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设计

问题陈述

纲要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有这样的阐述:“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但它是课程的总目标,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在实施前,心中对每个主题活动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成为教师设计活动内容、确定指导重点、提供评价方式的前提。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如何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来设计高年段活动目标?如何将课程总目标细化成可操作的具体主题活动的目标?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课程的总目标呢?

内容提要

本章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分解入手,从四个方面揭示了高年段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的依据: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小学阶段的目标与小学高年段的分段目标;

2.高年段综合实践活动有哪些目标取向;

3.高年段不同类型的活动目标设计的差异;

4. 目标设计基于学校资源与学生认知基础。

同时,为了便于教师操作,从三个方面为教师介绍了高年段主题活动目标设计的思路:

1.主题活动目标的构成;

2.主题活动目标设计方法;

3.主题活动目标表述的基本要求。

方法与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小学阶段的目标与小学高年段的分段目标

(摘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

小学高年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A、人与自然维度:

l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l对自然世界的神奇既有感性的体验又有理性的认识;

l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将保护自然与环境的意识转化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B、人与社会维度

l关注社会生活,有目的地对周围社会环境进行考察;

l获得初步的社会经验和社会交往的认知能力;

l形成初步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具有一定的服务社区的经历。

C、人与自我维度

l能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了解基本的自护常识;

l增强劳动观念,发展劳动技能;

l在即将结束小学生活跨入中学的转折期,能够作阶段性的自我反省,增进自我认识;

l形成初步的价值观,树立自信心,树立人生理想,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D、研究性学习维度

1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形成探究思路,并能自主开展探究活动;

l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

l了解各种渠道的信息来源,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l在活动中具有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并能根据活动需要主动获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的教育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小学阶段的目标——高年段的目标,这一个课程目标逐步分解落实的过程,它是我们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年级目标、班级目标乃至一个具体的主题活动的目标时的重要依据,把握了这一系列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方向。

2.高年段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的目标取向

如何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落实以上所述的这一系列的目标呢?了解这一系列目标中隐含的目标取向,如综合性目标取向、行为体验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使得整个活动的目标设计过程更为清晰、明了,是设计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l综合性目标取向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综合性不同于学科间的综合,它超越了教材,活动所面对的是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间的关系的联系,把增强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一个根本的课程价值来追求。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经过近四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其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同时在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也必然带来学生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生活空间的拓展。

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性的目标取向,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就要有立足于全人的发展,立足于建设学生的健全人格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既要有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设计,又要强调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小学高年段还是学生逐步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阶段活动目标的设计,更需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案例呈现§2•1•1小学六年级主题活动《零花钱怎么用》的活动目标的设计[1]

案例说明:此案例的目标设计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入手,融合各学科知识,立足于学生的全人发展,紧扣活动主题,制定了综合性较强的具体目标,这样的活动目标有利于师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知识目标:

1.通过开展班级内的调查统计活动,熟悉各种常用的调查的方法并对全校进行零花钱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

2.在当家理财的活动中,掌握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开展为零花钱合理消费做出预算的活动,掌握简单的理财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自己零花钱使用情况的回顾,具备初步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2.针对围绕零花钱所提出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形成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在调查、统计、分析活动中,获得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在调查、研究、设想、行动、检验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2.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消费观;

3.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4.在调查统计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及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的态度。

l行为体验性目标取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的过程是以“做”——行为体验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活动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强调体验性与可操作性,学生是通过自主的行为体验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的,它关注的是过程中学生行为的变化,在行动中主动获得并检验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在行动过程中习得方法,在体验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这里要指出的是,在前期的许多主题活动中,教师有时将行为体验仅仅理解成查资料,其实,查资料只是众多活动方式中的一种,学生从中获得的仍是间接的经验。活动中首选的方式是学生的直接行为体验,如果受到各方面局限不能达成时,可以通过实验与建模为学生创设可供体验与行动的可能,倘若仍无法达成,才采取查资料获取第二手资料的方式,但教师仍需要引导学生在行为体验中验证其结论。因为,人的认识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辨证统一的规律。书本知识(间接经验)通过转化为实践知识(直接经验)而起作用。只有当间接经验真正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的时候,它才具有教育价值,才能成为人的发展资源。

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行为体验的能力,活动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行为体验中进行学习,注重自身独特的个性体验,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努力通过自身的行为体验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意识,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