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的比较已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不同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不同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不同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会产生了不同的节日,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也因地而异,但人们关于节日都有着同样的感情。

他们要么借此为幸福和健康祈祷,要么借此来实现他们的美好心愿,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节日表达了他们对传统的怀恋之情,同时也传达他们追求梦想的远大抱负。

实际上,节日是人类文化具体的一方面。

这些节日的庆祝仪式大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我们的家庭,宗教信仰,种族起源,政治,经济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关注和意识。

蕴涵在节日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体现在这些节日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之上。

一、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起源1、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

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

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

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

2、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

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

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

因此,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圣诞节,复活节也与宗教有关。

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西方节日的方式1、庆祝中国节日的方式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节日。

它的庆祝活动丰富而且隆重。

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林语堂,着名的华人学者,曾经对春节做了一个很好的描述道,古老的中国农历新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相比之下,其他节日似乎黯淡许多。

这五天,整个民族穿着最好的衣服,关闭商店,打锣,放鞭炮,等等。

这是好运的一天,每个人都期待着一个更美好和更繁荣的一年,每个人都开心地增加一岁,并准备对他的邻居说带来好运的吉祥话。

节日文化交流不同的节庆习俗比较

节日文化交流不同的节庆习俗比较

节日文化交流不同的节庆习俗比较节日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文化标志,它不仅代表着对特定历史和传统的纪念,更承载着当地人的习俗和情感。

不同的节庆习俗在世界各地各不相同,反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文化。

本文将比较不同节日的习俗,探讨各自的特点及文化差异。

一、春节与美国独立日中国的春节是全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一年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与之相比,美国的独立日则是庆祝美国独立的日子,象征着自由和民主。

两个节日在宗教信仰、庆祝方式和食物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在春节期间,中国人会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包括放烟花、贴春联、包饺子等。

此外,各地还举行舞龙舞狮的表演,其中狮子舞寓意着驱邪纳福。

而独立日则以盛大的烟火表演为主题,此外还有独立日游行和户外烧烤等活动。

食物方面,中国人将年夜饭视为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有鱼、鸡等吉祥菜肴。

而美国人会烧烤汉堡、烤肉和各种甜点,体现了他们对自由的追求。

二、德国圣诞节与印度色彩节德国圣诞节和印度色彩节是两个典型的宗教节日,代表了基督教和印度教的传统。

尽管两者在宗教信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庆祝方式和文化元素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德国圣诞节以圣诞市场和耶稣诞生的纪念为主题。

这个节日的标志是圣诞树,人们会在树上挂上装饰品和礼物。

此外,德国人还会制作姜饼屋和送礼物给亲友。

而在印度色彩节中,人们会用彩色粉末和水彩相互泼洒,象征着庆祝的喜悦和光明。

此外,人们还会分享甜食和糕点,互相祝福幸福。

三、日本正月与墨西哥迪亚德洛斯穆尔托斯节日本的正月和墨西哥的迪亚德洛斯穆尔托斯节都是独特的传统节日,它们在文化习俗和庆祝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日本,正月是全家团聚的时刻,人们会举行庙会和家庭聚餐,同时也会祭拜祖先。

此外,人们还会制作和食用日本的传统食物如汤圆和鸭肉。

而在墨西哥的迪亚德洛斯穆尔托斯节中,人们会用糖果骷髅和面具来装饰家庭和公共场所,以纪念已故亲友。

节日氛围充满了欢乐和庆祝活动,人们会穿着盛装参加游行和音乐表演。

中西节日对比

中西节日对比
从消费和娱乐的角度看,多一个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好事。既可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又能让百姓感 受到异域的文化,多一个娱乐消遣的机会。 ★引进一些外来的节日文化,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 来欢乐,能多些人们相互间沟通感情、增进友谊的机会。 ★各大商场里已经充满了节日气氛,五花八门的 小礼品很吸引人的眼球,新鲜、刺激、有趣应该是年轻人爱过洋节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其实不管洋节土节, 都包含有家人团聚、祝福平安等吉祥的意思,所以除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一年中再多一些洋节,不是多一份 快乐吗,只可惜,内地不像香港,过洋节不放假。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延续下来 的,很难说哪些是我们原始的文化、原始的节日,就像我们没有理由排斥国外先进的技术、文明,拒绝学习 外民族语言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多一些节日没有什么不好。 ★只是找个多吃一顿的理由 和借口,又不是什么大事,不必认真。喜欢这个节日的人,可以在平安夜约上几个友人,共同享受这个浪漫 的节日,如果不喜欢尽可以在家休息。 ★有节就过啊,图个开心。节日虽然分古今中外,但都算是人类共 同的文化遗产,凡是节日都有个特别的意味,过节就过个意味呗。 ★圣诞节只是诸多“洋节日”在中国的 一个缩影。近些年,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众多的“洋节日”在中国都市大行其道,但这些西方节日原 有的意义已被中国的年轻人曲解,变成了“疯狂聚会”、“狂欢的盛宴”。 ★过春节总是要和父母长辈在 一起,感觉很闷,洋节就不一样了,每年的洋节都和朋友们一起过,大家没有代沟,在一起无话不谈,吃饭 点菜也不用看长辈的脸色,真好! ★排斥与跟自己年龄相差悬殊的人交往,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春 节兴味索然,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和长辈在一起。洋节在中国还是新兴事物,难以被年龄较大的人接 受,基本属于年轻人的‘专利’,可以说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同龄集中’的机会,因此会受到年轻 人的青睐。 ★因为有意义、有趣。比如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等,不都是非常有意义 的节日吗?跟政治、民族自尊没有关系,谁不喜欢温馨浪漫的节日氛围呢?

迎接元旦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新年的比较

迎接元旦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新年的比较

迎接元旦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新年的比较元旦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也是西方日历上的新年,它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新年进行比较,探讨其在庆祝方式、活动习俗和文化意义方面的异同。

一、庆祝方式比较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

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贴门神、挂灯笼等,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此外,人们还进行烟花爆竹放炮、舞龙灯、舞狮子等庆祝活动。

除夕夜还会举行传统的守岁活动,以示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西方新年的庆祝方式则更加注重社交和狂欢。

人们通常在除夕夜聚会,举行庆祝活动,如在纽约时代广场举行倒计时活动,数到零时便会放响标志性的“新年钟声”,并开始相互拥抱祝贺。

此外,人们还会燃放烟花、参加狂欢派对,享受欢乐时光。

同时,西方城市中也会出现跨年音乐会、焰火表演等活动,吸引着大量观众。

二、活动习俗比较在中国,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与之相伴。

比如,大年初一要拜年,小孩子要给长辈拜年并得到压岁钱。

此外,人们还要吃团圆饭、包饺子,借此寓意团圆和祝福。

另外,人们还会进行走亲访友、互赠礼品等活动,传递友谊和祝福。

而西方新年的习俗主要包括祝福、饮酒和制定新年决心。

人们会相互祝愿“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等,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盼。

此外,在新年钟声敲响之际,人们通常会互相拥抱,并在午夜时刻进行倒数计时,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不少人还会在新年之际制定新年决心,立下志愿,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三、文化意义比较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文化意义,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习俗。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不仅意味着岁岁平安、团圆和祝福,也寄托了人们对于新年的期许和希望。

同时,春节也是欢度农历年的重要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庆祝活动表达对农业丰收的庆祝和感谢之情。

而西方新年则更多地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人们把过去的一年抛在身后,用新的心态和目标去面对未来。

西方新年也被视为庆祝时间的标志,是人们放松心情、与亲友共度时光的好时机。

中西方传统节日比较课件PPT

中西方传统节日比较课件PPT
中西方传统节日比较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FESTIVALS
COMPARISON
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 春节
Spring Festival
• 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
• 清明节
Ching Ming Festival
久远的历史,醇厚的民俗风情,独特的 民族意蕴,使得端午节的文化影响跨越了地 域条件和民族文化的种种差异,被东亚许多 国家地区广为接受。例如,韩国的“江陵端 午祭”便是来源于中国的端午节。
源于纪念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悬挂菖蒲、艾草: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 都会在家门上悬挂菖蒲和艾蒿借以避邪。
复活节彩蛋—Easteregg,象征着生命的开 始与延续
复活节兔子 复活节的另一象征是小兔子,原因 是它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人们视 它为新生命的创造者
过去,在多数西方国家里,复活节一般要举行盛大的宗教游行。游行者身穿 长袍,手持十字架,赤足前进。他们打扮成基督教历史人物,唱着颂歌欢庆 耶稣复活。
stilt walk(踩高跷)
清明节 CHING MING FESTIVAL
• 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 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 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 (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 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 相传圣诞老人是罗马帝国东部小亚细亚每拉城(今土耳其 境内)的主教圣尼古拉的化身。17世纪荷兰移民把圣诞 老人的传说带到了美国。美国英语中的圣诞老人为“圣塔? 克劳斯”(Santa Claus),在荷兰语中原为“圣尼古 拉”。圣尼古拉主教生前乐善好施,曾暗地里赠送金子给 一农夫的三个待嫁的女儿作嫁妆,将一袋金子从烟囱扔进 去,恰好掉在壁炉上的一只长统袜中。所以现在在圣诞夜 有不少天真的孩子都把袜子口朝上小心翼翼地吊在壁炉旁 或床头,期待圣诞老人送来礼物。

万圣节与中国的部分节日文化对比

万圣节与中国的部分节日文化对比

万圣节与中国的部分节日文化对比一、引言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而中国有许多独特的节日文化。

本文将比较万圣节和中国的部分节日文化,探讨它们在庆祝方式、象征意义和民俗活动上的异同点。

二、庆祝方式1. 万圣节万圣节在西方国家十分盛行,尤其在美国、英国等地。

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穿上各种鬼怪、巫婆或超能力英雄的服装,进行扮演游戏,并举行庆祝活动。

孩子们会挨家挨户“要糖果”,也就是去附近的住宅区敲门索要糖果。

2.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有众多重要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大多以家庭聚会为主,亲朋好友相聚共度美好时光。

人们通常会做出传统食物,并进行各种习俗和拜神仪式,以示对祖先或神灵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三、象征意义1. 万圣节万圣节源于古代凯尔特人的庆祝活动,他们相信在这一天死者的灵魂会回到人间。

因此,人们穿上各种可怕的服装和面具,以驱散邪灵并保护自己免受恶魔或妖精的侵害。

2.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多与农耕文化有关,它们代表了对自然界及其变化的崇拜与感激之情。

例如,春节是一个新的开始,象征着新年的希望和繁荣;中秋节则庆祝丰收和家庭团圆之情;而端午节由于纪念屈原,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爱国主义和勇气的象征。

四、民俗活动1. 万圣节除了扮演游戏和要糖果外,万圣节还有一些特殊的民俗活动。

例如,“南瓜灯”是万圣节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人们会将南瓜挖空,雕刻出各种怪异的面孔,并将蜡烛放在南瓜内部点燃,制作出可怕又华丽的灯笼。

2.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许多独特而有趣的民俗活动。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以祈求吉祥和驱邪;在端午节时,人们会划龙舟比赛,并挂上艾叶和悬挂物,以避邪驱瘟;中秋节则是欣赏月亮、吃月饼和赏灯的重要时刻。

五、异同点总结万圣节与中国的部分传统节日文化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异同。

1. 穿梭于巫婆和鬼怪服装之间与家人一起度过万圣节的庆祝方式与中国传统节日相比显得更加活泼有趣。

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的比较(已修)

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的比较(已修)

不要因为“洋节”使传统节日渐没落。

―――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的比较课题研究成员:初二(8)班卢晓婷指导教师孔红文引言:老外眼中的中国:圣诞节在中国流行真不可思议圣诞节在中国流行有些不可思议,据我所知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信奉基督;而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在年轻人中渐渐淡化,甚至在最重要的春节,人们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就像美国人接受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一样,中国的年轻一代也在吸收着西方文化,比如他们热衷于庆祝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就在这些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同时,中国传统节日的境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全家会一同赏月并享用美味月饼,古代也有许多名士为此作诗赋词。

然而如今,“中秋”的概念已经在年轻人中渐渐淡化。

―――摘自<青年参考>看完上述报道,我不禁感慨万千。

节日本是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保留了一个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

是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

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盂兰盆节”都保持了该国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而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所蕴含的节日活动更是十分多采多姿,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全球相互联系日益紧密,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眼下中国人热衷庆祝的西方节日有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与此同时,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概念却在渐渐淡化。

为什么“洋”节会抢了传统节日的风头,难道中国的传统节日真的不如洋节?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中国传统节日发扬光大?带着上述疑问,我利用寒假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过程及总结:为了解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的看法,我在住宅小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和结果如下:二.情况分析:从以上数据和调查可以看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对传统节日与洋节的态度是不同,这与他们过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的方式,心态的不同等因素有关。

中国的中秋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类似传统节日比较

中国的中秋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类似传统节日比较

中国的中秋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类似传统节日比较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誉为“团圆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通过赏月、拜月、吃月饼等方式庆祝这一节日。

然而,与中国的中秋节类似的传统节日在世界各国也有存在。

本文将对中国的中秋节与其他国家的类似传统节日进行比较。

一、韩国的中秋节(추석)韩国的中秋节被称为“추석”,与中国的中秋节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首先,韩国人也会在中秋节期间欣赏圆月,这和中国人欣赏月亮的习俗十分相似。

其次,韩国人也会亲友团聚,举行丰盛的晚宴。

他们会准备传统美食如“ 송편”(一种糯米团子)和烤肉,并与家人一起享受美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韩国人还会进行祭祀仪式,祭拜祖先,向他们表达敬意和怀念之情。

二、越南的中秋节(Tết Trung Thu)越南的中秋节被称为“Tết Trung Thu”,在日期和庆祝方式上与中国的中秋节有一些不同。

这一节日通常落在公历九月的第一天。

越南人在中秋节期间会欣赏月亮,但他们更加注重游玩和娱乐活动。

街上会举行花灯游行,孩子们会戴上面具和盛装,舞动着身姿,犹如精灵般穿梭在人群中。

此外,越南人还会制作纸灯笼,将其放飞到天空,寓意吉祥如意。

与中国的中秋节类似,越南人也会准备丰盛的晚餐,并品尝传统月饼。

三、马来西亚的中秋节(Hari Raya Aidilfitri)在马来西亚,虽然没有像中国的中秋节那样专门的传统节日,但与此对应的是马来社群的Hari Raya Aidilfitri节日。

这是一个宗教节日,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庆祝结束斋月的到来。

虽然庆祝方式不同,但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也会进行家庭聚会,拜访亲朋好友,并分享美食。

如同中秋节一样,马来西亚人也会互赠礼品,以表达关爱之情。

四、泰国的中秋节(Loi Krathong)泰国的中秋节被称为“Loi Krathong”。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十一月的满月之夜庆祝,人们会在此时将象征着厄运和坏事的灯笼放入河中,寓意着将不好的事情漂走,带来好运和喜悦。

中国的中秋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类似传统节日比较

中国的中秋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类似传统节日比较

中国的中秋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类似传统节日比较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在中国,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都会举行庆祝活动,人们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与中秋节类似的传统节日也存在于世界其他国家,尽管细节和庆祝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庆祝丰收和团圆的共同主题。

一、美国的感恩节美国的感恩节是每年农历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它与中秋节有着共同之处。

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传统,在这一天人们聚集在一起庆祝,感谢上天的恩赐和丰收。

相似的是,中秋节和感恩节都是与家人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食物,共享美味的大餐。

二、印度的迪瓦利节另一个与中秋节类似的传统节日是印度的迪瓦利节,它也被称为光明节。

迪瓦利节庆祝活动通常在农历十月或十一月进行,持续五天。

迪瓦利节是印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象征着胜利、光明和希望。

与中秋节相似,迪瓦利节也有家人团聚的传统,人们会点亮蜡烛和烟花,庆祝这个喜庆的时刻。

三、越南的中秋节在东南亚国家越南,也有一个类似中秋节的传统节日,同样被称为中秋节。

越南的中秋节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人们会聚在一起观赏灯笼和烟花,还会准备传统食物如月饼。

然而,在越南中秋节中有一个独特的传统活动是放河灯,人们会将精心制作的灯笼放入河流中,寄托自己的心愿和祝福。

四、韩国的秋夕韩国的传统节日秋夕,与中国的中秋节也有相似之处。

秋夕是韩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

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食物,聚集在一起庆祝。

韩国的秋夕还有一项特别的传统活动是赏月,人们会在夜晚欣赏明亮的秋月,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总结尽管中秋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名称和细节,但它们都与庆祝丰收、团聚和希望息息相关。

这些节日提醒人们珍惜亲情和友情,感恩过去一年的辛勤努力。

无论是在中国的中秋节,美国的感恩节,印度的迪瓦利节,越南的中秋节还是韩国的秋夕,我们都能感受到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温暖。

让我们在这些传统节日中继承优秀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学习和包容其他国家的传统,共同庆祝和分享世界的多样性。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节日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节日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节日有哪些不同之处?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人们都有庆祝节日的传统。

但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节日习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节日有哪些不同之处:一、时间及日期1.中国的春节是根据阴历来确定的,每年日期都不一样。

而其他国家的节日大多是根据阳历来确定的,日期比较固定。

2.西方的节日通常是以节气演化而成的,例如圣诞节是阳历的12月25日。

而中国的节日大多是以自然现象为关键,例如春节是冬至之后的第一个月圆夜晚。

二、意义与象征1.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有丰富的意义,如春节意味着迎新年、团圆等。

且节日中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象征符号,例如春节的红色代表吉祥,饺子代表财富等。

2.其他国家的节日象征意义比较简单。

例如圣诞节的代表色是绿色和红色,而象征意义则主要是庆祝耶稣诞生。

三、文化差异1.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节日有很深刻的理解和涵义,多数节日都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如清明节,是中国人纪念祖先的重要节日。

2.西方国家的节日与宗教、历史有关,但与各国文化关系不太紧密。

如复活节,西方是因为纪念耶稣的复活而庆祝,但复活节大兔子、彩蛋等元素,就与西方文化没有太大的关联。

四、庆祝方式1.中国的节日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庆祝,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此外,各地还会有特色活动、习俗,如广东的打马球、四川的吃火锅等。

2.西方的节日往往有慈善和社交活动,和家人一起庆祝也是重要的一环。

例如圣诞节,家中会点燃香桶,整理食物,或者去教堂参加活动。

在美国,感恩节是一家人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在当天吃火鸡晚餐。

五、食品文化1.中国传统节日里,吃特定的食品是一个重要的传统。

如春节要吃饺子、年糕,中秋节要吃月饼等。

2.西方国家的节日没有像中国那样吃特定的食品的习俗,但某些食物在特定的节日里也会被大量消费。

如在美国的感恩节,人们会烤火鸡、吃洋葱烤土豆泥等传统食品。

结语:虽然各个国家的节日不尽相同,但人们庆祝节日的目的却是一致的 - 希望通过喜庆和传统来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中秋与国际传统节日

中秋与国际传统节日

中秋与国际传统节日中秋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以团圆、赏月、吃月饼等活动而闻名于世。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本文将比较中秋节与几个国际传统节日,探讨它们在庆祝方式、象征意义以及与家庭团聚的相关性方面的异同。

1. 中秋节中秋节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仪式,追溯至两千多年前。

这一节日的庆祝活动通常包括团圆饭,家庭成员共同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家庭之间的重要联系。

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尽可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分享温暖和快乐。

2. 圣诞节圣诞节作为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于每年12月25日庆祝。

这一节日起源于基督教,以庆祝耶稣的诞生。

不同国家的庆祝方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元素包括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分享圣诞大餐以及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圣诞节强调亲人团聚和传递爱与善念的重要性,家庭成员通常会相聚一堂,共度天伦之乐。

3.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农历年的开始。

春节期间,人们会挂灯笼、放鞭炮、走亲访友、贴春联等。

在这个家庭团圆的节日里,人们会共同享受传统食物,比如饺子和年糕。

春节代表了中国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同时也是家庭团结、快乐和互助的象征。

4. 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传统节日,通常于每年11月底或12月初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感谢上天的馈赠,同时向亲友表达感激之情。

感恩节的重点是家庭团聚和分享美食,家人们会坐在一起享用火鸡大餐,并举行庆祝仪式。

感恩节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表达对所拥有的一切的感激之情。

5. 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正式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

这一节日也被称为灯节,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元宵节强调家庭团聚和庆祝,家庭成员会一起观赏花灯并共享传统糖水元宵。

这一节日在弥补春节期间因走亲访友而错过的家人团聚时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总结中秋节与国际传统节日在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

国庆节与国外节日的异同比较

国庆节与国外节日的异同比较

国庆节与国外节日的异同比较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热爱祖国、庆祝国家独立和发展的节日。

而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也都有其各自独特的节日。

本文将对国庆节与国外节日进行异同比较。

一、节日背景国庆节:国庆节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设立的。

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确定为国庆节,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独立、自由、幸福的新生活。

国外节日:不同国家的节日有着各自的由来,有些节日是为了纪念某一具体历史事件,有些则是宗教信仰的体现,还有些节日是为了庆祝特定职业群体或者纪念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物。

二、庆祝方式国庆节:国庆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庆贺。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和文艺演出等。

同时,城市和村镇会装饰一新,悬挂着五星红旗和彩灯,形成一派欢庆景象。

国外节日:国外的节日庆祝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盛大的游行和民族舞蹈表演,也有狂欢派对和烟花表演。

一些节日还包括特定的民俗活动,如砸罐子、踩葡萄、互送礼物等。

三、节日文化内涵国庆节:国庆节是以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幸福为内容的,通过庆祝活动表达爱国情感和国家自信心。

此外,国庆节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亲朋好友相聚,共同分享幸福时刻。

国外节日:不同国外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有些节日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人们会回到家中团聚,举行庆典活动。

有些节日则注重宗教信仰,人们会参加宗教仪式并为此祈祷。

四、节日食物特色国庆节:国庆节期间,人们会举行丰盛的家宴,庆祝祖国的繁荣发展。

一些特色菜肴如月饼、豆沙包等也是不可或缺的食品,寓意着阖家团圆和幸福。

国外节日:不同国家的节日都有其独特的食物特色。

例如,美国的感恩节有火鸡和南瓜派,法国的圣诞节有法式蛋糕和鹅肝,墨西哥的追思亡灵节有糖骨头和玛格丽塔饮料等。

五、文化传承和影响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节日,人们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春节与中外文化春节与外国文化的异同与文化交流

春节与中外文化春节与外国文化的异同与文化交流

春节与中外文化春节与外国文化的异同与文化交流春节与中外文化:异同与文化交流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与之相比,其他国家也有各自独特的节日和文化。

本文将探讨春节与外国文化的异同之处,并探讨如何进行跨文化交流。

一、春节与外国节日的异同1. 节日日期及历史背景春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持续15天,象征着新年的开始。

而其他国家的节日往往固定在阳历日期,如美国的圣诞节在12月25日。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之不同,外国的节日通常有其宗教或历史背景。

2. 节日活动与风俗习惯春节有众多丰富多样的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同时,家庭团聚、赏花灯、送红包也是春节的传统习俗。

而在外国,节日活动和风俗习惯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美国的圣诞节有圣诞树、礼物交换和合家团聚的习惯。

3. 饮食文化春节期间,中国有许多特色传统食物,如饺子、年糕、汤圆等,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祝福。

而在外国,节日食物也各具特色,如美国的火鸡和英国的圣诞布丁。

二、春节与外国文化的交流1. 文化交流的意义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通过与外国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同时,也可以丰富各国人民的文化体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2. 跨文化交流的方式(1)节日庆祝活动:在外国举办春节庆祝活动,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舞狮表演、传统音乐欣赏等。

同时,也可以邀请外国人参与其中,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国的春节文化。

(2)文化交流项目:组织中外文化交流项目,如中国书法、音乐等培训班,吸引外国人参与学习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也可以邀请中国文化专家去外国进行讲座和展示,推广中国文化。

(3)合作交流活动:与外国机构、大学等展开合作,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学术研讨、文化展览等,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3.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与机遇跨文化交流面临着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挑战,但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感恩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

感恩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

感恩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感恩节是美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中国也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虽然两国的节日庆祝方式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传递了感恩和团圆的价值观。

本文将以比较的方式探讨感恩节和中国传统节日在意义、庆祝形式和重要食物方面的异同。

一、意义方面的异同感恩节的核心意义在于感恩和团聚。

它是美国人民向上天以及对他人表达感激之情的一天。

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分享美食,表示对彼此的爱和感激之情。

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意义多元,有些与自然的节气有关,有些与历史人物或故事相关。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

这一天,人们会拜祭祖先,展开烟花爆竹,互赠红包以及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传统的花灯、舞狮、舞龙表演也是春节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庆祝形式的异同感恩节通常在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家庭聚会和庆祝活动。

典型的感恩节活动包括举办盛大的感恩晚餐,吃火鸡、蔓越莓酱和南瓜派等传统食物。

此外,人们会观看橄榄球比赛、游行和社区慈善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形式千变万化。

以春节为例,人们会进行为期15天的庆祝活动。

除夕之夜,全家人一同团聚,共同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除了吃饭,人们还会贴春联、贴窗花,以及放鞭炮以驱赶邪气。

在春节期间,各种传统舞蹈、音乐会和民间艺术表演也将在各地展示。

三、重要食物的异同感恩节的传统食物主要是火鸡、蔓越莓酱和南瓜派等。

火鸡是感恩节餐桌上的主角,被认为是美国人感恩的象征。

蔓越莓酱则代表了在困难之中的团结和忍耐。

南瓜派则被视为感恩节的传统甜点。

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食物多数与象征意义相关。

比如,春节期间人们会吃饺子,这是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在端午节,人们会食用粽子,象征着避邪驱邪的寓意。

结语尽管感恩节和中国传统节日在意义、庆祝形式和重要食物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都注重感恩和团聚。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区别?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区别?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区别?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加,人们对于不同国家的传统节日也开始感到了兴趣。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其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与其他国家的节日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区别。

1. 节日起源历史不同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大多数的节日都与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祭祀和庆贺春天到来的习俗,传说中的春节神“年”,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象。

而在美国,其最重要的国定节日是独立日,这是为纪念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获得通过而庆祝的。

2. 节日名称和意义不同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多带有象征意义,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也不同。

例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名称源于中秋月圆之时,流传着月嫦娥奔月和孟姜女祭长城等传说故事,其含义在于表达亲人团聚、思乡、向美好未来的期望。

而在印度,他们庆祝的泼色节,其名称来源于用彩色粉末和水喷洒彼此,象征着欢乐的节日。

3. 节日庆祝的方式不同不同国家的传统节日庆祝方式也各自不同。

例如,中国春节在农历新年之际,家庭氛围浓厚,在节日当天,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等,体现了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性。

而在西方国家,情人节往往被视为浪漫的日子,男女会互赠礼物,送花达情,相互表达对对方的爱意。

4. 节日象征物和食品不同在中国,传统节日的象征物和食品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如,春节的红色是节日赋予的象征色彩,寓意着热情、繁荣、喜庆,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在节日里食用一些特色的食品,如年糕、饺子等。

而在日本,“樱花”是非常重要的象征物,樱花季更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去赏花、野餐庆祝。

5. 节日文化内涵不同不同国家的节日内涵也各自不同。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寄托了人们对生活和未来美好的憧憬,让人们感受到亲情、友情、爱情的幸福和温暖。

春节与圣诞节文化异同对比

春节与圣诞节文化异同对比

春节与圣诞节文化异同对比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是两个重要的节日,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虽然它们在时间、背景、仪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以团聚、庆祝和祝福为主题。

本文将比较春节和圣诞节的文化异同点,以此展示这两个节日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一、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乃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也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和希望。

中国人庆祝春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神和祈求丰收的仪式。

春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延续至15天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除夕夜的团圆饭、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等传统习俗,以及拜年、赏花灯、收压岁钱等习俗。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

虽然圣诞节是基督教节日,但它已经成为了世俗文化中一种共同的庆祝活动。

圣诞节定于每年12月25日,是西方国家的公共假日。

西方人庆祝圣诞节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家庭聚会、赠送礼物、焚烧圣诞树等传统习俗,以及圣诞老人、圣诞卡片、圣诞颂歌等文化象征。

二、节日氛围与装饰物品在节日氛围方面,春节和圣诞节都散发着浓厚的喜庆氛围,人们都会积极准备庆祝活动。

春节期间,中国的城市和农村都会装饰得五彩斑斓。

红色是主要的节日色彩,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好运。

家家户户会贴春联、门神、福字,形成浓厚的喜庆气氛。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各种灯笼、舞龙舞狮等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祝福。

圣诞节的装饰物主要以绿色和红色为主,代表着生机和爱。

圣诞树是圣诞节的重要象征,它会被装饰成各种各样的灯、彩球、星星和礼物。

此外,圣诞市集也是圣诞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可以在市集上购买到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小礼物。

三、庆祝活动与传统习俗春节期间,中国人有许多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

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团圆饭,家人会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和睦。

此外,互赠红包也是春节期间的习俗,长辈们会给晚辈们送压岁钱,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庆的异同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庆的异同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庆的异同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庆是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庆祝活动,它们在时间、习俗、意义以及庆祝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异同。

本文将从时间、习俗、意义和庆祝方式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庆进行比较。

一、时间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根据农历来确定的。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来计算的,因此农历的时间和阳历的时间会有差异。

而西方节庆则是按照阳历日期来确定的,比如圣诞节就是在每年的12月25日。

二、习俗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非常丰富多样。

以春节为例,庙会、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拜年等习俗都是不可或缺的。

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往往和历史、宗教或传说相关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西方节庆的习俗则更加多元化,比如圣诞节会有圣诞树、圣诞老人、礼物交换等习俗。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西方节庆习俗也有所不同。

三、意义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庆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节日往往与家庭团聚、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等传统价值观念相关联。

比如中秋节是为了庆祝丰收和团圆,清明节是为了祭祀祖先和纪念逝去的亲人。

西方节庆的意义更加多样化,有的是宗教节日,比如复活节和圣诞节,有的是民俗节庆,比如万圣节和情人节,还有一些是国家纪念日,比如美国的独立日。

四、庆祝方式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庆的庆祝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往往注重家庭聚会,家人团聚是重要的庆祝方式。

此外,还有一些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和焰火表演等。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特别的饮食和穿着,如吃汤圆、腊肉和穿着新衣服等。

而西方节庆强调社交和互动,人们会举办派对、送礼物和进行街头游行等活动。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庆在时间、习俗、意义和庆祝方式方面有许多异同。

两种传统文化在庆祝活动中都体现了人们追求团结、祈福和表达情感的需求,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它们在细节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无论是传统的中国节日还是西方的节庆活动,它们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存的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与西方国家的节日以及庆典有着很大的不同。

虽然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庆典方式和习俗,但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在内容、庆祝方式和意义上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与农历联系在一起,它们采用的是中国的农历日历,而不是西方国家所使用的阳历。

这导致中国的节日日期在阳历上会有所浮动,而西方国家的节日则固定在阳历上的特定日期。

这是中国节日与西方国家节日第一个显著的区别之一。

其次,中国的节日庆祝活动通常与家庭聚会和亲情有关。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回到他们的家乡与家人团圆,并共进团圆饭。

而西方的节日则更加强调社交活动和庆典,例如圣诞节,人们会与朋友和亲人一起庆祝,举行派对和交换礼物。

这代表了中国节日与西方国家节日第二个区别。

第三,中国节日的传统庆祝活动通常与特定的习俗和仪式相关。

例如,在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和挂菖蒲等,这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而西方国家的节日庆祝活动则更加多样化,没有特定的仪式和习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文化背景来庆祝节日。

此外,中国的节日通常会有一定的宗教或文化意义。

例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业节日,也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团聚日,同时也与嫦娥奔月的传说相关。

然而,西方国家的节日通常不具备宗教或文化背景,它们更多地与历史事件或特定的人物相关。

例如,美国的独立日是为了庆祝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

最后,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与农耕文化和自然周期有关。

比如,春节庆祝的是新年和春耕的到来,而且庆祝活动通常与农业劳动的开始和结束相关。

而在西方国家,节日庆典往往与季节和天气变化有关,例如感恩节通常在秋季,庆祝丰收和对上天的感谢。

综上所述,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在内容、庆祝方式和意义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节日与农历相关,注重家庭聚会和亲情,有特定的习俗和宗教或文化意义。

美国和中国的节日文化有何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节日文化有何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节日文化有何不同?对于中国人来说,传统节日是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方式,其中春节是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而在美国,节日主要是由宗教和历史事件衍生而来。

除了感官领域的区别外,两国的节日文化也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以探究美国和中国的节日文化差异。

一、节日意义1.美国的节日主要是向历史人物、爱国主义和宗教等方面致敬,意义较为深厚。

例如美国国庆日,人们庆祝的是独立战争胜利和美国宣告独立的日子。

感恩节则是与当地印第安人的历史联系密切,人们感激他们曾经教会了他们如何生存。

2.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是由民间活动演化而来,与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庆祝农历新年的日子,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二、节日庆祝方式1.美国的节日庆祝通常以游行、烟花、家庭聚会、野餐、糖果分发和商业促销活动为主。

例如感恩节期间,人们会准备丰盛的晚餐,庆祝这个团聚的时刻。

2.与之不同,中国的节日庆祝方式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在家中张贴春联、放鞭炮,亲朋好友互相拜访,团圆共度佳节,以及其他一系列习俗和传统活动。

三、节日文化背景1.美国的节日文化背景比较单一,主要是基于欧洲移民带来的文化和传统。

例如万圣节,是从爱尔兰移民中传入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穿上刻有南瓜花样的面具,并在或者在房子前面装饰南瓜灯。

2.相反,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背景博大精深,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不仅有汉族的传统节日,还有其他民族及地区的不同节庆。

例如端午节,它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屈原故事,但在地域上某些区域的庆祝方式和食品并不相同。

四、节日氛围1.美国的节日氛围较为广泛,它们往往会在街上、餐馆和购物商场中营造出庆祝氛围。

例如,每逢万圣节,许多城市和小镇都会在市中心举行游行,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和游行者。

2.中国的节日氛围则更加亲民和淳朴。

在春节期间,市场上到处都是大红灯笼,新年歌曲声不绝于耳,人们穿上新衣服,互致问候,享受团圆的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因为“洋节”使传统节日渐没落。

―――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的比较课题研究成员:初二(8)班卢晓婷指导教师孔红文
引言:老外眼中的中国:圣诞节在中国流行真不可思议圣诞节在中国流行有些不可思议,据我所知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信奉基督;而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在年轻人中渐渐淡化,甚至在最重要的春节,人们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就像美国人接受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一样,中国的年轻一代也在吸收着西方文化,比如他们热衷于庆祝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就在这些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同时,中国传统节日的境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全家会一同赏月并享用美味月饼,古代也有许多名士为此作诗赋词。

然而如今,“中秋”的概念已经在年轻人中渐渐淡
化。

―――摘自<青年参考>看完上述报道,我不禁感慨万千。

节日本是文化的
一个方面,它保留了一个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
表性的一面。

是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区别于其他民族的
重要标志。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

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感恩
节,万圣节,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盂兰盆节”都保持了该国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而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所蕴含的节日活动更是十分多采多姿,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全球相互联系日益紧密,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眼下中国人热衷庆祝的西方节日有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与此同时,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概念却在渐渐淡化。

为什么“洋”节会抢了传统节日的风头,难道中国的传统节日真的不如洋节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中国传统节日发扬光大带着上述疑问,我利用寒假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过程及总结:
为了解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的看法,我在住宅小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和结果如下:
二.情况分析:
从以上数据和调查可以看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对传统节日与洋节的态度是不同,这与他们过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的方式,心态的不同等因素有关。

(1)在青少年心中,传统节日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是逐渐减退,而一些西方节日影响急剧上升。

在上述调查中只有31%的年轻人选择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而69%的年轻人,都喜欢洋节多于中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在青少年心中,传统节日原有的热闹一年比一年衰退了。

在青少年还不懂事时,就常常盼着过年,收一大把利是,然后买烟花,鞭炮烧,是那么地热闹。

可是,当青少年越来越大了,性格渐渐变得静默起来,却对传统节日的繁琐产生了厌倦,不太喜欢三姑六婆在讲三讲四,不喜欢没有鞭炮放的春节,不喜欢拜神,不喜欢跟父母走亲访友等等。

久而久之,就对传统节日失去了信心。

据调查之中得出,有78%的青少年是很向往到国外过我国传统节日中的春节,他们想看看,在别的国家过年有什么不同。

洋节: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在年轻人中渐渐淡化的同时,一些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却在许多青少年中日益流行起来。

就拿圣诞节为例吧,青少年不仅互赠卡片和礼物,还会在圣诞前夜或圣诞节当天举行舞会。

甚至有些年轻人还能如数家珍的说出平安夜、圣
诞夜、狂欢夜,知道圣诞纪念的是耶稣的诞辰,知道有圣诞老人,知道应该弄棵树,挂上漂亮的彩灯、礼品包,知道那只袜子。

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星期,许多的年轻人三五成群结伴到酒店、酒吧甚至教堂参加圣诞庆祝活动,甚至不少年轻的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也参与其间,体验西方文化带来的不同概念的享乐。

此外,还有许多商店用圣诞树进行装饰,甚至请人装扮成圣诞老人。

(2)中老年人非常重视中国传统节日,同时还担心因为“洋节”使传统节日爱渐没落。

在上述调查中有80%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选择喜欢中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在一群中老年人中,对于过中国传统节日的方式与态度,与青少年年却截然不同。

他们认为古老的传统和节日文化一样能够得以在这个发达的现代社会发扬光大。

我在调查访问时,从这群中老年人口中,依然得知,他们依旧重视过中国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前都会忙过年,为孙子孙女准备新衣服,做虎头帽,还要贴窗花,写对联,扎彩灯等等;而端午节就包上好几十个粽子,见到邻居就派上几个,以表示自己的祝福;又好比中秋节啊,他们会炒些田螺,买上香蕉、柿子和粟子,去阳台全家一起赏月等等。

这些过节的方式,都是他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他们很希望,能够继续通过自己一代,传承给下一代,再下代,好好地把其发扬下去。

洋节:他们都认为,年轻人如此地追捧洋,决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如果人们决定抛弃传统,那它势必逐渐没落;如果传统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它必然会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

他们都觉得,如果对待传统节日像今时今日的继续淡化下去的话,迟早也会把自己的节日给忘掉,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会随之衰亡。

所以,在这些老年人中,有98%都对洋节不表示有益。

而剩下2%的,立场居中。

(3)对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的比较(以我国的春节和欧洲的圣诞节)
(4)人们对传统节日逐渐淡化的原因: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洋节和传统节日各有特点,为什么洋节会在中国引起一阵“洋风”,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却逐渐淡化我认为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

据知,我国有%的学校,都没有把对传统文化教育列为教学之一。

导致青少年对传统的民俗文化不了解。

如此恶性循环下,青少年就越来越远离传统文化了。

他们缺少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商家和媒体的炒作引导了年轻人,商家为了赚钱,每逢洋节就搞得热热闹闹的,根本不理会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贻误了对后代子孙的教育。

3.政府的态度,虽然我国有给春节一个长假,但是我们的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政府都不给公民一个法定节假日,传统春节最主要的形式放炮竹也因并不十分充分的理由已被禁止,致使传统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过节时的人们,活动仅限于看联欢晚会,吃团圆饭。

现在,70%-80%的市民希望城市能够恢复放鞭炮,可以看出他们还是重视传统文化的,但是热情却受到了限制,促使一步接一步走向衰落。

4.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逐渐淡化,还有一个原因是丰富有趣的传统节庆习俗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慢慢失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在人们心中也日渐淡化。

四、总结与建议:
作为新世纪的栋梁,我们是否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调查问卷里问到的:对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建议时,反映就有很大。

有10%的年轻人认为,希望两者都一样好好宣传,因为两者都有各自的文化内涵,两者都学一学,也不错。

而有25%的人希望政府好好的配合,给我们法定节假日,希望政府大力宣传下我们本应该有的文化。

而剩下有%的人呢,就希望能够把传统节日好好弘扬,文明过节,把其糟粕去掉,吸收些洋节的优点。

所以,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让中国传统节日重新被重视起来!为此我特提出下列建议:
一.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提倡,引导公众对传统节日有意识的宣传和保护。

要让媒体大力地宣传下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趣闻,传说;这样,才能达到“把中国传统节日发扬光大”的效果。

二.政府为传统节日安排一定的假期,举办各种民族民间活动,丰富节日生活,恢复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

在节日休假安排中,我国政府对一些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确实有
待提高。

像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但在政府的节日休假安排中,它们却未被纳入。

每至清明,如果遇不上周末,想在这一天缅怀逝者的人们只好提前去给逝去的亲友上坟。

三.学校必须加强对年轻一代加强文化传统教育,让传统节日恢复内涵,让他们了解传统节日的来源和内涵。

如春节,不仅是过年,更是团圆。

四.我们要懂得我国民族节日的内涵,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要对传统节日的日渐淡化而视而不见,我们作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宣传我们的传统节日,感染身边的青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