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债学重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法学 期末考试重点

2013~201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法学(2)期末考试重点1.名词解释 6X3(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二者会择一考)3.简答题 6X6(主要考查合同的知识)4.论述题 2X165.案例分析 1X14合同的知识占65%名词解释:1、关注基本制度:如缔约过失责任、不安抗辩权2、关注各种分类:如债的分类、合同分类,一个或某几个会作名释简答、论述如缔约过失、抗辩权、代位权、违约责任、合同解除等。
案例分析若为合同法部分,关注:合同是否成立(要约、承诺、有效条件)联系总论里的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以及违约责任、有担保的情况。
重点内容:债法总论要约与承诺的成立方式、要件合同成立和生效无效合同的情形、要件、后果效力待定合同的情形、要件、后果可撤销合同的情形、要件、后果债的保全方式、使用条件双务合同的抗辩双务合同的要件、效果债法总论要点一债的概述一、债的概念债是指存在于特定当事人之间,一方请求另一方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可以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为债权,应他方要求必须为一定行为的义务为债务。
二、债的法律特征1、债为特定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2、债是当事人之间的特别结合关系;3、债是具有财产属性的法律关系;4、债是当事人实现其特定利益的法律手段;三、债的要素1、债的主体: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称为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称为债务人。
2、债的内容:是指债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即债权和债务。
3、债的客体:是指债务人依当事人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应为的特定行为。
要点二债的分类一、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1)意定之债是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均由当事人依其自由意思而决定的债。
(2)法定之债是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均由法律加以规定的债。
二、特定物之债和种类物之债(1)特定物之债是指在债成立时,标的物已经特定的债。
(2)种类物之债是指在债成立时,以特定的种类物为标的的债。
三、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1)简单之债是指债的履行标的是唯一的,当事人只能按此种标的来履行。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重点整理1.为什么市场会存在缺陷和失灵?1)市场缺陷:现实中市场充分竞争所需要的四个基本假设条件都是不充分的,或难以具备,因而,在实际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本身出现低效率状态.2)市场失灵:由于每个人只追求自我利益,那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却无人提供,由此必然使社会处于难以运转的状态.2.为什么要有政府?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是什么?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必须矫正其固有的缺陷和弥补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某种不同于自利主体的公共主体执行这一社会职能.这种公共主体就是国家及其政府.3.为什么把市场失灵作为一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哪些方面?1)通过市场实验或试错来验证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由此确定政府和公共部门进入领域的合理范围.2)通过市场失灵方法,证明某些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可以推向市场,政府应从该”越位”领域退出,而某些服务则不能简单推向市场,否则,其公益性就会丧失.例如,医疗体制改革.4.财政模式与财政体制有怎样的关系?财政模式是财政体制的上位概念,财政模式是抽象存在的,而我们在认识某一国家的财政时,所看到的是具体的财政体制,可以根据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指出其属于哪种财政模式.5.你怎样理解公共财政模式及其特征?公共财政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社会相对应的财政模式.该模式要求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界定财政职能.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特征:1)公共财政是纳税人的财政2)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3)公共财政应向社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4)公共财政是民主财政5)公共财政是法制财政6.什么是财政伦理?应怎样认识公共财政的伦理价值标准?1)财政伦理即关于财政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进行活动应遵循的一系列价值标准或道德标准.2)公共财政的伦理从总原则上说,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全体纳税人将全部税收委托给政府以用来弥补市场失灵,换言之,凡是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支出活动都是符合公共财政的伦理的.1.简析制约财政职能的因素1)财政本质对财政职能的制约职能是事物固有的功能,这种功能系事物本身的质所决定的.从这一角度看,财政本质是决定财政职能最重要的因素.2)经济体制对财政职能的制约在不同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不同.财政体制作为整个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必然要进行不断的变革,这样随着经济体制,财政体制的改革,财政职能也会发生转变.3)政府职能对财政职能的制约政府职能的变化,财政的职能也要发生变化,较小的政府职能范围决定了政府财政只承担较小的财政责任,政府职能范围宽广,财政承担的责任也较大.2.正确认识我国财政职能的演变及其原因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职能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一方面面临建立社会主义财政学的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问题.2)经济转轨时期的财政职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经济转轨时期,这一时期经济本质上还表现为计划经济,但市场经济的成分开始被逐渐引入,因此带有双轨制的特征.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1994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3.试分析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1)合理划分社会总资源的比例2)优化公共部门内部资源配置3)引导非公共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4.试分析财政的公平分配职能财政的公平分配职能是指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的公平或公正分配状态的功能.5.试分析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以财政政策为手段,以保持高就业率,合理程度的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功能.1.消费的竞争性消费的竞争性是指物品或服务的使用存在一个人消费它的效用别人就不能同时消费它,或者就会减少别人对该物品效用的消费.消费竞争性与物品效用是否具有可分割性有密切关系.2.消费的排他性排他性是指物品或服务的使用具有可以根据经济与技术可行性,将未付费者或不允许使用者排除在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之外的属性.3.公共产品定义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完全或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种属性中的一种属性的物品.4.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1)非竞争性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在消费上的共同消费,即每个人消费的都是该物品提供的总体效应,即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简单地说是指其难以排除消费它的消费者的属性.3)提供的集体性集体提供除了源于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外,还源自公共选择.5.公共产品的分类1)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2)有形公共产品与无形公共产品3)全局公共产品与局部公共产品4)开放性公共产品与封闭性公共产品5)强制性公共产品与选择性公共产品6.公共定价的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2)二部定价法二部定价法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定价体系:一部分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另一部分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3)负荷定价法负荷定价法是指根据需求规律性变动,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采取不同的价格,以引导和调节消费量,减少消费拥挤和网络负荷的定价方法,是时间差的一种形式.1.什么是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理论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论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2.将理性经济人假设运用于政治市场的决策依据是什么?政府等公共机构不再是”仁慈”的大公无私的公共利益代表者,而是由一个个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组成的公共集团.3.分析政治家,选民,利益集团和官僚在公共选择中的行为动机1)选民的行为动机分析利己的理性必然使选民计算自己参与政治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并据此决定在政治投票中对备选方案投赞成票,反对票或弃权票;或不参加选举以保持”理性无知”状态.2)利益集团的行为动机分析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他们自身并不图谋组织政府.利益集团之所以在公共选择中采取集体性的共同行动,是因为联合起来形成的力量更能够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方案获得通过,并容易与政治家,官员形成”铁三角”关系.3)政治家与政党的行为动机分析从利己主义动机分析,政治家和政党在政治市场上的直接目标是为了争取选票最大化,以获得执政地位和实现连选连任.4)官僚的行为动机分析为获得个人的地位,权力和收入,政府官僚必然想方设法追求机构预算的最大化和对政府权力的有效控制.4.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5.试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失灵的原因1)政府的利己动机2)政府的有限理性3)激励与约束不足6.政府失灵的表现1)决策失误2)政府扩张3)滥用公共权力4)缺少回应5)政治周期7.政府失灵的治理1)市场化改革2)宪政改革3)公共治理1.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1)财政支出的经济负担率财政支出的经济负担率=财政支出/GNP(GDP)目前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平均为40%~50%,发展中国家平均为20%左右.2)财政支出增长率ΔG%=ΔG/Gn-13)财政支出的收入弹性E F=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4)边际支出倾向边际支出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GDP增加额2.什么是瓦格纳法则?它有何现实意义?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也在提高,即财政支出呈现出相对增长的趋势.瓦格纳法则揭示了财政支出规模变动的普遍趋势,对后世财政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观察和分析政府财政政策规模的重要理论工具.3.决定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阶段2)经济体制3)政府职能4.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1)公共政策2)经济周期3)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1.购买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购买性支出按其支出的总去向,可以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社会投资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的是最终消费品和服务.而社会投资性支出购买的是投资品.2.如何确定国防支出的合理规模?确定国防支出合理规模的基本理论工具是”大炮与黄油”转折曲线分析.该曲线图表明,国防支出的合理规模是由一国所处的不同国际关系环境所决定的,因此,应需要根据国际关系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国防支出规模.3.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除上述国际关系环境这一基本的外部决定性因素外,影响国防支出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兵役制度4)装备技术因素4.试从广义政府的角度分析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构成广义政府包括了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立法与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所以,相对于保证这些国家机关职能的实现,行政管理费支出由立法支出,行政支出,司法支出,检查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和外交外事支出等构成.5.在我国”吃饭财政”的含义是什么?人员经费.由于国家机关的运作和行政管理依靠的是公职人员提供的服务,所以人员经费支出是行政管理支出中必须优先予以保证的部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时又将行政管理支出称为”吃饭财政”.但是,如果政府雇用的人员过多,出现大量冗员,致使财政支出的大部分被人员经费占去,也被称为”吃饭财政”,这一意义上的”吃饭财政”具有贬义.6.导致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上升的原因1)政府规模过大2)公务消费中过度追求在职消费3)预算体制存在缺失4)监督机制不完善7.压缩行政管理费支出规模的措施1)强化预算约束2)增加公共财政预算的透明度3)建立多元化的公共财政监督机制8.廉价政府所谓廉价政府是指政府以较低的税收提供较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小政府是廉价政府的重要特征.9.解释教育公共产品的属性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是由其具有的正的外部效应决定的,教育的正的外部效应最终会促进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会使全体国民受益.10.从公共产品属性上说明科学与技术有怎样的不同?比较而言,基础科学研究具有更强的公共产品的性质.技术是科学发现的实际运用,在市场经济中,技术因其实用性和商业价值可以获得专利权,可以作为商品买卖,因此,可以由市场提供.11.政府为什么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从经济学分析看,在医疗卫生市场上,由于医疗技术服务的高度专业性,使买卖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与合约失灵,导致医疗卫生市场存在着市场失灵.12.如何区分娱乐性文化与公益性文化?娱乐性文化满足的是消费者日常精神恢复,放松和陶冶情操的需要;公益性文化满足的是社会发展长远受益的精神需求.13.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木桶原理可以解释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共同构成了木桶的板子,总产出是木桶中的水,如果基础设施投资和一般投资比例合理,在现有资源约束下,木桶的板子就会均衡排列,可以使总产出达到最大.14.从农业的特点说明财政投资农业的必要性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业是风险较高的产业3)农业的比较效益低,自我积累能力差15.财政投融资的特点1)政府融资与商业融资相结合2)投资方向和用途具有特定性限制3)即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又对市场配置起补充和调节作用4)资金来源多样化1.什么是社会保障?包括哪些内容?社会保障是指国家运用立法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4)社会优抚2.社会保障有哪些基本模式和筹资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1)投保资助型2)福利国家型3)储蓄保险型4)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1)非基金筹措方式2)基金筹措方式3.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1)投融资功能2)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劳动力再生产保护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功能4.为什么说财政补贴与价格有密切关系?请举例说明国家采用给予财政补贴的办法,来消除或减少市场价格变动对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例如,为防止肉价的下跌对生猪生产带来影响,防止因此而出现市场短缺,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国家会制定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相应采取对生猪生产者实施补贴.5.什么是税式支出?税式支出是指国家为达到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政策目标,在税法中制定某些特殊的条款,给予某些特定纳税人或课税对象以税收优惠,以起到税收激励或税收照顾的作用,对于因这些特殊条款所导致的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放弃或让与的部分被称为税式支出.6.税式支出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包括哪些具体的支出形式?1)税基式主要包括税收豁免,纳税扣除和税收庇护2)税额式主要包括税收抵免,减免税优惠,优惠退税等3)税率式4)递延式主要包括递延纳税,加速折旧和准备金制度7.税式支出的估算方法1)收入放弃式2)收入获得法3)等额支出法8.税式支出的财政管理模式1)规范的预算管理模式2)报告式的准预算管理模式3)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模式三种管理模式中,全面的预算管理模式较为完善,对税式支出的控制最严;准预算管理模式次之;非制度化的监控模式由于未真正形成统一,定期和系统的制度化,只是预算控制方法在税收管理上的临时应用.1.财政收入的属性财政收入的属性是社会财富的公共性转移和再分配所形成的国家收入.2.决定财政收入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因素2)经济结构因素3)制度和分配政策因素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价格因素2)社会环境因素4.财政收入的形式1)税收收入2)企业收入3)债务收入4)其他收入5)铸币税收入5.财政收入的分类1)按收入形式分类2)按收入来源分类3)按财政预算管理分类6.什么是财政收入结构?分析它有何意义?财政收入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来自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区的比例和数量,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和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分析财政收入结构的目的是了解财政结构与经济及其结构的关系.7.决定财政收入下限标准的因素1)刚性因素2)带有一定弹性的因素3)社会投资性的职能8.决定财政收入数量上限的因素财政收入数量的上限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总量.9.解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U型变化的原因预算体制因素造成了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的U型变化.1.简析税收的形式特征1)强制性税收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凭借公共权力,以法律,法令为依据强制课征,纳税人必须依法履行缴纳义务,违反者会受到法律制裁.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向社会征税后,税收即为国家所有,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直接的纳税人支付任何对价.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等税制要素,纳税人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政府也只能按预先的规定征税,不得随意更改.2.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公平,确实,便利和最少征收费用四大原则.3.瓦格纳的税收原则1)财政收入原则2)国民经济原则3)社会公正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4.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应使纳税人承担的税收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税收公平原则包括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5.税收的效率原则1)税收行政效率原则2)税收经济效率原则6.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1.简述流转课税的主要特点1)以商品交换为前提,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与成本费用水平无关3)主要实行比例税率,计征简便4)税收具有累退性2.简述所得课税的主要特征1)税负相对公平,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2)税源普遍,课税有弹性3)具有自动稳定功能4)计征管理比较复杂3.简述增值税的三种类型1)生产型增值税2)收入型增值税3)消费型增值税4.简述资源课税的主要功能1)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2)调节资源级差收入3)增加财政收入5.简述财产课税的主要特征1)对财富的存量课税,课税较为公平且符合受益原则2)收入弹性小,课税对象稳定3)征收管理较为复杂1.简述公债的含义与特点公债是政府以信用为基础,根据借贷原则,通过向国内外借款或发行政府债券所筹集的财政资金.公债的特点:1)自愿性2)偿还性3)灵活性2.公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3.公债负担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1)认购人负担2)债务人负担3)纳税人负担4)代际负担4.公债限额公债限额又叫公债的数量界限,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公债所能承受的最高数量界限.5.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1)受到整个社会应债能力的制约2)受到公债偿债能力的制约3)公债资源的使用效益4)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6.公债发行方式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2)公募招标方式3)连续经销方式4)直接推销方式5)组合发行方式7.公债管理的主要内容从发行环节看,公债管理主要是确定适度的公债规模,形成合理的公债结构和规定公债发行的程序.从流通环节看,公债管理主要是对公债流通市场的管理和上市公债交易的管理.从偿还环节看,公债管理主要是考虑偿还方式的选择,偿还资金来源的确定,债券兑付工作的实施等.8.公债余额管理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国债余额管理指立法机关不具体限定中央政府当年国债发行额度,而是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以达到科学管理国债规模的方式.我国国债余额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在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预算报告时,报告当年年度预算赤字和年末国债余额限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审批.2)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如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年度预算赤字或发行特别国债,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相应追加年末国债余额限额.3)当年期末国债余额不得突破年末国债余额限额.4)国债借新还旧部分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自行运作.5)每年一季度在中央预算批准前,由财政部在该季度到期国债还本数额以内合理安排国债发行数额.1.如何理解财政预算的含义?财政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运用和管理预算资金的重要工具.理解该概念的要点包括:1)从形式上看,财政预算是体现预算年度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2)从内容上看,财政预算是政府对预算收支的计划安排,反映政府财力的分配过程.3)从性质上看,财政预算是具有法律地位的技术性文件.2.财政预算的原则1)公开性2)完整性3)可靠性4)统一性6)法律性3.我国预算编审的方法我国预算编审采取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法.1)自下而上提出概算2)自上而下下达预算收支控制指标3)自下而上汇编预算草案4)自上而下审核批复预算4.预算管理体制及其主要内容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各级财政之间财政关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其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政府预算管理的级次和职能范围2)划分各级预算收支3)划分预算管理职权4)预算调节制度的安排5.分税制的主要特征1)分税制的前提,是以法律化形式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即支出范围2)分税制的基础,是以分税方法划分各级财政收入3)分税制的核心,是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相互独立,自求平衡4)分税制的调节器是转移支付制度6.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1)改革预算编制形式,初步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2)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建立新型预算分配机制3)扩大预算编制范围,初步实现综合预算4)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合理预算编制流程5)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强化绩效考评7.政府采购的原则1)公开透明原则2)公平竞争原则3)公正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8.正确理解财政平衡1)绝对平衡与相对平衡2)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3)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4)预算平衡与决算平衡9.导致财政失衡的主要原因2)社会因素3)政策因素4)体制因素5)外部因素6)突发性或意外因素。
财政学讲义10-公债管理

三、公债负担
(一)公债负担的概念
(二)公债的货币与真实负担
(三)公债的内债与外债负担
(四)公债的代际负担问题
四、公债限度
(一)公债限度的概念
(二)影响公债限度的因素
1.公债负担率
2.债务依存度
第三节
公债市场
本节主要内容: 一、公债市场的概念 二、公债现货市场 三、公债期货市场 四、公债调期市场 五、公债期权市场
五、公债期权市场
期权市场是按照合同规定,以事前双方确定的价 格和期限,买卖债券或者开空仓和多仓的权利。 权利可以放弃,但损失期权费。期权的购买价称 为期权费。 看涨期权给予其所有者在某一特定日期或在此日 期之前以特定的执行价购买某种资产的权利。 看跌期权给予其所有者在某一特定日期或在此日 期之前以特定的执行价出售某种资产的权利。
(九)按是否可转让:可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上海 天津 汉口 西安 广州 重庆
大米(天津为小米)6斤 面粉1.5斤 白细布4尺 煤炭16斤 之平均批发价的总和
=
之
第二节
公债发行、偿还与负担
本节主要内容: 一、公债发行 二、公债偿还 三、公债负担 四、公债限度
一、公债发行
• • 注:①当年财政收支额中分别包括当年的债务收入与债务支出。 ②资料来源:根据《 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中的2010年数据计算而得。
四、公债的结构
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 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 (一)公债持有者结构 1.个人 2.单位 (二)公债期限结构 1.有期—短期、中期、长期 2.无期 (三)公债品种结构
经济学财政学原理章公共债务

2020/5/2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4
(四) 承购包销方式 • 承购包销指由政府与公债承销人或承销团签订
公债承购包销合同,将公债统一售出,再由承 销者自行发售的方式。适用于最终承受对象不 确定的公债。 (五)公募招标方式 • 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发行公债 的方式。 • 其基本作法是在财政部的主持下,由认购者对 预定发行的公债利率或价格进行投标; • 投标后主持者对投标情况按报价高低进行排列, 利率由低到高,票面价格由高到低,按顺序选 定认购者,直到达到所需发行的数额为止。
2、品种结构
2020/5/2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6
(二)公债的利率
1、公债利率 2、公债的计息方式:单利计息和复利计息 3、影响公债利率水平的因素 (1)市场利率。 (2)政府债务信誉。 (3)公债期限长短。 原则:公债的利率结构应与公债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
构相适应。还本付息期较长的公债利率应高些,相 反,则可低些;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弱的公债,利 率应高些,相反,则应低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6
(二)公债债务风险
• 1、财政风险: • 财政赤字→公债发行→更多的财政赤字→规
模更大的公债发行 • 2、货币风险: • 因政府举债导致货币超量发行和通货膨胀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

中南财经政法⼤学货币⾦融学重点整理70分1单项选择2多项选择(⼀个或多个个答案少选得⼀分)3判断改错30分主观题:4计算两道:利率,货币乘数利率评价,利率期限构成不出现有可能5简答⼀道6论述⼀道货币政策、利率(限值到期收益率债券收益率和价格有什么关系限值怎么计算债券的零利率市场利率由什么决定为什么上下波动从两个分析框架、决定因素。
利率的风险构成期限构成)、银⾏操作有效市场不是重点交易产品什么在货币市场上交易什么在资本市场上交易股票的定义、分类商业银⾏资产负债表基本管理原则资本充⾜资本、准备⾦是越多越好越少越好为什么银⾏缺钱的时候以什么⽅式去筹钱银⾏的负债、资产负债的内容货币政策中央银⾏的⽬标长期⽬标与四个⽅框的导向图中央银⾏的三个基本⼯具: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率再贷款和再贷款利率影响货币成俗这三个⼯具如何影响利率放⽔紧缩政策扩张政策什么时候⽤货币政策常⽤的三个⼿段和优缺点什么是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产⽣的原因、条件。
政策意义汇率:购买利率评价背后的逻辑期货和期权怎么定价不需要知道但是机制需要知道每天的清算看涨期权看跌期权不需要怎么看:市场有效性假说期限构成理论第⼀章货币与货币⾦融制度1货币产⽣的根源:起源于商品交换和私有制2发展规律:货币形式要适应经济形势,适应⽣产⼒发展⽔平|⽣产⼒的选择3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属货币1贱⾦属货币:孔⽅兄2⾦属称量制的贵⾦属如⾦和银*⾦属称量制:⾃然形态重量单位⾦属铸币制:国家统⼀前者的必然发展是后者*退出原因根本:不适应经济形势(1)产量币材(2)⾦银国际分布不平衡(3)⾦贵银贱劣币驱逐良币(前提:均为法定货币,两者保持固定兑换⽐例,否则出现相反情况)(4)信⽤货币(5)壁垒流通(三)信⽤货币是通过信⽤渠道投⼊流通的价值符号,是⼀种负债货币,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1传统信⽤货币(票券货币)2现代信⽤货币(存款货币)实质:账户上的数字余额,商业银⾏(商业银⾏是直接发⾏者)信誉作⽀撑3电⼦货币4货币的职能性⽀付⼿段派⽣职能世界货币派⽣职能职能之间的关系5什么是狭义货币、⼴义货币、准货币狭义货币:现⾦+活期存款(⽀票类和信⽤卡类活期存款)⼴义货币:现⾦+全部存款+某些短期流动性⾦融资产准货币:不能直接⽤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
公债学教学大纲_1

公共债务教学大纲一、说明部分《公债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课程,着重阐述《公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公债管理的内容以及公债发行与偿还的方法与技术,本大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运用最新分析范式和科学的方法论,力图合理安排公债学的结构体系,较准确、全面的概括公债学的基本内容,期望能较好的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反映公债学最基本、最重要和必须掌握的内容;二是结构科学,内容新颖,尽可能的反映公债学科的最新成就;三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技术相结合。
(一)课程名称:公共债务(Public Debt)(二)学时与学分:34学时,2学分(三)考核方式:考试(四)先修课程:经济学和财政学(五)适用专业:财经、管理类本科各专业(六)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公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公债学知识体系,对公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初步认识,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公债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作必要的理论准备和专门训练。
并能立足与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尝试性地理解和研究我国公债发行、偿还、流通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债制度贡献力量。
(七)本课程作为新开课程,其教学大纲尚需要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正文部分第一章公债概述第一节:公债的概念一、政府部门收支运作二、公债的含义三、公债概念的进一步说明第二节:公债特点一、公债与税收相比,公债特点二、公债和私债,公债的特点第三节:公债与赤字的关系一、赤字融资的手段二、周期性赤字与结构性赤字三、公债与赤字相互影响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一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公债,以及公债与私债和税收相比有那些特点。
二是了解公债因赤字而产生以及二者之间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第一、二节,难点是第三节。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公债?2、从公债与私债和税收比较角度,简述公债的特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级财务会计知识点整理汤湘希.pdf

高级财务会计目录第一章:总论 (3)第一节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 (3)第二节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范围 (3)第二章:公允价值会计 (3)第一节公允价值会计概述 (3)第二节公允价值的确定 (4)第三节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推广 (4)第四节公允价值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5)第三章:外币折算 (14)第一节外币业务概述 (14)第二节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18)第四章:套期保值会计 (20)第一节套期保值会计概述 (20)第二节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 (21)第三节运用套期保值会计的条件 (22)第四节套期保值确认和计量 (23)第五章:资产减值 (26)第一节资产减值概述 (26)第二节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27)第三节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29)第四节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29)第五节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 (30)第六章:所得税会计 (32)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 (32)第二节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34)第三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36)第四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38)第七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41)第一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概述 (41)第二节会计政策变更 (42)第三节会计估计变更 (46)第四节前期差错更正 (46)第八章:企业合并 (47)第一节企业合并概述 (47)第二节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49)第三节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51)第四节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比较 (58)第九章:合并财务报表 (59)第一节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59)第二节控制权取得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62)第三节控制权取得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63)第四节内部交易的抵销处理 (68)第五节合并利润表 (73)第六节合并现金流量表 (75)第十章:破产清算会计 (78)第一节清算会计概述 (78)第二节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 (79)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一、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1、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现代会计的裂变2、裂变的会计难以应对技术革新导致的企业重组所形成的新的会计事项二、高级财务会计的发展高级财务会计的萌芽期高级财务会计发展期高级财务会计的成熟期三、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义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义:高级财务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原有的财务会计内容进以及随着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些特殊业务以新的会计观念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司金融个人理解整理重点

公司金融一、CAPM模型及其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作为基于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均衡基础上的预测模型之一,CAPM阐述了在投资者都采用马科维茨的理论进行投资管理的条件下市场均衡状态的形成,把资产的预期收益与预期风险之间的理论关系用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表达出来了,即认为一个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衡量该资产风险的一个尺度β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公式夏普发现单个股票或者股票组合的预期回报率的公式如下:其中,r f,是无风险回报率,纯粹的货币时间价值;βa是证券的Beta系数,是市场期望回报率是股票市场溢价CAPM公式中的右边第一个是无风险收益率,比较典型的无风险回报率是10年期的美国政府债券。
如果股票投资者需要承受额外的风险,那么他将需要在无风险回报率的基础上多获得相应的溢价。
那么,股票市场溢价(equity market premium)就等于市场期望回报率减去无风险回报率。
证券风险溢价就是股票市场溢价和一个β系数的乘积。
该模型揭示了证券的投资风险和期望收益率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即证券的系统风险越大,投资者期望从中获得的报酬率也越高。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CAPM是建立在马科威茨模型基础上的,马科威茨模型的假设自然包含在其中:1、投资者希望财富越多愈好,效用是财富的函数,财富又是投资收益率的函数,因此可以认为效用为收益率的函数。
2、投资者能事先知道投资收益率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3、投资风险用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或标准差标识。
4、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为期望收益率和风险两项。
5、投资者都遵守主宰原则,即同一风险水平下,选择收益率较高的证券;同一收益率水平下,选择风险较低的证券。
CAPM的附加假设条件:6、可以在无风险折现率R的水平下无限制地借入或贷出资金。
7、所有投资者对证券收益率概率分布的看法一致,因此市场上的效率边界只有一条。
8、所有投资者具有相同的投资期限,而且只有一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试大纲解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5.1 考纲要求一、财政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二、货币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15.2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财政政策的影响和效果★★★★★1.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1)财政收入税收: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公债:公债的发行和流通。
(2)财政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政府转移支付:各种福利支出、补贴。
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自动调节指西方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主动调节指政府有意识地实行所谓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积极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①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②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③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上述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通常被看作是防止经济运行出现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并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波动、稳定经济运行,但其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使经济实现持续均衡增长。
因此,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也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情况和财政政策有关手段的特点进行相机抉择,主动地积极变动财政支出和税收以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机动性财政政策。
当经济衰退时,应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总需求,使之接近充分就业水平,实现充分就业预算平衡。
反之,当经济过热时,则应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功能财政思想的实现和贯彻,也就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
该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效果不错,但之后出现的滞胀使它受到了怀疑。
3.财政思想的演变(1)年度平衡预算:以实现每一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为目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通论重点

名词解释1、经济学:一门关于如何就稀缺资源的配置进行选择的学问。
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国在达到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的边界。
如果一国生产点位于C点,表明存在着非充分就业,提高一国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经济运行效率,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率规模经济:涉及规模大小与成本的关系,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使长期平均总成本不变的情况,或者说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价格歧视:是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产品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垄断利润。
垄断: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品的唯一卖者,而且其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垄断,即市场完全由该企业单独所占有。
产生的原因★资源独占★政府特许★自然垄断寡头市场是由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某一行业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特征:厂商数量较少,但至少有两个;产品可以无差别,也可以有差别;厂商进出行业较难;厂商相互依存。
★成因:规模经济、对投入的控制、大量资本、技术领先、沉没成本、政府特许等。
9 弹性10 GDP/GNP11 投资乘数: 储蓄/存款网上搜索12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潜在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表现出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大体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13 菲利普曲线:用来描述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现反向变动关系。
14 技术进步:第一,给以同量的投入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出(或用较小的一种或多种投入量得到同量的产出);第二,现有产品质量已经改进;第三,生产出全新的产品。
1)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2)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3)中性型技术进步15 失业: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而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水平找到工作的人员,包括就业转失业的人员与新生劳动力中未实现就业的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基础综合2010真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基础综合2010真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债是指的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2、G2G的全称是Government to Government,又写作G to G;又称A2A,即行政机关到行政机关。
因2的英文发音与to相似,故较为流行的简易写法是G2G。
G2G是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政府(Government )之间的电子政务,即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和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
如下载政府机关经常使用的各种表格,报销出差费用等,以节省时间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3、领导艺术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是创造,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
4、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中的反映。
5、企业资源计划或称企业资源规划简称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资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企业资源计划也是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个属于大型制造业所使用的公司资源管理系统。
二、简答题1、(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长期以来,中国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常常囿于本国或本地区的规范之内、往往只考虑本国市场、本企业、本组织内部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很少能真正放眼世界。
但21世纪的管理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中国加入WTO,改革开放步伐迅速加快,经济全球化已经以不可挡之势席卷整个神州大地。
所谓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就是要加入遍及全球的世界级采购生产系统,打破地区和国界,尽可能多地获取差别利益。
为此就必然要求消除管理上的阻隔,形成管理上的共同语言和方法,管理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债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名词解释公债 即公共债务,是政府部门举借的债务,是政府部分筹集资金,取得收入的一种有偿形式。
包括中央政府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
指数化债券 指数化债券,即物价指数债券,是指本金和利息随物价指数变化而变化的债券。
目的是为了预防通货膨胀的风险。
国债公募招标 也称公募拍卖方式,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推销国债的方式。
预付税款债券 预付税款债券,是一种临时性的短期公债。
指为了吸收企业准备用于纳税而储存的资金的一种临时性的短期公债。
或有债务 是基于某些特定事件的发生而带来的支出责任。
由某一或有事件引发的债务,是否形成现实债务,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公债评级是指评级机构对政府债券本金和利息能否如约偿还的可靠性程度进行的审查,并将这种可能性程度用简单的符号加以表示。
通俗说,就是对政府信用等级的评定或测定。
公债回购交易 含义:债券的持有者在卖出某种公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的时间按约定的价格购回同笔债券的交易活动。
李嘉图等价定理 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公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通过发行公债为政府融资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公债本息在将来终究通过税收偿还,而且税收现值与当前财政赤字相等。
减债基金 就是由政府预算设置专项基金,专门用以偿还国家债务。
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拨出一笔专款设立基金,交由特定机关管理,专作偿债之用,而且在国债未还清之前,每年的预算拨款不能少,以逐期减少债务。
国债债务依存度 即公债的发行额(债务收入)占一般财政支出加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的比重,反映的是政府财政支出对债务收入依赖程度。
用公式表示:国家财政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生额÷国家财政支出额*100% 财政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生额÷中央财政支出额*100%公债的偿债率 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当年还本付息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反映了财政的债务的清偿能力。
行政管理学_中南财经政法大学_6 第六章——公共财政_(6.4.1) 公共财政体制的中国实践

【4】公共财政体制的中国实践我国目前实行财政分权体制,即分税制。
在这种体制下,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资和中央国家机关所需经费,还要承担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宏观调控所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这一财政体制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统收统支”财政体制(1950~197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形势严峻,经济恢复和建设任务艰巨。
中央政府为了在短时间内遏制住恶性通货膨胀、平衡财政收支,便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
具体做法是国家财政政策、法令、收支项目、范围、标准、办法等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地方组织的一切收入全部逐级上缴中央,地方所需支出由中央逐级拨款,年终地方结余资金全部交还中央,国家的财政管理和财力支配权全部集中在中央。
“统收统支”财政体制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实行的暂行体制。
改革开放以前,1953~1978年的20多年时间内,我国一直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在中央统一政策、统一计划和统一制度的前提下,按国家行政区划划分预算级次,实行分级管理,原则上是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但地方预算的收支支配权和管理权相对较小,并不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第二,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责分工以及企事业和行政单位的隶属关系确定各级预算的支出范围。
第三,主要税种的立法权、税率调整权和减免权集中于中央,并由中央确定地方的收入指标;全部收入分为固定收入和比例分成收入,由地方统一组织征收,分别入库。
(2)“分灶吃饭”财政体制(1980~1993年)1979年底,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改革初期实行的下放权力措施也反映在财政体制方面。
1980年,首先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改革。
这项改革的目的是扩大地方财政收支规模,加强地方责任,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债学重点单选:10多选:20名词解释:12(4分×3)简答:24(6分×4)论述:34(17分×2)重点1-5 60%时间 4 、5章1.公债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2.公债的发展了解3.公债的概念重点关键词记住(不要留白色地方写满拓展自己语言拓展)4.公债的本质之争了解5.公债的性质非常重要比较区别与联系6.公债功能作用了解组织答案肯定有一题7.公债与赤字很重要重点关注的是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很快可以解决8.公债的分类选择题略麻烦9.内债外债风险偿还期限分类了解熟悉大题论述题阐述可以加分10.国债和地方债可转让不可转让类型了解下11.发展中国家公债分类是一个考点经典识别表格显性隐性有一个题目12.公债有益论代表人物:凯恩斯萨姆尔森13.公债幻觉重要概念什么是公债幻觉产生是什么“从而增加消费”14.李嘉图等价定理最重要的定理逻辑基础了解(展开加分假设条件模型表示)15.公债的资产效应和货币幻觉是一样的可以阐述加分图文并茂16.公债的挤出效应哪三种公债幻觉和挤出效应17.央行相关供给效应怎么做的18.公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当年今后了解19.波动理论了解可能没出题20.直接目标最终目标流动效应利率效应看一下21.公债的负担类型五种记一下22.理论分析模型公债规模最优重点看一下怎么找出来的影响因素记一下23.公债七种风险重点复习24.单选记公式计算题负担率25.公债的发行方式五种我国目前主要方式:公募招标26.公债延期偿还有一个题27.公债的流通性衡量指标交易方式一个选择题28.第八章肯定有个大题中国地方债成因治理主要现状1.公债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1)政府财政赤字的出现(必要性条件)2)社会闲置资金的存在(现实性条件)2.公债的发展:1)对外扩张的需要。
2)剩余产品增长,闲置资本扩大。
3)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平抑经济波动的需要。
4)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信用制度的完善是发行公债的技术条件。
3.公债概念:公债,即公共债务,是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是政府部门筹集资金、取得收入的一种有偿形式。
4.公债的本质之争:本课程认为公债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信用,而政府债务的本质就是政府信用。
显然,公共信用只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形式。
5.公债的性质:1)自愿性:完全自愿认购,否则,是国债的“异化”。
2)有偿性:政府发债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信用行为。
3)灵活性:规模、期限、利率等都非常灵活的筹资方式。
三者关系:公债自愿性决定公债的有偿性,而自愿性和有偿性有决定了公债的灵活性。
联系: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相互替代性;未来转化性(即公债的税收化)。
区别: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公债“三性”(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
6.公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2)调节和稳定宏观经济3)为政府投资筹集资金7.作用:1)形成市场基准利率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3)作为机构投资者短期融资的工具8.公债在我国特定时期的作用:1)弥补养老金缺口2)弥补银行系统不良贷款9.公债与赤字:公债是弥补赤字的一种主要融资方式。
赤字是公债形成和增长的前提,而公债规模的扩大导致的利息支出,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加了财政赤字。
1)结构性赤字,也称作为充分就业赤字,是指产量在充分就业水平下的赤字,与政府的财政政策变量有关。
2)周期性赤字是现实赤字与结构性赤字之差,是经济周期状况消极决定的。
10.公债的分类:1)按公债承购人管辖权的不同,可将公债划分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2)按偿还期限不同,可将公债分为长期公债、中期公债和短期公债。
3)按照发行的主体,可将公债分为国家公债和地方公债。
4)按照流通与否,可将公债分为可转让公债(国库券、中长期可转让债券、浮动利率债券、指数化债券、预付款债券)和不可转让公债(贮蓄债券、专用债券)。
5)按举债方法可分为强制公债、爱国公债和自由公债。
11.风险不同:1)国内金融市场波动要小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2)国内公债为固定利率与国外公债为浮动利率3)国内公债只有利率风险而国外公债还包括汇率风险12.公债幻觉指消费者持有公债时,误认为自己的实际资产(财富)增加了,因而增加即期消费的一种经济现象。
产生原因:1、纳税人或经济人的有限理性2、未来复杂税制导致的不确定性1)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对公债幻觉的影响纳税人的理性程度与公债幻觉大小成负相关关系,即理性程度越高,幻觉程度就越小;理性程度越低,幻觉程度就可能越大。
本质上,幻觉或错觉是个体在观察或测算特定对象时的一种“心灵”或主观特征。
由此我们能够解释为什么饥渴的人在沙漠的幻影中会“看见”绿洲。
事实上,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惯于利用人们的感官知觉有意无意地创造各种幻觉。
可以说,纳税人的有限理性是导致公债幻觉产生的主观原因。
当然,对政府来说,由于举债与偿债存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性,公债也会产生某种幻觉效应。
受公债幻觉影响的个体,既可能产生乐观的幻觉(如没有或过低估计自身面临的预期税收负担现值),也可能产生悲观的幻觉(如过高估计自身面临的预期税收负担现值)。
理论上,公债幻觉下的个体行为不一定是非理性的,但非理性的个体行为往往会导致公债幻觉。
2)未来复杂税制导致的不确定性对公债幻觉的影响通常,税制越复杂,税收总体负担与纳税人个人负担之间的关系就越模糊,纳税人未来税收实际负担的不确定性就越大,由此就会创造出更大程度的公债幻觉。
显然,税制的复杂程度大大地影响了纳税人对自身税负作出正确预判所需的信息。
从此角度讲,纳税人对公债引致的未来税收负担现值的认知,既面临信息不完全问题,也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种不确定性决策困境是产生公债幻觉的重要客观条件。
在财政幻觉研究领域,意大利经济学家阿米卡尔·普维亚尼(1960)在其著作《财政管理中的幻觉》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普维亚尼根据统治阶级政治模型,指出财税制度只是制造财政幻觉的制度工具,统治集团总是利用复杂的财税制度尽力创造财政幻觉。
这种幻觉会使纳税人觉得其所承受的负担比实际上的负担要轻,与此同时,也使受益人(纳税人)觉得政府提供给他们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比实际上的价值要大。
事实上,普维亚尼的理论假设提供了分析财政幻觉(包括公债幻觉)与财政制度之间关系问题的重要视角。
实践中,税收与支出等财税制度的复杂性关联使得一系列的财政幻觉创造成为了可能。
这一点,现代民主政治模型下的分析与统治阶级政治模型下的分析并无本质区别。
从实际负担而言,征税方式筹资是现实纳税人的负担,公债筹资则意味着未来纳税人的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纳税人产生公债幻觉。
13.李嘉图对等定理的基本含义:政府为其支出筹资时,征税和举债对居民消费以及资本生成的经济影响是相同的或等价的。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公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
李嘉图等价的逻辑基础: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1)生命周期假说:人们的消费取决于一生的预期收入财产,在既定的预期收入和财产下,人们会理性地在不同时期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费水平。
2)永久收入假说:家庭是根据永久收入决定消费而不是现实收入。
因此,当收入增加时,家庭的反应取决于其是否认为收入的增加是永久的或暂时的。
如果人们认为收入的增加是永久的,其消费就会按比例地增加;如果人们认为收入的增加只是暂时的,人们就不会增加其消费。
14.对等定理背后暗含的假设条件:1)无论税收还是公债筹资,初始时期的政府支出是相同的2)初始时期的公债发行要用后来课征的税收来偿还;(马克思:“公债就是延期的税收”)3)个人既是现行纳税人又是将来的潜在纳税人4)个人能完全预见公债发行所引致的将来时期的纳税义务(意味着现在为将来的政府征税而增加储蓄)5)所有的税收都是一次性总额税15.公债的资产效应,指公债持有者由于所持有的公债资产,其倾向于增加消费支出的经济效应。
又称勒纳效应。
16.公债挤出效应:公债发行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张,这种财政扩张通过利率上升或非利率机制,造成非政府部门产出下降或抵消的经济现象。
17.公债对财政收入的影响:1)公债对当年财政收入的影响发行公债是弥补政府财政赤字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它使政府获得了更多的可支配资金。
从这个意义上说,意味着当年财政收入的增加。
2)公债对今后年度财政收入的影响公债对当年财政收入的影响是直接的,即增加了当年政府收入的总量。
但对今后年度财政收入的影响却是间接的,需要结合公债发行后经济运行的状况来考察。
分析公债对今后年度财政收入的影响,关键在于考察公债的使用效益。
若当年公债收入使用后能增加今后年度的国民收入,则可增加今后年度的财政收入;反之,若当年公债收入使用后减少了今后年度的国民收入,则也可能减少今后年度的财政收入。
18.公债对财政支出的影响:1)公债对当年财政支出的影响直接的影响:这是指由于公债的发行,使得财政当年在债务方面的还本付息支出增加,这种影响主要发生在短期(一年期以内)公债上。
间接的影响:这是指由于公债发行而使得财政在当年的其他支出(非债务性支出)增加。
因为政府发行公债,使政府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收入,为政府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提供了条件。
2)公债对今后年度财政支出的影响:直接影响:这是指公债增加了今后年度的财政偿债支出。
在发行一年期以上公债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必然会出现。
至于公债对今后年度偿债支出数额大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公债发行量、公债利率以及公债偿还期等几个因素。
间接影响:这是指由于公债发行而使得财政在今后年度的其他支出(非债务性支出)增加。
这种影响的基础在于财政支出的许多项目具有单向刚性,因此,如果当年发行公债造成了当年财政支出中的非债务性支出上升,那么,这种扩大的支出规模在以后的年度中会继续延续。
这种间接影响是政府在发行公债时必须要注意的。
19.直接目标:1)弥补财政赤字;2)满足不同投资需要,保证公债顺利发行;3)维护公债市场稳定,执行经济调控政策。
最终目标:1)促进经济稳定发展;2)优化调节经济结构;3)实现金融市场和物价的基本稳定。
20.公债政策的流动性效应:指在公债政策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资金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宏观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21.公债政策的利息率效应,则指通过调整公债发行或实际利率水平,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升降,从而对宏观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22.公债负担类型1)直接负担和间接负担2)内债负担与外债负担3)短期负担(当代人负担)和长期负担(下代人负担)4)中央政府公债负担和地方政府公债负担5)名义负担(货币负担)和实际负担(真实负担)23.公债适度规模是指边际债务负担(成本)与边际债务收益相一致时所决定的公债规模。
24.公债规模主要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闲置资源存量、国家资产总量、国际收支情况、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公债的发行与可能以及公众牺牲程度等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