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合集下载

清代皇家园林设计思想

清代皇家园林设计思想

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思想一、皇家园林概述(一)概念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三种基本类型之一。

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

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

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

因此,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二)皇家园林的发展过程1.殷商时期由于殷商甲骨文中存在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因此人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据周朝史料《周礼》记载,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

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灵囿”以自然树木花草为主,鸟兽充其间,并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游乐狩猎,实际上就是狩猎园。

2.秦汉时期秦汉是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秦汉时期出现以大规模宫苑建筑为特色的皇家园林,以规模气势恢宏见长。

在此时期,苑中苑兴起,面积宏大的园林丰富而不至广泛。

最富中国园林特色的叠山理水手法初步形成,奠定了中国传统园林后续发展的基础。

“苑”与囿相通,“古谓之囿,汉谓之苑”。

秦汉时期的宫苑是一种以宫室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形式,是古代“囿”的继承和发展。

宫苑一般在圈定的广大区域内聚土为山、辟灵沼水池,池中堆石积土成岛,并种植奇树异卉,养禽鸟百兽,供皇帝行猎游乐。

宫苑中宫室建筑占重要地位,宫室建筑的布局多以地形错落变化,宫室之间有辇道相通,曲折迂回。

3.魏晋时期在此时期,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已具备“大内御苑”的格局。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因而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已有用石叠山的做法;理水与园林小品的雕刻物相结合,建筑的内容多样,形象丰富,楼阁、观等多层建筑有所发展,台已不多见。

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

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

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作者: ————————————————————————————————日期:ﻩ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摘要: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关键词:皇家园林、苏州园林(一)建筑的概念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

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

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在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范畴里,建筑是指兴建建筑物或发展基建的过程。

要成功地完成每个建筑项目,有效的计划是必需的,无论设计以致完成整个建筑项目都需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建筑项目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冲击、建立建筑日程安排表、财政上的安排、建筑安全、建筑材料的运输和运用、工程上的延误、准备投标文件等等。

(二)中国传统园林的整体概述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

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1、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

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中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中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古典园林

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古典园林

5、在文化渊源上,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较大,追求天 人合一;西方园林受科学理念影响较大。
三、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是渊 源久远、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发轫于夏商周。至先秦, “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已初见端倪。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化与宗教的兼收并蓄,使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并促成 了唐宋园林的兴盛。至明清,中式园林最终成熟并发展成 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体系。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实物的分 析看,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 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
3. 发展期-魏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这 个时期的人,不愿意像传统的隐士在深山里过着清苦的 生活,而是主张隐与仕的结合,既向往自然山水的享受, 又不排斥世俗的物质生活追求。于是他们在城郊山清水 秀的地方造别墅或宅院。 皇家园林的狩猎、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或仅具有象征意 义,游赏功能逐渐突出。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 气派的制约,但景观规划较为细致,到南北朝后期受到 私家园林影响,造园艺术开始升华。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史上重要的过渡阶段,以自然美 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直接影响造园活动,由模仿自然山水 发展到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这一阶段基本奠定了 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并列发展的基础。 这一时期著名园林有:张伦府苑、辟疆园、琼圃园、灵 芝园、华林园、铜雀园、兰亭、金谷园
唐宋时期园林特点: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它作为这 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 而且反映在 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 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 局部、小品的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城市寺观具 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 用,寺观园林亦相应地发挥 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郊野寺观的园林把寺观本身宗 教活动的场所转化为点缀风景的手段,吸引香客和游客, 促进原始型旅游的发展。

中国园林造园的两大步骤

中国园林造园的两大步骤

中国园林造园的两大步骤提要:优美的中国园林是怎样设计建造出来的呢?中国园林造园的第一步就是塑造山水地形。

接着,在山水结构的骨架上加上道路、桥梁、游廊以及厅堂、亭榭、楼台等这便是第二步。

这两步一前一后,联结紧密,缺一不可。

关键词:中国园林建造步骤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无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还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都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环境。

中国园林如诗如画,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

那么,这么优美的中国园林是怎样设计创造出来的呢?园林创作的第一步就是塑造山水地形。

园林艺术是最终产品是立体的风景形象。

毫无疑问,山水林泉等自然景物是它的主要部分。

虽然有些城市的庭院小景,看上去全被建筑所包围,好像建筑在这些小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其实不然,这时楼馆廊榭多半是一种背景,仅仅起到陪衬的作用,人们观赏的主要对象还是廊边墙前的石峰和花木。

有了它们,这种建筑空间才能称之为庭院。

由此可见,园林创作的第一步就是塑造山水地形。

而“因地制宜,顺应自然”正是中国园林造园原则之一。

北京圆明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集大成的精品,也是世界园林史上的杰作。

它的景色特点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可见真山只是作为远景借入到园内来,主要景色还是来自平地上挖池堆山,人工创造的山水地形。

当年修建圆明园的时候,雍正皇帝曾用16个字总结了塑造风景的经验:“因高就深,傍山依水,相度地宜,构结亭榭”。

这16个字的概括深得“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要领,说明大型皇家园林的建造也是因高就深地筑山理水,使山水相依傍,这种人工塑造的有高有低的山水地形就是园林风景的骨架。

要是没有山水骨架,西山脚下的一片平川是没有多少观赏价值的。

圆明园风景之所以会使中外游览者为之拍案叫绝,主要就在于造园家应用了传统的山水构筑技法,在平地上开挖了湖、海、溪涧,堆叠了连绵盘桓的假。

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

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

一园。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不仅引进全国的美景,还
在园中仿造西洋美景,如著名的“大水法”。颐和园中的
“谐趣园”仿自无锡“寄畅园”,而西堤六桥则是西湖苏
堤六桥的翻版。

2.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 (1)个性鲜明,主题突出。

江南私家园林是官绅商贾们府邸的扩展和延伸,因此
造园因地而异,风格因人而异。
• (2)小巧别致,色彩淡雅。
木,以供统治者享受。

秦汉时期,我国古代园林建造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逐渐
丰富起来,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造艺术转折时期.

隋唐以后,我国古代造园艺术达到了高峰。

明代中叶以后,私人造园高潮迭起,涌现出计成等一
批卓有成就的园林建筑专家。

清代时,我国园林建筑形成了北京地区、江南地区、岭
• (6)亭。是一种没有门窗、四面开敞的小型建筑。亭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富民族特色,造景功能极强,正所谓 “有亭即成景”。
• (7)廊。廊是有顶无墙的带形建筑。它不仅是联系建 筑和景物的通道,而且因其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生动活 泼,是颇具观赏性的民族建筑。

4.植物

花草树木犹如园林的毛发。

首先,它具有构景作用,其色彩、姿态无不给人以柔情万千,绚丽多姿的美感。
依山而建。佛香阁高41米,为全园的最高点,是颐和园的
象征。在此眺望昆明湖,开阔的湖面、远处的西山尽收眼
底。排云殿极具皇宫的豪华气派。

万寿山下昆明湖畔有著名的长廊。它长达728米,共分
273间,上有精美绘画14000余幅。长廊迂回蜿蜒,如同彩
带一般将勤政区、居住区、游览区连为一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般有两种分类法。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1.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

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

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

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

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

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一、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

论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异同

论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异同

论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异同姓名:叶鹏飞班级:建筑111班学号:201116056120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两大主要流派, 本文主要对二者造园思想、布局、建筑风格和构景要素等方面来比较阐述各自造园艺术的特征。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建筑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在风格和形式上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皇家园林是封建帝王建造共自己享乐用的,而私家园林都是一些文人、皇亲国戚、达官显宦、豪门富商私人所有,又可称为“第宅园林”,因此在造园艺术上有很大的区别。

一、不同点:1、建造规模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

从中国最早皇家园林灵囿(方圆35千米)到最晚建成的颐和园(占地约287公顷),皇家园林建筑规模在不断的增加。

虽然这次专业考察没有去真正的皇家园林,但是我们去的明清宫苑就足以看出皇家园林的气派。

“明清宫苑”是按照北京紫禁城一比一的比例修建的,占地1500亩。

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

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私家园林园主一般都是些文人隐士,受隐逸思想的影响,其园林面积较小,“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苏州的网师园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面积约10亩全园布局紧凑、严谨,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同时也体现了小中见大。

2、园址选择自由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

皇家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介绍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帝王及贵族所建的园林,以其精美的设计、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造园艺术和建筑风格,展示了古代中国园林建设的高度成就。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建设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的兴起始于汉代,尤其是东汉时期。

在东汉时期,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建设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设的巅峰之作。

皇家园林的设计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注重营造自然和谐的环境。

园林中的建筑物、山水景观、花木植被等都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

同时,园林还注重营造空间感和层次感,通过布局和景观的设计,使人在其中流连忘返。

古代皇家园林通常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园是供皇帝和贵族使用的私人园林,外园是供官员和百姓游览的公共园林。

内园通常规模较小,但设计精致,布局独特。

外园则规模较大,景点众多,各具特色。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建设不仅注重美学,也注重哲学和文化的融合。

园林中的建筑物、景点和装饰物都寄托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

例如,园林中常见的亭台楼阁、假山水池、花廊长廊等建筑形式,都是根据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传统而设计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建设不仅注重园林的美学价值,也注重园林的实用性。

园林中常设有宫殿、行宫、寺庙等建筑,供皇帝举行宴会、接待宾客、举行祭祀等活动使用。

同时,园林中还种植了各种果树、花卉,供皇帝和贵族赏玩和采摘。

古代中国的皇家园林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精美的园林遗址,成为了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故宫,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杭州的西湖等,都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作。

这些园林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是人们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理想场所。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设计、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代中国园林建设的高度成就。

这些园林不仅是中国古代帝王及贵族的居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杰作,值得人们去欣赏和研究。

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

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

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园林形式。

在中国汉族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帜有重⼤成就的建筑。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类⽂明的重要遗产。

其造园⼿法已被西⽅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国家掀起了⼀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的,从⽽达到'虽由⼈作,宛⾃天开'的审美旨趣。

园林在中国产⽣甚早,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就已经开始造园活动了。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只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之⽤。

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有池沼或台。

园林的组成要素到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具备,已经和最初的园囿有所区别。

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要素构成:筑⼭,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

为表现⾃然,筑⼭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

中国现存的古典园林有颐和园,承德避暑⼭庄,拙政园,沧浪园等。

他们都是园林的代表。

透过他们你能真正感受到园林的魅⼒,也能发掘出中国古典⽂化的深层意义。

4.2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4.2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美术年级高一年级学期秋季课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基本特征,对造园中的“叠山理水”原则有一定的认识。

了解园林鉴赏的基本方法,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了解本地有代表性的园林及园林之园美构成要素,能讲述要素对园林造景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任务引领,以具体的园林景色为对象,探讨园林意境和造景手法,探讨园林意境与绘画、文学之间的关系,交流其中的文化内涵与寓意,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堂鉴赏,认识中国园林艺术深邃的人文内涵和美感所在,增进文化自信,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情怀,深刻认识苏州园林产生的文化根源,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确认知其在中国文化和生活中的地位,逐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能自觉维统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学会从审美角度进行评价和思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与基本的艺术素养,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理解古典园林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以及园林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播放一段拙政园的视频引出课题。

同学们通过观看刚才的视频,相信大家能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和意境营造。

明·汤显祖《牡丹亭》中有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件艺术品, 建筑、山、水、花木巧妙组合, “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出示课题:人作与天开一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古典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中国有悠久的造园传统。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苏东坡有词“与谁同 坐?清风、明月、我”,借 诗词为名使人不由期待 拙政园这与谁同坐轩真 正面目。这是座造型别 致的建筑,因屋面状如打 开的折扇又称扇亭。这 一座轩虽小,其朴实与实 用却予人很大的方便,与 清风明月有缘人同坐于 此轩,赏景乘凉,把酒言 欢,又是多少人的梦想。
二、意境营造 ——点题
——叶圣陶 《苏州园林》
个园 清 扬州
虽为人作 宛自天开
——《园治》
狮子林 元 苏州
大明寺园林假山 扬州
《千里江山图》 局部
园林中的山和水,都是微缩型的。把石头堆起来,造成山峰山峦的样子。所以才叫“假山”,但一定要 像山,而且要有中国画中山水的意趣。
园林中的石山
石山容易显得峻峭、高 峻,这在一个园子里很容易成 为核心景致。
中华艺术宫藏
远香堂位于拙 政园正中,山水、花 木和亭榭等其他要素 都围绕着它展开,吸 引人们观赏厅堂的周 围美景。
拙政园远香堂
荷风四面 亭,亭名因荷 而得,坐落在 园中部池中小 岛,四面皆水, 莲花亭亭净植, 岸边柳枝婆娑。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亭在中国园林中随处可见,是供人 们短暂停留、休息、观景之用的,也是 心灵、建筑、自然的融合,反映了中国 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拙政园浮翠阁和笠亭
拙政园宜两亭
校园里的先忧亭
拙政园鸟瞰图
园林建筑: 厅堂 楼阁 亭 廊 舫 榭 轩 斋 房 室
“亭台楼阁、 轩榭廊舫”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有 顶无墙”曰亭。
“台,观四方而高者。”台上可以有建筑,也 可以没有建筑。规模较大、较高者便叫坛。
“重屋曰楼”
阁与楼近似,体量较小巧,可以看做架空 小楼层。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 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中外园林史》题集答案

《中外园林史》题集答案

《中外园林史》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古典园林中,以下哪个元素不是典型的造园手法?A. 堆石造山B. 引水为池C. 种植本地植物D. 建造欧式喷泉2.江南私家园林中,以下哪座园林以其竹景著称?A. 拙政园B. 网师园C. 个园D. 狮子林3.法国凡尔赛宫园林属于哪种风格的园林?A. 意大利式B. 英式C. 法式D. 中式4.下列哪位设计师是著名的英国风景式园林设计师?A. 勒·诺特尔B. 威廉·肯特C. 安德烈·勒·诺特D. 计成5.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用于模拟自然山水的造景手法是?A. 对景B. 借景C. 框景D. 障景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常常以何种元素作为核心设计?A. 水池B. 草坪C. 雕塑D. 花坛7.下列关于日本庭园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枯山水是日本庭园的一种独特形式B. 日本庭园常运用石组表现自然景观C. 茶庭是日本庭园的一种类型D. 日本庭园不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8.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A. 莎士比亚B. 牛顿C. 卢梭D. 亚当·斯密9.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手法中,不包括以下哪一种?A. 掩B. 隔C. 破D. 堵10.下列关于伊斯兰园林的描述,正确的是?A. 伊斯兰园林不重视水的运用B. 伊斯兰园林常采用十字形水渠布局C. 伊斯兰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不常使用建筑小品D. 伊斯兰园林中不使用瓷砖装饰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中,通过门窗等观看某一景物,仿佛镶嵌在画框中一样,这种手法称为________。

2.________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作品。

3.江南四大名园包括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________。

4.意大利台地园中的________、雕塑和水池常形成中轴线,体现出严谨的几何关系。

5.17世纪,荷兰兴起了对郁金香等球根花卉的栽培和热爱,这种园林风格被称为________。

简述圆明园的风格特点

简述圆明园的风格特点

简述圆明园的风格特点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

以下是圆明园的一些风格特点:
1. 融合中外园林艺术:圆明园在建造过程中,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理念和手法,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园林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格。

2. 以水为主题:圆明园内有大量的水景,如湖泊、河流、喷泉等。

水景与建筑相互映衬,营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

3. 建筑风格多样:圆明园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宫殿、楼阁、亭台等,也有西方风格的西洋楼、大水法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 园林布局巧妙:圆明园的园林布局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巧妙地运用了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营造出移步换景的效果。

同时,圆明园还注重园林与建筑的比例关系,使得整个园区在视觉上更加和谐。

5. 诗情画意:圆明园中的许多景观都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如“方壶胜境”“蓬岛瑶台”等。

这些景观以其独特的意境和韵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圆明园的风格特点是中西合璧、以水为主题、建筑风格多样、园林布局巧妙以及诗情画意。

这些特点使得圆明园成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多元。

园林历史试题及答案

园林历史试题及答案

园林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特点?A. 借景B. 框景C. 透视D. 障景答案:C2. 以下哪个园林不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A. 拙政园B. 留园C. 颐和园D. 圆明园答案:D3. 世界园林史上,被誉为“园林之母”的是?A. 中国园林B. 法国园林C. 英国园林D. 意大利园林答案:A4. 以下哪个园林不是江南园林的代表?A. 网师园B. 个园C. 寄畅园D. 豫园答案:B5. 中国古代园林中,以下哪个不是园林的组成部分?A. 山B. 水C. 植物D. 城墙答案:D6. 以下哪个园林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A. 避暑山庄B. 圆明园C. 颐和园D. 以上都是答案:D7. 中国古代园林中,以下哪个不是园林的造景手法?A. 对景C. 障景D. 透视答案:D8. 以下哪个园林不是以水景著称?A. 拙政园B. 留园C. 网师园D. 个园答案:D9. 中国古代园林中,以下哪个不是园林的造园要素?A. 建筑B. 植物C. 山石答案:D10. 以下哪个园林不是以假山著称?A. 狮子林B. 环秀山庄C. 个园D. 豫园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以下哪些是其特点?()A. 借景B. 框景C. 对景答案:ABC12. 以下哪些园林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A. 拙政园B. 留园C. 个园D. 颐和园答案:ABD13. 以下哪些园林是江南园林的代表?()A. 拙政园B. 留园C. 个园D. 网师园答案:ABD14.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部分?()A. 山B. 水C. 植物D. 雕塑答案:ABC15. 以下哪些园林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A. 避暑山庄B. 圆明园C. 颐和园D. 个园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____、____、____是其三大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yòu)”、“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之一。

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

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

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

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

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由此可见,在中国园林中.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于是,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无限的追求.
皇家园林在中国传统园艺艺术上极具代表性。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

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构架山水。

2、模拟仙境。

3、移天缩地。

4、诗情画意。

5、形式独特。

6、造园手法高超。

造园手法高超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接下来就是运用惜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

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造园师除了进行图纸设计工作外,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建园的工地具体指导施工,从而保证设计意图的贯彻
执行,并有利于即兴创作。

年-?)就著有《园冶》一书,精辟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重要的造园手法。

这是中国第一部造园专著,具有跨时代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园林给人的美学感受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如:全园被分成若干景区,各有特色又相互贯通,往往通过漏窗、门洞、竹林、假山等手段保持一种若断若续的关系,相互成为借景,也为游览中景区的转换做出铺垫。

在诸景区中常常,布上几件盆景、花
台,那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凄凉与生命的顽强等就都有了见证似的。

当然,一个好的园子还会有一个好的名字;要有几副佳联传世。

懦家学者向来是讲究“微言大意”的,一个好的名字
可以意味深长,品尝不尽。

所谓“网师”乃渔父之别称,
情溶为一体,园林更加魁力无穷的。

以颐和园为例分析其造园手法及其艺术特点
1对景:所谓对景即两个景致相隔一定的空间彼此遥遥相对,可使有人观赏到对方景色。

这是平面构景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应用较多的造园手法,几乎每个园中都能看到,比如万寿山倒影在昆明湖中。

湖心岛和万寿山互为对景。

2借景:借景多是立面景观的构景手法。

就是将园外甚至更远的景观组合到园内某一方向的立面景观中,使之景深增加,层次丰富,造成在有限空间看到无限景致的效果。

中国古典袁立也是以围墙环绕,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空间。

在颐和园中西边的玉泉山塔被借景到颐和园景区中,使视觉上加大景深,使远山古塔和园林相互交融。

3添景又是一个种立面景观的构景手法。

在空间比较空旷、景观比较单调而无景深层次感的地方,由于某种景观的添置而改变上述状况。

比如昆明湖如果昆明湖上没有十七孔桥那么显得过于空旷,添上十七孔桥和湖心岛使得景观更有层次。

4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去采收无限空间的局部画面的构景手法。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多采用建筑的门框、窗框或亭、楼阁外廊的柱与檐、构成的方框构景。

当然颐和园中很多细微处可以看到,比如乐寿堂的花窗。

5抑景“先抑后扬”是抑景手法的指导思想。

就是通过某景物对游人实现暂时的阻挡作用,产生其绕过此物眼前景致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

比如假山颐和园中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勤政殿后的山丘,通过小径先阻挡视线穿过假山看见宽阔的昆明湖突然眼前豁然开朗。

6漏景是通过院墙或廊壁上的各种造型的窗或花棱窗,将院内外或廊壁两侧的景致组合在一起,以扩大视野,丰富有限空间景观内容的构景手法。

7障景在园中祈祷屏障作用的景观,为了满足园林主人各方面的行为需求,在园中难免有不雅致的场所或器物,为不使之影响全园的景致,往往在其前方造一景观将其遮挡住。

在风水选址上,中国的皇家园林是占尽了风水宝地.如承德的避暑山庄.东北来水.东南积水,东南流去,西北高山.山是昆仑的代表,是玄武的象征,水是青龙和朱雀的象征。

在园林内部,也是仿照风水的格局.进行东,南.西,北的四围山的堆叠.前为案山.后为座山.东为左辅,西为右弼.四围山之中是地势低下的盆地.于是,在盐地中积水为池,以像朱雀.在山水格局上,中国皇家园林采用的是山型的山水园风格。

以山为主,以水为辅.讲究智水与仁山的结合.以仁为主,以智为辅,也是中国人的道德观.所以园林中必有堆山.山体高大,以山上的主体建筑为视觉中心,以水中的小岛为构图中心,采用两心合一.
在轴线,对称和中心上,皇家园林是坚定不移地走轴线与对称的道路。

如颐和园,从后山的北宫门到风景中心的佛香阁,以至昆明湖的凤凰墩,是一条明显的轴线.同时采用轴线与对称的有坤宁宫后面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等.
在分景与围合上,中国皇家园林采用实墙厚景和高墙的形式.如北京皇城内园林,每座园林都有高高的城墙围护,承德避暑山庄也是如此.这样的围合是把墙当作安全的城墙来设计的,体现了当时帝王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地位特点。

在框景,对景和漏景上,中国皇家园林运用得非常多.框景一般用窗框来实现:对景—般是用山水之隔来实现;漏景一般是用回廊或游廊来实现的。

在道路上,中国皇家园林多采用砖,瓦,石等材料的拼花.以人工的陶制砖石为主,以自然的山石为辅.运用图案构成的方法.在植物栽植上,用体量比较小,绿化覆盖率比较低,主要是为了显出人工之中见自然的效果.植物种类上.多喜欢采用四季的植物,开花的植物。

如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对春之桃,夏之荷,秋之枫,冬之松,都有同样的喜好,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表现.在植物修剪上永远是自然形态的优美高于一切
在建筑上,表现为如下几点:第—是类型上,主要是以殿堂为主.亭台楼阁为辅.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宗教建筑占有很大一部分,这一点与皇家的积德求寿有关.第二是建筑布局上以规则中轴线对称为主.第三是建筑数量上采用密集型.建筑密度比较大.第四是建筑体量比较大.第五是桥梁,多采用石拱桥.
综观以上特点,彰显出中国皇家园林造园手法具有相当的深度,可以说是若干年来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皇家园林开创了园林景现学科的先河,使中国园林的古典主义美在国际社会上得到认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