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教案设计精编版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a17c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7.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深入了解“人无信不立”的道理,了解什么是诚信,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诚信观。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语文素养、思维素质、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等。
3.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排比修辞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认识到信任和信用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人无信不立”的道理,让学生能够运用排比修辞进行表达。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文本思想和内容展开教学。
2.探究法: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文的思想和寓意。
3.模拟操作法:让学生模拟排比修辞,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人无信不立”这个道理,如“你会买一个不讲信用的东西吗?”、“你会和一个说不实话的人交朋友吗?”等。
2. 教学重点讲解什么是诚信,以及信任和信用的关系。
3. 探究新知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的内涵和实际应用。
4. 独立思考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信任哪一位同学?为什么?5. 合作探究将同学分成小组,探讨以下问题:1.诚信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是什么?2.诚信对个人品格的影响是什么?3.我国公共道德建设的现状是怎样的?6. 总结归纳让学生用一个简短的语句来总结这堂课的主题和主要思想。
7. 创新拓展让学生模拟排比修辞,使用排比修辞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资料1.《人无信不立》教案。
2.《人无信不立》文章原文。
六、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答题来评估教学效果。
2.通过课后作业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5284c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d.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经典故事等,引导学生探究“诚信”的内涵。
2.感受生活中人们诚实做人、讲求信用的美好品质,以及诚信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习演讲技巧。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2.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课时安排2课时(本次微课视频为第二课时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好!我是来自达州铁路中学的陈彦旭老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共同完成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用小篆书写的字。
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言”,对,这就是“信”字。
《说文解字》这样解释:“信,诚也。
从人,从言。
会意。
”用人口所言会真实之意,本意为言语真实。
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古代的先哲在思考“信”这一道德规范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这个活动,看看都有哪些?1.请同学们分小组搜集整理资料。
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或经典论述,汇总并整理本组搜集的资料。
2.研读整理后的资料,小组内讨论:“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重要的意义?来听听老师的学生是怎么做的。
展示:第一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志不强者,智不达。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言信行果赤诚相待取信于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韩信报恩》《曾子烹彘》《郭沫若与芭蕉花》《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第二组的完成情况又如何呢?第二组:正面反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ec07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9.png)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部编
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根据老师在课上布置为作业的诚信漫画,描述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
(1)内容:
(2)寓意:
2.请写下你最喜欢的三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注意:要附带出处)(1)
(2)
(3)
3.任选一则教材上的诚信典故,谈谈自己的想法。
答:
4.结合小组讨论内容,总结出让公民更好地遵守诚信的三种主要途径。
(1)
(2)
(3)
1.(1)
(2)人只有言行一致、心口如一,忠实于自己和自己所承担的使命,才能赢得他人信任,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安宁。
2.例子:
(1)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
——《大学》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3)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
3. 曾子烹彘/商鞅立木。
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
4.途径:
(1)加强社会信用信息记录和管理。
(2)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3)持续开展多层次的信用教育培训。
(4)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意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8aac9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a.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诚信的重要性,认识到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无法立足于社会。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以及一些名人的名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诚信的力量。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对于诚信这样的道德观念,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关于诚信的困惑,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惑,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的基石,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难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诚信的原则,做一个诚信的人。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故事视频等。
2.提前给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诚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的含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材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诚信的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让学生进行朗读,加深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69f36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2.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无信不立》是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
“信”即诚信,是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是个人必备的精神品质。
教材安排了三个学生活动:“引经据典话诚信”“环顾身边思诚信”“班级演讲说诚信”,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信”的含义,提升诚信意识,践行弘扬诚信美德,做有诚信的中国人。
【学情分析】本课要求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与意义,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搜集资料的能力,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做。
学生们对社会上一些现象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他们结合具体的事例,能感受到讲诚信的重要性,发现诚信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能体会到诚信做人的美好。
【教学目标】1.语言运用: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典故、诗文,理解诚信故事内容及其意义,掌握演讲方法。
2.思维能力:通过看图识成语、讲演故事、仿句成诗、演讲、创作徽章等活动形式,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思维敏捷性和独创性的品质。
3.审美创造:形成正确审美意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品质。
4.文化自信:从小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做诚信之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看图识成语、说故事、仿句成诗、创作徽章等活动形式。
教学难点: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高审美水平,理解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内涵。
【教法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探究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激趣导入,解“信”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言文,说说自己的感悟。
课件出示:子贡问政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参考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孔子说:“备足粮食,充足军备,获得人民的信任。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80a91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1.png)
《人无信不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信”的含义,包括诚实和守信用两个方面。
②了解诚信在个人成长、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③掌握一些辨别诚信与不诚信行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②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激发学生对诚信的认同感和崇尚之情,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
②培养学生在面对利益诱惑和困难时坚守诚信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深入理解诚信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②学会在不同情境下正确判断和选择诚信行为。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诚信观念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并在实际行动中始终如一地践行诚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诚信的概念、重要性等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诚信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共同探讨诚信相关问题。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诚信的实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诚信的短视频,内容可以是一个诚信的小故事或者是社会上关于诚信的热点事件报道。
2.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无信不立”。
(二)讲授新课(15 分钟)1.诚信的含义①讲解“信”即诚实、守信用。
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守信用是指遵守诺言,实践约定,不欺骗。
②举例说明:比如在考试中,不抄袭就是诚实的表现;答应朋友帮忙并按时做到就是守信用的体现。
2.诚信的重要性①个人层面◆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
一个诚信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例如,在求职过程中,诚信的简历和面试表现能让用人单位更放心地录用。
◆诚信有助于个人心理健康。
诚实守信的人内心坦荡,不会因为欺骗而感到愧疚和不安,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f76b3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4.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通过一些典型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以及诚信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古代圣贤的故事,也有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更有对诚信的深层次思考和理解。
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诚信认识的一次升华,也是他们在中学阶段开始自觉践行诚信的重要引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诚信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诚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但是,他们对诚信的理解还比较肤浅,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容易受到诱惑,做出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诚信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诚信意识,自觉践行诚信,做一个诚信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诚信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自觉践行诚信。
2.难点: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意义,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坚持诚信原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诚信的理解。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故事和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诚信的基本含义,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商家多找零钱,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应该归还。
以此引出诚信的话题,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然后,教师呈现一些典型的故事和实例,如孔子、曾子、华盛顿等,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bd12a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1.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主题是诚信。
课文通过丰富的实例和事理,阐述了诚信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诚信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对诚信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具体的理解程度和诚信行为的表现不尽相同。
部分学生可能对诚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诚信行为的实践。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诚信概念理解模糊、诚信行为实践困难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诚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诚信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诚信的概念和重要性,树立诚信意识。
2.难点:将诚信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诚信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诚信。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提高理解程度。
4.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
六.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教师搜集相关的诚信案例,制作课件。
2.课前任务: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诚信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诚信案例,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的实例和事理,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诚信的概念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实例,阐述自己对诚信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诚信。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巩固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诚信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将诚信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9ff24f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d.png)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人无信不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诚信问题?”比如,朋友之间的承诺是否总是能够兑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诚信的奥秘。
4.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诚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培养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诚信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核心知识:理解诚信的基本概念,掌握名言警句的表达方式。举例:《论语》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诚信的重要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诚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诚信在生活中的场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诚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诚信的基本概念。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品质。它是人际交往的基石,社会和谐的保障。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b1bcb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2.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典故二: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说的是:相传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现习酒色,不理正事,却十分喜爱宠妃褒姒,褒姒性格忧郁不爱笑,为博美人一笑,阁王点燃了向诸侯传递军情的烽火,诸侯看到烽火匆忙前来救援,结果没有看到围城的犬戎军队,却看到了开怀大笑的周幽王和包四,诸侯十分愤怒失望,此后不再奉诏,公元前771年,犬龙大军南下包围了周都宝清,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诸侯却没人相信真的发生了战争,最终宝清被迫,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被乱兵所杀,周朝自此走向了灭亡由这两个典故导出今天的活动目标。
二、认识诚信1.问题:何为“诚信”?诚信:诚实、守信。
通俗表达,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现代汉语词典》诚-忠诚老实、实事求是;信-言而有信、信守承诺三、品评诚信1.议一议:“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侯”的对比事例说明了什么?配套练习【引经据典话诚信】一.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诚信”吧!1.古代先哲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请写出两条有关“信”的名言:2.请写出有关“信”的成语典故:3.请写出有关“信”的名人轶事。
二.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并写出漫画的寓意。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a1c017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6.png)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的魅力》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在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散发出醇厚的芬芳。无形、无色、无味的诚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
朋友们:让我们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让诚信使我们的人格闪光!
展示成果,分享喜悦。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上册)
课题
人无信不立
课时
一课时
主备
张艳
副备
教学目标:
1.搜集并整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等,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能够围绕“诚信”讲故事,并通过演讲、讨论等活动加深对“信”的理解。
3.通过此次活动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激发互信之心,做诚实守信之人。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
意图
二次
备课
一、情境
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导入本课。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如歌,诚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诚信如清晨第一缕阳光。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诚信、觅诚信、说诚信吧!
设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目标
展示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三、活动
指导
1.“引经据典话诚信”。
2.“环顾身边觅诚信”。
3.“班级演讲说诚信”。
1.“引经据典话诚信”。
(1)组长汇总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
(2)根据以上材料,分类分组讨论:“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等等。
(1)围绕“诚信”话题,写演讲稿,在小组试讲。组员认真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最新统编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精品教案
![最新统编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d422ec1c708a1294a4441.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目标\ ' T -------- • •1-理解“诚信”的传统内涵,了解“诚信”的意义。
2-学习讲诚信故事,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3 -发现身边与诚信有关的人或事,感受美好品质,努力在生活中践行“诚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 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
“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一个不讲诚信和没有诚信传统的国度和民族,终究都会消亡。
现在,就让我们从传统道德中汲取诚信素养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建设诚信社会,做一个诚信小少年吧!二、教学新课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活动指导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及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传统内涵。
2-每组的组长汇总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
搜集整理时,可结合历史课本,借助报刊书籍、网络媒体等,也可到当地的历史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等探访,还可以请教老师。
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图片、宣传画等图画材料,还可以是录音、录像等影像材料。
3-每个小组将整理后的资料制作成册。
4-根据以上材料,分组讨论:“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等等。
5 -通过班内的相互研讨,进一步学习古代道德楷模的经典论述和典型事迹,理解“信”的传统内涵,明确“信”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
(二)活动示例示例一:名言警句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晁说之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b62265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6.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对“诚信”主题的搜集、整理、探究,提升对诚信的认识,感悟“诚信”的博大情怀。
2.思维发展与提升:以文字、图片、讲故事、演讲等形式展示成果,发现自己身边及社会上诚信的人和事,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诚信”。
3.审美鉴赏与创造:参与诚信的故事讲述、朗诵、歌曲演唱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懂得信赖别人和被别人信任都是一种幸福,从而陶冶情操,激发互信之心,学会诚信做人、做事。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演讲,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树立诚信意识,并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做人,讲求信用,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要求自己。
教学难点:学习演讲,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三、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还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学习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要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但是在各小组汇集、整理资料;选择相关展示内容;确定采访对象;撰写演讲稿,评选演讲人;选择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另一方面,一定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同时,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我还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国学经典《弟子规》教导我们: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意思是凡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
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精品教案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414d5d763231126edb11e1.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诚信”主题的搜集、整理、探究,提升对诚信的认识,感悟“诚信”的博大情怀。
2.以文字、图片、表演、论辩等形式展示成果,发现自己身边及社会上诚信的人和事,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诚信”。
3.参与诚信的故事讲述、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懂得信赖别人和被别人信任都是一种幸福,从而陶冶情操,激发互信之心,学会诚信做人、做事。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搜集关于诚信的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教学过程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而无信如同车轮子中心和边缘没有支撑一样,没法行走。
诚信是最基本和根本的道德要求,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也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由此可见,诚信非常重要,“人无信不立”。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次综合性学习,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吧。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1.引经据典话诚信古代先哲在思考“信”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古今的道德楷模践行“信”的美德、品行令人景仰。
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传统内涵。
汇总并整理搜集的资料,可将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将前者进一步划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也可将所有资料划分为“正面”“反面”两类。
研读整理后的资料,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2.环顾身边觅诚信诚信不难找到,诚信就在你我身边。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人,就像刮蹭轿车的扬州中学生一样,不回避自己的责任,诚实待人,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
【2024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2024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https://img.taocdn.com/s3/m/68860ac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0.png)
【2024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人无信不立”的含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合作等方式,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2.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诚信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2.如何激发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诚信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以“诚信”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诚信是什么?为什么说“人无信不立”?2.学生分享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和感悟。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人无信不立”的来源和含义。
2.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三、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诚信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几个关于诚信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诚信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对诚信的感悟。
二、团队协作活动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诚信的情景剧。
2.学生合作编写剧本,进行排练,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2.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教师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分享优秀文章。
二、诚信故事分享1.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诚信故事。
2.学生讲述故事,交流自己的感悟。
三、诚信行动计划1.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一个诚信行动计划,将诚信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2.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并进行自我监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2.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改进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人无信不立”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a2612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d.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人无信不立”。
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诚信的重要性,认识到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难以立足于社会。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与诚信有关的课文,如《论语》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左传》中的“信,国之宝也”等。
这些课文既体现了古人对诚信的重视,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对诚信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诚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诚信的内涵,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诚信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做一个诚信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诚信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诚信问题,提高诚信意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提前准备与诚信相关的课文、案例和教学资源。
2.课件:制作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学具:为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诚信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诚信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可适时进行讲解和引导。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与诚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教案设计(共2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教案设计(共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9d7de8c850ad02de8041db.png)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共2篇)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诚信的经典论述,能理解诚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故事。
2.观察身边的诚信行为,搜集相关事例。
3.通过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演讲并联系生活践行诚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解“信”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言文,说说自己的感悟。
课件出示:子贡问政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参考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孔子说:“备足粮食,充足军备,获得人民的信任。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食物。
自古以来谁都会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生思考、讨论,交流感悟)师小结:“人”“言”为信,言而有信,“信”字最初的含义,表明了一个人可贵的品质,就是诚实。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这节课,我们将开展以“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板书:人无信不立)【设计意图】由《论语》节选篇章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二、资料展示,知“信”1.(1)下面是李同学搜集的两幅图。
仔细观察图片,分别写出与“诚信”有关的一个成语。
课件出示:预设①一言九鼎;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根据你的积累,再写出一个含“信”字的成语。
预设背信弃义、言而无信等。
2.(1)搜集“信”之名言,小组派代表黑板展示。
课件出示:名言示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弘一大师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己尤大。
扬州某附中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扬州某附中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c34b4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e.png)
扬州某附中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是扬州某附中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诚信的重要性,明白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诚信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对于诚信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案例中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他们对诚信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和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和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并深化他们对诚信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引导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诚信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扬州某附中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辅助材料:与诚信相关的案例和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个与诚信相关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诚信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推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7fbb10e210a6f524cdbf854e.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诚信的经典论述,能理解诚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故事。
2.观察身边的诚信行为,搜集相关事例。
3.通过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演讲并联系生活践行诚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解“信〞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言文,说说自己的感悟。
课件出示:子贡问政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参考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
孔子说:“备足粮食,充足军备,获得人民的信任。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食物。
自古以来谁都会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生思考、讨论,交流感悟〕师小结:“人〞“言〞为信,言而有信,“信〞字最初的含义,说明了一个人可贵的品质,就是老实。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这节课,我们将开展以“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板书:人无信不立〕【设计意图】由《论语》节选篇章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二、资料展示,知“信〞1.〔1〕下面是李同学搜集的两幅图。
仔细观察图片,分别写出与“诚信〞有关的一个成语。
课件出示:预设①一言九鼎;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根据你的积累,再写出一个含“信〞字的成语。
预设背信弃义、言而无信等。
2.〔1〕搜集“信〞之名言,小组派代表黑板展示。
课件出示:名言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弘一大师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火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活动方案侣俸中学陶鸿中【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总第38—39课时)【活动准备】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资料。
比如: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
汇总整理资料。
2.分门别类制作成册或放到班级博客、公共邮箱、网络论坛里共享。
3.寻找身边讲诚信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
4.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在我们身边萦绕。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难以立足。
诚信如今,诚信如歌,诚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诚信如清晨第一缕阳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诚信、觅诚信、说诚信吧!二、活动指导(一)“信”的含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出于《论语》,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呢?说明孔子对“信”的重视。
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
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
据《论语》记载,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一要“足食”,就是要有足够的粮食;二要“足兵”,有足够的军队;三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
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治国如此,其它事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什么事都办不成,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如此。
什么是"诚"?“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诚”是一种美德。
《名人名言》∶“诚即天道,天道酬诚”。
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
意思为诚实。
什么是“信”?《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
”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
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基础)守信(具体表现)。
“诚”,就是诚实无欺、诚信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以下行为什么不诚实?这是作弊行为,成绩是虚假的医生的“谎言”: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他还不知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
接诊的医生说:“你的病并不严重,只要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治好。
”医生该不该告诉病人实情?医生的“谎言”是否背弃了诚信?温馨小提示:诚实并不意味着说出全部的真话,公布自己全部的秘密。
善意的谎言不同于愚人的谎话。
在某些情况下善意的谎言比实话实说更有效所以交往中一定要把握好诚实的分寸。
(二)诚信大调查。
抢答:1、我不经意说的一个谎话被同学揭穿了。
( A )A.诚恳地承认错误。
B.另编一个谎话遮掩。
C.恼羞成怒。
2、我和几个同学在教室里扔皮球时把玻璃窗打碎了。
( A )A.主动找老师承认。
B. 把责任推到同学身上。
C.拒不认错。
3、我因为上课经常说话,老师让我请家长到学校来。
( A )A.通知家长到学校。
B.能拖就拖,尽量不请。
C.老师提醒几次才请。
4、我保管的班级钥匙不慎丢了,同学们纷纷抱怨。
( A )A.主动认错,承担责任。
B.推到别人身上。
C.找很多客观理由。
5、把同学借给自己的字典搞丢了。
( A )A.向同学认错,及时主动赔偿。
B.推卸责任。
C.拖很久才赔偿。
6、昨天因故没有完成家庭作业。
( A )A.向老师承认,找时间补。
B.不交作业。
C.抄同学的。
7、假如你是推销员,明知你推销的商品有缺陷,你应对顾客( A )A、讲清商品的真实情况B、只讲优点,不讲缺陷C、什么也不说,由顾客自己决定8、拾到他人钱包,你会( B )A、据为己有B、找到失主,交还钱包C、交还钱包,索要报酬9、与风趣聪明的人相比,你更愿意和说话算数的人交朋友。
( A )A.是B.不是C.有时【友情链接】天上人间说诚信盘古说:“诚信是我开天的巨斧。
”女娲说:“诚信是我补天的五彩晶石。
”孙行者说:“诚信是王母蟠桃园里熟透的桃子。
”孔已己说:“诚信是我站着喝酒时的长衫。
”牛顿说:“诚信是我的三大定律”爱因斯坦说:“诚信是我的相对论”愚者说:“诚信是伪君子的假惺惺”智者说:“诚信是人类闪光的金子”哲人说:“诚信是世间万物的源泉”妈妈说:“诚信是做人的准则”老师说:“诚信是成长的基准”朋友说:“诚信是交友的基础”三、活动任务1.“引经据典话诚信”。
各组分别搜集。
(1)组长汇总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
(2)根据以上材料,分类分组讨论:“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等等。
(3)组长做好记载。
2.“环顾身边觅诚信”。
(1)认真观察,善于发现。
诚恳地访问,细心地倾听。
讲故事,说感想。
(2)访问父母、老师等长辈,虚心听取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3)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反面事例,小组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思维的火花。
3.“班级演讲说诚信”。
(1)围绕“诚信”话题,写演讲稿,在小组试讲。
组员认真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精彩演讲稿和出色演讲者参加班级演讲会,小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讲稿,并为演讲者出谋划策。
(3)课代表及小组长统筹安排,协调组织好班级演讲会。
四、成果展示(一)展示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
1.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2.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4.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7.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8.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9.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松下幸之助10.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莫里哀(二)展示与“诚信”有关的成语典故。
一诺千金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是秦朝末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
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打败刘邦,项羽兵败自杀,刘邦悬赏捉拿季布。
但是由于季布深得人心,始终捉拿不到他。
后经汝阴侯滕公的说情,刘邦才撤销通缉令,并封季布为中郎,不久又改封河东太守。
当时有一个人叫曹邱生,专门喜欢结交有权有势的官员,他听说季布一夜之间由阶下囚变为天子的重臣,特地让人介绍去见季布。
季布一见曹邱生,脸上便露出厌恶之情。
而曹邱生不识相地弯腰作揖,惊喜地对季布说:“我听楚人说过:得到百斤黄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名诺言。
”接着曹邱生又说:“你的名声如此之大,难道与我到处宣扬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话后非常高兴,认为他的名声之所以这么大,原来与曹邱生的宣传有关。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诺千金”,用来比喻重视诺言,说话算数。
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商鞅立木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于是就在首都的集市南门树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做到的人就给他十金。
百姓们认为奇怪,没有一个人敢去搬动木头。
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
”有一个人搬动了那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用这个方法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商鞅公布了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
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三)展示与“诚信”有关的演讲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的魅力》。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在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散发出醇厚的芬芳。
无形、无色、无味的诚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近年来,诚信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且不说商场上尔虞我诈,也不必说黑心棉,民工米,就是哪一天你扶起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人,说不定你就惹上了麻烦和官司。
多年前,一位北大新生入学,他提着大包小包,在偌大的北大校园里不知所措。
情急之下,他看见一位穿着布衫的长者,便把行李往他身边一放,说道:“师傅,麻烦您帮我看着点啊!”一个多小时后,这位新生办完一切手续回来,发现那位长者依然为他守着行李,寸步不离。
在第二天的新生入学大会上,他发现,昨天为他守行李的长者正坐在主席台的中央。
他就是当代著名的东方语言学家、教育家、散文家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
事后,这位学生说道:季老身上透出的人格魅力将改变他的一生。
是啊,诚信就是如此征服着人心。
然而,诚信的魅力不止于此。
一位社会学家就“为什么我会成功”在一千位成功人士中做过调查,结果出乎人们的想象,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自身有才华。
他们中绝大多数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诚信”。
其中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企业家说:“高深的理论我不懂。
我只知道,诚心诚意对待我的每一位客户,诚信诚意对待所有与我合作的人。
”诚信使他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事业。
我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塑造人格、修养品德的重要时期,我们怎样对待每一位同学,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怎样面对每一堂考试,都是诚信对我们的考验,假如我们在学生时代就随意糟蹋自己的诚信,用虚假的学业和虚伪的态度是难以在将来的竞争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