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精华

第一章:机械运动学问点一、测量1、长度的单位:根本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2、单位换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nm;1dm=10-1m、1cm=10-2m、1mm=10-3m、1um=10-6m、1nm=10-9m。

3、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4、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即(一小格表示的长度),确定测量的准确程度。

作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分度值是0.1cm,读数应当有2位小数。

5、刻度尺的量程:测量的范围。

6、正确运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1)依据实际须要选择分度值与量程合适的刻度尺;(2)从零刻度线或清楚的刻度线起测量,有刻度的边紧靠被测量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结果时,结果包括数值与单位两局部。

7、时间的根本单位是:秒,符号s;常用单位:时(h)、分(min)、8、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1min=60s、1h=3600s、9、时间测量的工具:秒表、停表。

10、误差的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1、误差产生缘由:(1)测量仪器不够精细;(2)测量方法不够完善。

12、减小误差的方法:(1)屡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细的测量工具;(3)改良测量方法等。

13、误差与错误的区分:(1)误差不能消退,只能尽可能减小;(2)错误是可以消退的。

二、机械运动:1、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的定义:推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被选来作为参照物的物体都当作是静止的。

3、参照物选择:除探讨物体本身以外的一切物体,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4、推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假如探讨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间隔)没有改变则探讨物体是静止的,假如探讨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间隔)有改变则探讨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运动还是静止要看参照物选什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和难点解析汇编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和难点解析汇编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和难点解析一、长度和时间1.长度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相邻之间都是千进位(103),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米(m)、分米(dm)、厘米(cm)相邻之间都是十进位,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

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零刻线是否被磨损,如图(1)所示。

b. 正确放置刻度尺。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图(2)中“刻度尺怎样放置”);如因零刻度线量程(30cm)零刻度线分度值(1mm)0102030cm数字单位(厘米)图(1)图(2)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如图(2)中“零刻度线磨损怎么办”),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如图(2)中“眼睛如何观察刻度线”)。

d. 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如1.5m 、35cm 等);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3)所示,上图读数为3.80cm,下图读数为3.38cm )。

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

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 、课桌高0.7m 、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等等。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①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②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即(一小格表示的长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③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④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⑤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eg;⑥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2.时间(1)小时(h)、分(min)。

(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或秒表)。

注意:小盘的分度值是大盘的量程。

3.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和测量的人读取估计值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一起的使用规则、读书是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是不能避免的。

7、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即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组合法(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铅笔的长度圆锥的高度(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5)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用“轮滚法”。

二、运动的描述1.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做为标准。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概念。

1. 定义。

-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树叶从树上飘落等都是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 定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特点。

-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例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我们假定地面是静止的,汽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说汽车在运动。

-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如果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那么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这就失去了研究运动的意义。

-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若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二、运动的描述。

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于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判断结果也可能不同。

例如,对于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2. 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

-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即要描述运动的物体。

- 然后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 最后根据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情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等。

三、速度。

1. 速度的概念。

- 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 s^-1。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换算关系为:1m/s = 3.6km/h。

例如,18km/h=(18×1000m)/(3600s)=5m/s。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而机械运动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探索了物体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移动的规律。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机械运动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运动和力1. 运动的概念: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改变位置的现象称为运动。

2. 速度和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移称为速度,而速度改变的速率称为加速度。

3.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质量*加速度”称为力的大小的计算公式。

二、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 平均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三、变速直线运动1.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不等的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2.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的切线得到。

3. 加速度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当加速度为正时,速度随时间增加,物体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负时,速度随时间减小,物体减速运动。

四、自由落体运动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通常用g表示。

2. 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3. 下落距离和时间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可以用公式h=1/2gt²来表示。

五、抛体运动1. 斜抛运动:物体在一个平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和一定的抛射角度进行抛体运动。

2. 水平抛体和竖直抛体:当抛射角度为45°时,抛体的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相等。

3. 最大高度和飞行时间:抛体运动的最大高度是抛体运动到达的最高点的高度,飞行时间是抛体从抛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六、力和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称为惯性定律。

初中物理机械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机械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机械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机械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与力学性质。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机械知识点是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机械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机械运动基本概念1. 位置和位移:位置是指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位移是指物体由初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变化量。

2. 时间和时刻:时间是指事件先后发生的顺序,时刻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点。

3.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速度的单位为米每秒(m/s),加速度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所考察时间段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指某一时刻的瞬间速度。

5. 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保持恒定。

加速度的正负代表速度的增减情况。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的情况,力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即任何一个物体施加的力都有对应的作用力。

三、力与摩擦1. 力的产生和力的单位: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形状变化或受力物体受到加速度产生的物理量。

力的单位为牛顿(N)。

2.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之间的不规则性而产生的阻力,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 切向力与法向力:切向力是指垂直于物体运动方向的力,法向力是指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4. 弹力:当物体变形后恢复原状时,物体内部产生的力称为弹力,一般与形变程度成正比。

四、杠杆原理和机械利用1. 杠杆原理:杠杆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通过杠杆原理可以改变力的大小或方向。

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1.机械运动的定义: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或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求速度可以利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求加速度可以利用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3.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路径运动。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位移和时间成正比。

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在直线运动中,我们还可以利用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来求解物体的位移和时间。

4.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条曲线路径运动。

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曲线运动和变速曲线运动两种情况。

匀速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变速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在曲线运动中,我们可以利用速度和加速度的分解来求解物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和时间。

5.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指物体以其中一点为中心,围绕着一条轴进行的运动。

旋转运动可以分为匀速旋转运动和变速旋转运动两种情况。

匀速旋转运动中,物体的角速度保持不变,角位移和时间成正比。

变速旋转运动中,物体的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角位移和时间成正比。

在旋转运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来求解物体的角位移和时间。

6.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第二定律(力学基本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和压力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主要涉及到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规律、运动状态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点位置。

2.位移: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置移动。

3.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4.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2.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时,可以使用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的公式。

3.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时,可以使用瞬时速度=位移÷时间的公式。

三、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2.运动状态一般包括静止、匀速和加速三种情况。

3.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g,g等于9.8m/s²。

4.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时,可以使用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的公式。

5.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时,可以使用瞬时速度=位移÷时间的公式。

四、斜抛运动1.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同时具有初速度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的运动。

2.斜抛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

3.水平方向的速度保持不变,垂直方向的速度随时间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4.斜抛运动的最大高度和最大水平位移分别由初速度和重力加速度决定。

五、简谐运动1.简谐运动是指物体在一个稳定恢复力作用下沿着直线或曲线往复振动的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点是振动周期固定,速度的大小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简谐运动可以用位置-时间、速度-时间和加速度-时间的图像来描述。

六、力与运动1.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改变或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受过的合力为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大全精选全文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大全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等2.测量前的观察: (1)零刻度线(2)量程(3)分度值3.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4.特殊长度的测量:测圆珠笔的周长,测碗口的长度,测一张纸的厚度。

知识点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常用的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

知识点3:测量误差1.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重点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重点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重点知识点大全一、机械运动基本概念1.定义机械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3.确定物体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4.描述物体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中的运动轨迹。

二、力和力的性质1.定义力的概念,包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描述力的性质,如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和作用对象。

3.引入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包括力的合力和分力的计算方法。

4.介绍弹力、重力、摩擦力、弹簧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三、牛顿运动定律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描述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2.了解牛顿第二定律,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加速度与受力大小的关系。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了解牛顿第三定律,描述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条件。

四、摩擦力和斜面上的力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特点和受力分析。

3.了解斜面上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4.分析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与斜面的关系,包括斜面的倾角和摩擦系数。

五、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包括动能和势能。

2.应用动能公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3.了解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描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体在发生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时的机械能变化。

六、功和功率1.温故知新,回顾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了解功的单位和功的正负表示的意义。

3.应用功率公式计算物体的功率。

4.理解功率的概念,包括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七、简单机械1.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常见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3.描述简单机械的力和距离的关系。

4.应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波与声音1.理解波的概念和特点。

2.描述波的传播方式,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

3.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物理中的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内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位置变化。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中机械运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力的概念与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互相作用时,使物体产生变形、运动或停止运动的物理量。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1N是指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加速度1m/s²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运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方向、大小、使物体停止运动)。

二、力的效果:合力与分力1.合力:指多个力合成后的力,合力的大小等于多个力的矢量和。

2.分力:指合力分解成的几个力,分力的大小与合力相等,方向相同或相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将若干个力按照一定的方法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求合力大小和方向的方法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2.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力的和的过程,常用的分解方法有正交分解和平行分解。

四、力的静力学1.牛顿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3.动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质点运动1.位移与位移的计算:位移是质点从一个位置变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位移的计算可用位移公式s=v×t进行计算。

2.速度与速度的计算: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的计算可用速度公式v=s/t进行计算。

3.加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计算可用加速度公式a=(v-u)/t进行计算,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六、匀速直线运动1.速度大小不变: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且运动物体在任意连续相等时间内所走过的位移相等。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简而言之,机械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例如,汽车在路上行驶、鸟儿在空中飞翔、树叶从树上飘落等,都是机械运动的常见例子。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它就在做机械运动;反之,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就不是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通常我们会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比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当我们说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往往是以地面上的某一固定点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则是运动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运动状态结论,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如,两辆并排行驶且速度相同的汽车,以其中一辆车为参照物,另一辆车是静止的;但以地面为参照物,这两辆车都是运动的。

在实际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它相对于太阳则是运动的;飞机在空中加油时,加油机和受油机保持相对静止,才能顺利完成加油操作。

四、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通常用字母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那么公式可以写成 v = s / t 。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m/s),常用的还有千米每小时(km/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m/s = 36km/h 。

比如,一个物体在 5 秒内通过了 20 米的路程,那么它的速度就是 v = 20m ÷ 5s = 4m/s 。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机械运动是物理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总结: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或状态变化到另一个位置或状态的过程。

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3.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轨迹移动的运动。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不变;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会发生变化。

4.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沿曲线轨迹移动的运动。

常见的曲线运动有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沿着圆周轨迹移动;在抛体运动中,物体以抛体轨迹自由运动。

5.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a的计算公式为a=(v-u)/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运动时间。

6.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v的计算公式为v=s/t,其中s为位移,t为运动时间。

7.位移与路程:位移是物体从起点到终点位置的直线距离,而路程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

当物体运动的过程中没有折返时,位移和路程相等;当物体运动的过程中有折返时,位移和路程不相等。

8.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状态。

9.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10.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其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11.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机械运动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下面是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总结和归纳。

1.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改变,是一个矢量量。

而路程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实际所经过的路径长度,是一个标量量。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矢量量。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其中一瞬间的速度。

3.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矢量量。

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其中一瞬间的加速度。

4.速度和位移的关系: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

5.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

6.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7.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 = ma。

质量越大,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加速度越小,反之亦然。

8.牛顿第三定律:力具有相互作用的性质,作用于物体1的力和作用于物体2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9.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变。

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

10.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大小约为9.8m/s²。

11.质量和重力的关系: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度量,与物体所受力的大小无关。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12.常见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推力等。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弹力是物体被弹簧或弹性杆产生的力,摩擦力是物体滑动或滚动时与其他物体接触面产生的阻力,推力是由人或机器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13.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将这些力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进行合成,合成后的力叫做合力。

初二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常见的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常见的单位是:。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及的尺子;观察零刻度线是否 ;
(2)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一端对齐;
(3)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4)读:读数时要到 ;
(5)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和。

3.为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刻度尺读书时应估读到的下一位。

4. 与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只能,不能。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和。

二、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里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2.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说物体正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哪个物体做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我们一般选择为参照物。

3.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所以运动是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跟选择的有关,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叫做。

2.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

计算方法是:速度= ;公式是 = 。

速度的单位是、。

换算关系是: = 。

3.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速度。

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中机械运动是力学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有关机械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位移和速度1.位移:位移是物体在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

位移可以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2.速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速度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表示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同。

3.加速度: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也可以定义为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加速度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反映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情况。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是一个直线。

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2.位移-时间图:位移-时间图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变化情况。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时间图是一个抛物线。

3.速度的计算: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初速度+加速度×时间。

4.位移的计算: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的计算公式为:位移=初速度×时间+½×加速度×时间²。

5.加速度的计算: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三、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m/s²,方向向下。

2.自由落体的特点:自由落体的特点包括: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常数,重力加速度同方向,无论物体的质量如何,都受到相同的加速度。

3.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包括: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只与物体的起点和终点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物体自由下落的位移正比于下落时间的平方。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最新)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最新)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2、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四章光现象】2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要点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4.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5.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6.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7.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8.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 = v 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
9.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0.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s = v 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1.根据公式s = v t ,可求路程、速度和时间。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7.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
8.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
9.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0.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1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12.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3.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15.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1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1.台球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

下列关于台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B.球杆击球时,杆对球的力与球对杆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运动的台球在碰到桌边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消防队员在进行训练时,他沿着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匀速向下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向下滑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他与钢管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C.他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上的
D.他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现有一瓶某品牌的饮用纯净水.
(1)用手握住水瓶在空中静止不动,此时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手对瓶的是平衡力.
(2)瓶中水的体积是550mL,则水的质量是 kg.
(3)瓶中水喝光后,从瓶口向外吸气,瓶子变瘪,是由于瓶子受到的作用.
5.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时候,总保持或.
6.在体育测试中,铅球出手后仍能向前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
7.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车厢内靠左侧窗口的乘客,突然感到座椅靠背向前压了自己一下,是由于;当汽车刹车时,身体将向倾(填“前”或“后”),当汽车向左拐弯时,身体将向倾.
8.将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υA=4m/s、υB=2m/s、υC=0.如果小球在经过B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做_______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若小球在C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空气阻力)
9.甲、乙两同学在操场上散步,甲以V1=1.2m/s的速度向西匀速运动,乙以v2=0.9m/s的速度向北运动,某时刻,乙在甲正南方,且相距d=20m,此后,经多少秒他们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为多少米. 5.一辆汽车的功率为30kw,以15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3.8km,汽车的牵引力多少牛。

6.一辆履带式推土机,其发动机额定功率为150kW,当推土机以额定功率进行推土作业时,在平直的场地上以5.4km/h的速度匀速前进了15m,推土机所做的功多少千焦。

7.电动自行车以其环保、快捷、轻便的优势,成为家庭常用的交通工具.一辆电动自行车自身重力为600N,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了4.8千米用了10分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40N.该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秒,牵引力做功是多少千焦。

4.冰壶运动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冰道的左端有一个发球区,运动员在发球区边沿的投掷线将冰壶以一定的初速度推出,使冰壶沿着冰道的中心线滑行,冰道的右边有一个圆形的营垒,以场地上冰壶最终静止时距离营垒圆心点的远近决定胜负,投掷线与营垒圆心点的距离是30m.
(1)若冰壶的质量为20kg,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力为冰壶重力的0.015倍,经15s刚好运动到营垒圆心点处静止,则这段时间冰壶克服摩擦力做功多少焦耳,功率多少瓦特.
(2)冰壶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多少米/秒,开始运动的初速度多少米/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