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关键词
中考历史答题中的关键词解析与应用
中考历史答题中的关键词解析与应用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关键词的解析与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考历史答题中,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关键词,有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重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性。
本文将从关键词的解析与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键词解析在解析关键词时,学生首先要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从而能够准确把握问题的要点。
以下列举了历史学科中常见的关键词及其含义:1. 解释:要求学生对某个事物、概念或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说明和阐述,可以采用定义、描述、原因、结果等方式进行回答。
2. 比较:要求学生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相似和相异的对比,可以从地理位置、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3. 归纳:要求学生从一系列具体事物中找出普遍性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采用列举、分类、总结等方式进行回答。
4. 论述:要求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阐述和分析,可以采用列举证据、论证观点等方式进行回答。
5. 分析:要求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原因、影响、作用等。
6. 评价:要求学生对某个事物或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包括积极性、消极性、得失等。
以上只是历史学科中的一些常见关键词,掌握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非常有帮助。
二、关键词的应用在应用关键词时,学生需要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关键词相结合,进行灵活运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方法:1. 查阅资料:在解答一些要求详细说明或论述的问题时,学生可以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获取更全面、具体的信息,从而提高答案的准确性和深度。
2. 构建思维导图:对于一些分析、归纳的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组织和整理,帮助理清思路,准确回答问题。
3. 善用例证:在解答一些需要举例说明的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历史事件、人物事例等进行支持,增强回答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中国近代史的四个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的四个关键词:屈辱,抗争,探索,现代化。
两大历史任务与现代化的关系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现代化的基本和首要前提。
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们共同富裕。
现代化应该是全面的真实的高度的全民共享的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目标之一。
鸦片战争史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社会性质上讲,鸦片战争后改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主权沦丧,不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社会矛盾上:战前是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战后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肩负着民主革命的双重使命。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必考。
理解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说?双重使命:包括破坏的使命—消灭亚洲式的社会和重建的使命—在亚洲建立西方文明。
三个角度:客观效果: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传入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物质文明等。
主观动机:掠夺资源,殖民侵略,开拓市场,统治奴役中国人民。
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经济,领土,政治侵害,对人民的屠杀,中国人民应深刻牢记历史。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独立、富强、民主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
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也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持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6句话)1、封建经济逐步瓦解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是弱小3、地主军阀统治,封建统治更腐败,社会更黑暗4、帝国主义阻碍发展,成为主要矛盾5、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6、人民更痛苦,革命要求更强烈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1、意识形态的冲突:基督教理念——得不到文人和农民的同情,人人皆为姐妹兄弟与儒家礼仪冲突,禁止夫妻同居违背人伦。
2、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是小私有者,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自私性、狭隘性、保守性和散漫性,3、中外联合反对派力量强大太平天国运动是不是一场革命?不是。
《历史关键词的辩析》课件
法国大革命的核心理念是民主,人民推
“自由”与美国独立战争
2
翻了旧有的君主制度,迈向了民主和平 等的道路。
美国独立战争追求自由,反对英国殖民
统治,最终建立了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
经典历史人物与历史关键词的联系
马克思
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他对社会变革的贡献不可忽视。
列宁
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创立了苏联,他代表着“革命”和“社会主义”这些重要的历史关键词。
历史关键词的辩析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核心组织方式,其中 贵族拥有土地和权力,而农民则以服役和纳税作为 交换。
中世纪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隶”制度
奴隶制度是古代社会的核心组织方式,奴隶被视为 财产,被主人统治和剥削,在社会地位上处于最底 层。
历史关键词与历史事件的关系
1
“民主”与法国大革命
历史关键词例子展示
战争
从古代的战国时期到现代的世界大战,战争是人类 历史中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它塑造着世界格局。
经济
经济作为历史发展的驱动力,影响着社会的繁荣与 衰退,是历史关键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治
政治决定了权力的分配和社会秩序的建立,是历史 发展中的关键词,它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的基因,它记录了人类文明 的发展过程,是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历史关键词的辩析》 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关于历史关键词的辩析课程!今天我们将探索历史背后隐 藏的重要概念和思想,让我们一起去发掘历史的真实含义。
什么是历史关键词
1 定义和概念
历史关键词是指那些在特定时期有重要意义 且影响深远的词汇。它们承载着历史事件和 社会变革的核心思想和精神。
高中历史必修一关键词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一关键词汇总本文档旨在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1. 都城- 都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通常是国家或地区的首都。
- 在历史上,都城的更替往往伴随着政权的更迭和社会变革。
2.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指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 在历史上,文化交流常常通过贸易、移民、战争等方式进行,使不同文化之间的知识、技术、思想等得以传播和融合。
3. 帝国- 帝国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拥有广泛势力和影响的统一体。
- 帝国通常由一个君主或者家族掌握权力,并通过征服、殖民、扩张等方式来维持和扩大势力范围。
4.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权组织和运行方式。
- 常见的政治制度包括君主制、共和制、专制制度等,不同的政治制度对国家的治理方式和权力分配有不同的规定。
5. 社会阶级- 社会阶级指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和等级划分。
- 历史上,社会阶级常常根据财富、地位、职业等因素划分,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力关系。
6. 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和运行方式。
- 常见的经济制度包括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不同的经济制度对资源配置、生产关系和财富分配有不同的规定。
7. 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指发生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重要事件。
- 历史事件对于理解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常常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以上是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关键词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核心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聚焦其内涵,解决选择题。
宗法(族)制度:宗法制
中央集权制度:秦至宋;科举制
自然经济:均田制;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坊制变迁;世俗化
儒家思想:理学;心学
14、15、16世纪的世界史
线索:
发现的时代:人的发现、世界的发现
欧洲近代化模型探索阶段:人文精神、法治契约精神
商品经济繁荣,工场手工业、拜金热
世界市场形成阶段,亚洲优势时期
欧洲文明在全球扩张时期
14、15世纪
基督教统治欧洲:禁欲主义、蒙昧主义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拜金热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哥伦布)、世界地理大发现;
亚洲优势时期;贵金属、土特产、手工业产品人文精神、近代科学萌发:文艺复兴、近代科学技术(哥白尼)
16世纪
世界市场形成:新航路开辟(麦);早期殖民扩张与争夺(西、葡、英)商品经济繁荣: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发展;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亚洲优势时期;贵金属、土特产、手工业产品人文精神发展: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先定论)
近代科学萌发:近代科学技术(伽利略)
17世纪
线索:
欧洲特色的近(现)代化模式探索时期:政治革命、科技革命
欧洲文明向全球传播时期,欧洲征服世界时期。
1。
关键词(历史)
作用影响结局结果后果
1.《权利法案》的最主要作用: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专政
2.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最重大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产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最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最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5.19世纪中期,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主义在欧美国家取得全面胜利
10.彼得一世鼓励发展手工工场的目的:增强俄国实力
11.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根本目的:确保贵族地主利益
12.推行“铁血政策”来统一德意志的根本目的: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13.普鲁士于1866年发动普奥战争的直接目的:把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
14.1869年日本政府实行“奉还版籍”的主要目的:实现全国政治统一
5.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6.美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意图:进占中国市场
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的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
8.雅各宾派实行恐怖政策的直接目的:镇压反对派
9.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最终目的):使俄国成为西欧式的大国,增强俄国实力,巩固贵族地主商人的国家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标志:英吉利共和国的成立
8.英国资产阶级最终夺取政权的标志:1688年宫廷政变
9.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进入高潮的标志:波士顿倾茶事件
10.北美独立战争前,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
11.南方奴隶主挑起美国南北战争的标志:南方军队炮轰萨姆特要塞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两次内战之间的议会同军队斗争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农民的矛盾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关键词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关键词一、三大思想:儒家、道家、墨家1.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诚信、礼仪等美德2. 道家思想:强调“道”的作用,提倡“无为而治”3.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等理念,反对战争和奢侈二、古代文明1. 黄河流域文明:商、西周、东周等朝代2. 长江流域文明:夏、商、周、春秋、战国等朝代3. 现存文明:印度、希腊、埃及等三、朝代沿革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初代尧舜禅让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统治者为王,分为夏商两代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256年):分为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四个时期四、伟大的历史事件1. 三皇五帝:传说中的古代封建时代君主2. 夏禹治水:夏代舜后继位,取得天下后治理洪水3. 商纣暴政:商纣王为暴君,人民起义,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朝4.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国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五、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印度教、佛教等2.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等3. 近代史:殖民主义、世界大战、俄国革命、中国革命等六、历史名人1. 孔子:儒家思想的创始人2.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秦国国王3. 汉武帝:汉朝第七位皇帝,扩大了中国领土4. 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寓想家、文学家、诗人于一身5. 孙中山:民主革命先驱,中国国父七、历史文化遗产1. 长城:中国的古代军事重要建筑2. 故宫:中国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现成为博物馆3.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陪葬品,是规模最大的古代地下军事博物馆八、历史地理知识1.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中国母亲河”之称2. 长江:中国最长河流,素有“江南水乡”之称3. 古代丝绸之路:我国重要的商业贸易路线,促进了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等交流。
改革开放30年十大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十大关键词□ 文 / 钱平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下,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0年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我们应当铭记以下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理论先导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思想理论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止,因而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一直引领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完全可以说,3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经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党的理论创新分不开。
正是这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内容。
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的历史联系反映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实践的历程,也就从根本上诠释了中国发展的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它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推进中国的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巨变,靠的是解放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我们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首要基本问题解放思想的30年。
解放思想使我们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除前苏联那种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破除长期以来超阶段的“左”的框框,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破除抽象谈论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坚持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人教版高一历史15个关键词
人教版高一历史15个关键词
商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宗法制
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军事上的巩固
如何巩固其帝国统治
中央集权制度
三公九卿
“三公”的职责。
丞相:统领百官,协助皇帝处理朝政。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军事。
九卿:略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本质特征
君主专制的弊端
三公九卿的评价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关键词和大题必背句子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关键词和大题必背句子秦汉时期关键词
1. 秦始皇:统一六国,高统、开创汉文化
2. 楚汉相争:宋玉、项羽、刘邦、秦王政
3.秦灭六国:立尧置夏,设郡县制度
4. 刘邦称帝:以汉为中央,整理六县,改定《九章算术》
5. 秦末乱世:张献忠、赵高、陈平安、章邯
6. 汉朝建立:赶逐献节、整理六郡,实行东汉政乱
大题必背句子
1. 秦始皇统一六国,高统中央,大力开创汉文化,以“伐楚汉霸”结束
楚汉相争。
2. 晚期秦国被多次击破,刘邦在汉谷召集三公,以“诛暴秦王政”称帝,以汉为中央,整理六县,实行‘九垓六卿制度’,改定《九章算术》,
为汉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3. 秦末乱世,封建制度出现了张献忠、赵高、陈平安、章邯等志士的斗争,实现了秦国的灭亡,汉武帝称帝汉朝建立,出兵赶逐献节,整理六郡,实行东汉政乱,开创两汉的兴盛时期。
初中历史课堂的四个关键词1300字
初中历史课堂的四个关键词1300字[内容提要]:在初中各学科中,历史科在很多学校都不是主考科目,并不为师生所重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入门呢?笔者总结初中的历史教学,得出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好奇心;关键词二:情感;关键词三:形象;关键词四:形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关键词“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说的是手工技艺,但其实对于学习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初中各学科中,历史科在很多学校都不是主考科目,并不为师生所重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入门呢?笔者总结初中的历史教学,得出四个关键词,兹录于此,以求教于诸位同行。
关键词一:好奇心。
在哲学读本《苏菲的世界》中有这样一句话:“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也是每个人求知的动力。
每一个正处于转型期的学生均有着“十万个为什么”。
他们从生活中获取了不同的信息,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疑问,其中不乏有着对各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思考。
这些疑问在向老师提出时总会有不同的遭际。
因为他们的这些问题在很多老师看来往往是幼稚可笑,甚至荒诞不经。
譬如笔者就曾经遇到学生问“曹操有几个儿子”、“乾隆什么时候死的”这样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老师可能会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发问,以“这不是考试内容”为由搪塞了事。
但这样做的结果却是打击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对该科目的兴趣大减。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最好能给学生作详细的解答,不能作答的也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即使是再荒诞的问题,也说明了学生对历史起码有一定的关注。
我们可以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适当地引导他们去关注课堂内容。
只有保持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入门的目的。
关键词二:情感。
人是群体性的动物,每个人对自己的民族有一种天然的血脉相连的感情。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人对于他所在群体的集体回忆。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期间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落,无论是辉煌或是失落,都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历史学科中常见的关键词
历史学科中常见的关键词中国古代史一、原因(根源)因素关键条件1.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生产能力低下2.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3.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4.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男子在生产中取得支配地位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显著提高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产生8.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实行管仲改革,齐国经济实力强大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确立11.战国时期,封建之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12.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1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14.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实力最强15.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法律严酷、误期当斩16.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争取民心归顺,军事策略正确1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社会十分贫困18.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秦王的教训1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和亲”政策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军事力量薄弱20.西周和汉初实行分封制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诸侯势力增强21.汉武帝能实行“大一统”的根本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22.东汉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23.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军阀集团割据局面的根源封建的自然经济形态24.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地区的决定性条件注重农业,保证军粮供应25.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最主要原因孙刘结盟抗曹26.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27.东吴时代江南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原战乱,北方人士南迁28.东汉到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主要原因中原文化先进29.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南方衰落30.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成风,佛道盛行,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社会动荡不安31.西晋统一为时短暂的根本原因腐朽的门阀掌权,皇族争权夺利3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33.祖逖北伐收复中原努力失败的主要原因朝廷没有给予有力支持34.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的主要原因得到士族地主的支持35.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最重要原因前秦统治不得人心36.前秦败于淝水之战的主观原因军心离散,缺乏斗志37.祖逖北伐、淝水之战都未能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38.对淝水之战的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心的向背39.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先进经济形态的影响40.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思想根源对现实不满41.东晋至南朝末,朝代更替频繁,政局不稳的最主要原因大将拥兵夺权42.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大力推行均田制4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北方劳动人民南迁4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45.隋朝开凿大运河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江南地区经济日益重要46.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专制地位47.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光照四邻,这时文化发达的最根本原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48.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接受隋亡教训49.唐朝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盛况的根本原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50.促使唐朝扬州繁荣至极的直接原因交通枢纽地位51.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发展52.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五田可授,其根源在于封建经济得到发展53.唐朝募兵之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均田制的破坏54.唐朝中期藩镇权力过大的根本原因军事制度的缺陷55.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政府腐败的直接原因唐玄宗不理政事,重用坏人56.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最根本原因均田制破坏导致军事制度缺陷57.唐朝两税法得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58.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改变了征税标准59.唐末和东汉末农民起义的相同原因宦官专权60.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藩镇割据61.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经济条件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62.“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轻揺薄赋,重视农业6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北方多次战乱64.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根源唐末潘镇割据的延续6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社会安危66.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根本原因商业活动频繁67.导致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原因绍兴与议后,金获得淮河以北广大地区68.南宋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商业往来,其重要原因在于造船技术大有提高69.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70.五代两宋以后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海陆为主的直接原因五代两宋时期战乱导致西北陆路贸易中断71.元朝政府发展长江口至直沽之间海运的主要原因全国经济重心在江南72.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的加强主要的原因国家的统一73.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产生资本主萌芽的最主要条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74.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十分严重,导致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存在75.郑和下西洋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的主要原因农工商发达,国力强盛76.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77.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78.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日趋腐朽79.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80.清乾嘉期间崇实学风消失的主要原因文网严密,人心自危81.“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82.造成近代中西科学技术差距的根本原因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的作用83.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84.元朝的松江成为棉纺业中心的主要原因黄道婆改革面纺织工具85.促使原始社会人类过定居生活的直接原因原始农业的发展二、目的目标意图用意1.齐恒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主要目的提高齐国地位2.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的直接目的抵御匈奴南下3.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奠定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4.周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的主要目的巩固奴隶主国家政策5.汗初实行款舒政策的根本目的稳定统治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分割王国的封地8.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在于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大月氏10.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的直接目的保证北魏政府财政收入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14.隋唐实行科学举制的最主要目的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15.唐政府规定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的主要目的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16.唐太宗注意用人纳谏的根本目的维护统治地位17.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的主要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8.五代十国很多政权比较重视发展生产的目的保存实力19.宋太祖即位后,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直接目的防止“陈桥兵变”重演20.元朝重视国内陆路水路交通,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的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21.元朝政府大力发展漕运和海运的主要目的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22.元朝政府重视国内陆路水陆交通,其直接目的在于取得南方粮食供应23.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文”、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本质目的在于强化思想统一三、特点特征表现标志1.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普遍使用磨制石器2.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的标志按血源关系组成稳定的群体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府特点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4.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铁器的使用5.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皇权至高无上6.标志秦朝灭亡的直接事件偏师绕道,刘邦进京7.东汉和前代比,其政治上的突出特点豪强地主享有特权8.十六国时期结束的标志北魏统一黄河流城9.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北方少数民族学会农业生产,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10.南朝政权更替的特点武将夺权11.唐朝设置节度使之后,国内政治形式的特点内轻外重局面形成12.五代时北方五个朝代更替的共同特点军事将领篡权自立1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消弱地方势力14.明朝加强专制的突出特点设立厂卫特务机构15.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赋税折银征收16.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其特点在于机户拥有资金、织机,开设机房,为佣工人进行生产17.明朝时,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本质特征在于雇佣劳动关系出现18.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这主要指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19.李自成起义把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触及土地制度20.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四、实质本质性质1.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2.楚汉战争的性质封建统治者争夺权位的斗争3.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的实质民主政权的对立4.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以经济发展角度讲实质上就是少数民族农业化的过程5.隋朝开创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6.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封建制度日臻完善,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7.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8.“安史之乱”的实质地方割据势力同中央政府争夺最高治权五、意义作用影响结局结果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肥水之战的相似作用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起了决定作用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3.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4.唐朝两税法的直接作用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5.两税法实行后,影响最深的作用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6.隋朝大运河发挥的主要作用促进南北经济交流7.北宋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地方财政的主要作用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条件8.澶渊之盟的最大影响双方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友好往来的局面9.王安石变法的突出效果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济贫济弱的局面10.元朝时期开凿运河的主要作用解决了元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11.八股取士的直接作用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12.明朝后期该用银两收税对社会最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农业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商品化13.清朝设置台湾政府的最重要的意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原因(根源)因素关键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文科生应该知道的关键词(历史)
13.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美国人民为正义事业而战14.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促进西部振兴的根本因素:资本和劳动力资源15.美国南方种植园主阶级和北方资产阶级进行内战的根本原因:经济利益冲突16.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两种阶级制度的尖锐矛盾17.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18.英国议会军和美国北方军队在各自内战初期失利的共同原因:领导者政策有所失误19.19世纪晚期,美国垄断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20.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1.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的需要22.法国大革命成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推动2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直接原因: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24.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既是成功的措施,又直接导致失败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25.雅各宾派专政失败最根本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出现失误26.法国“雾月政变”成功的主要原因: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者稳定秩序27.拿破仑对外战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战争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28.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根本原因:法国的扩张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29.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复辟的波旁王朝阻碍资本主义发展30.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31.决定圣西门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而恩格斯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者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的成熟程度32.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的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统治权33.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34.法国“六月起义”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执行委员会强征工人入伍35.决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的最根本原因: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36.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最终确立的主要原因:工业革命深入进行37.英国干涉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干涉德意志统一的共同原因:争夺欧洲霸权38.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政治统治腐败39.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40.19世纪晚期,形成法帝国主义特征的主要原因: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41.克里木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俄国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42.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的根源:俄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与腐朽43.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农奴制已成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44.1861年俄国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45.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迫切需要统一的原因:分裂现状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46.德意志在19世纪中期要求统一的根本因素:全德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7.19世纪末的德国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其直接原因在于:容克阶级掌握了政权48.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49.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但中国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关系的变化程度50.19世纪中期,引起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51.日本经济垄断组织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其历史原因在于: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52.俄、日帝国主义都带有封建性,其历史原因之一在于:领导改革的核心原属封建阶级53.18、19世纪俄国沙皇主动进行两次改革的最根本原因:无力阻挡资本主义世界潮流54.俄国纠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主要原因: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55.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5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尚具有不成熟性,导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业生产阶段57.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
中考历史解题技巧关键词分析
中考历史解题技巧关键词分析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中考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要在中考历史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掌握解题技巧。
本文将对中考历史解题技巧进行关键词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中考历史。
一、关键词分析1. 解题技巧解题技巧是指在解答历史题目时的方法和策略。
良好的解题技巧能够帮助考生高效地解题,避免在考试中浪费时间。
常用的解题技巧包括审题、归纳总结、批判性思维等。
2. 中考历史中考历史是指中学阶段的历史科目考试。
在中考历史中,题目涉及到历史的各个方面,包括古代历史、近代历史等。
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能够帮助考生解答历史题目。
二、解题技巧分析1. 审题审题是解答历史题目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审题过程中,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问的内容。
关注题目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这些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题目。
2. 归纳总结在解答历史题目时,归纳总结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
通过对题目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同时,归纳总结也有助于我们整理思路,更好地组织答案。
3. 批判性思维在解答历史题目时,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题目往往会涉及到不同的观点和解释,我们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和评价这些观点。
比较不同观点的异同,权衡其优劣,对题目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给出合理的答案。
三、备考建议1. 熟悉考纲在备考中考历史时,要充分了解考纲要求。
通过仔细研读考纲,了解考试的重点和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同时,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历史知识,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思路。
2. 增强综合能力中考历史考试不仅仅考察历史知识的记忆,还要求考生具备较好的综合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阅读历史文章、参加历史讲座等方式,积累一定的背景知识和综合能力。
中考历史答题中的关键词解析与理解
中考历史答题中的关键词解析与理解历史学科在中考考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中解析和理解关键词对于正确回答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考历史答题中的关键词进行解析和理解,并提供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
一、解析关键词1. 解析主题词主题词通常是历史考题中的核心概念,解析主题词有助于理解题意和回答问题。
例如,主题词可能是某个历史事件、人物、政治制度等,对于这些关键词的解析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参考历史教科书进行。
2. 解析时间词时间词在历史考题中非常常见,它们用以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范围或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征。
在解析时间词时,需要注意确定时间段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进行整体把握。
3. 解析原因词原因词经常在历史考题中出现,它们要求考生分析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原因。
解析原因词时,可以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产生该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
4. 解析评价词评价词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或制度进行评价,并给出合理的观点。
在解析评价词时,考生应辨明是正面评价还是负面评价,以及评价的理由和依据。
二、理解关键词1. 理解命题意图在中考历史答题中,理解命题意图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之一。
命题者通过问题的提问方式、背景材料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命题意图,考生应准确理解命题者的要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
2. 理解题干条件在回答问题之前,考生需要仔细理解题干条件,即问题中所给出的具体条件。
这些条件有时能够直接提供答案,有时需要考生自行分析推断,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3. 理解问题要求每道历史题目都有其特定的要求,考生需要仔细理解问题的要求,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回答。
在理解问题要求时,要学会捕捉关键词并针对性地提供有力的论据或事例。
4. 理解选项对于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理解选项非常关键。
考生应该将每个选项仔细阅读、对比,理解其与题目的关联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同时,还需要注意排除一些容易误导的选项,并准确选择正确答案。
高中历史会考_大题关键词搜索__复习资料
中国关键词:中国古代农业自耕农经济的地位:为国家提供赋税徭役,是稳定统治的基础。
作用: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不利因素:沉重的赋税徭役,地主的土地兼并,自然灾害内在矛盾:古代国家的长治久安依赖于小农经济,古代国家的统治政策又不断瓦解小农经济。
关键词:孔子传统文化仁和礼的思想,整理的《诗经》等文化典籍;因材施教等教育主张。
对待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
关键词:封建君主专制康熙:设立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设置军机处,集全国军政大权于皇帝一手。
既加强了中央集权,也阻碍了社会进步。
关键词:第二次鸦片战争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
民族意识:一百多年前中国国力衰弱,政府腐败,屡遭侵略,致使文物流失;今天中华民族正在实现复兴,对被掠文物的调查,也是维护国家的尊严。
十九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初步发展原因: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黄金时期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扫除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府一战期间,群众性帝国爱国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的推动关键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受十月革命影响,李大钊、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后来,中国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关键词:五四运动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青少年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爱国斗争,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背景:倡导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关键词:井冈山、上海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民根据地。
毛泽东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高考历史答题题干关注八组关键词
历史原因、历史背景、 历史原因、历史背景、历史条件
背景含量最大,原因和条件是它的组成的和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 级立场、阶层利益、 级立场、阶层利益、民族利益 或所处历史环境等出发所要达 到的最终结果 通常提问方式为“根本目的” 通常提问方式为“根本目的”、 根本上是为了” 是为了” “根本上是为了”或“是为了”
实质和性质
实质指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即历 史事件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 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事物固 有的内在联系,是隐蔽性,只能通 过现象表现出来。多采用“实 质”“本质”,”从根本上反映了 “”本质含义“”本质体现“等词 语。
特征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 标志、特性和概念,是通过比 较二而显现出来的。只有存在 某种联系的事物才能比较。 特点是事物本身所体现出来的, 不是通过比较显现的。
说明含有阐述、分析的含义。
体现是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 上具体表现出来。 反映是把客观事物实质表现出来, 是间接说明、深层说明、本质说明 而非直接、表面、现象。
启示是受某种事物的启发指示而有 所领悟,其特点是由此及彼。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试题”认识“往往以”谈谈你 的。。。认识“形式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北平/《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彭德怀/黄继光/邱少云/“三八线”/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954年第一届人大/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平共处/周恩来/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1958年大跃进/盲目求快/大炼钢铁/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严重失误/违背经济规律/经济困难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五一六”通知/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指向刘少奇、邓小平/红卫兵、造反派冲击各级领导干部/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刘少奇含冤逝世是最大的一起冤案/“文革”是一场内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1964/罗布泊/原子弹/1966/导弹/1976/氢弹/1970/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技术/建国前,海军/建国后,空军/三位一体: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科技强军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1971年,26届/新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乒乓外交/1972,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改革开放/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袁隆平,杂交水稻,东方魔稻/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发展高等教育,恢复高考,设立学位制度,发展研究生教育/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创业史、红旗谱、红岩/1981年,茅盾文学奖/1991年,五个一工程/1984年,洛杉矶23届奥运会,中国奥运零的突破/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国两制,邓小平,祖国统一/1997,香港回归,紫荆花/1999,澳门回归,水莲花/两岸关系,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个中国/经济文化交流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982年《宪法》/五届人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国有企业改革/公司制、股份制/社会保险制度/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用“邓小平理论”称谓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人类始祖,南方古猿/三大人种,自然形成/母系社会,女人主导,该亚为证/父系社会,农业劳动,男人当家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古代埃及/尼罗河/金字塔/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罗马/商品经济和议会政治/海洋文明/全希腊的学校/雅典/伯里克利/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前510年/罗马共和国/罗马与迦太基的布匿战争/前31年/屋大维/罗马帝国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日本民族善于模仿/“大化改新”模仿中国隋唐/班田法/租庸调制/二官八省制/7世纪初/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宣扬“安拉”/穆斯林/《古兰经》/以“宗教”为纽带建成地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文明:法兰克/查理·马特改革/西欧封建制度/封君封臣制/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1世纪/耶稣/基督教/信奉“救世主”/罗马天主教成为欧洲的精神领袖/“丕(pī)平献土”/琅城起义/西欧城市兴起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裂/拜占廷帝国/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深刻的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暴力冲撞)希波战争和亚力山大东征/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战役/马其顿国王亚力山大/打到印度/开启了希腊化时代/自然科学飞跃发展/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和平交流)阿拉伯数字由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传播/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元朝做官/《马可·波罗行纪》
第24课昔日的辉煌:苏美尔人,楔形文字/古埃及人,象形文字/希腊文学,荷马史诗、悲剧为最/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阿拉伯文学,天方夜谭/巴黎圣母院,哥特建筑
中国史综合复习提示:
要读懂三个单元标题和课文标题之间的联系,理清中国现代史的发展线索?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包括:
1……成立,
2……斗争,
3……外交,
4……确立。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包括:
1……曲折历程,
2……十年内乱,
3……铸起长城,
4……走向世界。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
1……伟大转折,
2……科教文体,
3……统一大潮,
4……邓小平理论。
世界史综合复习提示:
一个古老帝国兴衰的启示?拜占廷帝国(395—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深刻的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两种文明的交流方式?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
暴力冲撞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和平交流使物质财富互通有无、精神文化交汇更新,和平交往占主导地位。
三大宗教的产生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①佛教,前6世纪,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宣扬“众生平等”;②基督教,1世纪,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犹太人基督,宣扬救世主;③伊斯兰教,7世纪,阿拉伯,穆罕默德,宣扬主神安拉。
四大文明古国的共性与个性?
都在大河流域,实行专制统治。
埃及,尼罗河,金字塔;巴比伦,两河流域,法典;印度,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佛教;中国,黄河、长江,……。
五个典型的政治制度?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②印度种姓制度、③雅典伯里克利民主政治、④日本大化改新、⑤西欧查理·马特改革。
六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①波斯帝国,②亚历山大帝国,③罗马帝国,④拜占廷帝国,⑤阿拉伯帝国,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