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ory Researc h

学论

理★★★★收稿日期:2012-11-01作者简介:胡江陵(1980-),女,河南郑州人,院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从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探索与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胡江陵,郭乃林

(海口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海口570203)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人及其家庭,还关系到学校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极为重要。

为了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社会,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各高校先后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该课程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一、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的目标,培养职业胜任的能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道路。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知识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方式,具有搭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用工需求的桥梁作用,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现有的就业政策,及时掌握社会就业信息,具备一定的求职技巧,进而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可以提高毕业生求职择业和创业的能力,走好就业第一步,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上,缺乏全面考虑和总体规划。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笔者经过归纳总结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课程缺乏专业化的教学队伍。多数高校虽然已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重视不够,相比跟专业课程建设的投入差别很大,没有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任课老师多数是由党总支书记、行政干部和政治辅导员等从事行政管理、教辅人员担任,这些老师大部分都是事务缠身,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扎实的就业理论知识,很难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性较强的指导工作,如职业辅导、职业设计和职业测评等等。

二是教学活动缺乏全程化和系统的过程管理。可以这么说,当前所有的高校都没有形成从新生入学到实习就业的全程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一些高校就业指导课开设时间较晚,一般在学生实习前大搞临时突击,只开设一个学期的课程,而且缺乏对低年级的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工作。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有的未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即使列入了教学计划,但安排的课程学时偏少,无法满足就业指导课程系统性和专业性的要求。

三是就业指导的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据调查,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和“两课”教学一样,授课形式上大多数还停留在“灌输式”课堂教学的模式,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没有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调研,更谈不上创新,这种教学模式只能对学生进行宏观上的就业指导,学生没有实践体会与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还存在专业交叉、

合班上课的现象,这样更缺乏针对性,无法因材施教,更难顾及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特长、气质和能力等特点。

一些高校安排的就业指导课较为简单,一般都停留在就业政策的宣讲、

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和就业信息的发布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深入开展,对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建立科学的职业规划

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调研,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分析和总结,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和改革措施,以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50-02

250

等等,而具有实质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定位咨询、社会适应性训练等内容却涉及不多。这种形式化的、泛泛而谈的指导,让大部分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对自己“该怎样定位”、“将要选择什么行业”、“从事哪些岗位的工作”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满足不了学生择业的实际需求。

三、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必须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可采取以下措施实现:一是优化专业队伍结构,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质量合格的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二是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教研室,进行就业指导理论和教学研究,为建设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供必要的保障;三是加强现有指导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力度,要求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老师都必须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去参加职业指导师考试。同时学校还应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去用人单位考察和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其市场分析能力和教学水平;四是就业指导队伍要专、兼职结合,鼓励一些专业课教师兼职讲授就业指导课,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五是利用校外资源,邀请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有资历的工作人员或就业管理单位的专家,到校为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专题讲座;六是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就业指导教学活动和成果的奖励方案,促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稳定发展。

(二)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我们要进行有效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首先要对就业指导课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转变就业指导课程无所轻重的观念,改变在毕业生快要就业的时候大搞突击教育的做法;必须从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健康就业的目的出发,帮助大学生重视切身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以应对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学习全程化、受益全员化。学校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实施分阶段指导,构筑科学的就业指导教学体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出符合本人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制定出具体的短、中期的职业规划,培养他们能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针对不合理的部分能够及时进行调整的能力;二年级的学生以实践教学为主,参加社会实践是让大学生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了解社会的最有效方式,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他们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三年级的学生进入人生发展的定位时期,课程的重点自然放在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具备的各项条件上面,把自身价值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正确地定位;大学四年级,学生进入毕业择业期,需要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例如就业形势的分析、介绍求

职中的技巧、提供相关心理咨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诚

信教育等多方面的指导。

(三)创新教学手段与完善课程内容改革并举

高校就业指导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有其自身的独特

性,因此在教学手段、方式方法上与其他课程存在着一定

的区别。因此,就业指导课需要在借鉴其他课程教学手段

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其特点进行改革创新,学校就业指

导教师既要抓好集体授课,又要做好个别指导和咨询。其

授课形式可采取多样化,课堂讲授、专题讲座、个别咨询和

社会实践等都是进行就业指导的有效方法。例如,可以邀

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校友中的创业名人、用人单位代

表等,通过专题讲座和个别交流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当前

的就业形势;他们通过介绍自己择业的经历,谈谈社会对

人才的素质要求,可以激励大学生提升自己各项能力,积

极参与市场竞争;此外,组织大学生到用人单位参观,或在

用人单位兼职、实习,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途径,

这样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和认识。

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不断改革和完善就业指导

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使之与当前社会、经济对人才素质

的要求相适应。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课应当把大学生的职

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就业观念引导、就业心理

咨询、求职方法和技巧训练、创业教育等内容有机地统

一起来。

(四)构建整体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全员参与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

把就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中

去,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就业

指导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让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对提高

就业指导的效果会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

在不同时期接受相应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他们科学地、

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不断完善和更新已有的职业规划,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总之,我们在进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时,必须深

刻认识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承担的巨大历史使命,本着以

“健康就业”的指导思想,积极构建合理的、科学的大学生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和服务体系,努力提高这门课程的教

学实效性,使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指示和政策落到

实处。

参考文献:

[1]崔智涛.大学就业指导的理论选择与模式构建[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02.

[2]赵文莉.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研究[J].上海师

范大学,2010,(1).

[3]步钰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

就业,2007,(2).

(责任编辑:石银)

J iaoXue Sh i J i an Yan J i u

☆教学实践研究☆

2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