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药材生产状况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概况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概况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概况甘肃省中药材资源概况来源:甘肃资源网|添加时间:2010年06月28日10:28:45一、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优势甘肃省位于西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有热带阔叶林,暖温带、温带混交林、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高山草甸,冰川冻土等多种生态类型。

全省中药材资源整体上呈现出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相互交错,覆盖区域广,特色品种数量大、优势明显的特征。

据调查,甘肃有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共计1 527种,其中药用植物1270种,药用植物中有菌类35种、苔藓类4 种、地衣类5种、蕨类47种、种子植物1 179种;动物类药材有资源分布的214种;矿物类43种。

属于国家382个重点品种的有276种,大宗道地药材有30多种,其中当归、大黄、党参、黄芪、红芪、甘草、柴胡、猪苓、半夏、款冬花、苦参、杏仁、地骨皮、刺五加、赤芍、远志、麻黄、羌活等品种产量大,品种优良,而且大部分是早期开发、中医临床最为常用的品种。

另外,藏药资源也是甘肃省的优势之一,诸如独一味,桑子那布等品种。

所以,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优势集中表现为:(1)地域优势品种一由于甘肃省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形成了特有的地域优势品种,如陇南、天水秦巴山地的花椒、女贞子、五味子、葛根、猪苓等;中东部黄土区的党参、黄芪、远志、苦参、杏仁、冬花等;河西走廊及荒漠戈壁区的甘草、麻黄、肉苁蓉、锁阳、红花等,甘南草原和祁连山地的秦艽、羌活、冬虫夏草等。

(2)生态优势品种一甘肃省复杂的气候环境形成了具有生态品种优势的中药材,如眠县当归、礼县大黄、宕昌红芪等。

(3)民族药优势一一由于甘肃处于多民族的聚居地,藏医药的独特疗效及藏药品种日益显现,如独一味、桑子那布、宽筋藤等。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全省药材品种虽然在1500种以上,但甘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该说甘肃药材的资源优势是比较优势。

据统计,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13万hmz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0%居全国药材种植前列。

定西市市情概况

定西市市情概况

定西市市情概况第一篇:定西市市情概况定西市市情概况(2013年4月)定西古称“陇中”,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等灿烂的史前文化,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西起定西市临洮县。

自战国秦置陇西郡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定西位于甘肃中部,北与兰州、白银相连,东与平凉、天水毗邻,南与陇南接壤,西与甘南、临夏交界,座中四联,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距兰州98公里。

陇海铁路和兰定、兰临、平定、天定高速公路及312、310、316、212国道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兰渝铁路和宝兰客运专线也途经定西。

2003年定西撤地设市。

全市总面积2.033万平方公里,辖安定区及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1区6县,1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296万。

总耕地770万亩,农民人均3.83亩。

海拔1420—3941米,年降水量350—600毫米,年均气温7℃,无霜期140天。

按2011年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全市贫困人口115.83万,贫困面43.39%。

全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大致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区。

境内山大沟深、生态脆弱、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北四县(区)“十年九旱”。

全市水资源总量62.9亿立方米,其中自产水资源量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自产水资源量不足540立方米,仅为全国、全省的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2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且有限的水资源相当一部分水质超标、利用率不高。

长期以来,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瓶颈,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定西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品质优良。

全市马铃薯、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和100万亩以上,分别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和第一。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张艳【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提高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7(000)022【总页数】2页(P6-7)【关键词】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建议【作者】张艳【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路园镇农业服务中心,甘肃渭源7482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7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独特,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并且有着较长的多民族聚居历史,孕育成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已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中药材生产四大优势产区:一是陇南山地亚热带暖温带秦药区,该区域主要种植黄芪、红芪、纹党、大黄、半夏、天麻、杜仲、款冬花等品种;二是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西药区,该区域主要种植党参、柴胡、黄芪、红芪、枸杞、黄芩、独活、防风等品种;三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中药藏药区,该区域主要种植当归、党参、黄芪、红芪、羌活、秦艽等品种;四是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西药区,该区域主要种植甘草、板蓝根、红花、枸杞、麻黄、小茴香等品种。

同时,形成了以定西、陇南为主的中药材加工、销售、仓储等集中区域[1-5]。

2016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9.07万hm2、产量115万t、产值超过100亿元,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逐步呈现出集中连片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格局,一些中药材生产大县逐步凸显。

截至目前,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有12个,其中20万亩以上的县有5个、30万亩以上的县有3个。

同时,逐步建成了以岷县为主的优质当归基地、以渭源北部和陇西西南部为主的优质白条党基地、以文县中北部和舟曲南部为主的优质纹党基地、以陇西和渭源中部为主的优质黄芪基地、以宕昌和礼县为主的优质大黄基地、以瓜州民勤为主的甘草基地和以靖远、景泰为主的枸杞基地等一批特色突出的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

对定西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情况的调查思考

对定西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情况的调查思考

对定西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情况的调查思考李爱宗【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年(卷),期】2015(000)023【总页数】3页(P7-8,15)【作者】李爱宗【作者单位】中共定西市委党校,甘肃定西743000【正文语种】中文导读: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

文章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定西市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主要做法,仔细分析了影响定西市农民持续增收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建设全省草食畜牧业大市的目标,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谱写出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新篇章,但是如何保持农民持续增收,仍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因此,不断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方法,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较快增长,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定西市辖6县1区,总人口2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5万人,占89.3%。

总耕地面积772.3万亩。

近年来,全市立足人均耕地少、气候干旱少雨、发展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紧紧围绕“政府推动、科技促动、市场拉动、典型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和引导农民发展马铃薯、中医药、畜草等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集约化、精准化、现代化的农民增收之路。

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增长12.6%。

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近年来,定西市抢抓国家大力实施各项惠农政策的有利机遇,通过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乡村道路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新农合、新农医保、贫困救助等一系列惠农项目,农村行路、看病、上学、吃水、用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农村脏乱差现象初步遏制,生产条件、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农民整体素质稳步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定西市经济发展分析

定西市经济发展分析

定西市经济发展分析姓名:张启兴班级:地信学号:2931 日期:摘要:基于定西是甘肃中部的一个人口大市、贫困大市和传统农业大市,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层次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生态脆弱,城乡居民收入不高。

基于定西特色产业优势,“马铃薯之乡”和“西部药都”和依托自身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治优势和水电、矿产、劳动力资源等“五大优势”,对定西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

1、<2、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定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也是兰州市的东大门,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兰白都市经济圈毗邻。

随着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定西会完全融入兰白都市经济圈。

陇海铁路、宝兰复线,312、310、212、316国道及馋柳高速、兰临高速穿境而过;还有平定、天定高速公路,定西已成为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2,产业分布情况及分析(一)第一产业(1)马铃薯由于定西市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耕地土层深厚,富含钾素,马铃薯生长与当地雨热同期,种植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产的马铃薯品种个大、质优、色泽光洁,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去年,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80 多万亩,总产量达到400万吨,商品量达220万吨,总产值达亿元。

分析:马铃薯在定西的大力发展,主要是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当然市场导向的作用也很明显,价格的波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产量。

(2)…(3)中药材主要集中在陇西文峰、首阳,渭源会川及岷县城郊四大中药材市场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有313种,大田种植的达100多种。

去年,全国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大约为1100万亩,而定西的种植面积达110万亩,总产量15万吨,产值达11亿元。

现在,定西市有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中药材加工企业16户、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30户,并建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开发格局。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题专题训练 (12)(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题专题训练 (12)(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题专题训练 (12)一、综合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0分)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大全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经历较长时间形成的肥沃土壤。

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黑土分布区,黑土层厚度达30厘米,是我国优质大米生产基地。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水土流失和风力侵蚀日益加重,黑土变薄。

近年来,当地采用秸秆覆盖等方式,对黑土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如图为三江平原位置示意图。

(1)从气候角度简析三江平原黑土形成的条件。

(2)分析三江平原大米优质的自然原因。

(3)说出“秸秆覆盖”对三江平原黑土的积极作用。

2.在下面的框示图中填上适当的内容,说明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叶中近30%的锰能以Mn2+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方式。

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锰含量有很大差异,为此,某同学进行了“土壤pH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锰元素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

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①茶叶锰含量与叶龄的关系;②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得到如表中的数据。

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表(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______。

A.矿物质B.有机质C.水分D.空气(2)随着叶龄的增长,茶叶锰含量显著增加,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作用。

(3)从不同叶龄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叶龄茶叶锰的含量与土壤pH______(填“正”“负”或“不”)相关。

(4)一般来说,茶叶的质量与其锰含量成正比,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茶树最适宜种植在______(填“中性”“酸性”或“碱性”)土壤中。

4.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植被类型。

(2)请说出图中甲地的典型自然土壤类型及该类土壤的特点。

甘肃中药材调研报告

甘肃中药材调研报告

甘肃中药材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甘肃省的中药材资源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该地区的中药材资源概况、种类、产量和优势,同时探讨了甘肃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当地资源的研究,为甘肃中药材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1. 背景介绍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使得许多中药材在此得以生长和繁衍,其中包括不少名贵中药材。

甘肃中药材资源的充足性和质量优势,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中医药事业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 中药材资源概况甘肃中药材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中药材。

植物类中药材主要有黄芪、参、红景天等;动物类中药材主要有麝香、牛黄等;矿物类中药材主要有雄黄、石斛等。

甘肃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中药材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黄芪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辐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外,红景天的种植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 甘肃中药材产业的优势甘肃中药材产业具有以下优势:- 地理环境优越:甘肃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适宜中药材的生长,具备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

- 资源丰富:甘肃拥有丰富多样的中药材资源,包括多种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中药材。

- 传统药材文化底蕴:甘肃是中医药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中药传统文化和药材资源的积淀。

4. 甘肃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甘肃的中药材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产业链短、利用率低:甘肃的中药材产业链相对较短,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同时,中药材的加工利用率较低,浪费资源严重。

-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部分农民缺乏先进的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技术,导致产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5. 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为了促进甘肃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以下建议供参考:- 健全中药材产业链:推动形成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实现全程监管和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

- 加强科技支持: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的创新,提高产量和质量。

甘肃中药材调研报告

甘肃中药材调研报告

甘肃中药材调研报告甘肃中药材调研报告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甘肃省中药材的种植、加工、销售等情况,为中药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我们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势较为复杂,分布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甘肃省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兰州、天水、庆阳等地,其中以兰州市的兰县和榆中县最为著名。

在田间调查中,我们发现甘肃省的中药材主要种植在山区和丘陵地带。

常见的中药材有黄芪、川芎、当归、党参、炙黄芩等。

这些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多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加工环节,甘肃省的中药材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主要采用传统的晾晒、烘炒等方法。

由于加工工艺的限制,一些中药材的品质和功效难以发挥到最佳水平。

因此,加强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销售方面,甘肃省的中药材主要通过药材批发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

在兰州市的中药材批发市场,我们看到了大量的中药材批发商和零售商,其中不乏一些外地商家。

电子商务平台则为中药材的销售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性。

总体来说,甘肃省的中药材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加工技术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改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同时,加强中药材的推广和市场开发,提高品牌影响力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我们建议加强与有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高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市场调研和品牌建设,提高中药材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以上为甘肃中药材调研报告的简要概述,具体数据和结论请参阅附表和其他相关文档。

甘肃省定西市中药材行业发展分析

甘肃省定西市中药材行业发展分析

甘肃省定西市中药材行业发展分析一、定西市地理位置定西市地处内陆腹地,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中北部干旱少雨,南部高寒阴湿,其气候类型属南温带半湿润-中温带半干旱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

总的特点是光能较丰富,热量资源不足,雨热同季,降水稀少且变率大,气候干燥,气象灾害频繁。

二、中药材种植面积与产量分析甘肃省定西市中医药的产业链,它拉动的不仅仅是工业产值的增加,GDP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中药材种植面积的上升,附加值的提高,能够带动农民提高收入,从源头上解决扶贫的问题。

2019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为121.47万亩,同比增长9.5%;药材产量为39.29万吨。

1、当归种植面积及产量《2020-2026年中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消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据定西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甘肃定西市当归种植面积为47.28万亩,同比增长43.9%;当归产量为9.37万吨,同比增长0.7%。

2、党参种植面积及产量据定西市统计局数量统计,2019年甘肃省定西市党参种植面积41.1万亩,同比下降7.2%;党参产量为9.91万吨,同比增长0.7%。

三、定西市中药材发展存在问题及发展途径分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战略目标,将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已成为定西市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极具开发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中药材种植是一项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产业。

要实现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只有不断完善网络化服务体系,才能使该产业可持续发展。

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跟踪服务,使信息网络向龙头企业、批发市场、种植大户延伸,使定西市成为中药材集散贸易中心之一,进一步抓好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建设,重点将陇西文峰、首阳、渭源会川岷县梅川安定内官建成集批发。

贮藏、加工、包装﹑信息发布等一体化的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省委发[2008]32号)精神,全面了解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情况,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以便集中扶持,加快发展。

按照刘伟平副书记和泽巴足副省长安排,由省农牧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等部门联合组成调研组,用两周时间,深入我省中药材重点产区定西和陇南两市,通过走访种植大户、加工企业、交易市场,与基层农民、企业及市县领导广泛座谈交流,听取各方面意见,结合其他市州报送的相关资料,对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依据发展成效和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现报告如下:一、发展成效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全省中药材生产的优势区域基本形成,而且呈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势头。

(一)优势产区已经形成200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24.03万亩,产量40.89万吨,产值26.42亿元。

全省有70个县有中药材生产,但主要集中于定西市和陇南市,两市种植面积占全省的65.67%。

其中,定西市种植中药材96.38万亩(2008年101.17万亩),产量16.25万吨;产值14.3亿元,占农业产值的34.56%。

陇南市种植中药材50.75万亩(2008年58.27万亩),产量6.37万吨;产值6.8亿元,占农业产值的21.3%。

陇西、岷县、渭源3个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武都、宕昌和漳县3个县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临洮、文县、西和、民乐和华亭5个县种植面积5万亩。

地道药材品种规模化种植优势明显。

2007年全省种植当归34.5万亩,6.5产量万吨,占全国产量的95%;党参48.3万亩,6.3产量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黄(红)芪37.4万亩,6.98产量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0%;柴胡30.5万亩、产量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0%;大黄4.8万亩,2.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甘草5万亩,产量1.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5%;板蓝根12.9万亩,产量2.6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5%。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省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药材产地,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传统中药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变化,甘肃省中药材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1.资源短缺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

但随着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一些中药材资源出现了短缺现象,比如黄芪、当归等。

这主要是由于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不当,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的。

2.产业链不完善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链不够完善,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到销售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种植环节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加工环节存在设施简陋、工艺落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销售环节存在市场信息不畅、产品销售缺乏保障等问题。

3.质量安全问题部分中药材生长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存在药材含有有害物质或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一些中药材的生产加工环节存在工艺不规范、质量控制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问题。

4.市场营销困难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面临着市场销售困难的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中药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信息不畅、产品宣传不够等问题导致了中药材销售困难。

1.加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甘肃省应该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规范中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禁止盲目开采,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加大对中药材资源的人工栽培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甘肃省应该加强中药材产业链的建设,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到销售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完善中药材产业链。

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提高中药材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加强技术创新,推广高效的种植、加工技术,提高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

加强中药材的市场开发和推广,完善中药材的销售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途径

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途径

以扎实的技术创新 、 开发 、 创立符合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 , 以消费者青睐的名优特产品开拓市场 , 占有市场。
5 以强化现 代 营销 为重点 , 断提 高市场 占有 率 不 以市 内现有 六大产 地市场为基 础 , 改善仓 储 、 大力 货运 、
不同自 然生态区形成标准化道地和优势地产中药材种子种苗
候的垂直性 、 水平性特征都十分 明显 , 海拔 1 2~ 4m, 03 1 4 9
气 候属 温 带半 湿润 半 干旱 区 , 降 水 量 30 60 m, 霜 年 5~ 0m 无 期 10 10 , 平均 气 温 7 , 日照 时 间长, 温差 大 。 2 ~6d 年 ℃ 且 昼夜 同时, 大气 、 质 、 壤均 无 污染 。这 些特 殊 的 自然 地 理条 水 土 件、 气候 资源 和生 态环境 , 中药 材本 身 的生 物学 特性 相 吻 与 合, 适宜 中药材 的 生长和 发育 , 为开发 绿 色 中药 材产 品 提 也
富, 共有各类中药材资源 33 , 1 种 在全国统一普查的 3 3 6 个
主要 品种 中 , 定西 就有 15 ( 物 药 10种 、 3种 植 3 动物 药 3 、 种 矿 物药 2种 )占 3. % ; , 7 0 常用 的 10多个 品种 中 , 西就 2 3 定 种植 9 种 , 7%左 右 。 西市 之所 以为 “ 7 占 5 定 千年 药 乡” 道 和“ 地” 药材 的重要 主产 区之 一 , 由这 里得 天独 厚 的地理 气候 是 条件 决定 的 。 定西 市地 处黄 土高原 和青 藏高原 过 渡地带 , 气
生产基地 , 并切实加 强种 子种 苗市场监管 , 确保质量安全 。 2 以推行 G P种植 为重 点 . A 加快 中药材 标准 化生产 坚持科 学规划 、 因地 制宜 , 天然 道地 性 准则 和科 学 遵循 规律 , 进道 地和 优势地 产 中药材 向最佳 适宜 区集 中 , 断 促 不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现状与发展建议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现状与发展建议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现状与发展建议宋平顺;丁永辉;赵建邦;谢国栋;何禄仁【摘要】通过对甘肃中药材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介绍了其品种分布、规模及布局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严格控制道地药材种植区域,突出道地品牌特色;提升驯化、引种技术,确保中药材品质等发展建议。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中药材;资源;现状;建议;甘肃省【作者】宋平顺;丁永辉;赵建邦;谢国栋;何禄仁【作者单位】甘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甘肃兰州 730000; 甘肃省中药品质与安全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甘肃兰州 730000; 甘肃省中药品质与安全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甘肃兰州 730000; 甘肃省中药品质与安全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甘肃省地形地貌特殊,气候条件多样,适宜于不同中药材的生长,境内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近10 a,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甘肃省许多地区已将种植(养殖)中药材列入重点产业或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已成为甘肃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3]。

但由于人工引种过程缺乏对中药资源的本底调查,误引误种时有发生,由生境、技术、生产水平等引起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为进一步优化甘肃中药材产业结构,保证甘肃道地药材品质,提升产品竞争力,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0—2011年对甘肃省种植(养殖)中药材资源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实地调查,摸清了甘肃种植(养殖)中药材资源生产现状,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

1 中药材资源现状1.1 中药材资源种类通过对甘肃省74个县(区)210余个乡镇的360多个村、20个种植(养殖)基地、3个中药材种植园区进行实地调查,共采集植物标本861份,收集商品药材461份。

甘肃省中药资源情况汇报

甘肃省中药资源情况汇报

甘肃省中药资源情况汇报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多样,这为中药资源的丰富提供了有利条件。

甘肃省中药资源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兰州盆地、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包括草本、木本、动物和矿物等多种类型的中药材。

以下将就甘肃省中药资源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甘肃省的中药资源种类繁多。

甘肃省是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大量的中药材资源。

甘肃省的中药材资源种类多样,包括黄芪、当归、川芎、石斛、决明子、首乌、甘草等数百种中药材。

其中,黄芪、当归、川芎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临床和药物制剂的生产中。

其次,甘肃省的中药资源产量丰富。

甘肃省地广人稀,自然环境优越,适宜中药材的生长。

甘肃省的中药资源产量在全国范围内居于较高水平。

甘肃省祁连山区的人参、兰州盆地的黄芪、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决明子等中药材产量均较为丰富,为中药材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再次,甘肃省的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高。

甘肃省注重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通过科学种植、野生资源保护、加工技术改造等措施,提高了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甘肃省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加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生产,提高了中药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甘肃省的中药资源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虽然甘肃省的中药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野生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种植技术不足等问题。

同时,中药材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一定的挑战。

因此,甘肃省需要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甘肃省中药资源丰富多样,产量丰富,开发利用水平较高,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希望通过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推动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一)定西地处甘肃中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距省会兰州98公里。

全市总面积2.033万平方公里,现辖安定及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1区6县,1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293.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36万人,占12.73%。

总耕地面积770.2万亩,农民人均2.9亩。

陇海铁路及312、310、316、212国道纵贯全市,兰州—定西、兰州—临洮高速公路已建成投运,正在建设的平凉—定西、天水—定西高速公路及兰渝铁路亦途经定西。

定西自古以来就以“千年药乡”著称,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主产区之一。

据《汉代医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名医别录》等文献记载,所辖岷县生产的当归入药已有1700多年历史,世称“岷归”,在中药配方中有“十药九归”、“十方九用”之说,素有“岷归甲中华”和“中国妇科人参”之称。

到明清时期,当归、党参等中药材已由野生发展到家种,开始规模生产。

陇西等地生产的黄芪,以其根条粗大、质坚而绵、粉性足、药用成份含量高而成为芪中精品,梁代大药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味甜美,今亦难及”。

渭河发源之地——渭源被誉为“党参故里”,所产白条党参,因其体胖梢长、皮肉坚实、品质优良而闻名。

全市中药材不仅种植历史悠久,而且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各类中药材资源313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定西就有135种(植物药130种、动物药3种、矿物药2种),占37.2%;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定西就种植97种,占75%左右。

定西市之所以为“千年药乡”和“道地”药材的重要主产区之一,是由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的。

全市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气候的垂直性、水平性特征都十分明显,海拔1420—3941米,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年降水量350—600毫米,年无霜期120—160天,年平均气温7℃,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定西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定西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归苗生长期间的高温干旱 、 阴问题无法 解决 。 遮
中药材种 子种苗生产 结构 , 调成的种子种苗价格波动现象 , 立足 资源优 势 , 目前 , 当归种苗需 开垦生 荒地育 苗 , 成种苗 产 区 苗 、 造 植被破坏严重 , 水土流失加剧 , 生态环境恶化 , 且技 术措 根 据市场 进行 生产 , 避免生产 中的盲 目性 和主观性 。确 提高群众生产种子种苗 的 施传统落后。 这与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 战略 , 草) 禁止乱砍 保种子种 苗生产的经济效益 ,
户、 与营销加工企业 座谈 、 征求 中药 材主管 部 门和农 业
中药材种子 、种苗 的繁育工 作缺乏专项资金扶持 ,
推 广部 门科 技 人员 意 见 建 议 等方 法 对 全市 中药 材 种 安排不 了针对性的试验 、 范 , 示 技术贮备严重滞后 。
子、 种苗基 地建设 和种 子 、 种苗 繁育情 况做 了认 真细 致 25 病 虫 问题 比较 严 重 .
26 良种 覆 盖 率低 .
1 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繁育现状
2 1 年我市中药材主要种植 品种有 当归 、党参 、 00 柴 胡、 板蓝根 、 红 ) 、 黄( 芪 大黄 、 牛子 、 甘草 、 艽 、 秦 黄芩 、 独 活、 生地 、 防风等。大宗种植 的有 1 余 种 : 中当归种植 0 其
苗 繁育 面积 1 8. h 6 7m ; 2 6 柴胡种子繁育 面积6 6 7 m , 6. h 6
传统 的贮藏方法非 常粗放 , 导致 种苗腐烂现象 十分 严重 , 贮藏损失率较高 , 响了育苗的经济效益。种子基 影 本没有 固定包装 , 质量低 下 , 劣种子 交易纠纷 时有发 假
2 中药材工厂化育苗严重滞后 , . 1 当归生荒地 育苗与植 31 调 优 结 构 .

定西市中药材市场现状及营销策略

定西市中药材市场现状及营销策略
加 工 业 的发 展 ; 建 品 牌 , 高 中 药材 的 知 名 度 和 市场 影 响 力 , 创 提 建 立 健 全 中 药材 营销 网络 体 系 。
㈢ 没有 建 立 合 理 的质 量标 准体 系 中药 材 C P( 文 名 称 : A 英
G o g i u t r l r e i e f r C i e e C u e D u s的 o d A r c l u a P a t c o h n s r d r g
约 定 西 中药 材 产 业 化 的 关键 。 …是 在“ 司 +基 地 +农户 ” 公 的运
而 定 两 的种 植 面 积达 7 3 公顷 , 总产 量 达 1 吨 , 产值 达 .4 5万
1 亿 元 。 不 完 全 统 计 ,j 1 l前定 西 市 的 中药 材 在 全 围市 场 上 的
低。 外, 此 中药 材 生 产 基地 建 设 规 范 化 程 度 不 高, 量 不稳 定 , 产 标
准 化建 设 工 作 相 对滞 后, 量 控制 水平 偏 低 , 技 服 务 体 系 不 完 质 科
善。
㈢ 缺 乏 龙 头 企 业 带 动 ,加 工业 不发 达
缺 乏 龙 头 企 业 是 制
甘 肃 农业
20 0 9年第 0 4期 ( 23期) 总 7
滕海燕
( 西北 民族 大学马 克思主义 学院, 甘肃 兰州 7 0 3 ) 300
摘 要: 定西市中药材栽培历 史悠久, 由于独特 的 自然气候
然 把 中 药材 当农 作 物 来 看 待 , 尸 仍然 分 散 种 植 中药 材 , 然 停 农 仍 留传 统 的种 植 方 法 上, 以 身干 无 杂 、 头大 为 传 统 的 标 准 , 仍 个 从 而 形 成 品 种布 局 结 构 不 合 理 、 品牌特 色 不 突 出 、 业 优 势 尚未 形 产

定西市中药材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定西市中药材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定西市中药材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任歆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分析了中药材产业在定西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定西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定西市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对策是:科学合理规划,健康稳步发展;加快体制创新与组织支撑体系的建设;创建基地, 统一质量标准, 打造一批科技园区型的"龙头"企业;创建品牌,提高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任歆
【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
【相关文献】
1.定西市中药材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J], 何启明;张全有;景履贞
2.榆中县中药材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J], 马子侠;孙慧;刘世海;张正军
3.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化模式与发展对策 [J], 韩黎明
4.广西富川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J], 黄玉芬;张戊梅;何素钦
5.山西省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J], 郝秋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省富硒中药材产业探微

甘肃省富硒中药材产业探微

0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温饱安全,而是逐渐向着营养搭配和预防保健的方向迈进。

被誉为“抗癌之王”、“生命火种”的硒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预防保健作用,因此,富硒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近年来,国内外对富硒产品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开发应用也日益广泛,很多诸如大米、蔬菜、水果、茶等日常食用的农产品通过生物富硒变为富硒保健产品,逐渐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但相关富硒中药材方面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笔者结合硒元素的作用功效以及富硒产品的开发应用现状和前景,对甘肃省富硒中药材产业及发展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对策,为全省乃至全国富硒中药材产业的开发应用和健基金项目:甘肃省民生科技计划项目“渭源县特色富硒中药材生产技术转化应用”(1209FCMJ017);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攻关专项“甘肃四种主产道地中药材保质储藏技术研究与示范”(GYC09-09)。

第一作者简介:席旭东,男,1984年出生,甘肃定西人,硕士,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方面的研究。

通信地址:743000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17号,Tel :0932-*******,E-mail :xixudong@ 。

通讯作者:晋小军,男,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旱地农业与药用植物栽培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

通信地址:730070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E-mail :jingxj@ 。

收稿日期:2013-11-26,修回日期:2014-01-27。

甘肃省富硒中药材产业探微席旭东1,姬丽君2,晋小军2,李海东3(1定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定西743000;2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3渭源县康荣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甘肃渭源748208)摘要:富硒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特色产业已悄然兴起,多地政府部门正在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极力发展富硒特色产业,打造富硒品牌。

富硒中药材也被作为中医药产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链来培育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药材生产状况统计分析目的了解2004-2014年定西市各县(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单产及总产状况,为定西市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依据。

方法采纳定西市统计部门对各县(区)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单产及总产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04-2014年,定西市各县(区)中药材播种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岷县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陇西县和渭源县;临洮县增加较多,其次是漳县;安定区和通渭县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

中药材平均单产最高的是岷县,为3.10 t/hm2。

中药材总产量变化较大,其中安定区呈下降趋势。

结论2004-2014年,定西市各县(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单产及总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县(区)情况不同。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condi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Dingxi City during 2004-2014 from the aspects of planting area,yield of per unit area and total product;To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Dingxi City. Methods Statistics like planting area,yield of per unit area and total product in counties (districts)collected by Dingxi Municipal Statistics Department were adopted for analysis. Results During 2004-2014,planting area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Dingxi City reflected an upward trend,and Minxian County had the largest planting area,followed by Longxi County,Weiyuan County. Lintiao County showed the most obvious increase in planting area,followed by Zhang County. Planting area in Anding County and Tongwei County reflected a downward trend. Minxian County has the highest average per unit area yield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as the 3.10 t/hm2. Total produc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Dingxi City showed great changes,and decreased in Anding County. Conclusion Conclusion During 2004-2014,the planting area,yield of per unit area and total produc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showed an upward trend in general and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counties (districts).Key words:Dingxi City;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statistical analysis;area;total product;per unit yield甘肃省定西市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资源、市场、技术、环境等方面的优势[1]。

据调查,目前定西市种植的道地中药材主要种类有当归、党参、黄(红)芪、柴胡、板蓝根、甘草、大黄等。

其中,岷县、陇西县、渭源县分别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岷县作为中国当归之乡,当归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仅2009年出口量达2200万t[2]。

近年来,定西市各县(区)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单产及总产逐年增加,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近10年来定西市的中药材生产也在不断变化,其种植药材的收入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在一些比较集中的产区,甚至达30%~40%,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5%,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农民增收的源泉[3]。

本研究通过定西市农业局编写的《甘肃省定西市2004-2014年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年报》,归纳总结其全市中药材种植情况,并将2004-2014年定西市各县(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单产及总产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更深入了解全市中药材的种植动态,以便更好地发展中药材产业。

1 中药材种植面积2004-2014年,定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总体呈波动的上升趋势。

2004年各县(区)中药材种植面积为6.86万hm2,2014年为9.07万hm2,增加2.21万hm2,增长率为32.17%,其中各县(区)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除安定区和通渭县种植面积减少外,其他县(区)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岷县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陇西县和渭源县。

面积增加最多的是临洮县,其次是漳县、渭源县、岷县。

临洮县从2004年0.38万hm2增加到2014年0.93万hm2,与2004年相比,种植面积增加了0.55万hm2,增长率达到144.74%,该县中药材生产主要分布在传统种植的乡镇,这些地方自然条件优越,中药材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4],从播种面积来看,临洮县发展中药材的潜力很大;漳县的种植面积2014年比2004年增加了0.43万hm2,增长率为75.44%,近年来,漳县依托发展中药材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中药材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尽快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5];10年间渭源县的种植面积增加了0.79万hm2,增长率为65.29%;岷县的种植面积增加了0.75万hm2,增长率为46.92%。

近10年安定区和通渭县的种植面积在减少,2004年的种植面积与2014年的种植面积相比,安定区减少0.93万hm2,减少率达到93.99%,通渭县减少0.09万hm2,减少率为19.18%。

详见表1。

2 中药材单产分析2004-2014年定西市各县(区)中药材单产水平差距很大,单产水平最高的为岷县,2014年最高单产达到3.67 t/hm2,最低2004年也达到2.64 t/hm2,平均单产达到3.10 t/hm2。

其原因是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定西市各县(区)为适应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与有关高校、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学研结合,在优质新品种(系)选育、规范化种植、生物肥料应用、低残留新农药、新肥料筛选、工厂化育苗、有效成分提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6]。

其次,单产水平较高的是陇西县、临洮县、通渭县和渭源县,平均单产分别达到2.75、2.62、2.46、2.37 t/hm2。

2004-2014年定西市各县(区)中药材单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中药材单产水平为2.14 t/hm2,2014年增加到3.20 t/hm2,增加1.06 t/hm2,增长率为49.54%,其中各县(区)中药材的单产水平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如临洮县单产呈降低趋势,从2004年3.01 t/hm2持续下降到2014年2.68 t/hm2,减少11.06%;而其他县的单产均升高。

单产水平增长最快的是安定区,从2004年1.50 t/hm2增加到2014年4.17 t/hm2,增加2.21 t/hm2,增长率达到178.30%。

该区贫困村比较多,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农村经济基础条件薄弱,但这些地区的生态条件却非常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山区群众也有栽培利用中药材的传统习惯,中药材种植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次是通渭县,从2004年的 1.31 t/hm2增加到2014年的3.15 t/hm2,增加了2.46 t/hm2,增长率为140.47%,增长较快的还有陇西县和岷县,增长率分别达到78.54%和38.97%。

漳县、安定区、通渭县和渭源县的单产水平与全市平均水平2.58 t/hm2还有差距,单产高低对全市中药材产量影响很大,这些县单产水平存在很大发展空间,提高其单产水平对发展全市中药材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详见表2。

3 中药材总产分析2004-2014年定西市中药材总产量变化较大,2004年总产最低,为14.67万t,总产最高的2014年达到了29.02万t,2014年比2004年增加了14.35万t,增长率为97.79%。

2004-2014年全市的总产变化较大,其中陇西县的总产变化幅度最大,从2004年的总产第2位持续上升到2014年的总产位居全市之首,增长率达到了157.48%;岷县中药材总产从2004年的4.23万t直线上升到2014年的8.62万t,位居全市第2位,增长率达到了103.89%;漳县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不大,但近10年的增长率超过了100%,达到119.43%;临洮县也是中药材总产增长比较快的县,增长率为116.08%;安定区的中药材总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虽单产水平较高,但总产最低,这与其种植面积减少是密不可分的,安定区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大力增加了马铃薯种薯的播种面积而减少了中药材的种植面积。

见表3。

4 小结2004-2014年,定西市各县(区)中药材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增幅呈波动状态,这与各县(区)种植面积增减相关,有些县(区)总体呈递减趋势,这与该地区的资源分布、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密切相关,如安定区由于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增加了马铃薯种薯的播种面积而减少了中药材的种植面积。

定西市中药材总产量变化较大,只有安定区的中药材总产呈明显下降趋势,虽单产水平较高,但总产最低,这与其种植面积减少密不可分。

定西市中药材的单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县(区)中药材单产水平差距很大。

总之,定西市各县(区)应提高认识,明确中药材生产的地位和意义,尽可能发挥各自优势以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

除应重视中药材种植面积、单产及总产在数量上的增加外,还应从规划中药材优势区域布局、建立示范种植园区、保证品种质量等方面提高认识,使定西市的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