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戏剧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此部分主要参考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钱理群等主编的《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其他可以参考程光伟、孔庆东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董建、董乐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1、戏剧与戏曲戏剧是特殊的艺术类型,是一种时空综合性艺术,是表情和造型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如音乐就是一种表情艺术,绘画和舞蹈就是造型艺术),也是一门古来的艺术,自人类文明产生之始就有了古老的戏剧。
戏剧在狭义上就是话剧,是西方戏剧。
1907年戏剧传入中国,标志性事件就是春柳社按西方样式编演了新戏剧《茶花女》。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昆曲、皮黄戏、京剧等。
宋元之后,以歌舞演故事为主的南戏与杂剧占据戏曲舞台,清代则是京剧发展和兴盛的时期。
由国外传入的话剧被称为新戏,而传统戏曲被称为旧戏,新剧旧剧的对应即话剧与戏曲的对应贯穿整个中国的20世纪。
2、世界范围内得以保存下来的三大戏剧文化体系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戏剧(悲喜剧),古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
前三种戏剧和日本的能剧并为四大样式。
西方文化为主导文化,古希腊为源头,西方文化强势,而东方文化系统和印度梵剧已经消亡,日本的能剧和歌舞仍然存在。
在法国的学者发现东方戏剧的魅力在于是残酷戏剧。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角色行当化,表演的歌舞化和舞台构造虚拟化、写意化。
戏剧是与人类文明、人类本性、人类之根相结合,戏剧属于物质文化更属于精神文化(三大文化指物质、制度和精神)3、戏剧的起源戏剧起源关系到人的模仿的本能、表现的本能、观看的本能。
戏剧是一种社会化的艺术,是群体艺术,它与人的社会性相关,是社会化本能相结合的产物。
4、戏剧的本质特征与要素构成戏剧的基本要素有四个(1)演员和表演艺术(核心要素);(2)观众的因素,观演关系——戏剧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矛盾;(3)剧本因素(意味着表演一个故事),戏剧的特定情境,剧本对戏剧的规定性,情节和戏剧冲突不可缺少。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1. 本文概述《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一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演变、特点、影响及其在中国戏剧界的重要地位。
小剧场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兴起以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影响力和受众群体不断扩大。
本文首先对小剧场戏剧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演变过程进行概述,揭示其在中国当代戏剧界的独特地位。
文章接着分析小剧场戏剧的艺术特点,包括其独特的舞台设计、表演形式、观众互动等方面,并探讨这些特点如何使小剧场戏剧在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
同时,文章还将关注小剧场戏剧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分析其在推动中国戏剧艺术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还将对小剧场戏剧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其在中国戏剧界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小剧场戏剧的窗口,同时为中国戏剧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2. 小剧场戏剧的历史发展小剧场戏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兴起并繁荣的。
其历史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19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戏剧界开始尝试突破传统大剧场的限制,探索更为灵活、贴近观众的表演形式。
小剧场戏剧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空间感和观众互动性,迅速吸引了戏剧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这一时期,一些前卫的戏剧团体和艺术家开始尝试在小剧场进行实验性的戏剧创作和表演。
发展阶段(1990年代):进入90年代,小剧场戏剧在中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
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多元化和戏剧创作理念的更新,小剧场戏剧开始尝试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从实验戏剧到先锋戏剧,再到商业戏剧,形式多种多样。
同时,一些知名的戏剧导演和演员也加入到小剧场戏剧的创作和表演中,进一步提升了其艺术水平和影响力。
成熟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小剧场戏剧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戏剧形式。
中国现当代戏剧欣赏-PPT模板
二、中国现当代戏剧欣赏实例
【赏析】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雷雨》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悲剧, 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雷雨》一共四幕,本书节选的是第二幕,是解开谜团 的部分。这部分戏的构思独具匠心,在周公馆的客厅里,作 者用回顾和穿插的手法,把现实与过去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一环套一环地使矛盾冲突尖锐化,从而逐步把戏剧推向高潮。 作者巧妙地利用周鲁两家几十年间的恩恩怨怨,非常自然地 展示了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阶级关系,深刻揭露了周朴园 罪恶的一生。剧中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潜台词丰富,人物 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戏剧主题也得到了深刻的表现。
文学欣赏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2 页
中国现当代 戏剧欣赏
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戏剧欣赏实例
第3 页
一、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发展→(一)现代戏剧
中国现代戏剧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致形成了两股创作潮流:一是20世纪初诞生后又逐渐成长 起来的现代话剧,一是从古典戏曲、西洋歌剧和话剧中吸取营养而形成的歌剧,二者在现代戏剧舞台上 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读者和观众。
“文革”十年,中国基本上没有戏剧创作,所谓的“样板戏” (《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智取威虎山》 同歌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被称作“八大样板戏”)虽家喻户晓,也不过是当权者推行专制主 义的一种工具而已。
“文革”结束后,戏剧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政治化的倾向被对 艺术本体的关注所替代,出现了一批面貌一新的优秀剧目,例如: 《于无声处》《假如我是真的》《桑树坪纪事》《狗儿爷涅槃》 《绝对信号》等。
在国内,先后出现了进化团、新剧同志会、春阳社等, 演出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或题材的“文明戏”。“文明戏” 的特点是:内容上与时事政治、民事生活紧密相关,追求 现场的宣传、鼓动效果;形式上弃除了歌舞,以人物对话 为主。
中国当代戏剧的主题与表现形式
中国当代戏剧的主题与表现形式中国当代戏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既承载着历史与现实的沉淀,又融合了多元的创新元素。
在中国当代戏剧的发展过程中,主题与表现形式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出丰富多样的戏剧艺术。
本文将从主题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当代戏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主题的多样性中国当代戏剧的主题丰富多样,既包括了传统的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也涵盖了社会问题、人性探索等多个方面。
在传统历史题材中,中国当代戏剧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再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传承。
例如,著名戏剧《红色娘子军》以红军女战士的英勇事迹为背景,展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而在现实题材中,中国当代戏剧则关注当代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如城乡差距、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等。
这些主题使得中国当代戏剧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关怀。
二、表现形式的创新中国当代戏剧在表现形式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尝试,以适应当代观众的需求和审美趣味。
其中,舞台艺术的创新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已经不再能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于是现代舞台设计开始充斥着更多的现代元素和科技手段。
例如,通过投影技术将虚拟的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观众身临其境,增强了戏剧的沉浸感。
此外,中国当代戏剧还融入了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使得戏剧更加丰富多元。
三、主题与表现形式的互动中国当代戏剧的主题与表现形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主题决定了戏剧的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而表现形式则是主题得以传达的媒介。
在中国当代戏剧中,主题的选择往往受到表现形式的制约和启发。
例如,通过舞台设计和音乐的运用,中国当代戏剧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表现形式的创新也可以为主题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创新的舞台表演形式和技术手段,中国当代戏剧能够更好地传达主题的内涵和情感。
四、中国当代戏剧的发展趋势中国当代戏剧在主题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创新,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国当代戏剧史稿
《中国当代戏剧史稿》是中国第一部以戏剧性、戏剧观念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戏剧史著作,是高校戏剧专业重要的基础教材,对于全面理解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脉络、历史现状,把握中国当代戏剧发展变化的趋势走向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中国当代戏剧史稿》对1949年至2000年的中国当代戏剧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戏剧的状况、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该书获得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等荣誉。
中国当代戏剧作品分析
中国当代戏剧作品分析中国当代戏剧作品是丰富多样的,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
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展示了中国戏剧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戏剧作品进行分析。
一、题材多样性中国当代戏剧作品的题材涉及政治、社会、历史、个人等多个方面。
其中,政治题材的作品通常反映了时代的洪流和社会的变革。
例如,著名导演贾樟柯的作品《山河故人》通过一对农民工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当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社会题材的作品则关注社会问题和民生福祉,如曹禺的《雷雨》和赵冬苓的《瞎子》。
历史题材的作品则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再现,让观众重新认识历史,如陈忠实的《白毛女》。
个人题材的作品则更加注重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如舒适的《蓝猫淘气三千问》。
二、风格特点中国当代戏剧作品的风格多样,既有传统戏曲的影响,也有西方现代戏剧的元素。
许多作品在语言和表演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例如,贾樟柯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纪实主义风格而闻名,常常使用直观的影像语言和自然的表演方式。
王小波的作品则融合了现代小说和戏剧的元素,打破了传统戏剧结构的束缚。
此外,中国当代戏剧作品还积极探索多媒体和互动性的应用,以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观赏体验。
三、文化价值中国当代戏剧作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价值,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与思考。
这些作品探索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同时,中国当代戏剧作品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展示了他们积极面对困境和追求幸福的精神面貌。
这些作品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本土,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四、艺术创新中国当代戏剧作品在艺术创新方面表现出众。
创作者们通过不断尝试新的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法,推动了中国戏剧的发展。
例如,柯铁铮的作品《女儿》通过融合戏曲、舞蹈和影像的方式,以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展现了女性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变迁。
曲婉婷的作品则以其非线性叙事和充满想象力的舞台效果而引人注目。
中国当代大陆小剧场戏剧发展史论
中国当代大陆小剧场戏剧发展史论一、引言小剧场戏剧是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当代大陆小剧场戏剧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起源小剧场戏剧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初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追求个体的自由和表达,小剧场戏剧因其低成本、灵活性和实验性而受到关注和推崇。
一些独立剧团和戏剧工作者开始聚集在小型剧场演出,他们通过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性弱点等形式,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发展阶段1. 初探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 - 80年代中)在小剧场戏剧的初探阶段,剧团和戏剧工作者主要依托于大学和文化机构,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进行创作和演出。
这一阶段以实验性和探索性为主,剧作内容多涉及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
代表性的剧作家有贾平凹、高行健、李昂等。
2. 兴盛阶段(80年代中 - 90年代末)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小剧场戏剧进入了兴盛期。
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的推进,文化市场逐渐开放,小剧场戏剧得到更多的演出机会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剧团和戏剧工作者开始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兼收并蓄各种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3. 衰退与复兴阶段(21世纪初 - 至今)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商业化因素的影响,小剧场戏剧进入了一个衰退期。
剧团和戏剧工作者面临着来自商业剧种的竞争和市场观众的变化。
然而,随着社会对精神需求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多元化,小剧场戏剧再度复兴起来。
一些有实力的剧团通过与国外合作、引进优秀作品等方式,提高了戏剧的质量和影响力。
四、现状目前,中国当代大陆小剧场戏剧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一些知名剧团和戏剧工作者通过精良的制作和深入的思考,创作出了一批具有独特风格和社会关怀的优秀作品。
另一方面,小剧场戏剧也面临着资源不足、票价较高等问题,市场发展相对困难。
当代中国戏剧的观念与艺术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戏剧的观念与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戏剧体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念的更新,当代中国戏剧的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从观念和艺术表现两个方面来探讨当代中国戏剧的发展。
首先,当代中国戏剧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过去,中国戏剧往往以宗教、历史和传统价值观为基础,强调道德教化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当代中国戏剧的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方面,当代中国戏剧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在传统戏剧中,人物形象往往是扁平的,代表着某种特定的社会角色或道德观念。
而当代中国戏剧则更加注重人物的个性化和内心的探索。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当代中国戏剧使观众更加容易产生共鸣,更加能够体验到戏剧带来的情感冲击。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戏剧还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
在过去,中国戏剧往往以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为题材,强调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而当代中国戏剧则更加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通过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当代中国戏剧试图引起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并促使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除了观念的变化,当代中国戏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发生了革新。
传统的中国戏剧形式主要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这些剧种在当代中国戏剧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碰撞,当代中国戏剧也开始吸收外来文化的元素,并形成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一方面,当代中国戏剧开始融入了现代舞台艺术的元素。
传统的中国戏剧往往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而当代中国戏剧则更加注重舞台表演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通过舞蹈、音乐、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当代中国戏剧使得舞台更加生动丰富,观众更加容易被吸引和沉浸其中。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戏剧还开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增强艺术表现力。
传统的中国戏剧往往依赖于舞台布景和服装来创造戏剧效果,而当代中国戏剧则借助于灯光、音效、投影等技术手段来丰富舞台表现形式。
01中国现当代戏剧(20年代)
•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则是将中国戏剧(主 要是宋元戏剧) 视为客观的研究对象加以理 性研究, 从而使《宋元戏曲史》富有浓厚的 “现代学术”的色彩, 在“现代”中国戏剧 学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其根本原因正缘于 这种“外来之观念”。
• 但直接借用“外来之观念”研究中国本土戏剧, 也有负面 的影响。对中国学术而言,“现代学术”毕竟不能等同于“ 西洋观念”。以西洋的戏剧观念来察考中国戏剧, 不会是 一无所见, 但也很可能会造成对民族戏剧的隔膜、肢解。 如悲剧、喜剧概念的引进。这里的关键问题, 主要不应是 中国戏剧是否有悲剧、喜剧的问题, 我们应当深思的是: 从 悲剧、喜剧的解释框架出发, 是否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 解民族戏剧? 中、西戏剧或者中、西文化(中、西医或中、 西画) 之间是否可能存在一些普遍适用的“话语”?中国( 民族) 文化的现代性阐释是否必有赖于“外来之观念”? 时至今日, 我们自己的民族戏剧学尚未建立起来, 最根本的 原因是我们没有建立起属于民族戏剧自身的一套概念范畴 , 我们一直喜欢借用人家的概念范畴来构筑“现代”中国 戏剧学
• 在王国维之前, 留意中国戏剧的文著也并不在少数, 如《中 国古典戏剧论著集成》即收各种文著四十八种, 但多是曲 话性质的漫录、随笔, 绝无条例谨严、系统一贯者。在这 样的情况下, 戏剧作为一门学科永远没有可能建立起来。 王国维则以极审慎、极客观的态度, 率先将史学家的考据 法施之于中国戏剧的研究, 使中国戏剧作为不容置疑的“ 历史事实”呈现世人面前。从《戏曲考原》到《唐宋大曲 考》, 再到《古剧脚色考》、《宋元戏曲史》等论著的相 继问世, 我们可以看到, 王氏确实是以“扎硬寨, 打死仗” 的态势, 步步为营, 不断逼近目标的。陈寅恪先生说王国维 的论著能“转移一时之风气, 而示来者以规则”, 洵属的言 。
中国当代独幕剧精品鉴赏
中国当代独幕剧精品鉴赏
摘要:
一、独幕剧的概念与特点
二、中国当代独幕剧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当代独幕剧的代表作品及鉴赏
四、中国当代独幕剧的意义与价值
正文:
独幕剧是一种以单一场景、时间、人物和情节构成的戏剧形式,它的特点是简洁、集中、紧凑,能够迅速地传递情感和思想。
在中国当代戏剧的舞台上,独幕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一直备受观众喜爱。
中国当代独幕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 年代,当时中国戏剧界开始借鉴和吸收西方戏剧的形式和技巧,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幕剧。
随着中国戏剧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独幕剧在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中国当代独幕剧的代表作品有很多,比如《狗儿爷涅槃》、《原野》、《日出》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中国当代独幕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种戏剧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
通过独幕剧的创作和演出,不仅可以传递情感和思想,还可以推动中国戏剧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同时,独幕剧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培养和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中国现当代戏剧的艺术特点
中国现当代戏剧的艺术特点中国现当代戏剧是一种表现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它承载了我们的历史、文化、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通过戏剧,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
本文将围绕中国现当代戏剧的艺术特点展开讨论。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中国现当代戏剧在传承中国传统戏剧的基础上,也注重创新。
它既继承了京剧、昆曲等古老剧种的表演形式和音乐元素,又引进了现代舞台艺术的技法和表现方式,使戏剧更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感。
戏剧作品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有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思,使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感受到新旧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中国现当代戏剧常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为基础,通过真实的情境和生动的人物塑造,展现社会现象和人物关系。
戏剧作品中的角色往往身临其境地描绘着社会的现状、人们的痛苦和欢乐,使观众感同身受,受到启发和思考。
这种表现手法使中国现当代戏剧更加深入人心,发人深省。
三、强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中国现当代戏剧强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戏剧作品中的个人命运常常与整个社会历史和群体状况相连,通过个人的心路历程和群体的价值选择,表达对中国社会的思考和呼唤。
这种关注个体和群体关系的艺术特点,使中国现当代戏剧更具有震撼力和共鸣力。
四、多元化的故事题材中国现当代戏剧的故事题材多种多样,既有历史题材,也有社会题材,还有民族题材。
这些题材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也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
观众可以通过这些故事题材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五、独特的舞台美学中国现当代戏剧在舞台美学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它不仅注重人物形象和服装的设计,还注重舞台构造和舞美效果的呈现。
舞台上的灯光、音效、道具等因素都能够为观众带来更真切的观赏体验,增强戏剧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戏剧的艺术特点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并从中感受到人性的关怀和真挚。
中国现当代戏剧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不仅富有创造力和内涵,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追求艺术的平台。
当代中国戏剧
主要人物: 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贯穿全剧。
王利发:
精明、干练、巧于处事 守本分、胆小怕事 对现实产生不满情绪 以自杀来控诉和反抗暗无天日的时代 从一味请安、作揖到对黑暗的现实 进行讽刺、奚落到被无情的世道逼上绝 路。
常四爷:
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为,专打抱不平。 秦仲义: 年轻时对实业救国充满信心 庞太监、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马五 爷、黄胖子 3、讲究结构艺术 (1)打破传统的结构形式,创造性地运 用截取历史横断面的题材处理方式,将 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浓缩在几个富有代 表性的生活场景中。
3、历史剧新作影响巨大而深远 古代历史: 田汉《文成公主》《关汉卿》 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 曹禺《胆剑篇》 吴晗《海瑞罢官》 老舍《义和拳》 李恍《甲午海战》
革命历史剧:
金山《红色风暴》 白刃《兵临城下》 所云平《东进序曲》 马吉星《豹子湾的战斗》 王树元《杜鹃山》 蓝光《最后一幕》 于伶《七月流火》
80年代中后期 创作低谷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 《狗儿爷涅槃》 《桑树坪纪事》
90年代 “黄金时代”过后的平庸年代 1、强化 戏剧作品的物质外壳,以舞台 装饰的华丽“奇观”掩盖精神内涵的贫弱 或荒谬。 2、戏剧文学走向枯萎。以“大制作”的 豪华舞美取胜,而其文学性都很差。 3、戏剧“玩”的功能被大大膨胀,其触 人 情思、给人美感的功能大大削弱。
新时期 戏曲很不发达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 莆仙戏《秋风辞》 川剧《巴山秀才》《潘金莲》
四、电影 50年代初 发展较快 《武训传》《白毛女》《中华儿女》 《智取华山》 《上甘岭》 《南征北战》
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 黄金时代 1、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 《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 《早春二月》《红旗谱》《英雄儿女》 2、历史题材 《林则徐》 《甲午风云》 《红色娘子军》 《小兵张嘎》
当代戏剧的文化特征
些具体特征 , 并以大 陆、 台湾的戏 剧为例 ,
因为在这一特殊时段之 内, 它们更有代表性, 也更能从深层说 问题 。
第 一,在 这 5 0年 的大部分 时 间 内,戏 剧 文化完全 从属 于政治 ,戏剧 的政治工具性 压倒 了艺术审美性,其 “ 人学”定位全部或 部分地让给了 “ 政治”定位 。所谓 “ 歌颂 ” 剧 ( 颂党、颂政、颂领袖 )由是而生,所谓 “ 反共抗俄剧 ”、 “ 阶级斗争戏 ”、 “ 反修
样也是对人性 的歪曲。人道 主义和启蒙主义 的一个重要前提 ,是承 认 “ 人”的丰富性和 复杂性 , 认并尊 重人的个性。 “ 承 个性主 义 ”
( n i iu lsl I d v d a in ,又译 个人 主义 )不 仅在 资本 主义社会得到承认并有所发展 ,马克思
主义 也将 其纳入 自己的思想体系 ,并将个性 的 自由发展视为未来社会的重要 目标 。 《 共
完全倒过来 了:文艺界 的领军人物周扬在总 结 “ 反右派 ”斗争的报告 《 文艺战线上的一
场 大 辩 论 》 ( 文 经 毛 泽 东 改 定 )中说: “ 此 个
人主义 ,在社会主义社会,是万恶之源 。” (“ ”、 “ ”之别,原文如此 )。其文 原 源 化后果就是消解 启蒙理性,阻挠人 的现代化
是公式化、概念化 的。这样 的 “ 政治宣传 ” 剧与 “ 政治训谕 ”剧 ,有其产生的必然性 ,
在 一 定 时 期 和 一 定 范 围 之 内, 亦 有其 一 定 的
的呼唤 自由、民主的精神力量 ,而脱离 了这 种精神感 召力的 “ 育”,如前所述 ,是决 教 然不能全面提升大众人格的。 第二,当代戏剧 的又一文化特征 ,是在
舞 台人物形象的 “ 个性”描写问题上一直存 在着与 “ 反个性 ”的尖锐对 立,这正是上述 政 治 化 “ 位 ”的 必然 结 果。像 1 5—6 定 90 0
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
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
中国当代戏剧,不可忽视的重要艺术形式。
它源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经历着种种演变,深入影响着千百万人的心灵。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中国当代戏剧实现了内容丰富变化的普及。
当代戏剧是根据中国当前社会现实状况,从不同角度审视生活形态,凸显思想政治性质的艺术形式。
有些以生动、浅显的艺术形式,细腻地描绘出社会主义价值在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的落实,也有些把虚拟的题材贴近现实,表达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思想、感情。
此外,当代戏剧在技术上也具有一定突出特点,表演手段不断进步,演员的把握也更加精准到位。
比如舞台上的道具、设计愈加逼真,辅以色彩斑斓的灯光、隔离幕、变幻的音乐,营造出丰富而多变的舞台效果,表演出一流的舞台美。
同时,剧组特意找进一流的导演和演员,撰写出优美波澜壮阔的剧本,把握不可以言说的把握时代,释放出思想和精神的力量。
最后,当代中国戏剧切实满足了人们追求艺术审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期盼。
它不仅是人们了解当代中国文化,而且是一种精神家园,通过观看戏剧,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文化滋养。
总而言之,中国当代戏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今后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观众为之所迷。
“十七年”戏剧
话剧 老舍《茶馆》 陈其通《万水千山》 郭沫若《蔡文姬》 田汉《关汉卿》 曹禺《胆剑篇》 岳野《同甘共苦》
歌剧 《洪湖赤卫队》(1958) 《刘三姐》(1960) 《江姐》(1964)
《茶馆》借北京城裕泰茶馆在 社会剧烈动荡中由盛而衰的历史, 艺术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 纪中期近50年中国历史的变迁。
描绘了北平市民日常生活和民 俗风情的变迁,表现了政治动荡、 民生艰困和社会衰败的境况,艺术 地概括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旧势力 旧社会必然灭亡,取而代之的将是 新生力量和新的社会。
社会悲剧:近代中国无可挽回 的衰败趋势;弱小者面对强权和恶 势力时的无助。 生命的悲剧:个人无法掌握命 运、无力摆脱困境的绝望。
如何理解撒纸钱的场景
表现了生命的悲剧性 象征着为旧时代送终
表现了人对社会、对自身命运 的困惑与绝望
使全剧弥漫着悲凉情绪 透露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悲剧特征
使“埋藏三个旧时代”的深 刻主题意蕴得到形象体现。
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 茶馆中出现的各阶层人物,组 成了老北京的市民社会。 三个主要人物的人生道路和精 神特征体现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历史 面貌和社会文化心理。
创新性的戏剧结构 突破了传统戏剧的集中性原则。 时间跨度大,出场人物多,没有主 干情节,靠众多戏剧冲突展开不同 的时代画卷。 形散神聚,描绘了“清明上河 图”式的民间众生相,表现了丰富 的社会历史内容。
老舍的戏剧创作 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创 作以话剧为主,主要作品有《西望 长安》、《方珍珠》、《龙须沟》、 《茶馆》等,以表现北京市民告别 旧时代、迎接新生活的作品居多。
《茶馆》 《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 上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 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 声誉。
第五章 中国当代话剧
• 第二幕: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 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 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 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 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 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 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 第三幕:三十年后,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 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 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 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 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 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 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 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 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 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 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 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 1991年由中戏的同学组成了“穿帮剧团”,排 演《秃头歌女》、《等待戈多》; • 1992年导演了《思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994年导演《我爱XXX》; • 1998年《坏话一条街》、《一个无政府主义 者的意外死亡》; • 1999年《恋爱的犀牛》、《盗版浮士德》; 2001年《臭虫》; • 2005年《琥珀》; • 2007年《艳遇》; 2008年《两只狗的生活意见》; ,2009年《空中花园谋杀案》。
• 1980年代中期,在整个文坛的文化寻根 思潮中,剧作家站在更高的历史层次去 审视民族历史和现实,出现了一批在精 神挖掘上更深入一步的作品。李龙云的 《洒满月光的荒原》、高行健的《野 人》、沈虹光的《寻找山泉》、孙惠柱 的《挂在墙上的老B》、刘锦云的《狗儿 爷涅磐》、陈子度等的《桑树坪记事》、 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等剧。
高行健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现场
• 关于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各方言论: • 中国作协通过新华社声明:“中国有许多举 世瞩目的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家,诺贝尔文 学奖评委会对此并不了解”,这个奖颁给高 行健“不是从文学角度评选,而是有其政治 标准”。 • 《人民日报》以《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 高行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为题, 发表了评论员文章。 • 台湾作家朱天文说,诺贝尔文学奖这次失手 了,“因为在高行健之前,至少排得出六、 七个人比他该得”。巴金、王蒙、莫言、余 华、苏童、王安忆、北岛、余光中、白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