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六章

合集下载

档案学概论第六章

档案学概论第六章

第六章档案工作的特点、规律与发展一、档案工作的特点(五大特点)档案工作的特点是指档案工作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服务性(1)原因:档案工作一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二不直接从事国家管理、科技研究等活动,而是通过提供档案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来推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

档案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这种特殊途径,决定了它是一项服务性工作。

(2)表现:服务性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机关档案工作要为提高机关行政效率服务,☞企业档案工作要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服务,☞国家档案工作则应为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基础型服务的同时,为国家文化遗产的积累和信息优势的形成提供服务。

◎2、文化性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馆工作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性。

(1)原因:档案馆是科学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2)表现:☞档案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馆具有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

档案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档案馆作为社会文化的聚集地,汇集了具有重要文化内容的档案,从一定意义上看,档案馆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

档案馆积累和保存档案就是保存了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文明的肯定。

档案馆在继承和保持社会文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档案馆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与信息的作用。

档案馆是人类文化财富的宝库,必然在社会历史的各个阶段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

档案馆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的实现,是衡量档案馆为社会所作贡献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档案馆具有传播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

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室社会文化历程的结晶,是一种凝固的历史,它既是反映和维护民族真实面貌的可靠见证,也是认识民族历史的重要渠道,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档案馆具有发展科学文化的作用。

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档案工作的主体,理应为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做出贡献。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1、三个二级学科: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档案管理学2、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能课程,以下是8大技能技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档案保管期限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编辑研究、统计做公务员的总的要求: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一、中国档案的起源二、我国档案的形式和名称的演变与沿革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档案的定义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档案的产生是逐渐历年产生的。

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

今天的文书,明天的档案。

条件如下:1、进入文明时代后,记录符号、文字记录2、随生产实践发展,语言文字完善,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3、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有条理信函及应用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日后查考保存起来,形成档案二、档案的基本含义(一)、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载体形式: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竹简+木椟,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尤其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纸质档案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1)从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看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摄影、录像、激光扫描等(2)从表达方式上文字、图像、声音等(3)从传达信息的文体上古代有:制、诏、奏折、题本近代有:令、布告、咨呈现代有指示、通知、报告、总结等。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惠编著)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参考)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惠编著)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参考)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惠)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一)试述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P5答:1、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1)在宏观上,档案管理工作是国家科学文化事业体系的组成部分;(2)在微观上,档案管理工作是机关、团各项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具有辅助管理的性质;(3)档案作为一种原始文献,蕴藏了大量的原始信息,这使档案和档案工作成为文献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1)档案资源积累的缓慢性;(2)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3)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4)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016 年试题)——P6答: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以下8项: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纂和利用工作。

其中,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工作是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工作,主要是针对档案实体的管理,对档案实体进行有序组织、排列和统计,建立数量充足、种类齐全、载体多样的馆藏体系,为档案的利用服务奠定档案资源基础。

档案的检索、编纂和利用工作是在档案实体管理的基础上,对档案信息进行的组织、加工和提供利用,属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主要目的是提供档案为社会利用需求服务。

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和档案利用工作的加强,档案编目检索工作和档案编纂工作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档案业务工作,这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结构发生了变化。

(三)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完成——P8答:(1)确立了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家全部档案;(2)提出了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3)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四)列举各种档案管理机构及其职能——P10答:(1)档案室。

性质:档案室是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是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档案室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本机关。

作用:是机关内具有参谋和咨询作用的部门,为机关职能活动提供档案信息支持;是全国档案工作的基础。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八章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八章
第三节
档案检索工具具有检索、报道、交流和管理馆藏的作用;
档案检索工具分类:
1.按照编制方式划分:目录、索引、指南;
2.按载体形式分:卡片式检索工具、书本式检索工具、缩微式检索工具、机读式检索工具;
3.按内容范围分:综合性检索工具、专题性检索工具;
4.按功能分:馆藏性检索工具、查检性检索工具、介绍性检索工具;
检索策略,是在弄清楚用户情报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检索途径、检索用词、构建检索表达式、明确检索步骤的科学安排;
档案检索效率用五个方面来衡量:全、准、快、便、省;
检全率和检准率是评价检索效率最常用的两个指标;
第四节
档案检索提问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检索目的;
2.检索对象;
3.检索范围;
4.现有档案线索;
第八章档案信息组织与检索
档案信息组织与检索是对包含在档案中的信息进行描述和揭示,使之有序化和系统化;
第一节
档案著录,是对档案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档案内容特征:是指文件或案卷所论述的主题内容,档案形式特征,是指文件或案卷的时间、数量、责任者、文种、载体等有关内容;
1985年我国颁布了国家标准《档案著录规则》。。。.
2.对主题结构的分析(主题的因素以及这些主题因素在主题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主题因素五种:
a.主体因素;b.通用因素;c.位置因素;d.时间因素;e.档案类型因素;
3.对主题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
主题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几种:
a.限定关系;b.交叉关系;c.应用关系;d.影响关系;e.因果关系;f.比较关系;
通用复分表:
1.综合复分表:称纵论赋分表;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七章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七章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七章第七章档案的保管第一节档案保管工作是根据档案的类型、成分和状况,对其进行入库存放、库房管理及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档案保管工作的目的:是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尽量避免和减少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给档案带来的损害,延长档案的寿命,为档案工作奠定物质基础;档案保管工作的内容:1.档案的入库存放;2.档案的库房管理;3.档案的利用过程中的保护;4.档案的安全防护和应急管理;档案保管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捍卫档案的真实性;档案保管的要求:1.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档案保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2.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配备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的必要的设施;3.档案实行分等级管理;4.根据需要和可能,配备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技术设备;第二节档案库房编号两种方法:1.为所有de库房统一编顺序号,适用于库房较少的档案馆(室);2.根据库房的所在方位和库房建筑的特征进行编号;库房中的档案架、柜、箱等装具应排列有序,不同规格、不同式样的档案装具应分开排列;库房内装具的排列应避免阳光直射,注意通风;档案装具的编号方法是,自库房门口起,从左至右、自上而下依次编号;档案存放位置索引是一种重要的指明档案存放地点和情况的管理工具;它以表册或卡片的形式,记录和指引档案在库房及装具中的存放位置,其作用是指引档案管理人员准确无误的取放档案;档案存放位置索引有两种:1.指明档案存放处所;2.指明各档案库房保管档案情况;档案代理卡是档案馆(室)在档案暂时移出库外时,在档案原存放位置放置的一种替代卡片,主要栏目有:全宗号、案卷目录号、卷号、移出日期、移往何处等;全宗卷是档案馆(室)在管理某一全宗过程中形成的,以全宗为单位说明该全宗历史情况的各种文件材料所组成的专门案卷;全宗卷的形成过程和成分:1.档案收集:档案移交目录、移交书;2.档案整理:档案整理工作方案、档案分类方案、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3.档案鉴定:档案鉴定材料分析报告、档案销毁消册;4.档案保管与统计:档案受损与修复记录、档案安全检查记录、档案数量与状况统计;5.档案利用:全宗指南、档案利用登记、机关工作大事记、机关组织沿革;第三节档案在利用过程中需要调卷、查阅、还卷,这对档案的物质载体将造成磨损;档案在利用过程中的保护制度:1.档案使用登记和交接制度;2.档案利用行为规范制度;档案在利用过程中的保护措施:1.数量与顺序的控制;2.对档案利用行为的监督和指导;3.档案利用方式及利用场所;4.珍贵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护性措施;第四节档案库房内的温湿度直接影响档案的自然寿命,一般档案库房温湿度标准14°—24°,45%—60%相对湿度;档案库房保管中的“八防”措施主要包括:防火、防水、防潮、防霉、防虫、放光、防尘、防盗;定期检查和清单档案室档案库房安全管理的一项制度性工作;档案应急管理和抢救是指档案馆及档案形成单位建立相关制度和应急措施,保证在发生自然或人为造成的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安全地抢救档案,尽量避免或减少档案所遭受的损害;。

(档案管理)档案学概论

(档案管理)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档案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一、档案的起源关于档案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诞生以后,产生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就形成了档案。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国家产生后,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形成了档案。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原始部落用这种文字记录各项事务,就形成了比较原始的档案。

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第四种观点认为:原始社会的结绳、刻契,就是原始的档案,文字、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1、2条又称为阶级社会产物论,又称为文字、国家条件说。

3、4条又称为原始社会产物说。

二、档案的沿革档案的沿革可以从以下分析:1、载体沿革档案按载体可分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2、名称的沿革A、“档案”在商代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汉称为“典籍”;魏晋以后称“文书”、“文案”;唐、宋以来称“文卷”、“案卷”、“案牍”B、“档案”一词,一般认为初见于清代。

a、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官府文书中,有“档案”一词的使用,即“查得顺治十四年四月臣部题定档案”。

b、康熙十九年(1680年)“起居注”:“上问马哈喇之父与叔父皆殁于阵,部中无档案。

”c、杨宾《柳边纪略》(成书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文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d、郑州大学文博学院王金玉、王永的文章,认为“档案”一词自清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即开始应用,比《柳边纪略》早了60年,“档案”的原始涵义指仓库财物类的登记簿。

(见王金玉、王永《“档案”词源新证》,《中国档案》1999年2期。

)档,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横木框档。

案,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几属。

由此引伸,把处理一个事件的有关文书作为一案。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九章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九章
2.专业系统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
3.地方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
4.档案馆(室)档案工作情况统计;
前三个层次属于宏观层面的档案事业状况统计,是对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设备、库房、财务、馆藏规模及管理水平等情况的统计;第四层次是对某一档案机构内部进行的微观层面的统计,主要针对档案管理活动各个方面进行统计;主要包括:馆藏量统计、档案构成状况统计、档案利用状况统计、档案用户统计;
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关键;
品质标志:按照事物的质量或者性质差异分组;
数量标志:按照事物的数量属性进行分组;
在档案工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统计分组:
1.对档案管理对象进行分组;
2.对档案管理活动机型分组;
3.对档案利用者进行分组;
档案统计表:对被研究的档案工作现象和过程的指标数字加以叙述的图标;
2.按调查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按照调查时间的连续性,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4.按取得资料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和采访法;
档案统计资料的整理:是对统计调查来的资料、数据进行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反映统计对象的总体特征。包括统计资料的审核、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填写统计表;
第三节
档案统计调查是根据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索和统计资料的过程;
档案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取得各种原始数据和资料,对其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核算。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进行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普遍调查和专门调查,为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奠定基础;
档案统计调查的方法:
1.按组织形式,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3.统计表的标题、统计项目名称应精确;

(档案管理类)档案管理类1到11章课堂笔记

(档案管理类)档案管理类1到11章课堂笔记

第一章档案概论档案的定义: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档案的基本含义:1.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积累而成的。

2.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文件3.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4.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档案的形成者的类型:官方性质的种种机关单位,半官方的或非官方性质的社团组织;某些个人。

档案来源于一定的基本单位,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活动。

复杂的社会实践,决定了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档案内容的丰富性以及一定的来源与内容的档案材料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需要具备的条件:1.办理完毕(或叫处理完毕)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

(所谓办理完毕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3.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档案的信息和载体是构成档案的两上基本因素。

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这是档案的主要特点和本质属性1.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遣物,它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其形成机关或人物特定活动的历史记录物,具有很强的记录性。

2.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料,它是特定的形成者在当时当地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转化物,因而具有原始性的特点。

档案则以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二者于一体的特点,区别于其他资料档案的一般属性: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1.档案是贮存和传播知识的一种形式2.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料档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的结晶,它记载了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大量有知识价值的事实、数据、成果和理论档案不仅有贮存的功能,当它被人们利用时又可以发挥传播知识的功能。

档案信息又具有自身的某些特性,主要表现为原始性和回溯性信息可分为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

对原始信息进行不同的加工处理即成为加工信息。

档案的种类:1.按来源标准:分为国家机关档案、党派团体档案、企业档案、事业单位档案、名人档案等2.按内容标准:一直接分为党务档案、行政档案、诉讼档案、军事档案、外交档案、科学技术档案、会计档案等多种门类。

档案管理概论

档案管理概论

第一章档案管理概述第一节档案及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一、档案的性质和特点(原始记录性)(凭证作用、参考作用)二、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性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第二节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与范围一、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纂、利用)二、档案的类型及档案管理工作的范围:第三节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家全部档案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手段)维护档案的完整(档案数量齐全;档案管理的系统性)维护档案的安全(实体安全;内容安全)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根本目的)第四节档案管理机构及职能一、档案室二、文件中心和档案寄存中心三、档案馆第二章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来源原则一、来源原则全宗的类型第二节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第三节档案价值鉴定理论19世纪末年法国大革命至一、1789年代世纪20世纪初至2020-30二、1、双重价值鉴定理论、利用决定论2年代末20世纪70三、20世纪中期至i80年代初至今】四、20世纪第三章现代档案的特点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一、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文档管理的一体化和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一体化二、档案管理手段的变革——数字化和网络化三、档案管理对象的变革——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的长期并存管理发展四、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的深入——由档案实体管理向档案信息组织与务将越来越突出五、档案管理机构社会职能的拓展——档案馆的公共性和社会化服第四章档案的收集第一节档案资源状况与档案流向一、状况贫乏、馆藏数量不足、二、流向第二节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意义与要求一、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二、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三、档案收集工作的要求第三节文件的归档一、归档制度二、归档范围、时间及归档案卷的质量要求(一)归档范围(二)归档时间(第二年上半年)(三)归档案卷及文件的质量要求第四节档案馆对档案的收集(方式方法、途径)1、档案馆对现行单位档案的接收2、档案馆对撤销单位档案的接收3、档案馆对历史档案的接收与征集4、接受捐赠5、购买6、寄存7、交换第五章档案的整理第一节档案整理工作的程序、内容和基本原则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程序:1、全宗的组织及排列;2、全宗内档案的分类3、案卷的编立和排列4、案卷目录的编制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1、在正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整理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第一篇: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概论与档案现象第一节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一、对已有档案的定义剖析(一)直观描述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定义: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优势:直观,易理解,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识别什么是档案(档案大部分是由文书、文件转换而来。

档案的实存形态主要是过去的文书、文件。

)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所在(二)抽象揭示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定义:档案是一种信息或历史记录、原始记录、记忆工具优势:有利于人们对档案本质的深入认识与揭示劣势:抽象度较高,理解难度大,确指性差,易产生学术分歧二、档案的本质及其定义表述1、档案的本质特性:档案本质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即原始记录是档案的本质特性档案的定义:①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②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定化信息(档案是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性信息)③“社会记忆”说。

认为档案的本质是“社会记忆”或“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记忆”④“归档保存”说。

认为档案的本质是有意识的“归档保存”或“保存备查”⑤“积累物”说。

认为档案是“一种文化的积累”⑥“副产品”说。

认为档案是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副产品”或“分泌物”三、对档案定义的理解(一)社会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是对社会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而非自然界的产物。

(二)历史性从时态上讲,档案时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三)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具有清晰性、确定性,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而存在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如人的口语)不能为档案没有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的原始记录(如纯粹的文物,器具)不能为档案(四)原始记录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例:文章、图书不是档案,但其手稿、书稿即是档案;报刊不是档案,但其文稿和发排稿是档案;电影,电视节目不是档案,但其脚本、场记、拍摄图片、播发稿等记录物是档案从信息论和人类之所以保存、使用档案的心理根源及实践需求讲,档案实际是人类追求信息的确定性、可靠性的产物,是社会实践必须有确定、可靠地信息支持方能有效进行的现实需要产物。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1、三个二级学科: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档案管理学2、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能课程,以下是8大技能技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档案保管期限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编辑研究、统计做公务员的总的要求: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一、中国档案的起源二、我国档案的形式和名称的演变与沿革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档案的定义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档案的产生是逐渐历年产生的。

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

今天的文书,明天的档案。

条件如下:1、进入文明时代后,记录符号、文字记录2、随生产实践发展,语言文字完善,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3、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有条理信函及应用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日后查考保存起来,形成档案二、档案的基本含义(一)、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载体形式: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竹简+木椟,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尤其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纸质档案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1)从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看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摄影、录像、激光扫描等(2)从表达方式上文字、图像、声音等(3)从传达信息的文体上古代有:制、诏、奏折、题本近代有:令、布告、咨呈现代有指示、通知、报告、总结等。

档案管理概论

档案管理概论

档案管理概论一、引言档案管理是组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涵盖了信息收集、保存、分类、检索、传递等方面。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合理有效的档案管理更显得重要。

本文将介绍档案管理的概念、作用以及档案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二、档案管理的概念档案是指组织或个人活动中产生的记录、文件等实物或电子资料的集合。

而档案管理则是对这些档案进行管理、保存和利用的一系列工作。

档案管理旨在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访问性,以支持组织的正常运作和决策。

三、档案管理的作用1.信息保存与传递:档案管理可以确保信息的长期保存和传递,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和传承。

2.知识管理:通过对档案的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知识资源,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3.法律合规:档案管理有助于组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安全和隐私。

4.决策支持:合理有效的档案管理可以为组织提供决策支持和历史借鉴,帮助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档案管理的意义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信息安全:档案管理可以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性,防止信息泄露和丢失。

2.提高工作效率:合理有效的档案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提升组织的竞争力。

3.促进信息共享: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传递,增进组织内部沟通和协作。

4.传承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有助于保存和传承组织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信息,提升组织的文化底蕴。

五、档案管理的原则1.完整性:档案的完整性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要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可靠性:档案管理要求档案的可靠性,即档案应符合事实并可信任。

3.可访问性:档案管理要确保档案的可访问性,让需要的人员能够方便地获取和使用档案信息。

4.保密性:档案管理要确保档案的保密性,对于涉密信息要采取合适的措施保护。

六、总结档案管理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法律合规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合理有效的档案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保障信息安全和传承文化遗产。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三章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三章
第三章 现在档案的特点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现代档案的特点:
1.数量激增,种类多样;
2.来源广泛,内容繁杂;
3.载体形式多样化;
4.社会对档案的需求增加;
第二节
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文档管理的一体化和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文档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文档一体化系统是实现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和前段控制的重要平台;
文档一体化具体包括:
1.文档实体生成一体化;
2.文档管理一体化;
3.文档信息利用一体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文档规范一体化;
档案管理手段的变革:数字化和网络化;
档案管理对象的变革: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的长期并存;
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的深入:由档案实体管理向档案信息组织与管理发展;
档案管理机构社会职能的拓展:档案馆的公共性和社会化服务将越来越突出;

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

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

36
全宗理论的发展
1、档案管理最初采用的是事由原则,即以档案文件内容 来整理组织档案,随着档案数量和种类的增加,来源 原则逐渐取代了事由原则。 2、来源原则的表现形式是“全宗理论”。 3、全宗理论的发端——法国最先提出“尊重全宗原则” (1841年)。 4、在法国“尊重全宗原则”基础上,普鲁士提出了“登 记室原则”(1881年)。 5、荷兰档案学家谬勒、裴斯、福罗英于1898年发表《档 案的管理和整理手册》(又称《荷兰手册》),从理 论上论证了来源原则。 back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档案管理概述 全宗理论 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档案管
理系统
back
3
第一节 档案管理概述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二、档案管理的内容与范围 三、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四、档案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back
4
一、
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档案管理工作是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管理档案,提供档案信息为各项社会 实践服务的一项工作。

(5)来源原则遭遇挑战与重新发现 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实质上是“新来源观”。 它使来源的含义更加扩展,由以往的实体来源 ——文件形成机关,扩展为相对抽象的“文件 形成过程”。即文件在什么条件、为了何种目 的、采用怎样的结构形式等各种综合的背景信 息。 “新来源观”是来源原则在电子时代的自我适 应和发展,它使来源原则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 里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联系的档案集合体。 (1)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 (2)全宗是在一定的历史活动中形成 的。 (3)全宗是以一定的社会单位或社会 活动项目为基础构成的。 (4)全宗是档案的基本管理单位。 back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

【课程笔记】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原创2009-06-09 13:27:00]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行者整理于2009-6-9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及源流考点●一:档案的定义几种代表性观点@保存被查的原始资料@办理完毕,仍有价值并集中保存的文件@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考点●二:对档案定义的理解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

2、历史性或后时性: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3、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

4、原始记录性:这是档案的本质特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考点●三:档案的种类(一):一般的分类层面简介档案和种类是人们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的结果。

(选择题考察)一般认为,档案分类涉及三个层面:1、对档案的认识性或概念分类,即对档案的种类认识;2、档案实体的管理性分类或实体分类;3、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性分类或信息分类、检索分类。

按内容分类(二)常见名词辨析公务档案:法人或法人代表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私人档案: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私人个人。

公共档案或官府档案:国家公务(政权性)机关形成的且被保存在各级国家机构中的档案。

历史档案;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丰收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三)常见简答题1、简析: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的作用公有私有指所有权,这是从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属性角度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性概念,它主要可解决档案的归属所有权问题。

公务档案是指法人或法人代表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私人档案是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私人个人。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五章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五章
6.案卷的装订;
案卷编目主要作用:
1.固定全宗内档案的分类体系和案卷排内档案内容和成分,是查找、利用档案最基础的检索工具,也是编制其他检索工具的基础;
3.它是案卷清册和总账,是档案登记的基本形式,也是统计和检查档案的重要依据;
案卷目录结构:
2.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
3.零散文件的整理;
档案整理的工作原则:
1.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2.档案的整理应当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3.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
第二节
全宗的组织常常通过组建“全宗群”来体现和维系全宗之间的联系;
全宗群的组合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便于档案的保管和统计;
4.档案实体结构体系用代码方式表现出来,有利于计算机自动处理档案信息,便于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档号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具有唯一性、合理性、稳定性、可延性、简洁性;
档号的唯一性是指档案馆(室)内档号应指代单一;
档号的合理性即档号结构必须与馆藏档案额整理分类体系相适应;
档号中左边为上位代码,右边为下位代码,连写时上、下代码之间用-(短横)相隔;
1.封面和扉页;
2.目次;
3.序言和说明;
4.简称表;
5.案卷目录表;
6.备考表;
案卷目录的编制可以根据全宗内案卷的实际情况,或者一个类编一本,或者一个全宗只编一本,还可以按照案卷的保管期限、机密程度的不同分别编制;
目录号(案卷目录号)编制方法:
1.将全宗内所有案卷目录按流水顺序编号,在一个全宗内没有重复的案卷目录号;
全宗号对于档案系统化整理、编目、检索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宗编号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档案的时间;
4.档案的形式;
5.档案的相对价值;
6.档案的运行情况;
7.档案的利用情况;
一般规律是:在全宗和全宗群内档案保存比较完整的情况下,各种类型档案的价值率基本正常;在全宗和全宗群内档案不完整的情况下,残存档案的价值相对提高,其中有些本不重要的档案的价值层次上升。
第三节
档案保管期限表是以表册的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指导性、标准性文件;
3.馆内鉴定阶段;
鉴定工作包括:定期鉴定、期满鉴定、开发鉴定、销毁鉴定;
档案鉴定工作的意义:
1.档案不断产生,价值各异,应对不同价值的档案区别对待;
2.档案鉴定工作是使馆藏精炼,保证珍贵的、有价值的档案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
第二节
档案鉴定工作的原则是: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鉴别档案的价值;
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
1.为档案价值的鉴定提供统一的标准;
2.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速度;
3.立卷人员可根据保管期限表容易地区分档案的不同价值,将具有不同保存价值的文件分别组卷;
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类型:
1.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
2.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
3.同系统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4.同类型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档案鉴定工作制度包括三个方面:
1.档案鉴定标准的制订和执行;
2.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
3.销毁档案的批准制度和监销制度;
第六章档案的鉴定
第一节
档案鉴定,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分析和判定档案的价值,决定档案是否保存及其保管期限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
档案鉴定工作需要确定哪些档案应该保存,保存多长时间,还要确定哪些档案不予保存,进行销毁;
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
1.馆外鉴定阶段(立卷鉴定、档案室鉴定);
2.进馆鉴定阶段;
档案的保存价值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利用需要;
档案的来源是指档案的形成者(立档单位)和档案的作者,档案的形成者在社会上的地位不同,反映其活动的档案的价值也不同;
档案的内容:体现档案价值的重要因素;
价值较大的档案包括:
1.反映立档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档案;
5.单位档案档案保管期限表;
普通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结构通常由顺序号、条款、保管期限、附注以及总的说明等部分组成,其中条款和保管期限是最基本的项目;
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为永久、定期(10年、30年);
2006年12月18日,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
将1987年《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两个业务文件合成一个文件,并上升为行政规章;
2.反映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档案;
3.反映国家方针政策的档案;
4.反映社会各阶层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的档案;
5.反映某些基本情况,能说明和证实某种事实的档案;
档案的形式是指文件名称、稿本(草稿与定稿,正本与副本)、外形特点、记录方式等外在的形式;
鉴定档案价值的依据和标准:
1.档案的来源;
2.档案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