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对脑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嗅球(端脑)。
嗅神经olfactory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2、视神经:-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12对脑神经
双侧胸锁乳突肌均力弱,患者头前屈无力,直立困难,多呈 后仰位,仰卧位时不能抬头
第48页,共62页。
九、舌下神经(Ⅻ) (Hypoglossal Nerv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为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舌肌运动 舌下神经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
第49页,共62页。
九、舌下神经(Ⅻ)
眶
下支
睫状N节
上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裂
上斜肌
外直肌
第20页,共62页。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不同部位的眼肌损害 (1)动眼神经麻痹 :患侧大部分眼外肌麻痹
➢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 (由于外直肌及上斜肌的作用),不能向上、向 内、向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 反射均消失
第32页,共62页。
面神经各节段示意图
面神经核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在脑桥。 常见于脑干肿瘤及血管病
膝状神经节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
障碍(鼓索受累),可伴有听觉过敏(镫骨肌支受累);亨特(
Hunt)综合征,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舌前2/3味觉 障碍及唾液腺分泌障碍,为鼓索神经受累;
第17页,共62页。
临床意义
当颅内压升高时,视乳头隆起、水 肿、边缘模糊不清,静脉淤血,并 可见火焰状出血,称为视乳头水肿 。见于颅内肿瘤,脑部蛛网膜粘连 以及颅内出血等。
第18页,共62页。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Ⅲ、Ⅳ、Ⅵ)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一)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培训课件
20
Ⅲ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21
Ⅳ滑车神经
运动性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滑车神经核——脑干
滑车神经
下丘下方—大脑—脚海绵窦
w外侧壁 眶上裂 眶
(支配上斜肌)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22
Ⅵ展神经
外直肌与展神经
运动性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脑桥展神经核——延髓脑 桥沟 —颞—骨—岩—部 海绵窦 眶上裂 眶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概述
解剖结构
功能 检查 临床意义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2
脑神经组成
共12对,顺序用罗马字码表示。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外)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蜗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
口诀:Ⅰ嗅Ⅱ视Ⅲ动眼,Ⅳ滑Ⅴ叉Ⅵ外展 Ⅶ面Ⅷ听Ⅸ舌咽,Ⅹ迷Ⅰ副舌下全
②近视力: 0.1-1.5;视力减退<1.0 视力表--手指数--指动--光感 检查时应注意排除影响视力的眼部病变。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14
临床意义
视力障碍的程度可分别以视力表、指 数、指动和光感等表示之。视力减退 或丧失可见于视神经或视交叉损害, 如肿瘤压迫、外伤、视神经炎、视神 经乳头水肿或萎缩等。
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岩大神经,镫 骨肌神经,鼓索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37
在颅外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 颌缘支,颈支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38
面神经损伤
主要表现: 伤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 平;口角偏向健侧,不能 鼓腮,说话时,唾液常从 口角漏出;
不能闭眼,角膜反射消失; 听觉过敏;舌前部味觉丧 失;泌泪障碍,角膜干燥; 泌涎障碍等。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嗅神经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
BACK2、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
BACK3、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BACK4、滑车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
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
BACK、三叉神经 5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
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
(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
(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
BACK6、展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
BACK7、面神经是混合神经,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弯曲的面神经管,最后出茎乳孔离颅。
十二对脑神经
Ⅳ
Ⅴ
Ⅱ Ⅲ Ⅳ Ⅴ
Ⅰ
Ⅶ Ⅷ Ⅻ
Ⅵ
Ⅹ Ⅺ
IX 延髓(橄榄后沟)
Ⅹ 延髓(橄榄后沟) Ⅺ 延髓(橄榄后沟) ⅧⅦ Ⅻ
Ⅻ 延髓(橄榄前方)
(四)脑神经进出颅腔的部位
Ⅰ→筛孔 Ⅱ→视神经管 Ⅲ →眶上裂 Ⅰ
Ⅱ
Ⅳ →眶上裂
Ⅴ-1→眶上裂
Ⅴ-2→圆孔 Ⅴ-3→卵圆孔
Ⅹ ⅫⅪ
Ⅴ ⅢⅣ Ⅵ ⅦⅧ
Ⅵ →眶上裂
Ⅱ 视神经
临床表现
• 2)视交叉病变 • 视交叉本身病变很少见。常见于垂体肿瘤 或视交叉蛛网膜炎压迫 • 典型视交叉病变出现双颞侧偏盲。来自下 方主要是垂体瘤,上方主要是脑膜瘤、颅 咽管瘤、三脑室扩大脑积水及动脉瘤
Ⅱ 视神经
临床表现
• 3)视束病变
• 视束少有原发性病变,多为附近病变压迫 损害所致,如颞叶、丘脑肿瘤,脑底A瘤等 • 视束损害的典型表现为同向偏盲。其特点: • Ⅰ.偏盲半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 Ⅱ.偏盲常是完全性的,且多有黄斑分裂; • Ⅲ .这种病人较中枢性偏盲易于发现.
Ⅶ 面神经 facial n.
性质 — 混合性 特殊内脏运动性 一般内脏运动性(副交感) 特殊内脏感觉性 一般躯体感觉性
面肌 下颌下腺、 舌下腺 泪腺
• 面神经核 • 上泌涎核 • 孤束核
( 副交感性) 下颌下神经节 翼腭神经节 中枢突 周围突 膝神经节
舌前 2/3 味觉
面神经管内分支: 1、鼓索 Chorda tympani 性质 —— 混合性 味觉纤维(终于孤束核上半) 副交感纤维(上泌涎核)
动眼神经麻痹: 上睑下垂 眼球向内、上、下转动 不能→ 眼外斜视 复视:麻痹侧 瞳孔散 大、 光反射消失 调节反射消失:注视近 物时,无眼球会聚及瞳孔 缩小反应
[重点]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
[重点]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 (2)视神经 (3)动眼神经 (4)滑车神经 (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 (7)面神经 (8)位听神经 (9)舌咽神经 (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 (12)舌下神经#1、2、8是感觉,,5、7、9、10是混合,3、7、9、10含副交感,3、4、6、11、12含运动。
1、嗅神经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
BCK2、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
BCK3、动眼神经 3、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BC4、4、滑车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
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
BCK5、5、三叉神经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
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
(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
(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
BCK6、展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
请按先后顺序写出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
请按先后顺序写出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第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在大脑半球的什么部位?第一躯体运动区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第一躯体感觉区在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视区在枕叶内侧面的距状裂两旁。
听区在颞横回。
各语言中枢在大脑半球的什么部位?与语言有关的各种中枢位于优势半球上,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上回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在角回,书写性语言中枢在额中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回后部。
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内的脉络丛产生,自侧脑室经室间孔入第三脑室,再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由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最后经蛛网膜粒主要归入上矢状窦。
何谓兴奋性?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什么是内环境?体液约占体重的60%。
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内,称细胞内液,占40%;小部分分布在细胞周围,称细胞外液,占20%,细胞外液包括组织间隙液和血浆这些细胞外液统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何谓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减弱或抑制控制信息,从而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起到维持酚酞的作用,这类反馈调节叫负反馈。
例如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反馈抑制腺垂体,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反之亦然,从而起到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稳态的作用。
何谓稳态?在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的成分、数量和性质所达到的动态平衡状态称谓稳态。
阈值和阈电位有何异同?恰能引起组织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谓阈强度或阈值。
细胞膜由缓慢除级到快速除级而引发动作电位是临界膜电位称谓阈电位、只有阈值刺激才能使细胞膜除级达临界电位而引发动作电位。
肌肉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有何异同?肌肉两端固定后进行收缩时,肌肉长度不断缩短但张力增加,这种收缩形式称等长收缩,如果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谓等张收缩。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动眼神经⅛⅜萌庭窝神经舌咽---- 迷走神经*ι!神½ 議—打神经脑神经示意图、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嗅神经-嗅球(端脑)。
嗅神经OIfaCtory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2、视神经:-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20多条3、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十二对脑神经图文解析
十二对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 嗅球(端脑)。
嗅神经olfactory 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2、视神经: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之欧阳家百创编
十二对脑神经欧阳家百(2021.03.07)-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 嗅球(端脑)。
嗅神经olfactory 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2、视神经:-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12对脑神经有哪些
12对脑神经有哪些12对脑神经连接着脑的不同部位,并由颅底的孔裂出入颅腔。
具体是:嗅神经经过筛板进入颅腔;视神经经视神经管进入颅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外展神经经眶上裂进入颅腔;上颌神经经圆孔,下颌神经经卵圆孔进入颅腔;面神经、位听神经经内耳门进入颅腔;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经颈静脉孔进入颅腔;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内口进入颅腔。
生理功能:人体共有十二对颅神经:第一对叫做嗅神经,主要负责鼻子的嗅觉.第二对叫做视神经,主管眼睛的视物功能.第三对动眼神经,主管眼球向上、向下向内等方向的运动和上睑上提及瞳孔的缩小.第四对滑车神经,主管眼球向外下方的运动.第五对三叉神经,此神经分为两部分,较大的一部分负责面部的痛、温、触等感觉;较小的一部分主管吃东西时的咀嚼动作。
大的感觉神经又分为三支:第一支叫做眼支,主要负责眼裂以上之皮肤、粘膜的感觉,如额部皮肤、睑结膜、角膜等处的感觉。
第二支叫做上颌支、主管眼、口之间的皮肤、粘膜之感觉,如颊部、上颌部皮肤、鼻腔粘膜、口腔粘膜上部及上牙的感觉.。
第三支叫做下颌支,主管口以下的皮肤、粘膜之感觉,如下颌部皮肤、口腔粘膜下部及下牙的感觉。
第六对外展神经,主管眼球向外方向的运动。
第七对面神经,主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此外还主管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以及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感觉。
第八对位听神经,也称前庭蜗神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做听神经,主管耳对声音的感受.另一部分叫做前庭神经,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人体的平衡。
第九对舌咽神经,主管咽喉部粘膜的感觉,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和舌后三分之一的味觉,亦与第十对迷走神经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
第十对迷走神经,除与第九对舌咽神经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外,还负责心脏、血管、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
第十一对副神经,主要负责转颈、耸肩等运动。
第十二对舌下神经,主管舌肌运动。
以上就是人体十二对颅神经的名称和它们的主要功能。
当任何一个颅神经受到损伤时,就会表现出该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
神经科口诀
神经科口诀25首1:十二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依次数字对应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2:周围神经的分类感觉神经128,动346副舌下,5、7、9、10为混杂。
3:颅神经核团在脑内的分布嗅入端脑视入间,动眼滑车出中脑,五六七八过脑桥,9、10、11、12延髓穿。
4:脑干连脑神经歌诀中脑连三四,前脑五至八;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5: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特别小组”组员1:嗅神经,嗅觉传导通路是唯一不在丘脑换神经元,而将神经冲动直接传到皮质的感觉通路。
组员2:滑车神经,最细的脑神经。
组员3: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的脊束核是最长的脑神经核。
组员4:迷走神经,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经。
6:椎体和脊髓的发生学的关系331,等生成。
注解:人在胚胎三个月时,脊柱和脊髓是相等的;在出生时脊髓的末端平对第三腰椎椎体下缘,成人时,平对第一腰椎椎体下缘。
7:四叠体计息状体歌诀上视、下听、外视、内听;视听反射,务必记清。
上丘的深面是皮质下视中枢,下丘的深面是皮质下听中枢,上视下听,眼睛在耳朵的上面呗!8:正中神经歌诀正中神经属臂丛,掌长肌腱外侧行;此处浅表有损伤,鱼际萎缩“猿爪”样。
9:手部感觉神经分布歌诀手掌正中三指半,剩下尺侧一指半,尺神经占据一个半,正中桡神三指半。
注解:手部神经分布:(1)手掌:正中神经支配拇指、示指、中指及无名指的一半区域,剩下的一指半由尺神经支配;(2)手背:正中神经支配背侧拇指、示指、中指及无名指远端指关节皮肤感觉,尺神经支配手掌尺侧小指及尺侧无名指的一半皮肤感觉,桡神经支配拇指拇指、示指、中指、无名指的一半区域近端指关节及相应手背的皮肤感觉。
10:胸神经前支分布口诀二平胸骨四乳头,六对大约到剑突;八对斜行肋弓下,十对肚脐轮水平处;十二内下走得远,分布两侧腹股沟。
常用医学记忆口诀
常用医学记忆口诀常用医学记忆口诀1.十二对脑神经记忆记忆口诀: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舌下全。
简述:前三对脑神经是感觉神经,第五、七、九、十对脑神经是混合神经,含副交感神经;第三、四、六、十一、十二对脑神经是运动神经;脑干仅与后十对脑神经相连。
2.肺的下界记忆口诀:锁中六,腋中八,肩胛十肋查。
胸膜下界相应向下错两个肋间。
简述:肺的下界在胸膜下,可以通过锁骨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线第10肋间来确定,但实际应用时应向下错开两个肋间。
3.手的皮肤神经支配记忆口诀:手掌正中三指半,剩尺神经一指半,手背桡尺各一半,正中占去三指尖半。
简述:手的皮肤神经支配是指手的不同部位由不同的神经支配。
其中,手掌正中线第三指半由正中神经支配,剩余部分由尺神经支配;手背由桡神经和尺神经各支配一半;手指正中线占去三指尖半由正中神经支配。
4.各种热型及常见疾病记忆口诀:败风弛化脓肺结,只身使节不规则,大寒稽疾盂间歇,布菌波状皆高热。
简述:以上热型都是指高热。
败血症、风湿热、弛张热、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等疾病属于败风弛化脓肺结热型;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风湿热结核病、不规则热属于只身使节不规则热型;大叶肺炎、斑瘤伤寒和伤寒高热期、稽留热属于大寒稽疾盂间歇热型;布鲁菌病、波状热属于布菌波状皆高热型。
5.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记忆口诀:XXX咯,呕消化,呕伴胃液和残渣。
喉痒胸闷略先咳,血中伴痰泡沫化。
上腹不适先恶呕,咯有血痰呕无他。
咯碱呕酸有黑便,咯便除非痰咽下。
呕血发暗咯鲜红,呕咯方式各不同。
简述:呕血和咯血的区别在于呕血是从口腔中排出,伴随消化物,而咯血是从呼吸道中排出,伴随痰液。
喉痒胸闷略先咳、血中伴痰泡沫化是咯血的特征;上腹不适先恶呕、咯有血痰呕无他是呕血的特征;咯碱呕酸有黑便、咯便除非痰咽下是胃肠道出血的特征;呕血发暗咯鲜红、呕咯方式各不同是呕血和咯血的一般特征。
6.新生儿接种记忆口诀: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
十二对颅神经口诀
十二对脑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及副舌下全。
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特别小组”:
组员
1:嗅神经,嗅觉传导通路是唯一不在丘脑换神经元,而将神经冲动直接传到皮质的感觉通路。
组员
2:滑车神经,最细的脑神经。
组员
3: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的脊束核是最长的脑神经核。
组员
4:迷走神经,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经。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 / 1下载文档可编辑。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经神二对脑十-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脑桥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延髓种:7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olfactory。
端脑嗅球)- ()(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嗅神经- ()嗅神经..多条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nerves ,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嗅丝(即嗅神经)--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视神经:-2视-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睫状肌和瞳孔扩约-睫状神经节短根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oculomotor nerve 肌。
动眼神经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2:周围神经的分类感觉神经128,动346副舌下,5、7、9、10为混杂。
3:颅神经核团在脑内的分布嗅入端脑视入间动眼滑车出中脑,五六七八过脑桥,9、10、11、12延髓穿。
4:脑干连脑神经歌诀中脑连三四,前脑五至八;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5: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特别小组”组员1:嗅神经,嗅觉传导通路是唯一不在丘脑换神经元,而将神经冲动直接传到皮质的感觉通路。
组员2:滑车神经,最细的脑神经。
组员3: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的脊束核是最长的脑神经核。
组员4:迷走神经,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经。
6:四叠体计息状体歌诀上视、下听、外视、内听;视听反射,务必记清。
上丘的深面是皮质下视中枢,下丘的深面是皮质下听中枢,上视下听,眼睛在耳朵的上面呗!7:正中神经歌诀正中神经属臂丛,掌长肌腱外侧行;此处浅表有损伤,鱼际萎缩“猿爪”样。
8:手部感觉神经分布歌诀手掌正中三指半,剩下尺侧一指半,尺神经占据一个半,正中桡神三指半。
9:胸神经前支分布口诀二平胸骨四乳头,六对大约到剑突;八对斜行肋弓下,十对肚脐轮水平处;十二内下走得远,分布两侧腹股沟。
注解:第2胸神经前支(T2)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第4胸神经前支(T4)分布于乳头平面,第6胸神经前支(T6)分布于剑突平面,第8胸神经前支(T8)分布肋弓平面,第10胸神经前支(T10)分布于脐平面,第12胸神经前支(T12)则分布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中点平面。
10:几种反射反射12345678像数数字一样简单踝反射:S12膝反射:L34肱二头肌反射:C56桡骨膜反射:C7811:舌的感觉神经支配舌根苦、舌尖甜、舌背两侧尝酸咸;尖体面、根舌咽、三叉舌咽管一般。
12:脑疝脑疝、脑疝;瞳孔散大,昏迷瘫痪;呼吸不好,面色难看;先给馒头,再把针穿。
13:神经与瞳孔交感神经使瞳孔扩大,副交感神经使瞳孔缩小交大附(副)小14:语言中枢书、说、听、阅。
除去阅读中枢不说,书写、说话与运动有关,而第一躯体运动区在额叶的中央前回,所以书写中枢与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叶。
听话与听觉代表区(颞横回)相连,所以在颞叶。
而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这三个语言中枢是位于自上而下的三个相邻的脑回而且都位于这三个脑回的后部。
所以只能是: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失写症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阅读中枢——顶下小叶角回——失读症15:昏迷病因.遇到昏迷的病人,记住十个字,基本不会漏诊。
低低中糖尿,神脑传肝毒低(低血压-各种休克)低(低血糖)传(传染病)糖(糖尿病昏迷)尿(尿毒症)脑(脑外伤)神(神经内科疾病)中(中暑)毒(各种中毒)肝(肝昏迷)16: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记忆方法:前庭共济交火(霍)球。
前庭--前庭受损出现眩晕,共济--共济失调,交--交叉性感觉障碍,霍--霍纳氏综合征,球--球麻痹。
17: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表现四流一小心率慢,全身肌肉时时颤。
四流一小:流汗,流涎,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
18:痴呆常见的病因痴呆常见的病因:Vitamin(维他命)即7项首个字母:Vascular reason 血管性Infection 感染Tumor 肿瘤Alzheimer disease 阿尔茨海默病metabolism 代谢性Inheritance 遗传、变性病Nutrition 营养缺乏19:交感神经功能口诀怒发冲冠,瞪大双眼;心跳加快,呼吸大喘;胃肠蠕动慢,大便小便免;骨脏血管收缩,舒骨骼肌血管;全身出汗唾液粘,力量来自肝糖元;一点,两点,一划,一握分别对应是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和实体觉。
21:昏迷病人识别快速鉴别昏迷病人是神经科疾病还是内科疾病的四招:翻眼皮、抠腋窝、划脚丫、搬脖子翻眼皮可以看眼位,是否有凝视,瞳孔的大小、抠腋窝可以观察肢体的活动,划脚丫可以判定病理征,搬脖子可以判定脑膜刺激征。
22:日追(锥)夜赶(杆)视锥系统只有在较强的光线下才能发生反应,故也称明视觉系统。
视杆系统在昏暗的环境下可感受弱光刺激,故也称暗视觉系统。
SLE临床表现SLE的11个主要表现,很难记全,看看这个口诀,请连续读3遍!口关肾血浆,全盘神免抗口:口腔溃疡关:1关节炎2光过敏肾:肾脏病变血:血液系统疾病浆:浆膜炎全:颧部红斑盘:盘状红斑神:神经病变免:免疫学异常抗:抗核抗体1.传染病麻疹;猩红热;水痘;幼儿急疹;伤寒、副伤寒;风疹;斑疹伤寒;恙虫病;天花;战壕病;野兔病;钩端螺旋体病;登出血热;丹毒;犸鼻疽;流行性出血热;北亚蜱性斑疹热;回归热。
2. 儿科常见出疹疾病的出疹时间:一是风水二是猩,天花幼疹三天出,麻疹四天出皮疹,斑疹伤寒五天明,伤寒需到六日后,出疹时间要记清。
(风:风疹,水:水痘。
猩:猩红热。
)3.小儿X线检查腕部骨化中心发育:头钩桡三3岁前月舟大小幼儿园尺骨远端小学后青春期前豆骨见4.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四月大笑五认生;七月无意说爸妈;八月有意仿大人;十月招手会再见;一岁当前能说话.5.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一听二看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立;一岁左右能独走.6. 出疹:带状疱疹诊断要点:集、带、单、中、痛。
集簇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不过中线、剧烈疼痛。
一水二猩三天花,四麻五斑六伤寒7. 小儿握持反射特点:一紧二松三消失;四握五抓六移物;九月随意(jiu yue sui yi)钳小珠;一岁用匙无翻书.8. 皮疹与发热关系的口诀"水猩花麻斑伤"(发热第一天起皮疹为水痘,猩代表猩红热,发热第二天起皮疹为猩红热,依次类推,麻代表麻疹,斑代表斑疹伤寒,伤代表伤寒)9.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面红、醉酒貌;头痛、腰痛似感冒;皮肤粘膜出血点;恶心、呕吐、蛋白尿。
10. 水痘”的皮疹特点可简单记为:“老少四辈,成双成对。
”主要反映水痘皮疹,丘疹、水疱、结痂的快速演变过程,和陆续成批发生的特点。
生理学1.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将pH值转化为[H+]来记忆:[H+],pCO2,温度,2、3-DPG升高,均使氧离曲线右移。
2.微循环的特点:低、慢、大、变;影响静脉回流因素:血量、体位、三泵(心、呼吸、骨骼肌);激素的一般特征:无管、有靶、量少、效高;3.糖皮质激素对代谢作用:升糖、解蛋、移脂;4.醛固酮的生理作用:保钠、保水、排钾等等。
5.植物性神经对内脏功能调节交感兴奋心跳快,血压升高汗淋漓,瞳孔扩大尿滞留,胃肠蠕动受抑制;副交兴奋心跳慢,支气管窄腺分泌,瞳孔缩小胃肠动,还可松驰括约肌。
1.新旧血压单位换算血压mmHg,加倍再加倍,除3再除10,即得kpa值。
例如:收缩压120mmHg加倍为240,再加倍为480,除以3得160,再除以10,即16kpa;反之,血压kpa乘10再乘3,减半再减半,可得mmHg值。
其实,不用那么麻烦,我们只要记住“7.5”这个数值即可,用不着记一长串糖葫芦。
题目中若给出Kpa值,乘以7.5即可;反之,除以7.5就可以了。
2.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平时无体征,发作有表情,焦虑出汗皮肤冷,心律加快血压升,交替脉,偶可见,奔马律,杂音清。
3.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症肥厚梗阻二尖窄,急性心梗伴心衰;二度高度房室阻,预激病窦不应该。
4.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两肾原醛嗜铬瘤、皮质动脉和妊高。
.两肾——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瘤——嗜铬细胞瘤;皮质—皮质醇增多症;动脉—主动脉缩窄;妊高—妊娠高血压。
5.心梗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痛哭流涕、肺腑之言痛——心绞痛;流——主动脉瘤夹层分离;腑——急腹症;肺——急性肺动脉栓塞;言——急性心包炎。
6.与慢性支气管炎相鉴别的疾病爱惜阔小姐爱——肺癌惜——矽肺及其他尘肺阔——支气管扩张小——支气管哮喘姐——肺结核7.重度哮喘的处理一补二纠氨茶碱、氧疗两素兴奋剂一补——补液二纠——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氨茶碱——氨茶碱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氧疗——氧疗两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β2受体兴奋剂雾化吸入8.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休感激、慢活乱,重点保护心肺肾休——补充血容量,治疗休克感——控制感染激——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慢——缓慢输液,防止出现心功不全活——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乱——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9.肺结核的鉴别诊断直言爱阔农直——慢性支气管炎言——肺炎爱——肺癌阔——支气管扩张农——肺脓肿10急性腐蚀性胃炎的处理禁食禁洗快洗胃,蛋清牛奶抗休克。
镇静止痛防穿孔,广谱强效抗生素。
对症解毒莫忘了,急性期后要扩张。
11.昏迷原因AEIOU,低低糖肝暑A. 脑动脉瘤,E. 精神神经病,I. 传染病,O. 中毒,U. 尿毒症低低血糖低低血k,cl糖糖尿病肝肝性脑病暑中暑12.休克的治疗原则上联--扩容纠酸疏血管;下联--强心利尿抗感染;横批--激素1.心原性水肿和肾原性水肿的鉴别心足肾眼颜,肾快心原慢。
心坚少移动,软移是肾原。
蛋白血管尿,肾高眼底变。
心肝大杂音,静压往高变。
第一句是开始部位,第二句是发展速度,三四句是水肿性质,后四句是伴随症状。
"肾高"的"高"指高血压,"心肝大"指心大和肝大。
2.各热型及常见疾病败风驰化脓肺结,[败血症,风湿热,驰张热,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只身使节不规则。
[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风湿热,结核病,不规则热]大寒稽疾盂间歇,[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和伤寒高热期,稽留热][疟疾,急性肾盂肾炎,间歇热]布菌波状皆高热。
[布鲁菌病,波状热][以上热型都是指高热]百凤持花弄飞结,只身使节不规则。
大汗积极雨间歇,步军薄装皆高热。
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呼心咯,呕消化,呕伴胃液和残渣。
喉痒胸闷呕先咳,血中伴痰泡沫化。
上腹不适先恶呕,咯有血痰呕无它。
咯碱呕酸有黑便,咯便除非痰咽下。
呕血发暗咯鲜红,呕咯方式个不同。
1.乳房的淋巴回流外中入胸肌,上入尖锁上,二者皆属腋。
内侧胸骨旁,吻合入对侧。
内下入膈上,吻合腹前上膈下,联通肝上面。
深入胸肌间或尖,前者又称Rotter结。
2.烧伤病人早期胃肠道营养少食多餐,先流后干,早期高脂,逐渐增糖,蛋白量宽.3.烧伤补液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碱,见尿补钾,适时补碱。
4.肱骨髁上骨折肱髁上折多儿童,伸屈两型前者众。
后上前下斜折线,尺挠侧偏两端重。
侧观肘部呈靴形,但与肘脱实不同。
牵引反旋再横挤,端提屈肘骨合拢。
屈肘固定三四周,末端血运防不通。
屈型移位侧观反,手法复位亦不同。
5.休克可以概括为“三字四环节五衰竭”三字——缩,扩,凝,即:微血管收缩,微血管扩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四环节——即:休克发生的原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