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赤壁赋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意。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典故的理解。
(2)体会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提问:同学们知道赤壁之战吗?请大家谈谈对赤壁之战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2)学生结合诗下注释,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的结构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聆听教师范读,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朗读时的情感体验。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结合课下注释,解释诗中的典故。
3. 写一篇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朗读是否有提高,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赤壁战场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意。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其他诗人笔下的赤壁之战的异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教师资格证通过教案赤壁赋
《赤壁赋》详细讲稿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导入:日本的千叶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立了这样一块石碑,上面写了这样两个字:“二”,许多人到此不解其意,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后来郭沫若做了这样的解释,他说这两个字应该分别加上两个边框,石碑上两个字读作“风月无边”,是盛赞此地之美的。
我们今天要鉴赏的赤壁赋就是借用无边风月来抒怀的,文章的作者是苏轼,请大家打开课本。
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是:1、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线索)。
2、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3、体会作者历经磨难仍然豁达乐观的精神情怀。
下面请同学们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来,自由的朗读。
好,我们来齐读一下第一段,大家看一下哪一个词能够表达作者的心情?哪一个词?有一个同学说乐,或者乐甚板书:乐甚此时的苏子为什么这么快乐呢?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好请坐,因为赤壁的夜景太美了。
板书:美景,有哪些写景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这些写景的句子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或者你觉得在苏子的笔下这幅秋香夜月图有什么特点。
我们想象一下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啊?教师明确:月亮缓缓的从东山升起,徘徊在星宿间,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月光照下来万顷碧水,而人的心情不由自主的变得舒朗开阔起来,任一艘小船在辽阔的江面上飘来荡去,四周是那样的宁静,和谐,我想连我们读者都陶醉在这样的美景当中了,那苏子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咱们班谁的朗诵是最好的?推荐一位同学,黄萧然,来。
“浩浩乎。
”鼓鼓掌吧,好,把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读出来了。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段。
请这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
古人在抒发自己欢乐心情的的时候往往是饮酒赋诗,在这除了饮酒赋诗之外,作者还用什么方式来抒发感情的?对,唱歌,哪句话,“扣舷而歌之”,板书:歌之,不仅唱歌而且还有动作,跟着节拍敲打着船舷,“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歌曲中苏子怎么就想到美女了呢?他是在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吗?你说,你怎么知道是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赤壁赋试讲教案
赤壁赋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赤壁赋》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苏轼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3)能够解读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意;(2)学会通过文本内容,推测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同一历史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超脱的人生观和乐观的人生态度;(2)理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变迁;(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重点1. 《赤壁赋》的文意理解和背诵;2. 苏轼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分析;3. 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解读。
三、教学难点1. 对苏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2. 同一历史题材不同表现手法的对比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引入《赤壁赋》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初步感受文学风格。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赤壁赋》的艺术手法,解读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对比分析:将《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对比,了解同一历史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赤壁赋》;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及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背诵效果和心得体会的质量。
3. 单元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赤壁赋》相关内容的测试,以评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是否达到预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评估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的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赤壁赋》试讲稿
高中语文《赤壁赋》试讲稿一导入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苏轼在翰林院的时候,有一个幕僚善于歌唱,苏轼就问他,我的词和柳永的词比起来怎么样呢?他说呀,柳永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拿着红绸拿着象牙板,歌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您的词就需要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板子,唱大江东去。
没错,这段话说的就是苏词豪放的风格,其实不仅苏词如此,苏文也有豪迈洒脱之气。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赤壁赋》。
二初读➕译读请4位同学接力朗读,示范读“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读错“倚歌而和之”,和,四声,伴奏疏通句意,“客有吹洞箫者”,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
抢答比赛!三整体感知释题:疏通了文意,我们再来走进课文,大家看题目——赤壁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你说,赋是一种文体,这篇赋是散体赋,它讲究文采,形式上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赤壁赋的意思是登临赤壁,抒怀言志。
(你是怎么知道的?工具书。
真会学习!)感知:苏轼与客人游览赤壁,他们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本,标画出相关语句,边读边概括。
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板书:赏景之乐——触景生悲——悟理之乐四析读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赤壁之处,看一看这是一幅怎样的赤壁之景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1 这是一幅安谧祥和之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风慢慢吹过,水面平静没有波澜。
2 这是一幅朦胧缥缈之景。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白茫茫的水汽笼罩在江面上,水面连接着天空。
3 这是一幅辽阔旷达之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流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朗读指导:大家可真会读书!看到这样美妙的景色,难怪作者要“饮酒乐甚”,如此欣喜愉悦了。
哪位同学能帮我们读出作者眼前的大好风光呢?“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你读的真好!)理解了赏景之乐,我们来看人物的情感怎么就由乐转悲了呢?请大家快速阅读2-3段,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二《15 赤壁赋》郑蓓蓓PPT课件 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公开面试试讲
已 灰 之
金 山
画 州 业 舟 木
。课件
•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
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
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
苏轼归家服孝,于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
•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 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066年逢其父于汴 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
P•PT写课件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 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 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 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 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 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优秀PPT课件”
PPT课件
赤
壁
赋
苏 轼
PPT课件
苏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 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
轼 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
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
之一。
•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 “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 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 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 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 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 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苏轼与客游赤壁 时心情是如何变 化的?试从文中 找出关键词。
乐甚——愀然— —喜而笑
PPT课件
结构
情感
一层:夜游之乐
1.泛舟赤壁,襟怀开朗(乐)
赤壁赋试讲教案
《赤壁赋》试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赤壁赋》,现在开始正式上课!上课,同学们好!一、导入同学们,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一书中写到,正是由于被贬,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的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赋》历来被称为是苏东坡豪放情怀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赤壁赋》。
二、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21岁中进士,一生仕途坎坷。
正是人生的苦难造就了这位“古今第一才子”的文学成就,而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我们今天要学的《赤壁赋》,就是他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2.写作背景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在这里,为排遣内心郁闷,他经常来赤壁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他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名篇。
《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信息筛选(一)听录音朗诵或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注意字词的读音与朗读的节奏。
(二)理清思路,学生讨论回答全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洞萧吹奏的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间的问答,文章重点转到关于人生态度的论辩上。
全文有诗情、画意,哲理,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上。
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
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
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
赤壁初中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赤壁赋》中重要实词的含义,掌握特殊句式。
- 通过朗读、背诵,熟悉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苏轼的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赤壁赋》中重要实词的含义,掌握特殊句式。
- 体会作者苏轼的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2. 教学难点:- 分析《赤壁赋》中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 体会作者苏轼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赤壁之战吗?它发生在哪个朝代?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2. 介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以及他的生平事迹。
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赤壁赋》,了解作者苏轼,体会其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新课讲授1. 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义和节奏。
-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 小组合作朗读,培养合作精神。
2. 讲解重点:- 介绍《赤壁赋》的背景和写作手法。
- 解释重要实词的含义,如“人生如梦”、“大江东去”等。
- 分析特殊句式,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
3. 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苏轼的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的感悟。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赤壁赋》,进一步体会作者苏轼的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赤壁赋》。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作者苏轼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的理解。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赤壁赋》试讲逐字稿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赤壁赋》试讲逐字稿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继续来和苏轼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对苏轼做了这样的评价,“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这可以说是极其精妙的概括,那在《赤壁赋》中,我们能不能看到这样的苏轼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板书:赤壁赋苏轼)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写作的背景,熟知了文章大意,现在请大家齐读文章,边读边留意文中表示情感的词语,并且用笔勾画出来。
开始,大家读得真是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那谁来说说第一段中,你发现了诗人有什么样的感情,好,你来,他说啊,他看出诗人非常开心,那你能不能说说你的依据,“于是饮酒乐甚”,那如果用一个字概括的话,我听大家异口同声说“乐”。
(板书:乐)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谁来说说你的看法,你说因为作者看到了赤壁的美景,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赤壁的景色,“清风阵阵袭来,水面波澜不惊,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小船在无边无际的江面飘荡,就如同乘着风,超然独立,仿佛进入了仙境”,请坐,你说的真美啊,仿佛把老师也带到了这梦幻般的仙境中,请大家拿起书,一起读一读文章第一段来感受一下这醉人的景色,大家读得真动人,老师也陶醉其中了。
苏轼秋夜荡舟,饮酒放歌,可谓极尽快乐,那么诗人是不是一直乐下去呢,大家都摇头,那谁来说说,来,他说,并不是,诗人由乐转悲,他直接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悲”(板书:悲)。
那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诗人的悲伤从何而来呢?我看大家已经都有了结论,而且跃跃欲试了,第一组,他说因为诗人听到了悲凄哀婉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说得太感人了,苏轼因为听到了凄凉的箫声想到了自己的遭遇,进而悲从中来,请坐,其他组的同学,来,第三组,他说,苏轼借客人之口表达出了对人世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语文试讲教案《赤壁赋》
语文试讲教案|《赤壁赋》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
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疏通文意,把握主客感情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深入研读文章议论部分理解体会蕴含的人生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和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如何运用理性思辨走出悲情,从而体会学习苏轼客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文意疏通,还记得最后老师问大家为什么欣赏喜欢苏东坡,你们说苏轼特别有人格魅力。
那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通过《赤壁赋》我们又能感受到东坡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二、整体感知1. 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回顾文意,读完之后请3位同学翻译复述,巩固对文意的理解。
2. 快速默读文章,提问文章中主客感情的变化,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3. 同学们很容易找到“喜——悲——喜”这一感情变化脉络,但是从“悲——喜”这一变化的缘由即文章第四段内容学生可能会忽视掉,这时教师通过设问点拨“客先悲后喜是因为什么?文章第四自然段作者说的话对客有何作用?”明确这里是主对客的开解。
三、深入研读1. 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出主客第一次喜是因为什么,通过学生自由发言找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等文本内容,并进一步概括出“月夜泛舟、飘仙之乐”。
2. 提问“客为何而悲?主是如何开解他的?”并让学生按照语文学习小组进行10分钟的讨论探究,教师这时巡视指导,结束之后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补充讲授。
小组1:曹孟德固一世之雄但今天在哪里呢,悲“人生无常”。
赤壁赋 苏轼精编试讲稿
赤壁赋苏轼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古往今来,文人写山水游记多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苏轼的《赤壁赋》。
看看他又借此抒发了怎样一种情感?板书:赤壁赋苏轼苏轼,号东坡居士,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并且思考第一段作者创设的意境和心情。
宁静、欢快、朦胧、飘渺、自由、空灵作者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这些意境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宁静。
微风吹来,小波澜。
不是。
表明他的心态是些许波澜诵明月之高兴、欢快白露横江朦胧纵一苇之所如自由一苇指什么?舟。
舟的特点:轻巧、小巧、欢快、自由。
让学生群答“哪些词用的精妙?为什么?”?1?.从“泛”字我们好像看到了小船漂浮在江面上,自由自在的样子。
?2.“徘徊”一词用的是拟人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缓缓升起的动态,更重要的是,“徘徊”一词还透露出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眷恋之情。
??3?.白茫茫的雾气“横”在水面上,是从近处看;月光下水光遥“接”天边,是往远处望。
一“横”一“接”,就像中国画的大写意,准确、简洁而又传神地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景。
? 4.从“纵”字我们又好像看到了小船已经放开,毫无拘束地冲向前去;“凌”字又让我们体会小船在波峰浪尖飞快掠过的动态,衬托了愉快的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乐甚作者为什么会突然从乐甚转为愀然呢?板书:乐甚---愀然第二段:歌、箫歌怎么就愀然呢?主要联系到歌词。
美人:圣明的君主,写出作者怀才不遇。
最早出处在哪里?离骚桂、兰都表高洁。
离骚中既替。
箫的音效:呜呜然。
慕:思慕,有距离感箫换成笛行不行?箫表现出悲凉,仙界、高雅笛:恬淡闲适,村野客悲的是哪几方面的内容?曹操:壮志未酬、帅才不遇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若渴安在:英雄永逝沧海一粟:个体渺小须臾:人生苦短板书:悲苏轼是如何开导他的呢?有人认为当时船上就没有客,只有苏轼自己两种思想在打架,苏轼的苦闷和挣扎。
赤壁赋试讲教案
赤壁赋试讲教案一、引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
赤壁赋试讲是以此战役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模拟赤壁之战,让学生深入了解这场战役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本文档将介绍一份赤壁赋试讲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等。
二、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2.学习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提高学生的表达与思考能力;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教学活动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
四、教学内容1. 赤壁之战背景介绍•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视频等材料,向学生介绍赤壁之战发生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等。
2. 赤壁之战的经过•利用地图、模型等教具,让学生亲自参与模拟赤壁之战的过程,并了解双方兵力的对比、策略的制定等。
3. 赤壁之战的影响•让学生分析赤壁之战的影响,如对三国格局的影响、战争的规模、战争策略的变化等。
4. 学生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赤壁之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展开讨论,彼此交流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5. 学生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赤壁之战的认识和观点,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五、评价方式1.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包括小组内部合作的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等。
2.表达与思考能力评价:包括学生在讨论与分享环节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3.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包括学生在模拟赤壁之战中的策略制定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实施计划教学时间:2学时(90分钟)教学流程: - 第一学时:介绍赤壁之战背景和经过,进行模拟赤壁之战。
- 第二学时:学生讨论与分享,小组展示与总结,教师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介绍赤壁之战的多媒体资料;•地图、模型等教具。
八、教学反思赤壁赾示范教讲活动通过模拟赤壁之战,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加深了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展示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赤壁赋说课稿(教师编制考试)
《赤壁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赤壁赋》。
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赤壁赋》出自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本单元主题为“山水神韵”,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作者寄寓于山水中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以主客问答的方式记写作者游赤壁时的所思所感,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古诗文的教学要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节奏;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3.品析作者的情感变化,领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赤壁赋》语言简洁凝练,手法精妙,极具艺术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将“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品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学中我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高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理解能力,但主动性有所欠缺,我会抓住时机,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感知文本。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不断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感知文本。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是说,一个人在经历了世间事了然大悟的思想变化。
这种思想变也是苏轼在看淡了山水之后的心路历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赤壁赋》,再一次感受他的洒脱与旷达。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几分钟,再提问学生的朗读。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引入苏轼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情感。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翻译,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交流与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 开展苏轼作品欣赏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的其他诗词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试讲稿(逐字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试讲稿一、导入师:上课,同学好,请坐。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大家查找词的相关简介。
现在,谁来分享一下呢?师:好,请你!师:嗯,看来准备的相当充分了。
师:他介绍到:词是一种诗的别体,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我们最初称它为“曲词”或者“曲子词”。
师:哦,同桌补充道:它的别称还有:长短句、词子、曲词、诗余等。
师:嗯,不光如此,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师:所以,我们再来看一看《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词牌名应该是“念奴娇”,它的作用就是限制这首词句数、字数、平仄等,而和词真正相关的应该是“赤壁怀古”。
师:所以,从标题中就可以看出这是属于一首“怀古词”。
二、阅读师:现在呢,老师就再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这首词,边读边归纳,本文按照先后顺序分别写了些什么?师:嗯,大家都端正了坐姿,看来已经归纳完了。
师:好,请你来说说。
师:哦,你说作者先写自己咏叹赤壁,再写怀念周瑜,最后到感叹身世。
(板书:咏赤壁、怀周瑜、伤自我)师:嗯,说的很清晰,不过老师这里啊,又有新的问题了。
师:咏叹赤壁的时候,作者围绕赤壁都写了些什么呢?师:嗯,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雪浪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些句子都是什么意思吗?师:嗯,乱世穿空就是纷乱的石壁直插云霄;惊涛拍岸就是汹涌的巨浪拍打江岸;卷起千堆雪就是卷起无数的雪白的浪花,非常好,请坐!师:现在呢,我们已经理清了课文的行文思路,知道了文章大体的脉络。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师:不过这一次呀,老师要为大家范读一遍,因为老师刚刚听到有些同学的断句、节奏不标准,所以,请大家认真听一听我的朗读节奏。
师:好,那老师就开始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名称: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4.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诗歌意境和主题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资料。
2. 学生学习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知识,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为诗歌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重音和韵律。
2.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3.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2. 学生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3. 教师举例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其他修辞手法。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 学生提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给出诗歌的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诗歌鉴赏写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歌内容和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教案:赤壁赋
本 文 格 式 为 Word 版,下 载 可 任 意 编 辑第 1 页 共 1 页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教案:赤壁赋一、说教材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 之作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 "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 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二第一 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是这篇文章的一个教学重点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 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 "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的这一要求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以文为赋'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点:(1)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2)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二、说教法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应能够诵读一定量浅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应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 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 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这篇课文教学课时设计为两课时 三、说学法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基于这一点并根据这一篇文章的特点,设计以下学习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韵律感;2、小组合作,理解文章内容;3、学生自主探究鉴赏,提高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赤壁赋》试讲稿(逐字稿)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赤壁赋》试讲稿【试讲课文】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试讲稿件】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的XX号考生,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赤壁赋》,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为大家唱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唱,请听。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老师唱完了,好多同学还意犹未尽呢,看来都特别喜欢这首歌,有谁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没错,就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二《15 赤壁赋》李国亮PPT课件 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公开面试试讲
我顿时感到忧愁,整理
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 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 凉呢?”客人说:“‘月明 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 曹操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 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互 相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 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 方吗?当他占领荆州,攻下 江陵,顺着长江东进的时候, 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 空。他面对长江饮酒,横握 长矛吟诗,本来是盖世的英 雄,如今在哪里呢?
PPT课件
翻PPT译课件与理解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壬戌之秋,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
七月既望,苏 子与客泛舟游
置句,应为:于赤壁之下游。 于,介词,在。下,方位名词。 兴:起,同风雨兴焉。
于赤壁之下。 属:zhǔ,通“嘱”, 劝酒。
清风徐来,水 歌:朗诵。
波不兴。举酒
PPT课件
苏 轼 书 法
PPT课件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PPT课件
赋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 一 种文体,它从先秦诗歌派生出 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 制,讲究文采、韵律,兼有散文 与诗歌的性质。其常采用主客问 答的手法来展开描写。
PPT课件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
属客,诵明月 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
之诗,歌窈窕 水面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
之章。
劝客人们喝酒,朗诵“明月” 诗里“窈窕”这一章。
翻译与理解
PPT课件
少焉,月出于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 宿和牛宿之间逗留不前。白濛濛的 水气笼罩江面,江水的浮光和天空
P作PT者课件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
《赤壁赋》试讲教案
《赤壁赋》试讲教案《赤壁赋》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预习,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
2、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朗读、课后练习,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掌握一些特殊句式。
3、指导诵读,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理解词语、句意,熟悉课文内容。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知人论世,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心路历程及其原因,培养学生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坎坷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第1、2、3点。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第4点教学过程:布置预习:1、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课文内容。
找出对照注释还不能理解的词句,或问同桌,或课堂上提出共同探讨。
2、早读课反复朗读课文。
3、找出文中直接表明情感的几个词语。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赤壁赋》,其作者苏东坡,我们在小学、初中就已经接触过,今天我要和大家讲一个他“死里逃生”的故事。
苏东坡四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名太高”而遭人陷害,被打入死牢,随时听候发落。
弟弟苏辙、儿子苏迈多方营救。
某一天,苏迈再次出去借钱,委托一个朋友给牢里苏东坡送饭。
本来他们父子有一个约定:事情恶化宣判死刑之时就送鱼进去,而朋友不知道,那天送了苏东坡最喜欢吃的鱼进去。
苏东坡一看到是鱼,大吃一惊,知死期将至,便写下了两首绝命诗请狱卒转交给弟弟苏辙。
装诗的信封通过监狱的最高长官传到了当朝皇帝手上。
皇帝拆开一看,是两首绝命诗,(其中一首是: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了须偿债,十口无家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诗里写的是对皇帝的忠诚和愿与弟弟世世为兄弟的'情感,大受感动;加上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立下了一个只有当朝皇帝知道的祖训:不得诛戮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于是就释放了苏东坡。
苏东坡死里逃生,被贬到了黄州。
该案史称“乌台诗案”。
经历了“乌台诗案”死里逃生的苏东坡,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靠微薄的俸禄养活不了一家人,在朋友的帮助下,开辟了一片荒地耕种自给,这片地他取名为“东坡”,同时也自号“东坡居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xx
说课稿
一、导语:
欣赏了这段视频,您是否也感受到了美得享受和情理的熏陶呢?古代散文意境悠远、文字优美,以他独特的魅力,穿越时空,向我我们展示了美丽的场景和深刻的哲理。
但是由于时空的距离,我们的学生“谈古色变”。
如何改变学生的这一状况,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古文教学之路?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关键。
本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尝试以宋代美文《赤壁赋》为载体,通过以教师的点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带领学生进入古文学习的意境中。
二、说教材: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说,“赤壁赋”乃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是一篇难得、有味的经典美文。
钱光昕教授将苏轼的《赤壁赋》收入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第二单元中。
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将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qì合间阐述哲理。
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我把它确立为本单元的重点讲读课文,是因为它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的点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三、说教学目标
1、学情分析
高中起点的技校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的积累,也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现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由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并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另外,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
文章中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恰恰使他们久旱逢春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我以《赤壁赋》为载体,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品性之人。
2、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作为一篇讲读课文,它在文言文知识方面对本单元的其他篇目有着牵引性的总结作用。
无论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还是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它都有着典型性。
因此,我把继续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本内容作为其中一个知识与能力目标。
此外,为了增强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熟练的背诵课文。
作为一篇赋,《赤壁赋》既保留了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又借鉴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从而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使文章兼具了诗歌的深致情韵和散文的透辟理意。
因此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了解“以文为赋”的特色作为第三个能力目标。
学生在感受其优美文辞的同时,又能从作文的角度得到启发,使学生理解“原来同一文体还可以借用其他文体的创作手法”。
从而打破了作文中对文体的禁锢。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后写的,因此要求学生在过程和方法上关注背景,了解作者,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风格。
此外,通过对本文学习过程的把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情感和态度目标
从情感、态度的目标来看,这篇文章是苏轼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完成的作品。
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3、重难点
《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由于学生没有与苏轼类似的人生体验,所以在理解作者遭受挫折后表现出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时,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将它设定为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在讲授过程中我采用采用感官剌激法、追溯联系法、提问法、讨论法和交流互动法,学法指导采用多维听记法、合作探究。
结构突出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双向交流特点,充分体现出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应有地位。
其目的是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老师只是在关键处随机点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在思考、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的作用。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我将做出如下两个课时的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记,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梳理字、词、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即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走出文本,寻找中国传统文人在身处逆境的不同生命轨迹及其心理特征,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将本课题安排为:导入文本——感知文本——拥有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块,让学生有所学、有所用、有所长,达到从诵读到研读、从整体感知到深层评价、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也使教师做到从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
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一)情感激发,导入文本:(10min)
1、导入
好的导入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个桥梁,因此我采用感官剌激法和追溯联系法导入课文。
播放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视频朗诵,并让学生随着视频朗诵。
目的是在轻松的氛围中,把学生的视觉、听觉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好的基调。
另外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
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利用追溯联系法由《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学过的课文导入新课,可以使两篇文章形成对照,形成有机的联系,便于全面了解作者的写作特色。
2、常识积累
接着利用师问生答得方式,进入到课文。
在播放完视频后我会问学生“这首词是谁写的”,学生回答“苏轼”。
我会接着问“你们对苏轼了解多少”,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介绍苏轼作为“文耀百代,词唱千年,诗传万世,书画俱工”的“魅力全才”,却注定漂泊一生,磨难一生,但又不失豁达、乐观。
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
黄州可以说是他政治的低谷,也可以说是他才华的巅峰,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写到“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最负盛名的“赤壁三咏”就创作于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中的一咏,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赤壁赋》也是其中的一咏。
从而完成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相关文章浏览: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