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鼓教学反思(第七周)
幼儿园中班优秀游戏教案《小花鼓》
幼儿园中班优秀游戏教案《小花鼓》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花鼓的基本特征,知道小花鼓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1.学会用小花鼓演奏简单的节奏。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幼儿学会用小花鼓演奏不同的节奏。
2.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小花鼓若干个。
2.音乐磁带《小花鼓》。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韵律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平时都见过哪些打击乐器?(二)主题活动1.教师出示小花鼓,引导幼儿观察小花鼓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小花鼓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幼儿观察并回答:小花鼓是圆圆的,鼓面是红色的,鼓身是黄色的,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2.教师示范小花鼓的玩法,引导幼儿模仿。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听听小花鼓发出的声音?我来示范一下,你们要仔细听哦!教师示范小花鼓的玩法,幼儿模仿。
3.教师引导幼儿用小花鼓演奏简单的节奏。
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学会了小花鼓的玩法,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小花鼓演奏一首好听的歌曲吧!教师播放音乐《小花鼓》,引导幼儿用小花鼓演奏简单的节奏。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用小花鼓演奏不同的节奏。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
请大家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用小花鼓演奏一段节奏,看看哪个小组演奏得最好听!幼儿分组进行演奏,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演奏,体验团队合作精神。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分组演奏得都非常棒!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小花鼓演奏一首大合奏吧,看看我们能不能演奏出更好听的音乐!教师播放音乐《小花鼓》,引导幼儿进行集体演奏。
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今天的活动中有什么收获?你们觉得用小花鼓演奏音乐好玩吗?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小花鼓演奏音乐,也体验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含反思
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小花鼓》选自幼儿中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音乐游戏》,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打击乐器——小花鼓,学习用小花鼓敲击简单节奏,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认识小花鼓,知道它的基本演奏方法。
2. 通过敲击小花鼓,使幼儿能够感受并模仿简单的节奏,提高音乐节奏感。
3.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敲击小花鼓的节奏准确性。
教学重点:认识小花鼓,学会简单的敲击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花鼓、音乐CD、节奏卡片。
学具:每组一个花鼓,打击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欢快的歌曲,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引入话题:“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新的乐器,那就是小花鼓。
”2. 认识小花鼓:教师展示小花鼓,讲解它的构造和演奏方法,让幼儿观察并触摸小花鼓,了解其特点。
3. 教学敲击节奏:教师用小花鼓演示简单节奏,引导幼儿模仿,并通过节奏卡片帮助幼儿记忆节奏。
4. 实践环节: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个花鼓,让幼儿们轮流敲击,感受节奏,其他幼儿用手拍子伴奏。
5. 音乐游戏: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进行“小花鼓传音”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小花鼓》2. 内容:画出小花鼓的图示,标注基本节奏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展示今天学习的小花鼓节奏,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家长签字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认识小花鼓,使幼儿对打击乐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敲击节奏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应注意个体差异,给予更多关注。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家庭小花鼓音乐会”,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庭氛围中继续巩固所学,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打击乐器,拓展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敲击小花鼓的节奏准确性。
中班游戏优质教案《小花鼓》含反思
中班游戏优质教案《小花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游戏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一节《音乐与游戏》,详细内容为学习儿歌《小花鼓》及相应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歌《小花鼓》的歌词及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小花鼓》的旋律及节奏掌握,游戏中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儿歌《小花鼓》的歌词记忆,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花鼓、音响设备、歌词卡片。
学具:小鼓、彩带、头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小花鼓服饰,带领学生载歌载舞,营造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儿歌《小花鼓》(10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倾听。
b.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c. 学生分组练习,互帮互助,熟练掌握歌曲。
3. 游戏环节(10分钟)a. 教师示范游戏,讲解规则。
b.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实践。
c.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游戏技能。
4. 随堂练习(5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歌曲。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歌词《小花鼓》。
2. 板书游戏规则。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歌曲和游戏。
2. 课后练习:练习歌曲《小花鼓》,提高熟练度。
答案:见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学习儿歌、游戏环节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可拓展延伸相关音乐游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2. 学习儿歌《小花鼓》的教学方法;3. 游戏环节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1. 教师身着小花鼓服饰,以活泼、可爱的形象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
中班游戏精品教案《小花鼓》含反思
中班游戏精品教案《小花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游戏精品课程,教材为《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手册》中的“小花鼓”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小花鼓,学习小花鼓的基本演奏方法,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认识小花鼓,知道其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花鼓的演奏技巧,如鼓点的把握、节奏的稳定。
重点:认识小花鼓,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花鼓、鼓槌、音乐播放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个花鼓,鼓槌若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花鼓,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邀请幼儿模仿教师演奏小花鼓,体验击鼓的乐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小花鼓的基本演奏方法,讲解鼓点的把握和节奏的稳定。
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随堂练习(10分钟)播放音乐,让幼儿跟随节奏击鼓,培养节奏感。
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段简单的鼓点表演。
4. 游戏环节(10分钟)“鼓点传递”游戏:幼儿分成两队,依次传递鼓点,一名幼儿将鼓点传递给教师,正确的队伍获胜。
“团队协作”游戏:每组幼儿合作,用小花鼓完成一段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小花鼓》2. 内容:小花鼓的基本结构小花鼓的演奏方法节奏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小花鼓演奏一首简单的歌曲。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可自选一首简单的歌曲进行演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内容:学习更多关于小花鼓的演奏技巧,如变换节奏、加花等。
2. 教学方法:采用更多有趣的游戏,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家庭作业: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游戏环节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家长参与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对于重点,教师应通过分步骤的教学,从认识小花鼓的结构到演奏方法的演示,再到幼儿的实践操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基本掌握演奏技巧。
中班游戏优质教案《小花鼓》及教学反思全文
中班游戏优质教案《小花鼓》及教学反思全文一、教学内容《小花鼓》选自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和体验民间打击乐器的魅力;利用小花鼓进行节奏练习,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民间打击乐器——小花鼓,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 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掌握小花鼓的基本演奏方法,提高他们的音乐节奏感。
3. 培养幼儿在团队活动中相互配合、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花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感培养。
重点:让幼儿熟悉小花鼓,学会基本演奏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花鼓、音乐播放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每人一个塑料小花鼓、彩色鼓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民族服装,表演小花鼓节目,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小花鼓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小花鼓,介绍其构造和演奏方法,并通过示范,让幼儿了解基本节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一个塑料小花鼓,按照教师示范的节奏进行练习。
4. 游戏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小花鼓传递”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节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花鼓》2. 板书内容:(1)小花鼓的构造和演奏方法(2)基本节奏:× × × × × ×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展示今天学习的小花鼓演奏,并尝试创作一个简单的节奏。
2. 答案:根据幼儿创作的节奏,给予适当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小花鼓的基本演奏方法。
但在游戏活动中,部分幼儿的节奏感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增加更多民间打击乐器,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花鼓》教案及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花鼓》教案及反思《小花鼓》是儿歌识字学拼音中的一篇课文。
通过课文能在老师指导下描写“面、在、哭”这三个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花鼓》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花鼓》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面、在、哭、哥”4个生字。
2、能认读声母:g k h,会拼读音节:gǔ hǔ kū。
3、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4、能在老师指导下描写“面、在、哭”这三个字。
重点和难点: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面、在、哭、哥”4个生字。
2、能认读声母:g k h,会拼读音节:gǔ hǔ kū。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课文插图师:小朋友,图上画了什么?弟弟为什么要哭?2、带着问题,听儿歌录音。
3、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回答问题。
(因为弟弟的小花鼓坏了,所以弟弟哭了。
)师:整件事情都是因小花鼓引起的,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一首新儿歌的题目就是8、小花鼓(出示课题)4、谁来把课题读一遍(指名读,齐读课题)(渗透“花”和“鼓”的音节拼读)二、学习儿歌1、听儿歌录音,听一听儿歌里说些什么。
2、第二边听录音。
要求听清每个字的字音。
谁能跟着录音机一起读,可以轻声跟度。
3、谁已经会读了,请举手。
(指名读)4、请读得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5、师生配合读(出示儿歌)(1)教师领读:一面小花鼓,鼓上画什么? (出示生字:面)学生读:鼓上画老虎。
(2)教师领读:弟弟敲破鼓,怎么样了呢?学生读:坐在地上哭。
(出示生字:在、哭)(3)教师领读:哥哥看了怎么说?学生读:弟弟你别哭,哥哥帮你补。
(出示生字:哥)6、出示生字,想一想,谁能用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在”记住里边有个“土”“哭”,上面两个口像脸上的两只眼睛,中间的一点就像哭的时候流下的眼泪,下面就像哭时张大得嘴巴。
“哥”用减一减得方法,“歌”去掉“欠字旁”。
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及教学反思全文2
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及教学反思全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游戏活动教材第四章《音乐游戏》,详细内容为《小花鼓》游戏。
通过该游戏,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小花鼓》游戏的规则和玩法,能独立完成游戏。
2. 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小花鼓》游戏的规则和玩法,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花鼓、音乐播放设备、教学PPT。
2. 学具:小花鼓、头饰、手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拍手、跺脚等。
(2)教师展示小花鼓,引导幼儿关注并模仿教师的动作。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小花鼓》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2)教师示范游戏,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模仿。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一名队长,进行《小花鼓》游戏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和节奏。
4. 游戏竞赛(10分钟)(1)分组进行游戏竞赛,每组按照规定动作完成游戏。
(2)评选出最佳表现奖、最佳团队奖等。
(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小花鼓》游戏2. 内容:(1)游戏规则(2)游戏玩法(3)音乐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展示《小花鼓》游戏,并教家长一起完成游戏。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完成游戏为主要目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参与程度,关注对音乐节奏掌握较弱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将《小花鼓》游戏与其他音乐游戏相结合,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游戏兴趣。
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及教学反思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教师快速、慢速的示范和图片提供的线索,记忆儿歌内容,学说绕口令,在游戏中练习发音“花、画、鼓、布、虎、补”,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游戏《小花鼓》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学说绕口令,在游戏中练习发音“花、画、鼓、布、虎、补”。
通过教师快速、慢速的示范和图片提供的线索,记忆儿歌内容。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图片若干、鼓的图片、布的图片、老虎的图片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倾听绕口令教师出示一张小花鼓的图片,问今天,我来说一个有关小花鼓的绕口令,你们一起听听说了些什么呢?教师:你们听见绕口令里说了什么呢?2、教师用图画和“+”间隔的方法呈现绕口令。
教师:你们说说自己听见了什么,我就记下什么哦。
教师:好像大家还没有听全呀,我们再来听一听吧!3、幼儿观察图片教师:黑板上哪些图是一样的?教师:图上有几个“鼓”啊?有几个“虎”呢?有几块“布”呢?教师:这些:“+”表示什么意思?4、图,边慢速念绕口令。
教师:请大家边看图边听我念绕口令。
5、幼儿一边看图,一边轻声跟念。
6、教师逐步加快指图的速度,幼儿快速跟念。
教学反思: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本文扩展阅读:《小花鼓》是刘北茂先生1943年创作于四川的一首二胡曲。
该曲乐演奏技巧不高,理结构简单,但是音乐生动,结构紧凑,一气呵成,因此深得广大二胡爱好者的青睐。
第二篇:小花鼓教学反思小花鼓教学反思一年级学习的内容容量大、节奏快,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时常会觉得35 分钟不够用,从教材内容到教学设计,从教学常规到上课的语速,我都要课前进行预设。
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含反思
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小花鼓》选自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音乐与游戏》的第三节《打击乐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打击乐器中的小花鼓,学习用小花鼓演奏简单节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集体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花鼓的基本构造,掌握小花鼓的演奏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精神,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花鼓的演奏节奏。
重点:认识小花鼓,学会用小花鼓演奏简单节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花鼓、音乐CD、教学PPT。
学具:每组一个小花鼓,幼儿用书《小花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小花鼓。
(2)教师向幼儿介绍小花鼓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音乐CD,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拍手。
(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用小花鼓演奏简单节奏。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用小花鼓演奏简单节奏,并讲解注意事项。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练习演奏小花鼓,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一个小花鼓,跟随教师演奏简单节奏。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演奏中的错误。
5. 游戏环节(10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花鼓传声”游戏,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小花鼓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小花鼓》2. 内容:(1)小花鼓的基本构造(2)小花鼓的演奏方法(3)简单节奏的演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花鼓演奏一首简单歌曲。
2. 答案:教师提供一首简单歌曲的节奏,幼儿用小花鼓演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教师可组织更多关于打击乐器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更多打击乐器。
(2)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尝试用其他物品制作打击乐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游戏小花鼓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游戏小花鼓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小花鼓;2.正确拿鼓及敲击方法;3.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4.提高孩子的听觉能力;5.培养孩子的集体协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小花鼓、歌曲伴奏、教学板书、音响设备。
三、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自由活动,通过体能训练进行热身活动,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 导入教学向孩子们介绍小花鼓,展示小花鼓的形状和材质,并通过手势和语言引导孩子们正确拿鼓,掌握敲击的方法。
3. 游戏教学步骤一:“叮叮咚咚”1.教师与孩子一起模仿“叮叮咚咚”的歌曲并敲击小花鼓。
2.孩子们轮流拿小花鼓进行敲击,并在歌曲的节奏中一起演奏。
3.训练孩子听力和协调能力,提高孩子的音乐感。
步骤二:“小手拍拍”1.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小手拍拍”的动作,指导孩子们用双手拍打小花鼓。
2.孩子们与教师一起模仿歌曲并进行演奏。
3.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训练孩子的感知能力。
步骤三:“小鸟飞呀飞”1.教师向孩子们介绍歌曲《小鸟飞呀飞》,并敲击小花鼓表演伴奏。
2.指导孩子们用左手拨动花鼓边缘,右手敲击小花鼓并跟随歌曲演奏。
3.训练孩子的听力和协调能力,提高孩子的音乐感。
4. 小结在本节课最后,教师结合板书内容向孩子进行小结,提醒孩子们需要注意的事项。
5.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明确,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了音乐感知和协调能力的培养;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在游戏中教授敲击小花鼓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3.教材选择:本节课歌曲选材丰富,引导孩子们在歌曲的节奏中学习小花鼓;4.教学过程:在教学环节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学习兴趣浓厚,敲击小花鼓的技巧掌握得很好;5.教学反馈:本节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肯定,修改措辞和锻炼幅度,孩子们在反馈中获得了信心和动力。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了小花鼓的敲击方法,培养了音乐感知和协调能力,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小花鼓》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小花鼓》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内容,认识故事中的角色。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听懂并理解故事内容,认识故事中的角色。
难点:帮助幼儿运用语言表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2. 情境教学法: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视频、小花鼓道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花鼓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激发幼儿兴趣。
2. 观看故事课件:教师播放故事视频,让幼儿观看并感知故事情节。
3. 讲解故事:教师根据课件内容,逐一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认识故事角色。
4.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5.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故事情节。
6. 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故事中的知识点。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任务,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内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第六章: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培养幼儿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第七章:通过绘画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中角色的感受。
第八章: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九章:学习故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打击乐器的使用。
第十章:综合表演,将故事内容融入表演中,提升幼儿的综合表现力。
2. 教学安排:第六章:通过朗读故事,让幼儿专注于对话内容,并讨论故事中的情感表达。
第七章: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分享为什么喜欢。
幼儿园语言小花鼓教学反思
幼儿园语言小花鼓教学反思中班语言《小花鼓》绕口令教学反思1.教师引导幼儿倾听绕口令.(1)教师出示小花鼓图片,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关小花鼓的绕口令,你们听一听说了些什么呢?2.教师用画图和“×”间隔的方法呈现绕口令.(1)教师念出绕口令。
(出现“虎、鼓、布”的地方,教师贴上相应图片,其余的地方教师用“×”的方法记录,一个字记录一个“×”。
幼儿园大班绕口令八百标兵教案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只猪,草里一只兔,还有一只鼠,数一数,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
吃葡萄小猴吃葡萄,小狗不吃葡萄。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
哥哥逮蝈蝈哥哥逮蝈蝈,蝈蝈蹦草窝。
哥哥找蝈蝈,蝈蝈躲哥哥。
逮住大蝈蝈,哥哥乐呵呵。
小花鼓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
宝宝敲鼓鼓,妈妈拿布补。
不知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
八百标兵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拍皮球小牛和小牛,一起拍皮球,小妞拍到六,小牛拍到九,小妞和小牛,一共拍了几下球小燕子我家小院子,住着小燕子,春天燕子飞进院子,秋天燕子飞出院子。
羊和狼小良放羊遇见狼,狼想吃羊怕小良。
小良打狼救小羊,狼死羊活靠小良。
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
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
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
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论述幼儿园语言领域常见的几种组织类型(一)学习诗歌活动,主要是对一首诗歌的学习,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记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对有些诗歌可以进行简单的拓展彷编。
学习活动后,幼儿能够看着文本(图谱)朗诵或背诵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种活动类型是诗歌学习活动中最常见的类型。
(二)欣赏诗歌活动,主要是对篇幅比较长的诗歌、散文诗或者对同一类型1—2首诗歌的比较性学习。
通过整体欣赏,进行感受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同时,对主要段落进行较细致的理解记忆。
欣赏活动强调对诗歌整体的理解感受。
(三)古诗词欣赏活动,创设良好情境氛围,利用多通道(音乐,图画,电脑动画等)感受诗词传达的意境,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
2024年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含反思
2024年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游戏教材第四章《音乐游戏》,详细内容为《小花鼓》游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花鼓的节奏特点,掌握基本的击鼓技巧,并能在集体游戏中合作、协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小花鼓的节奏特点,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击鼓的基本技巧,提高动手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在集体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花鼓的节奏掌握,击鼓技巧的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作、协调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花鼓、音乐播放设备、教学PPT。
学具:每人一个塑料小花鼓、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模拟一场民间庆典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小花鼓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2. 基本知识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小花鼓的起源、结构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3. 节奏练习(10分钟)教师示范击鼓技巧,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练习击鼓。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击鼓的基本节奏型,并带领学生一起练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击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集体游戏(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花鼓》游戏比赛,提高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花鼓》2. 内容:小花鼓的起源与结构基本击鼓节奏型《小花鼓》游戏规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展示今天学习的小花鼓节奏,并合作完成一首简单的击鼓乐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学生的击鼓技巧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合作游戏中,部分学生表现较为拘谨,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类型的民族乐器,提高音乐素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节奏练习的指导4. 集体游戏的组织与评价5.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教学难点:小花鼓的节奏掌握,击鼓技巧的熟练运用。
2024年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含反思
2024年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游戏教案,教材为《幼儿园游戏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小花鼓”游戏。
该游戏旨在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小花鼓的基本节奏和玩法。
2. 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花鼓的节奏掌握和合作协调。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花鼓、音乐播放器、节奏卡片。
学具:每组一个花鼓,若干小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扮演小花鼓精灵,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课程:“今天,小花鼓精灵来到了我们班,它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个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吗?”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小花鼓的基本玩法,让幼儿观察并模仿。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练习小花鼓的节奏,注意强调节奏的准确性。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小花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邀请部分幼儿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4. 游戏环节(1)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每人手持一根小棒。
(2)按照小花鼓的节奏,互相传递小棒,不能掉落。
(3)掉落小棒或节奏错误的小组,需重新开始。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评价,强调合作和节奏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小花鼓节奏卡片,贴在黑板上。
2. 课程小花鼓。
3. 教学目标:了解小花鼓节奏、培养合作意识、提高音乐素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练习小花鼓游戏,并尝试创作一个新的节奏。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幼儿在节奏掌握上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节奏游戏,如快板、慢板等,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中班游戏精品教案《小花鼓》及教学反思全文
中班游戏精品教案《小花鼓》及教学反思全文一、教学内容《小花鼓》这一教学内容选自幼儿中班艺术领域课程,主要围绕教材中第四章“音乐与表演”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儿歌《小花鼓》,通过歌词、节奏、表演等形式,让幼儿感受音乐魅力,培养他们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并喜爱儿歌《小花鼓》,能熟练地演唱出来。
2. 培养幼儿节奏感,提高他们音乐表现力。
3. 通过游戏和表演,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和音准。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演唱《小花鼓》,并能进行简单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花鼓、音乐播放设备、歌词卡片。
学具:小鼓、头饰、表演服装。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小花鼓”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播放《小花鼓》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韵律。
(2)带领幼儿学习歌词,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3)分组进行歌词接龙,巩固歌词记忆。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小花鼓打法,讲解节奏规律。
(2)邀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小花鼓表演,让幼儿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表演。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和节奏。
5. 表演展示(10分钟)(1)每组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2)邀请其他班级教师和幼儿观看,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歌词《小花鼓》2. 节奏图案3. 表演顺序和动作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演唱《小花鼓》,并尝试创编新表演动作。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熟练掌握《小花鼓》歌词和节奏,但在表演过程中,部分幼儿动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创编歌词,提高他们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参加各类文艺表演,锻炼他们胆量和自信心。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小花鼓》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小花鼓》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花鼓的特点和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故事中的欢乐氛围。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花鼓》:讲述了一个小花鼓在民间舞狮表演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带来的欢乐氛围。
2. 词汇:小花鼓、舞狮、敲打、欢乐、传统文化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内容,解释词汇含义。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3. 实践法:让幼儿动手制作小花鼓,体验民间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一段民间舞狮表演视频,引起幼儿对小花鼓的兴趣。
2. 讲述故事《小花鼓》,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讲解小花鼓的特点和作用,让幼儿了解小花鼓在民间舞狮表演中的重要性。
4. 词汇学习:带领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关键词汇,解释其含义。
5. 讨论: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内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小花鼓,体验民间文化。
2. 复述故事《小花鼓》的主要情节,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制作小花鼓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考察幼儿在复述故事情节时的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七、教学资源:1. 民间舞狮表演视频。
2. 小花鼓制作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等)。
3. 故事课件《小花鼓》。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2. 在讲解词汇时,注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幼儿产生困惑。
3. 在讨论环节,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民间文化活动,让幼儿体验更多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等。
2. 邀请民间艺术家到幼儿园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了解民间文化。
小花鼓教学反思
小花鼓教学反思一年级学习的内容容量大、节奏快,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时常会觉得35 分钟不够用,从教材内容到教学设计,从教学常规到上课的语速,我都要课前进行预设。
上周学完了读儿歌识字学拼音中的《小花鼓》一课,对“如何在35分钟内教好一篇课文”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画、虎、哭、哥”四个生字。
以识字为重点,意味着要把比较多的时间放到字词教学上。
为了提高识字效率,我采用各种方法,提供语言环境、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
如:运用图文形象教学“哭”,在课外拓展中又一次认识的“鼓”等,一次次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每篇课文的生字一般都各有特点。
如有的音比较难读,有的笔画比较难记,有的构字率较高,适合组词,我针对这些特点,有侧重地进行生字教学。
如“画”让小朋友进行书空,为描写做准备。
“哭”的学习在学生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过图片让学生形象地记住这个字,而且还与笑的图片和生字进行比较。
在这个环节中还有意识的渗透的学生熟悉的一些反义词。
还通过字“哭”,词“别哭”,短语“你别哭”,句子“弟弟你别哭,哥哥帮你补”几部分的组成,做到字部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还在读句子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哥”从字形入手,培养学生的记字方法。
“虎”的成语较多,通过交流,帮助学生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满足了小朋友的成就感,做到了开放识字,我有意识的运用两个成语在语言环境中说话,帮助学生积累,以及知道要在正确的场合使用成语。
在本堂课中,我一般都是先出现生字,再出现拼音,主要为学生轻松学拼音打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注意力经常会分散,而吸引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课堂上开展方法多样的识字游戏。
本节课上,我设计了“开火车、放鞭炮、亮眼睛、抢气球”等游戏,安排在上课近20分钟时进行,因为这时候的小朋友经过20分钟学习后,感觉有点累,通过做游戏重新调动兴趣,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学习环节中。
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含反思
中班游戏教案《小花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花鼓》这一游戏,它属于中班游戏教案。
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第四章《音乐与游戏》中的第二节《打击乐器》,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小花鼓,学习基本的敲击技巧,以及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小花鼓,了解其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敲击小花鼓的节奏感掌握。
教学重点:认识小花鼓,学习基本的敲击技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花鼓、鼓槌、音乐播放器。
2. 学具:每人一份小花鼓、鼓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小花鼓,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教师示范敲击小花鼓,让幼儿感受其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小花鼓的基本构造,如鼓面、鼓身、鼓槌等。
(2)教师演示敲击小花鼓的正确方法,强调敲击时的节奏感。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一个花鼓,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敲击练习。
(2)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按照节奏敲击小花鼓。
4. 游戏环节(10分钟)(1)游戏一:节奏传递。
幼儿分成两队,每队按照节奏传递小花鼓,传递过程中要保持节奏稳定。
(2)游戏二:创意敲击。
幼儿自由发挥,用小花鼓创作出不同的节奏。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小花鼓的构造:鼓面、鼓身、鼓槌。
2. 敲击小花鼓的正确方法。
3. 节奏传递和创意敲击游戏规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展示今天学习的小花鼓敲击技巧,并创作一个简单的节奏。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游戏环节等形式,让幼儿充分认识并掌握了小花鼓的敲击技巧。
花鼓戏教学反思
花鼓戏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鼓戏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形式。
2.学习基本的花鼓戏表演技巧和节奏。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花鼓戏的图片、视频或演出片段,引起学生对花鼓戏的兴趣,并简要介绍花鼓戏的背景和特点。
2.花鼓戏基础知识:向学生介绍花鼓戏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音乐节奏等基本知识,让他们对花鼓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观摩花鼓戏表演:安排学生观看一段优秀的花鼓戏表演,让他们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演技巧。
4.学习基本技巧:教授学生花鼓戏的基本动作和节奏,包括手势、舞步和鼓点等,通过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训练。
5.分组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指导下编排和表演一小段花鼓戏节目,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表演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展示,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互相欣赏和评价。
7.总结: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对花鼓戏的体验和感悟,强调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反思:a)导入部分成功引发了学生对花鼓戏的兴趣,使他们对花鼓戏有了一定的了解。
b)学生在学习基本技巧和分组表演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态度和表演能力。
c)表演展示环节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他们通过表演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技巧。
四、改进措施:a)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和小组合作的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2.与到表演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团队意识。
a)可以在导入部分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例如游戏或小故事,来引发学生对花鼓戏的好奇心。
b)针对不同学生的表演能力,可以设置不同的表演要求和角色,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五、总结:通过本次花鼓戏教学活动,学生们对花鼓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在表演中展现出了创造力和自信心,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欣赏。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对花鼓戏的学习和传承。
中班教案小花鼓活动评语
中班教案小花鼓活动评语中班语言《小花鼓》绕口令教学反思1.教师引导幼儿倾听绕口令.(1)教师出示小花鼓图片,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关小花鼓的绕口令,你们听一听说了些什么呢?2.教师用画图和“×”间隔的方法呈现绕口令.(1)教师念出绕口令。
(出现“虎、鼓、布”的地方,教师贴上相应图片,其余的地方教师用“×”的方法记录,一个字记录一个“×”。
凤阳花鼓词讲的是什么时候[编辑本段]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
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徙江南巨户到凤阳。
由于凤阳地区人口激增,灾荒也不断,导致这些迁徙的江南巨户希望回到江南,但朱元璋严禁他们离开凤阳,所以他们想出了假扮乞丐乞讨、以打花鼓唱曲为生的方式离开凤阳。
其实后来流传的凤阳乞讨者众多是对历史的歪曲,实际情况并不是。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
另有一首流传深广的是“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会唱一支凤阳歌”。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
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
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
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凤阳民间花鼓艺术团体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民间艺术表演和比赛活动,参加多部影视片的拍摄,并在全国获奖。
凤阳花鼓近年还走出国门,到日本表演,获得赞誉。
一直以来,凤阳县的孩子们还在节庆时跳这一地方特色的舞蹈,保持着古城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花鼓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习的内容容量大、节奏快,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时常会觉得35 分钟不够用,从教材内容到教学设计,从教学常规到上课的语速,我都要课前进行预设。
上周学完了读儿歌识字学拼音中的《小花鼓》一课,对“如何在35分钟内教好一篇课文”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画、虎、哭、哥”四个生字。
以识字为重点,意味着要把比较多的时间放到字词教学上。
为了提高识字效率,我采用各种方法,提供语言环境、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
如:运用图文形象教学“哭”,在课外拓展中又一次认识的“鼓”等,一次次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每篇课文的生字一般都各有特点。
如有的音比较难读,有的笔画比较难记,有的构字率较高,适合组词,我针对这些特点,有侧重地进行生字教学。
如“画”让小朋友进行书空,为描写做准备。
“哭”的学习在学生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过图片让学生形象地记住这个字,而且还与笑的图片和生字进行比较。
在这个环节中还有意识的渗透的学生熟悉的一些反义词。
还通过字“哭”,词“别哭”,短语“你别哭”,句子“弟弟你别哭,哥哥帮你补”几部分的组成,做到字部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还在读句子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哥”从字形入手,培养学生的记字方法。
“虎”的成语较多,通过交流,帮助学生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满足了小朋友的成就感,做到了开放识字,我有意识的运用两个成语在语言环境中说话,帮助学生积累,以及知道要在正确的场合使用成语。
在本堂课中,我一般都是先出现生字,再出现拼音,主要为学生轻松学拼音打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注意力经常会分散,而吸引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课堂上开展方法多样的识字游戏。
本节课上,我设计了“开火车、放鞭炮、亮眼睛、抢气球”等游戏,安排在上课近20分钟时进行,因为这时候的小朋友经过20分钟学习后,感觉有点累,通过做游戏重新调动兴趣,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学习环节中。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来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一年级孩子刚开始学习语文,加之识字、阅读任务较重,习惯的培养无疑更为重要。
开学近一个月来,我对学生注重以下习惯的培养:一是仔细听讲的习惯。
老师讲解、范读、学生发言、交流等,都应凝神聆听。
二是自主识字的习惯。
开学至今,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识记,老师只做适当的点播。
三是认真书写的习惯。
这是一辈子的事。
首先,要做到书写规范、工整。
并在田字格中一笔一画的对学生进行描写的指导,让他们在拼凑笔画的过程中找到字的间架结构。
其次,通过儿歌“小朋友写字啦,笔杆靠在指骨上,三根手指齐帮忙,拇指中指靠一起,中间露出笔杆来,撑起两个小三角,写起字来快又好。
”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写字姿势,为写好字做好准备。
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听,说,读(指读),写都有明确的要求。
上课时,我发现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还应给予每个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让我们的极个别基础不理想的学生也能顺利读完,始终能跟上我们学习的步伐,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在某些细节处还可再推敲,针对低年级儿童的记忆力好,但记性短暂的特点,努力把课文的语句变成学生的语言,不断的让学生熟悉,从而达到识记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