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劝学》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同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有同又,再暴同曝,晒干)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同性,禀性,资质)二、古今异义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古:以……为,把……作为今: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古:地下的泉水)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藏身今:把感情理想等放在某物或某人上)三、词类活用1、輮使之然也。

(輮,动作名,輮这种工艺)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使动用法,使……弯曲)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作状,每天)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作动,游泳)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十步,名作动,跨出十步)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四、文言虚词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3、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并列)4、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表修饰)6、而闻者彰。

(表转折)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顺承)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向)焉1、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词)2、风雨兴焉。

(兼词,在这里)3、且焉置土石。

(兼词,在哪里)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结构助词,的)2、锲而舍之。

(代词)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后标志)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结构助词,的)五、文言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后)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后)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4、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荆轲刺秦王》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文言实词兴文言翻译-īng起;兴起。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

《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望文言翻译wàng远望;远看。

《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长文言翻译cháng长,与“短”相对。

《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而<连词>1.表修饰关系。

《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

《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

《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1.表陈述或解释。

《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1.连词,表递进。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

《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

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古今异义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在高一的学习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中文言文更是考验学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部分。

了解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提高中文水平都有着重要的帮助。

下面将对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汇总,供学生参考。

一、文言文的基本语法1. 句读:文言文的句子以顿号(、)为停顿标志。

停顿时不可加声调,阴平和阳平都可以。

2. 通假字:文言文中许多字有不同的读音,这些字称为通假字,要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如兮(音xi)、矣(音yi)等。

3. 元音字:文言文中只有六个元音字:之、之、者、之、寡、者。

其中之、之、者读为平声,之、寡、者读为仄声。

4. 整齐格律:文言文的格律要求句子之间用法律约束,要求字数整齐、平仄相间,以体现句子的韵律之美。

二、文言文修辞手法1. 倍增:指在文句中重复前一句的成分,增强语气或表达。

2. 比拟:用其中一种事物的特征比拟另一种事物的特征,以达到修辞效果。

3. 夸张:通过夸大叙述或描述,以达到引起阅读者注意、构思文章的目的。

4. 比喻:通过寓意的隐喻来描述某一事物,给读者以联想和感受。

5. 排比:将一系列同类事物或成分按次序排列,增强修辞效果。

三、文言文的常见写作方法1. 众议论述:在文中提出一种论点,然后通过引用古今名人的观点或陈述众多人士的意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典故引用:通过引用古代的文献、典故或故事情节,以扩充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具文辞。

3. 对事论事:将自己文章中要表达的观点与一些真实的事例相对比,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4. 进退刚柔:文章要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既要有坚定的论点和观点,又要有方法和技巧。

5. 分析问答:文言文的写作中,提出问题并逐一剖析和回答这些问题,以凸显你文章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四、文言文的词汇和常见句型1. 文言虚词:如之、乃、其、若、焉等,这些虚词常常在文言文中使用,了解其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完整含义。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必修一》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第一本教材,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文言文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知识:1. 汉字:文言文使用的是繁体字,因此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繁体字的基础知识。

2. 语法: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学习动宾结构、并列结构、主谓结构等语法规则。

3. 词汇:文言文的词汇比较丰富,需要掌握常用的词汇,如“而”、“乃”、“焉”等。

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型结构文言文的基本句型结构有4种,分别是主谓结构、动宾结构、主谓宾结构和并列结构。

1. 主谓结构:主语和谓语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没有宾语。

例如:“冬日尽,春风劲来。

”2. 动宾结构:句子中有一个动词和一个宾语,宾语可以是一个名词或一个代词。

例如:“吾爱汝。

”3. 主谓宾结构:主语、谓语和宾语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例如:“春风吹拂着大地。

”4. 并列结构: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连接起来,可以使用“而”、“则”、“乃”等关联词。

例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三、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反问、对偶和排比等。

1. 比喻:使用比喻来表示某种含义或象征意义,常使用“如”、“似”、“若”、“犹”等词。

例如:“独立如一棵松。

”2. 夸张:对某个事物进行夸张描写,以强调某种情感或意义。

例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 反问:通过反问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态度,常使用“难道”、“难怪”、“怎能”等。

例如:“岂有此理?!”4. 对偶:使用相对或相似的语句结构来表现所讲述的内容。

例如:“身殊异质,志不殊形。

”5. 排比:使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来表现一段话中连续的几个事物。

例如:“人生如梦,如露亦如电。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语文知识重要的一个方块,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二)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三)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篇一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2.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篇二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10、自余为戮人;戮:同“戮”,刑辱;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4、顺流而东;东进5、卧而梦;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7、外与天际;交会二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2、穷回溪;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六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5、始指异之;以……为异;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7、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8、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9、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10、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1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1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13、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15、颓然就醉;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1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四、虚词归纳一而1、连词,表转折;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⑸惑而不从师;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⑾而不知其所穷;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⒀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修饰;⑴吾尝终日而思矣;⑵吾尝跂而望矣;⑶登高而招;⑷顺风而呼;⑸则群聚而笑之;⑹倚歌而和之;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3、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连词,表并列;⑴蟹六跪而二螯;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⑶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⑷侣鱼虾而友麋鹿;5、连词,表承接;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⑵人非生而知之者;⑶吾从而师之;⑷择师而教之;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⑺卧而梦;⑻觉而起,起而归;⑼自远而至;6、连词,表因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 二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三之1、代词;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⑹郯子之徒;代词,这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⑼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⑾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⑿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⒀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2、助词;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⑵彼童子之师;的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⑹月出于东山之上;的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⑾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⒁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⒂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⒆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四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4、而耻学于师;向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6、其皆出于此乎从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9、月出于东山之上;从10、徘徊于斗牛之间;在11、于是饮酒乐甚;在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13、渔樵于江渚之上;在14、寄蜉蝣于天地;在15、托遗响于悲风;给五乎1、介词,相当于“于”;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⑶相与枕藉乎舟中;在2、语气助词;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译为“吗”、“呢”⑺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为“吗”、“呢”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⑶郁乎苍苍;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六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七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五、一词多义一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4、吾师道也;学习二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着作三穷1、穷回溪;走到尽头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四绝1、而绝江河;横渡2、不绝如缕;断五梦1、卧而梦;做梦2、梦亦同趣;名词六始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2、始指异之;才3、游于是乎始;开始七则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八惑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九行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十复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十一如1、纵一苇之所如;往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十二东1、东望武昌;向东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十三然1、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十四所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十五异1、始指异之;以……为异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十六特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十七为1、余自为戮人;成为2、故为之文以志;介词,表目的3、輮以为轮;做十八夫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语气助词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十九道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7、是岁,元和四年也;二省略句1、鞣以之为轮;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4、吾从之而师之;5、始指之异之;三状语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善假于物也;4、而耻学于师;5、师不必贤于弟子;6、学于余;7、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0、相与枕藉乎舟中;四定语后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凌万顷之茫然;五宾语前置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为其然也3、而今安在哉4、而又何羡乎六谓语前置;1、渺渺兮予怀;七被动句1、不拘于时;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八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而今安在哉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七、特殊句式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予业务知识、解释疑难问题的人;固定句式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有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奏;介词结构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 何为其然也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他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被动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六艺经传都普遍的学习,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二翻译下列句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是因为用心专一;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地方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1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14、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15、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萧声呜咽,像含怨,像怀恋,像抽泣,像低诉;余音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1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17、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森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每日带着随从登上高山,进入密林,走进弯弯曲曲的溪流,凡是有幽美的泉水和怪形岩石的地方,不论多么远,没有我们不到的;18、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19、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20、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1.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其特点是古雅、简练、文学性强。

2. 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理解。

二、文言文的基本语法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包括词序、词类、句法等方面。

2. 词序以主谓宾的次序为主,但由于语序变化多端,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

3. 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每种词类有其特定的用法和构词规律。

4. 句法方面主要包括病句、补语、连词等语法现象,需要掌握其规则并灵活运用。

三、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 文言文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笔的艺术性。

2.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仗等,这些手法能够使文章的表现力更加丰富,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3. 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具体情境和语境,不能生搬硬套,需要注意虚实得当。

四、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了解上下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

2. 需要辨别词义,理解句子的意思,辅助工具有字典、注释等。

3. 需要注意文言文的情境和时代特点,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外延。

五、文言文的背景知识1. 文言文的词汇和成语常常涉及历史、文学、宗教、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2. 对古代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了解能够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背景。

3. 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领悟。

总结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需要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理解。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语法、修辞手法、阅读技巧以及背景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也可以在语文表达方面有更高的境界。

六、文言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1.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文言文中的丰富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3. 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领会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和语言规律,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感。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文中使用的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 力。
• 掌握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学习文言文的语法与词汇特征,增强对古文的解读能力析
经典文言文作品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 305 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朝社会 的风貌和情感。
8/13
文言文阅读技巧
理解句意
• 识别关键字:通过仔细识别文中出现的关键字,帮助理解文意,提炼主要信息。 • 句子结构:深入分析句子的结构,掌握主谓宾等成分,有助于句子整体理解。 • 上下文联系:关注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助于理清段落和全文的意图。
9/13
翻译方法
• 逐句翻译与整体理解结合:通过逐句分析与理解文章结构,帮助掌握文章整体意思,增强阅 读效果。
• 《论语》:是孔子的言行记录,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内容涵盖仁、礼、义、智等伦理道德规 范。
• 作品分析:通过对重点段落的解读,探讨经典作品在历史、文化和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1/13
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比较:分析各作品在用词、句式及修辞手法上的差异,展现不同作家的独特风格。 • 文学技巧解析:探讨作品中运用的比喻、象征等文学技巧,深入理解其艺术效果。 • 时代背景影响:理解每部作品创作时的社会、政治及文化背景,对作品主题和手法的影响。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Overview
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 2.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 常见文言实词 4. 文言文阅读技巧 5. 文言文作品赏析
2/13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
文言文的定义
• 定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形式,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用词方式,广泛应用于古 典文学中。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 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皇岛阙,通“缺”,损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勾践灭吴(节选)》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

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三月释其政政,通“征”。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亿有三千有,通“又”。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魔厉,摩厉,通“磨砺”,切磋,磨炼。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歠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歠,通“啜”,给人水喝。

3.《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4.《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必勿使反反,通“返”。

5.《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劝学》虽有槁暴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

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义: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今义:医生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

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古义:原野。

今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龋古义:男子。

今义: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概括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 ( 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 ( 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 ( 增添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 ( 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用于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 ( 用于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 用于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①吾不可以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 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 ( 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 ( 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 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 ( 介词,拿、用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 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 兼词,“于之”,在那边)④将焉取之 ( 疑代,哪里 )“其”①以其无礼于晋 ( 代,国 )②君知其也 ( 代,件事 )③吾其也 ( 表商议或希望气 )注:思虑三中“若、、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累本上。

二. 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也已 ( 通“矣”)②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 通“供”,供 )③秦伯 ( 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 ( 同“智”,理智 )三. 活用①晋函陵、秦汜南 ( 名用作,扎 )②既封 ( 封,疆界。

里用作,使⋯⋯成疆界)③若不秦 ( 使用法,使⋯⋯减少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形容作,害 )⑤越国以鄙 ( 名的意用法,把⋯⋯看作邑)⑥若亡而有利于君 ( 使用法,使⋯⋯亡 )⑦ 之武退秦 ( 使用法,使⋯⋯撤军 )四. 古今异①夫人 ( 古“那个人”,今“老婆”的尊称)②行李 ( 古“出使的人”,今“出所包裹”)五.特别句式(1)状后置 ( 介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而有利于君C.佚之狐言于伯(2)省略句A.晋 ( 于) 函陵 , 秦 ( 于) 汜南 ( 省略介“于”)B.( 之武 )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 省略主 )C.敢以 ( 之) 事 ( 省略介,以之 )(3)前置夫晋,何之有 ( “之”作前置的志)高一文文言知点小一、通假字1.秦王必臣,通“悦”, yuè,高。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摘要:一、文言文知识点的重要性二、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概述1.通假字2.虚词3.特殊句式4.词汇与词类活用三、文言文阅读方法及技巧1.语境推断法2.语法分析法3.修辞手法分析四、文言文阅读理解与应用1.文学文化常识2.古代文学名著简介3.诗词鉴赏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文言文知识点的重要性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知识点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也是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途径。

二、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概述1.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如“距”通“拒”,“内”通“纳”等。

了解通假字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2.虚词虚词是文言文中的一种重要语法成分,如“之”、“者”、“其”等。

掌握虚词的用法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熟练掌握各种特殊句式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4.词汇与词类活用文言文的词汇和词类活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等。

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文言文阅读方法及技巧1.语境推断法通过分析上下文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2.语法分析法通过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来理解句子和文章的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3.修辞手法分析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等。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四、文言文阅读理解与应用1.文学文化常识了解文学文化常识,如作者、作品、历史背景等,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古代文学名著简介熟悉古代文学名著的内容和特点,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效果。

3.诗词鉴赏诗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鉴赏诗词,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的特点:文辞精炼、字音丰富、形式严谨、句式繁复。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理解句子之间的关联关系,抓住关键词,理清逻辑思路。

2.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先整体把握,了解文章的大意;注重词语的解释和词义的推测;注意句式的分析和修辞的手法。

3.常见的文言文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反问等。

了解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的美。

二、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的特点:语言简洁明了、表达直接、思想内容鲜明。

2.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先整体把握,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注意段落的逻辑关系,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注重细节,抓住关键信息;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体验以及文化内涵。

三、写作技巧1.写作的基本要求:准确表达、条理清晰、语言得体、意思连贯。

2.写好记叙文的要领:确定主题、把握情节的起承转合、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运用描写手法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3.写好议论文的要领:明确立论、分析事实、论证观点、引用例证,树立作者的权威性。

4.写好应用文的要领:开头点题、列举事实、提出建议、注意语言简练。

四、作文评分标准1.内容要求:考查对话题的理解、立意是否明确、论述是否有逻辑性、是否观点独到、是否具备实用性。

2.结构要求:要注意段落的过渡、章节的布局、对比的安排、总结的归纳。

3.语言要求:要注重语言的得体、表达的准确、词语的丰富、修辞的巧妙。

五、诗歌鉴赏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音乐性强、意象丰富、抒情性强烈。

2.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注重诗歌的艺术结构、感受诗歌的意境、分析诗人的人生感悟。

3.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形式多样、语言简洁、自由表达。

4.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注重诗歌的形式变化、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度的思想表达。

六、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达到强化形象、增强感染力的目的。

2.夸张: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大,以突出特点或产生特定情感。

3.对偶:用对立的词语或句子来形成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性。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篇1: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课本中有这些句子: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⑦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

使役用法是指如何使宾语。

意动的用法是对物体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主观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篇2: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㈠、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

例: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202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202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202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02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202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8.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知识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表示了结的意思)。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___,___(厌,通“餍”,满足)。

4.___说,与___(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1.若舍___以为东道主:古代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天则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代指使者,出使的人;今天则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代指那个人;今天则是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代指离开;今天则是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

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秦军___(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___(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边界。

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

②越国以___(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___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 ___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___(远,远地)。

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

③ ___(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

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肆:①又欲肆其西封。

(扩大,延伸;动词)②筵肆设席(陈设,动词)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名词)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⑤肆无忌惮。

(完整word)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今: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①既东封郑(封:边界。

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①又欲肆其西封。

(扩大,延伸;动词)②筵肆设席(陈设,动词)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名词)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⑤肆无忌惮。

(放肆,动词)①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③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庸俗,鄙陋,目光短浅)。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今: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①既东封郑(封:边界。

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①又欲肆其西封。

(扩大,延伸;动词)②筵肆设席(陈设,动词)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名词)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⑤肆无忌惮。

(放肆,动词)①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③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庸俗,鄙陋,目光短浅)。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看不起,轻视。

)⑤鄙人(谦称)①准许(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例:《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④quē通“缺”,缺少,空缺(去年米贵阙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

杜甫《岁宴行》)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⑥quē侵损,削减。

(本文:若不阙秦)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①细小,轻微(同现义)②衰败(国势衰微)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⑤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著(成语)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成语“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⑤衰败民生凋敝(二)重要虚词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介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语气助词,还是,表商量)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悦”,高兴yuè)2“已”,已经)3“凌”,凌辱)4“返”,回来)5“诀”,诀别)6“震”,震慑)7“现”,显露出来)8“环”,绕)9“猝”,突然)二、文言实词12345678910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很快)2.名词作动词①前为(之)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2.形容词作动词3.形容词的意动……为迟)……为怪)四、古今异义12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4“故意”之意)5(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到。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789(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11今义:货币)12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13今义:中医医生)14秦王(古义:投击今义:拿着)五、成语典故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本文“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见:语出本文。

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

典出本文。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六、一词多义(一)实词1.亲2.深3.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除。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4.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名词,教化。

读jiào。

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5.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敢以烦执事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6.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uán。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7.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礼品。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 准备) 。

8.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动词,振作,奋起。

9.图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动词,料想。

唯君图之动词,考虑。

10.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名词,居所。

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人家。

11.诏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动词,皇帝下令。

12.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被。

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

13.得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非有诏不得上能够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得到14.诚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果真,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1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终已不顾/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16.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靠近,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图穷而匕首见通“现”,显现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词,被(二)虚词【之】①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结构助词,“的”/不译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连词,表假设,如果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和而歌连词,表并列③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连词,表修饰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连词,表承接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连词,表递进【以】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介词,因为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③以次进介词,按照④日以尽矣副词已经⑤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连词,表目的,“来”⑥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为】①乃为装遣荆轲动词,做,整治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③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②指示代词,那其人居远未来《鸿门宴》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8.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9. 具告(之)以事(具,通“俱”,全,都)二、古今异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