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专题练习(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概念学习】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2③,读作“2的圈3次方”,(﹣3)÷(﹣3)÷(﹣3)÷(﹣3)记作(﹣3)④,读作
“﹣3的圈4次方”,一般地,把(a≠0)记作aⓝ,读作“a的圈n次方”.
(1)(【初步探究】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③=________,(- )⑤=________;
(2)【深入思考】
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
Ⅰ.试一试:仿照上面的算式,将下列运算结果直接写成幂的形式.
(﹣3)④=________;5⑥=________;(- ) ⑩=________.
Ⅱ.想一想:将一个非零有理数a的圈n次方写成幂的形式等于________;
Ⅲ.算一算:
12²÷(- )④×(-2)⑤-(- )⑥÷3³.________
【答案】(1);-8
(2);;;;解:
【解析】【解答】解:(1)【初步探究】
,
故答案为:,-8;
( 2 )【深入思考】
Ⅰ.
;
;
故答案为:;;;
Ⅱ.
【分析】
(1)①按除方法则进行计算即可;②按除方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2)①把除法化为乘法,第一个数不变,从第二个数开始依次变为倒数,由此分别得出结果;
②结果前两个数相除为1,第三个数及后面的数变为,则aⓝ=a×()n−1= ;
③将第二问的规律代入计算,注意运算顺序.
2.如图,已知A、B两地在数轴上相距20米,A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为-8,小乌龟从A地出发沿数轴往B地方向前进,第一次前进1米,第二次后退2米,第三次再前进3米,第四次又后退4米,……,按此规律行进,(数轴的一个单位长度等于1米)
(1)求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2)若B地在原点的左侧,经过第五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点P,第六次行进后到达点Q,则点P和点Q到点A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3)若B地在原点的右侧,那么经过30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的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
多少米?
【答案】(1)解:, .
答: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或
(2)解:令小乌龟从A地出发,前进为“+”,后退为“-”,则:
第五次行进后相对A的位置为:,
第六次行进后相对A的位置为:,
因为点、与点的距离都是3米,
所以点、点到地的距离相等
(3)解:若地在原点的右侧,前进为“+”,后退为“-”,
则当为100时,它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
∵B点表示的为12.
∴AB的距离为(米 .
答:小乌龟到达的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70米
【解析】【分析】(1)由已知A,B两地在数轴上的距离为20米,且A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8,可得到B地可能在A地的左边,也可能在A地的右边,然后列式可求出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2)根据题意分别列式求出第5次和第6次行进后相对A的位置,由此可得到第P和点Q到A的距离,即可作出判断。
(3)根据点B在原点的右侧,列式可求出n=100时,可得到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再根据点B表示的数,就可求出AB的距离。
3.点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如图所示,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到点B停止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到点A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P、Q两点的距离为d(d≥0)个单位长度.
(1)当t=1时,d=________;
(2)当P、Q两点中有一个点恰好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时,求d的值;
(3)当点P运动到线段AB的3等分点时,直接写出d的值;
(4)当d=5时,直接写出t的值.
【答案】(1)3
(2)解: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是:=1.
①如果P点恰好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那么AP=AB=3,t==3,
BQ=2×3=6,即Q运动到A点,
此时d=PQ=PA=3;
②如果Q点恰好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那么BQ=AB=3,t=,
AP=1× =,
则d=PQ=AB﹣AP﹣BQ=6﹣﹣3=.
故d的值为3或
(3)解:当点P运动到线段AB的3等分点时,分两种情况:
①如果AP=AB=2,那么t==2,
此时BQ=2×2=4,P、Q重合于原点,
则d=PQ=0;
②如果AP=AB=4,那么t==4,
∵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到点A停止运动,
∴此时BQ=6,即Q运动到A点,
∴d=PQ=AP=4.
故所求d的值为0或4
(4)解:当d=5时,分两种情况:
①P与Q相遇之前,
∵PQ=AB﹣AP﹣BQ,
∴6﹣t﹣2t=5,
解得t=;
②P与Q相遇之后,
∵P点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时,t=3,此时Q运动到A点,停止运动,
∴d=AP=t=5.
故所求t的值为或5.
【解析】【分析】(1)当t=1时,求出AP=1,BQ=2,根据PQ=AB﹣AP﹣BQ即可求解;(2)分①P点恰好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②Q点恰好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两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