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文化

合集下载

《两汉文明概述》课件

《两汉文明概述》课件
住:两汉时期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宫殿、庙宇等大型建筑,也有民居、客栈等小型建筑,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居住状况。
行:两汉时期的交通工具以马车、船只为主,同时也有步行、骑马等出行方式,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交通状况和人 们的出行习惯。
婚姻家庭与生育观念
婚姻观念:重视家庭、尊重父母、重视礼仪 家庭观念:重视亲情、注重家庭和睦、尊重长辈 生育观念:多子多福、重视子女教育、注重家族传承 风俗习惯:结婚仪式、生育仪式、节日庆祝等
节日起源:介绍节日的起源和历史 背景
节日与习俗
节日习俗:详细介绍每个节日的习 俗和庆祝方式,如春节贴春联、放 鞭炮、吃团圆饭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主要节日:列举并简要介绍两汉时 期的主要节日,如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等
节日意义:阐述节日在两汉社会生 活中的意义和影响,如增强家庭凝 聚力、传承文化等
探讨两汉文明 对后世的影响
和启示
课件封面
课件结构
内容介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目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总结与展望
两汉文明概述
两汉文明的形成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的社会变革与
思想繁荣
秦朝统一六国, 建立中央集权
制度
汉朝的建立与 巩固,以及汉 武帝时期的政 治、经济和文
化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 通,促进东西 方
两汉文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 地位
两汉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两汉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两汉文明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两汉文明的未来发展前景
传承与创新:两汉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继续在传承中不断 创新,为现代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两汉文明将进一步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文化交流 的重要内容,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引言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其经历了秦朝的覆灭和汉朝的兴起。

在这个时期,不仅发生了政治和社会变革,还出现了许多在科技和文化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和发明。

本文将重点探讨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科技发展农业技术两汉时期是中国农业技术大量得到发展的时期。

在农业方面,两汉时期的人们开始使用犁耕,这一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两汉时期还发明了灌溉技术,使得农田得以灌溉,从而带来更好的农作物生长。

造纸术两汉时期,另一项重要的科技发明是造纸术。

据史书记载,汉朝宦者蔡伦在公元105年发明了造纸术。

造纸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书写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它使得纸张得以大规模生产,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记录和保存信息,推动了科学、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铁器生产在两汉时期,铁器生产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两汉时期的铁器制造工艺非常先进,铁制工具和武器得到了极大改进。

例如,刀剑、铁锤和铠甲等武器和防护装备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对于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发展文学艺术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文学方面,当时才子佳人辈出,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也在此时问世。

其中,司马迁的《史记》和《陈寿的《三国志》等历史著作被誉为中国历史文献的经典之作。

此外,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在两汉时期也经历了一次全面的整理和编辑。

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嵇康、阮籍等也活跃于这个时期。

音乐舞蹈在两汉时期,音乐舞蹈也迎来了一段辉煌时期。

汉乐府的形成和发展,使得音乐艺术得到了极大推广。

并且,新的舞蹈形式如舞剧和舞蹈歌令也开始在这个时期流行。

这些舞蹈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后来舞蹈发展的重要基石。

建筑艺术在建筑方面,两汉时期兴建了许多重要的建筑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洛阳宫和长安宫。

洛阳宫是当时东汉政府的行宫和皇宫,规模庞大,建筑气势恢宏;而长安宫是西汉政府的行宫和皇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1)史学成就:①《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叙述了黄帝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②《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文学成就:①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②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③五言诗: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3)科技成就
①医学:《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东汉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东汉的华佗等擅长针灸、汤药和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②数学:《九章算术》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③造纸术: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对世界科技的贡献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指南针等,对世界科技 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世界 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科技与文化的互动
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科技的发展为 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而文化的繁荣又 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04
两汉时期重要科技成就及代表人 物
蔡伦改进造纸术
01
原料创新
蔡伦使用树皮、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相较于前人使用的丝织品,成
本更低且来源更广泛。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目录
• 两汉时期科技概述 • 两汉时期文化概述 •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 两汉时期重要科技成就及代表人物 • 两汉时期重要文化成果及代表人物 •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01
两汉时期科技概述
农业技术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耕作技术的改进
两汉时期,铁制农具如犁、锄、镰等 得到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佛教文化
佛教的传入带来了外来 文化和科技,如佛教建 筑、雕塑、绘画等艺术 ,以及佛教医学和天文 历法等方面的知识。
科技与文化在交流中融合
丝绸之路
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交 流,使得中西方文明在相互碰撞中得以融合和发展。
外来文化的吸收
两汉时期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 涵,同时也为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班固在《汉书》中注重史实的 考订和文献的征引,使得《汉 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汉书》在体例上有所创新, 将纪、传、表、志等融为一体 ,使得历史叙述更加系统完整 。
汉代乐府民歌——反映民间生活与情感的艺术瑰宝

汉朝两汉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汉朝两汉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汉朝两汉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从西汉到东汉,汉朝历时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进程,尤其是“两汉”时期的文化传承与转型,更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一、西汉文化的发展西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统一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起点。

西汉文化的主要特点在于:“儒家为官”,即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得到了极大的推行和发展。

儒家学说对于西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社会对于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崇敬,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西汉时期的文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特点,例如书法、诗歌、音乐艺术等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表现。

二、东汉文化的演变东汉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在西汉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东汉时期,与西汉相比,封建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对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同时也对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东汉文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兴起了一些新的学派,如道家、华严学派、阴符经、纵横家等一系列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兴起,让“儒家为官”的局面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此外,东汉时期的文学也有了自己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学作品也呈现出多元化和表现力的增强。

这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具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这其中的代表作品有《黄帝内经》、《镜花缘》、《后汉书》等。

三、汉朝两汉文化的发展汉朝两汉时期的文化发展是一个比较独特的过程。

这个时期,由于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不同,从而在文化传承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从狭义上来看,两汉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可以归纳为两个阶段,分别为西汉向东汉的转变和东汉文化的独立发展。

在两个阶段中,汉朝两汉文化的发展主要演变为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融合汉朝两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商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互动关系。

这种互动关系,促进了科学技术和商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同时,这些也成为了两汉时期文化传承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简要介绍,以及重要成就的描述。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1.农业技术: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农业技术的改进,包括合理的田地级梯田系统、水利设施的改进和灌溉技术的发展等。

这些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医学:两汉时期,汉代医学家集结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术体系。

《黄帝内经》是两汉时期的重要医学著作,系统地记录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同时,诸多医家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荟萃了当时医药界的智慧,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中医学发展。

3.冶炼技术:两汉时期的冶炼技术得到了非常重要的发展。

汉代出现了高炉炼铁的技术,使铁的冶炼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铜、锡、铅等有色金属的冶炼技术也有了进步,为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1.文学: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汉代文学重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大力发扬了古代诗歌和楚辞文学。

代表性的作品有《楚辞》和《古文观止》等。

骚体诗在两汉时期达到了高峰,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样式和氛围。

2.历史学:两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具有很高的声望,他们致力于编纂历史文献,并为后来的历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代表性的历史著作有《史记》和《汉书》等,记录了两汉历史的重大事件和文化风貌,并描绘了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

3.艺术:两汉时期的艺术繁荣,特别是绘画和雕塑艺术。

汉代绘画注重写实和细腻刻画,铜雕、石刻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著名的雕塑有西汉的《琮》和东汉的《命蛇铜车驾》等。

总结:两汉时期在科技和文化方面有了很多重要的成就。

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医学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健康,而冶炼技术的发展则为经济和军事等领域提供了支持。

文学、历史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流传至今的大量文化和制度都源自于这个时期。

这篇文章将探讨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一、政治制度1.中央政治制度在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主要由皇帝和三公九卿构成。

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权力几乎无所不在,从立法到司法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三公九卿则是皇帝的辅助者,负责处理各种行政事务。

三公指的是太尉、司徒和司空,主要负责军事、民政和财政等方面的行政管理。

九卿则是钦差大臣,分别是御史大夫、太史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太常、大理、少府和中书令,负责辅助三公九卿进行行政管理。

同时,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还有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官员的行政行为。

2.地方政治制度除了中央政治制度,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地方政治制度。

在汉初时期,地方政府由郡国制和县制构成。

而到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则由州、郡、县三级构成。

在这个制度下,官员的职务由上级官员任命,而每一级官员都有各自的责任和权限。

二、文化1.思想文化两汉时期的文化主要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

在哲学方面,儒家思想在两汉时期逐渐成为主流,而道家、墨家等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文化。

而历史学则成为了两汉时期的一大特色,当时的史学家们致力于撰写正史和野史,并将历史视为对人性和社会的研究。

在文学方面,古文、诗歌、散文等都得到了繁荣的发展。

2.艺术文化两汉时期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就。

其中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等。

音乐方面,在两汉时期形成了音乐五声的谱系,舞蹈方面则有高步、云步等舞蹈形式。

而戏曲则是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在绘画方面,两汉时期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画家,他们的作品以人物、山水、花鸟等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

结语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的影响历久弥新,至今仍然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两汉时期的文化

两汉时期的文化

两汉时期的文化一、史学官府撰修本朝历史的传统,在秦汉时期被继承下来了。

汉武帝时政治、经济和学术文化的发展,提出了“通古今之变”的要求,这就需要整理古今历史,用以说明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

太史令司马谈次第旧闻,裁剪论著,开始了这一项繁重的工作,但是没有完成。

司马迁是司马谈之子,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生于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或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死年不详。

司马迁幼年从孔安国受《古文尚书》,二十岁后遍游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各地,还曾出使巴、蜀、邛、筰、昆明,并随汉武帝四出巡幸,有很广泛的社会见识。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为太史令。

他继承父业,遍阅国家藏书,收集了大量历史资料,于太初元年(前104)开始撰修《史记》。

天汉二年(前99)李陵败降匈奴,司马迁在朝廷为李陵辩护,被武帝处以腐刑。

他效法古代一些著名人物在困厄中发愤著书的先例,完成了不朽的著作《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卷。

它是一部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期的中国通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完整、结构周密的历史著作。

《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以表、书为辅,合编年、记事等体之长,创造了历史书籍的纪传体新体裁,成为此后两千年中编写王朝历史的规范。

《史记》作为一种不朽的名著,可贵之处首先是在当时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如实地和多方面地勾画社会历史。

《史记》一方面把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制度与大事,同政治制度、政治大事并于一书,广泛地反映了历史面貌;另一方面,它又把医生、学者、商贾、游侠、农民领袖等人物的传记,与帝王将相并于一书,反映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历史动态。

《史记》把许多少数民族的杜会历史写成列传,更增加了历史的完整性。

《史记》在记载某些人物时所持的态度,表现了这一著作的杰出的思想价值。

它把项羽同秦始皇、汉高祖刘邦一起列入本纪,把农民领袖陈涉(胜)同诸侯一起列入世家。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要点二
相互影响
科技与文化之间还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科技的进步不 仅改变了文化的形态和表现方式,同时也拓展了文化的 领域和范围。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 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影响了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在 两汉时期,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尤为明显,科技的进步 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而文化的繁荣又为科技创新 提供了支持和动力。
地理学
两汉时期的地理学也十分发达,出现了许多新的地理著作和地图,如《山海 经》、《禹贡地域图》等。
02
两汉的文化
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两汉时期仍然占据 主导地位,其影响力深远,对 两汉的政治、教育、文化等方
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在两汉时期也有很大 的影响力,与儒家思想相互补 充,形成了“外儒内道”的思
02
科技改变文化形态
科技的进步还改变了文化的形态和表现方式。例如,随着音乐、舞蹈
、戏剧等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为这些艺术形式的创新和
演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03
科技拓展文化领域
科技的进步还拓展了文化的领域和范围。例如,在两汉时期,天文学
、数学、医学等学科的独立和发展,为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
农具改进
两汉时期对农具进行了许 多改进,如犁壁、犁沟等 ,使耕作更加方便、高效 。
工业科技
冶铁技术
两汉时期冶铁技术得到了 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 新的冶铁方法和工艺,如 铸铁柔化术等。
纺织技术
两汉时期的纺织技术也十 分发达,出现了许多新的 纺织机和织造工艺,如提 花机、织锦等。
制陶技术
两汉时期的制陶技术也十 分发达,出现了许多新的 陶器和工艺,如釉陶、彩 陶等。

汉朝文化

汉朝文化

历史年代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强盛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 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代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 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认为蜀汉作为地方割据政权延续汉室,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 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蜀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由汉高祖刘邦奠基而发展起来的汉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无论对中国、对世界都曾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汉朝文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 上说即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所形成的影响则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
地域划分
01
荆楚文化
02
齐鲁文化
03
中原文化
04
关中文化
06
其他文化
05
北方文化
荆楚文化是汉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最基础的文化类型之一。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的广大地区,是当时刘邦诞 育地区的本土文化。丰邑原为宋国属地,后曾在此设都(故丰县有“汉高故里,古宋遗风”之称)。
齐鲁文化即儒学文化。其地域是以泰山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地区。这一地区主要从事于农业和蚕丝织业,并因 临海而富于鱼盐之利,故而形成了这一地域的文化和习俗特征。“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 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乡人者,大国之风也”;“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 龊”。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 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于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 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其体式导源于荀子 的《赋篇》,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被称为骚体 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气大盛,产生了一大批赋家。司马 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稍后的扬雄,有《甘泉》《羽猎》诸赋。这些赋 写得铺张扬厉: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到了东汉,班固的《东都赋》《西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 仍是散体大赋中的煌煌巨作。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帝国强势不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辞赋来抒情志、来 刺时世。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等是这方面的名作。他们的创作突破了 大赋原有的体制,对以后魏晋时期的抒情小赋和唐宋时期的散文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温故知新
沟 通
一、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中 外
路线: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作用:大动脉,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
的 丝
化交流


三、对西域的管理 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一、造纸术的发明:
➢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用哪些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
面对艰难挫折 、身心摧残, 毫不畏惧的精 神,;为了理 想和正义,坚 韧不拔的顽强 意志。
三、历史巨著《史记》:
p76材料研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兴起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极度苦难的人 民需要寻找精神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 供了土壤。
华佗的弟子吴普常练五禽之戏,九十多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
三、历史巨著《史记》:
1、姓名: 司马迁 2、生活时代: 西汉(汉武帝) 3、职业: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4、贡献: 著《史记》 5、史记体例: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6、范围: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 约3000年的史事。
三、历史巨著《史记》:
▪ ①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 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 了社会条件。
▪ ②从司马迁个人来讲: 博览群书,完成父愿, 寻 访史迹,搜集资料,坚 忍不拔,奋笔疾书。
10岁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研读古书, 爱好文史,学习十分认真。20岁那 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几次 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名胜 古迹。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 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了 大量国家藏书。55岁那年,司马迁 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两汉文化

两汉文化
地动仪:制造于132年,是世界上公 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 浑天仪:张衡还发明了水运浑天
仪,通过水动力,模拟天体运行状 态。他已经认识到宇宙的无限,并 且系统地阐明他的宇宙结构理论, 形成他的哲学世界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
6、哲学与宗教
1、东汉王充的《论衡》
2. 宗教:佛教与道教
《伤寒杂病论》书影
张仲景 (150--219年) 东汉人
(2) 神医—华 佗
华 佗 东汉末年著名 的医学家。擅长外科 手术。他制成的全身 麻醉药剂“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 举。
华 佗 (145--208年) 东汉末年
他还创制一套医 疗体操“五禽戏”, 以强健身体。
五禽戏(虎、鹿、熊、猿、鸟)
秦统一中国
1.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 伦改进造纸术。纸逐 步取代竹木简和帛。 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 人们他改进的纸叫作 “蔡侯纸”。
东汉蔡伦
2.医学(1)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 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 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 典,后人尊称他为“医圣”。
• 4.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用途是( ),比欧洲早( )年。 • 5.东汉时期王充写的唯物主义哲学著 作是( )。 • 6.东汉成书的一部数学专著是( ) • 7.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河南洛阳的 ( )
3.史学成就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面反映了历史面貌,具有进步的 历史观,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史记》与司马迁
文学价值——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说,《史记》“固 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或 轻 于 鸿 毛 。

高一历史两汉的文化知识点

高一历史两汉的文化知识点

高一历史两汉的文化知识点两汉的文化知识点中国历史上的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

它涵盖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朝代,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培育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历史中两汉的文化知识点。

1. 儒家思想的盛行在两汉时期,儒家思想被广泛地推崇和实践。

西汉时期的经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封为“至圣先师”,其学说影响了整个朝代的统治思想和社会道德观念。

这种思想强调仁、礼、义、道等伦理道德观念,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学艺术的繁荣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繁荣时期。

在西汉时期,出现了伟大的文学家屈原、司马迁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而在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董仲舒则是当时文化艺术的代表人物。

此外,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 医药科学的进步两汉时期也是中国医药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西汉时期的名医扁鹊、汉代张仲景等人对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著作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等经典医学著作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在这个时期,中药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后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科技发展的突破两汉时期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

西汉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发明和科技突破,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这些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东汉时期,数学家刘徽提出的《九章算术》被视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社会制度的变革两汉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制度发生变革的重要时期。

在西汉时期,实行了封建君主制度,由大汉王朝统治整个中国。

而在东汉时期,由于一系列的内外因素,逐渐演变为一个相对宽松的统治体制。

此外,两汉时期还产生了地方豪强和农民起义等重大社会运动,这些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这两个时期都是科技与文化繁荣的时代,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本文将从科技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两汉时期的重要成就。

科技方面,两汉时期有许多科技发明和创新,对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造纸术的发明。

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这一发明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方便和经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此外,两汉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其他重要的科技发明,如船舶和农业工具的改进,瓷器的制作技术的提升等。

这些科技成就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化方面,两汉时期同样有着丰富的成就。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文学艺术的繁荣。

两汉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为后世所传颂。

比如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是中国史学的奠基人,他所著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图书的巅峰之作;东汉时期的杨修则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他的作品和观点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除了文学方面,两汉时期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些文化成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辉煌。

此外,两汉时期也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两汉的医学家们在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上取得了许多创新。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是中医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卓越,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留下了重要的遗产。

通过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两汉时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创新的动力。

这一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历史两汉时期的文明排列

历史两汉时期的文明排列

历史两汉时期的文明排列
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1、史学上,中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本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2、汉赋乐府:汉政府设立乐府,搜集民间诗歌,即为乐府诗。

3、思想: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玄学产生;鬼神之辩。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两汉文明概述》课件

《两汉文明概述》课件
成就。
汉朝的疆域在初期不断扩张,后 来逐渐稳定在今天的中国范围内

汉朝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郡县制 、察举制和刺史制度等,这些制 度为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奠定了
基础。
CHAPTER 02
两汉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
铁犁牛耕的普及
两汉时期,铁犁牛耕得到广泛 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水利工程的兴建
政府重视水利建设,如汉武帝 时修建了六辅渠和白渠等水利 工程,保障了农业灌溉。
哲学思想与流派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哲学思想
两汉时期,中国哲学思 想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主 要包括儒家、道家、墨 家、法家等流派,这些 流派的思想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 张仁、义、礼、智、信 等价值观,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应该以和为
两汉时期,中国与南亚、中亚诸国也 有交往,主要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 路进行贸易往来。
两汉时期,中国与南亚、中亚诸国在 政治、军事等方面也有交往,例如汉 朝与贵霜帝国、帕提亚帝国等国家的 交往。
中国与南亚、中亚诸国在文化、宗教 、艺术等方面也有交流,例如佛教传 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与欧洲的交往
两汉时期,中国与欧洲的交往相对较少 ,主要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贸
易往来。
中国与欧洲在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 也有交流,例如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 的中国文化和技术,对欧洲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两汉时期,中国与欧洲在政治、军事等 方面也有交往,例如汉朝与罗马帝国的
交往。
CHAPTER 06
两汉的影响与遗产

第七章两汉时期的文化

第七章两汉时期的文化

白马寺
●道教的形成
道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 早盛行的种土生士长的宗教, 起源于神仙之说和巫术。东汉 时,原始道教开始产生。
东汉末,道教又分为三大支 派,一支是张角的太平道,在 黄河南北传教;一支是张道陵 的五斗米道,在汉中、巴蜀一 带传教;第三支是以于吉为教 主,在长江下游传教。三派教 徒多为贫苦农民,后来成为农 民大起义的主力。
写出了《汉书》的全部纪、 传和大部分志。后来其妹班 昭和马续补写了八表和天文 志,完成了《汉书》。
《汉书》凡一百卷,八十万 言。上起高祖元年,下迄王 莽地皇四年。从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民族等各个方 面,反映了西汉二百三十年 间的社会状况。是我国第一 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 汉代文学作品从形成上看可分为赋、乐 府诗、散文三类。
●东汉时期主要用于垒 砌墓葬的画像石(砖), 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雕 刻艺术。画像多用单线 阴刻或阳刻技法,内容 有官吏出行图、狩猎图、 战争图,还有农业生产、 煮盐、锻铁、木工、纺 织、宴饮、百戏、烹调 等场面,这是我国最早 的一批浮雕艺术
科学技术
●天文历法:
《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都详细记 载了周天二十八宿的名称和部位。《汉书·五行 志》记载“河平元年三月已未,日出黄、有黑 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 最早的有关太阳黑子的准确记录。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 前期。其中负数、分数计算,联立 一次方程解法等,都是具有世界意 义的成就。全书由二百四十六个算 术命题和解法汇编而成,标志着我 国古代数学的完整体系的形成。
●医学
西汉初年,著名的医学家有淳于意注意把病人 的情况和治疗过程记录下来,为我国最早的“病 历” 创始人。
长沙马王堆女尸和湖北江陵男尸在地下保存了 两千多年,尸体基本完好。证明了当时的防腐技 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东汉时期的医学更加发展。 最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

【精品历史课件】两汉文化

【精品历史课件】两汉文化
1、西汉时期我国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世界上首 先发明纸的国家;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3、《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说明我国早
在3000的前就知道了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4、《九章算术》一书的许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都是先进
的,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5、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 的创举。
哲学
唯心 主义
唯物 主义
佛教
宗教 道教
主要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是核心,具有神学倾向。
王充:《论衡》,万物由元气组成,反对 天人感应;精神依存于形体,反对厚葬。
西汉末年 中亚传入
东汉明帝时传开 (洛阳白马寺)
东汉时,民间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结合而成。 《太平经》(教义)
史学、文学和艺术成就
(3)张衡的成就
张衡是东汉时期我 国伟大的科学家。他在 天文、历法、数学和文 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 成就。
张 衡 (78--140年) 东汉南阳人
A.科学解释月食(最早)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 则光盈,就日则光尽。”--(张衡《灵宪》)
B.制成地动仪
制造于132年,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 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测 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将军
军吏佣
铠甲武士佣 立射佣
跪射佣
骑兵鞍马俑
武士俑
跪坐佣
击鼓说唱佣
长信宫灯
陶制住宅模型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瓦当
石刻立马
2、绘画

墓室壁画
沙 马
帛画

两汉文化的摘抄

两汉文化的摘抄

两汉文化的摘抄
以下是一些关于两汉文化的摘抄: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两汉文化是指中国汉朝时期的传统文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文学、哲学、政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特点。

两汉文化的艺术特点包括:注重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强调气韵和神似,以及追求意境和内涵。

两汉文化的文学特点包括:诗词以五言、七言为主要形式,表现出对爱情、人生、历史、哲学等主题的探索和思考。

两汉文化的哲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道德、礼仪、教育和家庭,同时也注重道家思想的自然主义和无为而治。

两汉文化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地方官员大多由皇帝直接任命,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治和分权。

两汉文化的社会制度是以家族为中心的,家族在社交、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两汉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一直延续至今,并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两汉文化的贡献在于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学习两汉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讲解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讲解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科技和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两汉时期的一些科技和文化成就:
科技成就:
1.造纸术: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产量,
使得纸张得以广泛应用。

2.算术:《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东汉时
期,总结了先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3.天文历法:西汉时期的《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
对后世历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医学: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学
的经典之一,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文化成就:
1.史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
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史学的经典之作。

2.文学: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以汉赋和乐府诗为代表。

汉赋是汉代
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华丽的辞藻和宏大的气势著称。

乐府诗是汉代的民间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而闻名。

3.哲学: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以儒家为主,同时也受到道家和阴阳
家等思想的影响。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和王充的“元气论”
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丰富多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荆楚文化:是汉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最基础的文化类型之一。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的广大地区,是当时刘邦诞育地区的本土文化。丰邑原为宋国属地,后曾在此设都(故丰县有“汉高故里,古宋遗风”之称)。
(二)齐鲁文化:即儒学文化。其地域是以泰山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地区。这一地区主要从事于农业和蚕丝织业,并因临海而富于鱼盐之利,故而形成了这一地域的文化和习俗特征。“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乡人者,大国之风也”;“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
除了上述五种文化主体之外,还有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越族亚文化等,都曾对汉文化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同时更多的则是受后来汉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全国一统的“大一统汉文化”。汉朝建立前,中国广大地区所存在的文化差异,极大地限制了区域交流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李斯等人的倡导下,虽然对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文化现状进行了改革,但这项工作并非像战争那样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改变,而是要经过较长时期的潜移默化才能够使八方文化融为一体,诸子百家互相渗透,最终凝聚成中华民族的文化――汉文化。汉字、汉语、汉文化来自百族,又影响八方,对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千年不衰的深远影响。
二、两汉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旨
如上所述,两汉文化是在百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汉字、汉语、汉文化都是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特别是经历了秦始皇、汉刘邦两次“大一统”的改进之后,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雏型。经过文、景、武帝的实践锤炼,使之成为较为稳定的民族文化。加之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形成了“汉人、汉语、汉字、汉文化”的特定称谓。在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中,其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旨大致如下:
(一)“无为而治”奠定了汉王朝的立国之本;
(二)“独尊儒术”造就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三)“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如前所述,“龙凤文化”是继承和发展了夏商文化的一个部分,是炎黄先祖所尊崇的图腾。夏、商之后,龙凤的形象在华夏民族的心理上越来越伟岸丰彩,诗词歌赋、器皿饰物无不体现出龙凤呈祥的吉瑞之象。时至今日,虽没有人再将自己封为“真龙天子”,但“龙的精神”,即那种叱咤风云、驾驭自然的神伟形象,依然活动在每个人的心中,鼓舞着人们奋发向上,拼搏进取。
历经两千年的风雨,戏马台的建筑屡建屡圮。199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筹集巨资,大规模修葺戏马台。重修后的戏马台布局匀称,沉雄庄重,豪情逸飞,蔚为大观。“盖世英雄酒一杯,悲歌只为后人哀”,站立在戏马台上,我们从人杰鬼雄的西楚霸王身上,又能吸取到什么样的历史或人格的教训呢?
历史的风云早已成为风云般流逝的历史,留给我们的除了历史的教益外,还有许多可为历史证言的遗物。在这方面,徐州可谓得天厚道。
讲到汉刘邦,还有一位不能忽略的历史人物——项羽。秦二世元年,他与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抗秦。在巨鹿大战中,他勇冠三军,九战九捷,力歼秦军主力,尽展盖世英勇。项羽曾定都徐州,自称“西楚霸王”。后又从徐州退出了历史舞台。内中的原因也只能从历史本身去寻找。历史呼唤着自身发展的代表者,呼唤着统一与强盛,自然也就遗弃了仅逞一身豪勇、仅求复国复仇的短视者。但忠厚的徐州人并没有遗弃他。在徐州城南户部山上,有一座号称“徐州第一胜迹”的戏马台,此台是项羽定都彭城后为观阅将士操练兵马而置。
三、两汉文化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影响
由汉高祖刘邦奠基而发展起来的两汉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对中国、对世界都曾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两汉文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所形成的影响则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
对刘邦而言,荆楚文化、齐鲁文化都是烂熟于心的,推崇与否都是因时势而定的,表面上的好恶并不代表着文化层次的厚薄。确切地说,汉文化的很大成份来源于齐鲁文化,即儒学文化。
(三)中原文化:即华夏文化。这种文化主要产生于黄河的中游地区,在这一地区有着突出的较文明的农耕文化,而且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均较为发达,成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摇篮。
大汉王朝的建立,至少从两个方面标划出中华民族近两千年的发展方向。一是历经上古的部族纷争、春秋战国的割据伐守以及秦王朝的武力压服后,中华民族开始实现并实践着真正意义的疆土和制度的统一;二是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刘邦起,各封建王朝统治者都不得不关注着自己的统治基础——小农经济者的利益,载舟覆舟,兴衰成败,皆系于斯哦。想到这里,让我们再回首观瞻这尊汉刘邦的雕像,是不是感受到一份格外的凝重,一种难以言表的沧桑滋味?
一、文化的承袭基础及特点
两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无论是过去或是现在都使东西方的现代文明人士崇拜和羡慕。但是两汉文化的形成较之中国上古时代文化的形成是起步比较晚的,它的形成基础则是以华夏文化为核心,从西部到中原,在汲取了华夏八方百族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自汉高祖刘邦出生至大汉王朝的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关中文化,北方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这些文化的产生与形成都是与其所处的地域及政治环境密切相关的,它代表着地方文化的区域特色。
(一)两汉文化的形成是衡量民族兴亡的一个标志;
(二)两汉文化揭示了政治经济的基础地位;
(三)两汉文化对家族观念、伦理道德影响深远。
总之,博大精深、浩瀚无垠的两汉文化是一个集萃八方百族文化的整体。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理,是融合和汲取了各种类型文化精髓的“大一统”文化,因而也就显示出十分的广泛性和适用性。它既具有各民族文化的基本共性,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鲜明性,是使民族统一、国家统一、多元文化走向一元文化的光辉典范,其功绩之大、影响之深是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华夏民族“核心文化”的两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今后仍将会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关中文化:即三秦文化。这种文化观念产生和形成于黄河上游以及渭水流域,这里膏壤千里,以田为上好稼穑,多大贾,农耕文化形成较早。
(五)北方文化:亦即燕赵文化。这种文化观念主要产生于北部的海河流域,包括春秋时期的赵、中山、燕以及以北的地区。这一区得更加雄浑粗犷,奔驰豪放。
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国后,对东方重镇且为桑梓故里的徐州作出了煞费苦心的安排。封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刘交仍侍奉其左右,出人其卧内,参与政事决策,显然是最重要的皇族成员之一。楚国当时拥有薛、东海、彭城3郡36县,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西汉楚王共传十二代,东汉楚王、五代彭城王。这些诸侯王和王妃、列侯、翁主以及文武重臣、贵族豪绅的陵墓,都隐藏在徐州市区周围的几十座小山中。这些王侯显贵的墓群及随藏的汉俑、汉画像石、汉代像石、汉代器物等,尽显汉代的经济文化成就。所以,有人称徐州的汉墓、汉画像石和汉兵马俑为“中国汉代文物三绝”,有人称徐州为“世界级的中国两汉文化博览区”,都不足为奇了。
两汉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
黄河涛涛,大浪淘沙。历史的洪流荡涤着千古人物,陶冶出不朽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两汉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最为坚实的基础,最为辉煌的一页。从丰邑中阳里走出的一介布衣――汉祖刘邦,结束了秦王政的横征暴敛,抚平了中华民族自春秋战国以来六百多年的疮痍,改革了秦王朝的弊政,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熠熠光辉。
四,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山川壮美,景物秀丽,大气雄风,荡人心魄。六千年的文明史,灿烂的古文化遗存,历史的长河在这里翻卷出一朵朵绚丽的浪花,陶铸出它独特的文化风姿。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事其辉煌的两汉文化遗存。
这里是汉高主刘邦的故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而统一的封建帝国——大汉王朝就是从这里出发,登上了历史舞台,扮演出一部光耀四海,流韵百世的活剧。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体——汉族,我们所书写着的汉字,交谈着的汉语,是否都与这个王朝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一个“汉”字,早已融化在亿万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成为一个民族最为醒目的图腾。可是,还有多少人能时时忆起那个出身于草莽阡陌间的布衣英豪汉刘邦呢?
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在徐州沛县丰邑中阳里。壮年时当上沛县泗水亭亭长。他不堪秦朝暴政,以超凡的胆略和才识,率丰沛乡党聚众起义,与项羽合兵灭秦。其后,又经历5年的楚汉相争,终于在公元前201年尽灭楚军与垓下,建立了统一的大汉王朝。
如今,位于丰县刘寨村西的刘家祖茔已是芳草萋萋;展在丰县城东北的刘邦出生地龙雾桥上,更是满目云淡风轻;只有矗立在泗水亭畔的“大风歌碑”陪伴这举觞高歌的汉刘邦,讲述着千古风流帝王卷,百世辉煌汉皇篇。“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曲《大风歌》传唱了两千年,也着实传诵出古国中华雄浑博大的情怀和百折不饶的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