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打造浙闽赣六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初步研究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温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温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18•【字号】温政发〔2024〕6号•【施行日期】2024.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温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温政发〔2024〕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系列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全面推进“四大振兴”,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着力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平安,奋力实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5.5%、稳定全国1%的份额,实际使用外资额6亿美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5%以上,新引育人才2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95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3万人;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10人/亿元以内。
温州市瓯海分区规划--三溪片规划说明
第一章前言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1.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1.进入W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3.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4.城市化必要性、进程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1.瓯海区调整后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2.瓯海区发展战略研究结论:强化中心、扩展两翼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开发建设模式:绿色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3.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故需编制瓯海区分区规划。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0.12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1.075.温州市城市电网发展规划6.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01.027.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01.058.瓯海区1999年统计年鉴,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9. 瓯海区三溪片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1.3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主要包括娄桥、潘桥、郭溪、瞿溪四镇,共42村,总面积约158.9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区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
浙江争取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详细概况
浙江争取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杭州(4个):萧山区瓜沥镇、余杭区塘栖镇、桐庐县分水镇、富阳市新登镇;宁波(4个):象山县石浦镇、慈溪市周巷镇、奉化市溪口镇、余姚市泗门镇;温州(4个):苍南县龙港镇、瑞安市塘下镇、乐清市柳市镇、平阳县鳌江镇;湖州(2个):吴兴区织里镇、德清县新市镇;嘉兴(3个):桐乡市崇福镇、秀洲区王江泾镇、嘉善县姚庄镇;绍兴(2个):诸暨市店口镇、绍兴县钱清镇;金华(2个):东阳市横店镇、义乌市佛堂镇;台州(3个):温岭市泽国镇、玉环县楚门镇、临海市杜桥镇; 衢州(1个):江山市贺村镇;舟山(1个):普陀区六横镇;丽水(1个):缙云壶镇镇。
萧山区瓜沥镇瓜沥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钱塘江南岸,是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的千年古镇、近代绘画巨匠任伯年先生的故乡。
全镇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其中镇建成区面积近6平方公里。
辖23个行政村、5个社区、7.2万人口。
境内拥有现代化航空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沪杭南高速公路瓜沥出口处。
镇区金融、电信、保险、工商、公安等机构齐全,文化娱乐中心、宾馆、风景休闲度假区设施完备。
瓜沥镇位于萧山市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地瓜沥自然镇。
东南接党山镇和绍兴县,西连坎山、衙前镇,北靠靖江、南阳镇,西距市区19公里。
境内以航坞山为界,北为钱塘江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土平原,南为河湖密布的水网平原区,属萧山市水面最多的镇,耕地与水面之比为5∶1。
瓜沥,地处萧山东部的航坞山麓,距杭州城区25公里,与绍兴柯桥、安昌镇构成黄金三角。
自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建镇以来,一直富蔗繁华。
这里是近代绘画巨匠任伯年先生的故乡。
瓜沥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其中镇建成区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5个社区,7.2万人口。
镇境内座落着大型现代化航空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杭甬高速设有瓜沥出口,这里,有周朝名山——航坞山,宋代古刹——白龙寺。
瓜沥镇以小城镇综合改革为突破口,以省中心镇建设为目标,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联动互进,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建设带动城镇开发,以城镇建设来推动三产发展的路子,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走在萧山乃至杭州市镇乡前列。
建设浙闽赣边际县域经济发展高地
规模、 上档次 的专业市场 , 业与市 场互 产 促共进 的格局远未形 成 , 尚需长期接受外 部市场 的传导 和辐射 ; 从物流业发展层面 来看 , 周边县市的物流业仍处于仅考虑 满 足企业 自我配套需求 阶段 , 未上升到产 远 业培育层面 , 而江山的物 流业 发展 起步较 早, 需求 旺盛 , 其重点 民企开始 涉足物 尤
R go 域 e in区 l
维普资讯
建设浙 闽赣边 际县域经 济发展 高地
I,磊在边级的度 地力资素纳 I 提山三际城首 ’增源的 集 能 升 省县市位 腹着 强要吸聚 力蒿市 江 为 l
>文/ ) 郑顺 才 徐 元 安 刘 子 泉 张 华 近几 年 ,江 山市 经 济 社 会 快 速 发 展 , 于 其 他 县 ( )但 投 资增 长速 度 仅 是 广 丰 市 , 县 的 1 ,略 高 于最 低 的松 溪 县 2个 百 分 / 3 点 ; 产 结 构 比 1. 5 . : 33 不及 广 三 42: 2 3 ., 5
初级农 产品特色 鲜明 , 品种众 多 , 丰富 的 自然资 源需要 产业 的带 动 。如何 创新体 制、 制, 机 突破传统行政区划约束 , 建立 区 域 良性 互动 、 作共赢 平 台, 合 提高 资源要
素支撑保障能力 , 已成 为 事 关 江 山市 产 业 安 全 的重 大 现 实 问 题 和 促 进 江 山 市 县 域 经 济 又好 又快 发 展 的客 观 要 求 。
以上 , 明周边县市消费 品市场极具拓展 说 空间 ; 从专业 市场 培育 层面来看 , 由于缺
乏 地方 特 色 产 业 支撑 , 边 县 市 还 没 有 上 周
温州计划单列市
温州计划单列市工作目标1.深入调研温州计划单列市的历史沿革和现状我们将组织专业团队,对温州作为计划单列市的历史、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
通过对温州过去和现在的深入了解,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2.策划温州计划单列市的宣传方案我们将策划一套全面的宣传方案,包括印刷宣传册、制作宣传片等,旨在向公众详细介绍温州计划单列市的发展历程、优势和未来规划,提升公众对温州计划单列市的认知和理解。
3.举办温州计划单列市论坛我们将举办一个论坛,邀请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温州计划单列市的发展前景和挑战,旨在集思广益,为温州计划单列市的发展提供策略和建议。
工作任务1.组织调研团队我们需要组织一个专业的调研团队,他们将有责任对温州计划单列市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
这个团队应该包括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
2.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团队需要定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温州计划单列市的实际情况。
这将帮助他们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使调研结果更加准确和全面。
3.策划宣传方案我们的宣传策划团队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宣传方案,包括印刷宣传册、制作宣传片等。
他们需要确保宣传内容准确、吸引人,并能有效地传达温州计划单列市的信息。
4.筹备并举办论坛论坛筹备团队需要负责论坛的筹备和举办工作。
他们需要邀请合适的嘉宾,安排论坛议程,确保论坛的顺利进行。
同时,他们也需要确保论坛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为温州计划单列市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任务措施1.开展专业培训为了确保调研团队的专家们能够深入理解温州计划单列市的发展现状,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专业培训。
这些培训将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专家们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好地完成调研任务。
2.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将利用现代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温州计划单列市的发展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温州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浙江省新型城镇发展任务
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任务以大都市区建设为引领,突出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强化县城的重要载体作用,推进小城镇特色发展,构建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
(一)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区构建以大都市区为主体形态的“四核四带四圈”空间布局。
提升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核心区的极核功能,加快周边县域经济接轨融入都市区经济,打造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和重要增长极。
构建贯通大都市区的北部环杭州湾、东部甬台温、中部杭金衢、南部金丽温四大城市群连绵带,形成省际互联、省内互通的“井”字型网络化城镇化布局。
以四大都市区为中心,紧密联动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构建辐射全省、带动省际相邻区域的都市圈。
深入实施大都市区建设行动。
推动人才、科技、产业等高端要素向都市区集聚,加快形成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和优质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建设,提升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圈在国家级都市圈中的地位和能级,增强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功能作用。
大力建设国际机场等综合交通门户枢纽,推进国际社区建设,完善国际医院等配套公共服务。
加强多层次多领域国际人文交流,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国际形象和个性品牌。
实施大都市区同城化“五个一”工程。
推动形成空间规划“一张图”,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一张网”,逐步实现同城服务“一个圈”,统筹形成平台布局“一盘棋”,探索建立生态建设“一本账”,推动都市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同城化发展。
力争“十四五”期间,实施重点项目500个左右,完成投资3万亿元。
加快省内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
制定出台《推进大都市区建设共建省内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的指导意见》,引导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向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集中配置。
加快建设杭绍、杭嘉、嘉湖、甬绍、甬舟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率先形成环杭州湾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探索甬台等其他跨行政区协同板块一体化。
建设金丽温开放大通道 打造全省开放新枢纽
建设金丽温开放大通道打造全省开放新枢纽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
【期刊名称】《浙江经济》
【年(卷),期】2024()2
【摘要】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基础配套,紧密区域协作,全力参与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助力全省加快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023年以来,温州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基础配套,紧密区域协作,全力参与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助力全省加快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打造对外开放战略新支点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2.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3.聚焦开放发展打造开放城市——遵义市新蒲新区聚力推进“三区一基地”建设
4.畅通海陆空综合国际大通道支撑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山市城市规划概况及介绍
• 城市规划成果
一、城市规划历程
江山分别于1988年、1996年、2002年和2007年四度修编城市 总体规划。从浙江省建材基地和浙闽赣三省边界地区的物资集散 地演变为现在的“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从1987年 11月设市之初的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发展成为建 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5.9万人,市域总人口58.9万人,这 个浙西山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总体结构
中心城区以西山公园、虎山公园、须江公园 (乌木山公园)、双塔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及江 山江等作为主要生态隔离廊道,形成七个功能各 有侧重的城市片区,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为: 一带五园七片。 “一带”:指依托须江休闲景观带,通过滨江 绿地系统的建设,形成贯穿中心城区的蓝网、绿 网、休闲网“三网”结合的景观带。是展示江山 城市形象的风貌带。 “五园”:指五个公园,分别是双塔公园、西 山公园、须江公园、老虎山公园及湿地公园,除 湿地公园外,均以山体为依托,自然界定各功能 片,为居民提供提供日常健身、休闲的场所。双 塔公园文化主题公园,内部配套有一定规模的居 住、游憩、体育与旅游接待等设施。湿地公园是 以河口湿地为主题,保留现状水系及农田,连接 周边山体,界定中心城区与贺村组团边界。
“多娇江山”—江山市城市规划概况及介绍
浙江省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 界,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和钱江 源头之一。1987年撤县设市,区 域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人口 58.67万人,浙赣铁路复线和黄衢 南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江山山川 秀美,物产丰富。先后被命名为 “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白 鹅之乡”、“中国白菇之乡”、 “中国蜜蜂之乡”、"中国水泥之 乡“、“中国木门之都”、“江 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 地”、首个“中国村歌之乡”、 “中国幸福乡村”。
浙中城市群规划(2008-2020)
浙中城市群规划(2008-2020)浙中城市群是我省特色先进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基地,是我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全球竞争的三大主体城市群之一。
浙中城市群规划从2008年1月开始编制,2011年6月13日获省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期限:2008-2020年,近期2008至2015年。
规划范围:为金华行政管辖的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10941平方公里。
同时将周边功能联系密切的缙云、龙游、诸暨南部作为本次规划的协调区,强化其空间、产业、设施等方面与金华市域的统筹协调。
规划定位:是“我省参与长三角区域竞合的载体之一,特色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基地;以国际商贸城、特色五金基地为依托的浙江中西部门户地区;浙闽赣皖四省九方经济协作区发展龙头;我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和生态屏障,城乡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浙江中部宜居宜游城市群、优质生活圈。
”规划目标:以建设宜居城市群为目标,至2020年,城市群人均GDP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城市群总人口达到78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550万人以上;城乡差距显著缩小,社会保障覆盖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小于0.6吨标准煤、综合水耗小于120立方米。
空间发展框架:构建网络型城市群,形成“一个核心区域、两条发展带、三个城镇集群、两个支撑网络”的空间发展框架。
一个核心区域:由金华、义乌城市和金东-义西南战略发展区为主体共同构成,是承载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的城市区域。
将为提高金华-义乌都市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群的整体功能,加快要素集聚,培育新型产业提供强大的空间平台和服务基地;为带动浙江中西部地区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两条发展带:一条为金义主轴线,作为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的载体,主要通过培育金东-义西南战略区,促进主轴线产业发展,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主轴线的交通联系等措施实现其核心集聚效应。
另一条为联结兰溪——金华——武义——永康——磐安——东阳——义乌——浦江的发展带,是网络型城市群内部要素集聚的主要空间。
以系统思维系统方法打造四省边际经济枢纽
2021年第02期·浙江经济/区域以系统思维系统方法打造四省边际经济枢纽文/何宝洲余延方新发展阶段,衢州必须运用系统思维系统方法和新发展理念打造四省边际经济枢纽,引领四省边际地区成为华东地区经济新增长点衢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建成“浙皖闽赣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目标,为此需要理顺发展思路,坚持市场畅通、互融互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按照系统思维系统方法,努力把衢州建设成为四省边际经济枢纽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创四省边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引领省际区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立足互融互通,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打造四省边际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十四五”期间,加快杭衢、衢丽等项目建设,打造“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提升衢江航道能级,加快常山江、江山江内河航道建设和浙赣运河建设,建立省际协调机制,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协调,争取列入国家发展规划,打通钱塘江水系和长江水系航运。
深化与华夏航空合作,统筹武夷山、屯溪、三清山等机场建设,着力打造四省边际通航试验区。
加快推进多式联运枢纽港建设。
加快衢州机场迁建、杭衢高铁莲花站建设,推进衢江港区二期建设和铁路货场迁建,实现航空、铁路、水运、公路的深度融合和系统集成,建成华东区域一流的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枢纽。
加快推进省际交通设施联通。
建立健全跨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协同会商机制,成立区域重大交通项目基金。
加强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前期工作对接,加强衢黄高铁、衢武高铁等项目省级规划衔接,共同争取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实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路网互联互通。
(二)打造四省边际商贸物流集散枢纽打造陆港型生产性物流枢纽。
立足智造新城、空港新城平台,注重与金华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和上饶无水港物流等周边地区错位发展,大力发展陆港型生产性物流,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物流枢纽。
推进物流全产业链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探索建立物流指数。
江山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报告资料
开展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完善城乡空间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的一项重要创新。
《江山市域总体规划》是政府综合协调全市发展和空间资源配置的依据和手段。
江山市分别于1988年、1996年、2002年三度编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编制完成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进入21世纪,江山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区位交通格局有了极大的改变,江山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宏观层面的规划,为城乡建设提供发展蓝图和依据。
我市于2007年初开始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2007年9月《江山市域总体规划纲要》在衢州市范围内率先通过省有关部门组织的审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与省国土厅、市国土局等土地部门多次沟通衔接,市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两规衔接报告于2008年6月通过省有关部门组织的审查。
为使规划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前瞻性,我市委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江山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对影响市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定位、空间体系、人口规模等重大课题进行专题研究,经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多次论证于2008年9月通过会审,该成果已被充分吸纳到市域总体规划方案之中。
2008年9月,江山市委组织四套班子及相关部门对《江山市域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会审,原则通过该方案。
2008年10月省建设厅组织专家组对规划方案进行全面的论证,会议认为规划方案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全面,提出的市域发展战略与空间开发、保护框架基本可行,建议修改完善后可以上报审查。
11月20日该规划已通过市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审核。
规划范围:江山市行政管辖区规划期限:2006年—2020年一、江山市总体定位江山市总体定位表述为:“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
其核心内涵包括:浙闽赣三省边际的“工业新城”:江山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新阶段,“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是江山市的重要发展战略,应立足于江山独特的区位与交通优势,扎实地做强、做优产业,大力拓展外源性产业和经济,以转型提升为主线、平台建设为载体、项目投入为支撑、科技创新为动力、培育“4+X”产业为目标,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富有江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建设三省边际的新兴工业城市。
温州的变化调研报告
温州的变化调研报告温州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它的发展优势在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创新的精神。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温州也在不断的变化中。
本文将以“温州的变化”为主题进行调研报告。
一、城市环境的变化在过去,温州的城市环境相对比较糟糕,拥堵的交通、污染的空气和缺乏绿化带给市民的压力非常大。
但是如今,温州正在进行城市环境的改造,规划出许多公共绿化等的工程,这些公共绿化的建设,使得城市空气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让市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宜居。
此外,温州市也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化的城市管理条例,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让温州这个城市不断焕发着新的光彩。
二、经济水平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温州正在逐步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其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疫情影响下,温州市增强了抗风险能力,通过推出平台等支持企业发展,促进温州经济快速恢复。
在经济领域代表上的成长遍地开花,如温州机床,温州梅雁电器等知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可以看出温州市的经济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正朝着高端技术和制造业等方面进行着积极布局。
三、生活方式的变化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变化,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过去,温州市的生活方式比较单一,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工作为主,娱乐和休息时间相对比较少。
但是如今,随着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的升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市民们也开始注重健康和休闲,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健康生活为主的生活方式。
四、创新与发展温州市的文化氛围和创新精神也体现在其发展方式上,市政府注重打造全球创新创业中心,越来越多的创业精英开始涌现。
当地的创新企业已获得了大量职业顶尖人才的青睐和投资,这也预示着在未来时代,更多的优秀人才会聚集在这个城市中。
总之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温州的这个城市也在经历着快速的变化。
未来,这个城市也将继续致力于发展和改革,海纳百川、洋溢活力的社会氛围,让人们越来越多地青睐这个城市。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39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39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温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长三角南部门户型都市区、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温州创新史。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温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7.3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6.9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953.21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964.2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49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强化沿海发展走廊节点功能,积极融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
严格保护温瑞平原等耕地集中片区,深入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合理布局农业、渔业生产空间。
锚定“山-江-海”整体保护基底,守护东部海洋和西部山林生态屏障,贯通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水系生态廊道,加强海岸带保护和修复。
温州强城行动三年计划内容
温州强城行动三年计划内容
温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实施“强城行动”三年计划,该计划旨在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实现城市能级与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双提升”。
具体内容如下:
- 空间优化:扩大中心城区版图,深入实施瓯江新城等“一核十片”建设三年行动,加快中心城市“拥江面海、中心崛起、东拓西优、南联北跨”发展。
扎实推进温瑞平原一体化、乐瓯洞一体化、龙平苍一体化。
深入实施“小县大城、产城融合、组团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县城人口产业承载能力,支持特大镇高质量发展。
- 环境提升: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城乡道路环境整治,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提升城市绿化、洁化、功能化、国际化等“八化”水平。
- 功能完善:以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建设为载体,系统优化教育、医疗等功能,打造“15分钟生活圈”;优化过江通道系统布局,加速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打造中心城区1小时交通圈。
- 产业发展:优化提升城市产业平台,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工业,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工程,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此外,温州市还发布了《温州市深化建设“中国快递示范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旨在深化建设“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到2025年,温州市快递业发展规模将力争全国领先,快递业务总量突破21亿件、业务收入超过129亿元,业务量、业务收入、跨境电商(快递)发展等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前。
温州文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温州文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温州,这个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城市,素有“中国经济龙头城市”之称。
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温州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而文成,则是温州市下属的一个县,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
本文将对温州文成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温州文成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先行者之一,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众多的企业家精神,使得温州成为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
而在文成县,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和创业者,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次,温州文成在产业结构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传统的制造业依然是温州文成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以鞋业和服装业为主。
同时,文成县还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
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使得温州文成的经济更加具有韧性和竞争力。
再次,温州文成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温州文成的城市规模不断壮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同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提高城市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这为温州文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温州文成的旅游业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文成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如龙湾风景区、双龙洞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同时,文成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古街古巷、传统工艺品等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爱好者。
未来,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温州文成的旅游资源将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关于未来的趋势,温州文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继续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是未来的重点。
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人工成本上升和环保要求提高的压力,因此,文成县将加大力度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高端制造和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介绍
20xx
城镇体系规划 案例介绍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CHAPTER 1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市况和发展概述
城市性质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规模 规划确定温州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不宜超过350万人。2020年温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规模为300平方公里 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020年末温州市域总人口预计为980-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左右 2.市域空间结构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规划布局3条城市轨道,即M1线、M2线和M3
城市骨架道路:规划"环+放射+联络线"9条快速路,服 务组团间快速机动化联系,衔接对外交通干线、高速公 路出入口和主要综合交通枢纽,服务对外快速集散。规 划预留环岛南路快速路。主干路衔接主要交通集散中心 ,服务片区用地布局和交通联系,形成片区间贯通性良 好的骨架性主干路网络。西片和中片规划"五纵五横"骨 架性主干路,东片及瓯江口片规划"五纵四横"骨架性主 干路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东片:包括龙湾区茅竹岭以东 的部分和围填海区域。依托国 际空港和区域大通道,利用宝 贵的新增土地资源,发展科技 创新、新兴工业和新兴服务业 ,培育温州的国际化功能 瓯江口片:主要为洞头区。依托 海港,利用海岛资源,发展海洋 经济为主的临港产业和休闲旅游 业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1.温州中心城区 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成为辐射浙南、闽北地 区的经济、金融、交通、、科技、信息中心和我国大区域商品物质重要集散地区之一。 高起点考虑产业发展定位,以中心城市建设和基础产业为重点,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 传统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和临海型工业,加速以商贸、金融、房 地产、展览、旅游和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2. 鳌江流域经济区 以鳌江、龙港为龙头,带动昆阳、灵溪、金乡、钱库、萧江等城镇组成温州南部鳌江流 域经济区。继续加强工贸基础,发展专业市场,开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印刷、编 织、机械等第二产业和以金融、贸易、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 3. 山区半山区经济区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温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温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4•【字号】温政发〔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温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温政发〔2024〕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2024年温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已经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3月4日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一、编制原则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聚焦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强基、交通强市、清洁能源保供、水网安澜提升、城镇有机更新、农业农村优先、文化旅游融合、民生设施九大领域,立足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安排,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引领作用、支撑作用的“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强化对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的支撑作用。
项目按进度分续建、开工、前期三大类,其中2023年已实施的项目列为续建类,2024年计划开工的项目为开工类,2024年开展前期研究的项目为前期类。
二、编制范围1.先进制造业基地领域项目包括: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子领域项目。
2.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项目包括:高能级科创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子领域项目。
3.交通强市领域项目包括:铁路、轨道交通、公路、沿海港口、机场等子领域项目。
4.清洁能源保供领域项目包括:清洁电源、电网、油气管线、LNG接收站、石油储运等子领域项目。
5.水网安澜提升领域项目包括:水资源配置、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与治理等子领域项目。
温州高铁东规划方案
温州高铁东规划方案随着交通发展的不断推进,高铁在中国将城市之间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温州也积极规划建设高铁网络,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温州高铁东规划方案旨在连接温州与东部地区的其他城市,并提升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和效率。
一、规划背景温州是浙江省东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南方沿海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之一。
由于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口的增加,温州交通运输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目前,温州已经建设了多条高速公路,但仍然需要更快速、更便捷的交通方式来连接温州和周边城市。
二、规划目标温州高铁东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条高速铁路,连接温州和东部地区的其他重要城市,促进经济发展和交流。
具体目标如下:1. 缩短温州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提高交通效率;2. 提供高质量、便捷的交通服务,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3. 促进温州与东部地区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三、规划内容1. 高铁线路根据温州高铁东规划方案,将建设一条高速铁路,连接温州和东部地区的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宁波、台州、绍兴等。
该高铁线路将采用最新的高速铁路技术,设计运行速度达到每小时300公里。
2. 车站建设在高铁线路沿线的温州以及其他城市,将修建高铁车站。
这些车站将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和舒适的乘客区域,以确保乘客的出行体验。
此外,车站周边还将提供方便的交通接驳服务,以满足乘客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
3. 城市交通配套温州高铁东规划方案还将配套提升城市的交通设施和道路网络。
通过扩建道路和提升交通拥堵地区的通行能力,提高城市交通的畅通性。
此外,规划中还将考虑建设停车场和公交站点,以方便乘客的出行。
四、实施计划根据温州高铁东规划方案,预计该项目将分为若干个阶段进行实施。
具体计划如下:1. 前期准备在规划实施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方案设计。
这包括对线路进行勘察和规划、制定工程施工计划等。
2.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施计划,将进行高铁线路和车站的建设工作。
关于将上饶打造成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分析与建议
关于将上饶打造成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分析与建议当前,上饶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中央许多政策给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指导。
中央关于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措施;中央在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里面谈到中部地区要加强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整合各类旅游特色资源,建设一批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名镇;国务院近期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家统计局2009年4月发布的《我国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研究报告》,将全国所有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为4类,江西被划分到第四类地区,即服务业发展较落后地区,综合得分在40分以下,是中部8个省份中唯一被列为第四类的省份,第四类地区的7个省份中,除江西外,其余6个均为西部地区。
报告指出,位于中部地区的江西省,应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促进服务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报告建议,在加快发展工业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业,以及与第二产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
等等这些,为上饶旅游产业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上饶市委、市政府明确把上饶定位为“旅游休闲基地”,把建设全国旅游强市作为目标。
随着上饶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清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上饶旅游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2009年上饶旅游业大获丰收,全年共接待游客1496.53万人次,同比增49.51%;实现旅游收入84.8亿元,同比增39.46%,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11.6%。
可以说旅游业已经成为上饶经济新的增长极。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其发展水平与自身旅游资源禀赋相比、发展速度与同类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上饶旅游如何崛起?如何做强做大?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那就是提升上饶,把上饶打造成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一、优势1、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共上饶市委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紧紧围绕建设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打造“一个枢纽、四个基地”为抓手,实现上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南闽北赣东城市位于长三 角 与 海 西 区 的 交 汇 区 域 ,既 受 到 二 大 经 济 区 的 辐 射 ,又 自 成 经 济 发 展 格局。浙南闽北赣东六市包括温 州 、台 州 、丽 水 、宁 德 、南 平 、上 饶 等 城 市 ,土 地 面 积 10.13 万 平 方 公 里 , 总人口 2988 万人,2017 年地区生产 总 值 16615 亿 元 ,财 政 总 收 入 2241 亿 元 ,金 融 机 构 人 民 币 存 款 26987 亿 元 ,从 各 项 经 济 和 社 会 指 标 情 况 看 ,温 州 在 这 一 区 域 中 的 中 心 地 位 较为明显。
13452 32.1 290.0 55.7
26281 41.24 268.0 55.8
22800 112.5 678.3 50.4
温州 位次
5 1 1 1
14 2018 年第 7 期
研究探索
市中唯一总量超 5 千亿元的城市, 且 领 先 第 2 名 台 州 1000 亿 元 以 上 , 其 他 四 市 GDP 总 量 均 在 1000-2000 亿 元 左 右 。 从 财 政 总 收 入 看 ,温 州 达 到 778 亿 元 ,领 先 第 2 名 台 州 100 亿 元 以 上 ,其 余 四 市 财 政 总 收 入 均 在 100-300 亿 元 左 右 。 从 金 融 机 构 人民币存款看,温州为 10875 亿元, 是 6 市 中 唯 一 超 万 亿 元 的 城 市 ,且 领 先 第 2 名 的 台 州 3000 亿 元 以 上 , 其余四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均 在 1500-3500 亿元之间。
其城市发展基本情况的差异。本 文 首 先 选 择 行 政 区 域 面 积 、建 成 区 面 积 、常 住 人 口 、以 及 常 住 人 口 城 镇 化 率 等 指 标 ,对 六 个 城 市 的 基 本 情况做简单对比(表 1)。
从浙南闽北赣东六市的行政 区 域 面 积 来 看 ,西 部 地 区 城 市 占 优 ,其 中 南 平 最 大 ,行 政 区 域 面 积 达 2.63 万 平 方 公 里 ,其 次 是 上 饶 和 丽 水 ,东 部 沿 海 的 温 州 、台 州 和 宁 德 行 政 区 域 面 积 相 对 偏 小 ,温 州 行 政 区 域 面 积 1.21 万 平 方 公 里 ,居 第 5 位。但从体现城市建设的建成区 面 积 指 标 看 ,温 州 领 先 优 势 较 大 , 达到 254.7 平方公里,居第 1 位。
(二)综 合 经 济 实 力 比 较 衡量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 力 ,一 般 以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作 为 标 准 。 为 了 使 比 较 更 加 客 观 、科 学 , 我们还选用了财政总收入和金融 机构存款两项指标(表 2)。 从 GDP 总量来看,温州经济规 模 优 势 突 出 ,达 到 5453 亿 元 ,是 六
(三)产 业 结 构 比 较 从 产 业 结 构 看 ,目 前 ,六 市 中 仅 浙 江 省 温 州 、台 州 、丽 水 已 形 成 “ 三 、二 、一 ”布 局 结 构 ,其 他 三 市 仍 处于“二、三、一”布局结构(表 3)。 从 产 业 发 展 的 阶 段 性 分 析 ,温 州 、台 州 、丽 水 均 已 进 入 服 务 业 经 济 领 先 发 展 的 新 阶 段 ,第 三 产 业 成 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其中温州第
人口是反映城市经济社会发
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温州的人口 集 聚 效 应 明 显 ,2017 年 末 常 住 人 口 达 921.5 万 人 ,居 六 市 首 位 。 若 以 人 口 密 度 来 看 ,温 州 也 以 763 人/平 方公里高居首位。从常住人口城 镇 化 率 看 ,2017 年 末 温 州 达 到 69.7%,居 六 市 首 位 ,也 高 于 浙 江 省 平 均 水 平(68%)。
表 1 2017 年 六 城 市 基 本 情 况 比 较
指标
计量单位 温州 台州 丽水 宁德 南平 上饶
行 政 区 域 面 积 平 方 公 里 12083
建成区面积
平 方 公 里 254.7
常住人口
万 人 921.5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69.7
9411 140 611.8 62.2
17298 35
218.6 59.7
(一)城 市 基 本 情 况 比 较 区 域 之 间 资 源 禀 赋 不 同 ,导 致
1957 年 ,法 国 地 理 学 家 戈 特 曼 首 次 提 出 了 大 都 市 圈 概 念 ,都 市 圈 经 济 引 起 人 们 的 关 注 。 温 州 作 为 浙 江 省 四 大 都 市 区 之 一 ,如 何 拓 宽 发 展 空 间 ,在 打 造 浙 南 闽 北 赣 东 区 域 中 心 城 市 中 取 得 新 优 势 ,其 重 要 性 不 言 而 喻 。 本 文 通 过 温 州 在 浙 闽 赣 六 市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比 较 分 析 ,进 一 步 论 证 温 州 发 展 的 优 势 和 挑 战 ,借 鉴 杭 州 、宁 波 、金 义 等 三 大 都 市 区 发 展 的 经 验 ,提 出 温 州 建 立 合 作 机 制 ,升 级 城 市 定 位 ,加 强 科 技 创 新 ,营 造 区 域 文 化 ,改 善 营 商 环 境 等 方 面 的 对 策 建 议 。
STATIST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温州打造浙闽赣六市区域中心城市的 初步研究
□ 高顺岳 林亚敏 王立先 周洪梁
都 市 经 济 圈 ,也 称 为 都 市 经 济 区 ,是 指 在 城 市 群 中 出 现 的 以 大 城 市 为 核 心 ,周 边 城 市 共 同 参 与 分 工 、合 作 ,一 体 化 的 圈 域 经 济 现 象 。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 要进一步优化以四大都市区为主 体 、海 洋 经 济 区 和 生 态 功 能 区 为 两 翼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温州作 为全省第三大都市区区域中心城 市 ,必 须 重 新 审 视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拓 宽 经 济 发 展 空 间 ,在 区 域 经 济互动发展中进一步提升综合竞 争 力 ,在 打 造 浙 南 闽 北 赣 东 区 域 中 心 城 市 中 取 得 新 优 势 ,在 大 都 市 区 建设上寻求新突破。