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常见自然灾害
西南地区滑坡灾害事例
西南地区滑坡灾害事例
西南地区是中国滑坡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地质条件和
气候环境往往造成了滑坡灾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西南地区的滑坡
灾害事例:
1. 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的滑坡灾害,汶川地震造成了大规模
的滑坡和崩塌,导致了数千人死亡和数万人受伤。
其中,北川羌族
自治县的滑坡灾害尤为严重,大量房屋被埋毁,成千上万的人丧生。
2. 2013年云南省鲁甸县滑坡灾害,这次滑坡灾害是由于持续
的强降雨引发了山体滑坡,导致了大量房屋被埋毁,数百人死亡和
失踪。
3. 2014年贵州省盘县滑坡灾害,连续降雨引发了盘县多地山
体滑坡,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2017年四川省茂县滑坡灾害,持续的强降雨引发了茂县多
处山体滑坡,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些事例表明,西南地区的滑坡灾害往往是由于地质条件、降
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范措施,以减少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同时,对于居民来说,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安全的居住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贵阳冻雨记录
贵阳冻雨记录
贵阳冻雨记录:
1. 2023年2月8日夜间至9日早晨,贵州省有36县市区出现冻雨。
2. 2022年11月30日夜间至12月1日早晨,贵州省贵阳市各地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夜间多地还出现冻雨,地势高处的树叶、草丛被冻雨包裹着,看上去晶莹剔透、草木皆“冰”。
冻雨是由过冷却水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物体表面时,立即冻结成冰的降水。
冻雨多发生在冬季或初春时节,特别是秋冬过渡时期,常在南方如贵阳地区出现。
冻雨有时可能会给人们的交通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应对。
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分析
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分析
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样。
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包括暴雨
洪涝、冰雹、干旱和低温冻害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灾害进行分析。
暴雨洪涝是贵州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贵州省地势高低起伏大,地形复杂多山,地
势高差大,河流众多。
受西南气流的影响,贵州省降雨量多,尤其是夏季和短时强降雨频繁。
这种降雨模式容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等问题。
暴雨洪涝的主要特征是降
雨强度大、范围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贵州省还受冰雹的影响。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冰雹频繁出现。
当温暖湿润气流与冷
空气相遇时,就容易形成冰雹。
冰雹的主要特征是降雹量大、冰雹直径大、伴随强对流天气,容易造成大面积的冰雹灾害,对农作物和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
贵州省也存在干旱的天气现象。
贵州省南部干旱程度相对较轻,而北部干旱程度相对
较重。
贵州省干旱的特征是降雨不足、蒸发大、土壤湿度低,温度高,容易造成土地退化、农作物减产等问题。
贵州省的冬季气温较低,低温冻害也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
贵州省一般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气温最低的时期。
贵州省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天气较常见。
低温冻害的
特征是气温偏低,冻害范围广,对各类农作物、植物和人畜造成损害,有时还会影响交通
运输和能源供应。
乌当地灾评估报告
乌当地灾评估报告1. 引言乌当地区位于中国贵州省,地势较为复杂,多山丘陵地带。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特殊性,乌当地区常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包括洪水、地质灾害和旱灾等。
本报告旨在对乌当地区最近发生的灾害进行评估,以帮助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应对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2. 洪水灾害评估根据最近的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乌当地区在过去几个月经历了连续的降雨。
其中,7月份降雨量较为集中,达到平均月降雨量的两倍。
这种异常降雨引发了洪水灾害,使得乌当地区的河流水位迅速上涨,最终导致大面积的淹水。
根据初步估计,洪水已经影响了约2000人,造成了至少10万人口的经济损失。
洪水对乌当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阻塞:洪水导致了乌当地区多条主要道路的封闭,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物资的运输。
- 农田受损:大面积的淹水使得乌当地区的农田受损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50%。
- 居民撤离:由于洪水的威胁,部分居民被迫撤离,并寻找临时住所。
为了应对洪水灾害的影响,乌当地区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派遣救援队伍、提供临时住所和物资支持等。
然而,由于洪水的规模较大,灾情较严重,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和应对能力。
3. 地质灾害评估乌当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多的地质灾害隐患。
最近的降雨导致了岩石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地质灾害对乌当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破坏房屋和基础设施:地质灾害导致了大量房屋倒塌和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居住和生产环境。
- 人员伤亡:由于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已经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和失踪。
- 救援困难:乌当地区地理条件复杂,救援工作存在困难,导致救援行动不及时,增加了人员伤亡和失踪的风险。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乌当地区政府应加强地质隐患排查和监测,提高居民的灾害防范意识,制定应急预案,并加强救援能力。
4. 旱灾评估与之前的洪水相反,乌当地区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持续的旱灾。
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分析
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分析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地势复杂多样,气候多变。
贵州省经常面临各种气象灾害,包括洪水、干旱、雪灾和雷电等。
以下是对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的分析。
贵州省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是洪水。
贵州省地势高低错落,山地河流众多,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尤其是6月至8月。
由于山地的陡峭和水土流失问题,贵州省容易发生山洪和中小河流洪水。
这些洪水往往引发水库决堤、山泥流和土石流等次生灾害,给当地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贵州省还常常受到干旱的侵袭。
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较高。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贵州省也出现了年降水偏少的情况。
干旱给贵州省的农业和能源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尤其是在冬春季节。
干旱还会导致水源枯竭、农作物减产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贵州省经常面临雪灾。
尽管贵州省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但是高海拔地区往往在冬季会有较长时间的低温和降雪。
特别是在贵州省的贵阳市和遵义市等高原地区,经常会有大雪和冻雨。
这给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贵州省还面临雷电灾害。
由于地势复杂和气候多样,贵州省雷电频繁。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使得大气环流较为活跃,大范围的对流活动经常发生。
夏季,贵州省容易出现雷暴天气,给农业生产和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贵州省的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包括洪水、干旱、雪灾和雷电。
这些灾害会对当地的生活、农业和交通运输等造成严重影响。
贵州省需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害减灾措施,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分析
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分析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多变,山地地势复杂,地形复杂多变,同时由于地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亚夏季风的交汇区域,气象灾害频发。
本文将从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的灾情特征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贵州省的气象灾害特点,为应对未来的气象灾害提供参考。
贵州省的主要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雷电灾害、冻雨冰雹等,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一、暴雨洪涝贵州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是典型的水文灾害多发地区。
暴雨洪涝灾害是其气象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贵州省的暴雨洪涝主要发生在夏季,特别是入梅至出梅期间,因为此时贵州省受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较为集中且强度较大,容易引发暴雨洪涝灾害。
暴雨洪涝对贵州省的影响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农作物的毁坏,由于暴雨往往导致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暴雨导致道路、铁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受损,严重影响交通的通达性,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三是对城乡建设的影响,暴雨引发的水灾对城市和乡村的房屋、基础设施等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贵州省暴雨洪涝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频发性强,贵州省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较多,加之地形复杂,易形成山洪和泥石流等水文灾害,导致暴雨洪涝灾害频发;二是影响范围广,暴雨洪涝灾害往往带来较大的受灾范围,特别是农作物和房屋等财产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三是因素复杂,暴雨洪涝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因此其发生规律较为复杂,防治措施也需要全面考虑。
二、雷电灾害雷电灾害是贵州省气象灾害中的另一大特点。
贵州省的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入梅至出梅期间,此时气候潮湿,易导致雷电天气的频发。
贵州省的雷电灾害主要表现为雷电、风雹、雷暴大风等,对农作物、建筑物、交通运输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自然灾害事故案例
贵州纳雍山体崩塌灾害情况一、基本情况2004年12月3日3时40分,贵州省纳雍县中岭镇左家营村岩脚组发生大面积山体崩塌,19户、88人受灾,死亡39人,5人下落不明。
经国土资源部和贵州省有关专家现场踏勘测定和分析,认定这是一起因自然因素造成的特别重大地质灾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事发地各级党委、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组成的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连续7日的奋战,灾害及时得到了有效处置。
二、处置措施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抢险救灾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要求,国土资源部领导率有关专家、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以及正在贵州省检查工作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赶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做好抢险搜救工作及时作出了部署。
前往现场,指挥抢险搜救工作。
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省总工会等单位负责人先后率员赶赴现场参与抢险搜救工作。
灾情发生后,毕节地区、纳雍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当即率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现场,成立了抢险搜救指挥部,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思想工作、善后工作协调、维护稳定、现场秩序维护、医疗救护、专家联络、灾民安置、后勤保障、宣传报道等10个工作组,组织开展抢险搜救工作。
1.组织人力物力,全力搜救失踪人员。
在专家组的指导下,现场搜救指挥部组织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矿山救护队350余人连续奋战7个昼夜,并调集了5台挖掘机及相关搜救设备器材投入抢险搜救,组织力量维护现场秩序和交通,使抢险搜救工作紧张有序、不间断地推进。
至12月8日,共清理出39具遇难者的尸体。
2.确保施救现场的安全,防止搜救中发生事故。
根据专家组制定的施救方案,划定危险区域,设立监测点和警示标志加强监测,安排夜间现场监控巡逻人员看护现场,保证了施救安全。
3.精心医治伤员。
将13名受伤群众转入医院治疗,并专门安排医务人员进行精心医护。
4.采取各种方式,及时做好灾民转移安置。
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分析
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分析贵州省地处西南山区,气候复杂多变,常常受到各种气象灾害的威胁。
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干旱、雪灾、冻灾、低温冷冻、雷电、冰雹等。
以下是对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进行分析。
贵州省暴雨洪涝是最常见的气象灾害。
由于贵州省地势复杂,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导致暴雨降水量分布不均匀。
贵州省暴雨洪涝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发于山区和河谷地区。
暴雨引发的洪水,常常导致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贵州省干旱也是常见的气象灾害。
虽然贵州省降水量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较高,但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缺水情况。
尤其在春旱和秋旱时,气温逐渐升高,降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快,导致了干旱的发生。
干旱给农田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贵州省雪灾、冻灾和低温冷冻是冬季常见的气象灾害。
由于贵州省海拔高度不一,山区气温较低,冬季气温可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导致冻害和低温冷冻情况经常发生。
贵州省山区的降雪量较大,导致雪灾频发,对交通、农田和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第四,贵州省雷电和冰雹也是常见的气象灾害。
由于贵州省地利条件和地形因素,导致雷暴辐射强烈,雷电频发。
而冰雹则常常伴随着雷暴天气,对农田、果园、建筑物等造成较大破坏。
冰雹灾害对于农作物和农田的防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贵州省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干旱、雪灾、冻灾、低温冷冻、雷电和冰雹等。
这些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贵州省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和掌握这些灾情特征,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对灾害的应对能力。
也需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进一步增强贵州省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贵州省常见自然灾害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贵州省常见自然灾害贵州省常见自然灾害一、贵州自然灾害概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贵州地处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平原之间的山原地带,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地貌属于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山高、谷深、坡陡,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变化复杂、多样,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的格局。
历史上,贵州自然灾害通常呈现“旱灾一大片、水灾一条线、小地震大灾害”的窘境。
咱们贵州自然灾害频发、多发、损失重,从而使贵州成为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各种灾害平均每两周发生一次,高于全国每年平均的18.8次。
据统计,20XX—20XX里,全省每年都遭受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受灾人数,超过224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0.4万人,死亡(含失踪)189人;印在倒塌房屋3.27万间、损坏房屋2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6.7亿元。
二、自然灾害主要特点长期以来,我省受气候、地形的影响,全省自然灾害频发发生,洪涝、干旱、冰雹、低温冷冻等灾害日益加重,滑坡、泥石流、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增多,呈上升趋势。
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体分析,我省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呈现种类多、区域性、群发性、频率高等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灾情频繁、区域分布广贵州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表岩层较为破碎。
年总降水量虽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
雨量集中,暴雨强度大,加之人为地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不断加剧。
从大类上分,既有气象灾害,也有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从小类上分,可分为冰雹、洪涝、干旱、雪灾、大风、大雾、雷电、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病虫害、草害等。
其中旱灾面积最广,危害也最严重,洪涝灾害为次,再次为冰雹、低温、病虫害、滑坡、泥石流等等。
从贵州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来看,平均两周就要发生一次灾害。
贵州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最新
贵州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最新火灾事故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近日,发生在贵州省的火灾事故令人深感痛惜。
为了全面调查火灾原因及责任追究情况,特制作本份《贵州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一、事故概述1014年10月28日晚上7时许,在贵州省某市X园区内一家烟花爆竹企业发生火灾。
事故导致8人死亡、20多人受伤,并造成该企业车间及周边房屋和设施损毁严重。
据初步调查,起火点位于该企业库房中的一个储存厦门产品的区域。
二、原因分析1. 违规操作引发火灾通过对现场监控录像及目击者证言的分析,可以得知起火前曾有工人从库房区域接触明火,并存在未按规定操作使用明火情况。
初步判断这种违规行为可能导致可燃性物质着火,最终引发爆炸和大面积火灾。
2. 安全隐患存在在对该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缺乏有效的消防设备,应急通道被堵塞,电气线路老化且无定期检修维护。
这些因素使得火势迅速蔓延,并造成人员逃生困难。
此外,由于库房内储存厦门产品过多、未按规定分类储存,形成了巨大火灾风险。
三、责任追究1. 企业管理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该企业主要负责人由于在安全管理方面疏于履职,未能及时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并提供必要的防火设施等措施,因此依法应当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2. 政府监管责任从调查情况来看,政府部门对该企业的日常监管不到位。
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不力、缺乏有效执法措施等问题均存在。
因此,政府监管部门亦需对火灾事故负有一定的责任。
四、建议措施1. 增强企业安全意识针对类似火灾事故的发生,企业应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引导员工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和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各级政府应大力推广相关安全知识和法规宣传,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能力。
2. 完善法律法规在预防火灾事故方面,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起更为严格的监管制度。
毕节市雷电灾害特征
毕节市雷电灾害特征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毕节市的雷电灾害具有独特的特征,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本文将从毕节市雷电灾害的发生原因、频率、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毕节市雷电灾害的特征。
毕节市雷电灾害的发生原因非常多样化。
从气象角度来看,毕节市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这种地理环境容易形成局部气旋,助长云团的发展,造成雷电活动频繁。
夏季的高温多湿气候也是雷电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从地质角度来看,毕节市富含矿产资源,地下水较为丰富,地面也多为贫瘠的岩石地质,这些因素也为雷电灾害的频繁发生创造了条件。
毕节市雷电灾害的频率高,影响广。
根据气象数据统计,毕节市夏季的雷电活动频繁,平均每年雷暴天数多达40-60天。
在雷暴天气中,往往伴随着强雷电活动,雷电频繁,雷暴强度大。
由于雷电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当地的农业、林业和交通等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雷电引发的森林火灾,不仅危害生态环境,还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毕节市雷电灾害对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是显著的。
由于雷电灾害频繁,一旦雷电发生,往往会伴随着强风、倾盆大雨等极端天气,给当地农作物生长、交通出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极大的影响。
雷电还会危害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少因雷电引发的火灾导致房屋损毁、财产损失。
针对毕节市雷电灾害的特征,当地政府和居民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加强对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提高雷暴天气的预测准确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少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
加强对雷电灾害的科普宣传,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对雷电灾害的科研攻关,探索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灾害防范能力。
毕节市雷电灾害具有频繁发生、影响广泛、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特点。
只有加强科学监测预警、加强科普宣传、加强科研攻关,才能有效地减少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贵州自然灾害总结汇报
贵州自然灾害总结汇报贵州自然灾害总结汇报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不可避免的挑战,对于贵州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山地地貌占比较高的省份来说,自然灾害更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几年里,贵州省经历了多起自然灾害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次汇报将对贵州近期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总结,并分析造成灾害的原因。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近期发生的山体滑坡灾害。
山地地貌是贵州省的一大特点,然而山区地质脆弱、土地开发利用粗放等问题常常成为引发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最近一次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和损毁,给当地居民的居住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此次灾害的原因主要是人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这应当引起我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其次,贵州省也频繁发生洪涝灾害。
贵州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雨量大,加上山地地形的影响,容易形成洪水。
最近一次的洪涝灾害是在贵阳市发生的,由于暴雨造成的山洪爆发,导致了许多街道被淹没,水库破坏,甚至有人员伤亡。
洪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是暴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以及过度的开发建设等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并限制过度开发,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还有,贵州省也经常受到干旱的困扰。
干旱会给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带来严重影响。
在过去几年中,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多次受到持续干旱的困扰,导致了农作物歉收、水资源供应紧张等问题。
干旱的原因主要是降雨量不足、水资源过度开发,以及不合理的农田管理等问题。
在未来,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创新农田管理方法,以应对更加频繁和严重的干旱灾害。
以上是贵州近几年发生自然灾害的一些总结和原因分析。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对灾害发生原因的研究和理解,以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
在贵州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山区地区的土地利用管理,减少土地开垦对山体稳定性的影响。
喀斯特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其环境背景--以贵州省为例
,坡 度 大 于 的 地 表 面 积 占 全 省 总 面 积 的
。研究表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主要
发生在坡度大于 的斜坡上,石漠化的面积及发育
程度与 斜 坡 的 坡 度 成 正 比。 全 省 相 对 高 差 最 大 达
,一般高差在
,特别是峡谷地
段,地面起伏大,山地与沟谷交错,地势陡峻,岩壁陡
立,坡度大,势能高,软弱结构面暴露,危险地质体易
意扩大采空区间掠夺性垦殖等都破坏了岩体土体贵州境内断裂构造发育并有多期活动的特点结构增大临空面加速岩体风化进程亦易诱发滑在断裂破碎带内滑坡崩塌泥石流成群出现特42张殿发等喀断特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其环境背景别是近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受构造体系的影响
·专题讨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连续降雨量达
或日降水量达
时,区
内就有滑坡产生;降水不但促进软岩饱水软化、增加
自重,且降低了岩体的内聚力。
( )人为工程活动: 世纪 年代中期以来,
由于人口猛增,人类活动增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
坏,如掠夺性垦殖、过度砍伐、无规划采矿等破坏地
面植被覆盖,使岩石裸露,促进地表风化、侵蚀、剥蚀
作用,深切沟谷,使山体失稳,给泥石流提供了物源。
坡,最大移动速度
,造成 人死亡。
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
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是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经
济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自然条件奠定了脆弱
的喀斯 特 生 态 环 境 背 景;人 类 工 程 活 动 改 变 了 岩
(土)体 的 平 衡 状 态 而 导 致 环 境 地 质 灾 害 的 频 繁 发
生。
水在浅埋藏区段与地下水交替强烈,岩溶盆地、洼地
贵州山火扑救情况汇报材料
贵州山火扑救情况汇报材料贵州山区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山火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近期,贵州省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山火事件,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山火扑救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现将贵州山火扑救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山火发生情况。
2022年7月10日,贵州省某山区发生了严重山火,火势迅速蔓延,面积迅速扩大,对当地森林资源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山火起因尚在调查中,初步判断可能与天气干燥、人为因素等有关。
二、应急响应。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全力开展山火扑救工作。
省级森林消防总队、武警部队、地方消防队伍等迅速出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扑救山火。
三、扑救情况。
自山火发生以来,全省各级扑救力量紧急出动,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加大扑救力度。
目前,已有大量扑救力量投入到山火扑救工作中,火线长达数十公里,火场复杂多变,但扑救人员顽强拼搏,不断取得阶段性胜利。
四、损失情况。
山火给当地森林资源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
截止目前,具体损失情况正在进一步统计核查中。
五、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加大山火扑救力度,争取早日扑灭山火。
同时,要加强对山火起因的调查和分析,加强山火预防和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结语。
山火扑救工作是一项紧急、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级扑救力量将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最终取得山火扑灭的胜利。
以上就是贵州山火扑救情况的汇报材料,希望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希望全社会能够积极参与,共同为山火扑救工作贡献力量。
毕节地震形势分析报告
毕节地震形势分析报告一、概述自然灾害是地球上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其中地震是最为严重和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而毕节作为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曾多次遭受地震的袭击。
本次报告将对毕节地震形势进行分析,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和建议,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二、地震活动特点1.地震活动类型毕节地震活动类型主要分为构造地震和人工诱发地震两类。
其中,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而人工诱发地震则是由于人类活动,如采矿、水库蓄水等导致地下应力改变所致。
2.地震活跃区毕节地震活跃区主要分布在贵州边缘构造带及其周边地区。
根据历史地震数据统计分析,距今不远的过去50年内,毕节地区发生了多次地震,其中最严重的地震发生于XXXX年,震中位于某县城,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震源深度毕节地震的震源深度相对较为复杂,主要分布在地壳中上部及上地幔层。
由于构造和岩石性质的复杂性,地震活动的震源深度不同,其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
三、地震危险性评估1.基本参数通过对地震历史记录的分析及震中附近地区构造特点的综合研究,可以初步确定毕节地震的基本参数。
根据历史数据,毕节地震的最大震级可能达到X级,最大烈度可能达到XI度。
2.危险区域划分根据地震历史数据和地震学理论,可以将毕节地区划分为危险区域、高风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
危险区域是指地震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高风险区域是指地震风险较大的区域,低风险区域则是指地震风险较小的区域。
3.脆弱建筑毕节地区存在大量老旧脆弱建筑,这些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倒塌,给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对这些建筑的检修和重新评估是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要举措之一。
四、应对策略建议1.加强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针对毕节地震的特点,应加强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对地震活动的监测和预测能力,以便提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2.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提高地震发生时的救援效率和能力。
贵州省常见自然灾害
一、贵州自然灾害概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贵州地处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平原之间的山原地带,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地貌属于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山高、谷深、坡陡,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变化复杂、多样,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的格局。
历史上,贵州自然灾害通常呈现“旱灾一大片、水灾一条线、小地震大灾害”的窘境。
咱们贵州自然灾害频发、多发、损失重,从而使贵州成为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各种灾害平均每两周发生一次,高于全国每年平均的18.8次。
据统计,2001—2014里,全省每年都遭受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受灾人数,超过224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0.4万人,死亡(含失踪)189人;印在倒塌房屋3.27万间、损坏房屋2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6.7亿元。
二、自然灾害主要特点长期以来,我省受气候、地形的影响,全省自然灾害频发发生,洪涝、干旱、冰雹、低温冷冻等灾害日益加重,滑坡、泥石流、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增多,呈上升趋势。
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体分析,我省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呈现种类多、区域性、群发性、频率高等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灾情频繁、区域分布广贵州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表岩层较为破碎。
年总降水量虽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
雨量集中,暴雨强度大,加之人为地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不断加剧。
从大类上分,既有气象灾害,也有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从小类上分,可分为冰雹、洪涝、干旱、雪灾、大风、大雾、雷电、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病虫害、草害等。
其中旱灾面积最广,危害也最严重,洪涝灾害为次,再次为冰雹、低温、病虫害、滑坡、泥石流等等。
从贵州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来看,平均两周就要发生一次灾害。
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看,贵州每年都有灾害,无处不有灾。
贵州省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贵州省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在贵州这样一个地处山区的省份,自然灾害的频发程度更是明显。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贵州省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
首先,针对贵州省的地理特点,应急预案中明确了贵州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首当其冲的就是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洪水、泥石流等。
贵州省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水系发育,这使得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
其次是气象灾害,特别是暴雨、冰雹、强风等。
由于气候多变,且地势复杂,贵州省经常受到雷电、冰雹、台风等气象灾害的侵袭。
此外,还有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类型的明确,为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其次,应急预案中规定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协作机制。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负责监测和预警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气象局负责发布天气预警和监测气象灾害;消防部门负责救援行动和火灾扑救等。
各相关部门在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时,需要密切协作,提供各自的专业技术支持和资源调配,以共同应对自然灾害。
此外,应急预案中还明确了灾害应对的具体措施。
针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强调了巡查和监测的重要性,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避难、转移等措施。
对于气象灾害,预案中明确了发布天气预警的流程和方式,并要求民众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范准备。
对于火灾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预案中明确了火灾扑救和疏散逃生的方式,以及地震后的紧急救援措施。
此外,应急预案中还关注了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
贵州省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不仅注重抢险救援和人员安全,也非常重视灾后的恢复工作。
预案中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在灾后重建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受灾地区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
贵州省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不仅仅是一纸文件,更是一系列系统的应对措施。
它通过明确灾害类型、部门职责以及应对方法,为灾害事件的及时应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预案的制定只是第一步,实际应对灾害事件时的执行力和救援效率才是更关键的。
贵州山火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贵州山火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山火灾害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贵州作为我国山脉地貌较为突出的地区,山火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
因此,对贵州山火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风险评估1.地理环境分析贵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植被茂密,是山火发生的高风险地区。
由于地势复杂,山脉纵横,山火易于蔓延,给灭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历史灾情分析通过对过去几年的山火灾害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了解贵州山火灾害的发生规律、频率和影响范围,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3.人口与经济分布分析贵州人口众多,人口分布密集,对山火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贵州经济发展不稳定,山火灾害一旦发生会给当地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二、风险管理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贵州山火灾害特点,建立健全的山火灾害应急预案,包括火线发现、报警、疏散、灭火等各个环节,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应急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加强监测预警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山火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植被状态、气象变化等因素,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山火灾害的预警和预防能力。
3.加大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山火灾害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山火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山火灾害造成的损失。
4.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山火灾害防范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山火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防灾体系。
5.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对山火灾害防治力量的投入,培训专业化的救援队伍,增强灭火和救援能力,提高山火灾害防治的整体效率和效力。
结语贵州山火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只有充分认识到山火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和风险,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山火灾害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失。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贵州山火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矿产、水能资源的利用——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乌江
千里乌江,这条长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年净 流量与黄河相当,是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 有“流着金子的河”之美誉。全长1037公里,干 流总落差达到2124米。尽管总装机只有850万千 瓦,却是我国“西电东送”最为便捷的电源点。 不仅如此,整个乌江流域还有丰富的磷、煤、铁 等多种矿产资源。这样的资源,对于经济相对滞 后的贵州而言不啻为一个巨大的宝库。“乌江兴, 贵州兴”,乌江流域的开发,成为盘活贵州经济 的命脉所在。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为了治理石漠化,摆脱贫困,贵州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 成效。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图中农民是如何脱贫致富的?这种方式能否普遍推广?
贫困山区石漠化严重 居民进行异地搬迁 迁到山下坝子里安家落户 从事农副业生产,脱贫致富
通过生态移民到集约化经营生产条件较好的“坝子”,获得粮食等农产品;山上 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获得水果、中药和畜产品,并进行简单加工, 从而脱贫致富。可以普遍推广。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贵州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当地土层瘠薄,植被根系 浅,容易遭到水流的冲刷侵蚀,土层之下是坚硬的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在滥 垦乱伐之后就会出现大范围的石漠化。当山高坡陡,气候暖湿,加之降水集中,更加 剧了石漠化过程。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人口增长→耕地不足→毁林开荒→土壤侵蚀 →石漠化→耕地不足→……”的恶性循环。
了解贵州资源类型和利用。树立保护环境,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
贵 州 省 突 发 事 件 分 级 标 准(试行) 自 然 灾 害 分 级 标 准
自
级别 类别
然
灾
害
分
级
标
准
一般(IV 级)
●稻飞虱、小麦条锈病和水稻 稻瘟病等农作物有害生物在 2 个 以上市(州)暴发流行,造成一 定经济损失。 ●其他检疫性或新发现的突发 性农林牧有害生物,对社会、经 济、贸易造成一定影响或损失。
特别重大(I 级)
●稻飞虱、 小麦条锈病和水稻 稻瘟病等农作物有害生物在 2 个以上市(州)暴发流行,造成 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经济损失。 ●其他检疫性或新发现的突 发性农林牧有害生物, 可能对社 会、经济、 贸易造成特别严重影 响或损失。
重大(II 级)
●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 (含失踪) ,或危及 10 人以上、30 人以下生命安全, 或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 或 5000 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直接 经济损失,或需紧急转移安臵 5 万 人以上、10 万人以下的事故。 ●国内外民用运输航空器在我省 境内发生重大飞行事故。 ●危及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生命 安全的水上突发事件,载客 100 人 以上客船发生碰撞、触礁、火灾等 对人员生命以及船舶和港口设施安 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水上突发事件。 ● 国 家 高速 公 路网 线 路遭 受 破 坏,或因灾严重损毁,造成行车中 断 12 小时以上、24 小时以下的事 故。 ●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客运列车脱 轨 18 辆以上,或货运列车脱轨 60 辆以上, 或客运列车脱轨 2 辆以上、 18 辆以下并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 24 小时以上或中断其他铁路行车 48 小时以上,或货运列车脱轨 6 辆以 上、60 辆以下并中断繁忙干线铁路 行车 24 小时以上或中断其他线路铁 路行车 48 小时以上的事故。 ●造成城市 3 万户以上、 5 万户以 下居民供水或供气连续停止 24 小时 以上的事故。 ●造成严重影响或损失的特种设 备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贵州自然灾害概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贵州地处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平原之间的山原地带,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地貌属于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山高、谷深、坡陡,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变化复杂、多样,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的格局。
历史上,贵州自然灾害通常呈现“旱灾一大片、水灾一条线、小地震大灾害”的窘境。
咱们贵州自然灾害频发、多发、损失重,从而使贵州成为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各种灾害平均每两周发生一次,高于全国每年平均的18.8次。
据统计,2001—2014里,全省每年都遭受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受灾人数,超过224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0.4万人,死亡(含失踪)189人;印在倒塌房屋3.27万间、损坏房屋2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6.7亿元。
二、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长期以来,我省受气候、地形的影响,全省自然灾害频发发生,洪涝、干旱、冰雹、低温冷冻等灾害日益加重,滑坡、泥石流、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增多,呈上升趋势。
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体分析,我省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呈现种类多、区域性、群发性、频率高等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灾情频繁、区域分布广
贵州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表岩层较为破碎。
年总降水量虽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
雨量集中,暴雨强度大,加之人为地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繁
发生和不断加剧。
从大类上分,既有气象灾害,也有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从小类上分,可分为冰雹、洪涝、干旱、雪灾、大风、大雾、雷电、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病虫害、草害等。
其中旱灾面积最广,危害也最严重,洪涝灾害为次,再次为冰雹、低温、病虫害、滑坡、泥石流等等。
从贵州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来看,平均两周就要发生一次灾害。
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看,贵州每年都有灾害,无处不有灾。
以旱灾、洪涝和地质灾害较为频繁。
全省所有市州和县(市、区、特区)都涉及过各种灾害,在时间上具有普遍性,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
1946年晴隆、安龙、兴仁、望谟、册亨等县发生了强度较大冰雹灾,2008年1月,贵州省遭受了自有气象记录51年来最为严重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巨大损失,并加重了贵州本已落后的局面;1951年全省76个县分别遭受旱、水、病疫、虫灾;1959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63、1972年的旱灾;1996、1998年都匀、贵阳、铜仁、黔东南部份县市的水灾、1994年贵阳和2001年遵义的风灾;2002年全省性的“秋风”;2004年纳雍山体大滑坡;2010年全省旱灾、关岭县特大山体滑坡;2014年福泉市、织金县、纳雍县山体滑坡等等。
游戏(今天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贵州的自然灾害有)【依次说,不重复】:冰雹、洪涝、干旱、雪灾、大风、大雾、雷电、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病虫害、草害
(二)灾害损失因地质环境特殊整体偏重
贵州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度的斜坡地带,地质灾害中常见
的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由于地处喀斯特斜坡地带,可溶性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3%,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严重的制约了全省的经济发展,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一是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危害性强等特点。
全省有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8个,面积3.7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1.5%,主要分布在毕节、大方、纳雍、织金、水城、盘县、赤水、印江、兴义和贞丰等地;2014年,我省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2261处,威胁14.5万户142万人的生命和财政安全。
由于我省山区河流坡陡流急,又多强暴雨,洪水来得快退得也快,由于贵州山区地势起伏大,具有洪流速度快、冲刷力强,历时短暂,携带泥沙量多,来势凶猛,破坏性大等特点,多造成突发性洪水,并且经常伴生泥石流、滑坡灾害。
据统计,我省因洪涝灾害死亡的人数中,60%左右是山洪、泥石流导致,危害程度非常深。
以2014年为例,洪涝灾害造成死亡失踪82人,洪水冲走死亡22人、失踪15人,溺水死亡10人。
二是暴雨洪涝灾害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为大气降水和贵州地形地貌的特殊性。
暴雨成灾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密切相关。
贵州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喀斯特脆弱环境导致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发生,地质环境比较脆弱,一旦下暴雨,就会造成本来就脆弱的地质环境,发生滑坡、泥石流、上体崩塌等地质灾害。
如2010年安顺市关岭县岗乌镇“6.28”特大山体滑坡、2014年黔南州福泉市“8.27”山体滑坡等灾害,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4年,全省共
发生地质灾害710起(其中:滑坡653起、崩塌31起、地面塌陷13起、泥石流13起),占全国的6.62%。
按规模分:特大型9起、大型13起、中型110起、小型578起。
可以说,地质灾害更是严重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导致我省农村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的原因。
三是地质灾害的时间相对集中,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较重。
我省地质灾害与洪涝灾害存在较为直接的因果关系,一般发生在5—9月,据统计,该段时间,每月发生地质灾害50起左右,约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的90%。
2014年,贵州全境全年地质灾害损失6.51亿元,高于近五年平均值6.13亿元,且为最严重年份,其中汛期损失64846.5万元,占99.62%。
(三)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受灾强度大,损失严重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导致我省洪水发生频繁我省成为全国洪涝灾害出现频次较高的省份之一。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
贵州的洪涝灾害主要有山洪型灾害、河道型洪涝灾害和喀斯特岩溶洼地型三种灾害类型。
洪涝灾害往往会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
贵州地形复杂,洪涝多出现在4~8月。
二是洪涝灾害,以山洪为主,降雨强度大。
据统计,我省每年洪涝全省各地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最多值接近1500mm,最少值约为840mm。
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的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
三是损失大,人员伤亡重。
据统计,2011—2014年5年间,我省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占到七成,洪涝灾害死亡的人数也最多。
2011年6月6日,
望谟县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全县13.91万人受灾,死亡52人,紧急转移安置4.5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0.65亿元。
四是重复受灾多。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重复性。
我省的北盘江、南盘江、清水江、乌江、都柳江、锦江、红水河、舞阳河等9条河流及其支流几乎每年都要引发洪涝灾害,有的河流每年多次引发洪涝灾害。
(四)干旱时间长、范围广、旱情重、危害大。
旱灾是贵州最常见而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年景的丰歉,粮食的收成,大多因有无大范围持久性干旱决定。
如果雨量充沛,分布均匀,风调雨顺,是丰收的好年景。
如果雨水偏少或月际变化大,晴热少雨,就会引起大面积、大幅度粮食歉收减产。
旱灾,又分为春旱和夏旱。
春旱,多发生在3~5月份,老百姓称之为“洗手干”,意思是栽秧完毕就干旱。
夏旱,多发生在6~8月份,老百姓称之为“包苔旱”,意思是水稻包苔抽穗时就遇干旱。
贵州夏秋作物主要是稻子和玉米,夏旱时节又是水稻、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最大。
因此,咱们贵州老百姓有“谷怕包苔旱,人怕老来穷”的民间谚语。
秋旱和冬旱,也经常发生,但因旱期短,影响面积不大,对农作物收成影响较小。
据统计,一旦发生干旱,何种土壤类型和土层深浅,20厘米土层容积含水率极小,为2%~6%,土壤中已无水分可用。
在近30年来,贵州仍有旱灾发生频次加快,影响范围扩大,损失程度加重的趋势。
四是危害大。
由于干旱持续时间长,温度偏高,容易导致山塘水库蓄水严重不足、植被干枯,严重影响到人畜饮水、森林防火、农业生产、水力
发电等。
部分地区山泉水井枯竭,小溪断流,村民百姓取水用水十分困难,部分城镇供水水源紧张,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据统计,1950年—2010年,我省平均每年因干旱造成受灾面积45.38万公顷,成积面积46万公顷,绝收面积12.83万公顷,粮食减产36.61万吨;1990年—2010年,平均每年因因旱灾造成252.17万人饮水困难、165.32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安排:下堂课学习如何在灾害来临时保护自己;
课后任务:询问自己的父母家乡遇到过哪些自然灾害,家里受到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