,都命令随行画师进行临摹,作为皇家建园的参考,这样就促成了自康熙以来皇家造园摹拟江南、效法江南的高潮,他们把北方和南方、皇家与民间的造园艺术融会贯通,使造园技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避暑山庄、颐和园都是皇家园林模拟私家园林造园手法的经典案例。

避暑山庄中许多景点都是从江南园林中移植过来的。例如文园狮子林,建于乾隆三十一年,为仿苏州狮子林而建,园内假山崎岖,建筑精巧玲珑,具有元代大画家倪云林笔下的狮子林图及江南私家园林小中见大的意蕴。金山岛位于如意洲以东、隔澄湖相对。金山,本在江苏镇江的江心。康熙皇帝南巡时,多次登金山游览,醉心于江流天际的壮丽景色,回京后便在山庄水面开阔的澄湖东部修筑了金山岛。避暑山庄的金山与镇江的金山相比,规模虽小,但景物环境相似。文津阁位于万树园以西的山脚下,建于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和形式所建。无论从整体布局、体量尺寸、建筑用材和施工方法,乃至书架款式,都与天一阁大致相仿。烟雨楼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仿浙江嘉兴烟雨楼形制在岛上修建了一组建筑,同名烟雨楼,是山庄内最晚的建筑之一,也是最美的建筑之一。当然,这种模仿不是单纯的抄袭,而是结合了北方特点进行地艺术再创造,使北方宫廷园林融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