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
中国水质资料汇总
![中国水质资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394862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9.png)
中国水质资料汇总1.中国水污染概况(节选自《202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1.1.废污水排放量:废污水排放量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
2022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75亿t。
1.2.河流水质:2022年,对全国20.8万km的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
全年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8%,Ⅱ类水河长占42.5%,Ⅲ类水河长占21.3%,Ⅳ类水河长占10.8%,Ⅴ类水河长占5.7%,劣Ⅴ类水河长占14.9%。
全国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68.6%。
从水资源分区看,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水质为优,珠江区、东南诸河区水质为良,长江区、松花江区水质为中,黄河区、辽河区、淮河区水质为差,海河区水质为劣。
1.3.湖泊水质:2022年,对全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面积较大的119个主要湖泊共2.9万km2水面进行了水质评价。
全年总体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有38个,ⅣⅤ类湖泊50个,劣Ⅴ类湖泊31个,分别占评价湖泊总数的31.9%、42.0%和26.1%。
主要污染项目是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大部分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
贫营养湖泊1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0.8%;中营养湖泊35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29.4%;富营养湖泊83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69.8%。
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如下:(1)太湖:若总氮不参加评价,全湖总体水质为Ⅳ类。
其中,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水质为Ⅲ类,占评价水面面积的18.8%;五里湖、梅梁湖、贡湖、湖心区、西部沿岸区和南部沿岸区为Ⅳ类,占78.3%;竺山湖为Ⅴ类,占2.9%。
若总氮参评,全湖总体水质为Ⅴ类。
其中,五里湖、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水质为Ⅳ类,占评价水面面积的19.1%;贡湖为Ⅴ类,占7.0%;其余湖区均为劣Ⅴ类,占73.9%。
太湖流域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各湖区中,五里湖、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余湖区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太湖蓝藻爆发无锡水危机
![太湖蓝藻爆发无锡水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1a4fdb670b1c59eef8c7b463.png)
关注篇GU ANZHU特别关注太湖蓝藻爆发 无锡水危机1 事件导读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桶装水,引发了无锡水危机。
2 引发原因太湖蓝藻暴发使水质恶化:连续高温高热,导致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暴发,水源水质恶化,最终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
5月28日晚,江苏无锡主要水源南泉水厂的水源受到蓝藻暴发的破坏。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太湖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导致湖水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而这却恰恰促使了蓝藻大量繁殖。
今年夏季的东南风把几乎整个太湖水域的蓝藻都刮到太湖无锡水域的梅梁湖和贡湖岸边。
而高温天气和阳光的暴晒导致 蓝藻 在岸边死亡、腐烂,发出刺鼻的臭味,污染了湖水。
3 应对措施(1) 引江济太 改善太湖水质。
5月29日,无锡市政府连续召开紧急会议,就市民关心的自来水水质问题进行研究,并连夜部署应急措施。
无锡市已报请省政府批准,于6月5日启动的 引江济太 工程,针对目前的灾情,要继续加大调水力度,增加调水容量,尽快改善太湖水质。
(2)加入除藻除臭剂进行处理。
自来水公司已不惜成本,每处理1m 3水就要耗费6分钱的除藻除臭药剂,而每天需要处理100多万m 3,仅此一项,每天就需耗费6万多元,而且用药剂很难完全除去臭味。
(3)启动应急预案。
无锡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从常州、苏州等周边城市大批量调运纯净水。
由于大批量外运的纯净水不断运抵无锡市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饮用水紧张的状况。
4 事件分析事件发生后,尽管无锡市政府立即启动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的恐慌,保证了居民有干净的水喝,纯净水供应基本正常。
可事件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影响是巨大的。
水质恶化源于太湖蓝藻暴发。
太湖近年每年都会发生蓝藻暴发,只是今年暴发得更早、更凶猛。
蓝藻暴发是太湖向人类的 示威 ,是对人类污染太湖水行为的 忍无可忍 的 回报 。
200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817d02c3bed5b9f3f80f1c2e.png)
200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12-31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
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
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
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
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
太湖溇港保护环境的不足
![太湖溇港保护环境的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e9be20d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d.png)
太湖溇港保护环境的不足根据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简称“太湖局”)发布的最近一期“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2005年5月,太湖梅梁湖无锡饮用水水源、景观娱乐用水区的水质类别为劣于V类,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源地最低水质标准——III 类水。
而记者从无锡市有关部门获知,无锡市的饮用水有一半是从梅梁湖的取水口上岸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周边水质的不断恶化,无锡的饮用水源地一步步向外突围,取水口由原来的内河内湖逐步转向外太湖,最新的贡湖取水口距离市区接近30公里,这个距离已经接近无锡市所辖太湖水域的边缘。
鼋头渚曾是太湖中风景最美的地方,也是无锡旅游的招牌。
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一说。
然而,由于梅梁湖水质的富营养化,近年来每年都会发生蓝藻爆发,导致湖水恶臭。
每年的7、8月份,蓝藻几乎覆盖了从鼋头渚到3公里外的“三山仙岛”的水面。
《无锡概览》一书的封面,就是一张鼋头渚景区的航拍照片,显示了一幅山水相依的壮阔图景。
但是关注水污染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照片中的水面正为厚厚的蓝藻所覆盖。
无锡的困境代表了太湖流域水质型缺水的极致。
在太湖流域的其它地区,因水质恶化而导致的缺水问题普遍存在。
太湖局发布的最新资料表明,太湖流域各类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不容乐观,2005年5月,流域内饮用水源区达标率仅为62.5%。
太湖流域集中于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面积3.6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900万。
这块占全国不到0.4%面积的土地上,生活着超过全国3%的人口。
2004年,这里创造了占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9%的财政收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b4d2d35fad02de80d4d840a2.png)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3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
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有14个台风影响我国,9个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潮洪交织影响。
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旱。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完成抗旱浇地3.7亿亩次,解决了2007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组建考核工作组。
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解到地级行政区域。
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监测全覆盖。
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
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
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动46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实施应急水量统一调度,妥善处置浊漳河等19起突发水污染事件。
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经国务院批复实施,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面完成,普查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1.9mm,折合降水总量62674.4亿m3,比常年值偏多3.0%。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太湖氮磷污染物去除生态补偿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太湖氮磷污染物去除生态补偿](https://img.taocdn.com/s3/m/5128519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7.png)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太湖氮磷污染物去除生态补偿亢志华;刘华周【摘要】本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水葫芦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利用人工种植水葫芦为氮磷富集载体,能源化、肥料化利用水葫芦,达到消减太湖氮磷污染物的示范工程进行实证研究,测算太湖氮磷去除成本和资源化利用收益,同时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其他太湖治理工程成本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从太湖氮磷的去除成本考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水葫芦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项目优于无锡市太湖蓝藻水分离站杨湾站工程项目和贡湖湾湿地退渔还湖示范项目。
综合考虑氮磷总去除成本,得出太湖氮磷污染物生态补偿标准为每1t 4.2×104元;补偿的主体是太湖流域各省市县和太湖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职能部门,补偿的客体是按照自愿原则承担水体污染物去除工作的单位或组织;补偿资金可来源于财政补贴、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生态补偿专项资金。
%In the demonstration project of water hyacinth resource utilization carried out by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water hyacinth which serves as the carrier of concentrat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as implemented for the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Lake Taihu. In this research, the costs of removal and the benefit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were estimated by empirical analysis and the eco-compensation of the project was achieved as a result, which was 42 000 yuan( RMB) per ton of N and P. Compensation subjects are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of Lake Taihu chean-up, and the objects are the agents taking part in the pollution control. Funding could come from financialsub-sidy and special funds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compensation.【期刊名称】《江苏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942-945)【关键词】成本-收益分析法;太湖;氮磷污染物;生态补偿【作者】亢志华;刘华周【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Eco-compensation for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Lake Taihu using cost-benefit analysisKANG Zhi-hua, LIU Hua-zhou(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jing 210014,China)Key words:cost-benefit analysis;Taihu lake;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pollution;ecology compensation太湖流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以占全国0.4%的土地和3.8%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1%的GDP。
“环太湖”跨行政区水污染合作防治机制研究
![“环太湖”跨行政区水污染合作防治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bec16325c52cc58bd6becb.png)
资源管理 的失灵 , 导致 “ 公共 用地的悲剧” 。文章通过对跨行政 区水 污染的特征及 管理 的薄弱环节的分析 , 探讨建 立
跨 行政 区水污染合 作防治的机制 , 以解决水资源的 外部性与行政 区划 的矛盾。
关键 词 :环 太 湖 ;跨 行 政 区 ;水 污染 ;合 作 防 治机 制
中图分类号 : X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 4 5 2 0 ) 10 2 — 4 33 0 8 5 7 (0 7 0 — 0 3 0
极 推 动“ 三 角 ” 行 政 区 的水 污 染 防治 合 作 , 理 长 跨 合 利用 水资 源 , 具有 十分重 要 的意义 。
一
年
份 超标率 I 类 I I 1 V类 V类 劣于V 类
6% 5 3% 5 1% 5 3% 0 2% 0
20 年 1 月 00 2
维普资讯
第1卷 第1 8 期
20 07年 2月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j u a fS z o c t n lUn v riy o m lo u h uVo ai a iest o
Vo -8 No J 】 】 . F b o7 e .2 0
3% 2 2% 2
突出的环境 问题是全湖富营养化和局部水域的有机 污染问题。太湖水质 由 8 年代初期至今 , 0 水质级别 每十年下降一个等级 。经统计 ,太湖地区每年排放 ” “
废 水 总 量 达 38 6 179万 吨 ,O c ( 学 需 氧 量 ) C Dr 化
资料来源: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省界水体水环境 质量状况通报》 《
临水质 性 缺水 。
表 1 太 湖流 域 跨 界 水质 状 况
清造成不同地区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并出现 “ 公共 用地的悲剧”而在治理污染时的“ , 搭便车” 行为和心 理 ,又使政府问在相互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博弈 中 选择不合作。这就使得经济发展在给人类带来 巨大 福利的同时 , 也对水环境造成了巨大伤害。因此 , 积
2015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e725de376c175f0e7cd137cb.png)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看,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和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和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看,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和江苏分别偏多127.2%和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和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607e2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0.png)
通过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水 体中总磷、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 ,有效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环境效益分析
生态恢复
通过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使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
景观提升
结合太湖流域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实施美化绿化工程,提升流域整体景观品质。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及时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技术, 提高治理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监测与评估
建立监测网络
建立覆盖全流域的水质监测网络,对重点区域 和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定期评估治理效果
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01
02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 体系,提升应对突发环 境事件的能力。
03
0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 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 公众环保意识。
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 周边省市的联防联控, 共同改善太湖水环境。
CHAPTER 06
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
水质改善预期
水质改善
通过综合治理,预期太湖流域水质得 到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或优 于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水环境综合治理,优化太湖流域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产业和人才聚集,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提升民生福祉
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THANKS
[ 感谢观看 ]
太湖流域水质总体为轻度 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 、氨氮和化学需氧量。
太湖水体交换周期变化(1986-2018年)及对水质空间格局的影响
![太湖水体交换周期变化(1986-2018年)及对水质空间格局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5e1b10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2.png)
昱1,赵
帅1,胡思远1
摘要:针对太湖水体交换周期近十余年发生的变化,本文收集整理了 1986-2018年太湖水文巡测、汛期水文巡测数据 以及太湖流域沿江城市引水量、流域降雨量变化数据,基于太湖出入湖水量的变化研究了太湖水体交换周期的变化及原 因,并对交换周期变化对水质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入湖水量有显著上升 ,2007年以来平均每年入湖 水量增长30.8亿m3/a.水体交换周期显著下降,2007年以后约为184 d,相比2007年前下降了 26 d.太湖流域及各水利 分区近70年来,除去2015和2016年,降雨量无显著变化,主要入湖区下垫面变化造成的入湖水量增加估算在每年2.0 亦左右•太湖入湖水量增加主要集中在湖西区,与沿江口门引水量明显相关.相比2007年前,沿江口门引水量年均增长 2&9亿m3/a,<这期间太湖入湖水量增量与这一弓冰有关•入湖水量的增加开始影响太湖存在的“西浊东清”水质结构, 水体交换周期缩短会使东西太湖水质出现均化的现象,东部太湖水质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太湖;出入湖水量冰体交换周期冰质空间格局;去除率
对于太湖入湖水量变化已经有一些研究,季海萍等⑷分析了太湖1986 2017年出入湖水量的变化,认 为太湖岀入湖水量有显著的增加,推测是与水利工程调度有关.申金玉等⑼对湖西区入湖水量进行统计分 析也得出了入湖水量增加的结论.在入湖通量方面,沈国华等[1°」对太湖湖西区、武澄锡虞区入湖的污染物 通量和太湖对应湖区的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认为入湖污染物通量超过太湖自净能力,太湖污染有加剧的 趋势•在太湖水质空间分布方面,王华等⑸通过分析太湖2010 2017年太湖总磷浓度的变化发现,太湖总 磷浓度西北高、东南低,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在太湖自身净化能力方面,朱锦旗等z认为太湖水生植物对 氮、磷有一定的截留能力,推测如果太湖外源总氮负荷小于1.83万t,总磷负荷小于1800 t,东太湖的水质也 许可达到HI类水(GB 3838-2002).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e308c9fad6195f312ba6ee.png)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篇一: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案例: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XX年9月,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太湖水保护“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十字方针。
蓝藻是藻类中的一种,属浮游生物。
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亿年前,已知蓝藻约XX种,已有记录的约900 种。
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因此,从蓝藻本身来看,其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只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
XX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比往年偏低,梅梁湖等湖湾出现大规模蓝藻现象,在太湖的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即为“水华” 。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使得太湖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Omg/L,氨氮指标上升到5mg/L,部分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特别是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威胁,5 月16 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 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8 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恶化,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藻毒素(简称MC,大约50%勺水华中含有大量MC MC是一种环状肽类物质,性质稳定,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不仅直接对鱼类、牲畜产生毒害之外,还是人类肝癌勺重要诱因。
因此,蓝藻爆发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它已影响到人类勺生活和社会勺和谐稳定。
1、太湖蓝藻爆发勺成因我国面积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 , 其中只有约1/3 勺湖泊是淡水湖泊, 并且绝大部分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太湖就是这众多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典型代表。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https://img.taocdn.com/s3/m/97043203b7360b4c2f3f640b.png)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工作大纲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二○一二年四月目录1 概述 (1)1.1 流域片概况 (1)1.2 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3 规划编制背景 (18)2 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及原则 (23)2.1 指导思想 (23)2.2 编制原则 (23)2.3 编制依据 (24)3规划范围及水平年 (26)3.1 规划范围 (26)3.2 规划水平年 (30)4 规划目标与任务 (30)4.1 规划目标 (30)4.2 主要任务 (31)5 规划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 (33)5.1 总体思路 (33)5.2 技术路线 (34)5.3 规划编制要求和规定 (35)6 规划主要工作内容 (37)6.1 现状水供求状况分析 (37)6.2 未来水供求态势分析 (42)6.3 水供求调配方案与总体布局 (44)6.4 重点领域及区域供水保障 (51)6.5 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用水保障 (56)6.6 重点供水保障工程 (57)6.7 规划保障制度建设 (64)6.8 规划实施方案 (66)6.9 实施效果分析 (68)6.10 环境影响评价 (70)6.11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2)7 规划主要成果 (73)8 组织与分工 (74)9 进度计划 (76)附表 (79)附表2-1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调查统计 (79)附表2-2 2001~2010年供用水量调查统计 (79)附表2-3 现状供水能力成果表 (80)附表4-1 节水量及用水效率指标 (80)附表4-2 水资源配置成果 (81)附表4-3 多年平均供水量增减平衡分析 (82)附表5-1 城市需水量预测 (82)附表5-2 城市供水保障方案 (83)附表5-3 城市群需水量预测 (84)附表5-4 城市群供水保障方案 (85)附表5-5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需水量预测 (86)附表5-6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供水保障方案 (87)附表6-1 河流主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需水量 (88)附表6-2 地表水退减水源调配方案 (88)附表6-3 地下水压采水源调配方案 (90)附表6-4 重要河湖生态补水保障措施 (90)附表7-1 规划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92)附表7-2 规划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92)附表7-3 规划新建大中型灌区基本情况 (93)附表7-4 规划重点蓄水工程 (94)附表7-5 规划重点引提水工程 (95)附表7-6 规划调水工程 (95)附表7-7 其他水源工程 (97)附表7-8 水生态修复水源置换工程 (97)1 概述1.1 流域片概况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不含台湾,以下简称“太湖流域片”),地跨苏、浙、沪、闽、皖、赣五省一市,总面积24.5万km2。
东南诸河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东南诸河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4b707e8cb9d528ea81c77941.png)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0 1 2 (0 1 2 — 1 1 0 10 — 1 3 2 1 )3 0 2 — 3
东 南 诸 河 区地 处 我 国 水 资 源 较
( 当年 价 )45 2亿 元 ( 3 2 人均 G P43 D .3
万 元 ) 占全 国 国内生 产总值 的 87 , .%。
it d cin t mao c i e n n te S uh atR vr R go ne rtd Wae eore ln u h a ae nr u t o jrahe meti h o tes ies ein It ae trR sucsPa ,sc sw tr o o v g rsuc s i a o a ayi,pa nn ojc v s u l a d e a d n yi ae rsucs l ct n n eo re s u t n n ls t i s ln ig be t e,spl n d m n aa ss i y l ,w tr eore al ai ad o o
4 75亿 m 6. ,相应 较 基 准年 净 增 6 . 1 4 亿 m。
选择 钱 塘江 、瓯江 、飞 云江 、 椒
③ 水 资 源开 发 利 用程 度 低 , 发 开
利用 潜 力 大 , 开发 利 用难 度 大 。全 但 区 20 0 8年总供水量 3 3 1 m 供水 4. 亿 6 , 以地表水 源为主 , 供水 量 3 3 5亿 m , 3. 4 占总供水 量的 9 . 地下水 源供水量 7 %: 0
用 难 度 大
量 , 此 推算 全 区河 道 内生 态 环境 基 据 本需 水量 为 6 32亿 m ,约 占地 表径 0.
流 量的 3%。 0
太滆运河总氮污染物排放限值研究
![太滆运河总氮污染物排放限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80ae18b8762caaedd33d495.png)
Ke y wor d s : T lg a e C na a l ; T o t l a Ni t r o g e n ; E mi s s i o n L i mi t s ; Wa t e r Po l l u t i o n CL C n u mb er : X5 2 2
太湖是我国东部最大的湖泊 ,地跨苏、浙、
皖 、沪三省一市 。据 《 2 0 1 0 年 中国环境 状况公
染 ,研 究太涌运河 总氮排 放限值就显得十分必 要 。本文以太涌运河某一段为列 ,研究总氮污染
报 》和 《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省界水体水资源质
量状况通 报 》 ,2 0 1 0 年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湖体水质 总体为劣
V 类 ,总氮是 污染最严 重 的指标 ,超标率 达到
物 的排放限值 ,以期为太湖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
数据。
4 1 . 7 %。因此人湖总氮的控制对太湖水环境恢复
意义 重 大 。
1 总氮污染物排放 限值计算模型
河流总氮污染物排放 限值计算是基于水体环 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即确保水生态系统 中的污染
( 1 . 常 州市环境监测 中心 ,江苏 常州 2 1 3 0 0 0 ,2 .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摘
2 1 0 0 9 6 )
要 :以太涌运 河为研 究对 象,根据 总氮污 染物入 河特点 ,对入 河支浜进行概化 ,采 用一维河流水质模 型 ,将
运河分为 5 段 计算总 氮污染物的排放 限值 。结 果表 明 :太涌运 河计 算段 的总 氮污 染物排放 限值 为 1 0 . 4 t / a,而 目 前排 入 太涌运河计 算段 的总氮约为 4 0 t / a。建议对 太涌 运河 两岸 总氮污染物实行严格的减排措施 以提 高入 湖河流 的水质 ,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知识竞赛题库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知识竞赛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34c5e3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8.png)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知识竞赛题库一、单选题1、河湖因水而成,()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基本要求A、洁净的水体B、充沛的水量[正确]C、水环境容量D、水生态健康2、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我国水治理体制和()的重要创新A、生态环境制度[正确]B、生态文明建设C、水环境保护D、水生态健康3、全面推行河长制,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A、了解自然B、征服自然C、尊重自然[正确]D、熟悉自然4、全面推行河长制,必须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为核心的责任体系A、各级领导负责制B、党政领导负责制[正确]C、分级负责制D、各部门监督制5、全面推行河长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的突出问题A、河湖开发利用B、河湖管理保护[正确]C、河湖污染治理D、河湖生态安全6、全面推行河长制,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A、水生态维持B、水利用管理C、水体量维持D、水域岸线管理[正确]7、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加强水资源保护,需落实最严格()制度A、水资源管理[正确]B、水开发利用C、水生态保护D、水污染防治8、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加强水资源保护,需坚持(),全面提高用水效率A、技术优先B、保护优先C、理念优先D、节水优先[正确]9、根据()确定河流水域纳污容量和限制排污总量,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切实监管入河湖排污口,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A、水环境体系B、水利用规划C、水务局规定D、水功能区划[正确]10、为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范围A、河湖规划B、河湖管理[正确]C、河湖岸线D、河湖治理11、为加强水污染防治,需要优化入河湖(),实施入河湖排污口整治A、排污口数量B、排污口大小C、排污口布局[正确]D、排污口形状12、为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需要落实规划岸线()要求,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A、分区管理[正确]B、分区规划C、集中管理D、集中规划13、为加强水环境治理需要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A、水环境容量B、水体规划C、水质类型D、水功能区[正确]14、结合城市(),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A、功能区划B、生态建设C、发展需求D、总体规划[正确]15、加强(),需要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意见第九条)A、水生态修复[正确]B、水资源保护C、水环境容量D、水规划管理16、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A、行政监督B、执法制度C、行政执法[正确]D、文明执法17、为加强执法监督,需要建立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行河湖()监管A、静态B、动态[正确]C、全方位D、多维度18、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行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抓紧制定出台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安排,到()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A、2017年B、2018年[正确]C、2019年D、2020年19、为健全工作机制,各级()要加强组织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A、管理部门B、领导干部C、河长制办公室[正确]D、监督干部20、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绩效评价考核,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A、差异化[正确]B、等级化C、量级化D、区别化21、县级及以上河长负责组织对相应河湖()河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A、上一级B、下一级[正确]C、同级D、不同级21、为强化全面推行河长制期间考核问责,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A、实施期内B、在职期内C、终身[正确]D、半终身22、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湖管理保护效果进行()进一步做好宣传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A、监督和保护B、监督和宣传C、监督和评价[正确]D、评价和指导2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在每年()底前将上年度贯彻落实情况报党中央、国务院A、1月[正确]B、3月C、5月D、12月24、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水系发达,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条,总长度达150.85万公里A、43205B、45203[正确]C、34205D、2054325、我国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个,湖泊水面总面积7.80万平方公里A、5865B、4865C、3865D、2865[正确]26、为落实空间管控,构建科学合理岸线格局要科学划分岸线(),强化分区管理和用途管制,保护河湖水域岸线,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确保岸线开发利用科学有序、高效生态A、服务区B、功能区[正确]C、生活区D、商业区27、为统筹城乡水域,建设水清岸绿美好环境要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不断提升水资源风险防控能力A、无污染化B、集中化C、规范化[正确]D、分区化28、为统筹城乡水域,建设水清岸绿美好环境要大力推进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河塘整治,着力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A、海绵城市[正确]B、生态城市C、生态中心D、绿色城市29、按照《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各省(区、市)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担任总河长,各省、市、县、乡要()设立河长A、多级多段B、分级分段[正确]C、功能区划D、行政区划30、建立河长会议制度()由河长牵头或委托有关负责人组织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拟定和审议河长制重大措施,协调解决推行河长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加强对河长制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A、定期B、不定期C、定期或不定期[正确]31、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各地要动态跟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进展,定期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每()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水利部及环境保护部A、2个月[正确]B、3个月C、4个月D、半年32、全面推行河长制,必须把加大()力度作为根本性制度措施A、开发管理B、法治建设[正确]C、生态保护D、环境治理33、()是保障河长制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A、社会舆论监督B、社会体制评价体系C、社会公众相互监督D、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正确]34、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A、河湖管理保护[正确]B、河湖生态保护C、河湖生态治理D、河湖开发利用35、全面推行河长制,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对江河湖泊,要强化(),突出保护措施A、水功能区规划B、水功能区开发C、水功能区管理[正确]D、水功能区保护36、全面推行河长制,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对城市河湖,要处理好()与保护的关系,维护水系完整性和生态良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A、综合整治B、开发利用[正确]C、规划发展D、分区治理37、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工作目标要求,2017年()月底前,出台省级河长制工作方案A、6[正确]B、7C、8D、938、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工作目标要求,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地区积极探索河长向村(社区)拓展,力争建成五级河长制A、丘陵地区B、发达地区C、平原地区39、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河湖管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太湖入湖河流水质浓度高锰酸盐指数达到()类A、ⅠB、ⅡC、Ⅲ[正确]D、Ⅳ40、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河湖管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太湖入湖河流水质浓度氨氮达到()类A、ⅠB、ⅡC、Ⅲ[正确]D、Ⅳ41、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河湖管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太湖入湖河流水质浓度总磷控制在()mg/LA、0.1~0.12B、0.12~0.15[正确]C、0.15~0.2D、0.2~0.2542、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河湖管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太湖入湖河流水质浓度总氮控制在()mg/LA、0.8~1.8B、1.8~2.8D、3.8~4.843、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河湖管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太湖湖体水质浓度高锰酸盐指数达到()类A、ⅠB、Ⅱ[正确]C、ⅢD、Ⅳ44、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河湖管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太湖湖体水质浓度氨氮达到()类A、ⅠB、Ⅱ[正确]C、ⅢD、Ⅳ45、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河湖管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太湖湖体水质浓度总磷达到()类A、ⅠB、ⅡC、Ⅲ[正确]D、Ⅳ46、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河湖管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太湖湖体水质浓度总氮达到()类A、ⅡC、ⅣD、Ⅴ[正确]47、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河湖管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流域省际边界缓冲区水质不低于()类A、ⅠB、ⅡC、Ⅲ[正确]D、Ⅳ48、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河湖管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以上A、68%B、78%[正确]C、88%D、98%49、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河湖管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骨干输水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类A、ⅠB、ⅡC、Ⅲ[正确]D、Ⅳ50、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河湖管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东南诸河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主要水质达标率达到(),新安江省界街口国控断面水质进一步改善B、75%C、85%[正确]D、95%51、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河湖管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流域片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类,其他水源地得到显著改善A、ⅠB、ⅡC、Ⅲ[正确]D、Ⅳ52、太湖流域片全面推进河长制,同一河湖设置多级河长的,下一级河长对上一级河长()上一级河长加强对下一级河长指导、监督、考核A、负责[正确]B、指导C、监督D、考核53、深化农业节水管理、推进农业取水许可,太湖流域重点加快转变()地区水稻田漫灌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流失,实施农业用水计量考核A、农业种植B、生产开发C、重点保护D、平原河网[正确]54、为加强太湖流域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东南诸河大力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完善农田灌排体系A、大型,小型B、大中型,小型[正确]C、大中型,大型D、中型,小型55、为加强太湖流域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限制()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严格控制污染项目审批A、排污总量[正确]B、排污浓度C、排污企业D、排污源56、为加强太湖流域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加快实施《“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河湖()控制,特别是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和汇入太湖、阳澄湖、淀山湖等的河流A、总氮[正确]B、总磷C、高锰酸盐指数D、氨氮57、太湖流域在全面实施()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对达不到排放要求的企业,要实施关停并转A、地表水Ⅲ类B、地表水Ⅳ类C、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正确]D、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B58、各地要自上而下建立完备的河长制工作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出台相关规定及办法,明确监督和考核主体、方式、程序、内容和标准等,层层建立监督、检查和考核体系,落实责任,其中涉及跨省河湖、省际边界河湖、主要入太湖河道的考核应采用()监测数据A、河道监测部门B、太湖局[正确]C、水文局D、上游监测部门59、各地要严格河湖管理保护的监督管理,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强化涉河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项目()和主要环节的控制,保证许可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A、建设过程[正确]B、审批过程C、运行过程D、污染过程60、在全面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原则上对实行河长制的河湖全面开展水质监督性监测,推进河湖()A、水质监测B、水质评估C、健康评估[正确]D、生态监测61、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强化河湖监督性监测,力争对流域片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个水源地开展水质全指标监测A、29B、39[正确]C、45D、4962、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强化河湖监督性监测,力争对流域片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水源地开展水质()项全指标监测A、89B、99C、109[正确]D、12063、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强化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其中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地表水水源地到()年全部实现在线监测A、2017B、2018C、2019D、2020[正确]64、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提高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化水平,可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侵占河湖水域等情况跟踪,对重点堤防、水利枢纽、重要河湖节点等进行视频实时监控,率先实现流域片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控全覆盖A、河湖水域变化[正确]B、河湖水质变化C、河湖水量变化D、河湖污染状况65、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A、环保工程B、管理工程C、系统工程[正确]D、行政工程66、全面推行()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A、终身制B、河长制[正确]C、环保制D、节水制67、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指导思想为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A、三个全面B、四个全面[正确]C、三个总体D、四个总体68、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要求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功能A、生态[正确]B、水域C、环境D、水质69、全面推行河长制,需要建立健全以()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A、行政领导B、党政领导[正确]C、各级河长D、上级河长70、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工作A、开发和管理B、监督和管理C、管理和保护[正确]D、调研和监督71、为加强水污染防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污()机制和考核体系A、管控[正确]B、监督C、评价D、治理72、为加强水生态修复,积极推进建立生态保护(),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维护河湖生态环境A、管理机制B、监督机制C、评价机制D、补偿机制[正确]73、为加强执法监督,需要建立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行河湖()监管A、静态B、动态[正确]C、多方位D、多维度74、为强化(),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A、评价体系B、监督管理C、考核问责[正确]D、整改措施75、()及以上河长负责组织对相应河湖下一级河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A、市级B、县级[正确]C、镇级D、乡级76、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A、二十九B、二十八[正确]C、二十七D、二十六7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提出明确要求A、森林树木B、山谷丛林C、海洋生态D、江河湖泊[正确]78、()水系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新老水问题体现最为集中的区域A、河湖[正确]B、海洋C、湿地D、湖泊79、 ()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要求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A、河流之危、水体之危B、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正确]C、山川之危、环境之危D、河湖之危、生态之危80、()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立足点,核心是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穿到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全过程,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A、问题导向、因地制宜B、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C、党政领导、部门联动D、强化监督、严格考核81、()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着力点,核心是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A、问题导向、因地制宜B、生态优先、绿色发展C、党政领导、部门联动[正确]D、强化监督、严格考核82、()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关键点,核心是从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出发,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A、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正确]B、生态优先、绿色发展C、党政领导、部门联动D、强化监督、严格考核83、()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支撑点,核心是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的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河湖生态环境的改善A、问题导向、因地制宜B、生态优先、绿色发展C、党政领导、部门联动D、强化监督、严格考核[正确]84、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我国()体制和生态环境制度的重要创新,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A、水治理[正确]B、水开发利用C、水管理D、水保护85、为加强信息公开和信息报送,自2017年()月起,各省(区、市)河长制办公室(或党委、政府确定的牵头部门)定期将贯彻落实进展情况报送水利部级环境保护部A、1[正确]B、2C、3D、486、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监督检查制度,要求水利部各司对所负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次督导检查A、2B、3C、4[正确]D、687、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监督检查制度,要求各流域机构对责任区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次督导检查,督导检查时间由各流域机构根据所负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河长制实施情况自行确定A、2B、3C、4D、6[正确]88、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监督检查制度,要求督导检查工作实行()负责制,组长由牵头司局、流域机构负责同志担任A、终身B、组长[正确]C、河长D、同级89、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监督检查制度,要求督导检查地点以()确定为主A、问题严重地区B、顺序抽取C、随机抽取[正确]D、逆序抽取90、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监督检查制度,要求水利部各司局牵头、有关单位参加的分省督导检查结束()个工作日内,牵头单位向水利部河长办提交督导检查报告A、3B、5[正确]C、7D、1091、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监督检查制度,要求各流域机构对包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督导检查结束后()个工作日内,按规定方式将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及相关意见和建议反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河长办,并抄报水利部河长办A、3B、5C、7D、10[正确]92、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监督检查制度,要求水利部河长办按()方式,将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及相关意见和建议反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A、一省一单[正确]B、一省多单C、多省一单D、多省多单93、太湖流域片推行河长制,赢结合流域和区域河湖特点,分级设置相应的河长太湖流域片骨干河湖、环太湖重要入湖河道、省际边界或跨省(直辖市)主要河湖以及东南诸河独流入海河道干流原则上应由()以上党政领导担任河长A、省级B、地市级[正确]C、县级D、乡级94、环太湖入湖河道、平原区省界河流等重要河道,结合河湖自然特点、治理目标等因素,积极探索分片打捆,设置()河长(片长)A、省级[正确]B、地市级C、县级D、乡级95、太湖流域片推行河长制,对于平原河网等地区,应积极探索设置()河长(片长),实施区域河长制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A、县级B、乡级C、镇级D、村级[正确]96、对于已在全省(直辖市)范围内实施河长制的地区,力争在()年底前制定出台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A、2017[正确]B、2018C、2019D、202097、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监督检查制度,督导检查内容不包括()A、河湖分级名录确定情况B、工作方案制定计划C、组织体系建设情况D、河湖生态保护方案[正确]98、对于还未在全省(直辖市)范围内实施河长制的地区,力争在2018年()月底前制定出台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A、4B、6[正确]C、8D、1099、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监督检查制度,督导检查工作方式不包括()A、座谈交流B、查阅资料C、前期调研[正确]D、实地查看100、在中央《意见》出台前,以下()省最早在全省(直辖市)范围内实施河长制A、北京B、江苏[正确]C、安徽D、重庆101、江苏省《关于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中,下列哪项不属于其基本原则?A、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B、坚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C、坚持因河实策、系统治理D、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102、江苏省《关于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到()年全省现代河湖管理保护规划体系基本建立A、2020年[正确]B、2025年C、2030年D、2035年103、江苏省《关于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中,目标任务中提出,在目标时间内,国考断面水质优于III类水比例要达到多少?A、70%B、70.2%[正确]C、72%D、72.5%103、江苏省《关于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中,目标任务中提出,在目标时间内,日供水万吨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要达到多少以上?A、93%B、95%C、98%[正确]D、100%104、江苏省《关于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中,目标任务中提出,在目标时间内,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达到多少?A、80%B、82%[正确]C、85%D、90%105、江苏省《关于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中,全省重要流域性河道有多少条?A、15B、16C、17D、18[正确]106、江苏省《关于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中,省管湖泊有多少个?A、3B、5C、7[正确]D、9107、江苏省《关于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中,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不包括以下哪条?A、严守用水总量控制B、严守用水效率控制C、水功能区限制纳污D、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确]108、江苏省《关于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前,设区市、县(市、区)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出台?问号删掉A、2017年4月底[正确]B、2017年5月底C、2017年6月底D、2017年7月底108、江苏省《关于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前,省、设区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全面落实,省、设区市、县、乡四级河长制办公室全面建立?问号删掉A、2017年4月底B、2017年5月底[正确]C、2017年6月底D、2017年7月底109、江苏省《关于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河长制配套制度体系,要在前基本建立?A、2017年4月底B、2017年5月底C、2017年6月底[正确]D、2017年7月底110、江苏省《关于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要求,河各设区市党委、政府在每年前将上年度河长贯彻落实情况保送省委、省政府?A、1月1日B、1月10日C、1月15日[正确]D、1月20日111、浙江省《关于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治水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多少立方米以内?A、245亿[正确]B、250亿C、255亿D、260亿112、浙江省《关于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治水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达到多少以上?A、72%B、80%[正确]C、85%D、90%113、浙江省《关于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治水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地表水省控断面达成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达到多少以上?A、72%B、80%[正确]C、85%D、90%114、浙江省《关于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治水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对存在劣V类水质断面的河道,由哪级政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担任河长?A、省级B、市、县(市、区)[正确]。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ae9bd2ff49649b6648d74748.png)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太湖水质调查报告
![太湖水质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645051aa00b52acec7ca47.png)
太湖水质调查报告篇一: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有关太湖水质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太湖水在太湖沿边的城市居民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其他河流的发展与治理。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着民生,而且肩负着为环保做出贡献的使命。
故我们组织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绿色营,我们主要通过亲自观察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太湖的受污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实践国民经济代表大会一、调查的目的首先水是生命之源,无论人还是动植物离开了水都将不会存活多久。
而太湖作为第二大淡水湖,也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是这些地区生活、生产的主要组成元素。
在地图上看,太湖呈一个近似的圆形,好像是周边这些地区的心脏,那纵横交错的河流则维系着这七座城市的“血液”的循环。
故保护太湖水成了每个热心人士的使命。
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的我们尤其应该在社会上尽我们应尽的义务,为太湖周边居民的生存和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所以,我们以宣传环保知识和实地考察太湖水受污染情况为思想路线而举办了这次环太湖徒步野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 二、太湖水污染防治部分条例○i(一)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先环评、后立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太湖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严厉的整治手段,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有效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减轻太湖湖体富营养化,促进太湖水质根本好转。
(二)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确保水污染防治的需要。
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实现环境保护任期责任目标负主要责任,任期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和评价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
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水污染防治工作。
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pdf
![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pdf](https://img.taocdn.com/s3/m/18e2f119ba1aa8114431d948.png)
偏少 1.9%。
2014 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 187.0 亿 m3,从我国流
出国境的水量 5386.9 亿 m3,流入界河的水量 1217.8 亿 m3;全国入
1
海水量 16329.7 亿 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 2g/L 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
7745.0 亿 m3,比常年值偏少 4.0%。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1616.5 亿 m3;山丘区浅地下水资源量 6407.8 亿 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 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 279.3 亿 m3。我国北方 6 区平原浅层地下水计 算面积占全国平原区面积的 91%,2014 年地下水总补给量 1370.3 亿 m3,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在北方 6 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中, 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 补给量分别占 50.4%、35.8%、8.1%和 5.7%。
2
5.7 亿 m3。北方 6 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 73.0 亿 m3,其中 松花江区减少 52.0 亿 m3,南方 4 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 302.2 亿 m3,其中长江区增加 255.0 亿 m3。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 水量与年初比较,湖北、贵州和广西等 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水库蓄水量增加,共增加蓄水量 432.3 亿 m3;吉林、广东和辽宁等 1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减少,共减少蓄水量 203.1 亿 m3;西藏自治区水库蓄水量没有变化。
按东、中、西部地区统计,用水量分别为 2194.0 亿 m3、1929.9 亿 m3、1971.0 亿 m3,相应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36.0%、31.7%、32.3%。 生活用水比重东部高、中部及西部低,工业用水比重东部及中部高、 西部低,农业用水比重东部及中部低、西部高,生态环境补水比重基 本一致。
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
![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https://img.taocdn.com/s3/m/04ac86341eb91a37f0115c42.png)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瞧,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瞧,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与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与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与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瞧,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瞧,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与江苏分别偏多127、2%与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与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第167期(2011年4月)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发布单位: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审核单位: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编制单位: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水资源监测局发送范围:水利部环境保护部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安徽省人民政府 流域内有关地市人民政府流域片各省(市)水利(水务)厅(局)流域片各省(市)水文(水资源)局流域片各省(市)环保厅(局)七大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为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六条要求,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每月组织对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地区省界水体进行水资源质量监测,并发布通报。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11年4月6~22日对太湖流域和东南诸河省界水体进行了水资源质量监测。
其中太湖流域省界水体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四省(市)的省界河流35个监测断面,省界湖泊(太湖33个监测点、淀山湖3个监测点、元荡1个监测点)37个监测点位;东南诸河省界水体包括浙江、福建、安徽省界河流12个监测断面。
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项目为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和硫化物共23项。
湖泊营养状况评价采用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评价指标为总磷、总氮、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共5项。
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情况按照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进行达标评价。
一、太湖流域本月太湖流域省界河流35个监测断面,11.4%的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其余断面水质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Ⅳ类占28.6%,Ⅴ类占5.7%,劣于Ⅴ类占54.3%。
与2010年同期相比,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达到Ⅲ类的比例减少了20.0%;与2011年3月相比,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达到Ⅲ类的比例基本持平。
太湖水质评价总体为劣于Ⅴ类,中度富营养。
水质分九个湖区按代表面积评价:Ⅳ类占7.6%,Ⅴ类占15.5%,劣于Ⅴ类占76.9%;太湖34.2%的水域轻度富营养,其余水域为中度富营养。
与2010年同期相比,太湖水质有所好转;富营养化状况有明显好转,中度富营养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淀山湖水质总体评价为劣于Ⅴ类,与2010年同期及上月总体持平。
元荡水质总体评价为劣于Ⅴ类,与2010年同期及上月总体持平。
(一)省界河流水质评价本月省界河流35个监测断面中,1个断面水质为Ⅱ类,占2.8%,3个断面水质为Ⅲ类,占8.6%;其余31个断面均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其中10个断面水质为Ⅳ类,占28.6%;2个断面水质为Ⅴ类,占5.7%;19个断面水质为劣于Ⅴ类,占54.3%。
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项目主要有氨氮、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
省界河流水质类别比例见图一。
苏沪边界 7个河流监测断面中,浏河娄陆大桥断面水质为Ⅲ类,太浦河金泽断面水质为Ⅳ类,其它5个断面水质为劣于Ⅴ类。
0%25%50%75%100%苏沪边界苏浙边界浙沪边界浙皖边界图一 太湖流域省界河流水质类别比例苏浙边界 15个河流监测断面中,南横塘长村桥、鼓楼港鼓楼桥2个断面水质为Ⅲ类;芦墟塘陶庄枢纽、頔塘南浔大桥、新塍塘北支圣塘桥、新塍塘西支洛东大桥4个断面水质为Ⅳ类,其它9个断面水质为Ⅴ类~劣于Ⅴ类。
浙沪边界 12个河流监测断面中,丁栅港丁栅闸、大蒸塘大蒸港桥、坟头港大舜枢纽、俞汇塘俞汇北大桥和太浦河东蔡大桥5个断面水质为Ⅳ类,其它7个断面水质为劣于Ⅴ类。
浙皖边界 杨桥河杨桥断面水质为Ⅱ类。
省界河流单项指标评价,高锰酸盐指数有45.7的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见图二;氨氮有25.7%的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见图三。
与2010年同期相比,35个省界河流监测断面中,分别有17.1%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和8.6%断面的氨氮浓度降低;与2011年3月相比,分别有40.0%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和42.9%断面的氨氮浓度降低。
图二 省界河流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图三 省界河流氨氮浓度(二)省界湖泊水质评价1、太湖太湖33个监测点,分9个湖区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本月太湖水域7.6%为Ⅳ类,15.5%为Ⅴ类,76.9%为劣于Ⅴ类。
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指标为总氮、总磷和氨氮。
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本月太湖34.2%的水域为轻度富营养,65.8%的水域为中度富营养,详见表一。
太湖主要水质指标平均浓度值分别为:高锰酸盐指数3.64mg/L,氨氮0.26mg/L;太湖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平均浓度值分别为:总磷0.074mg/L,总氮2.76mg/L,叶绿素a14.9mg/m3。
与2010年同期相比,太湖水质有所好转,主要水质指标除叶绿素a外,其余均有所下降;富营养化状况有明显好转,中度富营养面积所占比例减少了34.0%(2010年4月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4.17mg/L,氨氮为0.30mg/L,总磷为0.093mg/L,总氮为3.92mg/L,叶绿素a为11.2mg/m3)。
太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和叶绿素a含量(各湖区面积加权平均值)年内、年际变化趋势分别见图四、图五、图六、图七和图八。
表一 太湖各湖区水质及营养状态序号 湖 区面 积(km 2)2010年4月水质类别2011年3月水质类别2011年4月水质类别营养 指数营养状态1 五里湖 5.8(8.6*) Ⅳ Ⅳ Ⅳ 54.4轻度富营养 2 梅梁湖 124.0 劣于Ⅴ 劣于Ⅴ 劣于Ⅴ 63.2 中度富营养 3 竺山湖 68.3 劣于Ⅴ 劣于Ⅴ 劣于Ⅴ 64.3 中度富营养 4贡湖 163.8 劣于Ⅴ 劣于Ⅴ 劣于Ⅴ 57.7 轻度富营养 5东太湖 172.4 劣于Ⅴ Ⅳ Ⅳ 61.0 中度富营养 6 湖心区 972.9 劣于Ⅴ 劣于Ⅴ 劣于Ⅴ 60.4 中度富营养 7 西部沿岸区 199.8 劣于Ⅴ 劣于Ⅴ 劣于Ⅴ 64.2 中度富营养 8 东部沿岸区 268.0 劣于Ⅴ Ⅴ 劣于Ⅴ 57.7 轻度富营养 9 南部沿岸区 363.0 劣于Ⅴ Ⅴ Ⅴ 59.3 轻度富营养 10太湖2338劣于Ⅴ劣于Ⅴ劣于Ⅴ60.7 中度富营养*自2003年起无锡市已对五里湖实施退渔还湖工程,工程实施后五里湖水域面积由原来的5.8km 2 扩大至8.6km 2。
图四 太湖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图五 太湖氨氮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图六 太湖总磷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图七 太湖总氮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图八 太湖叶绿素a平均浓度变化趋势2、淀山湖淀山湖共3个监测点,评价结果显示:淀山湖北、淀山湖中和淀山湖南水质均劣于Ⅴ类,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项目为总氮、总磷、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淀山湖为中度富营养。
淀山湖水质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4.97mg/L,氨氮为1.11mg/L;营养状况评价指标总磷平均浓度为0.143mg/L,总氮为5.20mg/L,叶绿素a为48.6mg/m3。
3、元荡元荡水质为劣于Ⅴ类,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项目为总氮、和总磷;营养状况评价结果为中度富营养。
(三)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状况按照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对省界缓冲区水质进行达标评价,本月共评价省界河流缓冲区33个,4个水质达标,达标率为12.1%。
其中苏沪边界6个缓冲区,1个水质达标;苏浙边界15个缓冲区,2个水质达标;浙沪边界11个缓冲区水质均不达标;浙皖边界1个缓冲区,水质达标。
省界湖泊缓冲区3个,太湖苏浙边界缓冲区、淀山湖苏沪缓冲区、元荡苏沪边界缓冲区水质均不达标。
二、东南诸河(一)省界水体水质评价东南诸河12个省界水体监测断面中,9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占75.0%;3个断面水质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占25.0%。
浙皖边界 新安江街口断面水质为Ⅲ类。
浙闽边界 11个河流、水库监测断面(点)中,有8个断面(点)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南溪水库入库口断面为Ⅳ类,甘岐水库为Ⅴ类,水尾溪入库口为劣于Ⅴ类,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指标为pH值、总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二)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状况东南诸河省界缓冲区共10个,6个水质达标,达标率为60.0%。
其中,浙皖边界新安江街口缓冲区水质不达标;浙闽边界9个缓冲区,6个水质达标。
附表一 太湖流域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评价表编号 类型省界 河流 或湖泊 省界缓冲区名称 监测断面(点)或湖区 水质 类别 水质目标 是否 达标 流量(m 3/s)流向 未达到Ⅲ类标准项目水质类别 (河流不含TP, 湖库不含TN、TP)1 浏河 浏河苏沪边界缓冲区 娄陆大桥Ⅲ Ⅲ 达标 0.0 滞流Ⅲ 2 盐铁塘盐铁塘苏沪边界缓冲区新星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 0.38往江苏方向pH 值、氨氮、T P 、BOD 5、COD M n 、COD C r 、石油类 劣于Ⅴ 3 吴淞江 吴淞江苏沪边界缓冲区吴淞港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3.0往上海方向氨氮、T P 、B O D 5、COD C r 、COD M n 、石油类、LAS 劣于Ⅴ 4 大、小朱厍港大、小朱厍苏沪边界缓冲区 珠砂港大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 46.6往上海方向氨氮、BOD 5 劣于Ⅴ 5 急水港 急水港苏沪边界缓冲区周庄大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 19.1往江苏方向氨氮、BOD 5、TP劣于Ⅴ 6 千灯浦千灯浦苏沪边界缓冲区千灯浦闸劣于ⅤⅢ 不达标 4.2 往上海方向氨氮、TP、BOD 5 、COD M n 、COD C r 、石油类 劣于Ⅴ7 苏沪 边 界 太浦河 /金泽 Ⅳ / / 71.3往上海方向氨氮 Ⅳ 8 芦墟塘 芦墟塘苏浙缓冲区陶庄枢纽ⅣⅢ 不达标 53.2往江苏方向氨氮Ⅳ 9 斜路港 斜路港嘉兴缓冲区 章湾圩公路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 18.6往浙江方向BOD 5、氨氮、COD M n 、COD C r 、石油类 劣于Ⅴ 10 南横塘 南横塘苏浙边界缓冲区长村桥 Ⅲ Ⅲ 达标 17.5往江苏方向Ⅲ 11长三港 长三港苏浙边界缓冲区文桥 劣于ⅤⅢ 不达标 0.655往江苏方向氨氮、BOD 5、DO、TP、COD C r劣于Ⅴ 12 大德塘 大德塘苏浙边界缓冲区思源大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DO、BOD 5、COD C r 、石油类、COD M n 、T P 、挥发酚、LAS劣于Ⅴ 13 頔塘頔塘苏浙边界缓冲区南浔大桥Ⅳ Ⅲ 不达标 23.4往江苏方向氨氮Ⅳ 14 江南运河 江南运河(京杭古运河)浙苏缓冲区北虹大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8.6往浙江方向氨氮、BOD 5、石油类、DO、COD M n 、TP、COD C r 劣于Ⅴ 15 后市河 麻溪(后市河)苏浙边界缓冲区太平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 10.8往浙江方向氨氮、BOD 5、石油类、DO、COD M n 、COD C r 劣于Ⅴ 16 双林港双林塘苏浙边界缓冲区双林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 2.87往江苏方向DO、氨氮、BOD 5、COD M n 、COD C r 、石油类 劣于Ⅴ 17 新塍塘北支 新塍塘北支浙苏缓冲区圣塘桥 Ⅳ Ⅲ 不达标 2.71往浙江方向BOD 5、石油类 Ⅳ 18 新塍塘西支 新塍塘西支浙苏缓冲区洛东大桥Ⅳ Ⅲ 不达标 2.69往江苏方向COD M n 、TP、COD C r 、石油类 Ⅳ 19 上塔庙港 上塔庙港苏浙缓冲区 乌桥 劣于ⅤⅢ 不达标 1.42往江苏方向DO、氨氮、BOD 5、TP、COD M n 、COD C r 劣于Ⅴ 20 澜溪塘 江南运河(含澜溪塘、白马塘)浙苏缓冲区卖鱼桥 Ⅴ Ⅲ 不达标 5.56往江苏方向氨氮、BOD 5、DO、COD M n 、石油类 Ⅴ 21 鼓楼港 鼓楼港苏浙边界缓冲区鼓楼桥 Ⅲ Ⅲ 达标2.44出湖Ⅲ 22省 界 河 流苏 浙 边 界横泾港横泾塘苏浙边界缓冲区太师桥ⅤⅢ不达标 21.6往江苏方向TP、BOD 5、石油类 Ⅳ10附表一(续) 太湖流域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评价表编号类型省 界河流 或湖泊 省界缓冲区名称 监测断面(点)或湖区水质类别 水质 目标 是否 达标 流量(m 3/s)流向 未达到Ⅲ类标准项目水质类别(河流不含TP, 湖库不含TN、TP)23 丁栅港 丁栅港沪浙缓冲区 丁栅闸 Ⅳ Ⅲ 不达标 24.2往上海方向氨氮Ⅳ 24 大蒸塘 大蒸塘浙沪缓冲区 大蒸港桥Ⅳ Ⅲ 不达标 103 往上海方向氨氮、BOD 5、COD Mn、COD Cr 、石油类 Ⅳ 25 坟头港 坟头港浙沪缓冲区 大舜枢纽Ⅳ Ⅲ 不达标 25.8往浙江方向氨氮Ⅳ 26 枫泾塘 枫泾塘浙沪缓冲区 枫南大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 16.4往上海方向氨氮、DO、BOD 5、T P 、COD Mn 、COD Cr 、石油类劣于Ⅴ 27 清凉港 清凉港浙沪缓冲区 清凉大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 14.6往上海方向氨氮、DO、BOD 5、COD Mn 、T P 、COD C r 、石油类 劣于Ⅴ 28 嘉善塘嘉善塘浙沪缓冲区东海桥 劣于ⅤⅢ 不达标 2.83往浙江方向氨氮、DO、BOD 5、COD Mn 、T P 、COD C r 、石油类 劣于Ⅴ 29 黄姑塘 黄姑塘浙沪边界缓冲区金丝娘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 1.91往浙江方向氨氮、B O D 5、T P 、DO、COD M n 、COD C r 、石油类 劣于Ⅴ 30 惠高泾 惠高泾浙沪边界缓冲区新风路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 13.0往上海方向氨氮、DO 、BOD 5、COD Mn 、T P 、COD Cr 、石油类 劣于Ⅴ 31 六里塘六里塘浙沪缓冲区六里塘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 72.0往上海方向氨氮、BOD 5、DO 、COD Mn 、T P 、COD Cr 、石油类 劣于Ⅴ 32 上海塘 上海塘浙沪缓冲区 青阳汇桥劣于ⅤⅢ 不达标 109 往上海方向氨氮、T P 、BOD 5、DO 、COD Mn 、COD Cr 、石油类 劣于Ⅴ33 俞汇塘 俞汇塘浙沪边界缓冲区俞汇北大桥Ⅳ Ⅲ 不达标 65.0往上海方向BOD 5 Ⅳ 34 浙 沪 边 界 太浦河 / 东蔡大桥Ⅳ / / 82.6往上海方向氨氮Ⅳ 35 省 界 河 流浙皖 边界 杨桥河 泗安塘长兴浙皖缓冲区杨桥 Ⅱ Ⅱ~Ⅲ达标 / /Ⅱ 36 / 五里湖 Ⅳ / / / / TP Ⅱ 37 / 梅梁湖 劣于Ⅴ/ / / / TN、TP Ⅲ 38 / 竺山湖 劣于Ⅴ/ / / / TN、TP、氨氮 Ⅳ 39 / 贡湖 劣于Ⅴ/ / / / TN、TP Ⅱ 40 / 东太湖 Ⅳ / / / / TN、TP Ⅲ 41 / 湖心区劣于Ⅴ/ / / / TN、TP Ⅱ 42 / 西部沿岸区劣于Ⅴ/ / / / TN、TP、氨氮 Ⅳ 43 /东部沿岸区劣于Ⅴ/// / TN Ⅱ 44 太 湖 太湖苏浙边界缓冲区 南部沿岸区ⅤⅡ~Ⅲ不达标/ / TN、TPⅡ 45 淀山湖 淀山湖苏沪缓冲区 淀山湖 劣于ⅤⅡ~Ⅲ不达标 / / TN、TP、氨氮、BOD 5 Ⅳ 46省 界 湖 泊 元荡 元荡苏沪边界缓冲区元荡劣于ⅤⅡ~Ⅲ不达标//TN、TPⅢ注:“未达到Ⅲ类标准项目”一栏中,黑色表示劣于V类,紫色表示V类,红色表示IV类;太浦河为调水保护区,其干流(东蔡大桥和金泽)未计入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